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姚姓名人辑录 [打印本页]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3-4-10 21:11
标题: 姚姓名人辑录
转摘:http://www.zhgpl.com/crn-webapp/cbspub/secDetail.jsp?bookid=35443&secid=35487* L3 i8 {1 V, d! r
' w! o$ c' l# o* K: v( X+ l/ Q( m

' P! r; G- T/ S2 Q! g! I' U姚美良(1955— ) 1 V+ c1 a. m2 Q; r: u% j2 Z+ n
! o. y9 ^# E9 v
  祖籍广东省大埔县,出生于新加坡。实业家。 4 s/ ~  z% s9 J  C6 o. b
* D4 m5 n' A+ U1 u& G7 F4 q
  姚永芳儿子、姚森良弟。姚美良1966年回中国读书,1974年赴香港定居,继承父亲姚永芳的事业。他发展壮大了香港南源永芳集团公司,从事化妆品,印刷,瓷器,宾馆等业务。于1974年起任香港南源永芳集团公司董事长。 ) G/ c; t7 ?! E( {$ k* E- y4 I

$ y# Y. C4 p- N8 |  姚美良特别捐资与家乡兴建学校,大礼堂,修桥筑路,还资助国内工厂企业发展,并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姚美良多次主办推动文化发展会议,捐资创办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等项目。曾入选1990年《世界有成就的领先人物名録》、《国际名人録》、《国际有成就的男士》等名人传録。1971年,姚美良被任命为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亚洲地区副总理事,1992年与其兄姚森良同时被马来西亚雪兰莪州苏丹赐封太平局绅(太平绅士)。 1993年至1998年为第八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 t( I1 D8 ?3 z$ e  D! l2 J5 i2 S2 N$ K8 Q5 R, N. V" \2 @; w
  姚开元(1908—1956) $ }" Q4 \) I' m4 p; f5 h

& l5 K. z1 U9 m: _5 }/ g  江苏溧阳人。森林理学专家。   i1 P5 s: U  j+ s, w/ a

5 I" P6 `( [  a! ^% \2 D  姚开元1937年于中央大学森林系毕业。曾在中央大学任教。后任甘肃水利林牧公司技正、副经理、国民政府农林部林业司专门委员、科长等职。
  Q; c# u" I9 l% f( w# f7 E4 Y
( l5 _0 n& J# o/ ~  新中国成立后,姚开元历任林业部调查设计局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等职。姚开元为九三学社社员。一直致力于从事森林资源的调查与研究工作。 7 L- t; x$ e- N& B

! D  f4 k+ _, J6 B/ w  姚开元着有《中国森林分布概况》等。 0 R9 z0 J9 t; v' W1 ?
% `0 n0 u. D, L
  姚俊之(1908—?)
- r  o. E2 T% e* ]; J- I- g+ F" ^
' J6 z* G7 r2 e$ i+ i0 o, [  江苏扬中人。国民实业家。 ! \7 B+ i. }2 O( }. Q1 f+ D3 w
1 u4 i+ n6 m( E# e: E( h/ t
  姚俊之曾半工半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化工系。1927年,姚俊之在上海创办“鲜大王”、“九味一”名牌酱油及“味精”调味厂。并创办了新星化学药厂、新星化学药物研究所、博爱药房。 ' v2 G' h# L; e7 T0 M$ u$ @

, T$ X* i; q9 a3 G. G' A$ D  姚俊之的公司生产的医疗药品及大众成药达百数十种。未几,在全国各省设有酱油、味精等食品调味品分公司二十余处。 : }0 s- p' J* V! Y! w
6 M+ \: e: F" y! D7 A3 k: a7 j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姚俊之任上海第三制药厂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
/ h% g" [- ?, I
( q. e! G; U# f  1948年,姚俊之随鲜大王厂迁往台北,并被选为台湾省味精同业公会理事。“中华民国酿造事业协会”成立,姚俊之被选为首届理事长。 8 e% Z3 s% g1 V! W
4 i" z! h; B. l! }
  姚槐(1908—?)
$ a+ c9 z" u0 J" ?. x* ]2 r+ k' S  I% e8 B
  别号蔚三,字畏三。广西象县人。国民高级将领。陆军少将。
) v( @2 Z% T% h% s) y' j& T( L" s! u7 M0 f( e  F% s
  姚槐于黄埔军校第一分校(南宁分校)第一期步科毕业、中央军校南宁分校高等教育班第五期、陆军大学乙级将官班第一期毕业。 8 ^+ E. J1 ^1 t  J( `

% A' `! B4 Y% u9 n: K3 h  姚槐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排长、连长、少校副官、广西全省警宪干训所中校队长、第四集团军(广西)第四十三师一二八团营长、广西百色国民兵团联队长、百色管区司令等职。 : e1 U! A7 h, G. {

. e# m# I: B* `  Z  _  抗日战争爆发后,姚槐任百色民团副总指挥、广西独立第十二旅少将副旅长、桂林警备司令部参谋长、桂林绥靖公署少将高参谋兼参谋处长等职。 & O( ~" O* A# r+ \+ m

; L! Q) d5 v" P- T& U  1946年,姚槐任广西省保安司令部参谋处长。1948年被国民政府授少将军衔。同年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
$ Q( L5 J! v# A, i3 V# I8 l. j9 y6 g' Z
  1949年,姚槐去台湾,继任“国民代表”等职。
+ ?3 m, W* ]& L  z0 e
. v# k0 o- t' y3 {7 r; P  姚轻耘(1908—?) 8 I8 A9 s' T/ N3 ]

' v# _8 L8 L7 \9 w" y  山东黄县人。国民高级将领。陆军少将。
$ X+ F6 ^' D+ {, J
$ D( P# C, e/ `' l% ^' Y  姚轻耘于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步科毕业,后于峨嵋山军官训练团将校官研究班毕业。
/ q% @9 m: H2 s6 o8 H3 y
5 C( Z9 u' ?3 s5 ^8 \0 g$ I  抗日战争爆发后,姚轻耘历任陆军步兵正规团连长、营长、团附等职。1946年起任第八军第一七零师五零九团副团长、上校团长、山东省第二区代理保安司令、第四十六军第一百五十九师少将副师长等职。 7 p/ M5 @4 F4 f( d" o
+ o! t; @0 m$ g( e8 P5 |# u
  1949年春,姚轻耘在山东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中战败被俘。先后被囚于南京、抚顺战俘管理所。1963年被特赦释放。后为山东省青岛市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委员。
# T4 z$ |" }! Z+ T" o1 H7 m! H( Q
% W8 G+ d5 i! w& \- Z. _  姚轻耘着有《孙正之战》等。
. }4 a* g( G3 I; ~- R8 a
8 a/ z3 C4 b& Z' i9 |& z  i- c  姚养怡(1909—1992) # D1 T8 M' l9 U( h6 i7 S3 p3 }
- w* |6 f. L( _* v- x" u, f4 {6 c- D
  字永年,号七家村农。江苏南汇(今上海市)人。诗人。学者。 4 D* b" [- E- z! k- v9 e
, [/ S- {4 y4 V' N+ ?- Y( k! L
  姚养怡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于早年赴上海求学。其嗜学好文,尤其对古诗词深有造诣。姚养怡为南社社员。
- O: r6 ~% t- J/ P* n
. y" A* a' r% V$ E  姚养怡平生创作古体诗词千余首,其对搜集地方民间掌故不遗余力。曾编纂其家先人著述《周浦南荫堂姚氏从刊》、《周浦姚氏家乘杂咏》。姚养怡辑有《周浦掌故丛钞》、《周浦文献》、《周浦诗存》等,另着有《养怡文稿》等。
7 k% _) q3 e" S  L# A; n5 y) m5 D+ e. E# K( g5 R
  附其周浦竹枝词一首:
% R7 V: ?1 {4 `7 D7 s* g! N* ]% y( j! r, S# j3 \
  人物
" ~2 T# v1 F9 o* Q2 p- ?- O, R0 v6 o2 h5 ~
    晋代将军风雅宗,
! ]1 L. I, }5 L1 n3 D2 B# l1 H
2 f1 `! r4 r6 G8 \9 _# v& V    汉书百卷锦罗胸。 ! U2 B$ S" Y, d8 B4 |0 E9 {

+ z: D. H" m+ w& |5 q    表彰黄土甘裳爱,
( G+ m1 K1 N. u% w! [
1 M& r/ D! h, n) X6 a    吊古伤今忆旧冬。 ' O# f! e5 A/ ^2 U7 g+ [
; A' k+ y0 J# Y' V  k
  姚盛斋(1908—?)
- Q0 y  I) N' N' Y; G* E* r3 `8 j; Y9 f4 a1 |
   别号心一。湖南辰溪人。国民高级将领。陆军少将。 , Y/ X# E% Q# T4 T* D9 ^
% m0 C: b: w' ?" [
  姚盛斋于中央军校第六期第一总队炮科毕业、中央炮兵学校第三期、中央军官训练团国防要塞班毕业。
0 i( K' S5 i2 F
8 T1 |' C0 N0 J' q5 |; A! L2 y  抗日战争爆发后,姚盛斋任中央军校第十四期炮科少校教官、炮兵队长、军政部第四独立炮兵团中校营长、上校团长军政部美式榴炮少将团长等职。1946年起任第八十七军炮兵指挥官、第十四兵团司令部高级参谋兼炮兵指挥官。 , x5 K9 K7 m% h" k$ v
0 D- z7 p: p/ @# P
  1947年秋,姚盛斋往台湾,任高雄国防要塞少将司令。1956年退役,派往台湾火烧岛军人集中营任职。
) J9 Q! d3 v3 f2 S- d8 a, e' [6 Y2 d
! Z5 E# k( D9 p% b6 i  姚维钧(1909—1968)
0 O) t# P9 \- Z- W7 V2 G  Z. o
6 G5 E9 {7 H$ @5 s. Q; c  江苏南汇(今上海市)人。女民主人士。 * l+ Q( G; c) s" y$ Z
. s. ?( b4 c# |5 O
  姚维钧为黄炎培夫人。姚维钧早年于江苏省立淞江女子师范学习,毕业后,执教于中小学数年。后考入大厦大学文学院攻读师范专修科,1942年毕业。同年与黄炎培(夫人王纠思于1940年病逝)结婚。 ' @6 t- G7 w# A* V

7 C& g! l. J8 i/ s& x, N  婚后,姚维钧长期积极支持黄炎培的进步活动。1945年协助黄炎培写成《延安归来》,并参与发起民主建国会、当选监事。1942年随黄炎培潜离上海,经香港赴华北解放区。
" q7 T9 K4 }: o, T* w
6 h, Q  X- z+ \7 ]  s# u+ s  新中国成立后,姚维钧一度任中学教师。历任全国政协委员、政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民建第一届中央委员、第二届中央常务委员等职。 $ E4 A3 M' x3 @; B& E, ^
6 O7 @5 h5 s0 J# Z
  1968年,姚维钧于北京病逝,终年五十九岁。 , H( E3 |+ {# B0 j& W( w
: ]  g; Z% ?+ K% D& h& p
  姚耐(1909—1991)
. X/ c$ _2 p- F' K! {; L9 E( o* ?& r; p! E( H9 r
  福建福州人。经济学家。
* g' @7 ~, v* J2 s/ ?$ j1 v( A2 S
( m$ w5 B0 O6 G/ M% t  姚耐早年东渡日本留学。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抗日大学第九分校训练处副处长、中华建设大学民政系主任、山东大学教务长。 $ A8 i% g7 H* O8 U3 d. ?

# Z, a( ^: S; h  姚耐是我国围棋界前辈,其与陈毅下棋近三十年,既是战友又是棋友。1943年冬天,他们曾在河北省天长县龙岗古镇通宵对弈,成为棋坛趣闻。 8 r7 }( h9 n3 C7 n: }

# [6 ~+ R  `5 S9 ?: E5 J  新中国成立后,姚耐历任上海财经学院院长、党委书记、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等职。
7 a8 I. Y. j% W2 G$ r4 c
4 }7 i# ~% u2 p" C0 r$ D6 a1 E  姚耐专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着有《论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合着),《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份)等。
3 L. m. p* E- k& W4 k' S' Z7 F, q
: A% E8 ^. ]" Y' K) K  姚时晓(1909—?)   S' v0 w( x3 L. A) X% h

& i9 R! a$ r% b( C! O$ W! G7 m   原名治孝。浙江吴兴(今湖州)人。戏剧作家。 ( |9 _; I) e4 [" A& A- x
5 P$ ~. _: S6 L- h* p
  1933年,姚时晓于上海参加中国左翼戏剧作家联盟。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后,姚时晓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员,后任中原军区政治部文工科科长。 ) d9 C1 L+ |  P% ]4 e
7 m/ J9 N  D9 W5 X, m5 y& g  O: V
  新中国成立后,姚时晓历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剧协第一届、第二届理事和第三届常务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等职。
- D6 u, U: X9 f/ o# ?, f0 f0 }6 I- b+ Y1 M
  姚时晓着有独幕话剧《别的苦女人》、《炮火中》、《棋局未终》等。
  t' v  Q& I! Q+ n- v" b! f+ A8 ?4 F- `, X/ F
  姚平(1909—?) ! B# S/ W  u. C# V+ k
/ z$ V& |3 r; u6 W1 n+ W+ p( O
   别号世杰。福建蒲城人。国民将领。 ; q1 o  }6 h* v' O) L4 _

  g; {. o) N3 `- B) }  姚平早年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步科毕业。之后在国民革命军队任职。姚平参加了历次战争。1948年,姚平任重建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七师副师长等职。 ! ]2 x9 i  P8 V

- T  ]  \- m7 M+ A* J! l9 z! m  姚学濂(1909—?) : Q8 @1 w9 v9 o4 p8 T, S; s
/ ]( Z. v6 e1 M2 X
   别号法溪。广东潮阳人。国民将领。
% Q' n9 ~& c. U
1 y' x" `) S5 p/ b4 S  姚学濂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步兵科毕业。在抗日战争期间,姚学濂任广西绥靖公署交通兵团少校团长等职。1943年,姚学濂于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六期毕业后,历任国民军队指挥官等职。
' g. o1 j9 Q3 R6 j
4 s% ~+ t% e2 D6 I  姚子青(1909—1937) ( G9 ]5 m3 i; f7 V+ ~+ K% \3 H2 L

3 I4 L4 ]) M# b, ~5 P5 n   原名若振,号中桂。广东平远人。国民高级将领。抗日英烈。陆军少将。
; N3 }* I. i+ T) e0 @0 a: f$ `0 J6 ?  Y2 J4 I
  姚子青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中央民官训练班及南京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毕业。后任国民陆军第十八军九十八师中校营长等职,率部驻防湖北汉口。 4 j* I* J: n& |, ~4 v1 ^& h' h

: W. C' |0 i6 ?  M: k  抗日战争爆发后,姚子青奉命率兵调防上海宝山,参加淞沪抗战。姚子青率领六百名官兵坚守宝山县城阵地御敌。日军动用陆军、海军、空军疯狂攻击。姚子青在兵力不足,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仍然积极率领官兵们英勇战斗,日军用飞机大炮封锁支援部队的前进道路,四面道路最终被日军彻底切断, 增援部队无法前往,一连几天,数番激战之后。全营弹尽粮絶。1937年9月7日,姚子青与全营官兵壮烈殉国。次年,姚子青被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军衔。
, Z" `" s* V$ y3 x$ X3 _& M  F$ A& U% N+ U7 B
  姚雪垠(1910—1999)
9 `; t) V& p' x5 b
2 u- i* W4 K5 W" [  原名姚冠三。河南邓县人。文学家。书法家。 0 m/ K+ M0 ]2 f1 ~9 z% `* Z: F
$ [( y% Z% j: y6 t; @! {6 `
  姚雪垠于1929年考入河南大学法学院预科。求学期间,其在《河南日报》副刊上以”雪垠”笔名发表处女作《两个孤坟》。姚雪垠因参加进步活动被学校开除。从此在北平等地以投稿、教书、编辑为生。 6 D% ?. R+ o% o  U  |

5 U% k+ ~0 H$ r7 y( U5 V  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其先后在报刊上发表了《野祭》、《碉堡风波》、《生死路》和《选举志》等十余篇小说。抗日战争曝发后,姚雪垠在开封与范文澜等主编《风雨》周刊, 姚雪垠赴前线采访,写成报告文学《战地书简》。 3 w+ K2 u+ }- i" a4 L& x8 r

4 ?4 Q" ]* f+ _1 ?  1938年去武汉从事抗日的进步文化活动,发表短篇小说《白龙港》、《差半车麦结》。次年发表《红灯笼的故事》。1939年起,辗转在鄂、皖、蜀等地,从事长篇小说创作。完成了《春暖花开的时候》、《戎马恋》、《新苗》、《重逢》等。这一时期, 姚雪垠着有论文《论现阶段的文学主题》、《通俗文艺短论》、《文艺反映论》、《屈原的遗产》等。
9 M" i$ L' i/ g* ^# J: H) S  N
, U0 G" c" @1 }  s( o, O4 n  抗战后期,姚雪垠曾任东北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前后, 姚雪垠完成自传性长篇小说《长夜》。抗战胜利后曾任上海大夏大学教授。1951年回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从事专业创作。1953年调中国作家协会武汉分会工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 T: U, y; e  E% \' I" G: K9 |  a8 z- e0 n+ Q
  1957年,姚雪垠被划为右派分子。其从1957—1981年创作完成的历史长篇小说《李自成》1—3卷先后出版。《李自成》第2卷获首届茅盾文学奬。第1卷译成日文后获日本文部省、外务省颁发的文化奬。《长夜》译成法文后被授予马赛纪念勋章。
3 f) u, p  h5 q8 f* o' R' T( s. K" D9 i. _7 q- g9 X
  姚雪垠主要作品还有中篇小说《牛德全与红萝卜》,长篇小说《新生颂》第一部《崇高的爱》,传纪体小说《记卢熔轩》,报告文学《四月交响曲》等。
- d7 h) o+ H) m. N3 e
2 Q) E+ G7 m+ k5 r  ?* N% k8 q  姚贞白(1910—1979) 7 Q2 a( f9 X9 l( B. N
0 l, {2 s( v, X( P. u; t+ t) B
  云南昆明人。中医学家。 7 C3 A+ F$ P6 c; V' m
3 g  ]' n- p( B: B: v
  姚贞白出生于中医世家,继承祖传医术,后开业行医云南四方。 2 k# t9 L) c  ~6 @8 v
. R9 V9 |' J( r, r# g% f7 {, {
  新中国成立后,姚贞白历任昆明卫生局副局长、昆明市中医院院长等职。为云南省中医协会会长、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 R$ b5 s5 F! F7 Q1 H
1 g  M3 a' t& q* V$ \/ D
  姚贞白擅长治疗时令症和妇科诸症。1935年,姚贞白与其弟姚济创制了“百病神效散”,主治四时感冒,疗效甚为显着,验方传遍中国港澳地区及东南亚等国。
% \6 T9 I& m1 s. _( s1 m6 i' w+ C/ {- ?+ n: A0 d: V
  姚贞白着有《姚贞白医案》等。撰有《祖国医学的发展对世界医学的贡献》等论文。 : [& k0 p& Y4 `4 i# C+ Y

% v6 @2 h0 O/ H8 s, B  姚永根(1910—1983) ' R9 R6 w" I- v" q; s1 [

  D/ z  e1 J) ^& D$ b4 }6 w) ^  江苏吴县人。民间歌唱艺术家。
4 E6 H4 b: p9 V2 B" b' I0 I! Q! |4 X$ B
  姚永根自幼跟随祖父、父亲学唱民歌。其中说唱曲《孟姜女》就是其祖传的一首长篇叙事歌。全曲共有两千多行,在细节上结合当地的特点,有着较大的变化和细腻的描绘。
% N9 _0 g4 [7 B) g+ o4 K. e/ n* {" U5 o! M: l
  姚锦新(1911—?)
8 c& [/ Y# P3 K2 {
7 B4 E/ |' a: `+ S% }! j5 V1 m  安徽贵池人。女音乐教育家。
: v, v: r& O1 Q# j7 k2 s2 g$ v2 _) F: ^; y' \
  姚锦新于7岁开始学习钢琴。1930年至1939年先后在清华大学、德国柏林音乐学院主修钢琴。1940年,姚锦新归国途经香港时,举办了钢琴独奏音乐会。之后,姚锦新又赴美国耶鲁大学、加州大学音乐系学习作曲及作品分析。1943年,姚锦新参加在旧金山对华广播电台主持每日5分钟的音乐战线节目。
! a% K# }4 F9 [" ]8 [; D& y5 z# W5 Q' t+ e7 ?# F. c
  姚锦新于1947年回国,先后在清华大学、华北大学音乐学院授教和声学、对位法、曲式学。姚锦新历任中央音乐学院创作研究员及中国音乐协会理事等职。 " y; i# h. c4 |4 G1 A# R
. j9 s. S. r7 i5 f, @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姚锦新主要从事音乐理论的翻译工作。译有辟氏顿等着的《和声学》中的现代和声部分,与他人合译《有关音乐美学的若干问题》及《汉斯·艾斯勒的音乐评论》多篇。
7 v- T/ p" {$ l" L8 H: o1 q/ O( t: `+ z
  姚际唐(1911—1983) 5 x$ o8 G3 U& M: j6 Z6 k2 a
. t0 i; ~, D7 c5 Y
  湖南武风人。皮肤病理学专家。
" r* I7 O6 i" k. \5 W1 O4 l9 v+ x4 _9 r' K( x  m7 f0 e  w
  1938年,姚际唐于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1946年起,姚际唐先后赴瑞士、美国进修。于1949年回国。姚际唐毕生致力于皮肤性病及皮肤病理研究,尤其擅长皮肤病理学。
. A3 C1 S. Y, G# M* v+ F, Q* P9 I+ T2 X% z
  姚际唐历任上海第二医学院、大连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教授等职。
7 ]* i  e1 B* |; C: j1 Q: L
1 C+ t5 N, @. j, \  姚际唐着有《梅毒,皮肤病理组织学》等。
) U- y+ p6 s; d& y' K" }3 U: }2 t* t/ C) V% E
  姚荷生(1911— ) 0 b9 ~& [5 |- |% N( H- I1 [
2 e/ u- W( E% x) d+ q! h8 Y
  江西南昌人。中医内科专家。
6 F% v" A% f' U4 Z1 j( G; z3 b9 y. n. f
  1937年,姚荷生毕业于江西中医专门学校,后开业行医。新中国成立后,姚荷生历任江西中医实验院副院长、江西中医学院教授、院长等职。是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一届理事、中华中医学会江西分会第四届副会长。
: W" K6 a; B4 J: n2 z9 c# w1 f- v' D2 O
  姚荷生对诊治温病的经验极为丰富,对《伤寒论》有较深研究。撰有《伤寒论六经主证》、《伤寒论难解条文与篇章》等论文。合着有《脏象学说在中国诊断应用上的初步探讨》。
5 j5 p& P8 s& x2 S0 z' e
0 M6 l5 A1 j: s0 |  姚金偁(1911— ) 5 g: D( x7 T8 ^4 [2 l
" C+ e. ]& h, _* f# ^! U
  字静夫。甘肃兰州人。画家。 , J, G9 {7 m$ h, I
7 H" V. l6 P/ q9 X" O
  姚金偁自幼酷爱书画,早年师从甘肃靖远书画名家范振绪。姚金偁工山水画,尤擅山水之作。作品笔墨酣畅,意境清远。
' ~" l, y1 ^) [  P* \1 c1 i
7 D& Q: ]( f5 Q, Q0 j4 [  姚金偁为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兰州市飞天书画学会顾问。其多幅作品入选书画展及各类美术作品展览,并在报刊发表。作品《春满人间图》1985年入选日本举办的“甘肃省书画展”并收入画册。代表作《源远流长》等作品被美术馆、文史馆等文化单位收藏。 & P4 W5 B. T5 R: Z2 T

* s7 H( c  P, Z; W0 B! f# B$ a  姚汝崇(1911—1941) : Q$ m! t4 Z. k- y9 G. h8 E
$ V4 i  j+ r; g/ T
  陕西省甘谷县姚家庄人。抗日英雄。 - s4 r5 s0 ^& _0 P
7 Y, d+ j% |$ W2 F3 \8 y6 \
  姚汝崇1935年考入黄埔军校预备班,1939年从黄埔军校校本部毕业,1940年即分配到陕西合阳一六五师军士班,随即调国民党第八十军一六五师四九四团,在山西省中条山平陆县一带参加抗日战争,任第二营营长。
6 k! I5 [, b4 r/ |* U2 B# q6 J1 T4 O
6 o0 C& Q8 v9 a; R% U  1941年1月,日寇某部集结一股精鋭兵力,向张(店)茅(津渡)大道猛烈进攻,姚汝崇奉命带领两个连的兵力进行还击。战斗以短的时间,不强的兵力,战胜了装备好、力量强的日本侵略军,很快取得了胜利,歼灭日寇百余人,俘虏日军多人,缴获不少战利品,受到八十军军部的传令嘉奬。 3 P& v& ~  }! u( {  H0 X

: q8 e" |6 ^5 |3 ^- N# Z) d  日军不甘心失败,同年5月,又调集日伪军约4万余人,兵分五路,向晋南中条山地区大举进犯。姚汝崇在八十军副军长王治岐的鼓励下,带领第二营的全体战士,战斗在太寨附近的白浪渡,掩护配属一六九师的三个炮兵连转移,与敌人展开近距离的搏斗。姚汝崇和战士们奋不顾身,掩护炮兵连转移,战斗中,他大声鼓励着战士们,说:“战友们,现在正是我们报效祖国的时候,我们要把日寇赶出中国去……”在激烈的战斗中,姚汝崇被敌人的炸弹炸倒,壮烈殉国,年仅30岁。
& `- @+ I/ Z) E% _0 k) Y! T. r. l6 m( c. U; ?6 g" O
  姚运良(1912—1980) + u% C$ F$ ]3 `6 S. r
# q' S* _; I3 z
  湖北省大悟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陆军少将。 % V, x$ P+ p) t0 M/ Q

5 I3 z- a/ f  Z" \( s4 W  1928年,姚运良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姚运良任游击队长、班长、排长、红四方面军三十军通信队队长、红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八团政治处主任、八十九师二六九团政委。姚运良参加了长征。
$ {! l4 c. A0 I2 t# |
: d* R# {/ z8 }" Z% ~, X5 s  1937年,姚运良从延安到华中局工作,途经新四军第六支队时被彭雪枫留下,任十四团团长、宿东支队队长。1943年任新四军四师骑兵团政委。1945年任四师十一旅副旅长。 ! o* v# M  g) R

6 Q" g2 \5 j, O8 N/ Y  解放战争时期,姚运良任华中野战军九纵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纵五师师长、三十一旅副旅长。
1 x7 X( I7 I9 Q0 m" ~: q
( I7 S" @% u, e9 |# S! \9 I  v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姚运良任第三十一军副军长。1953年入朝鲜参加作战,任志愿军三十八军副军长,参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陆战役准备。回国后,任三十一军副军长兼参谋长。
  I( `' Q4 a; o6 C3 N
5 |  v" K1 E3 |% v  1955年,姚运良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定为正军级。
% f" r# W% R; F4 v$ B, w: S2 `
6 q# ~3 n" [7 v9 u6 ^3 y6 S  姚运良于1980年在安徽合肥逝世。 " w* ?. W, h, `- g( P
- a6 M9 ]) ]+ ?. C
  姚卓英(1912— )
" d6 ~; k+ d' ~# s# S# R# G! B2 l/ ^# Q$ q' ~& z
  居于台湾。女教授。 $ m6 M! A7 ]. F; P

" V# L- c9 k. e) u" C9 I  姚卓英善良仁爱,一直致力于残疾人福利事业的工作。
9 V- Y( N2 Y, \& O
& S/ H6 n. j4 h; K9 H& p  姚传芗(1912-1996)
2 I- a4 A9 M8 ^! M
' y9 ~; |& O# r  本名兴华。江苏苏州人。昆剧戏曲家。
7 U. D6 p5 G; ]
3 [1 @, T/ r% I  姚传芗读二年级时辍学入昆剧传习所。师承许彩金、尤彩云,后又从学于钱宝卿、丁兰荪,工五旦、六旦。 4 ~5 Y" B0 T4 s2 k" E
0 x& q2 v5 n, m8 w
  二十世纪20年代,姚传芗在沪“帮演”阶段,及“新乐府”初期,大多饰演配角。评论家黄南丁慧眼独具,赞赏其演技“淡雅宜人,浓纤合度”,是“可造之才”。 姚传芗后得到热爱昆剧的学者张宗祥(冷僧)的资助,先后向原全福班名旦钱宝卿、丁兰荪学戏。技艺渐趋成熟,主戏逐渐增多。姚传芗口齿清晰,唱腔柔和圆润,身段舞姿优美,善于运用眼神和面部表情表达人物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饰演《牡丹亭·游园、惊梦、寻梦》中杜丽娘、《西厢记·跳墙、着棋》中崔莺莺、《水浒记·借茶、活捉》中间婆惜、《荆钗记·绣房、别祠》中钱玉莲、《同窗记·访友》中银星、《钗钏记·相约、讨钗》中芸香、《呆中福》中葛巧姐等角色,均极佳妙。尤其是昆旦独角主戏《寻梦》、《题曲》两个名折,姚传芗独传名师钱宝卿之艺,成为其毕生最负盛名的拿手杰作,受到行家与观众的高度评价。 1 @" t) @: \+ v' L' A
1 k1 L3 A) E1 p2 ^/ [0 T2 p
  有位老观众,连续两次观看《寻梦》后,特在《申报》着文感叹姚传芗“为絶妙之才”。“论其胜处,尤在传神。以双眸为主,而眉心颧颊唇吻辅之,遂觉凝盼含羞,轻颦浅笑,无不适如分寸。其发音清越而圆润,……舞姿亦复工细。指点亭台,摹拟榆杨,忆人梦之前欢,伤对花之独宿,俱一笔不苟,深深体贴出之。”又说:“彼盖能创造一神化境界,摄住观众心魂。”以致“曲终下场,乃忘鼓掌,颔首默欢而已”。
  c; R6 ]% w3 e5 W5 M7 `# l& Y/ e7 E! ], K" y( f( |; p' r; F
  1931组建仙霓社,姚传芗为发起人之一。后长随班流转演出于沪、苏及杭、嘉、湖一带。“八·一三”抗日战争爆发后,姚传芗离班转业,旅居重庆,任四川丝业公司办事员。工作之暇,兼为交通部俱乐部、重庆曲社、成都曲社的曲友们“拍曲”授艺,并向宜宾川剧团青年演员传授了《思凡》、《闹学》、《贩马记》等戏。
) A0 Q2 C( e' W) p  X. f; H' q- e4 E4 w3 O* o
  1951年,姚传芗返回上海,任春光越剧团技导。同年10月,应邀赴杭,历任浙江越剧实验剧团、浙江越剧团技导、导演。曾参与排演《庵堂认母》、《盘夫索夫》、《西厢记》、《孔雀东南飞》等越剧剧目,成绩斐然。 , i  p! a$ t' X% C6 P: ^

1 Q3 G7 A$ E) P8 w& T. M7 U0 q, L( Z9 Y  1958年始,先后出任浙江省戏曲学校业务班主任、艺术顾问等职。姚传芗在培养昆剧、越剧人才方面贡献颇大。浙江昆坛名旦王奉梅、张志红等皆为其得意学生。此外,全国南、北昆剧院团的挑梁名旦亦大多向他学过戏。如1979年夏,他曾向专程来杭学戏的江苏省昆剧院张继青传授了《寻梦》,又向上海昆剧团的华文漪传授了《偷诗》、《说亲》、《回话》,向梁谷音传授了《借茶》、《活捉》、《佳期》、《挑帘》、《裁衣》等戏。1985年随浙江昆剧团赴京期间,又正式收北方昆曲剧院洪雪飞、董瑶琴为弟子,向她俩传授了《说亲》、《回话》、《跳墙》、《着棋》、《佳期》、《拷红》等六旦主戏。香港名票邓婉霞亦曾登门求教,向其学习了《铁冠图·刺虎》。
8 @# d9 l0 p6 B5 Y% T: M' Q1 f7 K9 U9 G: |' J$ M( o) x
  1986年姚传芗,积极参与文化部昆指委主办的昆剧培训班的教学工作,向学员们传授了《金雀记·觅花、庵会、乔醋》等戏。    r4 x1 Z( L$ W, z  M4 }

9 n: C* }2 T5 `* Y9 o0 {  姚传芗在表演艺术上既不离于师承,又不墨守成规,并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不断有所发展提高。他向钱宝卿所学的《疗妒羹·题曲》,本是一出身段不多,以内涵深沉、唱功和表情见长的传统折子戏,后经他的不断丰富完善,已成为一出唱做皆重的看家好戏。1982年初,他将此戏授予学生王奉梅。后该戏被竞相学习搬演,现已成为全国各昆剧院团的优秀保留剧目。江苏省昆剧院在原有《游园》、《惊梦》、《寻梦》的基础上,新增表演艺术已失传的《写真》、《离魂》二折,串连成《牡丹亭》(上集),也是姚氏参与主教、设计、排练的成功之作。其中《写真》开排时,他与导演、演员相互切磋,设计杜丽娘持柳枝上场,使其与上折梦境情节衔接。在末折《离魂》中,他巧妙地运用《蝴蝶梦》中“庄周脱殻”变形的手法,表现杜丽娘之殇,为全剧画龙点睛之笔。该剧在1982年“两省一市昆剧会演”中演出,被专家们誉为风格清新统一、颇能体现南昆特色的佳作。  
1 k% f7 V( G6 r
  J; n3 M. a- b7 a0 d" j6 t  1954年,姚传芗曾荣获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奬状奬;1962年在“苏、浙、沪三省(市)昆曲观摩演出大会”上,主演名剧《寻梦》;1993年,应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邀请,与学生王奉梅等一起赴香港讲学。主讲《牡丹亭·游园、惊梦》、《蝴蝶梦·说亲、回话》中的旦角表演,受到听讲的昆曲爱好者及在校大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他还接受当地《大公报》记者采访,在该报发表了《姚传芗谈昆剧近况》一文。 5 f( R& f/ V" p+ J
% \! B6 t- x: H9 t6 L9 D
  姚传芗1996年在杭州病逝,终年85岁。  
5 a: Z+ E% D# g8 ]4 \' g; U/ l' \: v6 |2 B5 t
  姚楠(1912—?) % B/ v6 A" i# B. o, v' g

4 B4 W1 l8 F2 _* G9 n  A/ _: d1 d! I  字梓良,笔名南迁、史耀南。上海人。史地学家。翻译家。
" g1 n/ n$ F7 y% z
; }8 l- N" M* b( A, _# t" m. C  姚楠早年于暨南大学理学院毕业后,曾继续任暨南大学南洋文化事业部英文翻译。任新加坡星州日报出版社出版部主任编辑,并为新加坡南洋学会创办人之一。姚楠历任重庆南洋研究所研究员、原国立东方语文专科学校教授兼校长等职。 ' [. M+ p6 M' E$ E; ?5 [7 K6 F

/ `; X& d# a# u  新中国成立后,姚楠历任华东大学外语专业东语系主任、厦门大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辞海编辑所编审、上海译文出版社编审兼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研究员及中国南北研究会副会理事长、中外关系史学会副理事长、《辞海》编辑委员会委员兼中西交通史学科主编,《东南亚历史词典》与《中西交通史地名词典》主编,《中外关系史译丛》主编等。
" ?2 c8 G  L& X- s% ~6 \& Y- v: c! t4 @' y
  姚楠主要译作有《十七世纪南洋群岛新航记两种》(商务印书馆1935年初版,已重版,列为汉译世界名著)、《东印度航空记》(荷兰航海记名著)、\[英\]哈威《缅甸史》(上、中、下册)、\[英\]温斯泰德《马来西亚史》(上、下册)、\[美\]费希尔《中东史》(上、下册)、\[美\]卡迪《东南亚历史发展》和《战后东南亚史》等。
5 w' P( U6 s* e3 `# u
! Q6 Y) S0 ^( l: E  校订:英国皇家国际事务学会编纂《国际事务概况》23卷,《马来纪年》等。
* t. z% c0 O9 n: c0 W0 l0 Y
2 a! i  g' i% h8 F" l  姚旦(1913~1967) * j9 @3 R% c4 A& ^* z. X- ^

% S, C: v0 a9 v' v- @) W  又名姚常新、陆纲。浙江宁波镇海人。中共官员。 ) i% _' w0 t, J( H
4 k" Q. Z' v9 U% e7 D7 n
  姚旦出生于一个小职员家庭。1931年宁波高科职业学校毕业,后任会计。1934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组织了“今日读书会” 6 X# z/ _: q8 R; M/ R* n
. Y* b$ A9 m; X0 i" f
  上海“八一三”事变后,赴香港。1937年从香港回到了内地。接任富阳县政工队队长。 后任书记。
7 x6 Z! F4 k$ A2 T% F; A" j' ]" d" W3 O$ k
  姚旦曾在敌占区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和党的地下工作,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任江苏省赤南县委书记、江宁县县委书记兼县长、茅山地委组织部部长等职。 0 b( s* P, V/ @2 a2 t  c9 H
" m* S6 D5 _' e
  姚旦历任华东鲁中干部队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八纵队宣传部副部长、先遣纵队政治部主任、政治部军事副部长兼镇江军管会秘书长等职。
9 j7 T3 R' q$ t9 R" C8 g' H" p: O
   新中国成立以后,姚旦历任南京市总工会组织部长、办公室主任、党组副书记、南京市委企业党委副书记、江苏省工业部副部长、国务院第二机械工业部南京办事处主任等职。从部队转到地方之后,在任江苏省工业部副部长和二机部南京办事处主任期间,亲自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聘请王嘉谟讲师专程来南京为老干部学习班讲授“均衡生产”、“作业计划”以及“经济管理”等方面课程,积极加强企业管理、技术管理,以提高企业素质。
( e& n; `  s* ?% f0 u5 i
" f% n: V& i9 ?, m. f2 e- j  1955年,姚旦任国务院第二机械工业部办公厅主任。调哈尔滨飞机制造厂任厂长。先后仿制前苏联Mu—4直升机、用前苏联部件装配出了第一架中型轰炸机。在直升机试制阶段,利用机械加工和钣金车间闲工多的特点,生产客运汽车、自行车、收音机等几十种民用产品,销售到哈尔滨、沈阳、北京等二十几个城市。姚旦不但重视生产和技术,更重视航空技术人才。坚持制造飞机要保证质量。他说:“飞机是要飞上天的,能不讲质量吗?” * h; x' R% P9 s4 y) K) n
1 P0 w$ n6 K$ u
  1962年调任沈阳飞机制造厂厂长。姚旦抓企业工作整顿,恢复和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抓产品质量,落实责任制;抓企业管理,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坚决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经常召开质量会议,掌握第一手资料,时刻检查并落实产品质量问题。第一架仿苏Mur—19c型飞机。在没有前苏联专家指导的情况下,于1963年9月首试成功。姚旦受到中央军委表扬。该机于1964年获全国工业新产品展览会一等奬,后批量生产,为人民空军提供了大量优质飞机。沈阳飞机制造厂从亏损54万元发展到实现利润2200。 2 h) H& x7 Y$ |8 Q$ P8 b

# q) y% U7 g7 W% B2 w+ Z  1967年,姚旦“停职反省”。1967年被迫害致死。
' A  z/ ^+ F/ _, F8 s3 _' D
7 i8 d: Q& G- E4 `6 o2 ~  1982年,江宁县委决定,将姚旦生前战斗过的禄口乡的一个村改名为“陆纲村”,以表达对他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 h6 p- J8 \" T" {, R5 N1 w$ F" f8 v# Y1 U
  姚曾廙(1912—1976) + C4 K, c8 ?. E' u5 J( i
! H/ x& F( X) j$ _7 v$ G2 x+ W; ?
  笔名天马。北京市人。翻译家。 - ?4 X) j8 t4 a2 G
8 v4 z% d* Z% h, m
  姚曾廙早年失怙,自幼跟随祖父姚锡先。祖父姚锡先曾官任清廷兵部侍郎,系中日甲午海战主战派人物之一。故其年少时即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熏陶,并养成了刻苦读书的习惯。1934年, 姚曾廙以大学四年总平均分第一名而获得”金锁匙”的荣誉。姚曾廙自燕京大学政治系毕业后,即到中国大学执教。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遭日伪当局通辑,而辗转到重庆。经由同学介绍,任财政部视察室视察,并代理该室主任。 $ C; l8 p$ {5 E* ]9 z2 g9 j* T- j

- j9 i+ G2 j7 Y% ~' T1 i8 \9 x3 M  新中国成立后, 姚曾廙赴东吴大学任教。不久,因肝硬化等疾病缠身不得不卧病在家,于是辞去了大学教授的职务。后经上海统战部推荐,自此开始了翻译的工作生涯。
. Z/ {: ~8 t$ q& r. J% Y: M4 ~4 _
+ R8 I; ?2 Q+ {  姚曾廙一生所译著作达七、八百万字以上。其中主要有《中国关税沿革史》、《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现代资本主义》等。
* Y- q+ W+ K/ R4 L& q. u
- S& }+ j# Q* J, b  C2 F6 J% c% F  姚诵尧(1912—?) , ~, r" p+ r( Q9 w

" u" L* U/ ?9 i# D% h  浙江桐乡人。高级工程师。
% R3 H& c. \' C$ l' Y& ~6 z& a/ |
* A0 A) h+ N2 [( V' c' n9 T, E3 U  姚诵尧1937年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动力系毕业。历任昆明中央电工器材厂助理工程师、副工程师、上海华生电器厂、中央电工器材厂上海分厂主任工程师。1947年,姚诵尧赴美国西屋电器工司实习,1948年归国。 % d; \4 G) |8 J" ]& @4 Q
3 o; F' M* r! y) u9 w
  新中国成立后,姚诵尧历任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设计院设计总工程师、上海电机厂副总工程师、上海重型机器厂副长长、总工程师。上海电站设备公司副经理、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职。姚诵尧参加了我国第一台汽轮发电机的试制,为上海电机厂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7 q. O8 w/ I1 k; T* p
. t: _4 ^! N- q& O) e  姚诵尧为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第一届理事。
4 g! T2 n7 [/ i3 D: d$ N. \- j( H4 |6 L0 r8 g* _
  姚冬声(1912—?) ! `* t' H1 w& y+ O
  F7 b0 p/ P1 p. N; Y% E: V
  江苏武进人。民国官员。 ; R3 ]9 e, S: ?$ D

7 a5 Q' {. \( C4 ^( B. Y% t# f  姚冬声于上海大厦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考试院司法人员考试中及格,后于国民政府任职。
8 ?% A8 L) @# ?! j' o
  n7 ^, |9 p. B8 I' H  抗日战争期间,姚冬声被派往京津沦陷地区,主持敌后三民主义青年团团务,从事地下抗日工作。1941年初,姚冬声任三民主义青年团无锡分团部主任,后调任中国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宣传科科长、代理处长。后被汪伪特工逮捕,监禁半年,获释后继续工作。
6 f3 n0 D& @9 K. G4 p4 J
, n% K2 S5 ?( M, p3 ]) Z  抗战胜利后,姚冬声调任三民主义青年团南京支团团部干事兼第三组组长,兼首都《青年日报》总经理、无锡县参议员。不久之后,姚冬声在无锡创办《大锡报》及自强中学,自己任社长兼校长。
8 F- r0 W/ ]) |1 B0 \5 d, X7 s+ ^; R
  1949年,姚冬声去台湾,执行律师事务,一度担任《民族报》总编辑。自1951年起,姚冬声连续当选为台北市第二届,第三届和第四届市议员,1960年当选为台湾省第二届议员。
8 S6 n0 k% m" H
9 ^4 r$ E3 B( c; D$ G  姚宝仁(1912—1964)
/ @, P8 d/ X, f. ~: T! Y6 D& b5 D4 y
   字子静。江苏六合人。民国官员。
- L! l" b' }6 m) f0 Z/ S
* O8 l4 q# d  U, Y3 V, M9 l  1927年,姚宝仁就读于江苏扬州中学,加入中国青年党。后即入浙江大学,学习土木工程专业。姚宝仁毕业后服务于浙江省建设厅。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姚宝仁曾任浙江省海塘建设局局长。1946年起,历任国民政府农部农田水利工程处副处长等职。 ' M9 h: d. Y, E- h$ L" M, {' e, N
- b7 w+ ]  m; K5 n- O/ T: a; k
  1949年,姚宝仁去台湾,由工程师升任保养处副处长。姚宝仁于1964年逝世,终年五十二岁。
8 o/ T# ~& v) @$ v( ?! A! K  f( C  F- g2 W. H9 e
  姚梦谷(1912— )
# D0 ^2 q6 r7 }# J9 V7 R- C. m  h/ m9 {9 ^1 z# _+ \  Y8 Z
  字谷良、虚,号拾问。江苏泰县人。画家。
: l. L3 z/ Z$ N# S
. U0 d4 o6 Y* D3 U  姚梦谷早年于江苏无锡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先后从名家金吾然学西画,随吕凤子、凌直之习人物、山水、花卉,擅长水墨画。姚梦谷自1938年始举办个人画展近十次,后居于台湾。  
- d" a7 R4 ]8 |' h6 i, \
9 f  ~) ?" Q$ X$ \  姚梦谷曾当选为中华民国1976年、1986年两届国民大会代表。
& {" A- n2 q) V0 a) k  [. M, G9 b6 {
* ?6 \8 D0 x9 N2 x; I  姚艮(1912— )
  v" s: y: j! [# o4 T! L% e+ g& o
& j# H& l4 G# e+ s) Z- F& e  黑龙江省双城县人。中共官员。
" k, P( Z) D0 G7 {" j0 R
: F5 j, {9 U9 N9 w8 @  姚艮年少时随父亲到城里,后在北京潞河中学读书时,从事抗日活动,组织“春草读书会”,出版“春草墙报”。后任中共北平市委通县支部书记、通州区委书记。
4 l2 b+ b6 H4 q+ p# W+ D) M! K) G$ l- K& w: I9 B
  1932年,姚艮到苏联后,被扣上间谍罪,在俄罗斯劳改前后八年,历尽艰辛。
) R" Z7 E  q9 t+ Y
3 t$ `& \: U& d3 [* ~  1938年回到了新疆塔城,先到塔城行政公署做文书工作。不久,报考新疆军校。结业后分配到新疆督办公署翻译室。姚艮曾到库车骑兵第三连、督办公署参谋处翻译室、新疆军校高级军事研究班做翻译工作。任新疆军校任普通学教官。在新疆军校“中央军官学校第九分校”,任政治部科长,代理训导主任。
8 M/ c7 C5 T: ~0 d. ?/ ?0 S5 }. Q3 O- Q. l; H( |# r  e6 `  i
  自新疆至西安后, 姚艮按周恩来工作安排的指示去东北,在沈阳火车南站当站长。
8 D5 \) |* u' Q$ |* M5 k9 `+ i, e+ p) ]" u/ G' Q9 p" A! d
  建国后,姚艮任公安部办公厅秘书处俄文秘书、办公厅秘书处编译科科长、编译处处长及公安部首席苏联专家的翻译。后兼任群众出版社总编辑。姚艮翻译出版了多部外国文艺书籍。其中有《金星英雄》、《丰收的故事》、《基础》和《一年长的故事》等多部长篇小说,以及《山里的春天》和《红色保险箱》等电影剧本。长篇小说《金星英雄》,在50年代曾风靡全中国。1961年,姚艮被任命为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曾任公安部清查委员会主任等职。
/ t" I# x3 [" V7 V0 {+ s
1 L; j- L+ a5 a  姚伦(1913—2004)
3 S8 I& N2 f! o1 k! l! L% V; j& ]8 q8 ?( k# x2 u  Q' N: h0 Q
  黑龙江双城人。中共官员。 2 A: k% G3 g- J+ Q) l

  u2 |1 Y/ M1 m- X* A0 n$ R5 Z  1935年,姚伦在北平参加”民先”组织。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姚伦历任中共临县三交区区委书记、县组织部部长、县委副书记、书记等职。1940年,姚伦到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后任西北公学组织干事,从事干部的审查与反特工作。 5 G( M& N' A9 M, d4 k7 r( `
% v3 k3 \5 n0 T! D0 `4 g* F
  抗战胜利后,姚伦任晋冀察公安管理处、社会部、华北社会部审讯科科长等职。 ( w" S/ s- ^1 V3 q9 `

' T( h# s: i, V! }  新中国成立后,姚伦历任公安部处长、副局长、东北警察学校校长、政委。姚伦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了错误的批判。文革后给予平反。平反后,历任公安部预审局局长,公安部顾问。 * @# z4 I9 O" e7 n

& w5 E, L' X* E  姚伦于1946年开始从事公安预审和战犯管理工作,参加了对日本、伪满州国犯及国民党战犯的审讯改造工作。并于1952年赴朝鲜参加对美国战俘的审讯工作。1971年,姚伦担任林彪专案组的审讯工作。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姚伦担任”四人帮”案件审讯委员会工作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
( h2 y5 i& v# T* H8 y$ R
* w( Z! V8 I' [  姚伦于2004年逝世,终年九十一岁。
+ u" l, }  a2 g4 H! T, i% o8 S$ E$ Y! H( C6 K" h2 T
  姚国民(1913—2004) / |, }3 ^: G! ~7 g1 p% }

. j5 J/ Y& @9 C" g/ M3 s+ k( n. k  江西吉水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陆军少将。
  W. t  y& \5 k! ~5 {/ D" s4 `$ o' R  v. d4 R. i
  姚国民于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总部警卫连排长、防空连副政治指导员。 + m1 O  T! O; A

, z( N& D' O6 b. P  i4 ~  姚国民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姚国民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营政治指导员、大队政治处主任。1940年起任冀中军区第七军分区十七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1941年任第八军分区第二十三团政治委员。 5 V7 J" n3 A1 m; T" {: \
' m7 j' D! |5 Z! y$ F, a. p
  解放战争时期,姚国民历任黑龙江军区绥化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共绥化县委书记、东北民主联盟军第七纵队第二十师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第二十师政治部副主任、十九师政治部主任。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四军第一三0师政治委员。姚国民先后参加了1947年东北攻势作战及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战斗。
5 m" X" m7 f% M, l: \3 l
& `0 E2 j& V2 ]) L  新中国成立后,姚国民任师政治部委员。1953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四军第一三0师政治委员、军干部部长、军政治部副主任。1954年任东北军区第一文化速成中学校长兼政治委员。1958年任工程特种兵工程指挥部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69年任工程兵政治部主任,后任工程兵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
/ s) D! S  z& Q! K- P1 F& @. o
% O  V. q1 E' l6 g8 n7 O  姚国民于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军衔。为中国共产党第九次、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 y! [. Y4 q- z0 s
/ L  r, M! u  T4 w
  2004年,姚国民于北京逝世,终年九十一岁。
) ]; D* o1 l; o: J, ^# u
7 p7 q, E; l2 z# \# Y0 Y  姚康(1913—1983)
, m" d+ W3 O% o0 i
7 e' J  }- _3 Y+ F* j" E  安徽桐城人。农业科学家。
* {# H, t$ f) q7 l4 w8 _  g- J9 i- |& o8 [" q! S( z; c' B+ c7 C2 l
  1939年,姚康于中央大学农艺系毕业后,赴美国留学,1948年获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理学硕士。 ' a% a. R" {) k$ f
% u+ t- O) r/ z' F) n* O' D  w( |2 m) Q: k
  新中国成立后,姚康历任武汉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华中农学院副教授、教授、昆虫教研室主任、湖北昆虫学会第一届理事长、湖北植物保护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等职。 $ B1 e" Y( E% b
! P- \! q9 ]* u" J( m3 N- }) u
  姚康毕生从事仓库害虫研究。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先后发现四种伪步甲仓库害虫。六十年代, 姚康对蚕荳象、米黑虫提出了防治措施,并对谷蠹生活进行纟统研究,提出利用蜡象天敌防治谷蠹。 * H/ q0 n! J5 [( D9 a5 X% `) g  a' p; v

. }; M5 h5 V( o7 k( L. O2 k" H) B( o  姚康着有《仓库害虫的化学防治》,《仓库拟谷盗》等。
$ F- m6 S- K/ j) l$ [3 c1 t3 t; A0 }% Q- M5 R3 W
  姚书梅(1913—?)
0 X: d( ~& `2 A* F9 y
9 E0 ]5 b' J7 T* G; C  C  河南灵寿人。中共将领。 $ c0 ~' K; z, \2 W0 |8 ]" H- h
' P! k6 `4 q: j9 j" `' S$ q$ Y6 p
  姚书梅于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团宣传股股长、新四军第三师司令部秘书、师直属政治处主任、东北民主联盟军东北野战军团政委、第十四兵团军宣传部部长等职。
3 a) d: D! R0 P' v" }7 u5 m
- }2 d1 Z) u' F0 A( C  姚书梅参加临江、辽沈、平津、广西等战役。1950年,姚书梅赴朝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委。回国后,历任广州军区军事检察院检察长、湖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国防科委基地政委、国防科学大学副政委。 2 f6 d& |/ m2 {% I4 Q* f( R2 |
9 x4 x& l: f0 _: p$ i
  姚书梅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y% s+ T1 K  b1 ?
" _; z: ?$ v, ~1 o' A4 i1 S% |
  姚奠中(1913—)
7 I9 I: W( q3 x# M
7 j! q4 h: Y/ m  s. k& s9 `  原名豫太,字奠中,以字行。山西稷山人。书画家。 ' }* p0 }$ k7 }( t( a1 Y
" C- g) |& Y7 B; T6 l) i9 o' a
  姚奠中早期肄业于山西教育学院。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学习,后于苏州章太炎国学会研究生班毕业。姚奠中先后于贵阳大学、南云大学任教。 9 n$ `+ o; d/ ?5 f6 U. R

. _) x) F+ k( W6 q' L% l2 x  新中国成立后,姚奠中执教于山西大学。姚奠中工诗词、国画山水,尤精书法,长于篆刻、治印亦偶有展出或发表。作品入选全国第一、二、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多次入选大型国内外各类书法展。有的作品被国内外文化单位收藏或被收入各种书法专集。 " _- D' C3 ^+ t9 ~

4 V7 z7 S/ C+ H  姚奠中历任贵阳师范学院副教授、教授、云南大学教授、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学院教授、系主任、山西省第五届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协会理事、山西古代文学协会会长、山西大学古典文学研究所所长。是1998年山西省第六届政协主席、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诗词学会顾问、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韶文学会理事。
  m7 @2 U% H9 K( ^5 M6 ?2 R3 e
, f, G5 c' l: N9 S9 D$ u5 |2 f9 C, h  姚奠中着有《中国文学史》、《南北书词草》等。 6 q7 K4 e9 ~$ C1 {) k

! W9 F! R- Q+ ]& `' t) f* l, n  姚佐治(1913—?) : X, Q" j6 f/ b( L% N. p3 k& C

, p; s; L% a4 S) c  别号鲁生。安徽桐城人。国民高级将领。  陆军中将。
) V+ w% A( T* H" ?2 d% t$ A. A% j: A9 q+ m1 ?: c( {+ K, L
  姚佐治中央军校第十三期步科毕业、陆军大学第二十二期毕业、台湾圆山军官训练团联战班结业。 & x+ }/ \/ V* ^1 z4 P4 w' X

3 [9 c9 W9 B- p. o( k' H  抗日战争爆发后,姚佐治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笫九十三军教导大队中校教官、警卫营长、独立团团长等职。 ) a. w% A% O1 Y7 {$ }

5 y" b7 Y2 P" n" Z3 \  C  1949年,姚佐治到台湾,历任第八十四师二五二团团长、师副参谋长、参谋长、师长。 ; b: I& o1 y: M/ X. l9 v/ N

0 n* _) q' x6 G7 W  1960年,姚佐治被国民政府授陆军少将衔。后任凤山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1963年任第二军参谋长、第三十三师师长、第九军参谋长。 $ \" C3 p: k: _
6 g% o; I( q. N+ ^) P# F
  1968年起,姚佐治任陆军特种作战指挥部参谋长、空降部队司令、陆军特作战指挥部副司令。1974年以陆军中将退役。 & d) l+ m2 P: H! T0 ?5 s

) N; L# q; u) G0 ]# w, a  ~; O5 l  姚士泉(1913—1968)
6 o( }/ z% Z4 G3 |/ G9 Z1 D: r# s( f  l$ T' ?( _8 A0 z) j" e
  江苏宜兴人。摄影师。 % U$ M! }$ S( {$ S8 p6 o. N, x
8 j' q& P6 o9 a' M
  姚士泉于十四岁时由姐姐范雪朋带到上海,进入友联影片公司学习洗片及摄影。1928年担任摄影师,拍摄《续儿女英雄》,《荒江女侠》等十余部影片。   ~, B* H6 }4 \! q

% Z% X' A. U- @  1929年,姚士泉为复旦影片公司拍摄《红衣女大破金山寺》等影片。1933年入范雪朋创办的强华影片公司,拍摄《觉悟》、《沦落》等影片。1934年为联华公司拍慑《再会吧,上海》、《秋扇昀灯》。1936年,姚士泉担任艺华公司摄影师,拍摄《化身姑娘》、《神秘之花》等九部影片。
0 ^5 J' E; u: G. K# P6 @3 k6 Z* {. X0 |5 |6 w$ }" [5 Z
  1940年,姚士泉赴香港,为大地,新生影业公司拍摄《白云的故乡》和《前程万里》等影片。后返回大陆,在重庆入中国电影制片厂,拍摄《气壮山河》、《血溅樱花》等影片。
# T2 I0 e8 X4 l  X$ ~7 y0 }5 s3 D: K9 z% F6 i% |8 Z
  新中国成立后,姚士泉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影师,拍摄《情长谊深》、《林冲》等影片。1962年曾为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逆风千里》等影片。 9 J8 q* v% e" I, F& b% C) K8 t. \

8 O9 H; ^0 V) j; v: F* {$ B5 v8 a1 P  姚峰(1913-1976)
3 K! V2 c0 X0 Y# i% f0 U% ?: A* Y3 a2 B' @/ k% p$ D
  陕西省户县人。中共将军。 + ~* U) B' z9 n# M, Q" o

: D+ e# o7 `2 S- t& J  姚峰幼年发奋读书,高中肄业。在校期间常常参加学生运动,激于义愤,姚峰曾殴打过搜刮民财的国民党区政府和税务局人员,发动师生把三青团头头赶出学校。姚峰被逐离校以后,曾任小学教员和中学教员。 6 D! b* o4 U6 e! E* z

: V- t8 E7 J, F7 k  1937年,姚峰参加革命,1939年入伍到延安抗大学校,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反“扫荡”中,姚峰机智勇敢地抢救牲口和经费,受到上级表扬。1946年任18集团军后勤供给部管理科副科长。1947年任三十八军五十五师供给部副部长,1949年任郑州军分区后勤部政委。姚峰曾荣立三等功。
( T, b& h/ j! a3 p! r, t
$ Q; Y- H4 ?: J! d0 \/ y  1952年,姚峰任南海舰队万山水警区后勤处处长,1955年任南海舰队万山要塞区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长等职。1966年后调任广州军区山农场和光明农场场长。姚峰于1976年因病去世,终年63岁。 & k3 m, K* B' R+ u. Y' H
2 k; A* D4 U6 f/ H, w1 H
  姚仲明(1914—)
# {' |1 @% R9 {" [( t6 A
7 @3 ?! t9 R' W! m  山东省阿县人。剧作家。 : @; g5 k7 n' ]; s$ l5 H( Z
5 b5 ^4 f; X& w" s2 Q
  1934年,姚仲明在济南乡村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姚仲明组织游击队,参加创建山东八路军三支队。1940年到延安党校工作。1942年,姚仲明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与陈波儿合作,写出优秀剧本《同志,你走错了路》。1943年自延安回山东,在济南、青岛等地参加领导工作。 : g% N; \- m7 Q
! t$ M' w7 j5 d* T+ b* ?; I
  新中国成立后,姚仲明调任外交部驻外大使,并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此后担任文化部副部长等职。
% k4 t& N1 {- B; A$ C7 s. L
8 G0 {% B* W/ a  姚秋农(1914—) , q7 y' m- I! I' {9 x8 q
' j2 d' i( Q- u
  湖北武汉人。集邮家。 7 C0 g, S, o( @9 Q" x% A% f
6 F) e7 B: j$ u6 U5 z! `3 P
  姚秋农早年参加新光邮票会、甲戌邮票会、天津邮票会、重庆陪都邮票会等集邮团体。
6 s/ w. j) M. m! y2 q: h9 }  g
  新中国成立后,姚秋农历任湖北省集邮协会理事、学术委员。姚秋农前期主要集华邮,后来主集新中国邮。 . J( J; h' I# f
$ E! J7 h! E1 S+ ^: x" r7 K& e
  姚秋农对新中国普通邮票有独到的鉴赏力。1983年,其参加全国邮票展获铜牌奬。1991年“光辉的十年”全国邮展展出姚秋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邮票”邮集大获好评,获得银质奬。
0 }) x. Q, D- N8 w! T$ o  D0 [$ R% A2 A/ Q8 Y0 l
  姚国金(1914—2003) ' N- h+ N' {* S8 E1 X
: @  G& ?: M* G. l
  江西省吉水县人。中共老红军。 5 F6 L, a  }7 i% d+ E
: M2 O( U2 W3 }& E
  姚国金从小过着流浪乞讨的生活,九岁开始学篾匠,出徒后给师傅帮工。1929年冬在江西吉水加入农民自卫队,参加了水南地区农民暴动,1930年在江西吉安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 1932年加入共青团,两年后加入共产党。
" ?2 L# Q/ p; L/ z/ b/ X- N* c5 ~. V6 p2 g, y2 ?$ I% N' a! O4 R( ?
   土地革命时期,姚国金参加了五次反围剿。在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任通讯员、警卫员、青年干事等职 ,长征时,姚国金在红一军团曾任警卫连政治指导员、军团青年连连长、军团保卫局机关副指员。1935年起在红一军团教导营学习(后编为中央干部团一营)。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一师一团四连连长。
" v# P" `- D8 N& |3 Q7 H! p% [' A& Y$ h& t& l4 v# s" i
  抗日战争时期,姚国金曾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新三团、第四纵队十一支队三十一大队任连长、冀东抗日联军五纵队任参谋长、第四纵队十一支队教导队队长、冀热察挺进军十一支队侦察股股长兼骑兵营营长、挺进军七团三营副营长、抗大二分校高上科上干第三队队长兼军事教员、晋察冀军区十一军分区司令部作战股、队训股股长、晋察冀军区教导二旅九团参谋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二旅九团参谋长等职。1944年调延安中央党校四部学习。姚国金参加了平型关、百团大战等重要战役。 " \4 S/ ?) u: `- S. z

8 P7 Q1 w" f4 n6 r# T5 C   抗战胜利后,调延安东北干部团,1945年开赴东北。任黑龙江省军区司令部作战科长、黑龙江省军区警备第三旅参谋长、西满军区教导大队大队长、黑河军分区参谋长等职,期间参加了剿匪和开辟东北解放区工作。
" v$ b- J7 s+ n/ `* z8 R# d4 S) R; P4 Z
  姚国金作战英勇,多次负伤,后被评为二等甲级伤残。 - z% a% N6 }1 e3 j& n* \* t
% n; h7 @: _" t$ l  R7 O% H( q
  1947年始参与地方工作。先后任黑河专署航运处处长、实业局第二局、电业局、林业局局长、黑河地委常委等职。组织创建了黑河地区的造船和航运业。1950年调沈阳。历任东北人民政府重工业部东北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矿山处处长、沈阳矿山机械厂长长、国家重工业部中央有色金属管理局设备处处长、沈阳钢厂党委书记、丹东冶炼厂厂长、辽宁省农业机械厅副厅长等职。
2 e4 K9 h! P: U& g8 K8 X  p/ f# y6 Y9 q! r# c) U
  文革后任大连市政协驻会常委、大连市人大驻会常委。 ! [' e( c5 D3 N6 s8 B8 l! h
/ I& \  p3 z+ R" Y9 C9 l
  姚国金2003年病逝于大连,享年89岁。
+ |: W4 F* c4 `( D; A8 ~
! u; q, {; Z, A/ ?2 S  姚曾荫(1915—1988)   l; C/ g- Q  F# l2 @7 q
5 r- r- `% ]- |; v
  江苏镇江人。经济学家。 $ f8 a7 A: Z& H

( j; I! {. A, b' u, q  姚曾荫于193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系。1937年毕业后在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工作。先后任研究生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46年赴美国名尼苏达大学研究院进修。1949年任北京大学经济系副教授,1951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53年后任北京外贸学院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为国际教育交流委员会、世界经济学会、外国经济学研究会、美国经济学会、国际经济学会理事。
. L( L* b( g) f5 n3 M2 n' T- C  e! x5 X; @+ k  z; F6 c
  姚曾荫一直致力于我国对外教育事业和国际经济的研究工作。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姚曾荫主持编写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国际贸易》一书,获对外贸易部一等奬,参加编写的《世界经济概论》一书获1987年吴玉章奬金世界经济学特等奬。
* F9 R+ o! r+ e; Q4 p  d* o
' i. ?1 Q' k3 a4 _. ^2 f+ }  E3 F  姚曾荫主要论着《国际贸易概论》、《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界关于贸易比价长期趋势问题的论战》、《世界经济形势与新贸易保护主义》、《要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等。 8 k( E- k; z7 V% V

2 X7 w, q( f; ], @2 [  姚梅镇(1915—)
6 O# @/ I- l$ E2 j9 _: l  O7 s9 n3 t/ c6 e+ O3 F" A  Q, n
  湖南益阳人。国际经济法学家。 6 `, `& g; x2 f5 |, L

. R1 {: B, x9 X9 @( _% Q; U7 z  姚梅镇于194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律系。先后在国立商学院、贵州大学、武汉大学任教。任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经济法研究会会长。
. Y1 E3 J8 ?- `/ g" w& |
1 t( Z) o& [2 }: y  姚梅镇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法,尤以国际投资法见长。姚梅镇还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编委和国际经济法分科主编。其认为,国际经济法是一门独立的法学科。国际投资法是综合资本输出国与资本输入国国内法和有关国际法规范而形成的一门独立法学学科。这一观点得到了国外内法学家的重视。
7 P4 J" E  n- F3 e  G! s5 m4 a, u/ t
  姚梅镇主要着有《国际投资法》(获1987年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奬)、《外商投资企业法教程》,译着有《欧洲发达史》、《国际私法》等。
2 G. K" h7 ?0 w6 Y, T: _& n- s0 h
. O  N- }6 ^, P+ ~, h7 l  姚鑫(1915—) 3 O7 d. `9 F5 e, s# _2 l
& P, w/ h, p  @& s
  江苏常熟人。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L% @$ k( t' d4 K# e$ J# V6 ^: B1 Y9 B. X2 n( A8 m2 F
  姚鑫1937年于浙江大学毕业,留校任助教,任讲师、副教授等职。1947年至1949年, 姚鑫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动物遗传研究所作研究生,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教授。1950年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生物学研究所任研究员。1978年在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 [& G; K+ b* k1 l: Z

- K6 t: i2 U1 D3 F$ ?6 }  姚鑫在线虫个体发育中染色质丢失、水螅组织中枢的诱导能力以及果蝇胚胎发育的细胞化学等研究中均有新的发现。在人体肝癌细胞中新的胚胎抗原以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研制等方面均作出了贡献。姚鑫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奬、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奬、科技进步三等奬。
! p; l, J: ^1 D% x' L3 P6 p+ V+ Y# W( ?/ @0 A2 i5 {
  姚鑫曾任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1988年起任亚太地区细胞生物学联合会主席。
, f8 u5 c8 w1 l; P+ _- y4 P2 g% _4 `# t
  姚鑫发表论文共五十余篇。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z4 P9 [9 d1 h- T! b
4 H* X3 P+ ~3 r$ k4 }
  姚江滨(1915—)
, _. }) p3 g, _+ d; h/ t
- k" v& m3 e; L$ e# ~# U  字公振(或为名),笔名江平、江水、江斌。江苏泰兴人。诗人。
5 N; M. q4 J" d  G7 d' M* ^: X2 J6 \2 `5 t; p6 t! E; ]! n8 u
  姚江滨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写作,擅长新体长诗。姚江滨曾参加朝霞文艺社。 ! @- k7 B$ E/ |3 I0 M: I
7 ]  i( r. k) P" E
  抗日战争时期,姚江滨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抗战胜利后出版《江山诗情》(分“扬州风情”,“镇江三山”,“句容山景”,“栖霞秋色”,“无锡湖山”及“苏州游”等三十三首)。《西湖烟霞》(分为杭州西湖,嘉兴南湖记游诗,共22首)。《归来》(朗诵诗集)镇江江南印书馆出版。分为“归来集”,“招魂集”,“寒流集”,“太阳沟集”,“三将村集”五辑共二十七首,书后附《谈诗及创作》
* `) N, W* ?1 o2 T% A, i% t# P: B$ @% a+ g7 r7 f
  五十年代起,姚江滨致力于叙事长诗,有《梅花岭》、《南屏山》,《阎应元》、《东度使者》,后者为描写鉴真(唐代高僧)东渡传法事迹。《晁衡师唐》等。
9 c* H/ P+ U. T3 \: ~* N4 |: a* t7 C% g7 m; x3 O
  姚长泰(1915—1970)
/ T3 `9 o8 j, e* p8 |) }: E" V( S7 ~6 n0 L
  别号耳聋泰。福建福州人。玉石雕刻艺人。金石家。 ) b) Q! O$ w! T" b& l4 y# q

* Q/ i# ^' t6 d  姚长泰师从陈可观,工雕印纽,兼刻薄意,姚长泰亦是西门派艺人,喜作牡丹、鸡菊等花鸟薄意。
' ^/ ~! D# q. g) u8 q, z$ f% r! {" R! Z6 |8 {7 L
  姚玉祥(1915—)
( u3 U9 R) Q) u4 w) F2 T- g
/ D# `; h: P/ G9 ]; w( ~  字完璧,曾用名姚雨霞、姚钟,笔名青苗。山西临猗人。作家。
0 ]- H+ O" |) d
3 d. C9 `2 u6 B3 k' `9 |  姚玉祥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在各报刊上发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马派头》、《涛》,散文《鬼市》以及杂文速写等。
- a  [" V9 ?, J5 P1 j$ d9 C# t4 \
/ R- O$ F4 N4 ^) ^- ^1 N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姚玉祥在太原参加山西左联的筹备及成立的工作。后被捕,在太原地方法院看守所关押一年,后被释放。1936年于运城明日中学任教。幷发表小说《开顶》,端木蕻良将其笔名改为“青苗”。 5 `9 W' e. T4 Y- K( w( o. O( {

9 ?4 E5 u$ @( F, `+ l  姚玉祥曾在太原参加“青年文学研究会”,1938年考入延安鲁艺文学系(第二期),后到第二战区黄河出版社工作。姚玉祥与马延龄等为文艺刊物《黄河》创刊,曾两次去延安征稿。《黄河》出了第一期,其小说《黄河的激流》登于卷首。  
/ |9 S! j5 M; C. A0 ]1 f% m( u8 {# P2 a3 Q; i" Q
  抗战胜利前夕,姚玉祥到西安主编《益世报》副刊,创办了文艺刊物《骆驼文丛》此时创作了多篇小说。
! e, z1 X: P7 m% d" L9 r: F1 `- P& j. r, C- u! l; p
  抗日战争胜利后,姚玉祥在桂林发表了多篇小说。1947年去北平,继续出版《骆驼文丛》,与刘布谷创办了“雷风”出版社,出版了《雷风》半月刊。并协助全国文联北平分会工作。 $ g& F6 \* o' m+ r% m: m
/ L9 c$ N! U2 D* b
  新中国成立后,姚玉祥曾于山西大学中文系任教。着有《琉璃堡》,《中条山的杜鹃花》等多篇小说、散文及杂文等。 " ^* a+ z" s# o
- u) A$ l# t# h# Z
  姚念(1915—1969) 9 K' E  U6 u6 B" q: [! j
* b% v* t" S; d  y9 x5 l$ @/ q
  广东潮阳人。中共官员。 . w& `$ J$ q- q) G$ C  ~& _; J: Q
7 X  R! V$ Y- C3 F- Z) H
  姚念早年在泰国曼谷参加反帝大同盟。于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新四军。姚念历任苏区中央军区政治部政治处主任、华东野战军团政委、第三野战军师政治部主任等职。
) A4 m! R* q, f' j) i# q$ {% E( E. h! {& \
  新中国成立后,姚念历任驻印度大使馆参赞、驻孟买总领事馆总领事、亚非团结委员会副秘书长、驻突尼斯大使等职。
; I; z3 o2 H$ q6 D1 _1 V  `  C0 v# o2 a. ]
  姚念于1969年逝世,终年五十四岁。 3 D+ H" b4 Y$ n# l/ E' U

* U4 y) n' V# g  姚孝潮(1915-1979) 1 _) o7 Z% V! K$ W

# j2 l) `& P. v9 T8 v& @  字义韩。福建省闽侯县人。抗日英雄。 - f( |$ Z+ i8 i
1 [" \0 I* ?5 E4 j6 I- h& f
  1938年,日军开始觊觎福建。6月,派出40架飞机到闽侯(包括福州)上空侦察、轰炸。其中25架飞临大湖乡,当场炸毁墙坪村等民房。
- A" T" g; k+ z0 N$ N0 {4 m. ^! i6 _; F, ^; A4 a
  此时,20出头的姚孝潮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毅然决定从军抗日为国捐躯。他把老父寄养在亲戚家,卖掉近30亩田产和4扇3间的祖屋,将所得银元全部交由当时的大湖区公所捐助抗日。姚孝潮的义举,惊动了当时的福建省国民政府。省政府派出一个营的官兵随带官服来东姚村迎接。东姚村的父老乡亲扶老携幼欢送。姚孝潮一行从大湖步行到白沙,然后乘船在洪山桥上岸。时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亲率省直机关人员和福州各界人士到码头夹道欢迎。
0 C3 i- m. W+ e+ T" @$ n% _+ r0 w) i5 b# s, v7 D; A/ q
  此事一时间传遍全国。当时的国民正府主席林森和军事委员长蒋中正联名为姚孝潮授匾。匾由林森亲题上书“福建省闽侯县第六区墙雪乡东姚村 毁家纾难自愿入伍姚孝潮 义勇可风 中华民国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军事委员长蒋中正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立”。
% W0 w4 F9 q0 A& m% C6 q) C; {! D% G; U, m' ]# o3 ?
   姚孝潮入伍后深得陈仪看重,历任上校团长等职。有一日,陈仪率20多名将官在福州大酒店为姚孝潮接风,孝潮因不善应酬,简简单单吃饱了就走,当他刚离开酒店不远,汉奸“报水”引来的日军飞机就把这酒店炸毁。这更引起陈仪的重视,认为姚孝潮有军事谋略思想,不久就送他到军校培训,后又任命其为团长,带兵驻防战略要地水口。时全团官兵的粮秣由南平市供给。但南平市市长竟调运变质的大米给官兵充饥,引起官兵愤慨。姚孝潮将来人狠责20军棍以儆效尤,得到官兵的称颂。为了抗日,姚孝潮父亡时也未能回乡尽孝,全靠乡亲们帮助料理其父丧事。1941年4月,福州沦陷,5月,日寇开始向闽北进军。当日军探知水口是由奋不顾身的姚孝潮率团驻守后,于23日改变了进军路线,改由白沙登陆,取大湖向南平、永安进军,结果在大湖也遭到惨败。
! e: m9 D+ q4 E: F% {4 D( M) @8 Y7 g2 r5 K( L& n
  抗战胜利后,姚孝潮不愿打内战,致电国府请求解甲归田,得到准许。蒋介石夫人宋美龄还亲往劳军,为每个士兵颁银两元。 1 a' J$ G+ V* _2 Y( L+ P" P

8 K* W$ W) o1 o+ a# L  姚孝潮回乡后一直以篾工为生,寄居他人篱下,穷困潦倒。解放后,人民政府给他分了两间房,他也结了婚,生养了5男1女,其中2男因贫病殀折。姚孝潮由于心存疑虑对往事三缄其口。直到今日,大湖乡为编撰乡志,才从福建省档案馆查出了尘封近70年的往事。
& C1 H# ^+ j& |; Q$ G) Z" D/ n& z4 H4 ~6 [' {; \$ {3 c
  姚积昌(1915—1974)
4 \$ x* j" E( z  k' m- r
- `" y- A+ f0 y# e  湖北宜城人。国民高级将领。陆军少将。
& L  W/ z# v' F
8 V  S4 j6 B! J! I6 y  姚积昌于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期政治训练班毕业、国立政治大学、中央党务干部学校第一期毕业。 7 Y- O) e  P& s4 T! F/ r

7 `8 R+ a7 W- J/ ?  1932年,姚积昌加入复兴社特务处,历任情报员、政治训练处主任、股长、调查科科长、三民主义青年团湖北支团干事、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处科长、副处长、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湖北省党政军联合特别党部办公室主任等职。
0 v4 g8 [9 p" o4 T, \& L) H7 J; @* C8 E6 w0 E4 J1 N6 s0 D! l
  姚积昌曾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到台湾后,继续选任国民大会代表,任台湾革命实践研究院军官训练团少将教官。
/ U7 K$ w1 O0 M- f+ b+ R: Z
" o1 H( H. |4 ]5 t# M  1974年,姚积昌于台湾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V' ~. A8 G( j; n  U' w! ]- C3 S8 N. {1 B8 |- h; w) J3 T$ \0 i
  姚水娟(1916—1977) $ e+ n& W' }' y/ ^  ^. M1 T3 f

5 C) a% R8 A: [# N  原名文贤。浙江嵊县(今嵊州)人。女越剧表演艺术家。
7 t& r' P) y8 B& E
) ~6 O. p' t7 u! E2 H7 p- B3 d  姚水娟于十五岁时进入群英武台科班学艺。其主演花旦。初时在绍兴、杭州等地演出。 0 j- q) a: c! t2 g

+ v" \& d) h) w% C  1937年,姚水娟到上海发展,以表演《西施》、《泪洒相思地》等剧盛名。姚水娟是越剧“四工调”时期的代表人物。为越剧的男女合演和改革实验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被誉为“越剧皇后”。 # @4 c4 T3 f* q, z. ~' n

; o3 l& S0 ^  u, w8 X  新中国成立后,姚水娟曾担任中国戏剧作家协会浙江省分会副主席等职。
3 o- Y; N, |* Q! J! T
& w8 ^4 D$ [3 M1 P2 o9 v" d' w* W) \  姚成球(1916—) 9 m; s; y- n0 I: k2 v+ |

3 F2 M5 q: G& k8 v3 v" u( z7 i  号存一。安徽嘉山人。教育家。
0 \! t  _. n2 a9 _1 `1 \2 C
0 H5 j' V  X" W. `" v) l  姚成球早年毕业于省立安徽学院。历任安徽省政府教育厅编审室股长、中国国民党嘉山县党部书记长等职。
" y) w3 d1 M4 J6 R5 y0 X$ i& t
  抗日战争期间,姚成球奉命潜入沦陷区,做地下工作。抗战胜利结束后,其继续主持国民党嘉山县党务工作,幷兼任嘉山县立中学校长。不久,复任安徽省参议院参议员,兼任安徽学院讲师、训导。 ) V9 H% s% T/ g0 _, B" @! m, O- _" F

: Z5 d8 j# K1 ?7 ^" b+ u$ k' N- U2 r  姚成球于新中国成立前夕去台湾,历任台湾省彰化市政府秘书、彰化县政府督学、台湾省立园林家事职业学校校长等职。1971年调任省立台中家事商业学校校长。 9 T8 Q7 l/ L8 ~& u( \

/ h6 i0 }, h$ C1 O; f  姚继勋(1916— )
; s1 O' P- E  L/ ~5 F0 I, w0 x- ~- ~* r7 Y  @, _
  浙江永康人。雕塑家。
$ H( z! h8 l- D" y6 A. p% }( B; C) J
  1939年,姚继勋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后,曾任职于上海油画雕塑院。姚继勋擅长雕塑艺术。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 5 {. D5 @6 y; O
" z; S. ?2 ]" t; N
  姚继勋主要作品《毛主席像》(上海和平公园大门)、《王孝和像》(北京革命历史纪念倌、《欧阳修全身像》(滁县欧阳修纪念馆)、《欧阳修半身像》、《哪咤闹海》、《瞿秋白像》(常州瞿秋白纪念绾)等。 + r3 @# e% S# k8 [
% z/ s! S$ I- }" b5 I# G
  姚贻庆(1916—?) 8 ^. H6 K5 l5 i) M; X: ?9 k

7 e% C8 V, u( C0 I  笔名渭之。浙江兰豀人。书画家。 0 r$ j" n2 C+ Z$ I
% j+ I4 p7 f/ d7 W# B
  姚贻庆1937年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肄业后,于金华市新华书店任职。姚贻庆擅长国画(山水)、书法。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会员。 0 C, {. {  b& I* J' V

. m8 g7 i' Z5 I" p7 `0 V' m- N  姚贻庆主要作品有《北山双龙洞》(中国山水画)、《白孔雀牡丹》(国画)、《行书立幅》、《草书》等。 3 j" o: y8 O$ B& r: ^# `" d* j/ M* H
3 W4 T  J( ]5 r( q. N5 M  c
  姚克(1916—2004) , k4 K& {( ?. {

/ \% S' M* l* ~0 {  四川省宣汉县桃花乡人。中共将领。 + H& P! {# H; T* D5 p

5 p) O5 P6 U  P8 D. q  1933年参加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排长、抗大学员、区队长、骑兵连长、教导队长、副营长、营长、副团长、师副参谋长、参谋长、南京炮兵学校副校长、校长、西安第二炮兵技术学院副院长,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 G  C3 |- S9 H. q. v( L
  i# |2 L8 U- x+ c  姚克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汉中、万源战役,马鞍山、花萼山保卫战等著名战役的战斗。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著名的奇袭阳明堡、鲁西南的“反扫荡”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辽沈战役、德惠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广西剿匪等著名战役的战斗。 2 x  N7 v" _% Q2 u
( @5 ]# W, s! i! }( ^- ?8 \/ H0 T3 t
  新中国成立后,姚克任空军第一预科总队副总队长兼参谋长;1953年任空军十一航校参谋长,1955年任南京炮兵学校副校长、校长。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次年晋升为大校军衔。1965年调任新组建的第二炮兵技术学院副院长。天津警备区第一干休所正军职离休干部。1981年离职休养。 ( B0 `9 @8 I2 `5 T4 P

: P$ Q1 G/ e6 _, ]" |  姚克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等。
  n; @. \& K9 B! h9 k* Q
+ H* L9 B& B& F4 ~; g8 Q  姚克于2004年8月在天津逝世,享年88岁。 ! }& p8 R8 C3 _- ]" @1 ]
" V- J3 y  K' d9 g" {- M! J
  姚青云(1917—?)
; o- @* t; W0 u' N/ K" L
8 f. j& j9 s* R% |* N9 A2 H  谱名积钧,号青云书院主。浙江宁波人。书法家。 ! B, O$ l* U0 ~! r2 J

$ i+ D' C0 @; L  }/ E9 {# R  姚青云自幼爱好书法,其各体皆善,尤工魏碑。新中国成立后,姚青云设馆授书,将其所学心得授教于学生,历四十余年。 + N: n+ J% a7 A8 c: g% h5 \

: T; C! F4 [: u) x" ]  1989年,经上海市文化局批准,将书馆改名为青云书馆。姚青云为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浦东区老年书画社顾问、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5 f; m, W2 s+ O6 L2 X
0 p* s" O; P( p- Y2 r
  姚青云的书法作品入选河南开封翰园碑林勒碑刻石,曾入选国际大赛并获优秀奬、获北京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举办首届书法篆刻大赛佳作奬等。 , D2 K1 ?1 X- c2 V

. H# P% j# u0 M' l7 [0 K6 F  姚启宏(1917—?)
, _. L3 @9 K+ l. c. K5 D( x+ \$ o) \& C5 Q* I( f$ D/ T
  居于台湾。企业家。 ' R+ `5 f9 j" g& x" Q

  w$ Y# h# n/ V) N  姚启宏为民国实业家,制鞋业巨子。 " a; i0 v" m- o( X

. H" X  ?* w+ y% h5 S7 x+ M  姚依林(1917—1994)
/ [5 n$ Z% l) E# |  M+ z  b4 a8 i5 D5 n- D- A; |$ Z
  原名姚广克。安徽贵池人。出生于香港。革命家,政治家,经济学家。
9 z# `% k2 v- F, ?5 F
; E$ c: o. ?4 s  姚依林早年于清华大学肄业。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与领导“一二·九”运动,任北平市学联党团书记。1936年任天津市委、河北省委宣传部部长。1938年参加冀东北抗日武装起义,后任中共冀热察区委宣传部部长、华北人民政府工商部部长。
+ w2 ?; `0 E  Y" B5 H6 {4 V, T7 P8 k1 N5 ]- ~
  新中国成立后,姚依林曾作为中国商业代表团团长,1951年赴苏联参加中苏贸易谈判。姚依林作为主管国家财务工作的中央领导的主要助手之一,对国家若干重大经济政策,参与了研究、制定和具体组织实施。姚依林参加了中国国家几个五年计划的制订,主持编制和实施组织中国第六、第七个五年计划并主编了第八个五年计划。 8 q9 y3 C' `  z+ r5 s2 I
# l  E1 c, t# {" O# b. r* N
  姚依林历任贸易部副部长、中共中央财贸部副部长、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副主任、商业部部长、中共中央财贸部主任、对外经贸部第一副部长、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国务院财经委员会秘书长、国家计委主任等要职。姚依林不仅是公认的中国高级领导人中一名当家理财老手,也是著名的党务活动家。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进入中共中央最高领导的核心。为中共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和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 N. o+ Z7 l7 j; e; `  w! S# j+ @! L
  姚依林1994年于北京逝世,终年七十七岁。
; N& F& v3 c) v, t9 y( q
0 n& p6 E1 F# }+ p! m+ |7 Y  姚淑平(1917—)
% {. _& D2 I/ ^: {
% X) R) H5 l. {0 v5 B  江苏南京人。女教育工作者。
1 M; b% S* |# m2 A1 _
5 q9 O$ I7 V+ e+ W; z  1938年,姚淑平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曾任延安边区政府秘书处文书科科员、延安教育厅教育科科员、延安完小、安塞保小教员、训管主任。1945年以后,历任六一幼儿院文化教员、保教科长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等职。
  O* M3 ~' L$ K# E# N+ Z* r+ k5 K  s
6 z9 r) z0 H, ^2 R: ~  姚淑平从事学龄前教育工作数十余年,是六一幼儿园创办中的一位杰出教师。在战争年代,其随军办院,从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处处关心烈士子女,孩子们都亲热地称她为“姚淑平妈妈”。 1931年,姚淑平被延安政府评为二等劳动模范。 ) g( O& Q4 T! M& y
6 |. e) D/ e/ c+ ~# F; L  p% B8 g
  新中国成立后, 姚淑平多次被评为模范,幼儿教育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儿童少年先进工作者。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共四届全国妇联执行委员、全国第一届幼儿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妇联委员和六届执行委员。 4 W+ c* i0 p1 [9 V

: y/ T2 z, @# L* Q  姚克(1917—1969) / T9 O! t; d# V$ ^
3 L% ]2 A5 z% N5 N6 i: }" `5 V0 C2 W
  陕西鄠县(今户县)人。中共高级官员。
+ u7 B9 ~, r4 j/ r! z/ w
' C% ?5 O) p' {! e( k9 u  姚克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中共宿灵县委书记、洪泽湖工委书记,江、淮两地地委书记等职。
" K: M1 H9 t5 |4 t3 x
" s+ y. N7 [" g; G  新中国成立后,姚克任中共芜湖、蚌阜市委书记、安徽省统战部副部长、省委常委、安徽省副省长等职。
) l7 `$ b0 W; y
! _/ J3 D  D+ }6 ?7 o- i  1969年,姚克于安徽合肥因病逝世,终年五十二岁。
( k9 ^- U7 u) E* b0 ^1 D% V
3 h1 K- h. k9 l+ K+ j  姚从工(1917—1986) , m* J1 E8 F1 D% l( ?9 G5 h

5 w- ~% O  a4 r; O+ Y9 z9 i  湖北汉阳人。化工材料专家。 $ ^$ L! R% _/ y: n8 t& f
& Y' ]1 N1 p6 y2 f9 ]& a$ D; Z
  姚从工早年于国内求学任职。1940年,东渡日本留学,进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化学系学习,1942年毕业后,曾任台湾工学院副教授。姚从工对红外线光谱分子结构有较深的研究。其中项目《航空有机玻璃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7 b' {6 Q4 F9 ^2 D% L7 `9 K
# f0 y. f. s' G, R: D- V& L1 {  新中国成立后,姚从工历任山东大学副教授、平原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学院二院、新乡师范学院教授、化学系主任、河南师范大学教授、河南省化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河南省化学化工学会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 ?& p. z4 e- h2 g3 w' W
# h( u# x0 P, S# L  姚从工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 E. ?9 O& b" k
! Q9 V2 ^/ W6 {7 N2 E; d9 X6 O  姚从工译有《无机合成手册》。
& k# m. Y% j' ^; f5 O9 V! t
5 n8 I/ K7 M6 b+ L" L  姚襄立(1917— )
3 E- T, d: U! s: F% p$ \- H, W/ \7 u, Y: V
  笔名絜方、篆微、绮南。北京人。女画家。 6 u3 C' x8 T2 @5 p! \- o

$ {4 d  v  j0 V/ Z/ A  姚襄立早年于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毕业。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美工。姚襄立尤其擅长粉画及中国画。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会员,中国粉学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文化部老干部书画学会会员。
& `' l8 d9 d7 e; I; u4 H& E6 X% y- S4 ?( [6 P4 z8 G8 s
  姚襄立的主要作品有《宋庆龄肖像》(粉画)、《台湾日月潭》(粉画)等。还编着有《粉画欣赏》(画册)。
5 [  K) Q2 c3 j) k% }! R
  t5 j* W( E5 u3 R; g  姚承三(1917— ) 9 g4 {4 `; s* R5 c5 _) {

9 v% w# G: u! [" m% {" W3 [# a7 i5 c  浙江淳安人。机电专家。
3 m0 `" w3 i  f0 d! Z- @: C! D+ d+ m5 S: C; I" c: W
  1940年,姚承三于中央大学电机系毕业后,曾任英士大学讲师。姚承三长期从事矿用机电的教学和研究。
5 i* n+ f5 \# {. Z, C# J; ?4 a' m
, U- V1 B) X  r3 p( P" |  新中国成立后,姚承三历任上海工业专科学校副教授、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电气工程师、中国矿业学院教授、中心实验室主任等职。
( d, [" h& t  |+ L: L/ S4 B& J
, A  L  p7 x; I' k4 ^  姚承三为九三学社社员。编有《矿山机械的自动控制系统》等。 / u- T  I0 K/ [( y  A
4 _- _2 G9 q# A# n4 g. O* G  K
  姚曾序(1917— )
! C: V0 T( n( E/ Z' G6 U7 K4 N# J; F! t6 L6 f
  江苏镇江人。细胞生物学研究员。
1 Y4 @0 V: j* d7 u' ]) U, s! u4 A
+ v: h! k/ f' T, q. B' f% j  1943年,姚曾序于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1959年起从事实验动物肿瘤病毒的研究。 1 D  s, x0 \8 F$ I
" c* _! Q: v' j
  姚曾序在实验研究中,曾分离得到一株多瘤病毒,这是当时国际间有关实验室所获得的极少数几株多瘤病毒之一。论文发表在《实验生物学报》上。姚曾序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后,开始研究Epstein Barr病毒与人类鼻咽癌的关系,用免疫学法证实:絶大多数这类病人的血清中都存在抗该病毒早期抗原的抗体。
2 x6 O4 o! \/ _! X' }2 c+ T3 ?$ {; X! Y3 s
  姚曾序与吴学愚等人合作用之于鼻咽癌的诊断,获得了显着效果,为此获得1987年全国科学大会奬。
+ Y8 ?( L2 C2 x( {, }9 o( E2 M! w3 Y* F5 D) @
  姚敏(1917—1967)
& ]- h' ]/ x. p% d6 z! }4 P0 V0 v* B/ A& U- b
  原名姚振民。上海人。作曲家。 4 X6 }' R8 T, z) R" X: y
3 g& g9 ^7 Z/ c3 @, v
  1938年,姚敏进入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当歌星。1939年开始作曲,其曾从师日本作曲名家服部良一学习作曲。 7 |. M# Z0 w% R+ H* x
% X" q, d2 X- b4 Y
  姚敏于1950年移居香港,为香港百代唱片公司作曲,并为电影配乐。1955年为邵氏兄弟(香港)公司影片《金瓶梅》创作插曲《兰闺寂寞》。后来为《杏花溪之恋》、《小云雀》等影片作主题曲,插曲。其中《情人的眼泪》等曲曾流行一时。1959年,姚敏为影片《龙翔凤舞》所作的插曲,获第六届亚洲影展最佳音乐奬。1961年为影片《千娇百媚》所作配乐,获第八届亚洲影展最佳音乐奬、获台湾第一届最佳音乐奬。
! i* N2 w. L& c1 G( J; |5 E; m  c0 \% X) H- j7 n
  姚敏主要作品有《三年》、《迎春花》等歌曲五十余首。 ; F& ^5 I+ n7 k
, F7 T6 Y' a, ^) s) z& P
  姚克佑(1918—1967)
, t7 v6 b) V3 F" C5 J2 s
" ], [: O# {; b8 X% }9 G8 v/ V  曾用名姚克祜、姚克佑、姚团丝。北京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陆军少将。
4 T/ [2 I* h; n# ]3 p9 W. r4 g3 u6 Z8 m$ q1 F& C
  1936年,姚克佑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参加学生进步活动。1937年在平津流亡同学办事处,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 2 X  w* r, U+ ]; O; x0 L
. R/ F/ K4 h) s; }3 ^
  1938年,姚克佑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抗日战争时期, 姚克佑历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干事、东进纵队第五支队政治部民运科科长、教育科科长、第五支队骑兵团政委、东进纵队骑兵大队副政治指导员、教导、东进纵队教导队政治教导员、第三团政治教导员等职。1940年任第一二九师第七旅二十一团政治处主任。1942年任第一二九师新编第九旅二十五团政治委员。1943年起任冀南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冀鲁豫军区政治部教育副部长。
; Q+ \2 N/ F+ l/ q0 P6 L/ z
+ H" S1 q; z" x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豫军区第二纵队四旅政治部主任。1948年任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旅政治部主任。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十军二十八师政治委员。姚克佑参加了定啕、鄄鲁西南,进军大别山、淮海、渡江、西南等战役。 6 |1 y5 a9 V) a% S0 R) f
& B4 W+ _, j* g' K" b4 ]' o1 @' t
  新中国成立后,姚克佑任空军第一航空学校政治委员、校长。1960年起任空军军训部副部长。1962年任部长。1966年任空军副参谋长。
. _) o7 z0 w) D/ Q8 n9 H/ d/ V$ W" K" T2 \; O$ L7 _
  姚克佑于1961年晋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6 _8 s7 `% ?6 V/ x! P, V# U9 _6 ^
# w7 m  M" f4 R. s  1967年,姚克佑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四十九岁。 : R7 ]! _$ M# u; Z3 |8 {6 }; u) t
5 a+ Q+ y2 z$ v, n/ [' ~. a
  姚慕双(1918— )
- l4 {& }+ J) G2 T; o8 `/ |: e1 c, l9 @2 y: f+ w) J
   原名锡祺。浙江慈豀人。滑稽戏,独脚戏表演家。
+ J( `# c& u& @6 a$ g: g$ u7 T' K$ d
3 [/ |5 q; k1 K- u( R/ Q7 \  姚慕双少年时就非常喜爱学习各地方的方言和市声。1938年拜何双呆为师学戏,随即改名慕双。 , U( n' B* N4 }- @

9 J$ w7 U% Q! w: ^. G- Q! W  1939年起,姚慕双长期与其弟同柏舂(原名姚振良)搭档在电台播演独脚戏。1942年入笑笑剧团演滑稽戏。1950年与弟组建蜜蜂滑稽剧团(后改为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滑稽剧团)。1977年,姚慕双加入上海剧团。 4 |# @$ n. N1 j

: F- ]! U5 j. M. O! L, E. H  姚慕双代表节目有《各地学倌》、《宁波音乐家》、《英文翻译》、《春色满园》、《笑着向昨天告别》、《出色的答案》等。   X% L9 [8 z3 n1 A. Q8 x) z

% R; D% M5 w6 ]* G, W* i+ h8 g  姚兆元(1918— )
3 q( m2 C# B/ m# z% U5 t( k4 }1 Z3 x, ~7 h: i8 k
  河北丰润人。国民高级将领。 0 X7 `2 f/ V* }  B
9 ?9 N( V  N2 k
  姚兆元于空军军校第十期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姚兆元曾任国民政府空军中队长。后随国民党到台湾,历任台湾空军联队队长、空军军校校长、空军总部参谋长、副司令、参谋总部副总参谋长、联合作战训练部主任等职。 5 i$ U5 n+ ]4 ]- ]
! C3 Z& K/ g  Y# z
  姚进(1918— ) # S9 p4 z( b$ u) m
) c* j+ N( @, @
  原名俊。江苏金坛人。中共官员。
* E. |# H" _' l5 F) F% s9 p  a3 ^  J7 ]8 s, ]
  姚进于1938年加入新四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姚进历任新四军苏皖支队指导员、师卫生部党支书记、团政治处主任、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团政委等职。姚进参加了苏北、鲁南、淮海、渡江等战役。
) F2 {& o5 l+ j( {+ E5 d  \( l& u/ m3 T' q
  新中国成立后,姚进历任军干部管理部副部长、空军师政委、军政治部副主任、财政部税务总局政治部主任、财政部政治部副主任、副部长、顾问等职。
/ q1 h8 G$ L' p, {% \9 J! ~1 M2 g1 c# m/ d* j# Y0 Q" J% k2 Z
  姚宗(1918— )
$ |* ]) v1 ?8 x: Q) k0 @8 Q: p4 H! k8 Y% }& J" r
  浙江乐清人。天主教人士。 6 n+ r& _  A4 H$ }9 `
6 }; q* R/ x2 m. m
  姚宗早年毕业于保罗神哲学院。1944年晋升为天主教神父。姚宗后赴罗马多默斯大学继续研究哲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 c- ~4 L2 z! s

# c2 S9 G- i; r% B8 Q7 W7 g* m  回国后,姚宗从事传教工作,并执教于辅仁大学。 5 B  B( C9 t2 G* F$ T

9 I5 [* |+ d) R3 q/ n. m  1952年,姚宗去台湾,创立天主教堂于基隆市云源巷。又在基隆市创办圣心高级工商学校。姚宗曾被罗马教皇保罗六世任命为蒙席(荣誉主教)。
3 W9 h5 N4 R0 V1 c" V" o4 W
1 G' q& V, s( D5 i  姚国水(1918— ) ; V9 y8 }* U4 _  N! n" I5 w; f
1 J" u+ m3 B' |$ c5 _; h* o
  湖南醴陵人。地球学科学家。 : \1 L9 H2 u1 [/ j3 c  |# V3 B

# H( n: e0 d9 I  1949年, 姚国水毕业于浙江大学地理系。1961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留学。 , F/ M7 p4 I, g% a
: `  r" G9 o& S4 ^! n2 ~
  姚国水历任台湾文化大学地理系及研究所教授、地理系主任、台湾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等职。 8 G& D5 n+ e2 {0 v# T
1 [( l& q" F4 g) G; L/ t
  其主要著作有《历代地方行政区域研究》、《我国 与邻接国家疆界问题之研究》、《中印疆界问题研究》、《中国地理》、《人文地理》、《政治地理》等。译着有《亚洲地理》、《台湾宝岛》、《中国之文化(地理及地图学史两章)》等。 5 x1 ~1 }2 d: ]& M1 b
! R8 K/ V0 S# i+ W. v
  姚坚(1918— )
& A4 T+ P- c* d/ }, b% u- A$ t3 I" o& Z0 p
  别名美群、美玉。广东揭阳人。女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_/ p/ S  [# s+ v* r
$ y. e  X, C1 Q  v6 T% b* F; k
  姚坚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肆业于广西桂林美专,后于广西师范美术系研究班毕业。历任闽粤赣边纵队政治部工作团宣传部长、潮汕军分区文工团指导员兼戏剧主任、云南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室副主任等职。姚坚擅长中国画。作品有《梅花》、《春回大地》等。 ; ~: ~, x; ?8 {: d

7 ~# f+ }" \* F: f  姚少沧(1918— )
7 l* A& v2 W9 u( E7 [/ Y
2 E+ c( m) W" S" y  笔名沧江。江苏南京人。摄影家。 8 F* o. Z/ z3 w0 ~' l% T! {/ n
: J; e7 l9 i5 f: I; A6 X" C6 O- C
  姚少沧于1934年开始从事摄影工作。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为中国国民党员。
  H# ]/ k. ]- M. T6 w: W% Q7 t1 |
5 u. S# X1 }, T3 o2 D3 \  1949年,姚少沧参加革命。1962年在武汉展览馆从事摄影工作。1980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湖北分会。1983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1987年加入中国老年摄影协会,同年举办“姚少沧从影50年艺术摄影回顾展”。 5 X8 D, D  k% j: I' g

5 ^. {# `* U1 x, {; f3 g  姚少沧的作品《金秋》、《征途》分别获湖北省职工影展一等奬和三等奬。还有《大江东去》、《松柏不畏寒》等。 : j2 |$ A9 H# p6 T9 S
* |. ~7 F6 t0 }- j
  姚少沧发表论文主要有《爱克泰彩色摄影》、《彩色教学经验谈》等数篇。 , M  ]2 m. `  K; b1 g5 z+ r
  J8 t0 ?- h; [+ Y; N
  姚力(1918— )
5 _2 L4 ^0 |% B* f
" ~$ {1 M" ?' {. |3 J! p  江苏海门(今启东市)人。中共官员。 ' A) R0 `4 c7 g8 l8 P
% I& g1 T. n4 B: D
  姚力出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的农家。在他刚懂事的少年,4年间母亲、父亲、和三姐相继病故。经亲友相助得以继续求学。1937年,姚力以优秀的成绩中学毕业,适逢上海“8·13”淞沪抗战发生。姚力在启东家乡组织成立抗日游击队。历任中队政治督导员、中队长。1939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 @( b# C! E% w
. J1 }! n3 M8 O# M5 Z  1940年,历任任新四军挺进纵队第5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民运副部长兼警卫团政治处主任。1945年,高邮战役前,任团政委,1948年调任人民解放军35军105师政治部主任。 9 @' O2 i( T( T8 l  q

# r4 U8 ~6 [- s( [( R- B" Q* h- v  1947年,姚力率部在鲁南参加攻打国民党的机械化“快速纵队”的战斗,参加著名的莱芜战役。5月在歼灭蒋军王牌师张灵甫的孟良崮战役中,姚力的36团与兄弟部队形成强劲的包围圈,参加进攻,终将蒋军头号王牌军74师3万人马全歼。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被击毙。
4 ^2 Y! ?/ A& ^/ o2 J7 s) _/ P8 b4 D! k. l0 u- C5 @
  1947年的确山战斗中,姚力接替前线阵亡的副团长顾柏指挥战斗。后调任35军105师政治部主任。
" U( i4 S) M; A. ~" \
8 |) S& K# u' i$ e4 ^$ [  1950年,在杭州改做地方工作,担任市公安局长、副市长、政务院警卫处长、国务院总理办公室秘书等职。   `% j% i+ b  O( K4 L6 u

) y! Q' O1 u+ _# x  1952年调到北京担任政务院警卫处处长,负责党内外的国家副主席、副总理、政协副主席及各部部长的安全警卫工作,以及政务院机关的警卫工作。
6 E5 J  e2 a0 }# {7 N, x, _& P7 i! ~$ w% t
  1953年底,姚力调到总理办公室任综合组组长。先后担任华东政法学院党委书记、上海市高教局长、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部副部长兼华东师大党委书记、上海市革委文教办公室负责人等职。1973年至1982年,他又回到国务院,担任科教组负责人,恢复教育部后,他是教育部周荣鑫部长的助手。后调任浙江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顾问,1986年离休。
  n: j; [& S# Y; `+ \! C  i7 u! S/ o4 @6 ^
  姚国栋(1919— ) ! c6 x' [  ~! S$ v. Q2 L0 a

, E1 v/ m- y$ Y$ u3 |. Y8 O! a  原名木贞,笔名秋鸿。湖南新晃人。侗族。诗人。
/ E3 W+ W( ~% w1 ~9 {7 k# U  j& W) A! _1 o' |$ X" B. p. J
  姚国栋为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湖南分会会员,湖南诗词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O6 n; K8 |( f( S: O
# Q% ]7 l1 M, y' T3 _$ Q) `) [0 X
  1956年作品《毛主席!侗家怎能不敬爱您》,被收入当年中国作家协会编选的《诗选》诗集内;散文《春暖侗乡》1983年被中央电视台,报刊采用,受到省民委,电视厅奬励,被收入选集内;《新晃侗族生活习俗锁谈》1985年获文艺创作评奬三等奬;诗集《点降唇·养蚕女》收入《当代中国诗词精选》诗集内;《牧鸭》,《山寨夕唱》编选入《当代园田词选》专集;《初相会》等被编入《当代爱情诗词选》。
! _. l/ Q0 L  s+ ~
" O1 o( a/ w5 Q  主要著作有《侗乡诗钞》,《秋鸿诗集》等诗词集。 ( x* f1 V9 i+ b5 @

# W. g4 _9 z% s' ~# l  姚汉源(1919— )
( ?' ^+ `7 M5 M" _9 w  E+ y* D# ?. c. F3 Y
  山东巨野人。科技史学家。
6 J  E- d2 d: O/ Z* r$ s9 M% d0 X5 k) J" z; H3 A
  姚汉源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37年至1943年任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助教。1944年至1945年任四川大学讲师。1946年至1949年为交通部公路总局技士、信江农业专科学院副教授。1950年至1952年为南昌农专教授,农田水利科主任兼校务委员会主任。1952年至1963年为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教授兼副教务长。1963年至1982年为北京水电学院教授兼副教务长、副院长。1982年后任水利科学院教授。
% i; r- W3 t2 ]- X+ j
" t8 U8 Z8 Z% J# g  l+ R  姚汉源主要研究中国水利史。1982年后主持中国水利研究会。曾被评为武汉水利学院优秀教师,并数次获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论文一等奬、二等奬、水利部论文二等奬。 % c  J# b9 T7 h  r
. z# B; c% f7 A
  姚汉源主要著作有《中国水利史纲要》,并有水利史论文数十篇。
, V0 `6 G2 R# g# H, F3 n7 x' Y$ V# w+ [/ B
  姚奔(1919— )
# \% z; g' s1 I' T4 R
  ~  h/ G$ G' g  原名姚正基。吉林省扶余人。作家。 ) H8 l( n1 u9 h! H+ F7 `* w0 k

# o! Y) a) @5 G  姚奔1939年开始写诗,曾就读于重庆北碚复旦大学新闻系,参加创办诗垦地社,编辑《诗垦地丛刊》、《国民日报》副刊《诗垦地》。姚奔大学毕业后,任过重庆英文报《自由西报》助编。1946年加入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 新中国成立后, 姚奔曾任《收获》、《上海文学》、《萌芽》等杂志编辑。1958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1976年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工作,参加《英汉大词典》的编写工作。
, p! t9 j' ~1 W$ D2 ?' Z
+ d+ I8 c9 q% l9 C$ m9 o8 K$ F  主要作品有抒情诗集《给爱花者》、《痛苦的十字》、《好人的歌》等,译作《拜伦爱情诗选》等。 . Y/ i: E2 L! N# k$ n/ B% \% I

6 e& r; ~7 X" e7 J! [3 I" g% \, K  姚更生(1919— )
$ Q8 E7 ~/ X8 ?( u5 x$ W
2 W. @4 f( r9 J1 V3 f4 {2 m' Q  名文斐,号石林。浙江上虞人。书法家。
) m& q' A4 Y7 O9 ?7 d1 Z/ c0 G& \7 J2 K! R! N8 Q6 p& v
  姚更生1946年参加“龙渊印社”。擅长书法,尤善治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分会会员。姚更生的作品已流传日本、台湾等。 9 Z! g. u8 l, {8 F7 J9 T; x
0 D0 }2 N. f6 I) E3 M  o
  姚更生著作有《石林印存》、《百寿印谱》,另辑有《任天印遗》、《争鸣印选》,《石林印薮》。作品编入《浙江篆刻选》、《杭州篆刻》(杭州十四位老篆刻家作品专辑),多次参加省市书法篆刻展并在多种报刊发表。 4 W4 i. I+ X: _/ s! m

0 ^2 b' J, l$ j  姚更生论文有《薪火东南一派传—忆龙渊印社》、《关于一段史实的更正》等。
: i6 X& P4 R- T
( @; \- x: x$ `. L1 ^/ X  姚舜(1919—)
8 Q1 F6 o% J& [5 x; a$ ?' ?' w0 j, Z! L. {* t
  别号兆廷。浙江余姚人。国民政府官员。 + z9 q0 F) s0 F" w* U7 {! n( q

8 |3 W* m* H% b. k3 g/ x* e. h  姚舜于中央军校第三分校第十六期第一总队政治科毕业。后于武汉大学法律系、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政治系毕业,获政治学硕士学位。姚舜于台湾革命实践研究院第十四期、圆山军官训练团党政军联战研究班第一期结业。 / Q$ b1 C& s, {# p/ ^  s- F) z
/ c& f' Q' s/ h9 i7 ^2 A2 y3 @( P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姚舜任国防部“戡建”大队第二队队长、青年反共救国团”总团部中校组长、主任秘书。 8 _" B8 W7 n' C3 u5 H% s* h+ I

# A# c8 X- M1 c4 q; \  姚舜于1949年去台湾,任“国防部青年救国团”组长、主任、少将专员、国民党台湾省党部青年运动委员、设计委员,兼任秘书、总干事。1965年退役,任教育部青年辅导委员会委员、秘书长、主任委员。姚舜于1987年退休,任行政院顾问。并当选国民党第十三届中央评议委员。1989年当选立法院立法委员。
9 L8 X8 {1 `  a+ Q* T7 ~9 Z. r$ d. t( m3 j
  姚舜着有《民法概要》等。
1 I2 p( W, r: c/ u
' I9 D" W$ U% Q- X) L4 }; F2 ^: O+ V  姚淇清(1919—)
, p) |, n) A3 K9 ^1 q: I" d6 V  N# V1 h4 Z. {9 o
  字祖泽。台湾人。国民政府宫员。   s9 I9 `# e. T# [) M" G1 E

, ^* s5 C  G+ c. C4 D0 p+ m  姚淇清曾为法学教授。 ) v* p2 I6 ?. [7 E! r$ D0 D# I
+ p& _, m. V, _# y; O6 Q
  姚正歧(1920— ) ! ]/ }6 p; P4 q2 Z* ?
# F& b! e3 p# _+ J2 F% h( r( d3 S# V4 Q
  笔名碧羸。北京市通县人。摄影家。 2 _# s9 M, H* Y4 ?: W4 t! }

6 `; j( w, n7 B9 @  1950年,姚正歧在新闻摄影局制作科工作。后在北京崇文光照相基层任职,为特级暗室师。姚正歧曾任北京摄影暗室技术研究会理事长、人像摄影研究会理事。同年加入北京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和老年摄影学会。
& T9 ?3 m0 a  K+ a# w( E8 c" L& `& k- ~7 m5 g) D
  姚正歧曾于1950年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抗美援朝》、《新华社记者首次进入联合国》等大型图片摄制工作。
8 J: f; ]! l& d- J
3 Z  f1 ^& U. z1 ~& y8 ]  其摄影作品《幸福的童年》获1958年北京市摄影比赛第一名。此外,还有多幅作品参赛参展并获奬多项 。姚正歧着有《暗室技术法1000例》等。 % r( `; A8 v$ Z* {: [5 s( w, ^

% @: H* |* l" R  姚炳炎(1921—1983) 2 V/ w! Z( ?  a. f2 ^8 v
9 _0 {/ e0 [9 X
  浙江杭州人。古琴家。 - @+ V: c2 `; d4 J
$ l4 H# X) g9 Q/ I( p. `& j
  姚炳炎于1942年起在杭州师从浙派古琴家徐元白学琴。1949年定居上海,后致力于琴学理论和打谱的整理研究。1982年为上海音乐学院古琴客席教师。
% @; d) O2 _& F2 v: V1 f* ~  W) V4 {
  姚炳炎的演奏风格稳健,恬淡、含蓄。其善弹《高山》、《潇湘水云》等曲。打谱近五十余首,如《幽兰》、《广陵散》、《鸟夜啼》、《酒狂》、《华胥引》等,有的还灌録唱片。 2 |0 G1 x' P1 {7 r0 K0 f

6 t, i- k# k( |+ ?( G  姚炳炎着有论文《发掘<孤馆遇仙>的感受和设想》及《琴曲钩沉鸟夜啼》等。 0 }$ j# s8 d8 e# c6 {$ E# c) ^

- z6 U% `1 k+ [  姚广(1921— ) - o! r- z8 l6 T( [
& i9 C5 U% }3 V- l7 O( _9 B2 Q
  山西昔阳人。中共官员。
+ D8 ~# q2 t% M& _8 m4 o
4 M& F2 l0 F! E* b  姚广于1937年参加昔阳抗日游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涉县区委书记、林县县委书记、中共晋翼鲁豫中央局、中共中央华北局政策研究室研究员等职。 " n' `7 V4 l5 f* B
! z: c" G: k6 L
  1952年后,姚广历任华北行政委员会农林水利局副局长、湖北省外事处处长、外交部西欧司副司长、驻波兰大使馆参赞、外交部第二亚洲司、欧美司司长、驻波兰、加拿大、墨西哥、埃及大使、驻法国大使兼驻吉布提大使、外交部副部长、顾问等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U" N; q, m" Y% y& o. T' V% y
( ^8 D1 C9 f% l$ |/ w0 l6 K( x- F
  姚溱(1921—1966) : E0 W$ W3 n2 Q

& \! C/ g& I! Q! [8 @5 Z  曾用名姚静,笔名秦上校、丁静。江苏南通人。中共官员。 . P: k) }: E7 v7 u4 c
5 d6 z* Q5 x' q, k7 C
  姚溱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华通讯社华中总分社二分社社长、华中总分社副编辑主任。1945年后,姚溱在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参加领导工作,并在《上海同报》、《时代日报》、《文萃》、《展望》等上海进步刊物上撰写时事分析,军事评论和政治性论文。
: e/ `4 a; S9 H0 y8 S2 u6 i; v/ p7 g
  新中国成立后, 姚溱历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副科长、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处长、副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处长、副部长等职。曾任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副会长、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副秘书长。 * z4 Z" C# n7 ~  W; d) y* _! f
4 [2 Y) p/ j  b3 `; b
  姚发业(1921— )
: T+ y. X8 g4 b1 c3 w! q$ R7 B9 [% ^
  祖籍安微安庆,生于北京。回族。教授。 # W& m5 B& d5 k) ^9 a

* D- G: X% u; ]; w2 ^' I. w  姚发业于194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先在华东农村干部学校任教员。1952年支援边疆,在新疆八一农学院任教四十余年。历任讲师、教授、动物医学系药理学与毒理学教研室主任,兼任兽药厂厂长,新疆医学院药理系硕士生答辩委员会主任等职。是世界灾害与急救学会会员、中国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研究会理事、新疆兽药监察委员会副主任、新疆畜牧兽医协会常务理事。为九三学社成员。
/ d# z! ~2 J: A: y( H7 H
; e/ V: B; R' X  姚发业主要从事兽药、农药与食品的毒理的研究。曾承担国家与自治区多项课题。对黄腐酸钠药理作用作过系统研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自然灾害,原材料紧缺的情况下,其研究利用代用原料“土法生产克辽林”获得成功,此项成果在全新疆推广,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e1 B$ K7 {/ n% }% x* A0 Y1 Y. z; F8 }
  姚发业于1978年获新疆自治区重大科技发明奬。“菜籽饼喂家禽的毒性试验”的研究获国家三等奬。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姚发业先后主持研究课题近二十项,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十篇。 : ^; _$ H) p% a2 G- s7 h
( @# O* B% L  p  I( i; L/ J3 M
  1989年9月,姚发业曾应邀赴香港出席世界灾害与急救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并宣读论文。
0 l, g$ @, ]7 Z8 b0 t; O' p' f4 r( r* {% t% o# F' v7 S
  姚庆渭(1921— ) ! p; ]4 [* h7 ?* ]0 A- I3 I8 ~9 @
3 w- {9 u$ F5 W6 `1 d
  江苏常熟人。研究员。林学家。 8 l5 |, p" l2 R' V# b$ m
9 S3 s9 }, O* A7 k& ~
  1942年,姚庆渭于中央大学森林系毕业,曾任浙江省建设协会农林组技正、上海格致中学教师。 ; ^2 ?8 ^2 h9 q7 p/ N2 j- P3 _
0 q& G6 ~# A: V/ M
  新中国成立后, 姚庆渭历任南京林业学校教务主任、南京林学院副教授、林业部中等专业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等职。 ; [& D' V( q, S

( p+ @! }) {6 F: a, y  姚庆谓对我国九十三种二百七十属落叶林木的冬态进行了观察研究,提出了分科分属的依据,并研究了树木营养器官分类,珍稀树种及种子分类。
  |+ j" g7 @7 G) p- R5 q
, d7 M! g" j& U3 |6 t  姚庆谓主编有《树木学》,着《落叶树木冬态分类》等。发表有《营养器官维管系统在树林分类上的应用》、《树木的冬态》、《松科条属种子的研究》等论文数篇。   ?& w: b- d' T3 |( L: N9 v7 c. {

' D9 j$ w1 Q9 \- ]  姚远方(1922— ) ! p! \; \7 p5 |1 O% D

1 O" _. d; f6 W  福建福州人。记者。作家。
1 y- L3 c' {& S
. {7 m! F: Q/ S& Z/ n4 O  姚远方于1938年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进入鲁艺学习。1942年后从事部队新闻工作。其曾任晋冀军区《子弟兵报》记者、编委。
* \# V8 G0 F9 r) X0 r/ |1 z) t
  解放后,姚远方历任《华北解放军报》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华北军区分社副社长、《解放军报》总编室主任、正军级(少将)副社长、社长。曾任北京文学会顾问、首都新文学会顾问、常务理事。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c3 r: l* U$ I1 I5 Z7 }
! s$ ]7 L$ ?7 o. `; q  姚远方采写的许多战地通讯都很著名,如白求恩、柯棣华的报导,民兵英雄李勇、李殿水的报导、炮击金门的报导、西沙群岛、老山前线的报导等等。《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一文获首都新闻报导一等奬(1981年),姚远方的通讯报告集《将军与孤女》在中国和日本同时出版(1982年)。
) e& L, i; u2 m
3 V2 W4 i2 D$ W. [$ w. \; g7 S  姚桐斌(1922—1968) # U% i) w4 P( v3 H

' \  ^; b0 Z2 f: h" N8 @+ P! y  江苏无锡人。科学家。 ' x: y5 v& E" `4 X! |, A0 L

) O; N# ~% O# j2 g8 H9 E5 s- z  姚桐斌是中国航天材料工艺技术领域中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焊接专家。中国科学界的”两弹一星”功臣。 , o. W+ S4 K5 e# U
6 a# a5 A6 N& ~  @
  姚桐斌194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矿冶系。曾任国民政府经济部矿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后赴英国留学进修,1952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冶金学博士学位。后任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助教。 5 n- }4 G. W  @

; o( V  `* B; k  姚桐斌于1958年回国,历任航天部北京材料工艺研究所所长、北京钢铁学院兼职教授等职。 + r% Z3 Y* q. b+ `8 o/ F

# V! y( V& w! S" ]( Z- G3 J6 `  姚桐斌在航天材料性能,工艺理论,焊接冶金过程和焊接料制备等方面的研究中,皆取得了重要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发明奬及多项奬。后获“两弹一星”功勋奬章。 / _; Y$ H$ M: f
5 j: ]. G: g! @/ A$ T% s
  姚拓(1922— ) ' k% X3 Z& [1 R* b6 i1 b0 s( h# J

( @  y2 i3 x  e8 ]4 @, K  本名姚天平。又名姚匡、张兆、鲁庄、鲁文。河南巩县人。作家。书法家。 ) k. b& q+ X$ B2 \$ ], n, G
4 x/ T4 d8 B9 }" S, O8 |! }
  姚天平中学毕业后,于陕西汉中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步兵科第十七期毕业,后任少尉排长、中尉连长。在赴云南参加远征军滇西反攻战役中负伤,后任国民东北战区司令部少校团副。 ; l6 m" I  A" n' c! M+ l

  J7 S9 O! A9 k% y4 d$ p6 p) f  姚拓曾任《中国学生周报》主编,《大学生活》社长、主编等职。 8 W9 h9 _$ ]- G- s: {3 U

+ T' a" D- V: P8 w  1950年移居香港,从事小说、散文及剧本创作。小说已结集出版有《二表哥》、《五里凹之花》、《弯弯的岸壁》《姚拓小说选》等;散文有《美丽的童年》、《墙头上的小红花》;剧本有《姚拓戏剧选》1、2集。
4 Y* {0 u1 ]& |. {$ \. y* m
) ~: t" I3 j6 e1 a) s  1957年,姚拓移居马来西亚。历任《学生周报》、《蕉风月刊》主编,社长三十余年。姚拓历任马来西亚友联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及马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总编辑职。马来西亚华文中小学的教科书,多由其公司编纂出版。   l- J- Z- v4 g' \3 }% X
2 {: N' c2 C. i1 H3 b1 F  K
  写作之余,姚拓酷爱书法,其与友人发起组成了马来西亚艺术协会,并担任顾问。其书法作品曾代表马来西亚参加第四、五、六届国际书法联展,亚运会纪念国际书法联展以及第一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等。
, T/ j0 M# b, G% X3 k7 X
6 G. w) c; H' s6 v) [  姚一苇(1922—1997) $ h. _$ q. Q6 ]& V
2 X- Y2 m: r1 Z) u7 |' X
  江西南昌人。中国戏剧家。文艺理论家。
, r( s# U; V* w  F3 H! a! p6 M+ ]. E8 l0 ?2 ?" _7 ^% n
  1945年,姚一苇毕业于厦门大学,翌年赴台湾任职于银行。曾任台湾中国话剧欣赏演出委员会主任委员。其剧作有《来自凤凰镇的人》(1963年)等十余部。《辗玉观音》(1967年)曾获中国话剧欣赏演出委员会最佳编剧金鼎奬。《红鼻子》(1969年)曾由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日本齿轮座剧团演出。
# R* ~, k6 c8 A# {0 a' A0 T( `" V$ U. E6 L" c
  姚一苇勇于探索,追求融汇中西戏剧精髓的艺术表现。其作品清新独特,意藴深广。 ; O2 x2 v: x4 B8 V7 ~

/ l' O2 i  k; T/ K9 j9 W9 [  后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教授,国立艺术学院教授。剧作有《佐伯桃》、《访客》等并着有《美的范畴论》等。
2 c+ u" h/ f" i+ @) P8 p8 y; x  |& R: f  u: Y% M5 S
  姚新根(1922— ) $ C; N, L. D" }! Q! g; a

) c' P' }5 P; C+ }0 n5 d  上海人。 潜水专家。 " ]; B+ W5 \' P1 g: G" n
8 b4 L  P) k" u
  姚新根1937年进上海船厂当潜水员。
* f7 D# Z" ^5 u# G
; M% s- p5 o1 L$ ~6 j' S  新中国成立后,姚新根历任浙江黄坛口水电工程处潜水队队长、新安江水电工程局副局长、浙江省总工会副主席等职。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 x0 b- Z% S' a1 v( o3 H: ?
3 y9 N" |  c# ~1 F" v
  1951年起,姚新根先后参加黄坛口、上饶、新安江、富春江等水电工程建设。其曾创造水下钻孔爆破、木笼围堰多工作面沉放等施工方法。1959年, 姚新根获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 3 M( \$ f4 t. C8 S5 ^

/ q/ k0 i8 J* Z# \+ m2 e  姚树基(1922— )   y: g# Q; @! }/ y$ Y' j

0 r' ]3 O( z6 W1 S) M4 @8 \% g  字治基。江苏无锡人。国民政府官员。 0 O" J# o. a; k8 f9 Y1 O% N, D! k
4 x; R: A2 Q7 G$ a+ l8 h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姚树基赴四川安成高中求学。1943年毕业于乡达学院水利科,继入重庆市工务局计划处任职。 9 Z4 {% B% l  p& s! N( t
! l. N2 n7 W! X
  1944年从军,分派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继任《青年战士报》业务股股长。抗战胜利结束后,调任国防部政工局。1947年调青岛第十一绥靖区司令部秘书兼海军军官学校物理教官。1948年调南京任《中国时报》经理,并筹办上海真理报。
! t" x0 L9 W( F: Y3 o
- r" k# [, ?" i% T7 `0 \7 a) O  1949年,姚树基去台湾,1950年转任教职。1956年转入“行政院国军退役官兵辅导委员会”,历任技士、科长、副处长、处长等职。
1 f4 T1 G/ M/ I$ A6 h( H
+ I+ _5 ?* ?- f+ w& \' j- _  姚普祥(1922— )
2 r$ h9 @  T. G) U
5 @2 E5 Q! F6 h9 K- H, ?9 S  福建莆田人。经济及数据研究员。 ! N0 ]/ F; W6 ^6 v- n9 k' f& ~. n2 X
- B$ N2 o2 r3 O! x5 S; ~" m: I
  1950年,姚普祥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农业经济专业。曾任职于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历任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系教授、辽宁省统计学会理事、辽宁省数量经济学会理事、沈阳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务委员、沈阳统计学会副理长等职。 ' O" o, F* ?0 B2 f' e

, L; k. x, i) T& J, G8 k  姚普祥长期从事农业经济及其数学模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后致力于辽宁农业生产结构数量模型的研究。
9 N# H/ j7 g1 \! R+ b. V4 O) r  V2 \' Q( M( G: z
  主要论文有《关于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问题》等。 8 S6 i% i7 z0 |4 r
7 ^0 _9 o8 @- Z, ]! K) w6 L
  姚苹生(1922— )
2 C9 {  I$ E5 r4 w- j7 X' L% N- u
8 v9 u" ]; ~" Z  Q0 l1 Z  北京人。画家。   C4 s" O6 d* A3 ]2 n. W* C

: n; S" J3 E( {3 `9 p5 B' H' y1 {, v  1942年,姚苹生于北京京华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曾任包头市国营木器厂工艺美术设计师。姚苹生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内蒙古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 a, V8 m  Y" w5 W( ~% u% v# t, T, z% Z4 e& m' G
  姚苹生擅长小写意花鸟。其作品《龟寿图》(中国画)1985年入选《中国现代著名书画展》在日本东京展出,获荣誉证书。主要作品还有《新篁》(中国画,参加全国著名书画展),树皮画《长城日出》、《长城春晓》。出口家俱木镶嵌《红楼梦》设计五斗柜。
' h! V7 r9 ]( f8 @4 W8 s& H" `6 \) @" o! y; c# _
  姚祖烈(1922— ) 2 _# Y) `8 i+ e, |2 l' D! v
2 g1 s& ]! K; Y, |" ?+ p2 }6 ~' c* M% }
  出生于福建晋江。华侨。实业家。
( h- T4 h3 r3 s7 F1 p2 H* M6 {" B
0 T0 {) I6 L) ]. u, ?; o! v  1934年,姚祖烈跟随长兄姚乃昆移居菲律宾。1936年回国入泉州培元中学就读。1938年重回菲律宾,入菲律宾大学求学。第二次世界日军侵占菲律宾期间,姚祖烈开办药房,后与兄姚乃昆合营联合药厂,逐渐致富。与兄分家后,姚祖烈继续扩大联合药厂成为有限公司。 8 f5 |4 c# ?% M8 \4 t- }

6 t8 r3 }% q" E- A* q  1953年,姚祖烈创办联合制药试验所,成为菲律宾最大的制药公司。姚祖烈还兼营进出口贸易公司,在全球各地设有商业贸易分机构,后又经营房地产业。
7 Y$ b/ {" v8 n/ o) P% W7 `
6 d9 s$ V' n& `4 C# Y  姚祖烈曾积极支持马科斯竞选总统,后担任马科斯总统经济顾问。历任联合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为菲律宾石油发展公司负责人。姚祖烈极少参加菲律宾华侨社会的公开活动,不担任菲律宾华侨社团职务。   G. R  ~- j0 k( D, c

  }. v6 b# X) N, g* z7 h/ n  姚栗园(1922— ) ! d) n$ w" R0 k  v

: x7 b. _3 U8 }  云南人。纳西族。画家。 2 `" y! l6 B# _9 X: o

  h. g3 X' Z. n  姚栗园擅长中国画。其曾于云南省丽江师范专科学校任职。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云南分会会员。 3 y8 |2 n- G7 W

2 |+ s. N2 ]+ E  Z; e+ t  姚思诚(1923— )
1 [5 j3 c+ }0 X4 R) o
3 b, F" F+ @5 y2 R/ R6 }  陕西省泾阳县人。演员、导演。 * E2 [1 G+ v8 c9 ^9 a9 @* i

3 t$ k* ^. I, p2 }% c) s  姚思诚1940年入中国电影制片厂当练习演员,曾在多部影片中担任角色。1942年插班考入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学习表演艺术,两年后毕业留校,任校友剧团演员。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7 F, o0 ]& y# v
, t% q; |' Z6 j  姚思诚曾在四川、南京及台北等地演出,演出《清宫外史》、《万尼亚舅舅》、《桃花扇》、《小人物狂想曲》、《续弦夫人》、《文天祥》等剧目均担任主要或重要角色。 1949年,姚思诚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第三十五军文工团演员。 1950年到华东海军文工团,1953年到海政话剧团,在话剧《夜店》、《保尔·柯察金》、《甲午海战》、《海防线上》、《生命的呼唤,》、《于无声处》、《霓虹灯下的哨兵》等,歌剧《白毛女》等二十多个剧目中扮演主要或重要角色。姚思诚导演和合导的话剧《甲午海战》、《海防线上》、《山是青青花是红》, 歌剧《战斗》、《海港》、《幸福山》等三十多个剧目, 在电视连续剧《郑和下西洋》中扮演老国公,在该剧团曾任艺术组组长、艺委会总干事等职。
* r( D3 F7 Z9 _% w$ i- |) S; I1 t( j9 w8 K3 F7 r' s
  姚伶(1923— ) 5 o# J9 C* p- `) O

' R0 f& Y% [" W  陕西合阳人。戏剧家。
  D1 P6 e; b# B6 S
1 L. G5 u) X0 c& k5 |1 o  1938年,姚伶到延安参加边区民群剧团。历任音乐干事、剧音科副科长、第一野战军政治文工团队长、指导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陕西戏曲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秦腔二团副团长、演员训练班主任等职。
4 v4 ]  x/ F, ]" M/ k4 v
9 h: B  h# X: A; l: m8 F+ D1 i  1954年,姚伶到西北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学习作曲两年。1956年任陕西省火线文工团团长。1958年入中国音乐家协会,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曾任陕西省政协第四届、第五届委员。 & R6 q5 O5 Z' \" a% V5 x2 p$ S6 m
. [% w( t" a5 @& ~. W1 N( f
  姚伶曾参加秦腔,眉户现代戏《穷人恨》、《梁秋燕》,秦腔历史剧《游西湖》、《窦娥冤》、《谢瑶环》等二十余本戏曲音乐设计、配曲、作曲等工作。其整理记録《秦腔音乐》、《眉户音乐》、《新疆民歌》等已出版。
9 J, `6 o& `" l# o
2 q* k( M3 h* v6 G8 T7 [  姚经才(1923— )
( J5 ~% `! L, t- E
" H) h8 [) `7 J4 }9 R3 b  江苏常州人。摄影家。
1 W- f$ Z( G" B7 R- S
6 l4 s: W, w* ]  1938年,姚经才进入中国上海照相馆当学徒。1942年起独立经营照相业。 % J6 Z0 u3 |! _' v" z' r- x( D

* F2 l- V( g8 @2 C1 v  新中国成立后,姚经才历任上海照相业工会副主席、中国照相馆经理、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二届理事、第三届和第四届常务理事。
4 y: F, s( l% a' r* f! W8 P* @) H/ e
. j' l; ^" U# Z/ |% C9 C& l  1979年,姚经才被授予特级人像摄影技师称号。1978年后,连续三次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为全国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 ?8 T, ~) Q/ P0 L) |' R
5 \# _' j1 u1 x) P+ X- Z6 a( Z4 F; d4 v  姚经才拍摄的人像照片有《周恩来总理像》、《铁人王进喜》、《坦克兵战士》等经典图片。撰有论文《灯光人像摄影》等。 - s0 U4 Q0 J- V1 D4 C
1 C+ R" H: [/ N9 g8 ^6 }% u# h% B; J
  姚蒸民(1923— )
* l) e! X6 J( ?; e
0 j: x: ~" M& z! ~) M7 k  四川威远人。教授。 : e7 ~6 E: Y5 `* c) B5 J; w$ Z

/ [- {8 Q* C: v- A  姚蒸民毕业于中央大学政治系及国民党政治大学。历任台湾逢甲工商文化学院副教授、台湾中央大学教授、台湾中国文化学院、淡江文理学院、台湾东吴大学教授等职。曾任国民政府考试委员会第七届考试委员。
8 {1 l( [% z1 l: u4 L- k
4 i$ r2 y/ [4 ~2 J% l( C  姚蒸民主要著作有《蒸民诗存》、《鹤轩词》、《诸子治术发凡》、《韩非子通论》、《法家哲学》等。
2 f9 L+ S% c- J; k$ e* L" f* ]) Y$ \; L# A- ]- d; i2 }/ f  V4 I
  姚念贻(1923—1959) 6 m3 y  o: J* h# A9 `( F
8 o3 J, |/ V, A* ?. h1 ^) B
  北京人。女配音演员。
8 G2 k+ _+ s8 n( J. o6 W
( w6 n& d* s$ x4 C9 {  姚念贻于燕京大学社会系毕业。1949年任上海电影厂翻译片组配音演员,曾为我国第一部译制苏联影片《团的儿子》女主角配音。 " K1 r; g2 f% P# U! C

& {7 }' A; r- {7 ~  1957年,姚念贻进入上海电影译制厂任配音演员。其先后为《乡村女教师》、《奥赛罗》、《红与黑》、《匹克威克先生传》《希望之路》、《科伦上尉》等三十余部影片的女主角和重要角色配音。
& o3 b; M1 x! h. W2 N- V3 u
, o8 F! ?5 `, ^  a6 J/ |6 {  姚冷(1923— )
  w2 @' o0 D* ^
- z/ A- l6 q8 ~  _3 a' F  笔名戈茫、欧夫、夏緑蒂等。江西南昌人。回族。作家。 - _* B1 c% \. k) }* P

: P+ g+ n9 L8 o! ~' D" A0 _  姚冷中学读书时发表《白沙乡》、《炮火》等作品。1942参加浙江、福建等省戏剧团体,演出抗日救亡戏剧,并导演话剧《天罗地网》、《复活》等。1945年创作话剧《海之恋》、《卡秋莎》。抗战胜利结束后,姚冷发表短篇小说《国治元雄》、《我进过集中营》等。1946进台北《大明晚报》工作幷兼任《中外时报》记者。1947年回南昌从事新闻工作。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姚冷曾任国防文工团编导、创作员等。 : `# t1 S% K1 y0 d. k( M
/ Z3 f7 F3 a" m" y$ }
  姚冷主要作品有话剧《他们为祖国而战》、《白石岩》、《地下湖》,小说《摩雅傣》、《带警犬的帕把》,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与林予合作)等。
; }6 z  x, L! C. J$ c
. e5 s; ?. R' `  姚炳华(1923— ) ! E6 m" g# @3 [  r7 Y$ p2 t& C
9 v6 k8 [6 o, R  i, f, Q  H9 T& |
  祖籍福建福州,出生于马来西亚沙捞越。马来西亚政府高级官员。
" I- T7 g! s% G5 E' v
5 C0 }8 p* k4 `- W3 Q* e2 B  姚炳华为基督教徒,父亲为卫里公会牧师。姚炳华中学毕业后,进入古晋市圣汤姆斯英文学校学习,获英国剑桥文凭。1940年起在民政机构任职。1951年至1960年任沙捞越最高理事会助理秘书。 , N5 W2 S7 z. [3 V

- y7 u3 r0 Z  w( C! J2 a  姚炳华曾赴英国读书,学习法律。回国后任沙捞越古晋市市长。1965年任沙捞越第一省驻扎官。1975年任第二省驻扎官。1978年任沙捞越地方政府常驻秘书。1981年起任诗巫市议会主席,市长等职。 5 I$ e$ V1 i+ t2 V
3 G# E4 t1 B. J  Z/ F$ o
  姚史如(1923— )
. f3 m8 p$ a2 U. h( b
! v) o4 n2 ~6 r( u5 H6 C  居住台湾。 . g; D6 [% I% y

6 G+ Z6 @. u0 s5 _8 s( _6 V- R+ c. Z  姚史如为高级机电工程师。 0 |: I- g3 k6 r0 B
& q" y: B1 a$ z4 U" x
  姚鹤年(1923— )  
$ F. f& o) x5 l1 X7 T- y5 [2 P8 Q9 }: R# W! E9 }9 h
  字宗唐。居台湾。教授。 + f, m1 J+ |0 i* h
# j* _( Q- U9 L3 k" L% d
  姚鹤年历任台湾农林厅主任,秘书等职。
  Z0 J  G) w: P; z; Q$ U! A7 ~- s. k8 M! x( R
  姚见(1924—)
, |$ K5 [, K$ i# k5 k; J! Y- r7 s% m4 [
  曾用笔名石、姚力、砚笠。河北乐亭人。作家。
8 ?7 B# b$ V6 B# ~, o( T9 C  L6 J8 e) c" x% X
  1945年,姚见曾任北安省(黑龙江)军区文工团(兆麟文工团)团员(编剧)。1947年,起,历任哈尔滨市影联主任、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副部长、东北中苏友好协会宣传科科长等职。1954年调任中苏友好协会联络副主任。1964年, 姚见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一部负责苏联东欧工作。1974年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副所长、全国外国文学学会秘书长等职。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M, U+ t+ ~# ?7 p1 d( V! w/ N4 c' T  q; O
  姚见的主要作品有《一面镜子》(剧本,合作)、《体验派的艺术经验》(文艺评论)、《从文学角度看我国文化交流》(论文)等。 0 g9 ^( W5 U* Y* U% l
0 t' o( C" B! u, i% F8 \# q; h
  姚明(1924—)
9 j, X. G. k; D3 V6 S1 F$ X/ ~( x8 L& r' S; z9 K  R% P
  曾用名,国芳。北京人。女儿童妇女教育者。
* Q6 {9 y0 t  ~( f, \) X2 l) f% f
5 n9 Y8 Y# W. r2 f: o6 `. ]1 A  1942年,姚明离京赴晋察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同年在晋东南抗战建国学院学习。后赴延安,在延安社会科学院学习,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1943年至1944年, 姚明参加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组织的鲁艺工作团下乡演出,加入中国共产党。
0 Y; o. n/ r: z1 q
9 l% l) b" f0 r# x% Q3 O: n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姚明曾任解放军第一家属学校教务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 姚明历任西北财经学院中队长、四川成都市妇联组训科科长、西南妇联保育科科长、全国妇联女干部学校教研室主任、全国妇联宣教部宣传科科长、书记处办公室负责人、儿童工作部副部长、代理部长等职,为北京市第八届人大代表。
0 L) W5 @' x" [9 ?6 K
5 ]7 N7 B0 U. {( Z8 C  姚明于1985年离休。曾任《当代中国妇女》卷副主编。   D: a/ l' u8 R# T
" z9 d% _( u0 l/ s3 m
  姚明(1924— )
5 A; N9 s) J8 r* s( T: i7 n& H7 V! [5 I1 x" Z6 t0 y
  山东济南人。女记者。文学工作者。 $ m4 H. h6 h( o# b( E
  G  ?4 S" Z* j# @  d
  1943年,姚明开始参加革命工作,在山东《大众日报》联通科任内勤记者。曾两次被党组织派往北平,济南做青年学生的动员工作,并带回一批学生参加革命。1944年,姚明到山东临沂新区做群众工作,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n" |, w. I; `2 _+ ~
2 Y/ z7 Q# E3 C
  姚明先后在《山东文化》、新华社华东总分社、《济南新民主报》、《解放日报》、《青岛日报》、《青岛工人报》、《北京日报》等新闻单位当过记者和编辑。先后发表过《李秀兰》、《同心结》等短篇小说。姚明历任北京兴华染织厂、北京乐器总厂党委书记、全国总工会《宣传通报》主编、北京市新华书店党委书记兼总经理等职。
. k- P8 K) n8 h/ H, C
3 X9 k8 n3 {5 U" c7 \. I/ D9 T  姚明于1982年退居二线,曾任《老人天地》杂志主编。
# X* {; N2 ~% a3 q/ l7 s
" J7 w/ x9 F! j  i( Q: V; v7 z8 [  姚晶(1924— ) 2 X3 s, B- G# \% U2 ]" P

) `+ S- W0 S8 e2 z+ V! w: r  江苏南通人。特级教师。
( W! J+ U3 [: U! k: m+ g  d& r- `8 A4 x
  姚晶1945年于江苏大学土木系毕业。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华东模范中学数学教师、教导主任。 ! D. N5 P  a0 V  Z! U# K8 x/ @

2 q. N3 m' k8 A$ |+ {' g6 T  新中国成立后,姚晶历任上海复兴中学数学教师、教导主任、校长、特级教师。姚晶坚持数学教学和教材的改革,参加审编上海市高中三年制数学教材。 % r: \' c' T( q; X% M

2 z  u, C! [  ?5 E  1960年,姚晶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是中共十二大代表。
* @. E& }% F0 T+ U' J! F& U
0 w, x" M4 a4 n0 y5 U9 Q+ w  姚晶着有《三角函数》等。
. O, b  E7 e! j' w- D! R% I/ ]
: c9 b; Y, q, i, b  d  c* l  姚根福(1924— ) 3 Q2 p. D: m+ T( |" G8 `

# R$ y4 w- H, e* M# R6 i8 B. ?; n7 I- j  上海人。高级工程师。 , u; X4 y; ^7 Z3 ~4 H8 T
: x/ c- K6 d1 B7 ?) d% G" Z
  姚根福1945年于上海华强工业专科学校毕业。 + n) F/ I; \( {7 Y2 o& {$ q
- d" O5 Z+ w0 W- `0 [
  新中国成立后,姚根福历任上海打捞局、广州打捞局工程师、交通部救助打捞公司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职。其先后研制成功水底攻泥器、水下测度仪、打捞浮筒充气分配器、打捞浮筒安全拖揽攀等救捞设备。 ) D7 b- R* Y8 F" i; i  y& w
5 `" Y. @  u" a1 u) ^2 t
  姚根福撰有《船舰出浅方法及计算》、《船舰在不同航速时拖力的速算法》等论文。 : C% w. {& l! g0 {0 ~4 H

* k2 e$ K4 G* r  姚汉光(1924— )
6 N  f4 o, N" m. M/ h
9 x2 X( [: S" ]; V  黑龙江哈尔滨人。指挥家。作曲家。 6 z& B6 l$ u' f

( P1 l/ a& l' G) ~3 l  1948年,姚汉光任延安鲁迅文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教员。新中国成立后,姚汉光先后任职于天津第一文工团、中南文工团、中国人民艺术剧院、武汉市歌舞剧院。历任创作组组长、乐队队长、院长等职。姚汉光为前任湖北省武汉市歌剧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武汉市音乐协会顾问、市名老艺术家联谊会会员。 3 j& H; B/ J  h8 X2 D- G1 L0 \

! ]- U, N+ Z  m8 \. l  姚汉光曾指挥演出过《白毛女》、《五朵红云》等歌剧、舞剧。在武汉演出大型歌剧《东方红》时任总指挥。姚汉光曾随中国艺术团赴澳大利亚、新西兰、柬埔寨、朝鲜、日本等国家访问演出,任指挥。 5 E/ T3 z& z$ m. n
- [& t7 o* [9 u" ~8 ?2 q0 A8 q
  姚汉光着有《二胡基础教程》等,编辑出版有《百出昆曲,折子戏唱段》等。
: s! e! \! M% b- ^
) q$ w% s+ ?( i- E  姚仪(1925— ) 4 `: {( X; ^; h. |* ^

9 Z2 }3 _& X3 n8 l  笔名颂美。浙江人。画家。
" |4 }/ F9 _- U" A
4 Z8 a# F4 M) N: o2 e+ |$ y: N  姚仪1947年于江苏丹阳美术专科学校肄业,后任江西星子县黄梅戏剧团舞台美术设计,为中国当代农民书画研究会顾问、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江西分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 & Q! ]) n, A4 X$ M5 g: Z, m
4 ?* M* n! ]. i0 g6 l
  姚仪擅长雕塑、油画,主要作品有《八仙过海》(泥朔)、《猫喜蝶》(浮雕)参加1985年全国工艺美展;主要作品还有《庐山仙游》(烯浮雕壁画)、《三看御妹》(舞台美术设计)等。
6 i. C5 ?7 b! n
3 s/ f& V, |0 J  姚尧生(1924— ) 3 J9 y$ d0 i$ }! |* S( G2 o

) r6 K: V3 d8 I. w  曾用名姚生。浙江萧山人。摄影家。 8 W7 b4 Q" ]0 q2 V# T$ G  _

7 `0 _3 R( ?4 ?9 X  姚尧生1940年开始从事摄影工作,1962年在北京市股务学校任教。1980年任北京市摄影暗室研究会理事,先后加入北京市摄影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 6 o8 q4 h/ v* {+ u$ P& ~

/ @9 A2 o+ y& Z' w  姚尧生主要作品《注目》、《欣喜》、《神采奕奕》入选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像展;《练》入选1981年“首都人民生活”展。 ( I, T+ u7 ?$ M: Y' d
2 I" R6 v8 B7 k2 g1 A2 }1 G
  姚尧生着有《照相艺术》(合着),论文主要有《感光材料》、《放大照片的正确暴光》等。 9 |% o5 P' @" S( z: P; b' T

* U5 o9 m4 ?6 h+ \% b  姚向黎(1925— ) 0 E# |4 u$ t. v* ~- ~  _# f9 X
  C7 U5 u. Z+ B$ s7 d. u! ]7 K
  又名姚品兰。原籍山东掖县,生于沈阳。女演员。 ! U/ q" p& }: A8 B8 }4 C

: J1 _$ L, h4 \& l* f1 B  “九。一八”事变后,姚向黎举家迁往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姚向黎父亲为爱国将领,后被军阀盛世才杀害。
  f8 y2 k( |3 T; o' a+ A6 r+ w3 L
2 V9 g* _2 Z) V  1939年,姚向黎在新疆女子学院附中读书时,参加过学生话剧演出活动。1944年加入新疆共产主义同盟,为营救被盛世才逮捕的中共党员做过大量工作。1945年赴东北解放区。1949年步入影坛,先后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及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 & H6 d. c2 d2 F, f; ~! Y

( _4 g. p3 n+ {  b/ K  姚向黎形象秀丽,表演檏实。因其连续在影片《无形的战线》中饰女特务崔国芳、《民主青年进行曲》中饰演爱国学生宋蓓华、《新儿女英雄传》中饰农村妇女杨小梅而蜚声影坛。 3 F3 Z9 J6 V6 |6 }
6 A* E3 _; j+ H& b2 t  Q
  1954年,姚向黎随中国电影代表团赴东欧访问时,曾参加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与卓别林的会晤。同年,姚向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培训班。1956年调中央实验话剧院任演员。姚向黎曾出色地在话剧《小市民》中饰心态怪异的老处女达吉亚娜,在《暴风骤雨》中饰泼辣的地主婆大枣核,在《大雷雨》中饰追求自由光明的少妇卡杰琳娜,在电影《烈火中永生》饰李竹青,在《残雪》中饰老干部杜征远。
$ g- p3 a" _- Y: C+ N. u
% C& [$ U% C2 Q2 i0 \8 ^  姚向黎表演细腻、真实、具有鲜明的个性。年过花甲后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在中央戏剧学院少年班、银河少年艺术团任表演教师。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 x% m# t% L) n  o& P5 w7 `
4 x  {/ N, z* v! ~$ U) W* y2 z. A
  姚思源(1925— )
" P) U4 M0 L2 s" H4 y# v
0 T; x7 ?( ?" s, Y, I+ e  河北省涞源人。音乐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 i8 y8 P$ T# O% v" c+ B1 t1 H( _

$ _6 k9 [- K  Y  姚思源于194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师从老志诚、许勇三、钱仁康等。姚思源先后在育华女、汇文中、北京师范进修学院、北京师范学院、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为北京文联理事,北京音乐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姚思源于1991年离休。 & Y' e- {/ w+ j3 J% Y3 @9 q4 C  s

, r! p% v. y* O. ~+ M  姚思源在数十年实践与研究中提出了“音乐教育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被广泛认同。1996年姚思源提出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课程建设的改革,得到了音乐教育界响应。其主持的《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和《北京音乐志》等是音乐界的重要成果。姚思源的《论音乐教育》等是公认为音乐教育的优秀论着。主要著作有《姚思源音乐作品选集》、《论音乐教育》、《论音乐与音乐教育》、《儿童歌曲钢琴伴奏一百零九首》等。
6 l; l7 p# j* Y4 c( ]' k  m1 i  M& C7 L6 x+ j9 C  X
  姚峻(1925— ) " w. T8 m8 Q+ j

, j! i0 g8 v1 C+ U  奉天安东(今辽宁丹东)人。高级工程师。
0 K5 v8 T$ r' L" u2 ]* e6 W& q' @) T% Q' k0 T  ]# Y  B- {8 t
  姚峻1948年毕业于上海中法大学药科。新中国成立后,姚峻历任天津瀛西药厂副厂长、天津东方化工厂副厂长、总工程师、天津市化学工业公司副经理、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职。
$ W& I8 r! R) x8 i9 {& b7 y* {! Y0 n, s# Z& \
  后来, 姚峻任天津市副市长、工农党第九届中央副主席。1988年工农党第九、十届中央副主席,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 K9 C( x  a; T- c) ]' ~
; Q# I% s: @, Q" L; L" B: E/ D  姚雪森(1925— ) + F4 j8 |  J, v* [9 U% \- Z
! s  M9 e! `. j& x+ N9 K
  河北易县人。中共将领。 1 s/ A, o% F3 U  @9 q( _
6 V4 t; }: y3 Z% x& i
  姚雪森1938年参加八路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察冀军区连指导员、营指导员。第十九兵团营长、师作战科副科长。
& y+ f! p8 A6 |* S+ l- ~4 v* s
8 x& o3 n0 X* w8 [* i: X  姚雪森参加了百团大战、平津、太原、兰州等战役。1952年,姚雪森于海军航空学校毕业。后任海军航空兵团长。1955年参加解放江山岛战斗。
/ D; ~& |- [  [$ [! l  Q# h' f- @, x' t; u: n/ k0 T9 x
  姚雪森历任海军航空兵师长、海军航队航空兵参谋、海军第二航空学校校长、海军航空兵部副司令员等职。 ' ~6 {- B- D7 V7 o

# z* y- G$ U3 W6 \8 G/ X6 r  姚雪森曾获三级独立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9 S. u" K/ v$ l* W# [. m4 Y. I# p; m& H# o* g/ z
  姚勒瓦斯汉(1925— )
0 U% h) r8 T& Z  [! w# n+ u2 ^1 [$ ~3 @9 \; y5 V
  新疆疏附人。维吾尔族。曲艺、喜剧演员。导演。
5 \/ q7 K6 }8 o/ w/ X3 D0 I- [/ j" ~6 a+ G
  姚勒瓦斯汉自幼好学文艺,善于歌舞。新中国成立后,姚勒瓦斯汉任喀什地区民族文工团演员、新缰歌剧团演员、喀什文工团导演,演员。为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二届、第三届理事。
$ \# P% C# l3 }* W" C' Q& {' H9 A+ L2 @! u, S
  姚勒瓦斯汉创作并演出了许多新节目。其表演真实生动,富有幽默感,能演多种曲艺节目。
0 W4 ]* E" H& a* g' Q% J% R8 ?# \. D, j: N" Z- X
  1953年, 姚勒瓦斯汉曾随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演出多种曲目。姚勒瓦斯汉创作表演的曲艺,喜剧节目超过一百个。代表作有《美丽的祖国地大物博》、《大家都来讲卫生》等。   f* B% H6 o  A6 P7 |0 K8 z
2 _! b% R$ n' g+ B9 g( `& Z
  姚永钦(1925— )
! v: G; E6 f3 ~
% ~0 x7 G( O, V* `& m5 J4 I' E  上海人。中共官员。
3 c" z$ |1 Y. X( R$ }3 ]9 e9 j3 I# j5 d
  姚永钦十五岁时白天当学徒,夜晚就读于中华职业学校。参加过学联领导的抗日救亡等活动。 ( b% ^  A" [0 A

0 v9 p6 U( P$ W) [  1941年冬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姚永钦经地下党组织介绍赴苏中参加新四军六师十八旅五十二团(即沙家浜部队)。在部队中历任战士、班长、文书、文化教员、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等职。姚永钦参加过反扫荡、反清乡、三垛伏击战、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鲁西南、豫东、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各种战役战斗数十次、负伤四次,为一等革命残疾军人。 & E- n, _. I( T
, |0 c$ `3 a. L+ `9 m) {# ^
  新中国成立后, 姚永钦赴上海市军管会市公安局工作,曾在中共水上区委、交通运输局、海洋地质局、住宅建设集团总公司任秘书、科长、组织部长、党委书记等职。 姚永钦为中共上海市第一届、第五届代表大会代表、市第八届人代会代表。1980年第四期中央党校学习。后任中房上海公司董事会长、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六师苏南分会第二会长。
3 ~. S$ {, h6 d8 L6 E! b, R+ I. p& R+ w/ U7 o, p* P
  姚孝遂(1926—1996)
+ k" M5 D" F) N2 X6 H) B0 y9 K/ u: s0 O9 S. s- X8 Q
  湖北武汉人。现代语言学家。 6 ^2 N, m/ k0 k2 s* a" ~) Q
& U4 `- X( w# x$ _- {  ?3 e
  姚孝遂于1946—1950年就读于华中大学中国语文学系。1957-1961年就读于吉林大学甲骨文,金文专业(研究生),师从省吾先生,毕业后留校吉林大学任教。 $ P& m% G: X  r" y
% c- \. s9 j- P+ c$ }9 j9 ]
  姚孝遂曾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历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兼历史学分委员会主席、校学术委员兼历史科组组长等职;为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第一、第二届委员。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姚孝遂获国务院有特殊贡献专家学者称号。
4 u2 q/ V( t1 L* B& ~2 f3 r; t( j: E5 L4 ~7 b9 l# v! J
  姚孝遂于1961年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之后,选择了以甲骨文、金文资料论证古史为主攻方向。其于1985年出版了《小屯南地甲骨考释》这部四十万字专着。此后至1987年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由其主编完成了《殷墟甲骨刻辞类纂》、《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两部巨著 。书中藴含大量的科研新成果和独到见解,并不仅仅是可供检索的工具书而已 。1994年由其组织完成《甲骨文考释类编》(即《甲骨文字诘林》)这项浩大工程。于1974年开始立项,整整二十二个年头,经历了许多艰辛和周折,终于付梓。 # J( l* Z$ C: b3 m7 u# @+ A; m; T
0 O, S3 r: q! @% P; _1 A' L
  甲骨文的整理研究,姚孝遂计划共有四个系列。完成的《总集》、《类纂》,《诘林》是前三个系列。最后一个系列为《甲骨刻辞大系》正在进行之中,姚孝遂先生不幸谢世,给学界留下了深深的惋惜和遗憾。 / h% y' ]. y6 R& c# n
7 B! W5 c0 ~4 h) [5 E3 P; ^+ T5 H& M
  姚澄(1926— ) ; U& e& ~6 ]% ~

5 F5 ]3 b6 M. T3 n+ T  江苏江阴人。女锡剧表演艺术家。 + c7 J8 @2 J2 e, \: W( \$ m" j. }

' ~2 ~  {3 T$ t- m  姚澄自幼随父学艺,十二岁时拜师顾家生,进顾家班学习锡剧。满师后在苏州、上海、昆山等地演出。姚澄因演技出色,被同行称为锡剧界的“小辈英雄”之一。
' {. j0 p/ I, N8 Y! f# Y( N! J2 ?9 j9 O2 N
  姚澄于1949年参加苏南文协文工团,1951年到苏南文协所属的先声实验锡剧团(江苏剧团的前身)任演员,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d$ `" J1 g9 ~5 N- U% |
: H$ l  E0 D; \1 k6 y, e, w
  其擅长青衣、花旦,幷兼做小生。姚澄较成功地朔造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孟丽君》中的孟丽君,《庵堂认母》中的王志贞,《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双珠凤》中的文必正,《江姐》中的江姐,《走上新路》中的李瑞珍等形象。其主演的《走上新路》获1954年华东戏曲会演获演员一等奬。《红楼梦》获江苏省1955年第一届戏曲会演演员一等奬。
# B# X) @! r1 [% _% l9 e7 v
! B0 |1 p8 @# Z  b  姚澄于195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出席了全国群英会。1979年出席了全国第四届文代会,姚澄为江苏省第二、三、五届人大代表,第四届政协委员,是中国文联委员、中国剧协理事。姚澄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苏分会副主席、江苏省锡剧团副团长等职。 3 v4 b7 s: U- a1 h! G
% W  m% Y' N6 @( G1 b
  姚澄表演的《庵堂认母》、《双珠凤〉》分别拍成戏曲艺术片和大型彩色戏曲故事片。
! U3 W  Q# e+ ^" D8 z% @& w+ X" A- P3 C9 x2 S8 p
  姚朋(1926— ) % ]- x: b6 |3 d0 K4 a2 n

# g4 k! t1 |' z$ _, d% D0 @4 M  居住于台湾。小说家。翻译家。
2 U& g: Y! `- U: L+ S' F8 I5 X1 E2 D
  姚朋曾在国民政府任职,初为国民政府新闻工作者。
1 S( C* _& q! K, X( b' s8 k$ V2 y7 Q- a! ]
  姚修仁(1926—  ) ' S4 q( j% X# w4 K  n" {) f' M

9 B, e0 z: ~, o: m/ `  山东蓬莱人。女科学工作者。
3 U/ G5 ^& E' l2 D  `5 D* Y
% O' b$ K  w) ~  姚修仁1951年于辅仁大学化学系毕业,在地质矿产部测试所任副研究员。姚修仁从事分析化学工作三十余年,对极谱分析有很深的造诣。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姚修仁参与创建了地质系统第一个极谱分析实验室,对改造岩矿极谱分析技术有重要作用。六十年代初,姚修仁首次发现了铂族元素极谱催化波,解决了国家急需铂族元素的需要。七十年代之后,其又找到了稀土,铀、钍等20多种元素的催化波。姚修仁已经研究成功的“铂族元素催化极谱分析”,“稀土元素等极谱催化波分析”等成果,在地学研究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
# [( f. R2 B! D6 V8 i3 H2 R# L5 {: X9 ^3 Q- G! c  c
  姚修仁与高小霞为主研究的“铂族元素极谱催化波”,于1982年获全国科学大会自然科学奬。姚修仁曾考察食道癌高发区,从医学地质角度研究高发区病因。先后为日坛医院、河北医学科学院、北京中医学院等单位传授微量元素分析技术,共同研究微量元素与某些疾病的关系。姚修仁与河北省医学科学分院合作进行的“食道贲门癌环境地学病因的初步研究”、“中药姜石矿物成分及化学成分的研究”,荣获河北省乙等奬,并受到了国际学术界关注。 1 R8 g7 a# ^' s% \: i: c8 z

5 x' f0 J( V( e) M" y$ s* E  姚修仁历任全国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会副理事长、地矿部试测专业委员会委员、地球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及学位委员会委员。 0 q6 `/ X7 `5 C/ |5 e
6 V. v* q, A* v& F5 i
  姚逸仙(1926— ) 9 Y+ s) _* A! m5 @/ R! W
/ Y8 T. `8 `7 }* @( d3 r7 q
  福建福州人。女教育工作者。
/ h1 V0 \& T9 F, y$ H! K' N1 z
  姚逸仙1950年毕业于福建省教育学院。后曾在小学任教,1959年调福州第十八中学任物理教师,兼班主任。
: G( l" G  u' g; v9 o
0 J2 j# l' F. i1 x' e  ^; O  姚逸仙在任班主任工作中,形成独特的转化差班差生的教育方法:1.扬起理想的风帆;2.播下爱的种子;3.努力发现闪光点;4.动之以情,晓之以礼;5.循循善诱,不怕反复。 - }9 Y' B( h8 x3 I
6 ]; |$ D; [8 t' G1 T
  姚逸仙被评为全国先进少年儿童工作者,全国优秀班主任,省、市劳动模范,省、市建设精神文明积极分子。 8 e5 X/ T) _$ I1 R+ n" e

: @; E0 N3 L, x( O- G6 W5 G1 t  姚文绪(1926— )
' K, Z" |, C: D5 w$ o3 |) ?  Y8 j) S; }% }- X6 w2 Q
  奉天(今辽宁)复县人。中共高级官员。 + i  Y! @6 K* K' ]
( s0 n- {6 w% G5 g
  姚文绪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青年团澄海县委书记、中共惠阳县工业部副部长、县委副书记,龙门县、东莞县委书记,惠阳、佛山地委书记,佛山行署专员,中共湛江地委书记,中共海南行政区委书记等职。 , G3 @0 |# S2 o1 E/ |# w& ]
7 Q  @* F( K7 g3 {' J9 ?! K9 {
  1988年起, 姚文绪担任海南省委副书记,同年当选为海南省第一届政协主席。姚文绪为中共十三大代表,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5 M8 b4 ?+ J" w  B* C  x) W* T- E
( {! v8 @6 s1 L3 @; H- @* m
  姚焕廷(1926— ) + N) [' L5 f/ m6 F! |" L' D
( h: Y) i2 ]" @$ _1 ?
  江苏宜兴人。会计学专家。
) p& A5 t( t5 E* T* E
# N+ p. Z6 _! Y2 }6 p9 z  1951年,姚焕廷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财务管理系。1955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会计专业研究生肆业。历任上海财经大学会计系教授、财务会计教研室主任、全国商业财务会计研究会理事等职。 2 ]" }( B" V. d* u
. A  I( Y( g9 I3 p8 f6 S# k- w
  姚焕廷曾执教于复旦大学经济系。长期从事会计学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后致力于财务会计理论和会计制度设计等专题研究。 5 g; G0 L/ j7 O5 S$ k4 N. r
$ g0 m% N! Z+ d+ T9 F6 U' x9 B
  姚焕廷主要著作有《商业会计学》《会计基础知识》、《会计词典》(合作),《会计学原理》(合作)等。主要论文有《集体经济中农产品成本核算的几个问题》、《对会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求》等。 + ]" b0 n+ M+ J& z

8 R, E/ d" B/ o) `, Q$ J* {  姚永福(1926— ) + ^9 u$ ^9 i# O, J+ n9 ?

1 W- W1 K2 m. r  上海人。电影化装师。
! u: h8 g+ |3 `& ~; c# f4 m4 E
( x: o8 G3 K/ G  姚永福1946年入上海昆仑影业公司学习化装。后担任《万家灯火》、《新闺怨》、《丽人行》、《乌鸦与麻雀》等多部电影的化装工作。
/ R( K4 t0 \# A4 ?9 z7 p
% p0 @7 Y5 {! W" s* K0 z  新中国成立后,姚永福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化装师。曾担任《鸡毛信》、《海魂》、《摩雅泰》、《阿诗玛》,以及戏曲《红楼梦》、《尤三姐》等十多部影片的化装工作。 + N7 }6 W) s$ y$ h* E% y
" Y1 y6 j$ X7 p: Q. {
  姚显廷(1927— )
' b+ i% s+ a& {0 h& V1 T
2 S2 Y& S8 `7 O8 L9 o( B3 [4 [  笔名风云子,字龙石。黑龙江阿城人。书法家。
" i, h+ N4 d2 L  l" c4 _  `3 b( y9 v3 g" `# o
  姚显廷先后于无锡书法艺术学校函授部研究班结业。历任哈尔滨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哈尔滨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楹联协会哈尔滨分会副会长,哈尔滨民间艺术家协会顾问,哈尔滨中山书画社副社长,中国淮海书法艺术研究会理事,哈尔滨诗词协会理事,哈尔滨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哈尔滨《冰城楹联》报主编等职。
+ f4 e; z( A& Q
- F; N. D! M; x8 U  姚显廷的书法作品在东北、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金秋书画”、“冰雪节”、“龙滨杯”等老年书画展览中入选并获奬;诗词作品在《诗林》等和地方报刊发表;楹联作品于庆祝建国四十周年全国百副佳联征选中获二等奬。 ( V* F/ n' r  A; i
. n, `5 l; u7 }( b
  姚显廷编着有《当代冰城楹联作品集》。
! Q' L0 S1 Q" u+ A8 j6 S
% p' h: F9 V5 f! Z' j  姚昭华(1927— )
- K" {, K4 S0 T" ?9 R: J, q
  N: ]  c1 f( }' Q/ L" G  又名铁汉,别号唐山人,笔名云锦。浙江临安人。书法家。
/ q6 c" A- |8 \5 O4 G0 J; o
  o6 V- g0 C% R) h# Q  _4 F8 E. w  姚昭华曾任中国现代青年硬笔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为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 3 t. `6 }. B2 j1 o7 k" H

, w1 w4 L9 ^8 k7 h  姚昭华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各种书法大赛,两度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参加全国书坛群英碑书展两届均获三等奬。曾赴日本东京展出,由中日文化交流协会颁发荣誉证书。作品辑入《中国硬笔书法精华大展书友名録》,《北疆硬笔书法精品大观》等专集内。 % [! V+ D5 ?: K# l+ e7 ]" x: s, e
. A$ E: q  \* h1 n) w8 a
  姚月荫(1927— )
8 b( s3 n6 J+ U7 D5 l, Y* L0 L
+ {- q7 \, A' U& _: |, \5 P  江苏南京人。女画家。
# L2 @8 N  B; b% N2 `9 x' _! @) B2 t. Z6 B  j$ `
  姚月荫1948年于正则艺术专科学校肄业,后任渊声巷小学教师,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
( O* V/ `5 G! `0 Y. k/ L
% u3 S" I$ i/ r  姚月荫擅长国画创作。作品《红旗水泥厂》参加全国妇女书画展;主要作品有《红绸舞》、《夏日》、《晨曦待渡》、《童心母爱》等。 # _3 M  d" W8 U/ v$ q

, ]* H& j7 o. o, N! u3 v/ v  姚得民(1927— )
  ^# T+ M  i! r0 V4 \& ^/ B! ]3 u8 o7 Y, {5 S6 _! M
  笔名泽生。河南人。画家。 4 s: ~' ?' n5 ^* k0 X
$ r; W  V4 x# T  i4 O% Y
  1949年,姚得民于河南大学毕业。后任徐州矿务局第一中学校长,徐州国画院兼职画师等职。为中国美术(煤矿)研究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
5 L5 {' d2 j/ }5 T  K7 ^1 {0 c3 T  S2 W: g! ~" f, e9 e
  姚得民擅长国画,主要作品有《运河两岸花果香》、《胜似春光》等。
- O0 V: o8 F0 d
6 l0 P  ?; C% v$ ~  姚壮(1927— )
+ S$ F: t7 e4 l9 o( c, v* z  ^. w' K' @# ?( ~. I2 r' u
  江苏常州人。法学家。 6 y# V$ t9 g: s+ G; M% S
6 ~* E9 z) V' H1 h+ S( w
  姚壮1953年于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国际法研究生毕业。1981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进修。姚壮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4 ]8 o2 g- J  Z- w# ^" H
, ^/ [$ t  L  @9 {2 {
  姚壮为外交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教授,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外经济仲裁委员会委员。 7 u6 X' J' v, }* i

2 @! ^) J* k$ n+ b6 m7 [  姚壮曾任《法学词典》常务编委,《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国际经济法分支副主编。 $ @8 `# e) T) L* ~

' R/ s9 [, e1 e* Q  其主要著作有《国际私法基础》(合作),《国际私法》(合作)等。主要论文有《论国际私法的对象和规范》、《试论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区分问题》等。
3 l3 f% t  D2 {' d: }% T1 G0 G3 t) C7 o! M& ~
  姚楚铮(1927— )
, x$ J( t+ m; I6 D3 w% G3 [7 J( I. T5 Y4 G2 s; E* W
  浙江绍兴人。教授。 2 f: c( p7 @9 e) h# i' @
5 Q; Q& ~4 M- L- K0 U) |: n
  1953年,姚楚铮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医疗系毕业。1982年赴澳大利亚国立医学研究所进修免疫学。1983年回国,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微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北京免疫学会常务理事。
& a! f. {4 ]9 t' M- L- P# P
0 H; f5 r/ K$ R+ G  姚楚铮主要研究抗感染免疫。首先用免疫学的方法区分埃尔托霍乱弧菌的流行株和非流行株,研究流行性脑膜炎球菌等单克隆体,已应用于这些传染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其还建立对流行性出血热毒病感冒且能发病致死的实验动物模型。参与研究抗钩端螺旋体口服新药,获1980年国家科学委颁发的发明三等奬。 ( s7 U; L1 n1 G6 F/ n- X$ ~7 J

2 U0 N. C2 I  G- ]( T. I+ x  姚楚铮参与撰写《免疫学基础》、《医学细胞》等。翻译《传染与免疫问题》等七部,发表论文主要有《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机理的实验研究》等三十六篇。 ( f$ J" `: y! j$ V+ x" I( m. [

' ?, A3 x6 u% |8 t  姚以恩(1928— ) 8 U: |! v. ^! d8 Z8 c9 _: E6 l
' `8 }% z8 Z4 C1 Q: r7 h! \: _: k
  笔名吕寰、晓云。江苏省镇江人。翻译家。 : I8 Q. y2 M! l% b6 S
* R# Z, z: u* g4 D4 V# y' @( ]
  姚以恩从小爱好文艺,深受“五·四”新文学及外国文学名著的熏陶。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附属扬州震旦中学。1950年,姚以恩毕业于华东革大俄语专业(上海外语学院前身),即留校任教并参加翻译教材的编辑工作。1950年加入翻译工作者协会。,姚以恩曾负责编辑《文汇报》俄语周刊,《上海外国语学院季刊》及《外语教学与翻译》等刊物。50年代后期及60年代初期,参加《俄汉词典》(商务印书馆1977年出版)的编撰工作,1976年以后一直担任《列宁全集》及有关列宁文献的译校,定稿工作。任上海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副研究员。 6 }" C( I9 p) L% O

+ C+ D0 ]$ ?. Y/ ~$ L2 U! l2 U# x  其主要译着有《高年级学生》(合译 光明书局 1952年出版 曾被列入中央推荐书目,先后出版八次),肖洛姆—阿莱汉姆《莫吐儿》( 1982年被列入《外国儿童文学丛书》、《好朋友的故事》、《苏拉巴蒂》等。
$ F- Q( B6 j8 o
2 \$ f$ y" g( z1 ~6 o  此外,姚以恩还负责译校了《列宁家书集》、《列宁亲属书信集》、《列宁年谱》等书;并撰有译学论文发表在有关刊物上。
* `+ E- r% |$ A' s% C& ^/ G' Q
4 k2 r# v8 v, U/ u% L  姚毅刚(1928— ) . e" ^8 b9 G! L9 C( U0 A5 O5 {7 l; s
7 ^9 A4 n" A$ U) M& O+ p% `' B
  江苏苏州人。画家。
. I8 H% N: s6 d% \; f7 I5 _: G( N( i
% k; Z1 b8 {+ w& [- f1 y  1952年,姚毅刚毕业于江苏文化教育学院,后任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
/ {3 ~+ Y& K9 U
( A% ^( J$ t4 I" x* q  姚毅刚擅绘画,尤长素描。主要作品有《中山卫士肖像》(油画)、《半身肖像》(素描)、《女人体》(素描)等。
9 {8 O7 k# `# B0 Y* F+ F
) r0 m% J& l' {$ ~& n' b  姚毅刚着有《关于高师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几个问题》等。 5 K, d* S  w: O  w. R' [9 `
4 h" q- q5 `' y/ E& |; j
  姚子范(1929— )
) q4 D2 b0 N+ ?1 d
& J  X+ Y- L7 W) i  湖南省醴陵人。经济思想史专家。 5 K, h' Y; ]" L* K" I! C) D

0 e/ d: T! T; y/ U4 \, R  1954年,姚子范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系。后长期从事经济教学工作。姚子范曾任北京师范学院经济系副教授,政治经济教研室主任,学报总编辑等职。
) q% i1 |( s1 N8 w( b2 q% y4 d/ P4 d7 {# P: A- E
  1986年, 姚子范调任民盟工作。曾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宣传部副部长,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北京社会研究所副所长,中华外国经济学院研究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 {  }' Y. w; _9 ]' |1 Y. t2 F# u

9 H) ?: ~2 K, V2 \  姚子范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经济思想及当代西方经济学。代表作《西欧中古的经济思想》、《西方经济学者评亚当·斯密和<富国论>》、《论新制度学派》等。姚子范曾参加十多部著作的编写工作,其中有《外国经济思想史讲座》、《外国经济思想史新编》、《政治经济学史纲要》等都是较有影响的著作。姚子范还主编多卷本参考书《外国经济学家评传》,在国外发表评价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文章二十多篇。
' t: a: W  {) H0 A/ |
' Y# W! I/ i: c  {% I1 `) c  姚锡华(1929— )
. {% _, B* n+ H* y% M, ]1 `6 N% x  z% d- h
  江苏南京人。报刊活动家。
3 l0 X* H6 ?( _& d8 @5 {! y' o; B% O) T" u9 }: M
  姚锡华于1946年起从事新闻工作,曾任《中华少年》杂志编辑。1949年任《中国青年》杂志编辑。1953—1958年任“马克思列宁学院”助教、讲师。1958—1965年任《红旗》杂志编辑、历史组副组长。
) t& K4 R; X7 M* R% Q; {' M8 A! f
  1965年,姚锡华主持《羊城晚报》的理论宣传。1969—1981年在广东省文化部门任职,1982年任《光明日报》副总编,1987—1989年,姚锡华任该报总编辑。
/ L$ T& b) l: ^: [3 t+ i# n$ x+ h% |) g
  姚桢时(1929— )
7 n# b+ {6 @5 E2 B7 \
& f# b3 j  e, G  o  笔名叶舟,别署牧石蛮翁。辽宁庄河人。书法家。
5 J7 b9 E) o/ [
& P5 c3 ~! g  z  1945年,姚桢时毕业于沈阳机械学校。1947年入伍,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团、师、军,大军区参谋、科长、处长、军分区参谋长等职。姚桢时酷爱篆刻艺术,一贯致力于书法的学习与研究。是中国老年书画研究所研究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老干部书画研究会,协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湖南省军分区老战士书画协会副主席。 % e% @( M0 Z8 t8 n7 b
, N! T/ u3 S; c# W
  姚桢时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发表作品,在全国数家报刊发表书法、篆刻作品千余件,数十件作品在全国,全军参展参赛并获奬。有的作品被博物馆、美术馆收藏,或编入书画专集,或入选国家碑林。 , f2 e7 W  P; q( X% y3 M  d7 d

0 ?+ b( x" \3 I8 o- [, i3 I( l  姚惠连(1929— )
7 \& W8 \' u! [
* ^4 Z! I: s; m  A3 M4 u  号子季。浙江永嘉人。女书画家。
/ J% `5 [5 m5 Q. R# I6 A& a9 E- |& A* l0 _7 t' U6 `
  姚惠连自幼喜好书法,后改学习中国画。在历任中、小学教师数十年当中,姚惠连在业余之时致力于书画艺术的创造和提高。 & s# O; ~! N: I; u# u
) X  o9 c* t1 p
  1990年, 姚惠连在台湾艺术馆举办个人书画展,获各界好评。1991年获浙江省书法家协会联谊报创作奬。其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国际书画展并多次获奬。有的作品辑入多种专集、画册,并为美术馆、博物馆收藏。
; r! R* p* ]5 r! `, m5 H) `; d: B& D# U) k2 X( {2 b6 b1 Y  ?
  姚鼎生(1929— ) & P: P& ~& l4 ~& R" z+ K' w

, I% {& s7 ~: t9 s1 |  笔名乡村、江汉、石工。福建闽清人。作家。 ) M3 e2 K$ j. J. Y' q! x: ^

) K8 d6 \1 I# X: D) l, V  姚鼎生早期任家乡农会筹备会文书、山村小学教师,后任《福建文艺》等刊编辑、福建文联创作员等职。姚鼎生从事文学创作多年,短篇小说《评产》、《高小毕业》,中篇小说《残烛》等获省文学奬。已出版有多部作品,主要有《百万富翁总管》(短篇小说)、《土地诗篇》(长篇小说)、《黄毛丫头》,以及纪实文学《铁骨铮铮》等。 1 u/ a% G0 f# P( C
3 X3 w+ @+ `% b1 R$ E; i" X
  姚树人(1929— ) , V# V/ X* K. ^- Y' N+ E; }( q4 S* J

3 Q  N# D6 B9 b2 r4 T# z/ u$ D  河北霸县人。化学家。中共高级将领。海军少将。
% L* E! }, ?7 u  [: }" T, {9 q4 L/ s) R5 d
  1950年,姚树人于北洋大学化工系毕业,同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 姚树人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姚树人历任教授、第二军校燃料教研室主任、海军工程学院研究部副部长、副院长、院长等职。 7 N) ~8 x! k# ~

9 K' j3 M8 S" [: J  姚树人长期致力于高分子化学的教学和研究。1954年研制成功海水消盐剂。1958年率课题组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液体火箭燃料。1985年指导研制成功乳胶IPN阻尼材料、宽温域阻尼材料。
; k6 w# T9 v6 R2 w* J
. O/ p4 [$ ~7 d6 D9 `  1988年,姚树人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军衔。 : a. C; Y& B/ d# o& E+ o

7 R3 x! A/ D6 c3 I) @/ E: ~: r) {  姚贤良(1929— ) ; a2 ?1 A4 K* j

# E7 ]6 |7 W1 V: k# n  江苏常熟人。科学研究员。
* w& ~6 B! Z1 O5 U3 \, a) x# V4 n2 g1 C5 ~. o
  1953年,姚贤良于沈阳农学院土壤和农业化学系毕业。1960年于苏联科学院BB道库哈耶夫土壤所研究生毕业。
7 D+ s/ M' I# d/ ?0 I* t& F; p  O- t, N
  姚贤良主要从事土壤物理学研究。其对中国红土壤和水稻土结构的形成及其肥力意义作了较系统的研究。阐明瞭土壤培肥必须考虑改善土壤结构的观点,在土壤颗粒组成分析方面,指出了石灰性土壤在加入化学分散剂时必须同时进行糊状研磨的物理分散,否则效果不佳。
0 S% u# F' p9 z1 Z
  @. }7 ]% Q1 w# _' W3 r  姚贤良撰写的《土壤物理学》获中国科学院1988年科技进步二等奬。此外,姚贤良还分别参与或作为主持者之一参加了《中国土壤》专着撰写。参加研究耕作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课题及完成太湖地区高产土壤的培育和合理施肥等任务,分别获1987年全国科技大会奬、1986年中国科学院技术进步一等奬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奬。
' r1 p/ b, g. I+ X6 b5 Z  ]' j
  姚贤良着有《土壤物理学》(合着)等,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要有《不同利用下红土壤结构的形成》、《关于集约农作制下的土壤结构问题》等。 $ g" }/ B& h  Z' k& P5 g4 k
# \4 f2 p! r9 e
  姚学诚(1929— ) 2 u' Q/ U( |, T5 c6 N( p
( b/ Q* l( o% M3 j+ D5 _& `/ i, M
  曾用名木昆、雪澄、泳智。安徽桐城人。作曲家。
2 ?$ \0 Q7 h% I) _( f# s9 P/ g% W2 G4 ^3 q) Q
  姚学诚出身于文学世家。父母早逝,自幼随叔父学习小提琴、吉他。后于南开大学就读。1947年,姚学诚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入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随即入空军政治文工团创作组。1953年至1958年,姚学诚在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四十多年,创作的作品逾百余件。 0 j) D4 a. R$ \
+ h. N$ I8 T1 x
  姚学诚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师级离休干部,曾任中国人民空军政治文工团创作组副组长、津港合资音像有限公司驻天津办事处主任。 : a" Y, ^* `7 @+ `3 J/ w7 M
& u8 P2 S+ M& C# w7 x1 r, L
  姚学诚曾为台湾诗人席慕容制作专辑盒带创作《戏子》、《惑》等歌曲。同时,在为民歌歌手周燕灵策划的专辑盒带中编选了部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歌曲,其主要作品有大型歌舞《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中的《大渡河》、《游击队》、《松花江》等舞蹈音乐;大型歌舞音乐《长山火海》(合作)、《井岗山的道路》(合作)、《空中之花》;歌曲《机场的黄昏》、《乡村,我的母亲》、《台湾爱河的歌》等。姚学诚发表论文主要有《学习长征历史,继承红军传统》、《听歌剧<琴萧月>主题歌<彩云归>》等。
' x9 v; ^5 \6 s- N
6 C, e5 x( }* ~5 l7 O: _# c  姚保瑢(1929—)
2 U  L$ i* V9 L% c! i8 A+ H( E, k* c- `
  又名姚。江苏吴县人,生于北京。书法家。
9 o! @: M5 d2 Y* ^7 R4 ]0 l# \6 t" R! s6 T! _
  姚保瑢幼年受家庭熏陶,喜习书画,篆刻。于1949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美术工艺系学习油画。1955年,姚保瑢毕业后从事美术和书法教学工作。姚保瑢历任辽宁书法家协会会员、理事、朝阳市师范专科学校教授。 6 e4 j. M! S' \$ g

8 h! E7 O( T6 s3 x  姚保瑢书法初学“二王”,又学颜真卿、李邕、赵孟俯诸家,后研习北碑,其尤擅楷、隶书,所作秀劲流便,着力于继承传统。姚保瑢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各种大型展出及省书法作品展览并获奬。
. d! ^5 Q# y; b" }4 B
2 t9 }* d8 |+ F; j8 I% I0 I  姚南星(1929— ) 5 D% K2 I% {) x& J/ B

/ B5 ~% O; t. G  湖南望城人。画家。
7 m3 F' d8 j* k% I; R! C+ q
) b" M. g8 ?% w) ?& \  姚南星曾任湖南省长沙市纺织研究室主任。为湖南工艺美术民间学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南分会会员。 & |+ y1 D& ]1 x
: s- V6 D1 b: _' I; \
  姚南星擅长绘画,尤其长于工艺美术。主要作品有《让爸爸找窍门》(油画)、《独花居士》(漫画)、《雷锋的故事》(水印木刻)、《马王堆》(壁挂,仿古装饬设计)、《韶山纪念品美术设计汇编》等。 ' v; ~, u$ Q4 O3 ~  u
  w( {: {0 _' x
  姚克敏(1929— )
- n9 ]; d. l7 p
" y& Y- z* ]3 i5 ?( D! \  浙江鄞县人。教授。 0 ^% n% F* v" ^% c+ S  L' l4 r

! V$ U8 S5 \% L. B: O! Y  1952年,姚克敏于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毕业。1958年赴苏联莫斯科苏联科学院地球与分析化学研究所研究生院留学。1962年归国工作。1985年, 姚克敏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化学系进修。次年回国,任浙江大学化学研究所副所长。
* z$ ^8 O& Q8 A9 E% n/ Q
( [; h, Y6 N0 W5 s  姚克敏长期从事科研与教学。其所进行“稀土与苯甲酰三氧丙酮螯合物”的研究,取得了首创性成果。姚克敏参加“核燃料铀萃取简化流程”、“无机液体激光显微光谱仪的研究”分别获1987年全国科学大会奬。姚克敏研制“连续波可调谐染料激光器”获吉林省1981年科技成果二等奬。 ! y  w5 h. e9 ]: o# T
5 ~  Q+ u4 S& }
  姚克敏在国内,国际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 N  t% e' }* o( W' l$ ]) K

* ?; o7 s8 y5 o6 S7 `  I  姚进寿(1929— ) 6 Z. N! h! y% g  K7 \7 ~$ \
7 A2 D: W1 t# e
  山东莱州人。摄影家。 ) ^; \0 Y- ^$ N" ~

, e, e. z( H# a. b/ e6 g  姚进寿于1943年开始从事摄影工作。1968年在黑龙江展览馆工作。后加入黑龙江新闻摄影协会。1978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黑龙江分会。 5 x, a. N: ?9 E' |

2 q: p/ N$ U6 \  主要作品《晚归》入选黑龙江第十二届影展;《狩猎》入选黑龙江1984年美术、书法、摄影展;《林海雪原》、《集材》、《林区小景》等作品曾入选黑龙江影展。
. {- \* o9 ]% l( J& |3 N
4 q* e. r/ m' [) M1 F  姚泰煌(1929— ) : ?: v# J' ]% n( K# {& ?3 [: T

  R5 q$ c8 M% ?3 ^$ I7 ]  曾用名姚泰凰。四川纳溪人。女摄影家。 8 G5 f6 N6 @! w$ ^1 s/ H
6 ^0 D/ Z2 D9 d  w8 l6 o
  姚泰煌1952年参加工作。曾任《四川妇女》杂志社记者,陕西新闻图片社制作组组长、记者。历任四川省摄影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陕西分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新闻摄影学会理事,陕西省摄影实验室副研究员,陕西老年摄影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妇女摄影学会会长。1986年加入中国老年摄影学会。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R3 m+ W$ T6 e5 Q2 D7 K  p% ?5 _
/ I4 w! _5 `$ k1 V* a& S
  姚泰煌于1964年组织举办为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影展。 ; S/ M1 H9 R( m" E" S% x
  t; m) u, G( a/ l; p
  主要作品《老人》获1981年陕西省摄影优秀奬。《童年》、《农民女画家》等多幅作品入选各类展集、展赛,有的作品并获奬。
: u; f, K* d/ ~! F4 |$ W) R3 u# {3 n. C
  姚泰煌编有《四川妇女》(画册)。 & ]2 ?* I% ~1 Q

$ ~! ^. h% i, ?& T2 l  姚敏夫(1929— ) 6 p5 m- c* w  G2 O

( A1 @- P# ~7 ~) t8 L, w/ @  吉林长春人。摄影家。
- S8 ^& T- A# `9 [6 A1 ^5 X
/ m3 p" c! f7 t& J9 J( i' I8 h  姚敏夫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61年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1978年在哈尔滨师范大学电教中心任职,任副主任、副教授。担任摄影教学工作,讲授《摄影概论》、《彩色摄影艺术》、《暗室工艺》等课程。 3 [8 W: X3 S' M/ D1 L$ }* ~/ P
: r2 p9 c! g5 k$ d' I! C
  姚敏夫1982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任理事,1987年加入哈尔滨摄影家协会并任副主席,1988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6 L/ h: X- M1 v& J6 J6 E7 G
) m# s" `. x: V: R7 h
  姚敏夫主要作品《冰塔变奏曲》等入选1987年东北影展。有多幅作品入选各类影展并获奬。
* E" G- }& x) U3 e, C
% h8 q# l" j( x/ q  姚敏夫着有《实用摄影讲座》等。 3 n* n8 i- j# Z& }
- @" `6 x: B- b; N
  姚穆(1930— )
- S9 y& t4 m& V! y: L2 `
. H8 _% z9 ^0 ~2 |, E0 q8 T7 y" s, \  化学纤维学家。纺织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9 t& e+ x% ?7 i# B- O# U6 _( h
7 i; R: ^. Q/ _6 I3 }: |  L' F0 a4 j  姚穆1952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纺织系。历任陕西工业大学讲师,西北轻工学院讲师、副教授,西北纺织工学院教授,纺织系主任、院长。西安工程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职。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组成员。陕西省纺织工程学位第五届副理事长。 / Z5 z7 x% q! N" E6 K; j

1 |. F+ k! X6 r  `2 z  姚穆提出了基于中国人体皮肤神经系统特点,综合反映皮肤感觉生理、心理、物理、工程学科的着装舒适性模型。和透过织物的能量流与物质流的接触界面阻抗理论,奠定了功能服装研制的理论基础。还开展了纯化纤维仿真理论和工程技术研究。研制了新型化纤多异多重复合变形长丝—“军港纶”及其加工技术,产品用于解放军等部门制服及民用服装。姚穆研制纺织测试仪器十六种,其起草多项国家标准及军用标准。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奬一等奬、三等奬各一项、省部级奬多项。为1986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获人民教师奬章。
. q9 A, b9 K" J5 ^; g$ q: l
  }9 C2 b  i* R( x0 W  姚穆出版著作十八部,主编有《纺织材料学》、《毛纤维材料学》等,发表科学论文百余篇。
, ]- ~" @  V  ]5 h; }- v9 P' B5 F
  姚穆于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d( e; ~1 W! x
) e2 T0 J& U7 v  姚中晋(1930— ) ! J1 j$ L  i. u* W, Q; w

% x- ^) A7 j# v3 X& t. s  号林泉野人。山东文登人。作家。
4 h; {3 |) o$ ^( s8 X* x8 I' i: i0 g9 H. g+ [4 @  o3 P
  姚中青年时即在《黑龙江日报》、《诗刊》、《少年文艺》、《科学普及》、《地球知识》、《植物》等杂志报刊上发表诗歌、通讯、散文及科普杂谈三百余篇(首)。历任黑龙江饶河县志办公室主任兼主编,副编审。为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史志协会理事,当代黑龙江史学会理事,江南诗词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 @: U, \& R' F
9 z* f* T; j  X" O4 u) Z% H
  姚中先后出版有《原始森林的植树者》、《东大山传》(合着)、《乌苏里江放歌》、《翡翠洲诗钞》(合着)等。撰写有《饶河县志》。有数篇论文获省优秀论文奬。 + a% C9 ?! b! v( o( ~! o

, S& D" }: }& z% Z! g; ?0 u9 G  姚国华(1930— )   Q' e, k+ r* A+ q7 z0 ]- A8 S

: d6 S" Y# Z4 f% h  ]  笔名谷化。浙江萧山人。电影评论家。
2 x4 }- k3 S2 s! I+ _
9 p+ r! B3 j' z  P  姚国华1961年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其长期从事电影文学剧本编写工作,先后编辑完成的电影文学剧本有《北国南江》、《祖国啊!母亲》、《从奴隶到将军》、《南昌起义》等十余部。
5 ?; s4 }5 e' A* F1 g1 M" @* k1 A( d4 y
  姚国华历任上海电影评论会理事,上海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报刊协会理事。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所长,《电影新作》杂志主编等职。为上海作家协会会员。 2 ?, A( X* ^! C  s

0 t4 M6 O9 Q, p/ b9 `2 d2 l. D* h  姚国华主要著述有《李白研究》(合作)、《上海电影四十年》(编委)等。 , Q$ o/ t; r1 F% ~* o
" W; @* E5 L, J
  在古典文学研究和电影理论方面的论文,主要有《中国特色:传统与创新》、《关于情节片的断想》等。
! [2 X6 T# `! ?" o) n" d4 [; u3 d0 o
  姚光明(1930— )
/ v! [) q3 L& [' A/ P( A' Z
5 Z2 u9 @2 P9 n0 E, L  W$ R5 J) r  上海人。科技发明者。 7 k, ]% r% G. \% |

0 P8 L& n: u/ O7 E9 a* p7 [  姚光明在长期安装毛织机的实践中,研制发明瞭“简易机械振动测定器”,并获国家发明专利。   N# e0 W( l/ N  @8 H

0 c$ ^9 ?; {, |7 K4 P$ U  该测定器能精确地测出毛织机大墙板上十二个等级的振动大小,经试测数万次未发现错误。可防止超振动对机械的破坏,延长机器寿命,降低机料损耗,提高产品质量,为厂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1986年获“火星杯”发明创作竞赛三等奬。1989年参加上海发明博览会。
6 x' q& Z5 i9 N, S& o+ C
/ \# U% f1 u/ f# ?  姚光明编着了《测振器诞生记》、《6401杨辣子药》二书。“6401杨辣子药”是其父姚寿民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研制的一种活疗关节炎和胃病的昆虫药,具有很高的免疫功能和营养素,疗效显着。
. p; z( z" F9 i' H# M3 Q, j" ^4 U. V! I/ n6 Z7 r, Z
  姚云(1930—  )
8 Q+ g+ h7 n% ]- [& F0 G
# T+ C6 O0 s* G/ V  江苏苏州人。高级记者。 # M3 o1 E* n  E0 b7 j# w: E

0 z4 Y5 {  Z: d5 e$ V2 S  姚云于1949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律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i  d3 Q- h6 |0 d* y

7 R  T8 @+ _! c( A  姚云历任新华通讯社国际新闻编辑部编辑、组长,新华社开罗分社,巴黎分社首席记者,新华社国际部副主任、总编室副总编等职。姚云主编有《苏美两霸对中东的争夺》,合着有《西欧剪影》等。 . n) p: \+ b9 o

! w1 d1 t* B0 _( J2 }! s  姚朝(1930— ) ; m) K( k+ h. {/ [

3 I1 l# L( F% u, A2 W6 |* L  别名朝章。广东增城人。扬琴演奏家。 ! ]! l9 L+ ?. \9 ~

, o3 g; ^6 |* c  姚朝出身于音乐世家,自幼随父学习扬琴、打击乐。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即任粤剧乐师。 2 @7 A" d6 T9 z- D- d3 ?$ L

8 e; `+ s/ G$ E# R2 y  新中国成立后, 姚朝相继任职于广州曲乐大队、广州粤剧工作团、广东粤剧学校、华南歌舞团(今广东省歌舞剧院)等单位,任扬琴独奏演员。
0 D$ h/ }( x9 p3 y2 [! e, l9 C) A
, s8 l9 O: w/ Q' S  1957年,姚朝随中国青年艺术团赴苏联莫斯科参加第六届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民乐比赛,其演奏(合奏)潮州音乐《抛网捕点》、《粉蝶采花》获金奬。并为表演艺术家红线女担任《荔枝颂》、《昭君出塞》等曲目伴奏,获金奬。 " c& B; Y5 L2 L4 B" ^* t( u
$ \- M2 S5 d1 t2 H! u: v- D9 b
  姚朝多次参加“羊城音乐花会”省港澳广东音乐邀请赛,羊城国际广东音乐节等大型演出活动,或参演或担任评委。并多次随团赴国内、国外巡逥演出。其众多演奏曲目由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録制有多种个人独奏专辑唱片、盒带。
7 S/ g7 x1 r' I5 R" B
& L' I) f  P5 x; }1 g  姚朝为国家二级演员,广东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顾问,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
  i- ~# ~7 J$ `: s: M" V/ E9 A
& k8 O: k! T! U8 {: @. }' p  姚朝发表有《漫话扬琴》、《我的艺术生涯》等专题文章。
% j6 O' l# F8 V! w
/ X  k1 n8 T3 \5 f5 |2 n  姚来信(1930— ) 3 G/ A# Y5 X) b1 X

4 F  l* z  D3 P- W  歌唱家。
$ o$ ]1 S& V8 a2 t0 U
  [! W9 @$ n5 f' t5 w  姚来信于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原昆明军区国防歌舞团歌队演员、副队长。
2 {, }  i7 @+ f& w" Q8 `$ ~& n- X8 ]+ y+ z9 F3 ?' {$ ~3 D+ x4 y
  姚天沐(1929— ) 5 u) _5 A' m7 }3 N; p+ X
: i3 J$ _  p' W% D3 ^  l
  福建蒲田人。画家。 3 J' n8 u" h) Z( {

& I# m' Q: G& N8 R9 k. ]  1951年,姚天沐考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美术部绘画系,1955年毕业后分配到山西工作。曾任美术编辑、美工室创作员等。姚天沐历任山西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创作干部,历任秘书长、美术创作组组长等职务。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省文联主席团委员。 7 m. f( Y: E6 s

; o4 A2 y2 @" i- \& k3 b% k: _  姚天沐擅长中国画,版画,年画,一直致力于多项美术创作。作品年画《群英赴会》(合作)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版画《满院春光》参加在香港举办的中国新兴版画50年展、《黄河岸》参加在日本举办的第七回国际木版画展, 有数十件作品参加全国大型展览。代表作品还有《枣林深》等。由天津艺术博物馆、人民大会堂等单位收藏陈列。 6 M! C% s% l0 `+ U5 @( Q+ m
+ {4 [5 p# |* |/ {
  姚光友(1930—)  9 h: R6 o: L5 O! `' A

5 S( j& _  e& c; K' H1 _  原名灶友、笔名姚静。安徽歙县人。画家。
* V6 M) h; d8 w) C) r0 w/ `0 m2 m3 t: T  ^
  1958年,姚光友于安徽师范学院艺术科毕业,后任安徽歙县北岸中学教师。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 / b3 r- p! z' g
* {& w7 t; k' ?- S
  姚光友擅长版画,主要作品有《为钢而战》、《小南海》、《鲁迅》等。
7 m' t8 n. f% {! t7 E$ u2 c0 r8 u: Z7 L
  姚保琮(1930— )
' Q9 i4 S6 W, b5 }1 y2 A9 L! O7 V2 ~) P
  江苏省苏州人。教授。 : e. [0 I& @1 E  R9 [

4 S7 L9 H  a7 d0 ~$ K8 t0 }  1956年,姚保琮于西北大学西语系毕业。1979年赴联邦德国歌德学院参加语言进修与国情考察。1984年, 姚保琮赴民主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考察德语语言科学各学科的教育情况。
0 w- c' f: s' |  l
2 r  J0 x- p6 p- U3 s4 S  1985年回国,姚保琮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工作,从事德语教学和研究。 3 z$ K. F; t: d6 \- a$ N7 w! m

: d- l7 W* B/ _5 ^" m  姚保琮编着有《大学德语》等,发表论文主要有《汉德语言之共同点》等。 8 }$ o+ b5 d% V) r

8 Q1 B3 X" ~( F. v" U0 e) C$ w  姚立人(1930— )
  X: \# B0 i0 P  [0 R5 s9 F; x% N) j2 e: K
  江苏兴化人。教授。
' ^: ^8 j* M6 T2 b& F$ U! h9 ^8 P: o9 X& a/ i- {
  1953年,姚立人于广州中山医学院病理高师班毕业。1981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儿科系免疫生物研究室作访问学者,从事脑肿瘤转移研究。1983年回国,任安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副所长。 0 W' g( s: X  x$ X
3 {- l2 l$ P1 d2 B; J1 d
  姚立人致力于肿瘤免疫研究。其建立了几种肿瘤转移模型,研究了免疫细胞对肿瘤转移的影响和几种免疫调节剂对肿瘤转移的影响。 & _9 \6 D' C0 z
2 ?, z3 ]( Q( M) S
  姚立人为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全国病理生理学会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安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长。 ( l* y3 {* N; ?# y
: q# j& u# y: C4 k& ]4 e. P
  姚立人所着的《免疫学基础与临床》(合着)获1988年国家教委会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奬。姚立人在国内、国际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 a  }3 f1 A. ~2 A7 k  G9 m; @# G
+ v: W, s& }$ C  l$ I1 `6 C  姚亚萍(1930— )
% Q, t8 J1 ?5 y8 y8 I- l, g2 o5 j3 Z& q% d# b9 s4 Y8 l. y4 f+ L- `
  笔名亚兵、猛进。安徽繁昌人。摄影家。
  U9 t/ U9 e; x' b! t! e/ `
2 n; Q% y2 Z. D  姚亚萍1949年参加工作,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历任解放军某部政治处副主任、宣传处副处长,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兼《小蜜蜂》杂志主编,湖南出版社副总编兼《湖南画报》主编、主任记者等职。
+ B0 n& \8 D3 q, l
* g3 O/ m! Z/ t; I, s. m% l7 `; ]  姚亚萍曾荣立三等功两次,当选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历任中国摄影家协会陕西分会理事,湖南分会理事。曾任第四届理事, 为中国摄影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南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曾任中南五省影展评委等。
, l8 a4 V' B7 ]* w+ g& G& ?7 P& Y" m+ f/ b7 d8 ^
  姚亚萍主要作品《饮马漓江边》、《野炊》入选1961年全军影展获优秀奬;《奇峰之下鱼水情》入选1964年全军影展获优秀奬;《惠安女》入选上海首届国际展。其有多幅作品入选各类大型展赛并获奬多项。 ) d: m4 I& F7 d( `

  O4 t: Q; V- s+ R9 _8 U9 Q  编着有《湖南》(画册)、《三湘览胜丛书》等。论文有《摄影如何表现人物》等。 ) o$ C( C% s: I: ~, g: N9 e  h
3 ]1 P5 g9 q& G$ E& f. c) t# }
  姚洪章(1930— )
& h% ~( n1 e6 _9 M+ c0 i4 w& m( H- j" {  y9 i
  山东省荣成县(今荣成市)人。中共高级将领。陆军少将。 3 m; Z5 `& c9 b7 {/ L$ ~- O

6 s; X: L' K8 b4 M3 y' c1 W+ h  姚洪章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一直从事军事通讯工作,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某部电台台长、解放军某枢纽部副主任、通信处副处长,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解放军总参谋部四部副部长等职。
8 r& J- K  E* V  x% t5 N% E& k
: h3 B1 T! C" p& V, A  姚洪章先后荣立三等功6次,受嘉奬2次。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6 P% H0 e+ a* }9 T
; S; n4 e8 W8 _- o4 F4 n* m5 Q
  姚撼岳(1931—  )
3 J6 N( }2 x0 T4 D8 ]
7 a1 x7 I9 f. ~4 S2 n7 e/ s2 ?  e  北京人。京剧表演艺术家。 2 K; I: z2 e3 R

2 _5 y! L0 L1 _' b/ I  姚撼岳曾就读于北京鹰扬戏剧学校。始从师常鸣贵、冯英焕学习京剧净行,后又拜王奎升为师,并成为裘盛戎的弟子,艺术水平大有提高。姚撼岳为国家一级演员。 ( `7 l7 u: ^7 |2 Q5 P% f

3 k7 q6 O$ L" o8 B) S  姚撼岳代表剧目有《铡判官》、《砸鸾驾·遇皇后·打龙袍》等。
# c! P$ ]) B! h! M! f( G
; J# C- J7 P* T2 }) N  姚开泰(1931— )
# g/ F* P( A: s8 Z( U/ O- J; D( @/ ~7 @) V1 W% n
  出生于四川,原籍江苏昆山。病理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6 X( x* Q, L: u
4 e+ ?  J1 O1 c% l( @0 B: J, m, V  姚开泰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后在湖南医学院工作。1983年,姚开泰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做实验研究员、教授。
8 P9 W% a  {* x. c; R3 S: h
/ @! O& Q! ]- k5 r- l  姚开泰历任湖南医学院肿瘤研究室副教授、教授。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湖南医科大学教授,肿瘤研究所所长等职。
- F- Z+ Q2 p9 Y: i
4 z+ ^3 T7 Z9 A& M& [7 \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姚开泰首次在国际上证实了亚硝胺类化学致癌物对鼻咽上皮有一定的亲合性。八十年代发现二亚硝基呱嗪有亲大鼠鼻咽上皮性,引起大鼠鼻咽上皮之DNA损伤。姚开泰建立了稳定的人胚鼻咽上皮细胞培养方法,成功地用八亚硝基呱嗪诱发了正常人胚鼻咽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首次建成了有EB病莓(Epstein Barr Virus)潜伏感染的人鼻咽癌上皮细胞株,并对细胞株的EB病毒基因组织进行研究。发现其与B-95-8和P3H-R-1两株标准的EBV株不同,为NPG与EPV病毒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探索方向,揭示了鼻咽癌发病的分子机制。
' [& T# G* V1 r
3 W3 }, P. W3 P! H" T) a% P  姚开泰于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s6 x# z/ t8 a* B3 F0 V- b8 Q+ f. [- q- c8 F
  姚巧云(1931— ) * U1 ?  g1 b+ v0 N: \; R- j7 B2 ?
1 n3 L8 z  m* F7 _; D* n% D
  笔名姚巧。祖籍江苏无锡,生于上海。女画家。 ) b4 U8 t( i% v) f
* _9 {3 D! X6 ~# N$ t0 M6 ^
  姚巧云1947年在张充仁画室求艺,195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并留校任教,任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淅江省分会会员、杭州市科普美术创作协会副理事长。 2 l. }# C; z. s. l$ d5 ^* k

/ u5 K6 p9 j/ l$ L: D  姚巧云长期从事基础课教学兼连环画、素描、油画、水粉创作。画风秀雅,笔法细腻。主要作品有连环画《祝福》(与永祥、洪仁合作)入选1973年全国连环画中国画展览会、《民兵》(素描)、《女人体》(素描,三幅)、《印度舞女》(石膏素描)、《壮族妇女》(水粉画),《宋庆龄》(油画)等。
$ g0 i- V' U) \' e
& R2 s) [( R5 N. q# F  姚耕云(1931—1988) 2 B8 e. W2 l7 `" D

' ^5 |- R$ O, i( ^% B3 O  曾用名姚根荣。上海人。画家。
$ u- a5 k# a; T, e  f# v# u4 X0 j* F2 _" k$ b4 R
  姚耕云1950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就读,1951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绘画系,195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56年进入上海中国画院进修,拜师陆俨少,学艺大有长进。姚耕云历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副教授、西泠画院特邀画师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 , Y- Y5 x9 H9 N3 |
  h- c- @* ]) C" }! ^7 Q' d
  姚耕云擅长山水画,画风稳健,深厚清丽,笔法细致,清新不俗,气势跌宕。1980年, 姚耕云以中国美术家代表团团长的身份访问中非四国,并举办个人画展览。1984年赴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览。作品《富春江上》由中国画研究所收藏,《归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收藏,其与方增先卢坤峰合作《毛竹丰收》,由中国美术馆收藏。还有多幅作品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等单位收藏或被单幅出版。此外,还有代表作《雁荡秋色》、《青城叠翠》、《山阴道上》、《幽谷吐翠》等。着有《山水画谱》等。 0 ?+ I: \9 V' w8 L

4 R  H2 a) p2 v  {4 m% w  姚诚(1931— )
* J# I5 y; v( j% g. p
4 J( d) C) M2 G  安徽枞阳人。经济理论学家。 5 v/ v) u  K9 p( D9 H/ j
5 o0 e+ W( l) z7 W. n! i9 O
  1955年,姚诚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经济专业,1961年于中国人民大学《资本论》研究班毕业。
! N4 ^3 m( u& a" Q+ j; d7 @) {2 k6 W. S; q0 j6 U
  姚诚历任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经济系教授。中国劳动学会理事,江苏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江苏省劳动学会副会长等职。
  ~8 P4 _6 f! f, Z
- d2 ?2 a5 e4 |  姚诚长期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和按劳分配理论等教学与研究工作。姚诚后致力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专题研究。
0 E1 ]* |- Q5 m' Y0 S; p
9 w( J% {% I; W- P7 |8 F8 q  姚诚其主要着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合作)、《社会主义市场的系统分析》(合作)等。主要论文有《关于资产阶级法权问题》、《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等。
4 ]$ P% ~3 s9 e+ I4 g5 l* ?) D  j; J- O: e# u
  姚家熹(1931— ) / E# I" X0 U- |

* U' e  z  I, Y. ]9 V  上海人。教授。
. C0 R5 }$ s/ T. D4 j
8 Y1 M9 i1 d/ @0 @$ W  1956年,姚家熹于东北林学院森林工业系研究生毕业。1967年赴苏联中央木材水运研究院实习。 ! W- i# i. Z/ W1 z4 Z( Q  w3 v$ v, x; w

" y0 {/ ?9 E! m: o  1959年回国,任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姚家熹为中国森林学会森林采运学会副理事长,第一届林业部森林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 J0 Y; Y; B, h5 Q, U  j  S

$ i  v  r$ @% l2 s' T( E" A  姚家熹主要研究木材过坝技术和水运机械化。姚家熹曾负责研究“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木排通过航运建筑物运行水阻力试验研究”。主持木材水运机械化政策的研究。 . v9 D  t; C) ^+ U" ]+ T! H
, o* z( S# U9 M! z  n) K/ O, Q
  姚家熹着有《木材水运及作业机械化》(合编)、《木材水运及机械设备与过坝设施图册》、《木材水运》等,发表论文《试论木材水运的发展问题》等。
4 z# l/ A5 S$ g7 R9 Y% {* @- t* Z, f( c% {2 p
  姚龙(1931— )  - P/ x$ p8 D" L9 l( `) [

  O( i+ K) o8 ~" r/ N/ T7 N0 g# L  广西南宁人。教授。
, L3 s8 y7 x" f/ t4 U) i* |7 t' S" A/ C* p6 z( \* d
  1955年,姚龙于广西医学院毕。1984年赴美国纽约州玉布法罗大学医学院儿童医院呼吸中心进修。1985年回国后,在广西医学院儿科工作。姚龙为中华医学会广西分会儿科学会副主任。 ; R; z8 c/ _1 y- m4 t
+ `' t# i1 T/ T2 y2 q3 U
  姚龙主要从事儿科教学,临床及科学研究,其在肺炎患儿微循环及血气关系的研究中取得成果,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奬。
9 \: k- z4 Y- c  S  @/ h- K5 e: y" M7 h, m* Q5 W7 O0 ?# G
  姚龙发表论文主要有《养阴清肺汤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实验与临床研究》等十余篇。 $ k  s9 @- g$ x
; V" H9 @3 p; I! z2 n
  姚禄安(1931— )
/ r. i6 B# W) }0 F8 i' x) N4 O7 [# L/ z
  浙江鄞县人。教授。 4 C; ?  T9 B; `- r4 S1 }  b4 ~

, U4 V9 i# v$ m, ^9 {  1954年,姚禄安于中国药科大学毕业。1959年赴苏联科学院电化学研究所,从事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1963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武汉大学环境科学系副教授。
7 g9 K* _1 }6 P; k6 q( f7 f- S2 W) [( E1 ]# P4 `! p0 }8 t. [5 E
  姚禄安长期从事燃料电池、空气电池、无氧电镀、金属腐蚀与防护等研究。其在有机电化学,合金阳极溶解,缓蚀剂作用,电化学测试技术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创建,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曾获数项奬。 % L, p/ z- ]1 q- u$ z# ]+ P4 s

. a/ D7 N5 J7 T2 J4 W  姚禄安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及学术报告五十余篇。 ( Y: p, J/ j. B1 B
7 R( S$ @0 o5 X
  姚南(1931— ) - q5 U. @# c. }$ K- Y  Y
, [* n* G" m4 c1 Z+ a! a
  上海人。教授。 ( ~2 ?5 U- Q5 P6 _! U% g( N
' T" P4 h- q0 W/ t# [% i! |
  1953年,姚南于大连工学院机械系毕业。1988年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合作研究异型曲面的CAD/CAM。次年回国,在大连理工大学任教。姚南主要研究精密复杂曲面加工原理,技术及其CAD/CAM。研究成果获两项中国发明专利。“滚刀齿形铲磨原理的研究及其应用”获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奬:“凹形曲面金刚石砂软的直线修形法”获第三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铜奬。其他应用成果获三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奬,五项市级科技进步奬。
8 \' U( M6 J" f2 ^5 m  T# Y: u' i" R$ Y- o
  姚雨霖(1931—  ) . I$ K5 t9 d, J/ I; d3 a

' D) K! Z% {7 @3 M/ A  辽宁沈阳人。教授。 # ]2 e8 e+ f3 P5 ~

2 o, w$ i# U0 o* t5 o  1955年, 姚雨霖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给水排水专业研究生毕业。1960年赴苏联莫斯科古比雪夫建筑工程学院,从事工业废水研究。1964年获科学技术博士学位。同年归国,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任教。姚雨霖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学会理事、过滤技术研究会理事。 : Z# b7 h) `/ o+ c. u
' r3 m! P' E- h" t/ Q$ W
  姚雨霖长期致力于人工轻质滤料过滤技术与理论研究。其负责“人工轻质新型陶粒过滤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奬。主持多项研究获省市重大科技成果奬,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姚雨霖获1986年建设部,全国城乡基建系统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作者: 姚月圆    时间: 2013-4-11 20:02
拜读甘肃的姚姓名人
/ P9 W& g6 N) V+ J& ~2 k姚金偁(1911— )
- V9 K8 j% m9 c& k* m5 y3 @0 `! ?9 n/ g+ w$ R0 u+ p4 G
  字静夫。甘肃兰州人。画家。
2 b& A: S5 n+ M
% b) U. V+ H; w. @1 w* [6 G" s0 b8 `  姚汝崇(1911—1941)
. B. N- S# A. q
, d  n; N+ _; ?& W  陕西省甘谷县姚家庄人。抗日英雄。 应为甘肃甘谷县。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3-4-12 07:21
谢谢朋友。祝你天天好心情
作者: 姚凤阁    时间: 2013-4-12 16:55
姚氏的杰出人物,可敬可赞,可歌可颂!
作者: 姚元周    时间: 2013-5-7 17:16
可歌可颂。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