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2-6-29 15:40:46
|
只看该作者
而从13人半个月“补助”93斤贸易粮的数字看,每人所得补助约为7斤,折合每天将近半斤。这或许能延缓他们的死亡,但因为有大约1/10至1/5的粮食补助被生产队和卫生院的干部截留,他们的死亡遂不可避免。
, I( {- G6 t2 F& |* n4 [4 m9 a% S% k5 A
以千江大队12月的粮食补助为例,参与私分者包括卫生人员樊崇福、大队支部书记王金山、会计蔡仁权、文书王秀金、包产队会计吴仁义等人。甚至于作为普通社员的冯中廷,因为和樊崇福是同学关系,也从中中饱私囊。由此可知,肿病患者虽然在政策层面可以享受所谓的“补助”,但并非每人都事实上受惠。- `2 }8 R5 _' U. V& [, ]; I) a0 H
5 \5 r+ [5 [$ [1 N6 J4 H* N1 _1 M i
而且,在“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下,肿病患者未必能得到住院福利,只有二度以上浮肿才被集中治疗。
( c6 H4 F: Q/ p3 |2 s2 c
. Q' B! {9 @) r+ l 值得强调的是,“治病救人”并不被当时的政府视为目的本身,他们“把防病治病作为发展生产、争取粮食回升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人成为发展生产的工具。长寿县人民委员会在《关于防治当前肿病的紧急指示》中称:“在春耕生产之前,治好现有大部分病人,为春耕生产输送一批健壮的劳动力。”+ z# L t. f9 O4 m
& S. f5 ?1 g Q& p
两个多月后,1962年3月16日,长寿县市医疗队在一份汇报材料中,对长寿县洪湖区浮肿发病死亡数字做了汇报。全区40186人,共有12838人患病,占总人数31.9%.死亡数为562人,大约70人中即有一人死亡,其中一月死亡405人,二月死亡157人。
$ ? L7 D" v9 [) J1 m5 y
4 u$ h. B a( k7 J0 ? 死亡人数在1962年2月开始下降,但4万人的社区内每天饿死5人的规模在和平时期的正常社会仍是不可想象的。接下来的档案显示,1962年3月,死亡人数降到41人。(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6 \; [1 D0 h+ C
, I" K) A+ \1 P( c" m- [4 p0 d
我没有查到4月份的死亡统计数据,只看到长寿县洪湖区医疗队在1962年4月20日写的一份总结报告:“当前洪湖区各方面形势大好,肿病大幅度下降。但是由于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群众体制低弱,目前全区还有4768个病人(约占全区总人数5%———笔者注),也还有可能出现新的疾病。”
8 H' g' H2 x2 j5 Y$ \0 d1 r# ?/ K" L' }& ?% M6 e
在4月20日之后,长寿洪湖区曾四次普查水肿病发病情况,依他们所制作的对照表:截至4月21日,20名肿病患者死亡;到5月2日,又有8人死亡;到5月12日,又是8人;到5月29日,14人死亡……我没有查到这之后的发病死亡档案。2 T1 T {( v% U/ |! A
4 ^ x7 A# g; E# R+ U3 F0 ?
小春收割和大春栽种季节到了,这些刚复原或尚未痊愈的农民们,又投入到发展生产的战斗中去了。在这个过程中,仍有人不支倒地;但相较于前三年,最坏的日子的确即将过去了。
1 y# e4 K, s; M; P
0 R5 c/ F! _" U1 K7 `! Y7 I 七千人大会1962年2月7日在北京闭幕,会议期间代表们畅谈着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在一千多公里外的长寿,很多农民的死亡仍在延续。长寿仅仅是一个特例么?还是说,其他重灾区同样经历这样的1962年?我称其为“第四年灾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