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2-7-15 22:06:48
|
只看该作者
贺龙:加字不成便成“龙”) R1 r: G. B' m# t7 @8 S
# h9 J3 S/ g& h# V4 @) n2 _# P' l
贺龙小名叫“长长”。贺龙5岁入学时又取名“平轩”。11岁时,因家境贫穷,父母为他取名“振家”,希望他能振兴家业。
& x+ A# b, {+ D' B! R6 r- U! x
! X1 I" u. B, n& C 18岁时,贺龙参加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后,又取名云卿。这个名字来源于《尚书大传》中的《卿云歌》。相传,上古舜帝传位给治水的禹时和臣民一起唱歌,歌词为:“卿云烂兮。明明天上。烂然星陈……”
- v. O/ e$ H& O2 f 按贺氏族谱,贺龙为“文”字辈,本名为“贺文常”。后来,他的父辈们认为“文常”、“云卿”这两个名字,表达不了他们所寄托的期望,议论重新起个响亮而有深意的名字,他叔父贺士奎是个教书先生,说:“云卿、文常(长),取其中云长二字演义下去,云中之长者,当然是龙。龙能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我看就以‘龙’字为主,再加一个字,理想名字成矣。”但加什么字呢?他们始终没议出个结果来。在一旁的贺文常说:“我看就用一个‘龙’字吧,又好说,又好记!”从此他就改名为贺龙。
7 ]6 c" n6 x% O' K# v3 b9 v0 h
/ r* Y9 V& l* A. M 陈毅:“士不可不弘毅”
4 r5 g0 h' z3 U- p# G' P
* c6 a a# A& {9 ]! e5 ^ c8 |# G 陈毅5岁那年开蒙入学,父亲陈昌礼给他取的学名叫世俊,号仲弘,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才智出众的俊杰人物。陈毅在成都德胜乡读高小时十分敬佩北宋文学家苏洵,苏洵字明允,为此陈毅曾将“明允”倒过来,一度取名“陈允明”。$ _( A; {' k8 V5 ]" q ^
. y1 \# Q! D/ z1 R$ U 陈毅:“士不可不弘毅”
7 \8 e7 U$ N$ t5 |) D& K- P: z& w# m2 J5 B4 _
陈毅5岁那年开蒙入学,父亲陈昌礼给他取的学名叫世俊,号仲弘,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才智出众的俊杰人物。陈毅在成都德胜乡读高小时十分敬佩北宋文学家苏洵,苏洵字明允,为此陈毅曾将“明允”倒过来,一度取名“陈允明”。 f/ j5 O9 C( B- W/ n# v3 A4 k
7 I, G+ p, w4 _$ I$ Z6 u
陈毅15岁考入成都甲种工业职业学校,18岁赴法勤工俭学。一天,他读到曾子“士不可不弘毅”这句话,感触很深。他想,要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任重而道远,光有弘(刚强)不够,还须有毅(毅力),坚持始终,于是他改名陈毅,将号“仲弘”与名“毅”结合在一起。他考取留法勤工俭学的红榜上即署名“陈毅”。
5 C. b7 p! U) s: t1 O8 [9 s9 c( C8 D4 e k
“桓桓于征”罗荣桓
+ a! ~- n) {0 M6 N: A% j- w5 g
" D }( p! w( j j- u6 n2 [1 a 罗荣桓的父亲罗国理按照族谱的行辈,给他取名慎镇,字雅怀,号宗人,大家都称他“罗宗人”。1914年,罗荣桓家斜对面的一个祠堂里,办了一所小学,叫罗氏岳英小学。学校一开学,罗国理便把罗宗人从私塾转学入高小一年级读书。岳英小学第一任校长罗炳文,嫌罗宗人的名字不好听,罗国理便请这位兼教国文的校长另给他起个名字。% W& B2 b! t! Q) I
' F0 [" W8 ^; N5 Q% Q! b
罗炳文略作沉吟,顺手取一张纸,写了“荣桓”二字,并解释说:“《诗》云:‘桓桓于征’。‘桓桓’者,威武也;‘征’者,征伐也。我看令郎年纪虽小,但长得十分魁梧,现在国家正是多事之秋。令郎将来讲习武事,建功军旅也未可知。”罗宗人此后就改名为罗荣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