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430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月8日,请怀念姚桐斌!牺牲50年,他的功勋至今影响中国!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6-15 18:27: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p: |2 ~( n% I& K; x3 h: P1 [
诗人臧克家说: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P5 s/ [* g2 B2 q6 N
50年前的6月8日,
有一位年轻的科学家,
以一种极其惨烈的方式死去!
0 H$ X2 {7 i( `1 R' |
周总理听到他的死亡,
震惊地掉了手中的茶杯……

; h" i) f$ v% Q

( X. ]0 Q" Y7 V9 `: `9 y
他叫 姚桐斌
世界顶级的冶金学家,
中国航天材料奠基人,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 _9 V4 c! Q" m0 X% S
没有他,中国不会那么快就造出火箭,
那么快就让第一颗卫星上天,
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

0 k6 n$ a* w* o) k3 p- l, _
. b% v8 v& q4 y- l- u. m
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巨星,
却在45岁正值壮年时,
惨遭暴徒殴打致死!
6月8日,是他逝世50周年祭,
让我们一起认识 、一起怀念
中国之脊梁
——姚桐斌!

& I* D; b) O; L! ]8 e

/ L5 V: c5 M  V0 w) ~6 ?+ r7 }! F

7 n! c: r/ C. ^$ W( M
NO.1
从辍学摆摊的穷小子
到扬名西方的青年学者

3 k( |8 Q1 j3 Y) M: K! x9 Q2 l! S6 Q1 J1 u
1922年,姚桐斌
出生在江苏无锡黄土塘镇一个贫苦家庭,
家里三男五女,
姚桐斌在男孩中排行老二。
全家十口人,
全靠父亲艰难劳作勉强度日。

! I9 o+ @! Z3 x- f6 i/ X
尽管穷苦,姚桐斌的父亲
觉得孩子需要接受教育,
便将姚桐斌送进了学校。
! Z4 F9 i- h+ P0 A( S2 s
他勤奋好学,天资聪颖,
在班里始终保持第一名。
. I3 w! M  [4 W: H

) |' M, N' L1 D
读完小学后,由于家境实在困难,
父亲不想让儿子继续读书。
校长不肯放弃这位难得一见的天才学生," Y& v& m- |4 a1 v
数次来到姚家劝说,
父亲才终于同意他继续上学!. |8 c2 K1 ^  E) T
% m8 {" Y/ M) f/ k: B: J2 r

9 r+ u0 F* j/ D
1934年,姚桐斌考进无锡一中,
时间不长,家里就实在拿不出学费,
他最终还是辍学了。
, T7 m2 S) w) \  w
辍学后的姚桐斌为了能继续读书,
就在镇上摆个小摊儿,
叫卖着香烟、火柴、袜子。
当了两年的小商小贩,
他才终于攒够了学费,
孤身一人去了上海读高中。
由于缴不起住宿费,
就一直睡在教室里。
- D3 j( s* R; }2 c& u  {" d
上中学的姚桐斌 前排中

+ H3 c" L6 n5 `3 ~) C$ I' S9 x
1937年,上海和无锡先后沦陷,
一心要读书的姚桐斌瞒着父亲,
跟四个同学一起越过日军的封锁线。
1939年,他才终于到了江西吉安县,
考进了国立十三中的高中部。

3 |9 f5 _: s' }5 Q: o6 s8 m7 n5 f
姚桐斌极为珍惜读书的机会,
学习非常刻苦,
毕业时,在江西全省会考中,
他取得总分第一名。
报考五所大学
竟然全部发通知录取他,

. O- E7 T9 L0 v; o$ t# H- I
由于对矿冶专业的浓厚兴趣,
他选择了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矿冶系
(现在的西南交通大学)。
他对同学说:
“开发中国的资源,
1 k. D0 q+ o, \3 Y3 s
以实现孙中山先生的建国理想。”
3 F2 s9 O( F8 T4 w/ @5 l  K# [% K, w
% y% f3 v' S% ^4 @% [) J: O8 V
那时的大学生活是很艰苦的,
特别是姚桐斌这样的穷学生,
冬天,他只有一件薄薄的土布棉被。
为补生活费用之不足,
他打扫实验室、
分发邮件、为中学生补习功课。

4 w6 a& s3 u8 g+ o8 x  P7 k
尽管还要挣钱养活自己,
姚桐斌始终都是学习最刻苦的,
每晚,姚桐斌的油灯总是最后一个熄灭,
但第二天大家起床时,
他又第一个在窗外朗读英语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
1945年,姚桐斌以全班总评第一的
成绩毕业,并被分配到经济部
重庆北暗矿冶研究所。
2 ^) |  F+ q7 x
3 F3 W3 L5 f+ C# G- H6 c% ?
1946年,一心想要继续深造的姚桐斌,
赶上公费留学考试的机会。' h7 L( j2 a' v6 Z
考生云集,角逐激烈,
姚桐斌又以优异成绩取胜,
他选择了工业革命的故乡——英国。

5 C' L! C6 }2 k0 W: P" K- K3 s0 J
这个曾经连饭都吃不饱、
连中学都上不起的穷孩子,
1 e: c5 f. i# d4 a' i
硬是靠着自己的拼搏,
一步一步走出国门,
走进世界上最好的大学!
2 _; e# ^! i1 e2 M6 r0 O3 P2 l) o. O

, e6 O6 c4 ]& J- u. n( ^+ C4 z+ l
他在英国伯明翰大学用了三年时间,
取得博士学位,
一年后又获得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
之后,他开始在英国伦敦大学
从事研究和讲学工作。
' u: ^8 S# D. t

, f6 |8 t5 J( y! t/ M9 w6 z- L
在外人看来,
这个穷小子不仅鲤鱼跃了龙门,
更实现了从贫苦阶层到
精英阶层、甚至是英国上层社会的飞跃。
' C3 q) j9 l# H) c% O" s
英国伦敦大学

2 t3 F9 R( o! ~
但姚桐斌从未这样想,
留英的年月,他一直有两个担忧:
一是怕在国外的优裕环境中
沾染资产阶级习性;
二是怕所学东西
对人民大众没有直接的用处。
因为在姚桐斌心中,
最最迫切实现的,
是让积贫积弱的祖国,
尽快强大起来!
# \. o! K+ w/ [

, _! I* h7 ]. o7 P  t$ o; u
留学英国期间,
姚桐斌日夜关注国内局势,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
姚桐斌和在英国的留学生们
都激动万分!
+ C! J" Z2 m6 A+ p9 x# g6 k
社会主义祖国的每一个进步,
都使姚桐斌激动不已。
他在英国各地奔走,( C. d' M0 S# w% [: L
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宣传,
他吃最差的食物,住最差的地方,
他省下每一个便士,
去更多的地方宣传新中国。
: |' l: ~' N( F1 R1 q0 S
, R- y, N+ \. ^+ G/ t9 }8 O6 ~( {
姚桐斌高调的爱国活动,. Y7 f1 i7 q+ i4 `  e
迅速成为被“关照”的对象!
一天,他突然接到了伦敦警察的通知,
要“请”他去谈话,
谈话的内容是:
要他在限期内离开英国,
但是,不准回中国。
. n( @8 {( u2 x7 @2 d8 r
世界最负盛名的铸造学教授,
依·皮沃斯基听闻此事后,
邀请姚桐斌去德国,
在他的领导下做研究工作。
0 x& d! k/ p1 G$ M
1953年秋天,
姚桐斌远赴联邦德国慕尼黑大学,
仅仅三个月,
他就以惊人的天赋,
熟练掌握了德语。

8 J% w2 o" g3 G' {

0 x4 x- F5 E, Y
在联邦德国的四年中,
  y* T$ T- C4 E1 d, d
他专心致志研究金属液体理论,& Q1 z' [4 O* ^: {( E
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他的研究成果,
引起了西方学术界的重视。2 e0 N2 t! q) w8 }7 a1 V5 k; Y2 B

. T2 }9 p; P- E1 E$ l; Z& k
在此期间,姚桐斌思想上也有一个飞跃,
由一名爱国者变成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1956年,他在瑞士
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 o* |8 U2 a; L* D2 ~7 U
8 X( x$ R. q8 C2 C0 r
在外人看来,
他在德国如鱼得水,春风得意。
但实际上,他心中
念念不忘、朝思暮想的,
依然是那一片古老的土地。
7 ^5 q. H8 A4 m2 R6 I& G9 g9 {: }
拳拳赤子心,悠悠爱国情。
1957年,姚桐斌决定
放弃德国优越的科研环境,
放弃优渥的待遇和生活回国。
德国政府知道他共产党的身份后,
强力阻挠,
最后,在周恩来总理的交涉下,
姚桐斌才终于回到了
阔别11年之久的祖国!
! ^1 [8 m& T/ z1 K. D1 z
- {& A# E  r& {  K2 W

1 b, j1 y6 F- q3 n9 P
NO.2
一切从零开始
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
+ s0 f- ?% ~; d8 v- w- `7 I* ]/ M
1957年底,姚桐斌一回国,
北京钢铁学院、清华大学和
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
都希望桐斌能去他们那儿工作。
后来,聂荣臻元帅通过国务院专家局,
指名要姚桐斌到成立不久的导弹研究院
(即国防部五院)工作,
负责筹建一个研究所。

  g9 \6 D' m! ^# F0 }
1962年,703所成立,
是中国唯一的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现在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航天材料工艺研究所)
姚桐斌被任命为所长。

2 C. G7 D7 ?2 b1 {# W0 k
2 c7 U% O1 @" E8 e
当时的研究室只有12个人,
条件非常简陋,
除了桌椅板凳和一台显微镜,
什么都没有!
与此相对应的是,
我国工业材料发极其落后!
当时别说研发航天材料了,
连低合金钢都生产不出来,
% f" x" W5 i+ K6 L2 Y* p& [
姚桐斌面对的,
是一穷二白,更是一切从零开始。
可他心里非常清楚,
如果没有航天材料,
一切关于尖端武器的构想,
都是空谈、空想!
) m6 s1 j8 w/ a1 z2 d
而这些,都是新中国最迫切需要的,

: S4 o: }+ D4 k& W

$ `7 d/ L+ t/ R5 T* n
中国航天事业要起步,钎焊合金是
最需要的一个重要材料,
苏联根本不将技术告诉我们,
在没有任何资料可借鉴的情况下,
姚桐斌带领703所的同志,
争分夺秒,经过反复分析试验,
他们竟然只用了不到2个月时间
就生产出了高温钎焊合金。
# {2 d; H, Z: m* x+ L( d
火箭发动机中的燃料在燃烧过程中,
会产生3000℃以上的高温,
容易烧坏零部件,引起事故,
姚桐斌把这个问题列入研究课题。
5 I4 H: X( G6 x1 T8 }' Z

& ^7 I7 [! ?/ [2 S7 Z8 @
当所有人都质疑研究不会有结果的时候,
姚桐斌坚信自己的主张,
他们将新研制的材料和工艺
用于新型号的火箭上,
使火箭发动机的高温大为降低,
同时还提高了比推力,增加了射程。
  O% x/ x6 a4 m  u' e
1963年,
姚桐斌出国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
遇到了英国、德国的冶金专家。
他们问他:
为什么当初舍弃我们所提供的,
那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个人待遇而回中国去,
姚桐斌坦然回答说:
“我是中国人,
当年出国就是为了现在回国。
现在中国还比较落后,
但将来中国一定会强盛起来。”
% U: d: o& w9 C8 I) t+ Z2 g5 |2 b% S

' U- n7 A& H3 ~( ]- ^
姚桐斌很有远见地提出了
材料先行的思路,
为将来新型号火箭做准备。
从1960年至1965年,$ G1 r( ]% s) `: |
703所前前后后开展了500多个研究课题,
80%都应用在了如今的火箭发射、
& K2 X6 }( m/ P  M- p% S
卫星上天的事业上。
几乎每一个课题,
都填补了我国的空白!

) B7 J  R3 T/ W0 b. |2 O

! Y  @8 |) i. o
正是因为姚桐斌等老一代
航空人奠定的坚实基础,
才有嫦娥、神州飞船上天!
才使得今天的中国航空航天事业,
一直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8 D6 j2 v- ~) b( I& E+ A+ Z# j4 Z

. F0 r. y5 x% U+ a* l
! Q$ P+ g( K5 S- q* [
NO.3
甜蜜的爱情、幸福的家庭
却突遭横祸!
  z% ~4 |; f1 y
% d) N' @( F2 Z
1957年,刚回国的姚桐斌
住进了研究生招待所,
在这里,他邂逅了一位
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女孩!
她叫彭洁清,
两人一见钟情。
  `& Q5 }' @( e
彭洁清女士回忆丈夫,2007年采访镜头

7 d% w% b2 f# x) v3 k5 S" `0 |) i6 V
几十年后,彭洁清女士
回忆起与丈夫的第一次见面,
仍情不自禁地说:
他1米77,又高又帅,
最吸引我的是他黑的头发!
0 U1 {( ^6 c" [/ @- l+ o2 B
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 ^% M, B0 H" k6 a0 H; J1 W7 U! N1 H
留学生迎春晚会上,
刚回国的两人,瞬间被彼此吸引,
迎着对方灼灼的目光,
他们翩翩起舞,一见钟情!

# J0 R1 Y" o0 s7 j! U! Y/ q
姚桐斌的性格比较内向,
而彭洁清则非常活泼,
姚桐斌说:我要是也找一个& G* k; ~! u$ H* _: x
跟我一样每天只知道xyz的人,
生活该多么无趣!
而跟彭洁清在一起,
姚桐斌就无比开心和幸福!

* u, w! t* t6 p
9 U* x0 o; _' [8 D& ]
繁忙的工作,
使得姚桐斌不能够
每天回家与妻子团聚,
而且姚桐斌的工作是高度保密的,
甚至,连他办公室的电话,
都不曾告诉过妻子。
4 j% J& Q: g  w/ v! }4 h
1958年秋天,
彭洁清还没有到预产期,
就已经有临产迹象,
她急得不知道该怎么办,
就只好敲对面邻居家的门,
是邻居帮忙找了一辆车,
把彭洁清送到了北京协和医院。
& W% I9 j- s+ E9 f0 l) O$ ]3 M

% z$ o8 h6 f. q7 l& j3 f: G2 ~
人生中第一次生产,
彭洁清身边没有一个人陪,
她独自在医院生下了孩子,
委屈又伤心。

# y, i4 ?( Q* i- d* j
第二天一大早,
姚桐斌带着一束鲜花来到医院,
看到丈夫的那一刻,
刚当上母亲的彭洁清哭了,
也原谅了因为忙工作,
不能照顾自己的丈夫!

4 P: u9 @4 l5 U
姚桐斌是个温柔的丈夫,6 p1 q7 Y' D8 D- ~9 z. e
更是慈爱的父亲,
几年之后,这个幸福的家庭,
有了三个可爱的女儿!

8 I- f. J0 d  H2 X" F

2 f$ i! G9 m. a6 W! m+ v7 W
那时,彭洁清
在北京西郊一所大学教书,
一周只能回来一次。
于是,姚桐斌除了忙科研,
就是照顾家里来做一些家务。
每天晚上,他都要哄三个女儿入睡。
' N; {' v( M2 h$ l7 z5 D
1 ~* M' k+ p& }, a# X' P" F
每周六晚上,妻子回家,
姚桐斌都会把客厅的门打开,
坐在家里面向门的沙发上,
这样,妻子一回家,
第一眼就能看到他……

$ @5 {2 Q2 ~- x( B: D1 @  o
每个星期一早上,
他会牵着妻子的手,
穿过大街小巷,
亲自把她送到车站,
看着她上车,直到汽车发动了,
他才注视着远去的汽车离开。
9 t& @0 O7 O8 r+ s6 a& n
& W, ?4 d4 d+ Q. z, o1 V
几十年之后,
彭洁清仍能回忆起跟丈夫在一起的
每一个细节,想起丈夫,
彭洁清有些哽咽地说:
我非常珍惜跟他在一起的时间,
非常珍惜!

$ g' c' _! u( B3 l8 _
而这样的幸福,
却在1968年的6月8日被彻底打破。
那天是星期六,
是彭洁清回家的日子。
这次,迎接她的不是丈夫,
而是三个女儿哭天抢地的哭声:

/ n: S' u" @: a6 O+ _0 p. M; h
 “爸爸被人打死了……”
! U/ o7 P, p4 E' T. ~- {
姚桐斌生前和女儿
6 v: Q1 y- @, d# X7 I5 H- |2 Z
已经没有了呼吸的姚桐斌
直挺挺地躺在沙发上,
白衬衫血迹斑斑,
灰裤子上也是污血和脏土。
一只脚穿着袜子和布鞋,
另一只脚光着,没有鞋袜。
姚桐斌的头在沙发另一端的扶手上,
眼镜不见了,
脸上青一块紫一块……
0 y- F: [" B- E3 r
姚桐斌常常以一个学者的单纯,
去观察当时的政治形势。
他多次给妻子和同事说:
“文化大革命后,
我们还要大干一场。”
# F8 O3 V# \: p
出事前两天的6月6日,
姚桐斌还兴致勃勃地带领
703所的几位主任,
去空间技术研究院
参加孙家栋主持的防热方案讨论会,
一起讨论中国第一颗卫星
防热系统等研制方案和任务。
: N. v) A; X2 @, a
仅仅两天后,
七机部两派发生激烈武斗,
姚桐斌照样去上班。
中午有人听说他家附近形势紧张,
劝他留在办公室,
但他惦念孩子,还是回家了。
; A  K: b0 g) G

6 g* P& l; ^1 _, O
6月8日中午,姚桐斌刚刚拿起碗筷,
几个暴徒突然闯进家来,
拳打脚踢将他推出门外,
抡起钢管,猛击他的头部,
鲜血立刻冒出……
9 Q, y* k# r* _
由于头部几处受重伤,
姚桐斌,这位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
立下汗马功劳的功勋科学家,
于下午3时许停止呼吸,
死在了家中。
0 }' p9 W: P; J- d' Q  g( u$ n
5 ^( F5 i" A( N6 g
姚桐斌的死,震惊了研究所,
震惊了国防部,
也震惊了党中央。
当秘书将这一消息告诉
正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会议的周恩来总理时,
总理手中的茶杯掉在了地上……

+ W* Z0 J# ^8 Q4 }
他责令公安部长立即查明此案,
并指示有关部门
开列一张有贡献的科学家名单,
加以保护,
必要时用武力保护!

- t7 e# I; C% G% n# d( D) u
姚桐斌去世前最后修改的手稿
- T$ N: X0 I+ X* h: ^
上世纪70年代,
我国某型火箭因发动机材料不过关,
试验屡屡失败。
文革后,科研人员终于
根据国外期刊的一篇法语论文,
解决了发动机材料问题,
而让他们感慨和落泪的是,
论文作者赫然写着——姚桐斌!
. L; p+ I! x! n( k% C. s4 @, h
而五十年后的今天,
姚桐斌指导的科研成果与工艺
仍沿用在今天的航天飞行中。

4 [0 W1 q1 j" S+ j; Q" u( W! ?0 Y

6 |- I$ |7 g* V1 Z+ @' D4 g
) J$ H9 f2 L  F7 x9 I# _3 ^* N
NO.4
他的名字和他的丰功伟绩! C6 f! B/ C0 c% s6 F
应被每个中国人铭记

3 _+ r' V' E. e) N: O
1978年3月18日,
在我国科学史上的空前盛会——
全国科学大会开幕的那天,
七机部为姚桐斌
在北京八宝山烈士公墓举行追悼会。
1979年4月,
两位行凶暴徒被绳之以法。
1983年6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为姚桐斌颁发京烈第080040号
《革命烈士证明书》。
3 O: C! q5 `+ B5 }
( K1 S/ F5 V( A( x
1999年9月的一天
彭洁清突然接到一封信,
信封里是一份来自
中央办公厅的请柬,
邀请她参加
“两弹一星”元勋颁奖大会!

( o% J' d2 ^, Q) `  S. p: o" b

6 B7 S* S1 Z" a. S( N
几天后的9月18日,
彭洁清来到了人民大会堂,
在那里,她见证了中央领导
为“两弹一星”元勋颁奖的全过程!

9 k. @' C) O5 E6 J4 S
这一天,彭洁清非常激动,
因为,她的丈夫姚桐斌
也是在这一天
被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9 I4 g! L, B( B  f9 f' K+ s$ ^7 t
7 `% X# e3 O$ T+ d
大会上,江泽民同志说:
许多功成名就、才华横溢的科学家
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
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
 听到这些话语,
9 a  N& h1 i. C5 t. H1 a( l1 d
彭洁清已经是热泪盈眶!

. ^# M  f( u7 i) K
那一刻,距离姚桐斌去世,2 @# ]+ {. a( Q' r4 y2 ~7 V
已经过去31年了,
若是能在天上看到这样的盛景,
他一定会感到欣慰吧!
& c* ]) Y# o" j) Q

. O" L, q" O) g5 ?4 @1 Y
这枚沉甸甸的金质奖章,
这是国家给予姚桐斌的至高荣誉!
几个月后,彭洁清把这枚% R" }" y5 Z+ O
直径8厘米,用99.8%纯金铸造,
重515克的两弹一星勋章,
捐献给了中国国家博物馆!+ s2 W$ [0 [* E/ d" S* X  a& C
6 `' U4 I0 r5 U7 n' P+ \
她希望让更多的人
了解和记住她的丈夫,
姚桐斌!
  d6 m) Y2 T. c
* S/ e4 W9 P: S* {! B1 b+ w
为了缅怀姚桐斌,
江苏省人民政府
在姚桐斌老家的故居旧址上
建成了姚桐斌纪念馆,
彭洁清每年都要来这里几次,
给丈夫姚桐斌的铜像前,
献上45朵黄玫瑰!

; q( u7 ^( u3 B' U9 V
彭洁清给丈夫献上45朵黄玫瑰

& ]# p  x4 f& U  q
她说:丈夫离开时是45岁,
在我的心中,
就在他停止呼吸的那一刻,
所有的时钟都停止了跳动,
他永远是45岁!

8 U* A2 v. n, Q
2013年,彭洁清女士逝世,
终于跟她思念了
整整45年的丈夫,
在天堂相聚……

. G% y& S- d5 v3 j

0 ^1 a+ F8 ~5 h( C: o7 q) u5 S
6月8日是姚桐斌50周年祭,
就在前些天,他的大女儿姚微明
在博客上写了
一篇缅怀父亲的文字:

8 t0 `& U0 [7 i# O7 |
他少年时,不为家境贫寒所困,
就像一块海绵一样上学汲取知识;
青年时,为能有书读,
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障碍;
为中国航天事业工作的十年中,
他所想的就是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和
祖国的强大多做贡献。
* o+ Q6 t, U# J" ]
* A: f6 `7 Y# D1 ]' _/ x
   我希望大家换一个视角去看我的父亲,
每每谈到他,多想到的应该是
他对祖国刻骨铭心的爱,
及他对中国航空航天做出的杰出成就。
父亲和历史上许多民族英雄
如岳飞、文天祥一样,
高风亮节,为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的
光荣而捐躯。
作为后人,我们要传承他对祖国的
一片赤胆忠心,高尚的人格,
及为中国的强大奋力而为的精神。

5 Q" ~" X, j  v5 k5 E! @' A
! _2 `3 A+ W0 O- J  W
看到这样有道理更有格局的文字,
小编忍不住泪流满面,
这篇缅怀父亲逝世50周年的文章,
字里行间没有一丝一毫3 V, c  x6 j* j# v( t
对历史、对时代的抱怨,
全部都是对父亲浓浓的爱,
和对祖国深深的情!
# y( p' K2 x5 ~* T. J- b  L( r( \
姚桐斌一生短暂却活得辉煌!
今天的中国航天载人技术世界领先,7 @, a- y( e' l3 ^8 J% z
他作为第一代航天追梦人,
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
奉献了一生!
今天,我们更不能将他
遗忘在历史里。
# Y; m$ @/ |1 y: B4 W4 ^4 d+ n
$ Q7 @, W  z( `6 e
他的名字和他的丰功伟绩
应被每个中国人铭记!
在他逝世50周年的日子里,
请让我们一起铭记和缅怀他!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姚桐斌  !

/ p$ H# o; C0 u+ T; i$ H

640-12.gif (623.87 KB, 下载次数: 345)

怀念姚桐斌

怀念姚桐斌

640-133.jpeg (21.83 KB, 下载次数: 113)

怀念姚桐斌

怀念姚桐斌

640-144.jpeg (39.64 KB, 下载次数: 108)

640-144.jpe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2958 天

连续签到: 44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发表于 2018-6-18 09:45:52 | 只看该作者
请让我们一起铭记和缅怀他!
% R$ B* u: v; g6 W) m5 ^* f$ N4 n! P( O& j; v+ `5 T4 z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4 I+ Y8 s7 r! G1 _
4 K% P3 k( n) P* z
  姚桐斌  !

签到天数: 3779 天

连续签到: 1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
发表于 2018-6-19 10:38: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敬文 于 2018-6-19 10:41 编辑 6 U2 x1 A' Y5 ?& ?

" v- a$ q3 q$ G/ z' v% u
中国之脊梁 !民族之脊梁!姚姓人之骄傲!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姚桐斌烈士 永垂不朽!

- b* P- T. y' N1 S( R! d

: z) G0 I4 i. M' o+ K
0 E6 p3 Z0 G& i) [* }8 V. h. m% G  B
) q# s0 @, E# W/ K
; W) A" T9 Z1 I" k
8 R- H7 U0 ~; Q+ b

% i) J( C7 ^* a1 b: k2 u
: [; Z- r* F5 B) s& Z  ~) g* D' l1 i1 E' N; }5 s

# N7 |3 w' w7 x1 N' X3 J
" d) R& ~. u' f9 l% k/ @  K; M0 r6 z4 i1 m# C5 w

签到天数: 108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0]一品大学士

4#
发表于 2024-10-14 01:45:42 | 只看该作者
痛恨那个人罪恶的年代,真是惨无人道!亲身经历了这一次灾难的人是很难从脑海中忘掉的。请为我们姚族的国家精英桐斌宗亲哀悼!- C3 D, M/ B! O8 D; i$ R

签到天数: 1478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0]一品大学士

5#
发表于 2024-10-17 18:19:33 | 只看该作者
那个罪恶的时代,真是惨无人道!亲身经历了这一次灾难的人是很难从脑海中忘掉的。请为我们的桐斌宗亲哀悼!
- A  G: q- ~+ Z8 V7 P

签到天数: 3409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
发表于 2024-10-17 22:50:32 | 只看该作者
那个罪恶的时代,真是惨无人道!亲身经历了这一次灾难的人是很难从脑海中忘掉的。请为我们的桐斌宗亲哀悼!2 w. l* u+ T/ w9 b4 G& c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24-10-18 17:48:04 | 只看该作者
) {( C1 @6 O; A& v9 H4 o4 W

8 x7 W: t& h8 V# T. X4 p% B3 |. ~

, J8 P! j, Q2 I   缅怀和记述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姚桐斌 最长文字 最多图片 的一文章。
. r" t8 Q7 a( K1 E3 X4 R$ p
! c! V$ G! t! @& Y* _* K; _/ 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9-17 00:4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