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2-3-8 07:07 编辑 % u5 w8 j( M- f* i1 X8 [
7 ]' g4 u7 R8 \ U5 c: W
五、郡望、堂号及堂联
姚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了两个主要郡望:吴兴郡和南安郡,一南一北,当今姚姓大多来自这两支。 姚姓的著名堂号除了以郡望“吴兴”和“南安”作为他们的总堂号外,其它主要堂号大多都与得姓始祖虞舜有关,以此标榜姚氏之本源。如“圣仁堂”,歌颂舜帝是至仁圣明的帝王,“历山堂”和“耕历堂”则是纪念圣祖舜帝长耕历山这段历史。 可见,姚姓的堂号非常注重利用先贤的品德、功业来训导激励后人,众多姚姓宗祠的堂联更是如此。尤其是姚姓公认的得姓始祖虞舜,因被后人尊为道德文化的鼻祖,尤为姚姓族人引以自豪。名相姚崇、文学家姚鼐的道德功业也为姚姓后人津津乐道。 姚姓堂联众多,略举一二: 如“父子成双史 兄弟号二姚”,上联说的是隋朝散骑常侍姚察,受命修撰《陈》、《梁》两部史书,直到去世时还没有完成,他的儿子姚思廉继承父志,修完二史;下联指宋代都指挥使姚麟,字君瑞,节度建雄定武军,用兵沉毅多奇策。有功不自夸,治军严明,下属兵将都乐意为他效命。其胞兄姚兕(si四声)也是宋朝名将,屡建战功,官拜通州团练使。兄弟二人并有威名,世称关中“二姚”; 又如“爵封梁国 文重桐城”,上联说的是唐朝著名政治家姚崇,为政清廉,深得众望,乃盛唐名相,开元初年被封梁国;下联指清代散文家姚鼐,乾隆年间进士,曾参与《四库全书》的修纂,主持江宁、扬州等地书院长达四十年。他多才多艺,尤工古文,集“桐城派”散文之大成。 还有“历山事迹光万载 妫水名声振千秋”,“重华共印文明帝 复姓先传代穆侯(代穆侯指田丰)”,“唐朝宰相贻谋远 汉代将军燕翼长”,“学士尚书世第 帝王将相名家”,“学闳两汉 书撰梁陈”,“四俊(指姚勉。姚勉,号学波,为文顷刻立就,与胡仲雪、刘元高、黄梦炎合称锦江“四俊”)名高光百代 三不(指姚文灏,宋朝人,官拜礼部尚书。自谓人生有三不:1、毁誉不入,2、请托不行,3、贿赂不通)世誉振千秋”等。
8 Y" k+ ?2 T9 p1 Y) ~ 为了传承先贤的功德,姚姓族群比较重视家训族风的培育和宗族子弟的教导,留下了很多家训格言。特别是明朝姚儒编著的《家政要略》,是中国最有影响的传统家教书籍之一。这本书宣称,一个人最大的快乐是读书,最大的责任是教子。崇信尚俭,重道、重节,强调君子处世贵能有益于物,以成圣贤为贵,以蓄道德为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