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姚闻闻 于 2012-11-10 11:41 编辑 6 n) N1 D1 i* `$ ~: Y
9 l$ `$ V- w: A2 n$ ^回复 5# 姚闻闻
R S! H2 g _% q8 d1 P, p( r5 t7 p* R1 o
1、资料对研究历史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方法、是态度。姚网上关于彦国的资料也不少,只是没见有人客观地去对待这些资料。(正确支持。) 2、姚勉的那篇创修族谱序,是姚勉所作,只是被后来族人参水太多,弄得真伪不明。其实仔细研究,那些水份可以排挤出去,排除了水份,文章的原貌就清楚了。(水分有哪些?真在哪?伪在哪?无具体说法。) 3、我在此说明,南昌一世祖是仓监公(或称坚公),不是彦国公。(为什么这样判断?有何资料为证?)仓监与彦国是两个人,不是一个人,(为何是不同的两人?据我查《唐六典》仓监应为官名)但彦国公也曾被敕封为一世祖。因而这两个一世祖就混为一谈。 4、大家知道彦国公是鹏公之子,而鹏公是坚公的十五世孙。所以说姚勉是彦国公的五世孙,是坚公的二十世孙。(为啥这样判断?依据?) 5、只有弄清楚仓监和彦国的关系,才能理清彦国与姚勉的关系。如果彦国世系弄不清,彦国与姚勉的正常关系也弄不清。(此分析方法有一定道理) 6、关于进士之说,应以历史文献资料为准。(有道理)如说是北宋进士,地方志只能作参考,再说查什么地方志。关于隋大业二年进士之说,也不成立。隋朝只有七进士,根本没有姚彦国名字。(虽无彦国名,但不能作为判断为不同两人的依据。) 总之结论过余牵强,证据过余简单。无法说服受众。还有许多值得探讨商榷的地方。 (说明:黑字为高才原文,红字为闻闻点评,此评为个人之见,为学术探讨,仅供高才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