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13-4-2 16:39:01
|
只看该作者
一场“消失”的战斗. g, f8 R! A0 u7 v8 @
* O3 v/ ?3 f! T+ J& V$ Z2 C
要想“找到”成本华,必须还原1938年4月24日发生在和县的那场战斗。最直接的知情人,莫过于当时日军的随军摄影记者。
+ Y/ Y; F; v" Q# n6 G2 N/ V1 g$ ~7 s+ d
最早刊登成本华照片的《支那事变画报》临时增刊第16辑,摄影记者署名“渡边特派员”。这显然不是全名。我们联系了日本朝日新闻中文网及朝日新闻总社。由于时间太过久远,对方未能提供太多信息。
/ M: v! I; c& x+ L X. j+ k8 J. ?( e* Z
我们只能折回头,从掌握的大量档案资料入手进行梳理。
, H1 u* N# u! v3 t. [' Q5 y" }2 w3 w1 E
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上海、南京相继陷落,战火很快烧到了江淮之间的安徽。为鼓励桂系李宗仁出兵抗战,蒋介石委任其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后又兼任安徽省政府主席。
d; i0 f, Y6 u
. j' a8 j7 m7 v0 X 主政安徽后,李宗仁立即成立了“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号召人民起来保家卫国。淮上健儿自古尚武好强,而当时南京失守后,国民党军队撤往江北,给民间武装带来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 J- i' t$ m; Q
, O8 n# z$ c5 ?! Q* ?0 U+ v% D 王耀恕回忆说:“那时候我们这里的武装一下子兴起了,不然人民自卫军哪有枪支。”
7 Q: `$ ^8 m f5 m1 T6 D! f* B+ v# c9 A
和县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西北岸,东与南京、马鞍山、芜湖三座城市隔江相望,东北与南京浦口仅一桥相隔,南临无为,西接含山,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9 W5 e! Y' s, V
- k! q. R( D: D9 Q7 r3 K 当时,川军杨森部第二十军以一部驻留和县、裕溪口等处警戒江防,主力移驻安庆,防守长江北岸。安徽省保安部队也奉命参加津浦路南段保卫战,驻巢县的保安第八团和驻含山的第九团分别向雍家镇、西梁山、和县、江浦一带游击。
: j0 {( _& e; p' Y5 W( S
9 Z b- w1 S( O0 S6 h; y" e$ r) _ 可以说,当时和县的地头,活跃着正规军、游击队、新四军、保安团、自卫军、大刀会等多支抗日武装。, s* d0 y/ T) `% i
) l" {; j* } H
自1937年抗战爆发到1940年4月短短两年半的时间内,日军先后七次入侵和县,其中数次留有战斗记录。- H+ k5 Q5 t, ]; z2 |
5 q! D) u7 O: |- a0 D8 Y$ x" p; D 据我们在安徽省档案馆找到的一份《和县沦陷记》记载,1937年12月27日,时任和县县长王殿之就曾率部抵抗过日军。, n# L/ E, c" N( J) J, y- L$ A
) O! o' P, R# Q: T& e" ~ 在这份《和县沦陷记》中,还详细记录了和县人民自卫军抗日的几次战斗。1938年1月17日,日军侵犯乌江,和县人民自卫军范培珉大队率部抵抗后撤退。当夜下起了大雪,自卫军钱镇东大队趁日军烤火时偷袭成功,杀敌数十人。/ h# W8 \. c* T) U0 L8 g- t0 \3 C
2 i! ]% b; {% n, W4 T. C 93岁的和县老居民汪子链听说过这次战斗,“据说杀死了不少人”。/ |1 j$ |+ O! r
( K' E9 |1 h: P9 M
在1938年2月出版的《申报》上,我们找到了一次小型对日作战的报道:和县便衣壮丁九人,路遇数十日寇强令民众集合欢迎,于是混入人群,突然开枪,致敌4死7伤,我方1人牺牲。
# I4 i+ H; B' M8 t2 V- e
6 P! F4 t. p! } r 据《安徽抗日战争史》记载,1938年3月中旬,保安第九团600余人,从和县挺进江苏省江浦县星甸,并于3月20日收复江浦县城,给驻南京的日军以极大的震撼。) a8 x, W9 M2 N4 v3 G# J' |, p# G
# W- @+ k D2 ^8 c9 a2 J1 G% o# R
每一寸土地上都有着顽强的抵抗。然而唯有1938年4月24日这天的战斗,找不到历史记载。
, w) j% d! n% t4 ?1 J3 N* s& v4 @6 c" h" R
《和县志》中只有寥寥数语,“民国27年(1938)4月,第二次入侵和县的日军是第六师团坂井支队,约1000余人”,却没有提及战斗。
# F7 t! x" W T+ V
) c1 d! [2 |: s. k 入侵者的面孔
4 t8 \. s; ^" s1 {5 Q- X" v3 @$ n( s5 b. r
就在这个时候,65岁的黄明忠向我们提供了来自日本的珍贵资料。
, l/ n/ y! Q k0 { h, a: g
, G: g: j* g1 q 黄明忠是武汉市政府退休干部,之前给老红军、原武汉市市长刘惠农当过秘书,听他讲过不少抗日的故事,还采访过《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光未然,“为抗战中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所感动”。& k0 c& u9 h9 y/ p# p, Y
# B3 J- |3 f& a- y; t
由于大儿子在日本工作,2009年探亲期间,黄明忠目睹了日本老兵祭拜靖国神社的场面。“战争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他们还在纪念他们那些战死者的亡灵,这对我们来讲不得不敲响一个警钟。”
; V( @. f' E/ \3 I0 n1 A7 E: h& h/ z! L) N b+ U$ m
抱着“收集罪证”的目的,老黄开始收集抗战时期日本的老画报以及文字资料,其中不少是从东京旧书街上淘来的。在他家中,我们看到了大量的抗战老画报,有《日本的战历》、《支那事变写真全辑》、《历史写真》等等。
8 a, y0 K% X6 C6 _6 g. z) U$ X6 I0 b& \, l, z$ P4 X( z4 q* J
正是在这些泛黄卷了边的故纸中,我们发现,除了成本华的照片外,还有大量日军当年在安徽作战时的图片以及战斗序列图。把这些资料拼凑起来,1938年4月24日这天,入侵者的面孔变得清晰起来。
. m2 @6 C# z1 M! \6 A) ~8 Z* x+ B
0 P6 v4 u1 I5 e; y0 C+ C3 E 1937年11月11日上海沦陷后,日本华中派遣军分三路向南京进攻。一路直接沿沪宁路北进,一路沿京杭道进逼,一路沿太湖南侧向西攻击。11月29日攻占安徽广德,12月10日占领芜湖,沿宁芜路向南京进犯。3 m4 S( b1 R- E; s* [9 T" O
6 P# l. D: L5 U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 `8 b) ]2 O9 B$ s$ I
. g& V1 `. b. D7 O7 j, s 占领南京后,为了和华北日军汇合,沟通华北、华中两个战场,日军决定打通津浦线,夺取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的交通枢纽徐州。2 u- e4 i2 }* Z' W$ t. @# S; v
6 b" R+ ]' w; A& q+ T0 m 然而,不可一世的日军在徐州战场被李宗仁迎头痛击。1938年3月底至4月初,在李宗仁指挥下,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大捷。日军重整旗鼓,准备报一箭之仇,集华北、华中两大派遣军之力,围歼徐州之敌。
# \% h- _+ z! v; s/ a
0 e( H8 L0 m: t0 u+ |1 Q) l 为了配合主力行动,日军大本营给当时驻扎在安徽芜湖的第六师团下达了明确的任务,即迅速组建支队,沿和县-巢县-庐县大道地区作战,咬住庐州方面之敌。- D. j! ^& r% b1 J: ]
$ y7 R9 C3 c7 z 1938年4月23日,日军第六师团新组建的坂井支队从芜湖出发,连陷和县、含山、巢县。5月13日向合肥进攻,在合肥设防的第26集团军徐源泉部防守不力,合肥14日沦陷。6月2日,坂井支队沿安合公路南下,向安庆进攻。8日攻占舒城,13日攻占桐城,17日攻陷潜山。0 ^5 z' K+ Y3 J
0 K2 o* ?" a' y( j2 X 第六师团又名熊本师团,与仙台师团并称日本陆军最强悍、最有战斗力的两支劲旅。而坂井支队则是由步兵第13联队、骑兵第6联队、野炮一个大队组成。在当年日军的战斗序列图中,我们看到,坂井支队当时的主官是第六师团步兵第11旅团的旅团长坂井德太郎少将。
' h4 p8 N4 R' O/ U' \' K$ v7 k
' ?6 x# M' t: s 根据刊登成本华照片的画报中的注释,“4月24日,中野部队……于当日下午占领和县”。中野,即坂井支队步兵第13联队的联队长中野英光大佐。
2 B w2 ~, W4 J8 I# a J% l
! h8 [0 i& T8 H$ z+ P5 X1 L: E8 k 我们终于确认了入侵和县的日军。那么,这支部队当天在和县究竟有没有遭遇战斗呢?
1 K+ S6 l5 \- P9 N0 |# i1 G! q5 Z7 Q& \$ E' L; e% M8 f9 y
在日本防卫厅防卫所战史室编撰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我们找到了有关1938年4月24日当天日军进攻和县的记载。其中清晰地写着,当天日军“没有遭到敌之抵抗而占领了和县”。& Y+ n2 x5 r) I& y
) e. u5 M* o8 \. }) |, r; d 如果真是如此,成本华那两张照片究竟从何而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