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4687|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充历史事件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19 10:28: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大西农民军与清军争夺顺庆
, r! I; |+ b" x+ a4 N" x$ v+ n  明崇祯十七年(1644)八月初一,李自成部将马科率大顺农民军1万余人占领顺庆城(今南充市)。当月,张献忠遣兵争夺川北。马科率军北撤,在绵州战败,退回汉中。顺庆城即为张献忠所部大西农民军占领。都督刘进忠、马元利率兵驻守顺庆城。明朝官兵谯应瑞、冯有庆及顺庆府报房殷承祚投降农民军。
( y$ d4 d. S' G" s3 p) ^  不久,马元利奉调带兵去遂宁,殷承祚同往。殷暗中煽动冯、谯二人说:“张献忠将要杀尽全部川兵”。冯、谯遂回师顺庆,拥立原明顺庆知府史觐宸。次年正月初二,刘进忠率大西军由南而北沿嘉陵江进军顺庆,接连攻打七天,皆未攻下,遂绕城北去广元。九月初七,张献忠亲率大西军攻打顺庆。马元利在城西南马尿溪战死,初九日,大西军攻下顺庆,谯、冯二叛将被诛,知府史觐宸纵火烧城,然后在南门城楼上吊自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10:29:25 | 只看该作者
 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山遇难后,大西军向南撤至重庆。打明朝旗号的总兵王命成占领顺庆城。清顺治四年(1647)正月,副总兵杜君恩投降清军。清顺治八年(1651),已经与南明王朝联合抗清的大西农民军余部,由刘文秀率领北伐,于农历九月占领顺庆,包围保宁府 (今阆中县)。刘文秀在阆中战败,退回川南,顺庆又为清兵占领。顺治十一年(1654)翟文选由重庆领兵攻打顺庆,为清军总督李国英所败。至此,顺庆便为清军所控制。$ e$ g" n  s; F3 x& s. C
7 C- A. R" r. O6 o  J( `6 N

4 F% j" t$ b# y+ T* o* v: X& |顺天军围攻顺庆
- a9 r/ }5 Q4 Q* O4 U  清咸丰九年(1859),云南昭通爆发了李永和、蓝朝鼎领导的农民起义,号称“顺天军”。
7 P, g( s1 D0 N. T
% Z( x* d% ~! z) r  咸丰十一年(1861)农历四月,顺天军统领何国梁、女将“谢大脚”(真名不详)带兵由蓬溪进攻顺庆。清兵在城西郊外小老君战败,农民军于四月十四日占领西山,近逼南充城。次日,起义军攻城,在大西门外永安桥一带(今西桥上下)与守城清兵激战,双方各有伤亡。, Q1 |0 ~5 l; n0 W" h

, E. w, j; K1 D: m6 x. D3 t7 R  十六日,起义军在甘露寺外(今四川省蚕桑学校外),架浮桥,大举渡过西河,女将“谢大脚”领兵由环子河攻打大南门,激战终日未能攻下。* _. e& Q/ ~( s: ]- q- S5 w
; I1 a% o2 P' j3 Q1 ^2 g+ a
  十七日农民军分南北两路攻城。接连围攻至二十三日,未下,遂撤围,沿江北进,包围绵州(今绵阳市)。清廷调骆秉章率湘军入川,六月驻扎顺庆。六月十五日,湘军统领黄淳熙穷追顺天军至定远县二郎场燕子窝,被顺天军擒获斩首。% W3 @# v& H7 Y' [+ P0 t
- s9 g% s. U& B! S

/ ?; V$ V  s5 _1 A/ H( q! n# q张献忠兵败西充- ^7 B  W# O5 C8 C7 g
  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夏,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攻占武昌,抓住楚王朱华奎,将他沉於江中。散发楚王府钱财,赈饥民,百姓大悦,“蕲、黄等对州县”纷纷来归。5 S+ [& _3 f6 U3 \# X% J6 e/ d
7 U. F0 d5 S1 @' W
  1644年(明崇帧十七年)张献忠再度进入四川,他采用“以走制敌”的战术,攻占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年号“大顺”,并以成都为西京。设“六部五军都督府等官职,铸造寸顺通宝’,任孙可望、李定国等为将军”,严厉镇压地主的反抗。9 t0 [1 R2 b  p9 w& P: N7 g. t) y

+ S# e7 y( r# e4 E' Z. s/ m1 Y  1646年(清顺治三年)冬,清政府派军队去四川镇压农民军;同时,向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提出诱降,遭到拒绝。1647年1月2日(清顺治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张献忠李军迎击清军于四川北部的西充凤凰山时,遇伏中箭身亡。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10:30:22 | 只看该作者
仪南战役
7 m# d; W8 D! ?6 }( D1 @2 _3 `  发生时间: 1933年8月12~27日
% F2 [  A+ Z0 ^! n; `  发生地点: 四川省仪陇、南部两县地区
. J  S1 B, w5 k, n8 E/ s1 U& E3 G& E! S, g5 a
  1933年8月12日,红九军向仪陇方向进攻,在尹家铺与敌李炜如部1个团遭遇,歼其200余人,余部向阆中溃逃。红九军主力乘胜将仪陇城及外围之兴隆场、黄林石、日兴场、凤仪场等据点分割包围,一部向南迂回,包围了土门铺。各部随即组织小分队以夜袭战术,消耗和疲惫敌人。经约1周连续作战,先后攻占上述外围据点,歼敌1个多团。
8 \. z$ N: ?. M0 [7 I  p# H  t& l2 m* Q9 X0 Z
  23日攻占仪陇城,歼敌2个营,俘敌300余人,缴枪400多支。红九军占领仪陇后乘胜西进,据守该地区之敌纷纷向嘉陵江以西败退。红九军一部乘胜攻占嘉陵江东岸之新政坝,一部进抵洪山场,占领了该地的大批盐井。与此同时,红三十一军一部向广元方向进击,相继攻占元坝子、红土关、千佛岩等要点,迫敌西撤至尹家沟至九花岩一线。7 h+ }, }; `+ N
$ M8 m' L& p7 Y  p) {
  18日,经过激烈战斗,又攻占了广元城东南要地柳林子,歼敌1个多营,威逼广元城,并以一部兵力向陕南宁羌(今宁强)发展。红三十军一部亦进抵苍溪城郊,与敌对峙,使敌不敢外出,有力地配合了红九军的作战行动。此役历时半月,共歼田颂尧部3000余人,缴枪千余支,苏区扩大到仪陇县全境及广元、昭化、苍溪、阆中、南部等县嘉陵江东岸地区,并控制了大片井盐产区。" m$ E/ H0 n3 F1 _  P

; v5 H4 I  i: m1 P2 f( R4 Y  事件意义:
7 p% B+ r" b  G; f
" i, J, D3 V! N/ r- l; c1 Q: z  此战的意义在于扩大了苏区,保证了苏区军民的食用盐供应,打破了国民党军对苏区的经济封锁。
# Q4 u% ]5 O4 q3 V 7 C. J! P6 H: M+ @$ ~  ^

5 B7 w4 W1 L2 ^$ b/ Z运山——蜀州抗蒙八柱之一$ x& c( A5 x6 S: ]& h2 Q

1 U, B: @! _' r  o3 v  P8 l6 C2 u$ m8 B* A/ x9 j. }# h) D' ?
  宋末,蒙古人大举入侵中原,1234年灭金,宋朝也出兵北上恢复中原,双方不断发生战争。$ _: n3 Z( v8 K; j* g& ?5 }+ d

/ p7 J9 t, K! A3 f0 _6 X$ r  湖北蕲州人余玠任四川制置使,他采取守点不守线的办法,抵抗蒙古军。运山处于利州(广元)、阆中、巴州(巴中)南下的要冲之地,为军事要地。为抗蒙,蓬州署、蓬池县、朗池县(营山)、相如县署全部迁往运山上。余玠也亲临运山城,落实战备。
2 `. q) R: B9 y# N# J& I6 f
8 ^* A3 h' @# a  W  1250年蒙古大军,由汉中出发克阆中、铜鼓寨、进逼运山城,运山城军民利用有利的地理优势,同心固守。燕山寨四壁陡绝,山顶平阔,蒙古军无法施展他们骑兵优势,屡攻屡败,运山军民备力作战击毙蒙军主帅汪德臣坐骑及其兄弟汪直臣,迫使蒙古退兵。0 l. C. j+ h$ q6 z! T- L3 f% Y( A2 i: @

( j+ c2 t3 H1 r* x& ^  1253年利州(广元)失守,川北各州宋军退守运山。1258年蒙哥亲征四川,对宋王朝采取三面合围,由甘肃六盘山出发,顺嘉陵江而下,蒙军主力屯兵运山下,蒙哥亲自指挥作战,运山军民在利州转运使施择善带领下英勇抵抗,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
4 }7 O" c* X7 K) {$ o. {# w1 ?& V1 H' B+ |, \6 `
  1259年蒙哥克蓬安运山、南充青居山后进逼合州,在钓鱼城下遇到了合州知州王坚的坚决抵抗。王坚利用钓鱼城坚固的城防,机动灵活的战术,激战几个月,击毙了蒙军前锋主帅汪德臣和蒙古大汗蒙哥。蒙军被迫撤退,1260年忽必烈继承了蒙古汗位,继续进攻四川,1276年宋都失陷,王坚部将张珏仍坚守合州。1278年,蒙古不花军从成都南下合攻合州,因寡不敌众,宋军全部战死重庆。1279年宋亡。9 \9 w/ r' S! [4 T/ z/ }0 L

' m: l0 O- Q: X- t+ h, ] : z) T8 \& B. D/ R' p
红军在阆中
; x+ }/ }5 o( ^, ~: z9 [% F: c* a- [' l7 d# P

. N' O5 F4 G& r" \  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十一师(后扩编为红三十军),在师长倪志亮、政委李先念的率领下,分两路进入阆中东北边境的老观场和三庙场等地,先后占领了阆中所属东河以东的大片土地。同年9月4日,红九军副军长许世友率部直抵阆中水观场,于9月6日在这里建立起阆南县苏维埃。" k# ]" E0 F( i, X3 @! |
5 Q' Q- R$ r" ]3 h" F
  1935年3月下旬,红四方面军主力强渡嘉陵江成功,同月31日攻克阆中县城,随即西进,于4月初占领阆中所属嘉陵江以西的大片土地。此间,在县城同时建立起阆中县苏维埃、忠发市苏维埃两个县级政权。红四方面军转战在阆中的3年里,分期建立县(市)苏维埃4个,辖区面积1885平方公里,总人口472900余人,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5年4月下旬,红军撤离北上,各级苏维埃机构随之消失。- R6 f! V% |$ q0 c" \! U4 Z3 d' v) t

' o/ g- }( R7 A0 J! O- q 2 S# P) M: s- j; d/ J7 Z3 i
民军攻打顺庆
  X- ?+ P8 l$ U! w  清宣统二年(1910),同盟会员在广安州城举行武装起义成功,11月21日,建立大汉蜀北军政府。" H/ [( N4 J$ I0 W
6 R4 `* h4 K# N
  次年九月,军政府都督曾省斋(化名吴从周)率民军第三大队,第一大队之一部经岳池攻打南充,民军第二大队攻打蓬州(今蓬安县城),革命军占领了舞凤山,何庆云率队占领了江东鹤鸣山白塔寺,唐治平率队占领了环子河南岸的法兴寺。1 O. j- s5 g* y1 }2 W2 Y1 a% a' ]( q

4 l) u) L  Y% [7 U  守城清兵早有防备,民军猛烈攻城不下。都督曾省斋在舞凤山前沿,带队冲锋,不幸中弹受伤。何庆云见都督受伤,攻下蓬州的民军南下援助又在中途受阻,于是决定撤兵。曾省斋南下重庆治伤,攻打顺庆之战遂告结束。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13:13:22 | 只看该作者
南充历史名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13:14:08 | 只看该作者
恍 如 1 O- G: ~2 q# d$ B6 q& ]/ D
1级 写小纸条
  ?. W8 |, I! q( w& s发表于2010-06-05 21:56:15 1
4 K# d2 p3 k9 R" l8 l纪信:字成(?—公元前204),南充西充人,舍身救主假扮刘邦安汉的著名大将,
/ E* k) i' H( x  公元前202年刘邦统一全国,第二年汉高祖分纪信家乡独立设县,御赐“安汉”,
- ^. m% p' s. I# N9 g; [这就是南充2200年立城史的开端。我想:每个南充人都应该记住这个名字---纪信
( k2 S( z6 S" c& u辖地遗址及纪念地:南充西山开汉楼,西充紫岩乡的“扶龙沟”、“走马岭”、“歇马桥”、“望乡台”等纪信遗址及纪公庙。“将军神宇”为西充八景之一。& S1 H0 M" n6 `8 k$ z* Q/ [

  g( G2 ~# [2 k& L9 A- Q5 I# c
0 c% O0 b1 C' Y8 S& M, u, P5 f* V& |; V, \; y3 N; u- s
范目:民称范三侯,生活在秦、汉交替之际,南充阆中人,巴人部族长。由于他远见卓识并勇敢果断,在巴人中具有很高威望。因助刘邦组劲旅,北定三秦。使刘邦得以一统天下,建立汉朝,被刘邦先后封以建章乡侯、慈凫乡侯、渡沔县侯。
& N5 ~7 S* D  i: K/ n2 w辖地遗址及纪念地:西汉建立后,阆人在今阆中西南10里给汉高祖修了一庙,为了感谢范目给巴人带来的好处,为了表明范目与刘邦的关系,为了表彰范目的建汉之功,也给范目塑像,使之配享高祖。$ S9 l" I' f; o% I6 ~( ]

* x4 }% X- V6 i" D9 u$ i( ?9 E) c! Y; x8 s8 H' l

: Z2 f) p5 [$ L- F5 H落下闳:(前156年—前87年)复姓落下,名闳,字长公,南充阆中人。中国古代西汉时期的天文学家。汉武帝时任待诏太史,浑天说创始人之一。制造了世界第一具观测星象的浑天仪,创制“太初历”,又称“八十一分律历”,在天文学上有较大的影响。/ O4 v$ _+ p8 W
2004年09月16日,为纪念这位在西汉年间创造出中国历史上有文字可考的第一部优良历法《太初历》的著名天文学家。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一颗国际永久编号为16757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落下闳小行星”。, H2 t7 J( Y; |7 a+ d: T/ w
辖地遗址及纪念地:阆中市马王庙街14号 落下闳故里——星座苑
5 E6 C  ]# H# o2 z% O0 Z+ U5 a6 d
- {/ A; l9 s8 p. g% K, ]
" i0 T' E* [. {2 c
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27年),字长卿,南充蓬安人。西汉大辞赋家。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他与卓文君的凤求凰私奔故事也广为流传。
. t4 g9 V2 v6 P5 p5 {& t# A: y  g$ |辖地遗址及纪念地:蓬安相如故里
: ^* Z$ q2 v7 I: _+ n) n8 T1 j( z% I$ U* F7 d3 h5 N+ o; u
! ^6 z5 u$ G% H+ q  L

+ X5 k  d) ?8 d) F9 `谯周:(199—270)字允南,南充西充人。蜀汉地区著名的儒学大师和史学家。史学名著《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即出自他的门下。) Z. W+ `  \. l2 F6 N
辖地遗址及纪念地:谯周墓,原在四川南充工人文化宫后院,现已迁入南充西山公园谯公祠后。6 U! i- k1 P5 ^* b0 G

% B$ N6 a+ C  `! N4 E! r
3 ^! j% n' o0 Y, k) }! ]) [2 J4 H2 H$ G" L
陈寿:(233—297年),字承祚,四川南充人。西晋史学家,《三国志》作者。(三国演义即根据三国志改编)5 v. c4 O4 t, F  o; J) }- o0 a; C0 p
辖地遗址及纪念地:南充西山万卷楼" v: C( H+ U+ a) R

. l# A) B; a* n: e, I4 v* w& i- q  J  r8 N  L7 c4 J  d

  W$ w8 Z; G. D3 W9 B唐代尹氏兄弟状元:尹枢、尹极
3 i6 k. m# ~4 i+ R( M尹枢,南充阆中人。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卒于唐德宗贞元末。唐德宗贞元七年(791)辛未科状元及第。尹 极,尹枢之弟,813年(唐宪宗元和八年)癸巳科状元及第,时称"梧桐双凤"。# F6 w. W6 W. \* x; e
辖地遗址及纪念地:兄弟状元府第均在阆中保宁镇,故以此街名"状元街",沿袭至今。 因唐时举进士者皆由地方解送入试,故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其后世子孙为了纪念他们,在家乡阆中二龙乡建庙,取名解元寺,至今犹存0 r0 r+ i4 l7 |$ t) e& c/ e' U, }

+ ?3 T: L; j" K. ?6 ~8 T; `6 }3 @' Q; K+ C0 E

* p$ k( s5 Q8 M谢自然  (?—794) 唐代女道姑,四川南充人,世号“东极真人”。贞元十年(794)十一月十二日白昼升天,士女数干人咸共瞻仰。唐德宗曾连颁二道圣旨美誉。( R! y: X. \) O) K4 r' a  }9 q
辖地遗址及纪念地:仙姑飞天地 - 南充西山飞仙石+ p: Q. o/ @/ h. s4 K7 Q$ p+ Y
仙姑修炼地 - 南充西山朝阳洞, b4 y  O, x6 _
仙姑救龙王九太子地 - 南充西山灵池  D% p0 V8 C6 f2 r5 ?
仙姑神迹地 - 南充高坪鹤鸣山& z* M# H2 \0 ^, U$ @; S* E- O" a
仙姑驾鹤登临处 - 南充高坪凌云山
3 o# J6 Y9 v0 w7 }7 T' o% F  r) M" q: x. t! K) @+ b

7 j1 B( E# G# m! D5 O9 W0 U
! F. H3 }( j. s9 U宋朝父子状元:陈省华、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
, V. f3 E3 s7 x  P) x7 j陈省华 (941-1006) 字善则,南充南部人。官至九卿,三个儿子中,两个状元,一个进士,两个拜相,一个为将。长子陈尧叟是端拱二年(989年)状元、次子陈尧佐进士出身、三子陈尧咨是咸平三年(1000年)状元,世称“三陈”,父子四人皆进士,故称一门四进士,陈省华的女婿傅尧俞是状元,又称陈门四状元。
# c5 ]# K8 t& U7 C% z( l! E辖地遗址及纪念地:南部县大桥镇新井村陈氏故宅、墓葬、瑞笋、金鱼桥等遗址遗迹, o; J# V% p4 g5 }& g% B2 Z

4 ?0 m$ x# N$ a. P' Y$ U
7 O# b% `# R, t) }
6 W9 `' d& P/ H- W张宪:(?~1142)字宗本。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义子,南充阆中人,骁勇善战,使用金枪,战无不胜,所向披靡,屡历战功,授副都统统制。宋绍兴11年12月29日,以“莫须有”罪名与岳飞父子被害于风波亭,年仅27岁。宋孝宗年间追封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阆州观察使,后又谥“烈文侯”。
  Y- T9 p+ n; t* l辖地遗址及纪念地:阆中张宪祠
' v9 M5 }: _4 Q  L: j4 i
4 u- s! q; J! S3 w
- l. @* ^8 S$ Q! G0 X" z( i) V- ~0 |5 i. ~3 k) z  V1 x
明朝父子宰相:陈以勤、陈于陛9 E7 T: t$ S  w. |
陈以勤 (1511-1586) 字逸 ,号松谷,别号青居山人,四川南充人,北宋显族陈尧佐之后。1567年,裕王即皇帝位,改元隆庆,是为明穆宗。进陈以勤为文渊阁大学士,入阁为宰铺。
! ~' R3 o: `$ }, Z, |7 O0 W( Q陈于陛 字元忠,号玉垒山人,四川南充人,穆宗朝宰铺陈以勤之子,1543年(嘉靖二十二年)生于京中府邸。万历二十一年肴擢礼部尚书,二十二年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 K  \+ X! L! d  f+ J& B4 A
辖地遗址及纪念地:无 只在顺庆区新建兵马堂社区栖乐山南发现其孙子墓地
! J! q' ]: ^# E4 i+ ^* J4 O3 y: s5 B! e: L! \. @! Z
( \/ V2 F, T# Q- [, ?( a
任翰:(1501—1591年),字少海,号忠斋,又称固陵先生,南充顺庆区人。任翰直词绝识,名冠海内,称为“嘉靖八才子”,与杨升庵等合称“蜀中四大家”。后为左春坊左司直(东官僚属),例选名儒充任,清要之选。但任翰为人正直,个性倔强,为官清廉,淡泊名利。他多次提出辞官,于1540年回到老家。他回家从事教育、著述,在栖乐山研读《易经》。陈于陛、黄辉等都是他的学生,学生有成就者众。他是南充谯周以后的又一大教育家。
; C# P2 Z3 v/ d4 f辖地遗址及纪念地:南充西山栖霞洞(飞仙洞)
) h8 j6 Q- ^  a/ F0 K
4 r' ?0 r! Y; [; k- O0 a- x& y/ {( _( g; v, }! j1 y5 p2 A

6 S4 o9 M; {3 g* N% B" v) L4 A+ P0 M张思德: (1915.4.19 —1944.9.5) 南充仪陇人,八路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1944年9月5日,因炭窑突然崩塌牺牲。
4 b7 R/ b/ r$ B' [% e  1944年9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隆重举行追悼大会,党中央主席毛泽东同志亲笔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亲自参加了追悼会。在会上毛泽东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对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作了高度的评价,说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6 e( e, B0 H1 P; o5 t: p
辖地遗址及纪念地:仪陇张思德纪念馆
# n, Q1 A% c4 b: d6 s) |
. W* G6 h2 W( L% n3 O8 f' D( S
( ~9 f+ g8 m8 `
萧毅肃:(1898—1975)原名萧昌言,南充蓬安人。中国远征军参谋长,副参谋总长,陆军二级上将。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将军主持芷江洽降,9月9日,参加中国战区受降仪式。10月获三等宝鼎勋章.1946年4月30日获颁美国金橡叶自由勋章,其赠勋词为 [ 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杜鲁门,为中国陆军中将萧毅肃,于1945年元月至9月期间,由于其非凡的敏锐观察和精锐的推断,在整个中国战场的军事行动控制上,作出了极为杰出的贡献.由于萧毅肃将军的远见和无懈可击的判断力,实质上导致了中国军事方面的成功.萧毅肃将军在其职务上的表现,已为他自己和中国军队赢得了极大的荣誉. ]
: z; R0 {" f6 U1 \辖地遗址及纪念地:本地无 只在湖南芷江抗日受降纪念馆中设有萧毅肃将军陈列室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13:15:00 | 只看该作者
罗瑞卿:(1906.05.31日—1978.08.03),四川南充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将之一。他参加过长征,在抗日战争时期主持过抗日大学的工作,建国后曾是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共和国的副总理,公安军司令兼政委。  C- C7 H, I( n8 r
辖地遗址及纪念地:南充顺庆区罗瑞卿纪念馆
1 y1 @9 N+ d4 K! n1 C
) f& T0 s: C" J" d5 l
! l$ a6 c/ I$ Y" U
9 d" k3 E4 t: Q9 _张澜:(1872~1955),字表方,四川南充人(今西充县莲池乡人)。1941年参加发起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改为中国民主同盟),1941年10月继黄炎培之后担任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民盟第一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3 p1 B  i( ^  u  d7 n% l
辖地遗址及纪念地:南充顺庆区北湖公园张澜纪念铜像' S+ U2 x; Z( n1 h
南充顺庆区建华中学原张澜旧居“三圣宫”建立张澜纪念馆
( j  b4 }3 ?" T
; Y5 Z' ?1 S& d; }4 D: G7 j* g(如果你看了建国大业,里面有个很拽的老头,就是他了,相信你还有印象)# X" g9 v9 ?  [1 l: X: M/ n

* V+ E+ N# ]7 G$ n0 y5 a4 b
3 h+ b8 r0 O+ G9 n( @6 p* x; R
2 }1 H1 X( o9 S% R朱德:(1886.12.1-1976.7.6)字玉阶,南充仪陇人。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49年11月至1955年5月兼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 W( m  j: X+ C2 a! u   是中共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八届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1959年4月起任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 H/ S) `2 z- p4 Q4 z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0 o2 c% j( H5 G& g/ {+ s
辖地遗址及纪念地:仪陇马鞍朱德纪念馆
- o5 C9 F0 M  I' V2 x南充顺庆区第二中学朱德读书处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09:11:20 | 只看该作者
央视《远方的家·北纬30度中国行》走进蓬安
" l8 u# ~0 D5 u/ a. `! W            
  E  W3 H8 b5 N            2012年10月31日,央视《远方的家·北纬30度——中国行》走进国家AAAA级旅游区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景区进行实景拍摄。四川省旅游局选点人员称,本着国家AAAA景区全部纳入的原则,选点人员相继深入万卷楼、凌云山、嘉陵第一桑梓、朱德故里、升钟湖、天宫院以及阆中古城,并敲定这批选点。此批景区为南充旅游资源的代表,在北纬30附近的南充段为一大亮点,将在央视摄制人员的镜头中展现。) B" x2 ^9 ]+ ^8 Q( A
  《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在南充境内拍摄的10余处景区景点,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景区将作为其中重要的靓点。在国家旅游局配合下,央视此次《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大型拍摄活动,将沿我国北纬30°浙江、安徽、江西、湖南、重庆、四川、西藏等省(市)、区一路走过,以镜头记录沿途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自然风光,并通过央视向全球播出。2 D1 O0 u" f! ]& F
  今年8月中旬,《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预告片在阆中古城拍摄。导演王顼当时即表示,他们此行“打头战”,拍摄“大军”将紧随而至。
3 L2 M" h. [+ @0 X: M  《北纬30°——中国行》是央视大型系列特别节目《远方的家》的一部分,北纬30°中国段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风景走廊。南充市虽然位于北纬30.49°,但与北纬30°擦肩而行,因此,《远方的家》仍将南充纳入拍摄。从一个侧面认同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南充的知名度。(邓四平摄影报道)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21:03:2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科学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
' A; t% O) x' N4 |3 d
; h3 [7 Q; |* ~  j  p' C; B7 T
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一大进步,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仕”的原则,它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特别是对汉代的察举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替代和否定,给广大中小地主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的阶梯而入仕以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机会和条件。因此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具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  S4 {7 l6 r7 _6 b; q, m

( r* n9 s/ y. D8 u在漫长的1300年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和密切关系,从未参加过科学考试的是极少数。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
8 |, V$ u% K# v" ^" Q$ D$ h

+ k6 l. @6 w; x+ v  r  ^" {& {3 ?1300年的科举制度几乎占据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五分之三和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历史之长,影响之大,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它对于祖国的统一、社会的稳定、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建设,特别是对儒家文化和古代教育的促进和发展都曾产生过巨大作用。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孙中山先生曾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五权宪法》)。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五权宪法》)。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它无疑对中华民族,对全人类都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Y7 P) l% x  U! b1 B

4 A/ R0 V! P4 F/ v* B9 u" z( R) |+ P中国的科举考试内容到明代以八股为主,即“八股取仕”。它逐步成为僵化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因此,吴敬梓才写出了《儒林外史》这部讽刺科场的不朽名著。到清朝末年,在封建社会制度行将灭亡之际,发生了戊戍变法,“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已成为历史的必然。1905年清政府颁布了停止科举的上谕。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宣告结束。
  ~& O0 x  J/ h/ c

/ B8 H+ f) U, _4 M. z9 i严格说来,中国的科举制度应分为文举和武举(文科和武科)制度。武举是专门选拔武官而设置的科目。武举制度是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始置,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废除,历时1200年。其考试程序与文举基本一样,只是内容与时间的不同。在中国科举史上,自唐以后,历来是文武两科,殊途并进。但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历来重视文科,文科一直占据科举的统治地位。实因武举作用有限,影响不大。; l4 J4 p- d% }' G) u
( ^3 w' a  e' |& L! C' L
从隋朝兴科举制度以来,至1905年慈禧太后废除客居考试,中国历史上状元存在了1300多年。而四川在这长久的科举制度中仅有状元16人。他们是:9 I: T9 i; V, G. \( H% Y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21:04:21 | 只看该作者
姓  名
. E5 A/ `+ P% L/ R: G) x( x) W. x
/ V- X& X+ C: C" |9 D+ x0 \
) ?0 v6 @0 H# s7 z 籍  贯7 {* S$ d; Z$ z: j

$ |' O4 c! y- h1 p: O; Y
# W6 ]* n# I" H1 p 中 举 年 份
& a4 \' t, I4 F3 M9 `- d# m- z! H$ }3 f
: `# w! _  w3 o( G1 V$ ?1 v5 x0 z# B$ Y
# Q$ G! @9 i# g
范崇凯- D  X) B" g- k$ s8 E! g

  m6 w9 g/ m; v1 D5 \. l
( b" d9 e8 o, F% Q. K 内江人/ X& `9 @: p+ `3 }2 G7 |

6 c  D. O6 Y" l8 K& M/ {
4 w, o! [$ f6 `# j6 Y% L4 q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
' R& _" b+ v* P" y$ R0 w" D; `2 Z: K6 r
" a0 T- Y/ O" k5 f% q$ J: {

) C  h: U$ E/ R  尹  枢8 W  a3 W5 E, d* X: ^4 d; W0 l. \

  Y% j$ V2 `; h+ _- g
7 S* H2 h6 ~! G# n9 x2 a" W6 ?   阆中人- i6 i2 G0 Z* C+ z' M( `" N- L

0 j( E4 p3 D* }3 d
  e9 k! I- Z4 U2 c6 m 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 l! g- E0 h+ d: e4 U

; e' s2 Z# I* C9 H* }$ Q
" f8 \- c4 x$ e+ y
5 b. g+ H2 o- [( G2 w# j6 J* o  魏弘简
8 d9 h" ^4 w, K+ l9 {& j  @. a* E1 v2 e1 f4 u
- u4 N9 W; a. @8 @' I
   绵阳人
/ x' z$ J, ]9 _6 X; k; k& U5 ~  E* X6 Y% z* D. d# |3 |

  y8 j+ s! J7 V 唐建中元年(780年)( b: H8 ?- Y( E0 N$ M' ]- Y

3 c9 t  Y1 m7 @. j9 ?) M) J7 r  n; E: N

( }% G% X0 B8 w  尹  极
: w( P, b1 j' j. L# v) F; c! V5 s1 W' n2 o* D6 _

% {4 N' A. ^- N8 _- s% S8 ~   阆中人
+ z/ H! e: i& K, e/ i$ }
: m  H" e9 d* ~( W& H3 T
7 U; d: g. Q6 G5 u8 o  R; R 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 a0 Z) {; C' T" r$ X  @$ E: g

  [5 ?" f  @' J& u& |, a, `1 ?
6 w8 U# w6 U6 w* T/ O
2 f. w/ B8 `* v  李  余1 e: e3 Y  N, M5 j

' I: L9 C5 z& L5 T  \, f7 i0 g: ], }/ [* G+ y
   成都人$ N7 ^% I2 |/ D
- v; t/ c1 ^6 c( C$ H
: P. {4 b  `+ n* |2 J$ q  K
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
7 u% E4 Q. p7 F0 w0 f, C% ?, r

# r% W4 ^- `1 k6 a4 ` 3 q0 q6 T  J, X5 B$ V& o
  王归璞# W/ `7 k# R. c
6 h$ k8 z9 Q+ L+ g6 i4 A

4 F  u& W) ?. p! n4 L   简阳人: i# w' ]7 j, _, ~# T+ V( ]" ~

9 A: d6 Q# Y$ g: `0 t- W) Y/ a4 ]" [$ T, o" P4 V* I
五代后唐同光四年(926年)0 |1 X' w+ A" z" }
6 M3 O/ J. I& i* g8 Y: U
! \* e( @2 v% v+ L3 x4 o

+ `- q6 Q. K6 g& M  费黄裳! Y) }9 B5 L" H
4 \- S# u! @8 Q$ @
3 m2 r2 v( C4 m) y" f
   双流人2 \2 r3 n2 F: p
9 E1 j: n* i# G& H9 w1 r

) [  ~3 V" F: ^6 k 五代后蜀年间' X" X9 ^! N- }, m, R! `3 s
, r5 ^& y. u; b9 S! j

* D* p6 o! X' }4 @2 H 2 y# e: V' e6 s3 P& y8 }( h
  苏易简+ y8 T  }, v, S

( s  }" @! k' s3 S
5 o2 e+ T' _* O/ y   中江人& K8 i; J  X0 {* F+ z7 d

& F( h0 g6 U9 [# V4 F7 d3 q1 [7 f2 h4 D5 s: `$ s  x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 `2 v: i  ~2 u7 R8 n# i
0 R( V$ L2 B. _+ N! _" e

( t) M0 h0 c  `! |2 }
7 ]9 z, t  o/ s7 g7 \2 ?: N  陈荛叟( m( [6 H- O1 Q

' C% @, U' u; j7 |% K, W1 W, O7 r
( T! ?1 W, x, D: E. p( M8 ^, n# _   阆中人
( w' a, ?9 d! E' e
# @( e7 G8 H5 ~5 \# I- ?3 Q/ c- c( k1 |( s8 e7 L' l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 t9 c" Y$ x8 d$ E5 l: z# y2 O, G
( L( k' c8 w+ y* i9 [) p9 I/ \+ Q% r
6 F5 S3 a) b/ s! m2 H
/ t/ v3 V0 i2 E* I$ o
  陈荛咨( H" r8 _+ S/ b6 {
1 ~* F7 D* z: r5 w+ K; S
3 |# e  q1 Z+ _. S) x3 A6 f* R) s6 b
   阆中人9 D6 s" l3 r0 Z- K) h2 l8 d
& H" V; R% \2 @8 _* H6 I/ b6 O
" ^0 X  i' L1 S% Y1 r! I
宋咸平三年(1000年)
! {2 ^. |: r& ^& I
! E2 U% K/ K9 r1 y" ^; M2 t& a3 N# P  V4 `
, y+ D% o. O" J$ z7 }
  马  涓  ~  ^) N, ~% [$ d+ Q" ~+ l
2 |2 r" _7 h( S

! L/ D* z; l0 }8 h$ O% J4 w   南部人
+ l2 k) C( m; ~# I8 N, O& v- L9 K
  u* F9 V5 Q! \4 E" v0 R3 G+ Q& N/ X9 e* o7 j6 D* M1 [
宋元佑六年(1091年)
0 K! }! j+ F# B
$ T5 [0 B( r# W$ u1 t* _1 n/ l" `" D7 T

* L6 m! k' |9 g& l# S  何卤禾( ~+ Y1 N. T% F& F% H; T9 m

3 g2 I; S# [9 J: O6 a2 f( K- ~
/ A% Z. f! d8 i# D* Y# O3 r* f   仁寿人
' F/ X. H9 w0 F: O5 o2 r% h9 X( v0 Q
; z7 L6 R% M3 w9 B0 x: o
* }) u1 `4 E  c. _1 \8 I7 F) ] 宋政和五年(1115年)
( h# r( F/ y+ ~  [/ a8 [0 ~/ [2 A
1 M" ]1 l& r9 u  x; D- V7 B- @' l% b! \  S& c
! D' U! i2 i9 q1 s9 a; j- q
  赵  逵
  d6 h/ ]; c, _1 f' F7 O% W) s* f' @3 v

' R* U" i! G  ]1 W0 S   资中人
$ y* _. T8 j7 o' [/ k
. m% `' Z% e2 x; U
3 h' G' ^0 s5 y/ y 宋绍圣二十一年(1152年)
6 ^* b! t! L0 ?$ ?( c$ O* w6 o' W4 t; T6 }5 ]

0 D3 f+ ?, ~" \( ]8 A 1 Z; X( H3 U$ k2 F5 A
  文允中6 U1 Y, i* E$ S+ K, `( {
! h# e1 T( \5 e/ s7 Y
9 n; T5 D8 H; w; G! i7 i  A- \
   成都人6 U9 J  {; _! k* c* i; y: o
1 B& x" A, t( {. T
+ X/ s5 G* V1 H6 V6 K0 V2 Q6 `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 i( \) |5 S: c, F

3 f$ h; u8 D# r& Z" {* j6 E2 p# o" c
& _; e7 W; F* p$ p# B( z
  杨  慎7 g: \* Y. k1 X% v! _
, e  f! z4 q  X

  D' |6 d! {$ M- r4 r' K! w   新都人
( h& S$ [1 B6 G: ?) B/ P( J7 r- d5 [) X

# Y$ V1 o; V& V" r, b. n 明正德三年(1511年)) l. _- H1 k7 j2 g: \7 s

. V) g8 k% l: x+ c- s) {( t
/ Y6 ~& k8 J/ p' ]7 |: h7 w) R+ w
- N7 j4 e1 v3 B6 z. [& p+ l  骆成骧/ B& Z: D6 b2 t/ l; K& A2 X

: h0 \' N& y3 s! B+ g) A! B1 F3 w, R( o9 Q9 _: t7 }
   资中人1 a( ~" D9 c" k3 f

) f5 A& s: i; \
, V$ L9 r3 h. |7 _5 Y& \, I$ p! U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 }2 e6 }+ E6 ]8 H  \. r; j7 j4 `! C/ p* F% G; r; ?" s4 O2 P! O, k0 }

  ?+ c* k' M/ G + O9 t- D: |0 J/ [7 b3 q  |

: @+ C/ T2 G* n7 Q9 l! [- g其中:阆中4人,资中2人,成都2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5 17:57:39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0-10 04:1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