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9386|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 的 父 亲 母 亲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9 16:46: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3-1-29 16:50 编辑
1 ]% ~! }; ^) J; Y+ ^* z7 ~1 a7 f7 J' t2 J: @3 i) j$ {8 K! l$ z

父亲

屈指算来,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二十个年头了。二十年来,兄弟五个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痛憷,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父亲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教师。1950年从内乡张集简师毕业后,立即投入到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中去,足迹踏遍瓦亭、乍曲、师岗的山山水水——山南、药山、春景、东坡、陈营、红庙、双堰、南庄、魏营、孙岗、庵沟、山峰, 一个个熟悉的地名,无不印证着父亲的教学轨迹。父亲的墓碑上,我用“奉书敬业、贫而乐道、勤谨尽责,德铸师魂”来总结,一点儿也不为过。父亲从事工作的第一站是瓦亭。素有内乡“小西藏”之称的瓦亭乡山南村,与淅川接壤,人口不足四百,却有七个自然村落;人均不到一亩地,大多在山间石缝中,土地贫瘠,十年九旱;地下水位很低,打不出水井,村民吃水都是靠村边池塘中积存的雨水;交通不便,到乡镇赶集要翻山越岭,徒步二十几里;靠山住,却没有柴烧锅,石头多,却没有利用价值,多年之前一直没有架电,生存条件极其恶劣。学校座落在村子对面的山坡上,生活条件比村里更差,没有电不说,吃水也要到村边池塘中去提,由于村民素质不高,放羊娃赶着羊也来饮水,所以羊粪和草芥是常见之物。就在这样的教学生活环境下,父亲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多年,与村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记得在我三四岁的时候,大概是1970年前后的一个春节,父亲到山南去,家家户户、老老少少无不欢欣雀跃,作为远离尘世的小山村唯一一个“公家人”、大先生,一个比自己年轻却又是老师的人,都以能够请到父亲吃饭为荣,农民们拿出陈酿老酒招待父亲。那都是积攒了一年,平时舍不得喝的黄酒。好像是排好了队似的,一家接着一家,从早上喝到晚上,一天、两天、三天......那也是我平生第一次接触酒,没有想到,喝了半碗就醉了,头晕目眩,在一个村民家里睡了一天一夜,第一尝到了醉酒的滋味,也感受到父亲得到了超规格礼遇。1972年秋天,父亲已经调离山南了,山南村的队长为了接济父亲,特意在山坡上划了一块荒草地,父亲领着大哥、二哥和我,一块儿去割荒当柴烧。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这无疑是一份很大的帮助。当时我只有六岁,说是去干活,只能算添乱,可也再次领略了父亲在当地人心目中的份量。2007年夏天,父亲去世后的第十五个年头,我再次徙步翻越山梁,踏上山南这块凝聚了父辈心血的热土,看到似曾相识相识的学校、池塘、房舍,看到村民们已经陌生的笑脸,仍然能够感受到父亲当年的艰辛:每周从家里徙步往返六十里、一个人在这远离村庄学校的孤独、忍饥挨饿食不裹腹的日子。村民们用美酒招待我这位老师的儿子,大家第一杯酒集体献给长眠地下的父亲——父亲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欣慰。

父亲一生勤恳敬业、踏实做事。以力推人才为己任。在1976年以前实行推荐上大学的年代,当时父亲在乍曲陈营教学,连续二年,父亲推荐了本校青年教师陈金闯、许玉兰上了大学,改变了他们个人一生的命运,二人感激涕零、没齿难忘。父亲一生一线教学四十二载,育人无数,桃李盈枝,乍曲境内许多人都是父亲的学生。父亲性情耿直,踏实干事,不善于投机钻营。与他一块儿工作过的刘书章、时海法等老师,升任乡教育办公室主任后,手握工作调动的大权,父亲从来没有因为个人关系去走后门,把自己调动距离老家近点的学校,而是依然如故,根据组织的安排,让上哪儿就去哪儿。有时反而主动替领导着想,到其他老师不愿意去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最明显的标志是离家越来越远了——南庄、魏营、红庙等校,离家都在十几里以上。父亲以教书育人为神圣使命,办公室经常挂着自己书写的座右铭——“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由于母亲常年疾病缠身,我及老四身体素质也较差,家里农活较重,父亲虽受拖累,却没有丝毫耽误教学工作。记得在陈营教学时期,有一段时间,母亲病情严重,父亲往往是请了医生、抓了汤药,安排好家里,赶紧去学校。有一天,母亲实在忍受不了,让不到六岁的我去远在三里外的大队部打电话,当我打完电话(当然是大队干部代劳)回到家里时,父亲不仅从学校赶了回来,而且请来了医生。小时候,我的体质较弱,经常发烧,甚至昏厥,有一次肚子疼得厉害,父亲从学校赶回来后立即背上我就向卫生院跑,到乍曲(老街)卫生院时累瘫在地上,使出浑身力气喊“救命”,引起医生重视,使我得到迅速救治。

父亲精心培育五个孩子成才,经常鼓励孩子们树立理想,要有所追求。他经常念叨,希望每个人各有所长,老大当军官、老二艺术家、老三当医生、老四当司机、老五营业员(当时吃香的几个工作:白大挂、方向盘、绿军装、营业员),唯独没有想过让哪一个让孩子当老师,可见他对教师这一行业辛苦程度的认知。对每个孩子的特长,因材施教,分别对待。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当时尖子生都集中在魏营学校,父亲利用到县里开会的机会,给我买了一本《中学语文词汇》,对我的语文学习帮助很大。生活上关心,记得有一天,在南庄教学的父亲,赶上村里杀猪,割了半斤大肉,给我送来。当时猪肉是一个稀罕物,只有过年时才能见到,当时我在魏营住校,自己做饭,从来没有炒过肉,好像是丢在饭锅里煮熟了来吃的。在我1996年考上农业大学的时候,父亲十分自豪,逢人就说。当时村里有人不理解“学农业怎么还要上大学,祖祖辈辈没有上大学,庄稼不也种得好好的?”父亲不与他们计较,一笑了之。当时民间有一种说法:考上大学穿皮鞋,回家种地穿草鞋。父亲为了鼓励我,特意到师岗街花了半月工资(二十元),给我订制了一双皮鞋,那双鞋一直穿到我上班以后。

父亲热心为乡邻办事。由于父亲写得一手好字,每年春节,全村的对联几乎都由他包了,一年春节期间,总要忙上两三天的。凡是大家有要求的,一律来者不拒,有的家庭没有识字的不会贴对联,他写好后还要帮助人家贴上。村里有家孩子调皮,不肯正经上学,父亲就带他到自己任教的学校去,精心辅导。

父亲一年到头两头忙,一头忙事业,一头忙家庭。全家孩子都要上学,家中劳动力少,只有母亲一人出工,干了一天活,只能记7分(男劳动力10分),造成年年缺粮,父亲一年的工资收入有一半要交给队里买粮食了,父亲总不气馁,始终以乐观的态度对待。1970年与爷奶分开单独生活之后,父亲自筹木料,自己脱坯,找人打墙,盖起了三间屋架房,使一家人第一次有了宽敞的安身之地。考虑到孩子多的实际,之后的十余年间,父亲脱坯盖了两间偏房,并先后到庵沟、北沟炸山拉石,积累建房材料。1985年,孩子们大了,三间主房住着已经显得拥挤,父亲铆足了劲,把垒好的院墙扒了,硬是把村子西边的污水坑填了,建了三间砖屋。父亲一生注重栽树,改善生态,营造生活小环境。根据杨树易成活、生长快、木材好的特点,在门前广植杨树,目前门前的杨树已经不小了。既能纳凉,又能成材,一举两得。同时在院子里种了枣树和黑子树,把小院子整理得生机盎然。寒暑假时间,是全家最忙碌的时候,一年两茬庄稼,种子、化肥、种植、收获.......样样都要操心,特别是没有机械,没有哪一样农活是轻松的。尤其是割麦季节,最是紧张,一镰一镰割下来,打成捆,装车运到场里,打晒贮藏,一季下来,人们都要瘦好几斤;收秋季节,刨红薯,切薯片,凉晒收藏,最怕阴雨天气,半夜睡觉都得睁只眼睛,一旦发现有雨,全家立刻起身,抓紧把半干的薯片集中起来,第二天晴了,再分开摆放,直到凉干。一张小小的薯片,不止让人摆弄了多少次。父亲对此从未厌烦过、抱怨过。大学期间,有一次写信,父亲提到:“岁数大了,力不从心了,庄稼活能干多少是多少吧。”其中包涵了诸多辛劳、诸多无奈。

父亲一生没有走出河南。只有一次郑州之行,还留下了诸多遗憾。1986年我考上了河南农业大学,父母相约一块儿去郑州看看,终于在1997年的春天成行,这是父母出过的唯一一次远门。在郑州市区跑了两天,住了一宿,无非是逛逛街、看看商场,没有舍得买什么东西。好在我借了一部120相机,虽说落后,毕竟留下了几张黑白照片。第二天说是去看刚刚建成的黄河大桥,从紫荆山百货大楼到花园路坐九路车,谁知等了半天,竟没有一辆车来,母亲怕我作难,就说算了。父亲幽幽地说:“不到黄河心不死啊,呵呵!”

父亲一生心态平和,从未过高要求。我1990年大学毕业之际,当时有两个好的选择:一是留在郑州编《河南农业》杂志;二是去洛阳市二商局下属单位工作。征求父亲意见,父亲说:“回来吧,我看在县城工作就不错。”当我揣着派遣证回到内乡,父亲与我蹲在县畜牧局对面好久好久,父亲说:“能在这儿上班,值了。这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工作啊!”没有想到,两年之后,父亲的最后时光就是在这里度过。

父亲一生俭朴,唯一的奢侈品,也是工作的必需品,就是年轻时花了一百多元买的一块瑞士手表,父亲戴了几十年,到老也不曾换掉。可惜的是,已经老的不成样子的这块手表,竟被人偷了。父亲没有留下什么财产,到走时工资也才210元,最后的丧葬费也为孩子上大学交了学费,可是父亲却培养了五个孩子全部成才,老大职级至县团级,老二、老三也都是正科级(通常县里称的局级),老四、老五是高级教师,更重要的是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如今子孙满堂,虽说分散在各地,可也都拥有了自己的房产,甚至买了小轿车,看到这些,父亲也该含笑九泉了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0 11:34:37 | 只看该作者
姚凤阁 发表于 2013-1-30 10:53
" T6 t$ [  }# s, m0 l值得珍重的天地              —; h8 e  l( }. _$ u5 ?
  {* ^8 C6 F$ I7 ]1 |8 Y
               —忆我的父亲
2 `/ o3 T% w7 R; X" p
" m- T/ _# Z; ]& i0 d! w+ r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3-10-14 15:06 编辑 6 U$ l  q5 T  i

) Z5 ^6 D) K& p2 v) Z. X! Z深切怀念我的母亲!
# j% i  g3 Z- L6 K姚先登    文
) d5 \' Z' ], Q  U: r9 A

& J, V3 y( M& t* y& n
( ^  j) K' Y) `母亲于2011年农历正月初八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令人痛彻心扉!
- d4 h; c+ K6 L# Z我的母亲,名叫朱荣廷,出生于1930年农历十一月初三,她小我父亲两岁,属于那种大家闺秀型的,虽识字不多,但能读书、看报;母亲精于女红,剪花画鸟,描龙绣凤,打毛衣织线袜,裁衣裳做布鞋,样样为人称道。因此邻里婶子大娘、小媳妇大姐姐,经常到我家找我母亲帮做各种针线活,母亲来者不拒,有求必应,有时候为邻里做活,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母亲具备我们东方女性的美德,勤劳、善良、贤惠,孝顺父母、尊敬公婆,姑嫂、妯娌之间相处得十分融洽。平日里,相夫教子,料理家务,还要下地帮父亲干农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那里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物质条件十分贫乏,有时真的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母亲默默地做着自己的活儿,从不说苦,任劳任怨。母亲生了我们兄弟四人、姐妹二人,六个孩子让她操劳了一辈子。
! Y# D% i% B, D0 ~. Z. L- h+ O" Y记得小时候,每当秋去冬来,母亲为父亲和我们兄弟姐妹缝补浆洗,把我们的棉衣棉裤做好,让我们先穿在身上保暖御寒,而她自己的棉衣总是最后很冷了才做出来,每每看见母亲寒冷的样子,我的心就揪得紧紧的。& {3 Q  x8 E3 C
我们兄弟姐妹一个一个地长大了,母亲就变老了,而且她的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头发开始白了,背也开始有些驼了。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后,回家看望父母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每次回去再返校跟家人告别时,母亲总会流着眼泪站在大门口,一直望着我走到胡同头再拐弯离去。这时候我总是一步一回头,心里酸酸的,禁不住两眼泪水长流。回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给娘打电话、报平安,耳朵听着母亲的声音,心里暖暖的。有一次回家返校后,因为有事暂时忘了给母亲打电话,后来听说母亲竟为了等我的电话连晚饭都没心思吃。结婚生女以后,母亲来大学里帮我们照看孩子,两年多的时间与母亲朝夕相处,那是我参加工作以来最幸福的日子!
+ ]& F$ G% q( Z$ h3 A% ^- h母亲最后一次来临沂,是我把她接来去市人民医院查病,本来想让母亲在这里多住些日子,或是住院疗养一段时间,都八十多岁的人了,来一趟不容易,可是母亲坚持回去,说家里的鸡鸭还要她回去喂养。拿了些药以后就把母亲送回了沂南老家。* P/ \: S1 G* {. j1 O
公元2011年农历辛卯年腊月十五,中午时分,像往常一样,我在沂蒙路中段兰山区图书馆附近用一部公用电话给父母家中打了一个电话,拨通后,接电话的是母亲,我很高兴,因为前几次电话都是父亲接的。在电话里,母亲也显得很开心,还是像往常一样跟母亲拉着家常,母亲笑着说,听到我的声音就像在眼前一样。这次打电话像平常一样,在我和母亲温暖而平和的对话中结束了。可是,我怎么也没想到,这次的通话竟然是我和母亲的最后一次对话!从此以后,我再也没能听到她那好听的话语!
6 i& _7 H# D' `5 Y$ }" A$ _就是这一天,2011年的农历十二月十五,晚上半夜以后,母亲突发大面积脑堵塞,失语而几近昏迷,被紧急送往县中医院,经医生抢救暂时稳定病情。我在学校接到四弟的电话通知以后,火速赶往母亲所住的医院,看到娘十分虚弱地躺在病床上,我的心像刀绞一样,眼泪唰地流了下来,母亲的神智一度还是清醒的,她看到我来到身边以后,用手轻轻抚摸着我的头,那慈祥的眼光里,是说不尽但说不出的慈爱!遗憾的是,母亲住院治疗后一直不能说话,而且身体机能每况愈下,到了春节后的正月初六,眼看着母亲的病情没有恢复的可能,在医生的叮嘱下,我们怀着沉痛而绝望的心情,将母亲接回了家。正月初八夜里十二点前,母亲,我最敬爱的母亲,驾鹤西去!让我终生遗憾的是,在母亲去天堂之前,我没有能够再次在母亲面前亲耳听听她老人家那最温暖最甜美的话语!
; n" v8 T  ~/ t$ V. r呜呼!我已经写不下去,我不能再说什么!
, ?$ k7 Q# ]0 D* x

$ n% s% G' P5 I

签到天数: 3860 天

连续签到: 235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发表于 2013-10-20 15:36: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3-10-20 15:40 编辑
6 Y" {5 ?* q! a( X) M
南阳姚文书 发表于 2013-1-29 16:488 r7 c! b; T7 K* M- x7 v
% S  }& ^" J. U$ Y4 \% o8 i

  s: Q* i; j/ J# n( H读罢文书宗亲的文章《我的父亲母亲》,我竟一时无语,真是感慨万千!字字句句都充满着对父母的一片深情,一直感动到我的灵魂深处!文书啊,你写得太好了,您的文笔让我感到望尘莫及,您的这篇文章,我一口气读了两遍!感慨系之,也想到了我的父亲母亲,继而我想到了千千万万人的父亲母亲,做儿女的在父母相继去了天堂以后,除了到坟前摆摆供品,烧烧纸钱,焚香祭拜,说几句他们听不到的心里话以外,还能够为他们做点什么呢?在这方面,文书宗亲做得最好,蘸着浓浓真情,为父母写下了洋洋洒洒长篇文章,而且还在刊物上公开发表,让老人家的感人事迹去感动无数的世人,同时以此昭示后世,为万世之表率!文书宗亲,我们向您学习!

签到天数: 90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一品大学士

推荐
发表于 2014-3-1 10:06:46 | 只看该作者
姚闻闻 发表于 2013-1-31 12:58
- ^* m3 b! a8 U/ l回复 13# 姚闻闻
$ {% O7 `, D5 K: R9 R+ M                                                                    父   亲% J: s1 h9 o+ ^* c
父亲 ...

6 _- g* d, m7 P# i* W很男人的父亲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3-10-20 13:53:17 | 只看该作者
南阳姚文书 发表于 2013-1-29 16:48
! m+ V- ~! H8 `$ w4 y6 E3 t5 m8 |0 f! K0 K1 T8 J5 Z

/ O' x' k$ d8 Q5 S. ]% C2 a

( H. U* D3 i# j* S6 o1 _5 @( l0 q文书宗亲叙述的自己父母的人生经历,我们都有共同的经历,当我们父母离世以后,回想起我们从小到大,在父母呵护下的成长的点点滴滴,心情无法形容。虽然我们相隔千里,总感觉我们姚姓家庭性格品质基本都一样,可能我们炎黄子孙,特别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都差不多。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0 11:30:30 | 只看该作者
姚元周 发表于 2013-2-2 02:38
: N$ p0 ]% f3 P. N眼含热泪读完了三篇写父母亲的文章,文书宗亲的《我的父亲母亲》勾起了我对远逝父母的无尽思念;凤阁宗亲《 ...
; y- J; p) L5 v9 w1 Z" t7 ?
先登宗亲又有一篇美文出炉了。
0 e4 {! p, e# G' [深切怀念我的母亲 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120&page=4#lastpost

签到天数: 1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44#
发表于 2015-8-10 11:32:30 | 只看该作者
有时盘算盘算,父母的爱、手足的情、子女的笑,才是自己心里最有份量的财富文书宗亲好才华好内涵

签到天数: 2960 天

连续签到: 86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3#
发表于 2015-8-8 20:31: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阳_姚丽 于 2015-8-8 20:33 编辑 " C/ G9 p  }' j' c# X0 G2 k7 o

) J' ?: ]. B- Q1 W& T. f! o假如,老母亲健在,我一定会跟随哥哥们回去看看她,假如老母亲在,我会站在床前片刻,我让老人知道她还有一个女儿,假如老母亲在,我会给老人奉上一杯茶水,也算我尽一份孝心,可真没有假如,我要做的是跟着哥哥们足迹做好自己,给姚家争光,不给您们脸上抹黑。像您致敬!我心里的父母!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4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 10:04:30 | 只看该作者
江苏姚绍伟 发表于 2014-12-8 12:39
1 {% k" C8 h3 a3 e( O+ Z父子、母子之情跃然纸上,感人至深!我去过南阳邓州,距离内乡不远吧?
' |( E# i6 `) p5 `  U
是呀,只有五十公里,下次一定来内乡玩儿。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布衣百姓

41#
发表于 2014-12-8 21:39:06 | 只看该作者
南阳姚文书 发表于 2013-1-30 12:25! ]- O  P$ F' T" Q! J+ Z
谢谢蓬安姚波、绍弦 、道海 、姚冰宗亲的关注,如果有机会,请一定来内乡,我陪各位看县衙哦!

! t' I3 Y: h/ `# i; o" _3 J, Z: X
父子、母子之情跃然纸上,感人至深!我去过南阳邓州,距离内乡不远吧?

签到天数: 1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四品道员

40#
发表于 2014-3-3 09:34:13 | 只看该作者
再读文书的《我的父亲母亲》,又有收获:文书是一个懂孝悌的人,他对生他养育他的父母感情深厚,才有这样记念的文字如泉般涌出,古人说:“感 人心者莫乎于情,”文书的文字字句句皆含其情其爱,怎能不感人至深呢!问好文书!

签到天数: 1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四品道员

39#
发表于 2014-3-3 09:27:40 | 只看该作者
姚元周 发表于 2013-11-23 16:46
( b6 z* v7 z9 P; m& W* I5 x读罢文章泪湿襟,
. t4 L8 J% J  g, h$ |+ g0 u( ?( e! o永远不忘父母恩。
+ x. L& O7 f: X6 c) _3 ]( ?父母恩情似海深,
0 b# h. j' `7 |! n2 `
元周的诗写出了天下姚氏儿女的心声,字字如金。句句含情,是元周对父母的真情写照!问好元周宗亲!
5 x9 @. _) `' X% _5 M) W

签到天数: 1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四品道员

38#
发表于 2014-3-3 09:17:52 | 只看该作者
临泉姚殿立 发表于 2014-3-1 09:53
4 E9 S7 T; Q( r5 H4 _: p+ j2 ]) O怀念我们不知藏力的农民父亲

6 p/ ~* B5 d* ^  Y0 s: a谢谢,这是对我的支持,亲人的支持!

签到天数: 90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一品大学士

36#
发表于 2014-3-1 09:53:18 | 只看该作者
姚凤阁 发表于 2013-1-30 19:53
  D' X3 [7 r3 H# B% H# e( g值得珍重的天地              —3 e. a8 u4 J! ?9 y
4 I1 i% H0 M8 o, o6 p
               —忆我的父亲
+ P) G$ U0 l6 f: e; s6 j
怀念我们不知藏力的农民父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7 12:3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