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94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交流] 家庭文化不可缺少的中堂文化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1-16 10:11:4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现代家庭教育的问题,根源在于家庭文化建设上出了问题
' Z( v4 N9 y( V2 i- k! G3 W
4 F1 p* |( j. h0 U3 A" @, S一段时间来,网络上各种因家庭问题延伸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家庭文化建设的重视。8 q+ ^6 R6 |4 }7 Z! k: O8 C9 `) P& x! m

5 I" [* a9 h5 u归根到底就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不得不让我们警醒,家庭教育到了不得不挽救的地步。
* G3 y+ i* I3 y$ l; Q5 M& f# v$ Z% a0 N) q( _
而家庭教育中,家庭文化建设是重中之重。. H0 L& q+ C3 q- V6 V# p9 @" s/ j

6 h( u" B: |0 j1 Y- [0 f
/ w+ R; a' b* V6 L$ X中堂文化,在中华文明传承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华夏民族的繁衍生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 D. k) }- X2 }

2 b) K' g  p* C, I中堂文化,是中国三堂文化(学堂,祠堂,中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几千年,也是中华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的核心因素之一。
/ }. B9 A3 B3 d, N' x
5 f3 o9 {, X9 |, [. R) W8 v% p而如今,很多人对中堂文化却知之甚少。更别说明白其对家庭教育,文化传播,文明传承的重要意义了。
5 b# f0 {! n# m4 P  i* m% A! q+ R# V, c& X9 C
今天,我们就围绕中堂文化在家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展开探讨。; J4 m9 n# C$ w5 W1 V# o, m

7 A, {# f* a2 I2 X1 b2 H+ p( z9 a( |
一、对中堂文化的误解
" ^2 K" {! N6 U% p5 W' p7 d
: M) e* N" E% X$ b$ }6 J, ~* x曾经有一段历史上的特殊时期,人们把中堂文化和封建思想混为一谈,片面的去看待中堂文化,导致中堂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忽视和破坏。
- ], D  B3 e. X  g+ q9 I' ^0 l# k* t: Q6 w0 i: R
中堂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载体,问题的核心不是中堂家居空间在陈列上出了问题,而是人心出了问题,是对中堂文化内涵的不了解,只看到了事情的表象,忽视了事情的真相。/ [% o% A# U" r; }5 Q8 g9 p

0 D; j$ Q7 b5 f中堂文化,因其特殊的器物呈现形式,不明所以的人以为,那是在延续封建思想和文化糟粕。
! a2 {7 {& @8 G& H
$ G! k: b. C4 p! [6 u" ^) g& s
% h* d$ T# i( o: a中堂文化,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呈现形式。
: ]+ [/ H& q8 y% i% s+ Y( U9 g5 T
很多人把中堂家居空间当成了中堂文化的全部。诚然,中堂文化离不开中堂家具和中堂饰品的陈列,很多人以为,摆上了中堂家具六件套,加上一些字画古玩,就算是把中堂文化建立起来了。
1 `( C5 J% b, c- z
( L7 \' Y. c. i- s: n0 o1 I还有部分地区,因其各地宗教氛围的不同,有些家庭打造了中堂家居空间,在中堂家具上摆放上了各种宗教雕像和宗教器皿,加上一些带有宗教色彩的仪轨,也让中堂文化蒙上了一屋宗教色彩。
% r( F8 P( T; q$ z3 w" B# B. A* Y! F! i, w4 m8 h, k
祭祀作用,也是中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家庭祭祀祖先的活动,往往是在中堂中完成的。
! Z+ [# y9 y* g% t- @6 {6 W  \1 v1 @8 b3 ~
但久而久之,人们只知道中堂空间能够祭祀祖先,而无其它功能了。
9 k4 E! i" O3 u) h9 n7 W: W
# U  Z  o/ C: V! \  B( M" }( W$ r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本应该在中堂空间中进行。
, e3 d, j6 ?1 g# p" N, ^
7 z1 K) U& O7 r9 F, u但如果你以为,中堂空间就是祭祀场所,那就把中堂空间小用了。
& }% N! A' O5 G" M: {* b
) z4 N3 p5 u; h7 r0 u. t特别是在西南一带,在中堂空间的打造了,往往只营造成了一种功能空间——香火牌-位。  S7 v) }0 k9 `

: P: B/ P6 w' r* y/ b* ~中堂文化,作为与学堂文化,祠堂文化并重的三堂文化,他的作用远不止于此。# M5 F4 j5 |% C8 d

! q4 p4 U' K7 j: e" k$ _
' Z$ u+ }2 n$ L二、什么是完整的中堂文化
. s8 l* g/ Z. ^. Z) u1 ~) j
5 s$ _# p! {7 D完整的中堂文化包括以下几个部分。0 u  Z) b1 Q5 X0 p7 {

! w: D, i* G! B+ {1、中堂家居陈设空间. U8 e6 X2 s- W% G: }# B$ Q/ O
8 ]' R, ?* c) o4 S6 P+ p9 Z4 @
中堂家居陈设空间包括,中堂家具、中堂摆饰、中堂字画等打造中堂家居空间氛围的物品。0 I( U7 c" k  X0 P1 J
, T$ _' u' Q% ~# B9 V6 F
这些物品都只是中堂家居空间为了营造一种庄严的场能而陈设的,只是中堂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并非中堂文化的全部。
. O1 J9 r  c  V7 d( n+ r, s( r% y6 q8 p9 a2 D4 j
中堂家具标准配置是中堂四具六件套(一张长条案,一张八仙桌,两张太师椅或官帽椅,两只落地花架)。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增减。至于需要选择什么样的材质,看自身经济情况了。如果经济条件没那么宽裕,可以选购一些普通木材制作的中堂家具。如果经济情况允许,选购一些名贵红木家具,也是不错的选择。
' G! \; O4 C0 K/ f7 o7 E+ [) U
- ?) }& {( v4 m  Q至于字画,可以是名家亲笔字画,也可以是打印出来的字画,这个没有固定要求。# v' P# Q. M" J5 I4 t- l- b
) g7 l8 q/ a) E/ ]
至于装饰用的古玩花瓶绿植这些装饰物品,那就只要和整个空间风格协调就可以了。不要使用假花假草,一定要用真花真草。
3 s' N- r( N! |0 V
  p$ B5 L# v  c# h7 X1 _这些中堂家具和物品,这只是外在表面形式,这个外在形式的作用在于庄严的场能的打造,而非物品的贵重程度。8 A) F- T* j1 ~8 p7 N
( @# l1 {9 [$ W+ K7 q
6 `$ t( U8 ]& r% }" |" p5 ^- [! I
2、中堂书香文化空间
2 Y/ y$ n7 P% U, I$ K7 s
2 }! a) x/ N% I4 s- p8 X' _书香门第,一直是形容一个家庭的家庭教育比较不错,家里有文化气息,书香氛围浓厚。
6 N& f! h$ g6 E
! s, f2 d- s% F$ K3 [! j) B这里的书香门第,不是说要拥有一个多大的书房,拥有多少本藏书,这些都只是外在的形式。核心在于,有书要读,建立起一个书香味浓烈的家庭氛围。
' G. L, k7 w$ J+ }7 v
) o0 \+ A  Y9 ?+ E' x: R与书香有关文化元素的包括,国画,书法,儒释道各家经典书籍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文化元素。( [7 N- `" H+ P5 \$ j: D$ u
% N& f- n- Z$ g6 V% \0 O
中华文明一直有“忠孝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传统思想和观念。: ], j8 C% O: U' A  e  c

2 I# D: o  |) Q1 w4 g+ I正所谓,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 V" s" O! u+ A6 ]# k% J4 ]" A% {9 x. M2 r
爱读书的家庭,家庭成员也因此更能够知书达礼,能够更好的经营家庭关系和建立起优良的家风家道。中堂文化中,书香门第的建设,就是把这些书香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让孩子从小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从小欣赏和学习传世国画,从小欣赏书法大家之作,练习软硬笔书法,从小读经典,在经典中吸取古圣先贤的智慧,建立起积极的人生志向。传承几千年的中国经典文化,是我们一代代古圣先贤的智慧结晶,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自己不重视,在西方文化入侵面前,我们还能有还手之力吗?中堂文化空间中,如果空间足够,可以增设博古架和书画室,建立起一个具有文化气息的书香门第。
$ J3 U- q8 E1 z) O  V9 I; V/ U  I% P$ ?
$ B2 Z9 C' a9 n- h/ R
3、中堂精神文化空间
* G$ [7 c+ A* v& F' h" L0 @' ?) F1 D6 j5 s- a
中堂文化的精神文化空间如何打造,这也是重中之重。
- c. k5 U. P7 f" \. Q+ @
( s8 R+ `4 _3 W很多人把中堂家居当成中堂文化,把祭祀功能当成中堂文化的所有功能,甚至当成宗教形式去顶礼膜拜,那就走错了方向。
4 X3 Q7 Q0 y! T$ L5 F  I# b3 t& W! z
中堂文化中,精神文化建设就在于,我们如何去深入了解我们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文化。/ Q% A( k8 b! ]5 j
: v: n3 d. J3 S: ~+ M% u
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文化要回归古圣先贤的智慧,从古圣先贤传承下来的经典中去寻找古人的智慧。% F3 e* q1 H2 b! A, l
6 H6 A6 e8 O8 d. G
其中,儒释道三家经典都可以给我们指明方向。中华文明一直以儒家的四书五经为文化根基和处世准则,建立起儒家文化倡导的经世致用的出世精神。
8 T0 A; h* U2 K8 K
9 Y7 j# [& P. E9 J9 S注: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 A- b* u6 |2 O0 \" Q/ _4 @! y' p7 N  X% `) @9 A* U
人类文化浩如烟海,我们只能从有传承意义的经典中去找寻正确的方向。0 Y; J! I% W( C. c; z# T: p

! Z3 ^. ]7 U* ?/ r正如庄子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2 P8 W0 i' ]1 ^) f% o2 }* i; T
就是告诉我们,不能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资讯,而是有所选择。6 h) Y  t4 d5 K# t, I0 i
+ U2 O+ d6 s7 N: b, G9 y( K0 a
而所选择的部分,就是能够让我们觉悟人生的部分,那也就是我们跟着圣贤的跑步,重新了悟自己的生命。' X% t; M; l- m: }7 F9 j& N% u( c2 K
+ k# \6 w% }" U% a. ?
这样,中堂文化空间的才真正起到作用。否则,那只是一堆没有灵魂的物品而已,而没有任何价值所言。
7 P0 ?" N3 m* _. e" e& ^0 v. R* u) d- U' F2 ?) s( N+ H

( K. W, F. Q9 F; b/ ~三、中堂文化的意义和作用4 k  i1 A* Y# u) Q" ]% e) _8 P; U; Y
/ v- K* s% j; E) `" x/ k1 X
中堂没了,文化真丢了?- d% o& O0 H4 m
+ b7 t. T* u- u
中堂文化,作为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式,今天却被很多国人忽视。# C" Z3 b  |; P$ ?( O

; R5 n4 t% `) A2 B1 w) q# @) _9 }甚至有部分国人以为,现在的高层家居空间,已经没有了中堂文化的陈设空间,建设中堂文化已经没有必要。
& C+ ]" j/ b6 ]2 n: I+ p& ~* j  O5 z& C* T0 _2 B; I' F
这样的思想是危险的,也是对中华文化的忽视,我们每个国人,如果没有真正引起重视,今天丢的是中堂文化,明天丢的可能是家道文化,未来,可能连我们自己的文化是什么样都不知道了。& s$ u+ u! m! p, m( E' ?& j
- n6 Y4 J, b" |
! v8 a' B: _; q8 h8 N9 z
所以,建立起完整的中堂文化,就是建立起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 }( Y3 k- M7 P5 ?/ V
2 }. G) a2 y& R( m- x现在西方文化大肆入侵,很多人学了一点西方文化,就崇洋媚外,而忘本忘根。
4 g& v4 u" @) @& {+ e2 N. f( T) H4 w  [# m$ Y( P% l& Y, e1 a
那是对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不了解,对自己祖先文化的忽视。
+ k0 x5 G+ g  ]1 l% F7 A3 j% c8 f1 q5 `2 q
建设中堂文化,至少具有如下几个意义和作用:6 f/ f' n! k0 F' k; M) o4 q; Y
7 ~8 P: i3 Z* B' n  d: y% {  @
1、增强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
: ^7 E- t2 e. ?7 O- J
$ g3 I0 w' z) Z! Q; H2、增强国人的文化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1 a2 `! Y2 p- }' [* E! Z
9 U. _/ A. p; I6 s& m4 s: S$ A: v
3、让国人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5 j$ ?' R; ]/ ^+ e+ `
' z7 C1 S2 Z9 M# T2 J9 g- i- w- p- G4、让每个家庭都能够建立起优良的家风家道;* A6 y! Q, m! D
: d2 h! _& ~8 F3 F2 Z* g& O
5、让人人回归自己,家庭更和谐,社会更和谐。. Y# m1 ?+ x8 G) L" p

  t4 t% T$ y1 v( J中堂文化的意义和作用,肯定不止于此,欢迎大家补充,批评指正。
1 |, [% a& M( {2 z8 C/ {( E( a4 G; ]- i( f* e$ c# R
                                   (璞园大家居)
, F, D2 g2 z. V) r6 n+ n) q+ Q) g) t! ?5 q% Z4 |
! T, C1 |1 D* y
                《艺术家简介》- b) Z/ o. }4 m) T; a* k4 u" J
+ ~+ b! X1 u1 ?. O
      姚鹰厦,1955年生,上海人, 别号里姚降人。受父辈影响,自幼酷爱中国书法,临池学书几十年。师从文化学者、著名书画家、金石篆刻家、国学经典图书《壬辰千字文帖》撰著者曾璞先生,深得其悉心教诲及真传。" `( S6 l6 h" q2 e

  }) N2 F( C& D+ C' {0 V, ]% h" i( m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委员会会员;中国翰墨文化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翰墨书画院副院长; 文旅部中国文化艺术人才管理中心评定为“国家高级书法艺术传承师”;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画艺术报》编委会副主任; 中国楹联招牌匾创作合作人 ;央视书画签约艺术家;《人民日报》书画频道签约艺术家;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栏目《水墨丹青》、《名家讲堂》栏目签约艺术家、水墨丹青书画院会员;书画号-中国书画商城网CEO执行官。) o1 P! v2 |" h$ C

8 Q% z5 H0 b8 O; \     在2018年12月全国翰墨杯诗书画大奖赛中,作品荣获书法组金奖。
( M. b: I/ Z! j1 t  z& G. d* o. {, \
2 W3 ~7 g' e  j& E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期间,与新任第八届中书协主席孙晓云合作,编辑出版了孙晓云、姚鹰厦系列专辑报道《中国艺坛两大家》,被评为百年形象大使;与中书协副主席叶培贵老师合作《百年光辉·新时代艺术家姚鹰厦、 叶培贵作品欣赏》;百家媒体联盟报道了《中国书画领军人物·姚鹰厦、范迪安作品赏析》和《中国书法家形象大使·姚鹰厦、苏士澍作品赏析》;姚鹰厦、何家英、韩美林合著,并有姚鹰厦题写书名《精湛艺术献给党》,向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百年献礼, 已由“中国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2021年度被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姚鹰厦(敦伦堂)书法工作室》被中经联评选为“优秀书法艺术品创作示范基地”;2021年在全国金鼎文化艺术名家榜全国遴选中,高票入选被授予入榜艺术家荣誉称号;2022年在全国首届“大国风采”杯书画大赛中,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7 j, ~; v) v' W/ O' R- d
. y3 t1 w* Q: Y4 }6 ]8 w
      姚鹰厦从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数十年,特别是在消协工作期间,开创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新举措,全国第一辆“消费者权益保护”流动车的诞生,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强烈反响,《人民日报》给予了报道称赞。在工作繁忙之余,姚鹰厦仍不忘挥翰临池,数十年一路走来,埋头钻研书法历史源流,刻苦临摹诸家碑帖,对皇象、钟繇、二王、褚遂良、米芾、赵孟頫等墨迹碑帖更是情有独钟。其尤擅小楷,特别是姚本三部曲,即《老子道德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和《善见律》卷,每一部为十米长卷的小楷作品,这些都是其小楷书法的代表作,深受书画藏家和书画爱好者的喜爱,并被广泛收藏。1 c! h6 H. {1 }
5 [9 Q5 Q4 |: P- j/ {/ N
在现今混乱、浑浊、欺诈的恶劣书画市场环境下,积极参与书画领域掀起的一股清流,以绿色书画行动为己任,服务大众,服务社会,为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国传统书画,奉献一份绵薄之力。9 \5 \; w% K, S4 b) B. |

; }  h; @5 }, H# U
" }& j. t0 T7 B1 r# B, n3 U% |2 u4 f1 N1 S+ v( K( Q" k* N, D

e91cbb628da94cf6bc83e55dac94a3ca.jpg (79.44 KB, 下载次数: 99)

e91cbb628da94cf6bc83e55dac94a3ca.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1206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10]一品大学士

2#
发表于 2024-1-18 11:37:4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文革的个人崇拜之风彻底改变了“中堂”内容,领袖像、宝书台、语录贴等替代了传统形式,所谓的”中堂“文化成了政治说教以至名存实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29 07:2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