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姚桐斌 (1922-1968)江苏省无锡市人,1922年生,男,中共党员,冶金学和航天材料专家),两弹一星元勋。5 z* X0 j- ]0 U" u3 s
生平
, Y: e$ v9 f' |" d4 X+ g 194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1947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工业冶金系留学,1951年获博士学位,1954年赴联邦德国亚亨工业大学冶金系铸造研究室任研究员兼教授助理。1957年回国后,历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材料研究室研究员、主任,材料研究所所长。1968年因‘文化大革命’逝世。
3 X. m8 g3 V9 F, ^ O
8 n8 P v5 Z" j5 G m8 m W
7 w* k% y. Z3 O4 S+ E& } 作为我国第一代航天材料工艺专家和技术领路人,对现代冶金学有关金属和合金粘性、流动性的研究卓有成绩。1962年组织制定了国防部五院材料工艺的研究方向,并按“材料要先行”的要求,安排组织材料工艺的预先研究。在此前后的4年中,他除向国内各兄弟单位提出大量研究课题外,在所内开展的研究课题500多项。领导和指导锰基钎料合金的研制和钎焊工艺研究课题,研制成国产一号及二号锰基钎料,并以钎焊结构取代了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老式焊接结构。主持了液体火箭发动机材料的振动疲劳破坏问题和液体火箭焊接结构的振动疲劳破坏问题的研究,并应用到型号的研制工作上,对火箭部件的设计、选材和制造起了指导性的作用。他治学严谨,以身作则,为科研人员培养和作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3 V: o) d! y2 S5 P5 u# |
姚桐斌之死
) m$ C* G; g' k; |5 e! \8 \5 O 他是中国极其优秀的一位火箭材料及工艺技术专家。
# m! {9 a9 _" |; d& r& i9 x# T/ E 1968年6月8日这天,由于第七机械工业部两派群众组织连日不断地发生冲突,许多人都不上班了,也不敢上班了。身为所长的姚桐斌出于对工作的负责,照样顶着武斗的危险坚持上班,并打算找几位干部商量一下,如何解决生产中停工的问题。中午下班时间到了,有人听说他家附近形势紧张,劝他留在办公室。可他家里还有几岁的女儿,他放心不下,还是回了家。
1 A8 F6 D& C k& U 回家后的姚桐斌刚刚拿起碗筷,还未来得及吃上一口饭,几个气势汹汹的“左派”人物便冲进家门,架着他就往楼口推。随之几个戴红袖章的人也冲上来,一边扔掉他的眼镜,一边扇他的耳光,还一边恶狠狠地骂:“打死你这个反动权威!”
6 T4 S2 j# z6 d 姚桐斌被打得满脸是血,一个家伙又朝他阴部猛踢一脚,接着,又有两个家伙举起铁棍向他头部猛烈击去。他顿时鲜血直涌,倒在了地上。
7 A! N* b" a H4 U4 ~) \* U 但几个家伙仍不罢休,拖着他就走。途中,他脚上的鞋袜全被拖掉了,也没人理睬,照样将他光着脚丫拖到了所谓的“左派”总部,然后接着拷打。很快,姚桐斌连话也说不出来了。他靠在一张木椅上,两眼发直,随之便瘫在了地上……
% o- d% y: R" ?% M “左派”头头们见状,便吩咐手下人将姚桐斌拖回去。于是,几个家伙又将姚桐斌拖回他家楼前的人行道上,然后又朝他身上猛踢几脚,这才扬长而去。
- G) [" |( R$ r: r, D8 ^ 一位邻居发现了倒在地上的姚桐斌,忙跑去请求将姚桐斌送医院抢救,可得到的答复是:“不行!”。邻居只好把姚桐斌抬到家里,放在客厅的沙发上。
& ?3 m+ g6 K; F, S [% C 由于姚桐斌头部几处遭到铁棍的重击,一直昏迷不醒,流血不止,下午3时,他终于停止呼吸,惨死家中。- s' Y6 p0 R. R* Z$ d7 N: v8 Z$ V
姚桐斌的死,震惊了研究所,震惊了国防部,也震惊了党中央。当秘书将这一消息告诉正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会议的周恩来总理时,周恩来手中的茶杯竟掉在了地上,气愤地说:“姚桐斌是我从海外要回来的专家,国家需要这样的专家!”他马上让协助自己工作的粟裕前往七机部调查,严办凶手,并要部军管会开列了一份对重要科学家的保护名单。 1 k5 G v* X/ K$ ?5 K2 }1 u& s
8 J! ~8 J7 O3 x: _& D8 x1 L 熟悉姚桐斌的人都说他身上充满激情,热爱生活又一片坦诚。他虽是工科出身,中文诗词也写得很好,并喜好古典音乐且爱画画。姚桐斌出差时给妻子写信常常要赋诗,有时还附上一幅风趣的素描画。
' B2 T; |) M0 n0 s: S
' p. u& H: z8 s1 P% v2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