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2-8-3 12:07:40
|
只看该作者
1940年8月1日,美国宣布对日禁运,并冻结日本在美的银行存款。这对已经陷于泥淖的日军以极大打击。因为日军的汽油储量只够一年之用,如果不能从美国、荷兰购进汽油,机械化部队和海空军势将寸步难行。为此迫使日军采取断然行动,决心南下,以求石油资源,遂于9月23日进驻北越,并于9月27日签订了德、意、日三国同盟。特别是1941年7月2日召开的“御前会议”,作出了不惜与英美开战也要进攻越南的决策。旋即日本陆军进驻西贡(今胡志明市),海军进驻金兰湾。——当时法国已经向德国投降。在日、德两国的压力下,法国驻安南(即越南)总督不得不以“共同保卫安南”的口号与日军达成“不流血进驻”的协议。% [5 w+ ~) F( v5 Y* V% `& U4 H& `
% ~! K% ]7 m: T& y+ o
在这种战局形势下,日本外务省频繁给西南太平洋各地包括菲律宾、安南(越南)、暹逻(泰国)、仰光、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以及其它群岛上所有的领事馆发出密电,命令除留下最简单的LA密电码之外,其余各级密码本全部予以销毁;同时公布了许多隐语,例如“西风紧”表示与美国关系紧张、“北方晴”表示与苏联关系缓和、“东南有雨”表示中国战场吃紧、“女儿回娘家”表示撤回侨民、“东风,雨”表示已与美国开战等等,共有十几条之多,并明白规定这些隐语在必要的时候会在无线电广播中播出,要求各使馆注意随时收听。) b: P1 j! v% t- n& s% g
7 V/ _( E( z( j0 u/ F e& ^. w
此外,从1941年5月份起,日本外务省与其驻檀香山(今美国夏威夷州首府)总领事馆之间的密电突然增多,除了侨民、商务方面,竟有军事情报掺杂其间,引起了池步洲的注意。1 _# _- z& R5 P" A7 Q' i& a$ T" w: D
8 k6 v" _$ {& P( {$ y( p! i: R 这些情报,主要是珍珠港在泊舰只的舰名、数量、装备、停泊位置、进出港时间、官兵休假时间等情况。外务省还多次询问每周中哪一天停泊的舰只数量最多,檀香山总领事馆回电:“经多次调查观察,是星期日。”这一点很重要,也是后来日军选择12月8日(星期日)偷袭珍珠港的主要依据。$ m' x7 O* p. Z$ d9 Z3 }+ y1 v
) e/ H" F7 p* m9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文中还频繁报道夏威夷的天气:说当地三十年来从没有暴风雨,天气以晴为主。——当时世界各国还没有“天气预报”这一学科,因此军港的天气如何,也属于军事秘密范围。
% V' j( D; H, S' b, D' x+ Z, z; q% i& j
1941年12月3日,池步洲截获了一份由日本外务省致驻美大使野村的一份特级密电,主要内容如下:(一)立即烧毁各种密码本,只留一种普通密码本。同时烧毁一切机密文件。(二)尽可能通知有关存款人将存款转移到中立国家银行。(三)帝国政府决定按照御前会议决议采取断然行动。 Q7 F/ q& g- K! M N
% {7 y$ m3 R' P: y7 t; P7 X0 n
根据当时情况判断,这是“东风,雨”(即日美开战)的先兆,结合此前译出的檀香山军事情报,池步洲作了两点估计:一,时间可能在星期天;二,地点可能在珍珠港。他把译出的电文交给组长霍实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霍实子点头称是,当即提笔签署意见:“查八·一三前夕日本驻华大使川越曾向日本驻华各领事馆发出密电:‘经我驻沪陆、海、空三方乘出云旗舰到吴淞口开会,已作出决定,饬令在华各领事馆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电报本子。’说明日寇已决定对我国发动全面战争。现日本外务省又同样密电饬令日本驻美使馆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本子,这就可以判明日本已经快要对美发动战争了。”& `2 h8 n a0 T: T
( L- k/ o! V. e2 n; t
霍实子拿着密电译文跑步送交毛庆祥,毛阅后立即亲送蒋介石,蒋也立即将密电内容通知美国驻重庆使节。至于罗斯福总统究竟为什么不因此设防,前面已经说过,麻痹大意的可能极小,忍痛牺牲的可能极大。
- t) P4 d: P% b' B$ O' }3 |' a( s' |2 ]
日本海军大将、联合舰队的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便是偷袭珍珠港的策划者和指挥者。当时他坐镇赤城号旗舰从容指挥,偷袭成功后,曾扬言要乘胜向南洋进军,攻占英、法的南亚属地,控制马六甲海峡,打开欧、亚通路,与德、意两国会师,气焰十分嚣张。当时美国海军虽然在珍珠港遭受到巨大损失,但是很快就恢复了元气,在西南太平洋主动向日本海军进攻。1942年,在密德威(美国海军重要基地)、珊瑚海及瓜达尔堪尔岛等海域的海战中,予日本海军以重创。山本五十六为人刚愎自用,急功喜战,一向认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御,于是拟定了一套新的作战方案,把前进的根据地转移到拉包尔,位于大不列颠岛东北部的港口,是日本的海军基地之一,由他亲自指挥,在所罗门群岛与美军展开海空决战,企图反败为胜,阻止美军前进。为了鼓舞官兵士气,也为了实地考察,他决定在1943年4月18日乘专机出巡。
9 s8 M* c7 y8 ?, h% V
4 {. Q) A9 [2 D* c; w& o; K! F7 M 为保证最高司令长官的安全,这件事情,当然是绝密的。他的谍报机关,也对飞行路线沿途的“战情”做了精密的考察。4月18日清晨6点钟,山本五十六及其幕僚分乘两架专机,由六架战斗机护航,从拉包尔机场起飞,快要到达第一个目的地巴拉勒飞机场的时候,突然受到从瓜达尔堪尔机场起飞的十六架美国空军P—38战斗机的袭击,护航机立即开火,但无法冲出重围,两架专机失去保护,只好从一千五百米高空急遽下降,企图急降巴拉勒机场,但被美国飞机紧紧咬住,穷追不舍,终于一架被击落在巴拉勒机场附近的原始森林中,一架被击沉于附近洋面的深海底。
1 t0 w0 F& T$ P$ v3 d4 \; Y
# r* W8 G4 X" V5 r8 [' y# Q 第二天,搜索队终于在原始森林中找到了堕机的残骸,山本五十六手握“月山”军刀,倒毙在原来的座位上。. D' t* Q3 m6 L. S
1 |! e: E, p3 ` 事后,日本方面关于山本出巡的日程何以泄露一事百思而不得其解,因为日本海军的密电码是在4月1日刚刚更换的,不可能那么快就被破译,只能根据种种迹象妄加推测:有的说是日本海军内部有盟军的潜伏特务;有的说是因为两艘美国潜水艇袭击马琴岛,全歼岛上四十三名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谍报员,缴去密电码本;有的说从1942年夏到1943年春这一段时间中,所罗门群岛上空被击落的日军飞机为数甚多,机上携带的密电码本虽然立即停用,但是有经验的密电码专家仍不难根据旧码把新码破译出来。后来日本拍的电影《军阀》,也据此演绎为美军破译了日军的密电码,致有此失。
8 P3 K# ?# i& t" W1 t9 a% J( T- W- Q6 t& P! K! ^) U
事实上,这份密电却是池步洲先生破译出来的。前面说过,二次大战期间,中国方面始终没有破译出日本陆军和海军的密电码。那么这份海军密电,是怎么破译的呢?6 }9 S* ?; i5 x! Q! X1 e1 c
) |7 J, u j3 u, h% g' j1 A 说起来难以令人置信,事实却果真如此:重庆方面破译的,并不是海军专用的密电码,而是外务省专用的LA码。关于山本五十六出巡的日程,原来有两份电报,一份用海军密电拍发,通知到达地点的下属,一份用LA码拍发,通知日本本土。池步洲截获并破译的,是后一份密电。这份密电当即由毛庆祥上报蒋介石,蒋立即通知驻渝美方。这回美国相信中国特工人员的水平了,当即部署空军拦击,终于造成山本五十六在南太平洋上空“天女散花”的结局。4 r1 R- v7 m/ d0 e1 A- Z
$ ~3 Y4 e7 w) m( c+ g! Q9 p
池步洲和他的同事们从事密电研究与破译前后有五六年,尽管始终没有能破译日方的陆海军密电,但仅就所破译的外交密电与空军密电,如果使用得当,确实比在前方增兵十万还要厉害。除了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情报未能及时利用有功而无效者外,取得巨大成果的情报,包括击落山本五十六专机在内,比比皆是。下面略举几项,以见一斑:3 f8 \( Z/ X( d6 ~# T1 h% {( \
~& a7 }" K7 s% \: ~' m* ?; n (一)日本为解除西北压力,向南进军,曾派使节到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希特勒知道后,也曾派使节到日本劝阻。日本答以“待占领南洋后,实力更厚,再转以北进。”同时又向苏联许愿:“将来日苏共同开发满洲(指我东北三省)。”苏联当时对付德军尚且感到力不从心,也怕腹背受敌,于是达成协议。签字仪式上莫洛托夫举杯致辞说:“日苏有共同利害关系,中苏不会成为好友。”这些来往密电,都被破译。
3 ~# w" o# @2 U) N) J; f; m- D
}4 a# a( K6 y) h# l7 A (二)1942年10月,曾截获一份日本密电,得知日本空军将于某月某日从缅甸的同古起飞,去轰炸印度的加尔各答,中方当即通知英印空军总部,英国空军遂在中途进行截击,予以全歼。为此英国空军还特地派一名上校来重庆向军技室进行慰问。4 `) _, x$ c% o7 o# x2 R! B
/ y7 r& r4 q! | ]9 C' H0 S7 z (三)有一次孙科将从重庆到外地去公干,消息被日方侦得,密令日机在中途拦击。此密电又被重庆军技室破译,立即通知孙科。这时孙科已经到达机场,正要登机,只好悄然返回。此机果然在中途被日机击落,机上人员全部牺牲,其中有经济界人士徐新六、胡笔江等。! X( i( T/ Q" {0 r* D- ~8 U" H
8 G9 X' f& O: K( S; T
(四)1939年汪精卫逃离重庆到达河内以后,云南的军阀和川康的军阀都曾派代表到河内去与日方谈判。河内日方将谈判内容电告外务省,电文也被重庆军技室破译,上报蒋介石。; h7 \) G# [% {
4 j5 D. \8 _8 ?9 D7 R8 M H
(五)日本空军的活动以及气象报告的密电,经常被中方截获,以此提供给美国空军陈纳德飞虎队。飞虎队在抗战中的卓著战功,也有破译密电者的一份。
6 F5 R# U4 Z/ P+ v/ i, ]3 |4 M; q+ O9 C) c
(六)1945年8月6日,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爆炸,三天以后,第二颗原子弹在长崎爆炸,伤亡惨重。8月10日,日本天皇自知无力再战,只得宣布无条件投降,仅要求保留天皇。消息广播后,南京伪国民政府的汉奸们惶惶不可终日,各自寻找活命的门路。伪行政院院长周佛海因与戴笠早有联系,乃与任援道密谋,欲擒陈公博一伙儿向蒋介石自赎。但是事机不密,被陈等察觉,急忙向日本顾问影佐帧昭请求保护,表示愿出巨金,请设法秘密飞往日本,隐藏于乡下。影佐为他们奔走联络以后,于8月24日晚间着日本驻沪总领事馆用LA密码向日本大东亚省发了一封密电,大意是:国民政府主席陈公博、国防最高会议秘书长岑德广、经济部长陈君慧、中央军校教育长何炳贤、侍从室主任周陆庠、安徽省长林柏生、陈公博妻李丽壮、陈公博的女秘书莫国康等,由军事顾问带领,从上海乘军用飞机直飞日本米子机场降落,请派人妥为照料,将陈等秘密隐藏于乡下。
3 f4 Q5 `- v+ S5 F1 s4 M1 c
0 { M g& c- \! j( ` 这份密电,也被重庆军技室截获并破译出来。蒋介石据此通知东京盟军总部,勒令日本投降政府照这份名单全数引渡回国法办。, @# E& y: \* b( J+ a8 K% Q1 q
) o9 j- g# V. ~! N) J (七)1935年11月,汪精卫在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遇刺,子弹留在肚子里始终没有取出,时常发炎,引起阵痛。1943年3月,已经担任南京伪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旧病复发,飞赴日本医治。经日本名医小黑动手术安全地取出子弹,术后一切正常,遂秘密乘专机飞回上海。当时他老婆陈璧君正在广州,就用中文密电通知陈璧君。陈璧君回电给汪,要他千万别公开露面,必须改名换姓,住进上海虹桥医院,一切等待陈璧君返沪后安排。 `& ~2 O. E. u. ]3 h6 I' F
) b" d( y- I$ y7 ` 这两份密电,都被重庆军技室中文组截获并破译,送交蒋介石。蒋命令戴笠趁机暗杀。戴笠派人潜入虹桥医院,买通医生、护士,每次给汪送药的时候,秘密掺进适量无色无味的慢性毒药。到了同年10月,汪精卫终于毒发死去。日方在选定陈公博继任南京伪国民政府主席之后,才在11月发出讣告,宣布汪精卫“病逝于日本”,还演出了一场“移尸上海”的闹剧。汪精卫尸体,则秘密运到南京,葬在明孝陵前面的梅花山上。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还都南京”,又秘密派兵把汪的尸体挖出,沉于长江水底。一代奸雄,机关算尽,落一个千古骂名,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M3 o Z2 H; w+ o9 x
4 z$ D) i4 O9 m8 m& S: x 抗战结束,池先生因反对内战,不愿继续从事密电码的研究与破译工作,转到上海中国银行做金融工作。上海解放前夕,他自问一生历史不但清白,而且光荣,拒绝随蒋军撤往台湾。上海解放后,即动员长子参军,他自己也以“留用人员”的身份任中国人民银行职员。! }7 U/ O$ ^/ V* D& A
( E7 x2 b1 n* ?$ [
1951年4月,全国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在上海市“四·二七大逮捕”的当日,池先生以“抗拒反动党团分子登记”罪被捕入狱。多年珍藏的密电译文两大箱,也被作为“罪证”抄走,至今下落不明。九个月后,于1952年1月25日被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其罪行的第一条,即为“抗战期间从事密电的破译工作”。——那时候形而上学猖獗,工作方法简单粗糙,办事从“想当然”出发:你在中统特务机关内从事密电研究与破译,怎么可能不是中统分子呢?但是当时池先生提不出有力的反证来,百口莫辩,虽然始终不承认,但也无可奈何。
5 [/ s+ L C( T/ m; C ^7 `0 ?3 P/ }; h/ n) O
服刑初期,池先生在上海军工路的劳改工厂“上海劳动板箱厂”当车间统计员,后于1956年6月北上参观,参观后即被安置在山东禹城“解放军官训练团”作俘虏军官看待。当年年底又调济南“解放军官管训处”学习,待遇比犯人好些,但并不撤销原判,直到1963年5月,方才刑满释放,回到上海。三年后,举国开展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受到冲击,自不待言。直到打倒“四人帮”,方才得到解放,在1979年5月受上海社会科学院的聘请任特约研究员,从事台湾经济史的研究。' M1 ^- k) b( B9 _
0 q2 s* b5 G. ^) q! a& n. ~ 1983年3月,池先生在上海巧遇当年的顶头上司李直峰和霍实子。他们两位,都已经年过八旬,在狱中受尽了苦楚,刚刚放出。两位老人,—个证明他虽然身在中统,但确实没有参加过特务组织;一个证明他干的都是抗日事业,有利于国家民族。还特别指出他曾破译日军偷袭珍珠港的那份密电,因此不但无罪,而且有功。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据此为池先生彻底平反。# U8 g8 o8 g' M
, f! a' Q8 @2 l4 R
读着李直峰和霍实子两位老人生前所写亲笔证明和上海高院的平反判决书的复印件,谁能不感慨万千:苍天总算有眼,让李、霍两位耄耋老人在九死一生之余,居然活着跟池先生见了面,不然,这一千古奇功加千古沉冤,就永远没有澄清之日了。
( l/ f ?2 ^: u4 M! l0 A9 k+ ^& L, R i
池先生现在侨居日本神户,亥年已臻米寿(八十八岁),身体健康,笔耕不辍,除以自身经历为素材撰写回忆录希图给后人留下一部信史之外,还写有《日本华侨经济史话》一书,1994年4月由上海社科院出版。特别值得大书一笔的是:1995年1月17日神户大地震,池先生终因德重功高,得免于难,如今夫妇暂住京都,一切安好。谚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祝愿池先生福祚绵绵,回忆录早日出版,为我国抗日战争史提供确切的史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