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冻疮记 姚 岚 是时候写写冻疮了,因为我的左手上又长了一小块,又红又肿又痒。 凌晨四点多醒来,感觉左手有点怪怪的,便想写一篇《冻疮记》。 冻疮就像癞皮狗,从小就赖着我甩也甩不掉。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读高中的时候,两只脚踝骨上的冻疮烂得能看见骨头,破了皮,流着水,粘着袜子。每个脚趾头上都肿得很肥大,走路总是一瘸一拐的。早晨上早操,跑步实在受不了,就蹲在路边。晚上脱袜时,会扯下一块皮,钻心的疼。就这样反反复复的,一直不得好,直到第二年端阳节前两天才结痂。 我读中小学的时候还是大集体,姚大圩是产粮区,不种棉花,棉花特别金贵,可能这是家里缺衣少鞋的主要原因。那时候买布还要凭布票,每年我家好像只有一丈多,根本不够用。弄一件棉衣就很不容易了,许多人家是老大穿的老二老三接着穿。但我不一样,我大姐比我大十六七岁,二姐比我大十岁。记忆里,我小时候没有穿过她们的旧衣旧鞋什么的。尽管是新的,但我老是穿不暖,却十分贪玩。上小学的时候总是特别冷,每天早上上学路上,常常拐到水塘边,走冰上过一过,跳几跳,好玩得很。 初中的时候,棉衣薄,没有棉鞋。许家畈到公社所在地的朗岭隔着一条大沙河,一湾田陇,一座小山坡。河面很宽,河上没有桥,发大水的时候有木船摆渡,平时都靠自己从浅水处淌水过河,只有到数九寒冬水流干瘪的时候,才有族人弄几块木板搭一座独木桥,胆小的人还不敢过。 我家就住在河坝上,后门外就是大沙河,大北风呜呜地吼叫着。一放学,我们一路小跑,钻进屋里,母亲就递上热气腾腾的饭碗,让我坐在还有着余温的灶门口吃饭。那个瓦房,北边还有一个漏风的木门,从前到后,穿堂风直灌。呜呜呜呜,晚上的风声叫得人心里发毛,躲进被子里还瑟瑟发抖。 立冬后,脱赤脚趟过刺骨的冰水,一天四次,我们都被冻得牙齿打颤。我的手脚和脸颊上长满了冻疮,红肿得像发粑。从鼻塞到流鼻涕,到严重的鼻窦炎,后来只能用嘴巴呼吸,并丧失了味觉。不仅对食物没有一点欲望,说起话来鼻音还非常严重,“嗡嗡嗡”的,以至于后来参加工作,当了教书先生,我上课说话还是非常吃力,便萌生了改行的念头。 我一直不明白为啥我自己不想担任班干,老师却总是要我当班干。当了班干啥活计都要带头。那时候劳动课多,学校种了许多菜地,各班都分了一块黄土地。常常要去山脚下的大沙河里挑沙子来改良土壤。这最苦最累的活,不知道班主任为啥总是让我这个小个子带一个组去。那时候老师的话就是“圣旨”,我从来不敢辩护一句。脚上的冻疮让我咬着牙挑着担子,还要招呼其他同学,不得偷懒。 秋冬季的时候,走路一瘸一拐的,学校的秋季运动会,逃也逃不了,因为我是班干。但长着冻疮的手脚,让我无法发挥出正常水平,总是得不了名次。直到读大学和参加工作了,有条件进行了两次鼻息肉和鼻窦炎根术后,三十多岁才开始有了味觉,才觉得有的食物是美味。 现在想明白了,人人都爱美味,而我从小就不爱吃饭,后来工作了也一直不喜欢好好烧吃的,大抵是因为自己没有味觉。没有味觉也就没有胃口。终于也明白了,为啥小时候我还算聪明,长大了却越来越笨的原因。这几年记性就更差了,日常用的东西天天要找,找来找去找不着,有时候恨不得锤破自己的头。 幸亏我读书不怎么费劲,高中时候稀里糊涂地参加了体育队,当别人的陪练,疯疯癫癫过了一年半。高二下学期开学初,班主任唐敬之老师找我谈了两次话,要求我退出体育队,一门心思对付高考,说我是种子选手。我只好告别操场,开始在教室里冲刺,虽然懵里懵懂的,但运气还不错,当年就考上了大专。其实我对当老师一点不感兴趣,填志愿时啥也不懂。程集中学业务校长李耀庭让我填师范,说女孩子填师范好,还有助学金,不要家里掏多少钱,我就无奈地听从了。 那时候,有助学金对我家来说是个大事,两个姐姐早已经出嫁,各自孩子多负担重。而父亲已经六十开外,每天做几分工分,肯定是难以应付我上别的大学的花销。父母有些庆幸我缺2分没有考上本科,说4年念不起。我需要尽量节省尽快参加工作才行。尽管那时候我才17岁。 严重的鼻窦炎依旧让人难受,并没有因为离开了许家畈、离开了寒冷的小河就消失了。学校的校医建议我去大医院看看,于是我在18岁、24岁时候分别在芜湖弋矶山医院和省立医院动了两次手术。终于在课堂上能畅快地说话了。 现在身边的素心、阿群等好几个朋友擅长养生学,拿了营养师、保健师证。常与她们聊天,让我学到了不少养生之道。年轻的时候只知道拼命工作,拼命干活,既不懂养生也没有时间打理生活。天一热就批发许多棒棒冰、雪糕放在冰箱里,大人小孩一到家,拉开冰箱就拿一块嗍。老公和孩子都睡在地板上的凉席上,空调温度还开得低低的。现在看来,这些错误都是难以弥补的。孩子常常腹痛,老公前些年开始淌鼻涕,这个年纪了,居然还患了鼻炎。这都是我这个家庭主妇的失职。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前些年常常在起床的时候感觉脚趾头上又痒又痛,原来是睡觉时候长了冻疮。晚上躺在被笼里居然长冻疮,早上我一嘀咕,让老公差点笑掉大牙。 近些年,每年一到深秋,还没开始冷,我就买好橡胶手套,用来洗衣洗菜洗碗。准备好特制的毛线袜、护膝、护肩,晚上穿着睡觉。空调在临睡前开一会儿,并不是开整晚,不是怕浪费电,而是开了空调睡觉,早上起来嗓子咳出血痰。女儿已经有份体面的工作了,前些时候告诉我,要我“懒”一点。我想想也是,过去的几十年,我忽视了生活质量,而今快要退休的人了,是时候讲究一点养生之道了。 现在这个时代啥也不缺,谁的棉衣棉鞋不是几件甚至十几件。快递天天接。小区里公园里常常看到人家遛狗,狗身上穿着漂亮的棉背心。自然,生冻疮的人已经不多见了。那些孩子穿得像个宇航员,羽绒服太空鞋,又舒适又暖和。而我手上这个小冻疮,只要在空调室里待几天,就一定会消失的。 2022-12-18 作者简介:姚岚,女,安徽宿松人。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理事,安徽省报告文学家协会副主席,安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c. A7 ]: s! T" b9 M
出版的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留守》、中短篇小说集《疼痛》、《越狱》、报告文学集《雁过留声》、散文集《风景无价》《书千古》等,主编或参与编写的书刊20余种。长篇小说《留守》获得安徽文学奖(省政府奖)二等奖,被业内誉为全国第一部反映留守群体的长篇小说,入选农家书屋和中小学馆配重点推荐书目。
1 ?0 k" A/ c4 M+ A: t7 L 作品入选《儿童文学领军佳作》、《小说眼·看中国》、《华夏散文精选》等二十余种选本。获得安徽文学奖(省政府奖)等各类奖项几十次。
5 {( `5 D7 ^* d; a' u4 V6 w 在《中国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清明》、《新生界》、《星火》、《萌芽》、《安徽文学》、《阳光》、《中国青年报》、《安徽日报》等各级报刊发表小说、报告文学、散文、大通讯等各类作品300余万字。 & p$ z$ O- y' n- B
/ ]8 P, ~: I- C3 [5 }1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