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姚广孝祖籍是福建长乐县吗? ——兼说姚广孝曾随郑和下西洋吗? 1 \9 O9 Y# I2 H1 t. O" ?
姚恩健 & B; l1 Z' g% Z- I1 u; f
内容提要 近年来,有人为文认为“姚广孝祖居地是福建长乐”“姚广孝曾随郑和下西洋”;《福州晚报》以较大篇幅刊登“长乐篇”称明永乐朝太子少师、荣国公姚广孝随郑和下西洋后,还诣祖祠云云。笔者比较长乐《姚氏族谱》与《相城妙智庵姚氏祠堂记》以及相关志史,认为姚广孝不是福建长乐人,姚广孝不曾随郑和下西洋,姚广孝不曾来过福建。 9 O1 U' g: y; W5 c5 p# d0 b
关键词 姚广孝 郑和 下西洋 姚氏族谱 《姚氏源流(福建卷)》 4 G6 U6 R1 ~( {# I' ` i. n
2005年以来,福建文史界有人根据长乐姚坑《姚氏族谱》(“民国二十年立,耕历堂公置”手抄本,2011年续修。以下简称“姚坑谱”)为文,认为“姚广孝祖居地是福建长乐”“长乐姚坑村是姚广孝的祖居地”;有的发文称“姚广孝曾随郑和下西洋”,有的说是“第三次下西洋”,有的说至少同郑和“下过一次西洋”。一时引起史学界兴趣,围绕姚广孝“祖籍”“下西洋”研究文章铺天盖地,不胜卒读。本人新近纂编《姚氏源流(福建卷)》,考辨、认定:姚广孝不是福建人,他不曾来过福建,不曾随同“中贵”郑和下西洋。现举证如次,奉与专家商榷。
) i3 x# J' l2 z( A7 v6 o
一,比较“姚坑谱”“祠堂记”,断定姚广孝祖籍不在福建 “姚坑谱”认定姚广孝“祖籍长乐姚坑”,其祖义翁,字以信,“因夷乱华,嗜志不仕,寓南京苏州长洲”,配施氏,生一子讳孟玙。孟玙,“字以宝,乃义翁公之长子也”。配陈氏,生二子:“长讳广仁,居浙江慈溪;次讳广孝,为湘城(健按:原谱作“湘”)妙智僧”。其“世系图”附后。(“姚坑谱”扫描)
8 S- U }& R$ W5 ^1 s. v8 s
莆田《姚氏宗谱》“会稽山阴草藐桥宗支图”(以下简称“莆仙谱”)绘有姚殷覿世系图。此图显示:姚广孝祖姚贞,居平江。仙游度尾洋坂姚厝、晋江内坑镇桔里、山头等村古本《姚氏族谱》均有转录。“平江”,就是长洲,今苏州。 0 J- w* D3 K8 U b
“姚坑谱”记姚广孝祖籍,与“莆仙谱”、《明史》等史书记载不一,孰是孰非?其实不难分析,只要打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即可瞭然:
8 w5 ?2 e" m) P/ I' I
第一,先查民国十九年刊本,陈惟坻、施兆麟《相城小志》卷二“姚少师祠堂记”,其首句:“姚氏之先,汴梁人;世贫微寒,无风望显达者。宋高宗南渡,曾祖某挈妻子亦【】共来【】南。首至长洲,苏州之属也。【】【】【】相城家焉”
$ Z: S3 A1 U3 d, j- E+ R3 S
第二,再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28-164”《相城妙智庵姚氏祠堂记》,其首句与《相城小志》相类,但完整:“姚氏之先,汴梁人,世为人民,家寒微,无风望显达者。宋高宗南渡,曾祖某挈妻子亦避兵来江南,首至长洲,苏州府之属也。不居市,因家相城焉。”
8 C, {& O6 N( w: ?8 U* ?/ }1 r
这篇《相城妙智庵姚氏祠堂记》(下简称“祠堂记”)署“太子少师资善大夫嗣孙广孝谨撰”,可见是姚广孝自己撰写的。永乐十年,朱棣追赠姚广孝祖、父以资善大夫、太子少师之爵。两年后,姚广孝特意在故里相城修建“妙智庵”,于西廊下建姚氏祠堂,奉祀其祖、父母,因有此记。广孝卒后,在永乐二十一年,嗣子姚继请广平人程南篆额后立碑。 & H8 O3 {; R: q' V4 G2 H- r" w: N
第三,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28-170”有永乐十六年三月二十八日姚广孝卒后,明成祖朱棣亲自撰写“荣国公姚广孝神道碑”文,句有:“惟我太子少师姚广孝,苏之长洲人,祖菊山,父妙心,皆积善;母费氏······”此碑,至今尚屹立于北京房山姚广孝墓塔前。
/ H7 O# @. b- f3 L
第四,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集111-58”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姚少师官诰》记云:“一日,出其上世姚恭靖少师广孝永乐十年二月所得赠祖菊山、父妙心、祖母周、母费并封本官官诰五道,······”
3 [3 E! a, a% N( c* z
从神道碑、“官诰”,则知广孝祖字“菊山”,父震卿字“妙心”。“祠堂记”记其世系:“祖生二子:曰震之,曰震卿。震卿,广孝父也。震之生一子,曰垕。父生二子:长曰恒,字伯远,续祖父箕裘之业。季曰天禧,即广孝也。”次为“通产姐”“嬃”,嫁高氏。因绘其“三代世系图”如下: 姚广孝出生时上三代世系图
$ {- x+ ^! E$ Z8 b2 r1 M4 ?4 X$ i从以上比较分析,可知: 1. “姚坑谱”与“祠堂记”,除“姚广孝”三字一样外,三代了无一人相同!
$ { I3 G+ a [* S. A. l+ F
2. “姚坑谱”记义翁“因夷乱华,嗜志不仕,寓南京苏州长洲”,其意似谓自祖籍长乐徙长洲。姚广孝自己说是祖籍汴梁,是宋高宗南渡时,曾祖父“避兵”而“家相城焉”。大相径庭。
9 X, q/ _) S5 A4 `3 U2 V, S) g
3. “姚坑谱”记义翁“配施氏”“施氏早丧,葬本山”,则与“祠堂记”相左:“是乡之人,死者无地可瘗,火焚骨殖,沉之水,其例皆然。吾家无陇墓,盖以此也。”姚广孝解释自祖菊山徙居长洲相城,家人死后皆火化,骨灰沉入水中,不筑坟墓。 / O8 F5 _ o' x
4. “姚坑谱”说是“祖义翁”。义翁与子孟玙同字辈“以”,同列第八代,“世系图”又分属两代,有否犯讳?有否混淆?初诞时,姚广孝名“天禧”,兄名“恒”(《相城小志》作“慎”)。“姚坑谱”记其兄名“广仁”,属于“广”字辈。则广仁应该是出生时的俗名。如果姚广孝真的是长乐人,则出生时俗名为“广孝”,符合“广”字辈。问题是:“广孝”之名,是永乐二年(1404)甲申明成祖朱棣赐予的,广孝时年69岁。人家就有理由怀疑“姚坑谱”:这“广仁”“广孝”之名,是其诞生时所命名,还是后人修谱时组接上去的? & T- z: a1 I: {# E5 g1 B# j) l& ~& |
5. “姚坑谱”记姚广孝“永乐十六年二月十三日卒,享年九十一岁”,实是永乐十六年三月二十八日卒,享年八十三岁(1335—1418)。 1 K- ] R1 ~. K9 T: K
6. 孟玙,《古田县志》作“屿”,福建诸志均未记载其乡籍。“姚坑谱”记孟玙“生于至元二十一年九月十七日子时”。至元只有六年,至元没有“二十一年”;若自至元元年顺推二十一年,则孟玙似生于至正十五年(1355)。“姚坑谱”又记“公卒于至正七年九月初七”,至正七年即公元1347年。则孟玙公生死倒挂?
8 R6 a7 W# R1 a. r8 V0 _
7. 至于旧谱抄录文字错漏,上下互文可明,不予计较。
$ q) T/ `: T3 H0 U9 r
8. “莆仙谱”固然未将荣国公姚广孝揽为莆仙人氏,认为是平江人,可以嘉许。但列为同宗于唐大学士姚思廉支系,似可另议。因非本文主旨,按下不说。而其小注记姚广孝祖“贞”,是否就是明成祖亲撰“太子少师姚广孝墓志铭”及明人李诩《姚少师官诰》中所述“祖菊山”之讳名?若是,则姚广孝祖讳贞,字菊山。然否?待考。 0 w3 p! u0 x1 v/ X
学者郑永华文谓姚广孝“先辈自‘靖康’前后金兵南侵时被迫由北宋都城汴梁南迁,此后即居于苏州以北长洲县属之相城里”“并未迁居到福建等地”“是准确无误的,而《姚氏族谱》的记载,显然不确”。
2 Z; S+ G3 Q; s/ J9 X 结语:揆之史实,两相比较分析,可以证实:姚广孝祖籍汴梁(开封),不是福建长乐姚坑。姚广孝不是福建人,也不曾来过福建。所谓“姚广孝的祖籍地在福建长乐”不能成立。7 O; j9 `# B6 c3 [/ q+ g! }7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