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4127|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彦国之说的回复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74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9 23:21: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关于彦国之说的回复

首先谢谢宗亲们对姚姓历史人物的关注。本人曾在《从思廉公世系源流说起》一文中顺便提及“彦国公是北宋末进士……”,由此引起了有关人员在网上发表了一些议论,有的在等待我提供资料。但我很少看网,今天就彦国公问题说明几点。

1、资料对研究历史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方法、是态度。姚网上关于彦国的资料也不少,只是没见有人客观地去对待这些资料。

2、姚勉的那篇创修族谱序,是姚勉所作,只是被后来族人参水太多,弄得真伪不明。其实仔细研究,那些水份可以排挤出去,排除了水份,文章的原貌就清楚了。

3、我在此说明,南昌一世祖是仓监公(或称坚公),不是彦国公。仓监与彦国是两个人,不是一个人,但彦国公也曾被敕封为一世祖。因而这两个一世祖就混为一谈。

4、大家知道彦国公是鹏公之子,而鹏公是坚公的十五世孙。所以说姚勉是彦国公的五世孙,是坚公的二十世孙。

5、只有弄清楚仓监和彦国的关系,才能理清彦国与姚勉的关系。如果彦国世系弄不清,彦国与姚勉的正常关系也弄不清。

6、关于进士之说,应以历史文献资料为准。如说是北宋进士,地方志只能作参考,再说查什么地方志。关于隋大业二年进士之说,也不成立。隋朝只有七进士,根本没有姚彦国名字。

以上几点意见供彦国公家族参考。

湖北姚高才壬辰秋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发表于 2012-11-10 00:09:30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
发表于 2012-11-10 08:25: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明 于 2012-11-10 08:28 编辑 1 y2 z  Q2 J$ ^# m4 p
6 M! C2 Q# G$ |5 A+ M
回复 1# 姚道海
* b) Y$ `) L) o+ I4 r
5 s% F9 N8 {! ^. \+ E( A2 X, }
! p- m1 j" s! F6 _+ r    此回复过于简单,说服力度不大。能否详细列出坚公以上世系和以下至鹏公世系?谢谢了!
" v6 B) X. O. D7 b& g: Z; q2 e  o        “ 鹏公是坚公的十五世孙”。这个是从哪里推算出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12-11-10 10:42:56 | 只看该作者

因姚高才宗亲的几个观点:1、我同意“资料对研究历史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方法、是态度”这一观点。实际上看谱更多的是看它的体系,看的脉博,看它内在的东西,因为修谱既是对历史的记叙,同时还有许多社会功能,修谱象写报告文学一样尊重事实而又有文学观点和思路,有详略取舍,修谱如果象写研究论文那样细,那样认死理,有时候未必钻得出,修得成,但谱中反应的事要合符逻辑,这是我对谱碟的理解。至于灵源华溪派彦国公谱系而言,我们同样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主要认可的是:我们的一世祖是从河南迁丰城再迁新昌灵源,时间约在隋唐时期,然后有些后裔再从灵源外迁,这样一个大体事实。至于这个始祖的名字是仓监?是彦国?是坚公?我们也力求更加准确,但需要有更多的资料来支撑,在现在还没有更多资料的情况下,暂时只好按老谱上说的办。你说“姚网上关于彦国的资料很多”,但实际上只是重复的多,我看了网上关于彦国的出处有三,一是华溪谱系(南垣、南昌及南昌外迁),解说的文字都是一样,为一世祖,此说法在网上出现的频率很高,但都是简单的重复。二是浮梁谱有个彦国,约为宋明时代人,该谱系与华溪谱根本就没有关连,显然不是同一人,三是安福分支,(网上有:明代初期彦国公10世孙姚德庵从江西安福县新生乡徙居汉阳坪坊,以锦江堂为号)。安福支是灵源迁高安,锦江是高安的母亲河,再在晚唐时由高安迁安福,为此,我一直怀疑此彦国可能就是指灵源华溪一世祖的彦国,只是世代流传错了,比如有可能是30世,而由于重修时漏记造成,如果不是传递是的错误,那就肯定该彦国不可能是灵源区域内任何时代的彦国,而只能是宋代时期安福的姚彦国,这个很好理解的。

2、“姚勉的那篇创修族谱序,是姚勉所作,只是被后来族人参水太多,弄得真伪不明”。我也同意这一观点,我和南昌宗亲也谈过这一说法。

3、“南昌一世祖是仓监公(或称坚公),不是彦国公。仓监与彦国是两个人,不是一个人,但彦国公也曾被敕封为一世祖。因而这两个一世祖就混为一谈。大家知道彦国公是鹏公之子,而鹏公是坚公的十五世孙。所以说姚勉是彦国公的五世孙,是坚公的二十世孙。”要是有更有说服力的资料,我想我们用研究的方法进行探讨,并希望您能帮帮我们,我们将不胜感激,但在目前还没有新的可靠结论之前,我们还得按现有的提法表叙

4、“关于进士之说,应以历史文献资料为准”。我也一直是这个观点,我认为,不管是什么时候的进士,在谱上看到了,我们就先认他,因为在很多谱上,不止是姚姓,可以说各姓氏谱都是进士“成灾”,官员“成灾”,天才知道有多少是真货,当然,要去认真考证还是能考证真假的,可谁会为谱碟而化那么大的精力做这无用之功?反正也不坏事。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2-11-10 10:55: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闻闻 于 2012-11-10 11:06 编辑 ( J9 I2 v* O( h- E8 G
$ S' F* O3 M1 b
回复 1# 姚道海 % y+ k' W! Z: l7 Y% E/ M
& B3 V5 k8 @+ C9 N! E3 o+ P
确实高才对彦国说法太简单,有定义,无证据,比如姚勉所作谱序真在哪里?水分是那些?( X! ], u. u1 `8 E, Y- E# E
依据文献史料,分析方法这些观点是科学的,我支持认同,5 `7 x0 W4 M- N% |/ M$ w1 j9 y9 m
对仓监是人名与彦国为不同的两人之说过余武断,无史料左证,仅凭隋七个进士的史料,无法判断彦国不是仓监,仓监不是彦国。
6 j$ k2 W4 a& t! V/ b5 {! X总之,此六点无史料左证,无说服力,还有许多可探讨商榷的地方 。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2-11-10 11:34:42 | 只看该作者
回高才宗亲:1、同意你的关于“资料对研究历史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方法、是态度。”所以我一直认为,看谱碟主要是看它的体系,看它的脉搏,修谱就象写报告文学,它除是记事之外,还有一个社会效益,既要尊重事实又要有文章的观点和思想,有详略取舍,修谱不是写研究论文,有时越细越精你还真钻不出来,但不管如何,谱,要以事实为依据,要符合逻辑。我对灵源华溪彦国公谱系也是这个观点,主要是看他的主流,比如说:我们的祖上从河南迁丰城,再由丰城迁灵源,有些后裔由灵源迁外地,入驻灵源时为隋唐时期,这样一个线路,对于始迁祖是彦国?仓监?坚公?我们尽力搞清楚,不管是谁,反正有那么一个人,但在现在我们没有更确切的证据前,我们只能用老谱的方法去表叙。你说“姚网上关于彦国的资料也不少”,实际上也不多,我只发现有三处,一是灵源华溪谱(南垣、南昌及其外迁谱),都是一种说法,彦国公为一世祖,隋唐时到灵源之华溪,频率很高,但都是同样几句相同的解说,二是浮梁谱,有个宋明时期的姚彦国,该谱与与灵源华溪谱没有关联,所以此彦国不是我们指的彦国。三是安福分支,“明代初期彦国公10世孙姚德庵从江西安福县新生乡徙居汉阳坪坊,以锦江堂为号”,安福姚是灵源迁高安,然后在唐朝未由高安迁去安福的,锦江是高安的母亲河,为此我怀疑有可能“10”是误传或误写,比如说,本来是“30”或其它,由于重修过程中老谱破损而漏写,如果是漏写,那就可能与南昌谱是指同一人,如果不是漏写,那这个彦国也就不可能是南昌谱中的彦国,只能是宋代时期安福的彦国,这个很好理解吧。
  V6 D% K: N: [1 ?4 A5 C2“姚勉的那篇创修族谱序,是姚勉所作,只是被后来族人参水太多,弄得真伪不明”我同意这一观点,我曾与南昌宗亲也讨论过这事,和你看法是一字不差。- _3 d6 g$ Z6 ]$ [+ r4 D" C: f4 w

+ l4 p9 R& \8 n: g& `4 R+ W3、“南昌一世祖是仓监公(或称坚公),不是彦国公。仓监与彦国是两个人,不是一个人,但彦国公也曾被敕封为一世祖。因而这两个一世祖就混为一谈。大家知道彦国公是鹏公之子,而鹏公是坚公的十五世孙。所以说姚勉是彦国公的五世孙,是坚公的二十世孙。”我很希望你能帮我们提供更多的资料,我们一起研讨,看看是不是我们的谱错了,错在哪个环节了,在没有得出更准确的结论前,我们只能按老谱办,这点我在开始时已说了。+ ^- i. s% r) X  M$ ^
4“关于进士之说,应以历史文献资料为准。”我完全赞同你的观点,我们看家谱时,不管是姚姓还是它姓,谱上都是进士“成灾”,官员“成灾”,哪有那么多的进士官员呀,不过,我们看了便看了,别把它当作一回事,反正全国人民都是这样在做,当然,要去认真考证,那还是能辩真假的,可是谁会去化精力去做这样的事,不仅不是国史,反正也没什么坏处。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2-11-10 11:39: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闻闻 于 2012-11-10 11:41 编辑 6 n) N1 D1 i* `$ ~: Y

9 l$ `$ V- w: A2 n$ ^回复 5# 姚闻闻
  R  S! H2 g  _% q8 d1 P, p( r5 t7 p* R1 o

1、资料对研究历史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方法、是态度。姚网上关于彦国的资料也不少,只是没见有人客观地去对待这些资料。(正确支持。)

2、姚勉的那篇创修族谱序,是姚勉所作,只是被后来族人参水太多,弄得真伪不明。其实仔细研究,那些水份可以排挤出去,排除了水份,文章的原貌就清楚了。(水分有哪些?真在哪?伪在哪?无具体说法。)

3、我在此说明,南昌一世祖是仓监公(或称坚公),不是彦国公。(为什么这样判断?有何资料为证?)仓监与彦国是两个人,不是一个人,(为何是不同的两人?据我查《唐六典》仓监应为官名)但彦国公也曾被敕封为一世祖。因而这两个一世祖就混为一谈。

4、大家知道彦国公是鹏公之子,而鹏公是坚公的十五世孙。所以说姚勉是彦国公的五世孙,是坚公的二十世孙。(为啥这样判断?依据?)

5、只有弄清楚仓监和彦国的关系,才能理清彦国与姚勉的关系。如果彦国世系弄不清,彦国与姚勉的正常关系也弄不清。(此分析方法有一定道理)

6、关于进士之说,应以历史文献资料为准。(有道理)如说是北宋进士,地方志只能作参考,再说查什么地方志。关于隋大业二年进士之说,也不成立。隋朝只有七进士,根本没有姚彦国名字。(虽无彦国名,但不能作为判断为不同两人的依据。)

总之结论过余牵强,证据过余简单。无法说服受众。还有许多值得探讨商榷的地方。

(说明:黑字为高才原文,红字为闻闻点评,此评为个人之见,为学术探讨,仅供高才参考)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8#
发表于 2012-11-10 12:1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姚闻闻
7 H3 i! h0 R2 t- j+ ]$ l$ \
& \4 U( I* C" s0 x
) R3 v0 W4 G) B/ f) v0 @; z4 G    姚闻宗亲的分析比较有条理性,道出了我心中所想却又表达不出来的意思。

签到天数: 5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9#
发表于 2012-11-10 19:17: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姚道海 ! g2 r5 u; y" E  ^
. ^0 Q: \* i8 V" t8 w

根据判断可推出:

南昌一世祖仓监公(或称坚公)---十五世鹏公---十六世彦国公---二十世勉公。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0#
发表于 2012-11-10 21:1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姚道海
. i' l5 z$ E) y4 M$ s3 U. p
, e. i% _; K1 f: O1 V& Q4 G
& H/ }$ ^. @- s" t+ h% F. Q8 O    谢谢你!上次看了高才宗亲的观点。我为了郑重其事,特意到江西省图书馆查了材料,江西北宋进士有姚道古,姚煜等,没有姚彦国的名字,说明姚彦国不是北宋人。南昌姚氏是1165·1175年从灵源到南昌的,谱系很清楚。姚旦的行传在地方志中有记载,与家谱记载吻合。姚彦国不可能与姚旦同一时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7-30 21:2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