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3134|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读求解(潮阳)姚逢熙《石鼓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22 16:12: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5-22 16:20 编辑
( D* ^3 J$ H% X# I  l/ Y
8 _) K6 p7 {7 F6 C  T& C; r

(潮阳)姚逢熙及其《石鼓歌》


' j  J6 i; S0 c% p

按:

近期在搜罗和收集我潮阳姚氏先贤诗文,得姚逢熙诗三首。读其《石鼓歌》,似懂非懂,不得要领,特别是用数字序号加注处,特张榜求读求解。

姚逢熙是清时潮阳名人,县志有传。

3 r4 g; O& d1 w+ r( Q
1 T: i' _' d* E( S( B  {% J

【光绪潮阳县志】姚逢熙传

姚逢熙,字钟祜,号鹤州。南熏坊(城外正南曰南熏坊,应当是南门桥以南一带)人。举人鴻璋弟也。性豪爽,学问博雅。嘉庆癸酉(公元1813)以本科拔贡中式举人,比上春官,知交文字酬唱外,凡有匮乏资助无少吝。与安定张岳菘最善。时有书乞米帖为过夏资者,囊适告罄,即典春衣与之。岳菘叹曰:“豪士也,世可多得哉!”生平喜购书籍,邺架牙签甲于一邑。寻授盐城令,廉洁有守。丁忧归,宦橐萧然。孝廉陈修昌语人曰:“盐城不能自润,一至于此!”服后,岳菘开藩楚北,以书招之,逢熙已卒。熙长于古风,所拟韩碑石鼓、游子吟诸篇摘入艺文皆杰作,惜其后不能多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4031 天

连续签到: 28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1#
发表于 2012-5-29 10:04:26 | 只看该作者
维侃宗亲高才。:handshake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0#
发表于 2012-5-28 20:12: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pszyyao 1 H& a3 A3 y1 e: f! A5 |

% n; L5 H( q* T* W; ^( X7 y" T3 J# A2 i  N( r9 X
    谢教授鼓励!$ o8 X8 S% c9 _: e& W0 `
姚维侃 发表于 2012-5-25 12:30
2 o# D+ I! T+ o6 S, p
; Z% ~" Z* [0 r$ v
5 l9 X  {: U, X% Z
   维侃兄威武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9#
发表于 2012-5-25 12:3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pszyyao
5 Z* Z) }- N* t$ ^' k4 k- Y! B. [0 f) ~" N

  a6 u8 `/ v1 {  C% Y8 q) L    谢教授鼓励!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2-5-24 17:26: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5-24 17:52 编辑
% u# Y. U) E; V: Y/ `& a. p+ l( {6 s9 F0 v
回复 7# 姚维侃
* P! K% b( ]* d- R
; v) Y5 p1 k9 C* H! Y
9 k, Z9 M/ d9 R* v    终于有高明援手。谢谢。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7#
发表于 2012-5-24 17:01:15 | 只看该作者
不揣鄙陋,试注解如下。以博方家一哂:
7 J5 d$ @9 V9 f" y% J(1)允:信用
# x! S5 C8 j) J! g& ^+ T$ u(2)“扶桑浴日”句,意为我东方大国如旭日初升,光亮耀目如刀始磨于砺石。2 z9 n3 R: W9 \( O4 r4 Y
(3)菘生岳降,指神佛显圣8 S8 a/ I/ L8 g3 ]8 Z
(4)岐阳大搜:指周成王在岐山南面的一次大规模狩猎活动,此喻国势煊赫。$ B- f  K' D3 D' f2 T
(5)禽荒:沉迷于田猎;逸豫:闲适安乐2 S% C5 q& x; A+ w( c
(6)“讵劳矇瞍陈卷阿”:哪需要乐工和诗人写出《大雅》那样的诗篇来(歌功颂德)。
; @5 Y( K# K! h1 ~0 q(7)浮磬:水边一种能制磬的石头- v# f9 o" O- U# n( D
(8)委蛇:同逶迤。绵延屈曲的样子。
) s& u% r2 w8 Y" y, h! }(9)“车功马同”句:恰好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来解。贯鱼柳,是古琴曲中“一竿一钓一扁舟;五湖四海,任我自在遨游;得鱼贯柳而归,乐觥筹”里“鱼贯柳”的化用。
  z' u+ Z# O( T2 D  [, n+ ]8 M- n" D(10)无乃:岂不是;共和:西周从厉王失政,至宣王执政,中间十四年,召公、周公二相共同执政。号“共和”。 0 d/ \2 n- s, _; s5 c0 a
(11)岣嵝:亦作“佝偻”指驼背,此指代老人,因年老而背驼。4 i, @( f. b! ^$ x# A
(12)汉兴六经:指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间出:不断地在各地被发现。- f8 a5 U. Y. ]. ]1 ^& H9 v
(13)退之:韩愈,字退之,据卓识:依据高超的见识。' v8 n+ A* \3 @7 p% ^, }; V2 ]
(14)成均:古代指大学。《礼记•文王世子》:“三而一有焉,乃进其等,以其序,谓之郊人,远之,於成均,以及取爵於上尊也。” 郑玄注:“ 董仲舒曰:五帝名大学曰成均。”;媕婀,又作“媕娿”无主见的意思# \. E6 p4 ?2 ^9 E1 Q( y, F4 c
(15)“髯苏西游肆搜讨”句,髯苏即指苏轼,因苏轼长脸多髯。西游,不明;肆搜讨,指苏轼进行过竭尽全力地搜求与探讨
7 ]5 B5 i# F" g( v% H' }(16)二公:当指韩愈与苏轼。; b% Q3 ~  @7 _1 U
(17)二千余载:应指周至作者作石鼓歌这段历史。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16:19: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5-23 16:28 编辑
, w9 G5 R5 T( K$ E/ F$ ~$ o  V
" h; R( c* R3 ?: F不知熙公是否读过宋徽宗的石鼓铭文,而他用唐昌黎韩文公《石鼓歌》的原韵写他的《石鼓歌》,是明明白白注明了的。
& C# l  ~! W& ~; R: HVS
+ u* S6 B8 R1 l石鼓及其铭文出之春秋早期,并非“宋徽宗铭文”。
( v* ~  ]2 I+ Z' kVS
- F. o, M, U2 a9 Y$ X' `《石鼓歌》用昌黎文公原韵
; K" u5 ~. h/ p1 M  K1 n国朝盐城令  姚逢熙  号鹤州,邑人

签到天数: 11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一品大学士

5#
发表于 2012-5-23 15:35:46 | 只看该作者
"石鼓是远古记述历史的铭器,宋徽宗特别喜爱,以金嵌入字体,因此在靖康之乱中几乎被金人所毁。此鼓共有八个 ...! v2 r1 {" M4 w& B& x9 E
pszyyao 发表于 2012-5-23 13:57
  g0 y7 Y9 u! D# ~
5 Y- ]) K" Z' P4 s
' E5 D, n1 c2 C& e
    石鼓及其铭文出之春秋早期,并非“宋徽宗铭文”。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13:57: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5-23 14:01 编辑
) i3 M* |6 M9 [: V6 ]) j) H, s0 ~( m$ r: O* w; Z5 p4 f
"石鼓是远古记述历史的铭器,宋徽宗特别喜爱,以金嵌入字体,因此在靖康之乱中几乎被金人所毁。此鼓共有八个,除两个失之远古之外,其六个历代均存放于皇宫之内。逢熙公即然是文士,当见过或读过其铭文,此古风长篇专述史事,与姚氏毫无关系。") t! j, M! ]! ]6 r
9 ?; }' t0 s0 z4 _

$ [( A% A' g. o8 h4 z. }     姚逢熙《石鼓歌》确实是长篇专述史事,与姚氏的事毫无关系。我只注重是我先人的作品和了解全歌的意义而已。+ ]4 `9 b7 n: q( @" v
    不知熙公是否读过宋徽宗的石鼓铭文,而他用唐昌黎韩文公《石鼓歌》的原韵写他的《石鼓歌》,是明明白白注明了的。

签到天数: 11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一品大学士

3#
发表于 2012-5-23 11:53: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道荣 于 2012-5-23 12:00 编辑
- G" o# j5 O; I# F
$ b, C% _. n8 ]  g6 R石鼓是远古记述历史的铭器,宋徽宗特别喜爱,以金嵌入字体,因此在靖康之乱中几乎被金人所毁。此鼓共有八个,除两个失之远古之外,其六个历代均存放于皇宫之内。逢熙公即然是文士,当见过或读过其铭文,此古风长篇专述史事,与姚氏毫无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7-25 14:5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