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46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20 10:3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转帖)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
' {: ~4 ?' }: d& E" d% u& o5 |) Q' k  _- z/ J; R: c0 J7 H
     有的“同姓”其实根本没关系。

0 u* g0 O; q% N( v/ N! F  中国有句俗话,“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会长朱炳国先生告诉记者,“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l& q, {' ^+ X- X9 s1 L1 f  为何是误解呢?朱炳国说,根据他多年研究家谱的经验,中国历史上改姓的事情,其实常有发生。
) V; s$ W- \+ U- ?  “例如,我们现在非常熟悉的李、赵、朱这三个姓,很多就是从其他姓改来的。这三个姓曾经是‘国姓’,皇帝常常会把‘国姓’赏赐给他钟爱的臣子,自然‘国姓’就越来越壮大了。还有,我们常州有个独特的姓‘恽’,就是从杨改来的,这里面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E5 v$ U8 a  _$ |0 G! ^$ O: z* z2 t: b
  朱炳国说,他还曾经见过“第五”姓的家谱,这个复姓,其实是从“田”姓改来的。“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国,国君姓田。秦灭齐国后,将田姓发配各地,这些发配到各地的田姓后人,分别被冠以‘第一’‘第二’……直到‘第七’七个不同的姓。后来,只有‘第五’一直保留了下来,东汉还有个名人叫第五伦。在江苏的江都也有‘第五’的后人,他们是元朝从山西迁移过来的。”  R' R& {( N' o: L) ]6 T

1 c6 d9 A* d4 E! u- F. `     8 Y/ Y7 x9 |2 c" a1 y
       我说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 我说同姓五百年前未必是一家。这就看你从什么角度讲,你强调什么角度;什么事物都有其特殊性。) y/ z( v2 @3 O8 N/ l3 x2 ^7 |
       萍乡姚道信说天下无二姚,人人可以说天下有多姚。% K: O! y$ N! }3 {  l
       姚网的网前话天下姚姓是一家,人人可以说天下姚姓是未必是一家。
5 D0 p0 }& p7 {: ? 6 @* {# {) E/ l
       你同意我的说法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5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2#
发表于 2012-7-20 10:40:42 | 只看该作者
同意你的说法。
  }5 |/ N0 E0 y鸡蛋从外面打破的是食物,从里面打破的是生命;角度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
发表于 2012-7-20 10:40:44 | 只看该作者
具体到我们的姚姓,有改别姓为姚姓的,但好像还没发现被赐给别姓而姓姚的证据。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10:44:47 | 只看该作者
朱炳国说,他还曾经见过“第五”姓的家谱,这个复姓,其实是从“田”姓改来的。“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国,国君姓田。秦灭齐国后,将田姓发配各地,这些发配到各地的田姓后人,分别被冠以‘第一’‘第二’……直到‘第七’七个不同的姓。后来,只有‘第五’一直保留了下来,东汉还有个名人叫第五伦。在江苏的江都也有‘第五’的后人,他们是元朝从山西迁移过来的。”
; Q: N8 k. a1 ]. u4 Z% ]6 _" ?+ I$ M# s% ^9 T: r& u
    这是难得的舜裔“第五”姓的信息,说明“第五”姓存于现世。早在清康熙年平远姚滙川姚尲(太守公)在“姚氏分姓二十九姓”、清光绪年会稽姚振宗在“姚姓衍别姓七十余”就指出“第二、第五、第八”是舜裔。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
发表于 2012-7-20 10:55:01 | 只看该作者
下边是我在“姚姓历史文化”栏目一帖中的部分内容:
) P# P" [: h3 E; _1 z7 }7 l- [···《世本旧文》田皆作陈,从其始也。其书断自三代(夏商周),迄于汉初,汉以后例不当阑入,故止于汉初王氏、五王氏、法氏。而庐国之后之庐氏,编次最后,似其补遗也。仍之。今取汉以后别出氏族,汇次于后:
5 E/ A  z8 o( f( m! c第一氏5 B4 A  F: ?: w% P2 U4 L. z
第二氏
4 o& C' Q; `' R! t: q  ]第三氏
2 M6 Y5 V) Q) a: b5 O# }" E第四氏
- b! b" r- D0 _  w- d第五氏
8 n& x3 ^4 E) X: V第六氏7 w8 V$ x4 s8 ~, J- B  g
第七氏
2 [) z" z6 G* Q6 w第八氏
1 V7 P5 N) I5 `3 _. k4 i( ~《潜夫论氏姓志》:汉高祖徙诸田关中,有第一至第八氏。《氏族略》曰:田氏之族见于后世者,有第二,有第五,有第八。又曰:第二氏,其先齐诸田,汉武帝徙之诸陵,以门秩次第之。田广之孙田登为第二氏。又曰:第五氏,妫姓。齐诸田之后田氏大族,汉初徙園陵者多,故以次第为氏。又曰第八氏,《风俗通》云,田广弟田英为第八门,因氏焉。王莽时,有讲学大夫第八矫【《元和姓篹》云:望出陈留。】
4 w, d& ^5 F% s5 _* {2 k# v《邓氏古今姓氏书》辨证第三氏:汉武帝徙诸田于園陵,以门族次第为氏,田广孙田癸为第三氏【按:此似即第二氏田登之伪】又曰:唐有第五华弟琦相,肃宗又有宦官第五可範【《元和姓纂》云:望出京兆长陵。后汉司空第五伦,字伯鱼,生颉,将作大匠。伦曾孙穜,兖州刺史,又获羌校尉。第五访,亦京兆人。又曰:第五琦,生峰、平、申。峰,台州刺史。平,京兆兵曹。申,御史中丞】

签到天数: 110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6]五品郎中

6#
发表于 2012-7-21 09:10:24 | 只看该作者
后辈的我在学习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2-7-21 09:22:35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知識和學問。

签到天数: 4072 天

连续签到: 3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
发表于 2012-7-21 10:28:0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9-6 08:3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