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53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发】清代浙江上虞教谕姚平泉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22 23:04: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0-1-22 23:17 编辑

清代浙江上虞教谕姚平泉
【来源:武康姚建国转发在群中】


    姚平泉(1777—1857),讳光晋,仁和(今余杭临平)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苦读,学识广博,工于诗文。诗集《瓶山草堂诗》曾付梓刊刻,另外还有《古文捃逸》、《周易贞字质疑》、《四裔年表》等著作,藏在家中。
    可惜,清咸丰庚辛(1861)遭粤匪之乱(即太平天国),付之劫灰,诗板亦成煨烬。姚平泉还对“勾股算术”极有研究,清嘉庆、道光年间,以相国阮元(阮文达)学问最高,阮元也对他的“勾股算术”之学推崇备至。
    古代读书人想要出人头地,必先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然后,姚平泉的科举之路并不顺畅,数次参加乡试,直到道光五年(1825),49岁时方才考中举人,让人想起“范进中举”。
    不过与范进的喜出望外不同,举人并不是姚平泉的终极目标,再说姚家家境殷富,他并不急于谋得职位以薪俸糊口。那时候“高考”没有年龄限止,他就继续“复读”,再上考场,盼望能混个进士出身。
    此后每三年赴礼部比试,他却屡败屡考,屡考屡败,连续八次,次次名落孙山,以不第告终。第八次榜上无名后,姚平泉苦笑一声,只得接受现实。他怀揣举人“文凭”供吏部铨选,后被选为上虞教谕。
    咸丰三年(1853),姚平泉以77岁高龄来上虞赴任。别的官员多活不到这个年纪,活到的早该告老还乡含饴弄孙去了,他却刚刚走上仕途。
    不过,别以为此时的他肯定垂头丧气灰头土脸,他心态年轻,处事乐观,一点没有颓废的感觉,倒是春风满面地上任来了。
    此时的上虞学宫,因年久失修,显出破败的迹象。姚平泉来到后,首先自掏腰包,捐钱修缮了部分馆舍,这既为了新人有新气象,同时也便于安置家眷。他作好了在上虞打持久战的准备。
    教谕相当“县教育局长”,实际上还得奋战在教学第一线,以弥补师资不足。他学识广博,无所不知,总想把满腹经伦传授给学生,天天给诸生习文史、讲经义,乐此不疲,持之以恒。他对新生教得耐心,教得详细,对差等生也一点不嫌弃,常开个小灶,搞点课外辅导,待学生弄懂了才满意。
    姚平泉的到来,使上虞的学风为之一振,很多有志青年愿意跟他学,听从他的教诲,从中涌现出不少优秀者。对于科举,他虽然“成功经验”不多,但“失败教训”总不少,他把这些教训讲给诸生听,能避免秀才们走他的弯路。如此一来,每岁全省统考(乡试),上虞的成绩特别好,考上举人的明显增加,姚教谕遂名声大振。
    姚平泉待人随和,彬彬有礼,史称其“温良恭谦,有君子风”。他还有一句座右铭,叫“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做到超然物外,真诚以待。上虞学宫在县城的中心,东西大街的交汇处,右前方就是丰惠桥,老百姓聚会的地方。空余时间,他常去桥头聊个天,与绅民唠唠家常,故而人缘特别好,连妇女孩童都认识他。他为人和善,又长得慈眉善目,笑口常开,别人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姚菩萨”。
    史载“故虞人虽妇人孺子无不知先生之贤者,每言及,不称其官,辄曰‘姚菩萨’云。”可见姚菩萨之名妇孺皆知,广为传颂。
    姚平泉在仁和老家时,曾做过一个梦,梦中他来到一个地方,四山若壁立,上有瀑布,屈曲下流。有老僧出来迎接,请他在石头上稍坐片刻。醒来后,梦中之事仍历历在目,他深感奇怪,特地画了一张《梦游图》,再赋诗一首,把此事记录下来。
    等来到上虞,听说仙姑洞有瀑布,便前往游览。到那里一看,立即惊呆了,这不就是梦中看到的景象吗?看来与上虞真有缘啊。他不断思索这事,悟出他前生定是凤鸣山上的老衲。为此他又绘了一幅《独立图》,画一个老和尚,独自站在巨石上,神态自若。自题对联云:“了他过去因缘,偶然游戏;还我本来面目,自在逍遥。”
    毕竟岁月不饶人,姚平泉为官尽责,醉心教育,劳累过度,终于病倒了。有一日,忽有两只灯笼从中间大门进来,家人都见到了,便诘问道“谁啊?”却无人回答,灯笼也不见了。第二天,姚平泉离世,享年81岁,时年为咸丰七年(1857)。人说他来去皆有因,菩萨之名不虚得。
    当然,关于做梦、灯笼诸事或出虚构,并不可信,既然史籍上有记载,本人便信手拈来,姑且录之。
     姚菩萨“圆寂”,举县哀悼,万人空巷。他的灵柩没有送回原籍,而是在县城西南的长者山上择地安葬。姚平泉堪配“长者”之名,他长眠于上虞,与长者山长存。
     时至1966年,一场“文革”来袭,坟墓被毁,棺椁无存,其墓碑被抬去,磊在水渠坎上,至今还躺在荒郊野地,上面镌刻的“姚平泉之墓”几个大字清晰可见。


     姚平泉的事迹能存于史籍,还多亏了大儒俞曲园。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也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皆出其门下。
     俞樾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中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受咸丰皇帝赏识,放河南学政。后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俞樾是姚平泉的亲外甥,后又娶姚平泉的女儿姚文玉为妻,可谓亲上加亲(现在法律不允许近亲结婚)。俞樾与这位表姐兼夫人非常恩爱,光绪五年(1879)姚氏病故,他悼亡歌哭,有“月到旧时明出,与谁同依栏干”句。安葬夫人后,自己在墓侧筑室三间,日夜相守,惓惓之情,不以生死有殊。光绪八年(1882)作《双齿冢志铭》:“内子姚夫人遗有堕齿一,藏之至今,十有五年矣。余去年亦堕一齿,乃合而厝之俞楼之后,文石亭之前”。又作《双齿冢诗》:“他日好留蓬颗在,当年同咬菜根来。残齿零落存无几,尽拟相从到右台。”这份痴情世间少有。
     因姚平泉的关系,俞樾与上虞结上缘,曾几次来上虞,亲上长者山祭奠。同治辛未(1871)年,俞樾把残存的姚平泉著作收集起来,编辑成《瓶山草堂集》加以刊行,得文二卷、诗二卷、琐谈二卷,总共六卷。这些相加,只占原刻诗钞十之五、六。即便如此,终算保留了他的部分著作,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姚平泉的作品和人生履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23:10:34 | 只看该作者
尧曰:
      @武康 -建国, 你姚建国上传的«姚平泉»,是你原创?你的资料是什么?
       仁和(今余杭)姚平泉是仁和姚氏哪支姚?


姚建国回复:
      @广州姚钟尧号老头子,姚平泉属仁和(今余杭)姚氏,晚清朴学大师俞樾(俞曲园)亲舅、启蒙老师。被上虞人称为“姚菩萨”。
      不是我原创,我看到的资料,供大家阅赏。他的具体支系情况不清,待深入研究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23:15:45 | 只看该作者
         转发清代浙江上虞教谕姚平泉,另一目的是以此求知姚平泉属浙江仁和县哪支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5-18 01:3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