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公墓志(AI译文) 古邑任城后学生贾宗理撰文,文林郎、元氏县知县常廉夫书写并篆印。 曾经说过,一件善事被当时记录下来,就会有这一件善事的名声被人们听闻;一件事情显著于世,就会有这一件事情的赞誉流传到后世。这些都是凭借着真实的品德和实际的行动,所做之事没有丝毫的私心杂念掺杂其中。推而广之,在阳间(人世间)就成为贤明之人,在阴间就成为鬼神(被祭祀纪念)。对上应该被各藩镇听闻,对下能够约束众多的功勋之臣,这不是那种没有作为却有所成、没有刻意追求却自然到来的情况吗,而且还有比这更了不起的呢? 像济宁卫前所的百户侯姚公,名福,他的先祖是直隶扬州府泰州凤凰池的名门望族之人。自从伯祖父名成投身行伍,创立基业,成去世后,祖父名清接续征战前进,多次立下战功,获得了百户侯的职位。这个职位传授给父亲名杰,父亲又传授给兄长,兄长名贵,兄长没有子嗣;职位传授给二哥名广,当时二哥也没有子嗣,于是就传授给了姚福。 姚福这个人,天生资质诚实,不追求奢华靡费,治理家庭勤俭持家,处理事情公平公正,体恤他人的疾苦,救助贫困之人,在漕运方面有善于理政的名声,管理仓储有谋划,能做到这样的盈余。这样的人,可以说是有善行有作为的人,如果不记录、不彰显、不被人听闻、不流传后世,怎么可以呢? 壬子年冬十月初九日,姚公在家中患病,有一天把他的儿子姚奎叫来说:“活着是暂时的寄居,死去是最终的归宿,这是人之常情。只是你的母亲安人黄氏还在世,你如果能够给她养老送终,我就有所托付了。”说完就去世了,当时是癸丑年正月初五日,享年六十二岁。在三月十七日葬于青山的原野,是新修建的墓地。 古人说:有阴德的人会有福报。姚公所做的事情本来就有阴德啊。他家境殷实富裕,绵延不断,子孙众多且相继不绝,这不就是阳间的福报吗?他的儿子只有一个,就是姚奎,姚奎娶了千户侯家的女儿刘氏 。 (文中“£”处可能是原文缺失或模糊不清的部分,以上翻译根据上下文进行了合理推测和处理) 姚公的正室夫人有四个女儿:长女惠聪,嫁给同郡的郭智;次女惠明,嫁给了庠生赵冀;三女惠睿,嫁给了千户舍人郑辅;四女惠智,嫁给了千户舍人贾澜。孙子有三个:长孙叫宪,次孙叫章,三孙叫文。 姚公为人诚恳、醇厚,风度清爽。(后人)秉承他的意愿并以他为宗,传承他的事业并守护着,遵循着他的行事轨迹做事,按照他的模式来。(姚公)因为疾病去世后,选择墓地,创建了祖茔,以此作为家族一支发展的根基,这以前也并非不好。只是以前埋葬的地方地势狭窄,对于埋葬来说,如果不选择一个好地方就不合适,这也是不得已的事。 他所创建的茔地,旁边有青山,青山高耸,从北向南延伸然后向西,都是同一座山。茔地的西南有溪水,溪水的源头从东边流来向西流到这里,都是同一条水。茔地的东南有流山,流山是有独特山势的石山;北边有社山,社山是原来就有的山,以前就有这个名称;东西南北都有山,前后左右都有流水,这块地可以说是好地方了。 那些关于墓葬有龙脉、姓氏与八方卦象、九星形势等各种说法,纷杂不一,大多没有实际意义只是空口谈论罢了。考察宋代朱熹夫子说过:凡是选择墓地,一定要先考虑主山山势的强弱,风气的聚合与分散,土层的深浅,墓穴位置的偏正,(风水的)力量是否完备,不能仅仅只根据五音来判断是否相背。 唉!丧葬虽然不能没有一定的方法,但方法也不超出这五个方面。如今创建茔地,在石碑上刻下这篇文字,(后人)祭扫的时候看到就会思念亲人,那么姚公真实的品德和实际的行为不就长久地流传下去了吗?姚奎也可以说是个孝子了。 作诗来纪念这件事,诗的内容是: 圆方茫茫阔无垠 人托斯际渺其才 三才往参在心神 公心一固郁是仁 先世善源基南民 飘然移来作北人 户侯仁爱贤且醇 圹充慱施本诸身 (文中“£”处为原文缺失或模糊不清部分,译文根据上下文进行了合理推测处理) (姚公)融合富贵,赋予大自然化育万物的力量,命运掌控着吉凶祸福,这都是上天的安排。 四周角落的山峦如同在占尽春光,四面的流水环绕,充满生机。 地势灵秀的时候,山水和谐相称;人心杰出的时候,与山水相邻为伴。 家族的根基(九源可喻家族根源)等待着后人,时间越久就会越发美好;善念延续下去,未来的岁月会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 大明弘治六年(癸丑年)春天的吉祥日子 孤子 姚奎 (立) - q0 C- Y% `0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