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70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纵贯线』〈转〉[图文]揭秘被蒋介石两次单独接见的中共卧底是谁?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10 17:5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d3 E$ |% Q# }2 D2 L: U2 I
  党中央的嘉奖令称赞他:“身入虎穴,不顾个人安危;紧急关头,挺身而出;机智勇敢,沉着大胆,含辛茹苦,英勇斗争,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使党的负责同志和党的机关免遭敌人的逮捕和破坏,转危为安;是全党的模范,为全体干部学习的楷模。”
3 z) v% v' o4 R* G- P  j/ D  组织上评价他:“不愧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外交战士。”
' D. q/ G& [0 q+ s( n  蒋介石两次单独接见,勉励他:“你在胡长官那里,很有前途。”( S$ o9 k  b' W
  “作为子女,我们也很少听父亲讲他自己的故事。”57岁的申强,不时用手挠头,面带歉意地向记者微笑,“这也许是他的职业习惯使然。”# Y3 a- W6 X# H
  申强的父亲——申健,是我党隐蔽战线的“后三杰”之一。然而,在申强眼中,父亲除了不太爱说话之外,与普通的父亲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偶尔在不经意间,在遇到相关的人或事时,父亲才会提及自己那曾经充满传奇的经历。
9 m$ i) v" x+ a" N/ w7 R: S" T( Z  深入埋伏进胡宗南部队和中统* n4 A) o6 `* N  J; F# J
  党政军特商5份津贴全交党费
; x) i: j% N$ \3 a- O+ y9 ?6 J  1915年5月2日,申健出生在河北省大城县王文村一个农民家庭。当木匠的父亲给他取名振民。天资聪慧的申振民小学毕业后,考取了天津的名牌中学——南开中学。在这里,他接触到了许多进步思想和进步书籍,高尔基的《母亲》他就爱不释手看了好几遍。
, d( A0 O0 L+ d, q5 j  1937年夏,申振民考取北平师范大学。不久,“七七”事变爆发,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大学和北平大学三校联合迁往西安。在西安,申振民正式参加了党的外围进步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从此开始他55年的革命生涯。
6 G; q; M. G: @! I" ~3 a  “1938年5月,父亲被秘密发展成为共产党员。”申强清楚地记着对父亲一生至关重要的这个时间,“从此,他一直自觉地服从党组织的决定,遵照党组织的指示,从事革命斗争。”
5 A; B# ^4 |$ I0 t. z( u/ b  在西安,申振民与并称为我党情报战线“后三杰”的陈忠经、熊向晖都是秘密党员,又都是来自平津地区的大学生,给国民党当局以左派的印象。在与胡宗南接触时,有点左倾的青年学生,反而更受到重视。因为在胡宗南看来,有点左倾的人往往是有见识、有能力的青年。
4 p" p* _* ]7 y  在进入情报工作岗位之前,申振民并没有受到过特殊技术训练。组织上虽然提出过深入埋伏的原则,但没有提出具体的工作步骤。为了深入虎穴长期埋伏,他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而复杂的过程。为此,他苦恼、痛苦,甚至还哭过。# w# [/ _1 S, [( |) J0 O
  深受胡宗南赏识的申振民,想尽一切办法迎合敌人的兴趣和满足敌人的需要,这是唯一可以获得信任和深入的办法。在敌人有兴趣于组织训练青年的时候,他主动请缨,创办了三民主义青年团在西安的分支机构,同时他还以三青团书记的身份加入以戴笠为首的军统和以陈立夫、陈果夫为首的中统。
) v1 e3 w5 k! C% P  “那时候,父亲一人拿着党、政、军、特、商5份津贴。”申强说,“但他的收入全交了党费,自己什么也没有留下。”2 r+ |3 S/ Y+ |
  当申振民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巩固并可以获得机密后,他就放手发展组织、加强情报工作,工作的范围日益扩大。对于三青团,毛泽东曾说过:“陕西三青团不同,在相当大程度上掌握在我们手中。”显然,这与申振民、陈忠经的工作密切相关。1 c. P) A  a9 H4 `  m7 ^
  为了长期埋伏而不暴露党的组织,申振民和战友们郑重约定,如果不幸有一位共同工作的同志被敌人发现了,敌人有意或无意地交给他们中另一位同志来审讯、来执刑,在他们没有办法救那位同志时,必须毫不犹豫地依照敌人的意思去做。而被执刑的同志,在临终之前的高呼中,也不得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要把自己真正信仰的、辉煌的共产主义理想永远深埋在心底,以保护另外同志的存在。
) t  U& h4 r; p5 `$ M6 `  申强说,父亲和他的战友们都是革命的乐观派,他们常在相互见面时轻松幽默地说,“我们每天都是在提着脑袋干革命。”就这样,申振民他们长期隐匿共产党员的真面目,公开以国民党反动官员的身份出现,背着“骂名”直到解放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17:59:43 | 只看该作者
地下党住所被敌人包围4 c) P- K3 X3 G0 x9 S9 m- M* k- D

6 M, Q/ t$ ]- U) n8 w2 @5 t+ ^  他骑车闯敌阵机智救人0 u0 z, x' H& m7 Y

, k" [: k8 N+ P) [8 h% g  Z8 \  打入敌人心脏,进行地下工作,时时充满了风险。申振民凭着大智大勇,多次化险为夷。3 D( q8 t/ O2 D; y
- @5 K6 i0 b$ U
  三青团在西安全市都有分支组织,任何地方的情况都能了如指掌。一天,一个三青团员向申振民报告说:“桃胡巷15号发现了一个大疑案,警察局已经动员全局把这个住宅包围了,准备动手抓人。”3 W8 d+ @* S+ ~6 \. [9 _
1 A- C! e. h+ }, `
  申振民一听就明白,那是党的地下组织负责人王石坚的住宅,内设有秘密电台与延安直接联系。他感到情况紧急,立即与陈忠经研究,决定马上通知王石坚。由于没有电话,只有派人去报信。
. o6 D4 l$ Q( O7 {3 u* Z, T0 B  A: a8 @2 ^$ i3 @
  谁去都意味着危险!申振民毫不犹豫地对陈忠经说:“你们都有家室,我独身一人,无牵无挂,牺牲了也无所谓,我去!”
; k& c" u6 U9 _8 x( E  ~9 J9 K8 e+ e; l
  黄昏时分,申振民骑着自行车来到胡同口。他向四周观察,感到有些紧张,就先到附近公厕里镇静一下,然后又骑上自行车在警察重重包围中径直冲进住宅。; t" B' }0 c6 R8 U' b
! v, K% K# A' X+ G2 W
  就在门外便衣发愣的时候,申振民对王石坚说了一句话:“有任何事情一概推到我身上,就说都是我叫你干的。”$ c6 \& N. H% e- O) z# B0 e

# a% B: F: A: }% i' I( K  便衣密探看到三青团的书记来了,感到莫名其妙。申振民决定以攻为守,争取主动。他找到策划抓捕行动的中统负责人,怒气冲冲地责问:“王石坚是我们好不容易物色到的工作对象,为什么你们不打招呼就动手抓人,破坏我们的工作关系?”对方无法,只好道歉:“对不起,因为发现王石坚家里常有人来往,他本人也经常昼伏夜出,形迹可疑,本想抓了再说。误会,误会……”
) f4 w1 j6 x" U0 K4 @
6 g2 Z! Q* S' C$ ~4 F* m# ?( P  王石坚本来是秘密的,现在再也藏不住了。申振民和陈忠经研究,索性把他公开化,决定让其成为专门训练共产党嫌疑人劳动营的中校教官。王石坚一下子就成了“反共”的人,得以便利地以公开身份掩护秘密工作。: e, s; o) B$ R3 n$ r1 y" H
7 y6 U$ I1 k! d  O7 W+ W3 f
  这一情况报到延安,得到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嘉奖。嘉奖令说:“身入虎穴,不顾个人安危;紧急关头,挺身而出;机智勇敢,沉着大胆,含辛茹苦,英勇斗争,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使党的负责同志和党的机关免遭敌人的逮捕和破坏,转危为安;是全党的模范,为全体干部学习的楷模。”! }! X& U. z9 N: E; {

" r: q& z- ?1 a- q" K$ |7 u  获取无数情报仍被敌人重用2 Y/ d) f/ d. }4 _4 h' ~

9 A4 @, ~; i! W( j, \. \  a+ R  受蒋介石接见还被送美深造
7 f5 \' W' W! N5 C. {0 I: E0 @6 I, I' m7 c4 G  e( r" M
  由于陕西三青团的特务和情报组织都控制在申振民手中,他获得了许多机密情报。他与党的地下组织领导人王石坚保持直接联系,每三天甚至每天向其汇报,及时电告延安。/ K9 C% k) H8 g
$ R$ \8 C: x+ y( l/ I( r: q
  有一次,胡宗南命令部队攻打我军占领的一个县城。申振民获得情报后,立即电告延安。我方将城里军民全部撤走。胡宗南部队精心组织的进攻,结果扑了个空。
, K/ L6 y9 r; C0 Y# s, j" a+ N" {$ s! f8 M0 G3 w
  1943年六七月间,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闪击”延安,妄图一举攻占陕甘宁边区。胡宗南将河防大军向西调动,弹粮运输络绎不绝。熊向晖从胡宗南身边、申振民从地方获得这一情报,立即电告中央,使我党我军免受了重大损失。
. G, B: g, }5 \' R: O$ a
5 u' Z6 Z# W( w1 |% Z# L  我党电台广播及时将敌人的作战计划予以揭露,广为宣传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险恶用心。当时,全国人民都热切盼望国共两党团结一致抗日,国际上的苏联、美国、英国也反对中国打内战,在强烈的国内外舆论压力下,胡宗南只能停止行动。敌人突袭陕甘宁边区的阴谋就这样破产了。
* {7 m* @8 T; Z# Q) ^- p, G- C+ T' O4 f. S7 |
  尽管申振民为我党提供了大量情报,但仍一路得到国民党“重用”,甚至还得到过蒋介石的单独接见。* T& I% ^* n1 ^' y( E5 m, w

. {* B! t) f: U  1942年至1943年间,国民党中央在重庆办了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团长是蒋介石,任务主要是调集国民党的党、政、军高级干部和全国各省市三青团书记受训。举办毕业典礼时,蒋介石亲临会场,众多党政军要员出席。申振民代表全体学员向团长致辞。他身材魁梧,英姿出众,演说充满豪迈气概,给在场的人留下深刻印象。) B5 f( r( D- M( m

  S& X. V8 _* @5 @+ R4 }5 u, [' v  典礼结束后,蒋介石破例单独接见申振民两次,询问他在胡宗南那里的工作情况。很显然,蒋介石对申振民很感兴趣。胡宗南甚至担心蒋介石把申振民留下。不过,蒋介石还是对申振民说:“你在胡长官那里,很有前途。”事后,胡宗南立即召见申振民,慰勉有加,深表满意。/ A: v; R7 a9 m3 J- `

- P2 h( R/ a; ]8 F& C+ Q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申振民升任胡宗南总司令部党政处上校参谋,成为胡宗南“亲信”。在这个位置上,他为党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情报。1946年,胡宗南决定派熊向晖、申振民、陈忠经这三位帮他工作多年、深受器重的青年才俊去美国留学。
7 k7 K/ u, b! B. s3 }* p
$ p3 s0 T! K: G! w, Y: z) |$ S  他们将此事向中央汇报,周恩来说:“胡宗南保荐他们去美国留学,中央同意,我们对美国了解不多,同美国打交道缺少经验。现在我们没有条件派自己的同志去美国留学,胡宗南代我们‘培养’,得益的是我们。”
" p' v& T( p/ e; v9 g( E- ]+ z) M* |: o& ?- f" A
  补白
0 F( {* U  n4 u  E
! _* ~( G1 F- v; Q$ O; n0 b  周恩来胡宗南同作月下老
5 _- t. T7 A, o( p
( X0 J! h3 }' U  o4 v# [  “要说我父亲的工作,就不能不提我的母亲。”申强的言语间,透出对父母由衷的钦佩,“我母亲同样是那个年代的优秀青年,他们的结合得到了周恩来、胡宗南的支持。”- ~+ h3 M8 _9 S8 o: u, ^4 a% @0 g
: w, M; U6 `6 e
  申振民的夫人熊汇苓,是熊向晖(熊汇荃)的姐姐,出生于安徽凤阳的熊姓望族。她从武汉大学毕业后,由熊向晖居间安排,经胡宗南同意,被派到美国留学。在美国史密斯女子大学完成学业后,熊汇苓等不及参加授予硕士学位的典礼,便急切地起程返回祖国。回到上海后,熊汇苓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任专员。- T$ n2 Z% H' q& j' {; k4 O: z

) f4 @! ~5 i7 Z  熊汇苓回上海以后,熊向晖有一天向胡宗南报告:“汇苓已经回国了。”胡宗南得知熊汇苓尚未结婚,主动介绍说:“汇苓小姐是难得的人才,如果小姐有意,我想振民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 ?7 S+ z  P! z  M9 J2 ~5 _0 {5 J/ q0 }6 l
  熊向晖将此情况向组织汇报,周恩来表示完全赞同,并指定专人负责安排和促成这一婚事。在组织的精心安排下,一对情投意合的年轻人,由于共同的理想和信仰而走到了一起。/ S- M. d+ `- X/ v1 f2 E

( v: u2 @! W) u  [. R9 }' |  补白) X. U; t5 ~5 ]$ N! g6 a1 x+ q

7 P- d8 ^* }* N. Z/ l+ l7 j  “前三杰”和“后三杰”
" ], i( J) W6 O# @1 N! N0 c: p
" K7 b9 q; m% _. }; g( \  在中共隐蔽战线斗争史上,有前、后“三杰”之称,“前三杰”指的是李克农、钱壮飞、胡底,“后三杰”指的是熊向晖、陈忠经、申健。这一说法来自于中共隐蔽战线的领导人周恩来,可以说是代表了中共高层对他们所作贡献的评价。
7 Q. Z! p* d# `( x9 a; ~
) v( m+ w% D2 `% p  熊向晖所写的《地下十二年与周恩来》的回忆文章中介绍:(1949年)7月间的一天,罗青长领我去见周恩来副主席。周副主席非常高兴,说,终于在胜利以后见面了……周恩来说,西安的情报工作做得很成功,你作了努力。罗青长说,还有陈忠经、申健,一共三个人。周恩来说,在我们党的情报工作中,李克农、钱壮飞、胡底可以说是“前三杰”,你们三人(熊向晖、陈忠经、申健),可以说是“后三杰”,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都为保卫党中央作了贡献。毛主席曾设想,如果发勋章,也要发给你们。
1 N5 C/ g( ^/ X  A6 z0 a# o+ L( ~4 Y% r5 k9 a
  刘少奇亲自为他改名字
( |, r& F9 e- U/ y, ?0 r+ d0 B% U/ Y( S! ~3 U2 e
  老地下党员成为外交官
$ ^, ?. U; o* f
5 r! @$ y3 m1 n# R0 O$ g/ B  1949年7月,留学美国数年的申振民和妻子熊汇苓及陈忠经历经千难万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熊向晖此前已经先行回国。
) Q5 X7 m9 S2 E, a0 U( J5 q* D3 n1 p9 o
  “他们一回到党的温暖怀抱,组织上便指示他们改名字。”申强回忆说,申振民改名为申建,意思是献身于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后来,刘少奇主席在一张委任状上给“建”加了一个单人旁,从此他便正式改名“申健”。熊汇苓改名为熊友榛。
5 b$ Y: H* ~1 D" z; g3 V  M9 a% C2 K2 w5 j3 b& c+ ?4 X- A
  申强认为,组织上要求他们改名的目的,是考虑到使用原名的他们受党的派遣打入国民党内部,从事地下工作的任务已经胜利完成了,今后改用新的名字,将由党委任他们开始担负新中国的建设工作。
! p5 L4 d& e5 K6 f4 |. M; `+ f5 u3 _7 _- `9 u& o& V% F( X7 E% A2 g
  从忍辱负重的地下党员到公开以共产党员身份出现,申健夫妇从内心感到自由、欢快和自豪,他们满怀激情地投入新中国的外交事业。1950年4月1日,中国与印度正式建交,申健被任命为第一任驻印度大使馆临时代办,一干就是5年,直到1955年结束任期返回北京。这段时期,正是中印友好关系达到顶峰的时期,每年我国国庆,印度总理尼赫鲁都要到中国使馆参加招待会。
" q$ H. H4 K2 P! U' G1 G" D' I+ ?' Q" Q6 _1 A% I) v; R
  赴任古巴大使遇恶劣天气2 e+ ~, i3 }2 X( g& r. ]5 ~' t
; E5 W6 M/ I# l, O- K& f! o% ]/ k
  宁强行着陆也不取道美国
0 W/ ?' _" I1 H5 h! L4 |6 Y# G. {$ @* j
  新中国初创时期的外交工作,也与地下工作一样,充满了艰险。1955年万隆会议前,台湾蒋介石集团的特务机关一手制造了“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爆炸事件。在大会闭幕时,中方得到美蒋特务要刺杀中方代表团团长周恩来的秘密情报,为了保卫周恩来的安全,中方代表团临时紧急组织五六个身材高大的同志,围在周恩来的周围。* ]* t+ Q3 x( J7 x/ i. D+ E8 N

; d# q# w7 G) ?  身材高大的申健和其他同志一起,手挽着手,一步步向前挤,一点点往外挪,最后将周总理安全地护送到大门外的汽车上。目送着周总理乘坐的汽车缓缓驶去的时候,大家才都松了一口气。后来,申健回想起来,还感到很欣慰,因为他有幸当了一回周总理的贴身警卫员。
0 v, c$ H: Y6 M2 X; P" y. U0 G  F3 z3 X* j" ?8 I, n! r
  最惊险的一次,是在申健赴古巴担任大使途中。古巴是拉丁美洲、也是整个美洲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申健于1960年10月被周恩来亲自挑选担任第一任驻古巴大使。当年12月,申健一行途经莫斯科、布拉格、瑞士,乘坐荷兰航空公司的包机,飞往哈瓦那。碰巧那天古巴天气特别恶劣,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了一圈又一圈就是无法降落。5 N2 U$ k+ {6 B. Y' m  k
0 j) x$ M" L; J  X% K
  机组人员告知申健,云层太低无法降落,只能飞往美国的迈阿密。申健一听,坚决不同意,因为美国当时是中国的敌对国家,新中国的第一任驻古巴大使出现在美国绝对是爆炸性的国际新闻!- a0 F# C  M" A* p

: j. v0 o; V6 W- t  他一再恳请机组人员千万不能飞往迈阿密,同时他与工作人员一起开始销毁随身携带的机密文件,为万一遭遇不测做准备。机组人员决定冒险强行着陆,完全凭借着机场雷达的指挥,飞机成功地盲降在哈瓦那机场。新中国驻古巴的第一任大使就这样在“鬼门关”走了一圈。
# o" N8 z4 k' q3 M: ~4 Y' O* M, R* r  U- ]1 Q
  在古巴担任大使时期,恰好遇到美国雇佣军登陆猪湾、古巴导弹危机等重大事件,申健沉着应对、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任务,将中古关系推向了高峰。此后,申健还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秘书长、副部长,中国古巴友好协会会长,驻印度大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兼外交学院教授等职。; T4 d9 C& V5 M5 F: S' K. a

" v' U+ X' I. a7 ^2 {& W  1992年3月,申健因病在北京逝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21 20:3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