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18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蓬州志序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0-31 10:45: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d+ ~. J# Q1 Z& b& R8 b
% L& R0 p+ e9 e6 U7 W7 l1 B3 B
蓬州志序

  ?( B8 \3 H  s) t
蓬志非创也,明 吴德器甞 编辑十卷 然自洪運开作自畧时 已求其晝 不得其阙也 久矣 洪志成于匝月于石堰 養济诸所兴作之政记之 独详他则略焉故曰 略修志之难 序中備言之 蓋草创急遽未遑润色于来者 有殷望也
- a: ]9 H8 q$ J) ^, p, S8 D1 Y# q
姚莹之谪居于此 多所兴作而修志未遑 观其寸阴 樷录蓬州疆域之 沿革与名人之官斯土(士)者皆祥考而录之 蓋亦尝有志于斯矣 二公皆吾乡 先辈以文章鸣 余不敏承 乏兹土(士)所学百不 逮一其遑言著述然阙略之补 二公所待诸后人者 今又数十年责在余 又谁诿乎 且余尝闻乡先辈之论矣
凡言之不切者 皆无当于理者也 在蓬则言蓬耳分野之纪一行省之 所同也非独也 祀典礼乐载在会典其颁行者 天下州县之所同也 非独也 非独则不切矣
0 P+ X2 X8 u9 f5 u6 [
山川土地画疆而守之 官之教养在于斯 民之孽息乐利在于斯 斯其最切近者也 往者蓬无图 庠生伍联珠 明地理之学 其为人也精详而任劳 乃与谋朱书方格格五里 凡十纸裹餱汇笔 持罗盘周行境内山之起讫 水之原委犬牙之 错出乖離之 区分场市之远迩 关塞之扼要皆审视焉 至一所计其四至之所若干里 笔之于纸以求合易 一所又求合焉 其有不合易纸而正之 八阅月而行毕 图乃成
( J  }4 x2 f8 X! M6 S3 J0 P: |# i' G
阳湖张礼杰工为文有山水之嗜 光绪丙申自广元解馆 放盘嘉陵江 过蓬与论文主切实留之三月輒攜图载酒 登山临水呼野老而语 孜孜不倦归 为作纪山纪川二篇 又作沿革表 余既得图又得张君之文 兴表欣然曰
* S4 U5 o) l7 a# ?' I
修志之事思过半矣 乃召诸生八人觞之 使各告其友 采访蒐求 悬布襄于壁至輒投之 明年张君复来 顷襄而出 相与抉择其当于理者缀之 以文先后所得十五篇 曰建置纪山纪川邑聚利用惠鲜 学校 职役民献 孝友忠义 武备列女 瑞异艺文凡所记 皆切蓬 非是则不录 自始绘图讫刊志凡 三阅寒暑而未尝设专局 鸠文人以從事绘图之事非为修志计也 张君之来亦非应纂修之聘也 而蓬州志乃因之而成 蓬地纵横二嬍行或久而失传 隐僻而莫之 或道其可传者 不能无所遗也 若夫填格眼册而无可读之文 篇牍繁蕪而诒依讬谬妄之 讥皆不切而无当于理者则遮几免夫
% e' i+ F  F' o8 @( E' [. r  I( J9 \
光绪23年岁次丁酉十月既望知蓬州事桐城方旭序
$ I1 j, g* B( g. p, M3 `/ z
因就读柳小六年,无法完整领意断句,敬请高人示意为盼!
柳树姚波录于光绪23年《蓬州志》序

% m$ E# K+ \8 ]; n1 Z7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1 10:48: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9-10-31 13:57 编辑
: f5 y+ A; ]% A8 _) B/ \
3 r0 N0 ~/ x) p: q. s6 i            蓬州志序
8 X: |2 f7 s" U5 K( e  G. p$ k$ R: A) B+ y" J7 z7 C7 `' P$ i0 R
     《蓬志》非创也。明,吴德器甞编辑十卷, 然自洪運开作志畧时,已求其晝不得,其阙也久矣。 洪志成于匝月,于石堰、養济诸所,兴作之政,记之独详,他则略焉。故曰:“ 略修志之难,序中備言之,蓋草创急遽,未遑润色,于来者有殷望也。”8 \" D, L' t. B; O- _" L# ^( t
     姚莹之谪居于此, 多所兴作,而修志未遑,观其《寸阴樷录》蓬州疆域之沿革与名人之官斯土者,皆祥考而录之,蓋亦尝有志于斯矣。二公皆吾乡先辈,以文章鸣。余不敏,承乏兹土所学百不逮一,其遑言著述,然阙略之补二公所待诸后人者,今又数十年,责在余,又谁诿乎?且余尝闻乡先辈之论矣,凡言之不切者,皆无当于理者也,在蓬则言蓬耳,分野之纪一行省之所同也,非独也。祀典礼乐载在会典,其颁行者,天下州县之所同也,非独也,非独则不切矣。8 r; {1 `8 X6 }1 M! Q: |8 r
& k/ ?/ n5 e* Q' e2 x: j
      山川土地画疆而守之,官之教养在于斯,民之孽息乐利在于斯,斯其最切近者也。往者蓬无图,庠生伍联珠明地理之学,其为人也精详而任劳,乃与谋朱书,方格格五里, 凡十纸裹餱汇笔,持罗盘周行境内,山之起讫,水之原委,犬牙之错出,乖離之区分,场市之远迩,关塞之扼要,皆审视焉。至一所计其四,至之所若干里,笔之于纸以求合,易一所又求合焉,其有不合,易纸而正之,八阅月而行毕图乃成。阳湖张礼杰工为文,有山水之嗜,光绪丙申自广元解馆,放盘嘉陵江,过蓬与论文,主切实,留之三月輒攜图、载酒、登山、临水,呼野老而语,孜孜不倦。归为作《纪山》《纪川》二篇,又作沿革表 。余既得图又得张君之文,兴表欣然曰:“修志之事思过半矣”。乃召诸生八人觞之,使各告其友,采访蒐求,悬布襄于壁,至輒投之。明年张君复来,顷襄而出,相与抉择其当于理者缀之以文。先后所得十五篇。曰:建置、纪山、纪川、邑聚、利用、惠鲜、学校、职役、民献、孝友、忠义、武备、列女、瑞异、艺文。凡所记皆切蓬,非是则不录,自始绘图讫刊志。凡,三阅寒暑而未尝设专局,鸠文人以從事绘图之事,非为修志计也,张君之来,亦非应纂修之聘也,而蓬州志乃因之而成。蓬地纵横二嬍行,或久而失传,隐僻而莫之;或道其可传者,不能无所遗也。若夫填格眼册而无可读之, 篇牍繁蕪而诒依讬谬妄之讥,皆不切而无当于理者,则遮几免夫。7 c0 w4 }5 R3 f1 a

$ c6 [; X9 e3 r$ z; R  \                     光绪23年岁次丁酉十月既望知蓬州事桐城方旭序
+ E, T9 K7 Z" z; O. @
9 x% {9 j1 K6 d. g0 I% q/ C               因就读柳小六年,无法完整领意断句,敬请高人示意为盼!( O9 Y; Z2 l) \% J: Y
                          柳树姚波录于光绪23年《蓬州志》序
6 W/ u8 Z7 Y" i6 E' C              福建晋江姚庆礼不揣冒昧少事句断,敬请高明斧正。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1 16:05:27 | 只看该作者
yqllz 发表于 2019-10-31 10:483 O# V/ M  H& l9 G
蓬州志序
. w/ |% K3 n* s: |) A5 o
) m/ T* W9 t6 Z) u" s0 K) J" R     《蓬志》非创也。明,吴德器甞编辑十卷, 然自洪運开作志畧时,已求其晝不得 ...

! u6 P2 h4 j& r+ [# X) @: w% [蓬州志序$ b+ {7 _' C1 p+ B2 ~: O% G8 t

! z8 O" c! ]8 i0 z! m4 w    《蓬志》非創也。明,吳德器甞編輯十卷, 然自洪運開作志畧時,已求其晝不得,其闕也久矣。 洪志成於匝月,于石堰、養濟諸所,興作之政,記之獨詳,他則略焉。故曰:“ 略修志之難,序中備言之,蓋草創急遽,未遑潤色,於來者有殷望也。”
5 A: k2 i8 Z+ Z$ F; n: P; O0 f* f7 i3 a; B6 A/ O5 P- u
    《蓬州志》並非首創。大明朝,吳德器曾經編輯十卷,但自洪武年間,盛行作志畧時,已經遍求不得其晝,蓬州地方誌,缺失其實太久了。 洪武時的《蓬州志》一年成書,對於山川地貌、民生休養,興利除弊的政績,記載特別詳細,其他的卻十分簡略。因此序中說道:“ 大體上修志都 是比較難的,序言中詳細注明,因為時間匆促草草成書,來下及精雕細琢,只能寄希望於後來人。”
" N4 U" c; R8 u" l& P% r3 E' n8 j
" H$ m+ @: y/ N, U  r/ i" v! I    姚瑩之謫居於此, 多所興作,而修志未遑,觀其《寸陰樷錄》蓬州疆域之沿革與名人之官斯土者,皆祥考而錄之,蓋亦嘗有志於斯矣。二公皆吾鄉先輩,以文章鳴。餘不敏,承乏茲土所學百不逮一,其遑言著述,然闕略之補二公所待諸後人者,今又數十年,責在餘,又誰諉乎?且余嘗聞鄉先輩之論矣,凡言之不切者,皆無當於理者也,在蓬則言蓬耳,分野之紀一行省之所同也,非獨也。祀典禮樂載在會典,其頒行者,天下州縣之所同也,非獨也,非獨則不切矣。
3 v, P$ K, B  g2 @    姚瑩被貶到這裡當官, 百廢俱興,業績裴然,唯獨對於編修地方誌無暇顧及,閱覽姚瑩編著的《寸陰樷錄》,書中對於蓬州疆域的沿革以及在本地做官名人,都詳細考證並且收錄書中,應該說也遺留部分志史在其中。二位明公都是我們本土的先輩,都以文章著稱。我才疏學淺,生活在這裡,所學不到百分之一,不敢妄想著述,但是兩位先生殷切期望後人,能够补缺补漏,到現在又十多年了,責任當在我身上,因此不敢推諉。何況我曾經聽鄉親前輩曾經說道:“但凡言論不切合實際,也就沒有道理可講”。在蓬州則談論蓬州的史略,各個地方分別記述地方誌,全省都是相同的,並非個例。祀典禮樂記載在會典,然後頒行天下州縣,普天下都是一樣,並非個案,不是個案,當然也就不符合實際。! _3 t: G' b) a  a4 m3 s

% ?- F- l" z  r: O4 Z& @山川土地畫疆而守之,官之教養在於斯,民之孽息樂利在於斯,斯其最切近者也。往者蓬無圖,庠生伍聯珠明地理之學,其為人也精詳而任勞,乃與謀朱書,方格格五裡, 凡十紙裹餱匯筆,持羅盤周行境內,山之起訖,水之原委,犬牙之錯出,乖離之區分,場市之遠邇,關塞之扼要,皆審視焉。至一所計其四,至之所若干裡,筆之於紙以求合,易一所又求合焉,其有不合,易紙而正之,八閱月而行畢圖乃成。" y4 P$ ~* v6 f! a2 c
    山川土地畫分疆域而各自防守,地方官宣教化,休養生息在這裡,百姓傳衍生息,耕耘收穫在這裡,這裡最接近地氣。以前蓬州沒有地圖,鄉秀才伍聯珠熟悉地理學,他為人精明細緻並且吃苦耐勞,於是邀請他製作地圖,每個方格表示五裡,帶著乾糧紙筆,手持羅盤跋涉周遊蓬州境內,山的起源橫斷,水的源頭流向,犬牙交錯的溝壑,地形地貌的區分,場穀市容的遠近,關守山塞的扼要,都很詳細地記錄。每到一個地方計算它的東西四至,每到一個地方都行程千裡,用紙筆描繪以求和順,變換一個地方又要求合拍,如果有不順合,就要重新繪製改正,歷時八個多月,完成全部行程,地圖也終於繪製成功。1 y3 p9 B  H$ x
    陽湖張禮傑工為文,有山水之嗜,光緒丙申自廣元解館,放盤嘉陵江,過蓬與論文,主切實,留之三月輒攜圖、載酒、登山、臨水,呼野老而語,孜孜不倦。歸為作《紀山》《紀川》二篇,又作沿革表 。8 u$ V; W1 U. f2 b% L, S
    陽湖張禮傑擅長撰寫文章,尤其嗜好遊山玩水,光緒丙申年從廣元辭官去職,放舟嘉陵江,到達蓬州相與談論文章意景,他注重實際,勉留他駐下來,三月間懷揣地圖、攜載酒脂、攀登山峰、遍歷河湖,每到一處都專程拜訪長者,孜孜不倦。回來時撰寫《紀山》、《紀川》兩篇遊記,又製作了蓬州疆域沿革表 。

* s0 L" V# M" c( t/ {9 b/ f5 n/ A% H! y/ d( x) {
余既得圖又得張君之文,興表欣然曰:“修志之事思過半矣”。乃召諸生八人觴之,使各告其友,採訪蒐求,懸布襄於壁,至輒投之。
: w- v! o. E$ v: H    我既得地圖又得到張禮傑的文章,興致盎然欣欣然說道 :“編修蓬州志這事思慮過半矣”。于召集同輩生員八人共同協助,讓他們轉告親戚朋友,採訪收集有關資料,懸掛布袋在牆壁上,將採集的資料投放其中。$ z# _4 V! R9 D6 m7 x
    明年張君複來,頃襄而出,相與抉擇其當於理者綴之以文。先後所得十五篇。曰:建置、紀山、紀川、邑聚、利用、惠鮮、學校、職役、民獻、孝友、忠義、武備、列女、瑞異、藝文。* P- z7 c5 _7 m5 ?( G/ p
    第二年張禮傑應約而來,把收集的資料頃襄出示,慎重選擇,其中適合的材料,編綴成文。先後所得十五篇。分為:建置、紀山、紀川、邑聚、利用、惠鮮、學校、職役、民獻、孝友、忠義、武備、列女、瑞異、藝文。
$ M1 x, `# X, Q& @    凡所記皆切蓬,非是則不錄,自始繪圖訖刊志。凡,三閱寒暑而未嘗設專局,鳩文人以從事繪圖之事,非為修志計也,張君之來,亦非應纂修之聘也,而蓬州志乃因之而成。
& J5 M( |! Z* Q: Q/ {& z  b    所有記載都符合蓬州志史,不適合的就刪除不錄,從編撰到繪圖完成編輯成書。三年時間裡,不曾設專局,雇傭文人來從事繪圖工作,初衷並不是專為修志安排的,張禮傑的到來,也不是因應纂修聘請的,但蓬州志確確實實因此而編修成功。" g4 g( u" f5 u
    蓬地縱橫二嬍行,或久而失傳,隱僻而莫之;或道其可傳者,不能無所遺也。若夫填格眼冊而無可讀之, 篇牘繁蕪而詒依讬謬妄之譏,皆不切而無當於理者,則遮幾免夫。+ D- y5 N3 ]+ C0 Q# T0 g
     蓬州,疆域縱橫兩美行,或者因為時間久遠而失傳,隱蔽偏僻而淡漠;或者說可作為傳記的,不能沒有遺留下去。如果單純為了填充內容,措足字數卻空洞無物不可讀,長篇累牘,繁雜無章,並且謬誤百出,空自遗留荒謬把柄令人譏笑,屬於不適當又不全事理,那麼還是不要的好。) ?* Y/ Y8 {, V1 ~3 [2 x
$ {! I( K; l( t, @6 L
$ I) a" i1 o/ B% g3 L5 N2 x
7 J4 _. Z; Y5 Q8 [0 m! W9 M5 W" @
       光緒23年歲次丁酉十月既望知蓬州事桐城方旭序
6 C% D! K2 }4 |- X0 ]
9 F# b* H! |) N3 N! V       因就讀柳小六年,無法完整領意斷句,敬請高人示意為盼!
- |. @8 q% I/ z6 N7 O    柳樹姚波錄於光緒23年《蓬州志》序7 P) P: f* r' f1 H4 @& x

, D1 c9 l# `. b
0 j, K$ X3 F: g* m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1 16:08:10 | 只看该作者
yqllz 发表于 2019-10-31 16:05$ |  P6 c, m$ H8 y2 V- Q' T6 i
蓬州志序
3 H" {6 g- q3 m- {0 s" T' ?$ ~3 c2 J" \
    《蓬志》非創也。明,吳德器甞編輯十卷, 然自洪運開作志畧時,已求其晝不得,其闕也久矣 ...

% m! j* i( F0 [  p, B& Q8 Q: @* p庆礼水平有限,不揣冒昧,试译一二,意在抛砖引玉,敬请高明斧正。* Z; Y& |5 n8 u0 a# V- f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9-10-31 18:20:27 | 只看该作者
yqllz 发表于 2019-10-31 16:08
( w+ q3 V/ a- |庆礼水平有限,不揣冒昧,试译一二,意在抛砖引玉,敬请高明斧正。
# s& Q# @( L7 L) D# w- s+ d4 Q
      蓬州志。蓬州是今四川蓬安县?与清安徽桐城姚莹有关?
5 m) m  V+ Y, v" Q9 E, g- z5 {* a5 w

签到天数: 104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一品大学士

6#
发表于 2019-10-31 19:55:36 | 只看该作者
i洪运开应是作志略的人,应是与姚莹一道被本序作者方旭所称同乡先辈。[不知是否?]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08:24: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9-11-1 08:29 编辑
$ g" A0 G/ t& H+ V% S/ u
六合居士 发表于 2019-10-31 19:55
' \" T; u, B: t) ti洪运开应是作志略的人,应是与姚莹一道被本序作者方旭所称同乡先辈。[不知是否?]
& c8 Y& B9 V+ Q' ?
                       蓬州志序
: P2 `/ z0 I! G* w5 o
      《蓬志》非創也。明,吳德器甞編輯十卷, 然自洪運開作志畧時,已求其晝不得,其闕也久矣。 洪志成於匝月,于石堰、養濟諸所,興作之政,記之獨詳,他則略焉。故曰:“ 略修志之難,序中備言之,蓋草創急遽,未遑潤色,於來者有殷望也。”
! b: B( v( f* Y/ U- d# g
     《蓬州志》並非首創。大明朝,吳德器曾經編輯十卷,但自洪運開编撰志畧時,已經遍求不得其晝,蓬州地方誌,缺失其實太久了。 洪運開的《蓬州志》一年成書,對於山川地貌、民生休養,興利除弊的政績,記載特別詳細,其他的卻十分簡略。因此序中說道:“ 大體上修志都 是比較難的,序言中詳細注明,因為時間匆促草草成書,來下及精雕細琢,只能寄希望於後來人。”

0 z8 {  P- E/ u6 x5 A; O
     姚瑩之謫居於此, 多所興作,而修志未遑,觀其《寸陰樷錄》蓬州疆域之沿革與名人之官斯土者,皆祥考而錄之,蓋亦嘗有志於斯矣。二公皆吾鄉先輩,以文章鳴。餘不敏,承乏茲土所學百不逮一,其遑言著述,然闕略之補二公所待諸後人者,今又數十年,責在餘,又誰諉乎?且余嘗聞鄉先輩之論矣,凡言之不切者,皆無當於理者也,在蓬則言蓬耳,分野之紀一行省之所同也,非獨也。祀典禮樂載在會典,其頒行者,天下州縣之所同也,非獨也,非獨則不切矣。
    姚瑩被貶到這裡當官, 百廢俱興,業績裴然,唯獨對於編修地方誌無暇顧及,閱覽姚瑩編著的《寸陰樷錄》,書中對於蓬州疆域的沿革以及在本地做官名人,都詳細考證並且收錄書中,應該說也遺留部分志史在其中。二位明公都是我們本土的先輩,都以文章著稱。我才疏學淺,生活在這裡,所學不到百分之一,不敢妄想著述,但是兩位先生殷切期望後人,能够补缺补漏,到現在又十多年了,責任當在我身上,因此不敢推諉。何況我曾經聽鄉親前輩曾經說道:“但凡言論不切合實際,也就沒有道理可講”。在蓬州則談論蓬州的史略,各個地方分別記述地方誌,全省都是相同的,並非個例。祀典禮樂記載在會典,然後頒行天下州縣,普天下都是一樣,並非個案,不是個案,當然也就不符合實際。
8 {( K1 U8 W, d! b$ ?6 Z+ X/ Y( e
$ b( X  M& j* ?1 [, [7 ?8 H; a
      山川土地畫疆而守之,官之教養在於斯,民之孽息樂利在於斯,斯其最切近者也。往者蓬無圖,庠生伍聯珠明地理之學,其為人也精詳而任勞,乃與謀朱書,方格格五裡, 凡十紙裹餱匯筆,持羅盤周行境內,山之起訖,水之原委,犬牙之錯出,乖離之區分,場市之遠邇,關塞之扼要,皆審視焉。至一所計其四,至之所若干裡,筆之於紙以求合,易一所又求合焉,其有不合,易紙而正之,八閱月而行畢圖乃成。
      山川土地畫分疆域而各自防守,地方官宣教化,休養生息在這裡,百姓傳衍生息,耕耘收穫在這裡,這裡最接近地氣。以前蓬州沒有地圖,鄉秀才伍聯珠熟悉地理學,他為人精明細緻並且吃苦耐勞,於是邀請他製作地圖,每個方格表示五裡,帶著乾糧紙筆,手持羅盤跋涉周遊蓬州境內,山的起源橫斷,水的源頭流向,犬牙交錯的溝壑,地形地貌的區分,場穀市容的遠近,關守山塞的扼要,都很詳細地記錄。每到一個地方計算它的東西四至,每到一個地方都行程千裡,用紙筆描繪以求和順,變換一個地方又要求合拍,如果有不順合,就要重新繪製改正,歷時八個多月,完成全部行程,地圖也終於繪製成功。
       陽湖張禮傑工為文,有山水之嗜,光緒丙申自廣元解館,放盤嘉陵江,過蓬與論文,主切實,留之三月輒攜圖、載酒、登山、臨水,呼野老而語,孜孜不倦。歸為作《紀山》《紀川》二篇,又作沿革表 。
      陽湖張禮傑擅長撰寫文章,尤其嗜好遊山玩水,光緒丙申年從廣元辭官去職,放舟嘉陵江,到達蓬州相與談論文章意景,他注重實際,勉留他駐下來,三月間懷揣地圖、攜載酒脂、攀登山峰、遍歷河湖,每到一處都專程拜訪長者,孜孜不倦。回來時撰寫《紀山》、《紀川》兩篇遊記,又製作了蓬州疆域沿革表 。
      余既得圖又得張君之文,興表欣然曰:“修志之事思過半矣”。乃召諸生八人觴之,使各告其友,採訪蒐求,懸布襄於壁,至輒投之。
      我既得地圖又得到張禮傑的文章,興致盎然欣欣然說道 :“編修蓬州志這事思慮過半矣”。于召集同輩生員八人共同協助,讓他們轉告親戚朋友,採訪收集有關資料,懸掛布袋在牆壁上,將採集的資料投放其中。
     明年張君複來,頃襄而出,相與抉擇其當於理者綴之以文。先後所得十五篇。曰:建置、紀山、紀川、邑聚、利用、惠鮮、學校、職役、民獻、孝友、忠義、武備、列女、瑞異、藝文。
     第二年張禮傑應約而來,把收集的資料頃襄出示,慎重選擇,其中適合的材料,編綴成文。先後所得十五篇。分為:建置、紀山、紀川、邑聚、利用、惠鮮、學校、職役、民獻、孝友、忠義、武備、列女、瑞異、藝文。
      凡所記皆切蓬,非是則不錄,自始繪圖訖刊志。凡,三閱寒暑而未嘗設專局,鳩文人以從事繪圖之事,非為修志計也,張君之來,亦非應纂修之聘也,而蓬州志乃因之而成。
      所有記載都符合蓬州志史,不適合的就刪除不錄,從編撰到繪圖完成編輯成書。三年時間裡,不曾設專局,雇傭文人來從事繪圖工作,初衷並不是專為修志安排的,張禮傑的到來,也不是因應纂修聘請的,但蓬州志確確實實因此而編修成功。
     蓬地縱橫二嬍行,或久而失傳,隱僻而莫之;或道其可傳者,不能無所遺也。若夫填格眼冊而無可讀之, 篇牘繁蕪而詒依讬謬妄之譏,皆不切而無當於理者,則遮幾免夫。
     蓬州,疆域縱橫兩美行,或者因為時間久遠而失傳,隱蔽偏僻而淡漠;或者說可作為傳記的,不能沒有遺留下去。如果單純為了填充內容,措足字數卻空洞無物不可讀,長篇累牘,繁雜無章,並且謬誤百出,空自遗留荒謬把柄令人譏笑,屬於不適當又不全事理,那麼還是不要的好 。
                光緒23年歲次丁酉十月既望知蓬州事桐城方旭序   
             因就讀柳小六年,無法完整領意斷句,敬請高人示意為盼!
                    柳樹姚波錄於光緒23年《蓬州志》序
            福建晉江姚慶禮不揣冒昧少事句斷,敬請高明斧正。
; V& F5 b! S$ r- z

签到天数: 104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一品大学士

8#
发表于 2019-11-1 17:45:21 | 只看该作者
原文抄录有脱漏之句——蓬地纵横二[[百里,吴志既阙,其前者不可得,而稽其后又三百有余岁,奇节媺行]]或久而失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4 05:4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