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克亚在姚克德塑像落成仪式发言(2022年9月30日)
尊敬的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乡亲们: 今天在这个全国人民公祭革命先烈、先辈的日子里我们聚集在此,是为纪念一位抗美援朝英雄老战士。这位老战士他很年轻,因为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二十二岁;他又很年长,如果他健在,已是位年已九旬的老人啦,可以享受着国家给予的各项优厚抚恤,过着儿孙绕膝衣食无忧的天伦之乐生活,如果不是他的奶奶要他返乡、继续留在部队,如果………然而历史沒有如果,他死啦!他是在回乡一年多因战伤复发而死。他沒有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生他养他成人的故土故乡。他死的是那么凄凉与无奈。他死后的出殡仪式也非常让人感慨,在战场上获得的“一大把铜牌子,棺前掛几枚、棺后掛几枚、幡杆拴一枚,由堂弟扛幡、众人抬到其父埋葬地,与他未曾谋面的父亲葬在一起,从此父子再不分离,至今无声无息安静的让人唏嘘。然而比起那些战死在异国他乡、尸骨无还的无名烈士他又是幸运的。真实的历史谁都无法抹去。 同志们、朋友们、乡亲们,请记住他,他叫姚克德,一位英雄的抗美援朝老战士。 历史不容忘记,1950年的初秋冬之际,这天,位于陶子河畔的姚庄格外热闹。年逾六旬的宋姚氏老太太,坐在一顶四乘小轿上,亲自护送由她扶养成人、时年不足十七岁的长孙“财喜”参军入伍。此时的“财喜”(姚克德)身披佩带、胸戴大红花骑着一匹大白马威风凛凛,在众乡亲的欢送中到刚刚诞生的地方政府所在地集结。那热情的埸面难掩奶奶对孙子的不舍。送走孙子回来的几天里奶奶整天以泪洗面,骨血之情溢予言表。 1950年是一个改写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历史的开始,以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为首、武装到牙齿的所谓“联合国军”,发动了侵朝战争,砲火打到了鸭绿江对岸。不管现在哪个岁数的中国人,只要朝着自己版图的右上角看一眼,很多人耳畔就会响起“雄赳赳、气昂昂”的战歌和密不透风的枪砲声。那是年仅1岁的新中国为保家卫国,果断出兵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军队殊死搏杀,并获得了巨大胜利。这一战不仅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也一雪中国近代史上屡战屡败西方列强的屈辱。“上甘岭”上再一次展示了那一代中国人的冲天豪气。朝鲜战争后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到中国来侵占一块土地。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姚克与120多万志愿军将士一样,不畏艰苦、浴血作战,个人歼敌数众,英勇负伤,荣获军功章数枚。于是便有了他负伤去世后的岀殡仪式“棺前掛几枚、棺后掛几枚、幡杆拴一枚”军功章的奇特下葬。至此,一位历史版的“张富清”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现在的人们千万不能忘记,新中国之所以昂着头,那是因为有黄继光为代表的英雄们站在中国人的前头。历史不容忘记,忘记了意味着背叛。! 姚克德是代表家乡阜南人民参战的,也是入朝参战志愿军伤亡三十六万六千多将士中的一员。志愿军统帅彭德怀看到最后统计数字后,一生中从未落泪的开国元帅哽咽落泪啦,说到“他们是为新中国和世界和平而献身的,后人们不能忘记啊”。 姚克德他是阜南人民、家乡族人骄傲,他做岀的重大牺牲,理应得到后人的纪念与遵敬!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是新生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这场战争的胜利荡涤了中国百年国耻和民族自卑感,留给了中国人太多享受不尽的财富。今天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可又有多少人能领悟到七十多年前那场战争与中国人今天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呢?!历史如果不能昭示未来,那就是一堆陈年旧事。相信国人家人在重温那段真实的历史之后,或许会有一些崭新的感受! 给姚克德立碑塑像,就是因为缺少历史实物档案资料,随着与姚克德同时代的人逐渐离世,在世的活档案也越来越少,整理挖掘刻不容缓!其本身就是还历史真相,对家族人物在历史上对国家、民族有过重大贡献的肯定与尊重。教育后人更好的继承发扬,做一个无愧于国家、民族、家族的人。 我们别无他求,因为姚克德是为国捐躯的,只希望人们记住他、纪念他。 谢谢大家 姚克亚 2022年9月30日 于姚克德塑像落成仪式上发言
(3-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