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绍明 于 2011-11-25 15:19 编辑
K" x1 v3 `; j0 m$ x# M* n* G9 X* S4 {% C7 K
山东滕州市姚场村居住着一只姚氏族人,约有族人三百多。自始祖迁入滕州,已有三百多年,现已历经九世。但由于年代久远,未知其先祖自何方迁入。原籍何处,根在哪里,一直是他们想知道的。
3 Y8 M0 f/ H9 B) K' I Q 他们也曾经与当地的其他姚氏联合起来修过一次家谱,谱中上下几代人的名讳均在其中,但由于此谱记载不详,世系排列紊乱,各支族人原籍也未能考证出来,所以姚场族人对于这次联合修谱也不是太满意,总想着有一天,能把祖辈情况搞个明明白白,水落石出。
: l9 D9 s' n/ Z 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滕州市南郊进行城市规划和改造,在一次施工中,挖掘机挖出了一块古碑,拭去上面的泥土一看竟然是姚氏祖碑,上面赫然记载着姚场村姚氏族人始迁祖及以下六辈族人的名讳。这时前辈老人才记起,这块祖碑是在文革前国家实行殡葬改革,集体平坟时被族人藏在了生产队的牛棚里做了牛槽,后来怕被破坏又埋在了地下,不过早已忘记所埋之处,祖坟的具体地点也找不到了。这次祖碑的出现,使得族人大喜过望,他们认为是老祖宗显灵,是天意,寻根有望了。于是马上将此碑妥善的保护起来。; A. G1 A3 C0 K
本村的姚万萌宗亲是一个很热爱家族事业的人,他在中华姚氏网站里发了很多寻根的帖子,介绍他们这里的情况,引起了南昌姚卿芳宗亲的关注。通过网上交流,万萌宗亲发现在卿芳宗亲发表的一篇名为《姚湾团客寓外地人员名单》中,有自己祖上的名讳及信息,他喜出望外,就认真地进行核对。他发现家藏古碑上先祖的名讳和《外迁名单》中记载的名讳基本一致。
% @) b5 w0 P; s- G2 l) M: n( |( r 为了让姚场村族人早日认祖归宗,南昌姚氏宗亲理事会委托我们陶庄分支的族人携带族谱去滕州寻访。1 K2 ?; B; F0 D& i# w- J8 E8 Q
2011年11月6日,我陪同父亲坐汽车到了滕州市姚场村姚万萌宗亲的家里。1 a. t+ f, P# Z3 I% Y. @, x+ J2 `$ v
万萌宗亲和他的三弟四弟还有两位前辈族人远远的出来迎接我们。两地族人的双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 e3 B2 ^, m! H4 u
进了家中,即开始核对家谱和了解情况。他们认真地阅读着《南昌姚氏族谱》。根据谱中记载,姚场村族人可能隶属于南昌姚氏姚湾团九房,其先祖修序公,为南昌姚第三十四世,当时可能是从江西南昌做官到了江苏徐州府宝应县,其后世第三十八世盛萱公又迁居到山东滕县,至如今算起来已历十三世。因为年代久远,和原籍失去联系,祖上所用的字辈, 已经不知道了,所以盛字辈以下本该用世字辈,却误用成了思字辈,再往下就没有辈分了。* s' H- B% w+ W- m! u/ t' [
对于我们的到来,姚场族人是很激动的。他们认真地传阅着族谱,讲述着祖辈的事情,热情地和我们交流。我们看了他们保存的族谱,又观看了祖碑,并请来摄影师将祖碑拍下照片,准备寄到南昌老家,以作考证和纪念。 [- k# `3 J4 L" O J) h A
到了中午,万萌宗亲又置备了丰盛的酒宴,热诚地款待我们父子。席间彼此畅谈,无拘无束,和谐的气氛中洋溢着浓浓的同宗之情。他们表示,虽然考证世系整理资料有些困难,虽然第十六届修谱早已过去,但老家搞的光盘谱,依然很有价值,并说再不修谱就是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任。所以他们计划最近就要整理资料,争取早日入谱。 O8 I0 t5 ?3 a: c
近七个小时的交流,把我们的心牢牢地拴在了一起。到了下午四点多,我和父亲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姚场村。村中族人一直把我们送上公共汽车,紧握的双手还不舍得松开。1 W v1 d8 H# Y
本 是 同 根 生 ,& ~) f- f1 Y4 N0 h9 ]/ T
离 别 已 太 久 ;/ @7 ?7 Y& \, E& V/ }7 L
今 朝 重 相 逢 ,8 n' z4 Z9 k1 n8 D3 N# H
何 忍 再 分 手 ?; N9 {8 M8 t, ?5 @' p# i
* |& u, w+ W7 f) j( _
斗门团陶庄分支 绍峰 草 % W% U/ z4 {8 i5 \5 }7 y7 }* ^, ^' f
& {# l7 O* ?4 i7 l$ F4 @. d- j% ]: {1 g' P4 Q* T( I3 h
公元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六日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