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 R `5 S9 ?: E5 J 新中国成立后,姚耐历任上海财经学院院长、党委书记、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等职。 7 a8 I. Y. j% W2 G$ r4 c 4 }7 i# ~% u2 p" C0 r$ D6 a1 E 姚耐专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着有《论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合着),《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份)等。 3 L. m. p* E- k& W4 k' S' Z7 F, q : A% E8 ^. ]" Y' K) K 姚时晓(1909—?) S' v0 w( x3 L. A) X% h
& i9 R! a$ r% b( C! O$ W! G7 m 原名治孝。浙江吴兴(今湖州)人。戏剧作家。 ( |9 _; I) e4 [" A& A- x
5 P$ ~. _: S6 L- h* p
1933年,姚时晓于上海参加中国左翼戏剧作家联盟。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后,姚时晓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员,后任中原军区政治部文工科科长。 ) d9 C1 L+ | P% ]4 e
7 m/ J9 N D9 W5 X, m5 y& g O: V
新中国成立后,姚时晓历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剧协第一届、第二届理事和第三届常务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等职。 - D6 u, U: X9 f/ o# ?, f0 f0 }6 I- b+ Y1 M
姚时晓着有独幕话剧《别的苦女人》、《炮火中》、《棋局未终》等。 t' v Q& I! Q+ n- v" b! f+ A8 ?4 F- `, X/ F
姚平(1909—?) ! B# S/ W u. C# V+ k
/ z$ V& |3 r; u6 W1 n+ W+ p( O
别号世杰。福建蒲城人。国民将领。 ; q1 o }6 h* v' O) L4 _
g; {. o) N3 `- B) } 姚平早年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步科毕业。之后在国民革命军队任职。姚平参加了历次战争。1948年,姚平任重建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七师副师长等职。 ! ]2 x9 i P8 V
- T ] \- m7 M+ A* J! l9 z! m 姚学濂(1909—?) : Q8 @1 w9 v9 o4 p8 T, S; s
/ ]( Z. v6 e1 M2 X
别号法溪。广东潮阳人。国民将领。 % Q' n9 ~& c. U 1 y' x" `) S5 p/ b4 S 姚学濂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步兵科毕业。在抗日战争期间,姚学濂任广西绥靖公署交通兵团少校团长等职。1943年,姚学濂于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六期毕业后,历任国民军队指挥官等职。 ' g. o1 j9 Q3 R6 j 4 s% ~+ t% e2 D6 I 姚子青(1909—1937) ( G9 ]5 m3 i; f7 V+ ~+ K% \3 H2 L
3 I4 L4 ]) M# b, ~5 P5 n 原名若振,号中桂。广东平远人。国民高级将领。抗日英烈。陆军少将。 ; N3 }* I. i+ T) e0 @0 a: f$ `0 J6 ? Y2 J4 I
姚子青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中央民官训练班及南京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毕业。后任国民陆军第十八军九十八师中校营长等职,率部驻防湖北汉口。 4 j* I* J: n& |, ~4 v1 ^& h' h
: W. C' |0 i6 ? M: k 抗日战争爆发后,姚子青奉命率兵调防上海宝山,参加淞沪抗战。姚子青率领六百名官兵坚守宝山县城阵地御敌。日军动用陆军、海军、空军疯狂攻击。姚子青在兵力不足,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仍然积极率领官兵们英勇战斗,日军用飞机大炮封锁支援部队的前进道路,四面道路最终被日军彻底切断, 增援部队无法前往,一连几天,数番激战之后。全营弹尽粮絶。1937年9月7日,姚子青与全营官兵壮烈殉国。次年,姚子青被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军衔。 , Z" `" s* V$ y3 x$ X3 _& M F$ A& U% N+ U7 B
姚雪垠(1910—1999) 9 `; t) V& p' x5 b 2 u- i* W4 K5 W" [ 原名姚冠三。河南邓县人。文学家。书法家。 0 m/ K+ M0 ]2 f1 ~9 z% `* Z: F
$ [( y% Z% j: y6 t; @! {6 `
姚雪垠于1929年考入河南大学法学院预科。求学期间,其在《河南日报》副刊上以”雪垠”笔名发表处女作《两个孤坟》。姚雪垠因参加进步活动被学校开除。从此在北平等地以投稿、教书、编辑为生。 6 D% ?. R+ o% o U |
. j5 J/ Y& @9 C" g/ M3 s+ k( n. k 江西吉水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陆军少将。 W. t y& \5 k! ~5 {/ D" s4 `$ o' R v. d4 R. i
姚国民于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总部警卫连排长、防空连副政治指导员。 + m1 O T! O; A
, z( N& D' O6 b. P i4 ~ 姚国民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姚国民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营政治指导员、大队政治处主任。1940年起任冀中军区第七军分区十七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1941年任第八军分区第二十三团政治委员。 5 V7 J" n3 A1 m; T" {: \
' m7 j' D! |5 Z! y$ F, a. p
解放战争时期,姚国民历任黑龙江军区绥化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共绥化县委书记、东北民主联盟军第七纵队第二十师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第二十师政治部副主任、十九师政治部主任。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四军第一三0师政治委员。姚国民先后参加了1947年东北攻势作战及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战斗。 5 m" X" m7 f% M, l: \3 l & `0 E2 j& V2 ]) L 新中国成立后,姚国民任师政治部委员。1953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四军第一三0师政治委员、军干部部长、军政治部副主任。1954年任东北军区第一文化速成中学校长兼政治委员。1958年任工程特种兵工程指挥部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69年任工程兵政治部主任,后任工程兵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 / s) D! S z& Q! K- P1 F& @. o % O V. q1 E' l6 g8 n7 O 姚国民于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军衔。为中国共产党第九次、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 y! [. Y4 q- z0 s
/ L r, M! u T4 w
2004年,姚国民于北京逝世,终年九十一岁。 ) ]; D* o1 l; o: J, ^# u 7 p7 q, E; l2 z# \# Y0 Y 姚康(1913—1983) , m" d+ W3 O% o0 i 7 e' J }- _3 Y+ F* j" E 安徽桐城人。农业科学家。 * {# H, t$ f) q7 l4 w8 _ g- J9 i- |& o8 [" q! S( z; c' B+ c7 C2 l
1939年,姚康于中央大学农艺系毕业后,赴美国留学,1948年获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理学硕士。 ' a% a. R" {) k$ f
% u+ t- O) r/ z' F) n* O' D w( |2 m) Q: k
新中国成立后,姚康历任武汉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华中农学院副教授、教授、昆虫教研室主任、湖北昆虫学会第一届理事长、湖北植物保护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等职。 $ B1 e" Y( E% b
! P- \! q9 ]* u" J( m3 N- }) u
姚康毕生从事仓库害虫研究。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先后发现四种伪步甲仓库害虫。六十年代, 姚康对蚕荳象、米黑虫提出了防治措施,并对谷蠹生活进行纟统研究,提出利用蜡象天敌防治谷蠹。 * H/ q0 n! J5 [( D9 a5 X% `) g a' p; v
. }; M5 h5 V( o7 k( L. O2 k" H) B( o 姚康着有《仓库害虫的化学防治》,《仓库拟谷盗》等。 $ F- m6 S- K/ j) l$ [3 c1 t3 t; A0 }% Q- M5 R3 W
姚书梅(1913—?) 0 X: d( ~& `2 A* F9 y 9 E0 ]5 b' J7 T* G; C C 河南灵寿人。中共将领。 $ c0 ~' K; z, \2 W0 |8 ]" H- h
' P! k6 `4 q: j9 j" `' S$ q$ Y6 p
姚书梅于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团宣传股股长、新四军第三师司令部秘书、师直属政治处主任、东北民主联盟军东北野战军团政委、第十四兵团军宣传部部长等职。 3 a) d: D! R0 P' v" }7 u5 m - }2 d1 Z) u' F0 A( C 姚书梅参加临江、辽沈、平津、广西等战役。1950年,姚书梅赴朝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委。回国后,历任广州军区军事检察院检察长、湖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国防科委基地政委、国防科学大学副政委。 2 f6 d& |/ m2 {% I4 Q* f( R2 |
9 x4 x& l: f0 _: p$ i
姚书梅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y% s+ T1 K b1 ?
" _; z: ?$ v, ~1 o' A4 i1 S% |
姚奠中(1913—) 7 I9 I: W( q3 x# M 7 j! q4 h: Y/ m s. k& s9 ` 原名豫太,字奠中,以字行。山西稷山人。书画家。 ' }* p0 }$ k7 }( t( a1 Y
" C- g) |& Y7 B; T6 l) i9 o' a
姚奠中早期肄业于山西教育学院。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学习,后于苏州章太炎国学会研究生班毕业。姚奠中先后于贵阳大学、南云大学任教。 9 n$ `+ o; d/ ?5 f6 U. R
. _) x) F+ k( W6 q' L% l2 x 新中国成立后,姚奠中执教于山西大学。姚奠中工诗词、国画山水,尤精书法,长于篆刻、治印亦偶有展出或发表。作品入选全国第一、二、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多次入选大型国内外各类书法展。有的作品被国内外文化单位收藏或被收入各种书法专集。 " _- D' C3 ^+ t9 ~
4 V7 z7 S/ C+ H 姚奠中历任贵阳师范学院副教授、教授、云南大学教授、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学院教授、系主任、山西省第五届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协会理事、山西古代文学协会会长、山西大学古典文学研究所所长。是1998年山西省第六届政协主席、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诗词学会顾问、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韶文学会理事。 m7 @2 U% H9 K( ^5 M6 ?2 R3 e , f, G5 c' l: N9 S9 D$ u5 |2 f9 C, h 姚奠中着有《中国文学史》、《南北书词草》等。 6 q7 K4 e9 ~$ C1 {) k
! W9 F! R- Q+ ]& `' t) f* l, n 姚佐治(1913—?) : X, Q" j6 f/ b( L% N. p3 k& C
, p; s; L% a4 S) c 别号鲁生。安徽桐城人。国民高级将领。 陆军中将。 ) V+ w% A( T* H" ?2 d% t$ A. A% j: A9 q+ m1 ?: c( {+ K, L
姚佐治中央军校第十三期步科毕业、陆军大学第二十二期毕业、台湾圆山军官训练团联战班结业。 & x+ }/ \/ V* ^1 z4 P4 w' X
3 [9 c9 W9 B- p. o( k' H 抗日战争爆发后,姚佐治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笫九十三军教导大队中校教官、警卫营长、独立团团长等职。 ) a. w% A% O1 Y7 {$ }
5 y" b7 Y2 P" n" Z3 \ C 1949年,姚佐治到台湾,历任第八十四师二五二团团长、师副参谋长、参谋长、师长。 ; b: I& o1 y: M/ X. l9 v/ N
: V- t8 E7 J, F7 k 1937年,姚峰参加革命,1939年入伍到延安抗大学校,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反“扫荡”中,姚峰机智勇敢地抢救牲口和经费,受到上级表扬。1946年任18集团军后勤供给部管理科副科长。1947年任三十八军五十五师供给部副部长,1949年任郑州军分区后勤部政委。姚峰曾荣立三等功。 ( T, b& h/ j! a3 p! r, t $ Q; Y- H4 ?: J! d0 \/ y 1952年,姚峰任南海舰队万山水警区后勤处处长,1955年任南海舰队万山要塞区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长等职。1966年后调任广州军区山农场和光明农场场长。姚峰于1976年因病去世,终年63岁。 & k3 m, K* B' R+ u. Y' H
2 k; A* D4 U6 f/ H, w1 H
姚仲明(1914—) # {' |1 @% R9 {" [( t6 A 7 @3 ?! t9 R' W! m 山东省阿县人。剧作家。 : @; g5 k7 n' ]; s$ l5 H( Z
5 b5 ^4 f; X& w" s2 Q
1934年,姚仲明在济南乡村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姚仲明组织游击队,参加创建山东八路军三支队。1940年到延安党校工作。1942年,姚仲明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与陈波儿合作,写出优秀剧本《同志,你走错了路》。1943年自延安回山东,在济南、青岛等地参加领导工作。 : g% N; \- m7 Q
! t$ M' w7 j5 d* T+ b* ?; I
新中国成立后,姚仲明调任外交部驻外大使,并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此后担任文化部副部长等职。 % k4 t& N1 {- B; A$ C7 s. L 8 G0 {% B* W/ a 姚秋农(1914—) , q7 y' m- I! I' {9 x8 q
' j2 d' i( Q- u
湖北武汉人。集邮家。 7 C0 g, S, o( @9 Q" x% A% f
6 F) e7 B: j$ u6 U5 z! `3 P
姚秋农早年参加新光邮票会、甲戌邮票会、天津邮票会、重庆陪都邮票会等集邮团体。 6 s/ w. j) M. m! y2 q: h9 } g
新中国成立后,姚秋农历任湖北省集邮协会理事、学术委员。姚秋农前期主要集华邮,后来主集新中国邮。 . J( J; h' I# f
$ E! J7 h! E1 S+ ^: x" r7 K& e
姚秋农对新中国普通邮票有独到的鉴赏力。1983年,其参加全国邮票展获铜牌奬。1991年“光辉的十年”全国邮展展出姚秋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邮票”邮集大获好评,获得银质奬。 0 }) x. Q, D- N8 w! T$ o D0 [$ R% A2 A/ Q8 Y0 l
姚国金(1914—2003) ' N- h+ N' {* S8 E1 X
: @ G& ?: M* G. l
江西省吉水县人。中共老红军。 5 F6 L, a }7 i% d+ E
: M2 O( U2 W3 }& E
姚国金从小过着流浪乞讨的生活,九岁开始学篾匠,出徒后给师傅帮工。1929年冬在江西吉水加入农民自卫队,参加了水南地区农民暴动,1930年在江西吉安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 1932年加入共青团,两年后加入共产党。 " ?2 L# Q/ p; L/ z/ b/ X- N* c5 ~. V6 p2 g, y2 ?$ I% N' a! O4 R( ?
土地革命时期,姚国金参加了五次反围剿。在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任通讯员、警卫员、青年干事等职 ,长征时,姚国金在红一军团曾任警卫连政治指导员、军团青年连连长、军团保卫局机关副指员。1935年起在红一军团教导营学习(后编为中央干部团一营)。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一师一团四连连长。 " v# P" `- D8 N& |3 Q7 H! p% [' A& Y$ h& t& l4 v# s" i
抗日战争时期,姚国金曾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新三团、第四纵队十一支队三十一大队任连长、冀东抗日联军五纵队任参谋长、第四纵队十一支队教导队队长、冀热察挺进军十一支队侦察股股长兼骑兵营营长、挺进军七团三营副营长、抗大二分校高上科上干第三队队长兼军事教员、晋察冀军区十一军分区司令部作战股、队训股股长、晋察冀军区教导二旅九团参谋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二旅九团参谋长等职。1944年调延安中央党校四部学习。姚国金参加了平型关、百团大战等重要战役。 " \4 S/ ?) u: `- S. z
8 P7 Q1 w" f4 n6 r# T5 C 抗战胜利后,调延安东北干部团,1945年开赴东北。任黑龙江省军区司令部作战科长、黑龙江省军区警备第三旅参谋长、西满军区教导大队大队长、黑河军分区参谋长等职,期间参加了剿匪和开辟东北解放区工作。 " v$ b- J7 s+ n/ `* z8 R# d4 S) R; P4 Z
姚国金作战英勇,多次负伤,后被评为二等甲级伤残。 - z% a% N6 }1 e3 j& n* \* t
% n; h7 @: _" t$ l R7 O% H( q
1947年始参与地方工作。先后任黑河专署航运处处长、实业局第二局、电业局、林业局局长、黑河地委常委等职。组织创建了黑河地区的造船和航运业。1950年调沈阳。历任东北人民政府重工业部东北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矿山处处长、沈阳矿山机械厂长长、国家重工业部中央有色金属管理局设备处处长、沈阳钢厂党委书记、丹东冶炼厂厂长、辽宁省农业机械厅副厅长等职。 2 e4 K9 h! P: U& g8 K8 X p/ f# y6 Y9 q! r# c) U
文革后任大连市政协驻会常委、大连市人大驻会常委。 ! [' e( c5 D3 N6 s8 B8 l! h
/ I& \ p3 z+ R" Y9 C9 l
姚国金2003年病逝于大连,享年89岁。 + |: W4 F* c4 `( D; A8 ~ ! u; q, {; Z, A/ ?2 S 姚曾荫(1915—1988) l; C/ g- Q F# l2 @7 q
5 r- r- `% ]- |; v
江苏镇江人。经济学家。 $ f8 a7 A: Z& H
( j; I! {. A, b' u, q 姚曾荫于193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系。1937年毕业后在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工作。先后任研究生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46年赴美国名尼苏达大学研究院进修。1949年任北京大学经济系副教授,1951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53年后任北京外贸学院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为国际教育交流委员会、世界经济学会、外国经济学研究会、美国经济学会、国际经济学会理事。 . L( L* b( g) f5 n3 M2 n' T- C e! x5 X; @+ k z; F6 c
姚曾荫一直致力于我国对外教育事业和国际经济的研究工作。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姚曾荫主持编写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国际贸易》一书,获对外贸易部一等奬,参加编写的《世界经济概论》一书获1987年吴玉章奬金世界经济学特等奬。 * F9 R+ o! r+ e; Q4 p d* o ' i. ?1 Q' k3 a4 _. ^2 f+ } E3 F 姚曾荫主要论着《国际贸易概论》、《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界关于贸易比价长期趋势问题的论战》、《世界经济形势与新贸易保护主义》、《要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等。 8 k( E- k; z7 V% V
2 X7 w, q( f; ], @2 [ 姚梅镇(1915—) 6 O# @/ I- l$ E2 j9 _: l O7 s9 n3 t/ c6 e+ O3 F" A Q, n
湖南益阳人。国际经济法学家。 6 `, `& g; x2 f5 |, L
. R1 {: B, x9 X9 @( _% Q; U7 z 姚梅镇于194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律系。先后在国立商学院、贵州大学、武汉大学任教。任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经济法研究会会长。 . Y1 E3 J8 ?- `/ g" w& | 1 t( Z) o& [2 }: y 姚梅镇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法,尤以国际投资法见长。姚梅镇还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编委和国际经济法分科主编。其认为,国际经济法是一门独立的法学科。国际投资法是综合资本输出国与资本输入国国内法和有关国际法规范而形成的一门独立法学学科。这一观点得到了国外内法学家的重视。 7 P4 J" E n- F3 e G! s5 m4 a, u/ t
姚梅镇主要着有《国际投资法》(获1987年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奬)、《外商投资企业法教程》,译着有《欧洲发达史》、《国际私法》等。 2 G. K" h7 ?0 w6 Y, T: _& n- s0 h . O N- }6 ^, P+ ~, h7 l 姚鑫(1915—) 3 O7 d. `9 F5 e, s# _2 l
& P, w/ h, p @& s
江苏常熟人。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L% @$ k( t' d4 K# e$ J# V6 ^: B1 Y9 B. X2 n( A8 m2 F
姚鑫1937年于浙江大学毕业,留校任助教,任讲师、副教授等职。1947年至1949年, 姚鑫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动物遗传研究所作研究生,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教授。1950年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生物学研究所任研究员。1978年在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 [& G; K+ b* k1 l: Z
- K6 t: i2 U1 D3 F$ ?6 } 姚鑫在线虫个体发育中染色质丢失、水螅组织中枢的诱导能力以及果蝇胚胎发育的细胞化学等研究中均有新的发现。在人体肝癌细胞中新的胚胎抗原以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研制等方面均作出了贡献。姚鑫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奬、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奬、科技进步三等奬。 ! p; l, J: ^1 D% x' L3 P6 p+ V+ Y# W( ?/ @0 A2 i5 {
姚鑫曾任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1988年起任亚太地区细胞生物学联合会主席。 , f8 u5 c8 w1 l; P+ _- y4 P2 g% _4 `# t
姚鑫发表论文共五十余篇。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z4 P9 [9 d1 h- T! b
4 H* X3 P+ ~3 r$ k4 }
姚江滨(1915—) , _. }) p3 g, _+ d; h/ t - k" v& m3 e; L$ e# ~# U 字公振(或为名),笔名江平、江水、江斌。江苏泰兴人。诗人。 5 N; M. q4 J" d G7 d' M* ^: X2 J6 \2 `5 t; p6 t! E; ]! n8 u
姚江滨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写作,擅长新体长诗。姚江滨曾参加朝霞文艺社。 ! @- k7 B$ E/ |3 I0 M: I
7 ] i( r. k) P" E
抗日战争时期,姚江滨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抗战胜利后出版《江山诗情》(分“扬州风情”,“镇江三山”,“句容山景”,“栖霞秋色”,“无锡湖山”及“苏州游”等三十三首)。《西湖烟霞》(分为杭州西湖,嘉兴南湖记游诗,共22首)。《归来》(朗诵诗集)镇江江南印书馆出版。分为“归来集”,“招魂集”,“寒流集”,“太阳沟集”,“三将村集”五辑共二十七首,书后附《谈诗及创作》 * `) N, W* ?1 o2 T% A, i% t# P: B$ @% a+ g7 r7 f
五十年代起,姚江滨致力于叙事长诗,有《梅花岭》、《南屏山》,《阎应元》、《东度使者》,后者为描写鉴真(唐代高僧)东渡传法事迹。《晁衡师唐》等。 9 c* H/ P+ U. T3 \: ~* N4 |: a* t7 C% g7 m; x3 O
姚长泰(1915—1970) / T3 `9 o8 j, e* p8 |) }: E" V( S7 ~6 n0 L
别号耳聋泰。福建福州人。玉石雕刻艺人。金石家。 ) b) Q! O$ w! T" b& l4 y# q
* Q/ i# ^' t6 d 姚长泰师从陈可观,工雕印纽,兼刻薄意,姚长泰亦是西门派艺人,喜作牡丹、鸡菊等花鸟薄意。 ' ^/ ~! D# q. g) u8 q, z$ f% r! {" R! Z6 |8 {7 L
姚玉祥(1915—) ( u3 U9 R) Q) u4 w) F2 T- g / D# `; h: P/ G9 ]; w( ~ 字完璧,曾用名姚雨霞、姚钟,笔名青苗。山西临猗人。作家。 0 ]- H+ O" |) d 3 d. C9 `2 u6 B3 k' `9 | 姚玉祥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在各报刊上发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马派头》、《涛》,散文《鬼市》以及杂文速写等。 - a [" V9 ?, J5 P1 j$ d9 C# t4 \ / R- O$ F4 N4 ^) ^- ^1 N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姚玉祥在太原参加山西左联的筹备及成立的工作。后被捕,在太原地方法院看守所关押一年,后被释放。1936年于运城明日中学任教。幷发表小说《开顶》,端木蕻良将其笔名改为“青苗”。 5 `9 W' e. T4 Y- K( w( o. O( {
9 ?4 E5 u$ @( F, `+ l 姚玉祥曾在太原参加“青年文学研究会”,1938年考入延安鲁艺文学系(第二期),后到第二战区黄河出版社工作。姚玉祥与马延龄等为文艺刊物《黄河》创刊,曾两次去延安征稿。《黄河》出了第一期,其小说《黄河的激流》登于卷首。 / |9 S! j5 M; C. A0 ]1 f% m( u8 {# P2 a3 Q; i" Q
抗战胜利前夕,姚玉祥到西安主编《益世报》副刊,创办了文艺刊物《骆驼文丛》此时创作了多篇小说。 ! e, z1 X: P7 m% d" L9 r: F1 `- P& j. r, C- u! l; p
抗日战争胜利后,姚玉祥在桂林发表了多篇小说。1947年去北平,继续出版《骆驼文丛》,与刘布谷创办了“雷风”出版社,出版了《雷风》半月刊。并协助全国文联北平分会工作。 $ g& F6 \* o' m+ r% m: m
/ L9 c$ N! U2 D* b
新中国成立后,姚玉祥曾于山西大学中文系任教。着有《琉璃堡》,《中条山的杜鹃花》等多篇小说、散文及杂文等。 " ^* a+ z" s# o
- u) A$ l# t# h# Z
姚念(1915—1969) 9 K' E U6 u6 B" q: [! j
* b% v* t" S; d y9 x5 l$ @/ q
广东潮阳人。中共官员。 . w& `$ J$ q- q) G$ C ~& _; J: Q
7 X R! V$ Y- C3 F- Z) H
姚念早年在泰国曼谷参加反帝大同盟。于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新四军。姚念历任苏区中央军区政治部政治处主任、华东野战军团政委、第三野战军师政治部主任等职。 ) A4 m! R* q, f' j) i# q$ {% E( E. h! {& \
新中国成立后,姚念历任驻印度大使馆参赞、驻孟买总领事馆总领事、亚非团结委员会副秘书长、驻突尼斯大使等职。 ; I; z3 o2 H$ q6 D1 _1 V ` C0 v# o2 a. ]
姚念于1969年逝世,终年五十四岁。 3 D+ H" b4 Y$ n# l/ E' U
8 K* W$ W) o1 o+ a# L 姚孝潮回乡后一直以篾工为生,寄居他人篱下,穷困潦倒。解放后,人民政府给他分了两间房,他也结了婚,生养了5男1女,其中2男因贫病殀折。姚孝潮由于心存疑虑对往事三缄其口。直到今日,大湖乡为编撰乡志,才从福建省档案馆查出了尘封近70年的往事。 & C1 H# ^+ j& |; Q$ G) Z" D/ n& z4 H4 ~6 [' {; \$ {3 c
姚积昌(1915—1974) 4 \$ x* j" E( z k' m- r - `" y- A+ f0 y# e 湖北宜城人。国民高级将领。陆军少将。 & L W/ z# v' F 8 V S4 j6 B! J! I6 y 姚积昌于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期政治训练班毕业、国立政治大学、中央党务干部学校第一期毕业。 7 Y- O) e P& s4 T! F/ r
7 `8 R+ a7 W- J/ ? 1932年,姚积昌加入复兴社特务处,历任情报员、政治训练处主任、股长、调查科科长、三民主义青年团湖北支团干事、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处科长、副处长、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湖北省党政军联合特别党部办公室主任等职。 0 v4 g8 [9 p" o4 T, \& L) H7 J; @* C8 E6 w0 E4 J1 N6 s0 D! l
姚积昌曾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到台湾后,继续选任国民大会代表,任台湾革命实践研究院军官训练团少将教官。 / U7 K$ w1 O0 M- f+ b+ R: Z " o1 H( H. |4 ]5 t# M 1974年,姚积昌于台湾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V' ~. A8 G( j; n U' w! ]- C3 S8 N. {1 B8 |- h; w) J3 T$ \0 i
姚水娟(1916—1977) $ e+ n& W' }' y/ ^ ^. M1 T3 f
5 C) a% R8 A: [# N 原名文贤。浙江嵊县(今嵊州)人。女越剧表演艺术家。 7 t& r' P) y8 B& E ) ~6 O. p' t7 u! E2 H7 p- B3 d 姚水娟于十五岁时进入群英武台科班学艺。其主演花旦。初时在绍兴、杭州等地演出。 0 j- q) a: c! t2 g
+ v" \& d) h) w% C 1937年,姚水娟到上海发展,以表演《西施》、《泪洒相思地》等剧盛名。姚水娟是越剧“四工调”时期的代表人物。为越剧的男女合演和改革实验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被誉为“越剧皇后”。 # @4 c4 T3 f* q, z. ~' n
; o3 l& S0 ^ u, w8 X 新中国成立后,姚水娟曾担任中国戏剧作家协会浙江省分会副主席等职。 3 o- Y; N, |* Q! J! T & w8 ^4 D$ [3 M1 P2 o9 v" d' w* W) \ 姚成球(1916—) 9 m; s; y- n0 I: k2 v+ |
3 F2 M5 q: G& k8 v3 v" u( z7 i 号存一。安徽嘉山人。教育家。 0 \! t _. n2 a9 _1 `1 \2 C 0 H5 j' V X" W. `" v) l 姚成球早年毕业于省立安徽学院。历任安徽省政府教育厅编审室股长、中国国民党嘉山县党部书记长等职。 " y) w3 d1 M4 J6 R5 y0 X$ i& t
抗日战争期间,姚成球奉命潜入沦陷区,做地下工作。抗战胜利结束后,其继续主持国民党嘉山县党务工作,幷兼任嘉山县立中学校长。不久,复任安徽省参议院参议员,兼任安徽学院讲师、训导。 ) V9 H% s% T/ g0 _, B" @! m, O- _" F
: Z5 d8 j# K1 ?7 ^" b+ u$ k' N- U2 r 姚成球于新中国成立前夕去台湾,历任台湾省彰化市政府秘书、彰化县政府督学、台湾省立园林家事职业学校校长等职。1971年调任省立台中家事商业学校校长。 9 T8 Q7 l/ L8 ~& u( \
/ h6 i0 }, h$ C1 O; f 姚继勋(1916— ) ; s1 O' P- E L/ ~5 F0 I, w0 x- ~- ~* r7 Y @, _
浙江永康人。雕塑家。 $ H( z! h8 l- D" y6 A. p% }( B; C) J
1939年,姚继勋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后,曾任职于上海油画雕塑院。姚继勋擅长雕塑艺术。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 5 {. D5 @6 y; O
" z; S. ?2 ]" t; N
姚继勋主要作品《毛主席像》(上海和平公园大门)、《王孝和像》(北京革命历史纪念倌、《欧阳修全身像》(滁县欧阳修纪念馆)、《欧阳修半身像》、《哪咤闹海》、《瞿秋白像》(常州瞿秋白纪念绾)等。 + r3 @# e% S# k8 [
% z/ s! S$ I- }" b5 I# G
姚贻庆(1916—?) 8 ^. H6 K5 l5 i) M; X: ?9 k
7 e% C8 V, u( C0 I 笔名渭之。浙江兰豀人。书画家。 0 r$ j" n2 C+ Z$ I
% j+ I4 p7 f/ d7 W# B
姚贻庆1937年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肄业后,于金华市新华书店任职。姚贻庆擅长国画(山水)、书法。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会员。 0 C, {. { b& I* J' V
. m8 g7 i' Z5 I" p7 `0 V' m- N 姚贻庆主要作品有《北山双龙洞》(中国山水画)、《白孔雀牡丹》(国画)、《行书立幅》、《草书》等。 3 j" o: y8 O$ B& r: ^# `" d* j/ M* H
3 W4 T J( ]5 r( q. N5 M c
姚克(1916—2004) , k4 K& {( ?. {
/ \% S' M* l* ~0 { 四川省宣汉县桃花乡人。中共将领。 + H& P! {# H; T* D5 p
5 p) O5 P6 U P8 D. q 1933年参加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排长、抗大学员、区队长、骑兵连长、教导队长、副营长、营长、副团长、师副参谋长、参谋长、南京炮兵学校副校长、校长、西安第二炮兵技术学院副院长,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 G C3 |- S9 H. q. v( L i# |2 L8 U- x+ c 姚克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汉中、万源战役,马鞍山、花萼山保卫战等著名战役的战斗。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著名的奇袭阳明堡、鲁西南的“反扫荡”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辽沈战役、德惠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广西剿匪等著名战役的战斗。 2 x N7 v" _% Q2 u
( @5 ]# W, s! i! }( ^- ?8 \/ H0 T3 t
新中国成立后,姚克任空军第一预科总队副总队长兼参谋长;1953年任空军十一航校参谋长,1955年任南京炮兵学校副校长、校长。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次年晋升为大校军衔。1965年调任新组建的第二炮兵技术学院副院长。天津警备区第一干休所正军职离休干部。1981年离职休养。 ( B0 `9 @8 I2 `5 T4 P
( @ y2 i3 x e8 ]4 @, K 本名姚天平。又名姚匡、张兆、鲁庄、鲁文。河南巩县人。作家。书法家。 ) k. b& q+ X$ B2 \$ ], n, G
4 x/ T4 d8 B9 }" S, O8 |! }
姚天平中学毕业后,于陕西汉中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步兵科第十七期毕业,后任少尉排长、中尉连长。在赴云南参加远征军滇西反攻战役中负伤,后任国民东北战区司令部少校团副。 ; l6 m" I A" n' c! M+ l
J7 S9 O! A9 k% y4 d$ p6 p) f 姚拓曾任《中国学生周报》主编,《大学生活》社长、主编等职。 8 W9 h9 _$ ]- G- s: {3 U
+ T' a" D- V: P8 w 1950年移居香港,从事小说、散文及剧本创作。小说已结集出版有《二表哥》、《五里凹之花》、《弯弯的岸壁》《姚拓小说选》等;散文有《美丽的童年》、《墙头上的小红花》;剧本有《姚拓戏剧选》1、2集。 4 Y* {0 u1 ]& |. {$ \. y* m ) ~: t" I3 j6 e1 a) s 1957年,姚拓移居马来西亚。历任《学生周报》、《蕉风月刊》主编,社长三十余年。姚拓历任马来西亚友联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及马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总编辑职。马来西亚华文中小学的教科书,多由其公司编纂出版。 l- J- Z- v4 g' \3 }% X
2 {: N' c2 C. i1 H3 b1 F K
写作之余,姚拓酷爱书法,其与友人发起组成了马来西亚艺术协会,并担任顾问。其书法作品曾代表马来西亚参加第四、五、六届国际书法联展,亚运会纪念国际书法联展以及第一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等。 , T/ j0 M# b, G% X3 k7 X 6 G. w) c; H' s6 v) [ 姚一苇(1922—1997) $ h. _$ q. Q6 ]& V
2 X- Y2 m: r1 Z) u7 |' X
江西南昌人。中国戏剧家。文艺理论家。 , r( s# U; V* w F3 H! a! p6 M+ ]. E8 l0 ?2 ?" _7 ^% n
1945年,姚一苇毕业于厦门大学,翌年赴台湾任职于银行。曾任台湾中国话剧欣赏演出委员会主任委员。其剧作有《来自凤凰镇的人》(1963年)等十余部。《辗玉观音》(1967年)曾获中国话剧欣赏演出委员会最佳编剧金鼎奬。《红鼻子》(1969年)曾由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日本齿轮座剧团演出。 # R* ~, k6 c8 A# {0 a' A0 T( `" V$ U. E6 L" c
姚一苇勇于探索,追求融汇中西戏剧精髓的艺术表现。其作品清新独特,意藴深广。 ; O2 x2 v: x4 B8 V7 ~
/ l' O2 i k; T/ K9 j9 W9 [ 后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教授,国立艺术学院教授。剧作有《佐伯桃》、《访客》等并着有《美的范畴论》等。 2 c+ u" h/ f" i+ @) P8 p8 y; x |& R: f u: Y% M5 S
姚新根(1922— ) $ C; N, L. D" }! Q! g; a
) c' P' }5 P; C+ }0 n5 d 上海人。 潜水专家。 " ]; B+ W5 \' P1 g: G" n
8 b4 L P) k" u
姚新根1937年进上海船厂当潜水员。 * f7 D# Z" ^5 u# G ; M% s- p5 o1 L$ ~6 j' S 新中国成立后,姚新根历任浙江黄坛口水电工程处潜水队队长、新安江水电工程局副局长、浙江省总工会副主席等职。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 x0 b- Z% S' a1 v( o3 H: ?
3 y9 N" | c# ~1 F" v
1951年起,姚新根先后参加黄坛口、上饶、新安江、富春江等水电工程建设。其曾创造水下钻孔爆破、木笼围堰多工作面沉放等施工方法。1959年, 姚新根获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 3 M( \$ f4 t. C8 S5 ^
: P+ g+ n9 L8 o! ~' D" A0 _ 姚冷中学读书时发表《白沙乡》、《炮火》等作品。1942参加浙江、福建等省戏剧团体,演出抗日救亡戏剧,并导演话剧《天罗地网》、《复活》等。1945年创作话剧《海之恋》、《卡秋莎》。抗战胜利结束后,姚冷发表短篇小说《国治元雄》、《我进过集中营》等。1946进台北《大明晚报》工作幷兼任《中外时报》记者。1947年回南昌从事新闻工作。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姚冷曾任国防文工团编导、创作员等。 : `# t1 S% K1 y0 d. k( M
/ Z3 f7 F3 a" m" y$ }
姚冷主要作品有话剧《他们为祖国而战》、《白石岩》、《地下湖》,小说《摩雅傣》、《带警犬的帕把》,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与林予合作)等。 ; }6 z x, L! C. J$ c . e5 s; ?. R' ` 姚炳华(1923— ) ! E6 m" g# @3 [ r7 Y$ p2 t& C
9 v6 k8 [6 o, R i, f, Q H9 T& |
祖籍福建福州,出生于马来西亚沙捞越。马来西亚政府高级官员。 " I- T7 g! s% G5 E' v 5 C0 }8 p* k4 `- W3 Q* e2 B 姚炳华为基督教徒,父亲为卫里公会牧师。姚炳华中学毕业后,进入古晋市圣汤姆斯英文学校学习,获英国剑桥文凭。1940年起在民政机构任职。1951年至1960年任沙捞越最高理事会助理秘书。 , N5 W2 S7 z. [3 V
- y7 u3 r0 Z w( C! J2 a 姚炳华曾赴英国读书,学习法律。回国后任沙捞越古晋市市长。1965年任沙捞越第一省驻扎官。1975年任第二省驻扎官。1978年任沙捞越地方政府常驻秘书。1981年起任诗巫市议会主席,市长等职。 5 I$ e$ V1 i+ t2 V
3 G# E4 t1 B. J Z/ F$ o
姚史如(1923— ) . f3 m8 p$ a2 U. h( b ! v) o4 n2 ~6 r( u5 H6 C 居住台湾。 . g; D6 [% I% y
6 G+ Z6 @. u0 s5 _8 s( _6 V- R+ c. Z 姚史如为高级机电工程师。 0 |: I- g3 k6 r0 B
& q" y: B1 a$ z4 U" x
姚鹤年(1923— ) $ F. f& o) x5 l1 X7 T- y5 [2 P8 Q9 }: R# W! E9 }9 h
字宗唐。居台湾。教授。 + f, m1 J+ |0 i* h
# j* _( Q- U9 L3 k" L% d
姚鹤年历任台湾农林厅主任,秘书等职。 Z0 J G) w: P; z; Q$ U! A7 ~- s. k8 M! x( R
姚见(1924—) , |$ K5 [, K$ i# k5 k; J! Y- r7 s% m4 [
曾用笔名石、姚力、砚笠。河北乐亭人。作家。 8 ?7 B# b$ V6 B# ~, o( T9 C L6 J8 e) c" x% X
1945年,姚见曾任北安省(黑龙江)军区文工团(兆麟文工团)团员(编剧)。1947年,起,历任哈尔滨市影联主任、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副部长、东北中苏友好协会宣传科科长等职。1954年调任中苏友好协会联络副主任。1964年, 姚见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一部负责苏联东欧工作。1974年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副所长、全国外国文学学会秘书长等职。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M, U+ t+ ~# ?7 p1 d( V! w/ N4 c' T q; O
姚见的主要作品有《一面镜子》(剧本,合作)、《体验派的艺术经验》(文艺评论)、《从文学角度看我国文化交流》(论文)等。 0 g9 ^( W5 U* Y* U% l
0 t' o( C" B! u, i% F8 \# q; h
姚明(1924—) 9 j, X. G. k; D3 V6 S1 F$ X/ ~( x8 L& r' S; z9 K R% P
曾用名,国芳。北京人。女儿童妇女教育者。 * Q6 {9 y0 t ~( f, \) X2 l) f% f 5 n9 Y8 Y# W. r2 f: o6 `. ]1 A 1942年,姚明离京赴晋察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同年在晋东南抗战建国学院学习。后赴延安,在延安社会科学院学习,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1943年至1944年, 姚明参加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组织的鲁艺工作团下乡演出,加入中国共产党。 0 Y; o. n/ r: z1 q 9 l% l) b" f0 r# x% Q3 O: n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姚明曾任解放军第一家属学校教务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 姚明历任西北财经学院中队长、四川成都市妇联组训科科长、西南妇联保育科科长、全国妇联女干部学校教研室主任、全国妇联宣教部宣传科科长、书记处办公室负责人、儿童工作部副部长、代理部长等职,为北京市第八届人大代表。 0 L) W5 @' x" [9 ?6 K 5 ]7 N7 B0 U. {( Z8 C 姚明于1985年离休。曾任《当代中国妇女》卷副主编。 D: a/ l' u8 R# T
" z9 d% _( u0 l/ s3 m
姚明(1924— ) 5 A; N9 s) J8 r* s( T: i7 n& H7 V! [5 I1 x" Z6 t0 y
山东济南人。女记者。文学工作者。 $ m4 H. h6 h( o# b( E
G ?4 S" Z* j# @ d
1943年,姚明开始参加革命工作,在山东《大众日报》联通科任内勤记者。曾两次被党组织派往北平,济南做青年学生的动员工作,并带回一批学生参加革命。1944年,姚明到山东临沂新区做群众工作,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n" |, w. I; `2 _+ ~
2 Y/ z7 Q# E3 C
姚明先后在《山东文化》、新华社华东总分社、《济南新民主报》、《解放日报》、《青岛日报》、《青岛工人报》、《北京日报》等新闻单位当过记者和编辑。先后发表过《李秀兰》、《同心结》等短篇小说。姚明历任北京兴华染织厂、北京乐器总厂党委书记、全国总工会《宣传通报》主编、北京市新华书店党委书记兼总经理等职。 . k- P8 K) n8 h/ H, C 3 X9 k8 n3 {5 U" c7 \. I/ D9 T 姚明于1982年退居二线,曾任《老人天地》杂志主编。 # X* {; N2 ~% a3 q/ l7 s " J7 w/ x9 F! j i( Q: V; v7 z8 [ 姚晶(1924— ) 2 X3 s, B- G# \% U2 ]" P
) `+ S- W0 S8 e2 z+ V! w: r 江苏南通人。特级教师。 ( W! J+ U3 [: U! k: m+ g d& r- `8 A4 x
姚晶1945年于江苏大学土木系毕业。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华东模范中学数学教师、教导主任。 ! D. N5 P a0 V Z! U# K8 x/ @
2 q. N3 m' k8 A$ |+ {' g6 T 新中国成立后,姚晶历任上海复兴中学数学教师、教导主任、校长、特级教师。姚晶坚持数学教学和教材的改革,参加审编上海市高中三年制数学教材。 % r: \' c' T( q; X% M
2 z u, C! [ ?5 E 1960年,姚晶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是中共十二大代表。 * @. E& }% F0 T+ U' J! F& U 0 w, x" M4 a4 n0 y5 U9 Q+ w 姚晶着有《三角函数》等。 . O, b E7 e! j' w- D! R% I/ ] : c9 b; Y, q, i, b d c* l 姚根福(1924— ) 3 Q2 p. D: m+ T( |" G8 `
# R$ y4 w- H, e* M# R6 i8 B. ?; n7 I- j 上海人。高级工程师。 , u; X4 y; ^7 Z3 ~4 H8 T
: x/ c- K6 d1 B7 ?) d% G" Z
姚根福1945年于上海华强工业专科学校毕业。 + n) F/ I; \( {7 Y2 o& {$ q
- d" O5 Z+ w0 W- `0 [
新中国成立后,姚根福历任上海打捞局、广州打捞局工程师、交通部救助打捞公司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职。其先后研制成功水底攻泥器、水下测度仪、打捞浮筒充气分配器、打捞浮筒安全拖揽攀等救捞设备。 ) D7 b- R* Y8 F" i; i y& w
5 `" Y. @ u" a1 u) ^2 t
姚根福撰有《船舰出浅方法及计算》、《船舰在不同航速时拖力的速算法》等论文。 : C% w. {& l! g0 {0 ~4 H
* k2 e$ K4 G* r 姚汉光(1924— ) 6 N f4 o, N" m. M/ h 9 x2 X( [: S" ]; V 黑龙江哈尔滨人。指挥家。作曲家。 6 z& B6 l$ u' f
( P1 l/ a& l' G) ~3 l 1948年,姚汉光任延安鲁迅文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教员。新中国成立后,姚汉光先后任职于天津第一文工团、中南文工团、中国人民艺术剧院、武汉市歌舞剧院。历任创作组组长、乐队队长、院长等职。姚汉光为前任湖北省武汉市歌剧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武汉市音乐协会顾问、市名老艺术家联谊会会员。 3 j& H; B/ J h8 X2 D- G1 L0 \
! ]- U, N+ Z m8 \. l 姚汉光曾指挥演出过《白毛女》、《五朵红云》等歌剧、舞剧。在武汉演出大型歌剧《东方红》时任总指挥。姚汉光曾随中国艺术团赴澳大利亚、新西兰、柬埔寨、朝鲜、日本等国家访问演出,任指挥。 5 E/ T3 z& z$ m. n
- [& t7 o* [9 u" ~8 ?2 q0 A8 q
姚汉光着有《二胡基础教程》等,编辑出版有《百出昆曲,折子戏唱段》等。 : s! e! \! M% b- ^ ) q$ w% s+ ?( i- E 姚仪(1925— ) 4 `: {( X; ^; h. |* ^
9 Z2 }3 _& X3 n8 l 笔名颂美。浙江人。画家。 " |4 }/ F9 _- U" A 4 Z8 a# F4 M) N: o2 e+ |$ y: N 姚仪1947年于江苏丹阳美术专科学校肄业,后任江西星子县黄梅戏剧团舞台美术设计,为中国当代农民书画研究会顾问、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江西分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 & Q! ]) n, A4 X$ M5 g: Z, m
4 ?* M* n! ]. i0 g6 l
姚仪擅长雕塑、油画,主要作品有《八仙过海》(泥朔)、《猫喜蝶》(浮雕)参加1985年全国工艺美展;主要作品还有《庐山仙游》(烯浮雕壁画)、《三看御妹》(舞台美术设计)等。 6 i. C5 ?7 b! n 3 s/ f& V, |0 J 姚尧生(1924— ) 3 J9 y$ d0 i$ }! |* S( G2 o
) r6 K: V3 d8 I. w 曾用名姚生。浙江萧山人。摄影家。 8 W7 b4 Q" ]0 q2 V# T$ G _
/ @9 A2 o+ y& Z' w 姚尧生主要作品《注目》、《欣喜》、《神采奕奕》入选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像展;《练》入选1981年“首都人民生活”展。 ( I, T+ u7 ?$ M: Y' d
2 I" R6 v8 B7 k2 g1 A2 }1 G
姚尧生着有《照相艺术》(合着),论文主要有《感光材料》、《放大照片的正确暴光》等。 9 |% o5 P' @" S( z: P; b' T
* U5 o9 m4 ?6 h+ \% b 姚向黎(1925— ) 0 E# |4 u$ t. v* ~- ~ _# f9 X
C7 U5 u. Z+ B$ s7 d. u! ]7 K
又名姚品兰。原籍山东掖县,生于沈阳。女演员。 ! U/ q" p& }: A8 B8 }4 C
: J1 _$ L, h4 \& l* f1 B “九。一八”事变后,姚向黎举家迁往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姚向黎父亲为爱国将领,后被军阀盛世才杀害。 f8 y2 k( |3 T; o' a+ A6 r+ w3 L 2 V9 g* _2 Z) V 1939年,姚向黎在新疆女子学院附中读书时,参加过学生话剧演出活动。1944年加入新疆共产主义同盟,为营救被盛世才逮捕的中共党员做过大量工作。1945年赴东北解放区。1949年步入影坛,先后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及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 & H6 d. c2 d2 F, f; ~! Y
( _4 g. p3 n+ { b/ K 姚向黎形象秀丽,表演檏实。因其连续在影片《无形的战线》中饰女特务崔国芳、《民主青年进行曲》中饰演爱国学生宋蓓华、《新儿女英雄传》中饰农村妇女杨小梅而蜚声影坛。 3 F3 Z9 J6 V6 |6 }
6 A* E3 _; j+ H& b2 t Q
1954年,姚向黎随中国电影代表团赴东欧访问时,曾参加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与卓别林的会晤。同年,姚向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培训班。1956年调中央实验话剧院任演员。姚向黎曾出色地在话剧《小市民》中饰心态怪异的老处女达吉亚娜,在《暴风骤雨》中饰泼辣的地主婆大枣核,在《大雷雨》中饰追求自由光明的少妇卡杰琳娜,在电影《烈火中永生》饰李竹青,在《残雪》中饰老干部杜征远。 $ g- p3 a" _- Y: C+ N. u % C& [$ U% C2 Q2 i0 \8 ^ 姚向黎表演细腻、真实、具有鲜明的个性。年过花甲后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在中央戏剧学院少年班、银河少年艺术团任表演教师。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 x% m# t% L) n o& P5 w7 `
4 x {/ N, z* v! ~$ U) W* y2 z. A
姚思源(1925— ) " P) U4 M0 L2 s" H4 y# v 0 T; x7 ?( ?" s, Y, I+ e 河北省涞源人。音乐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 i8 y8 P$ T# O% v" c+ B1 t1 H( _
$ _6 k9 [- K Y 姚思源于194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师从老志诚、许勇三、钱仁康等。姚思源先后在育华女、汇文中、北京师范进修学院、北京师范学院、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为北京文联理事,北京音乐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姚思源于1991年离休。 & Y' e- {/ w+ j3 J% Y3 @9 q4 C s
, r! p% v. y* O. ~+ M 姚思源在数十年实践与研究中提出了“音乐教育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被广泛认同。1996年姚思源提出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课程建设的改革,得到了音乐教育界响应。其主持的《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和《北京音乐志》等是音乐界的重要成果。姚思源的《论音乐教育》等是公认为音乐教育的优秀论着。主要著作有《姚思源音乐作品选集》、《论音乐教育》、《论音乐与音乐教育》、《儿童歌曲钢琴伴奏一百零九首》等。 6 l; l7 p# j* Y4 c( ]' k m1 i M& C7 L6 x+ j9 C X
姚峻(1925— ) " w. T8 m8 Q+ j
, j! i0 g8 v1 C+ U 奉天安东(今辽宁丹东)人。高级工程师。 0 K5 v8 T$ r' L" u2 ]* e6 W& q' @) T% Q' k0 T ]# Y B- {8 t
姚峻1948年毕业于上海中法大学药科。新中国成立后,姚峻历任天津瀛西药厂副厂长、天津东方化工厂副厂长、总工程师、天津市化学工业公司副经理、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职。 $ W& I8 r! R) x8 i9 {& b7 y* {! Y0 n, s# Z& \
后来, 姚峻任天津市副市长、工农党第九届中央副主席。1988年工农党第九、十届中央副主席,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 K9 C( x a; T- c) ]' ~ ; Q# I% s: @, Q" L; L" B: E/ D 姚雪森(1925— ) + F4 j8 | J, v* [9 U% \- Z
! s M9 e! `. j& x+ N9 K
河北易县人。中共将领。 1 s/ A, o% F3 U @9 q( _
6 V4 t; }: y3 Z% x& i
姚雪森1938年参加八路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察冀军区连指导员、营指导员。第十九兵团营长、师作战科副科长。 & y+ f! p8 A6 |* S+ l- ~4 v* s 8 x& o3 n0 X* w8 [* i: X 姚雪森参加了百团大战、平津、太原、兰州等战役。1952年,姚雪森于海军航空学校毕业。后任海军航空兵团长。1955年参加解放江山岛战斗。 / D; ~& |- [ [$ [! l Q# h' f- @, x' t; u: n/ k0 T9 x
姚雪森历任海军航空兵师长、海军航队航空兵参谋、海军第二航空学校校长、海军航空兵部副司令员等职。 ' ~6 {- B- D7 V7 o
# z* y- G$ U3 W6 \8 G/ X6 r 姚雪森曾获三级独立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9 S. u" K/ v$ l* W# [. m4 Y. I# p; m& H# o* g/ z
姚勒瓦斯汉(1925— ) 0 U% h) r8 T& Z [! w# n+ u2 ^1 [$ ~3 @9 \; y5 V
新疆疏附人。维吾尔族。曲艺、喜剧演员。导演。 5 \/ q7 K6 }8 o/ w/ X3 D0 I- [/ j" ~6 a+ G
姚勒瓦斯汉自幼好学文艺,善于歌舞。新中国成立后,姚勒瓦斯汉任喀什地区民族文工团演员、新缰歌剧团演员、喀什文工团导演,演员。为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二届、第三届理事。 $ \# P% C# l3 }* W" C' Q& {' H9 A+ L2 @! u, S
姚勒瓦斯汉创作并演出了许多新节目。其表演真实生动,富有幽默感,能演多种曲艺节目。 0 W4 ]* E" H& a* g' Q% J% R8 ?# \. D, j: N" Z- X
1953年, 姚勒瓦斯汉曾随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演出多种曲目。姚勒瓦斯汉创作表演的曲艺,喜剧节目超过一百个。代表作有《美丽的祖国地大物博》、《大家都来讲卫生》等。 f* B% H6 o A6 P7 |0 K8 z
2 _! b% R$ n' g+ B9 g( `& Z
姚永钦(1925— ) ! v: G; E6 f3 ~ % ~0 x7 G( O, V* `& m5 J4 I' E 上海人。中共官员。 3 c" z$ |1 Y. X( R$ }3 ]9 e9 j3 I# j5 d
姚永钦十五岁时白天当学徒,夜晚就读于中华职业学校。参加过学联领导的抗日救亡等活动。 ( b% ^ A" [0 A
0 v9 p6 U( P$ W) [ 1941年冬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姚永钦经地下党组织介绍赴苏中参加新四军六师十八旅五十二团(即沙家浜部队)。在部队中历任战士、班长、文书、文化教员、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等职。姚永钦参加过反扫荡、反清乡、三垛伏击战、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鲁西南、豫东、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各种战役战斗数十次、负伤四次,为一等革命残疾军人。 & E- n, _. I( T
, |0 c$ `3 a. L+ `9 m) {# ^
新中国成立后, 姚永钦赴上海市军管会市公安局工作,曾在中共水上区委、交通运输局、海洋地质局、住宅建设集团总公司任秘书、科长、组织部长、党委书记等职。 姚永钦为中共上海市第一届、第五届代表大会代表、市第八届人代会代表。1980年第四期中央党校学习。后任中房上海公司董事会长、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六师苏南分会第二会长。 3 ~. S$ {, h6 d8 L6 E! b, R+ I. p& R+ w/ U7 o, p* P
姚孝遂(1926—1996) + k" M5 D" F) N2 X6 H) B0 y9 K/ u: s0 O9 S. s- X8 Q
湖北武汉人。现代语言学家。 6 ^2 N, m/ k0 k2 s* a" ~) Q
& U4 `- X( w# x$ _- { ?3 e
姚孝遂于1946—1950年就读于华中大学中国语文学系。1957-1961年就读于吉林大学甲骨文,金文专业(研究生),师从省吾先生,毕业后留校吉林大学任教。 $ P& m% G: X r" y
% c- \. s9 j- P+ c$ }9 j9 ]
姚孝遂曾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历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兼历史学分委员会主席、校学术委员兼历史科组组长等职;为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第一、第二届委员。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姚孝遂获国务院有特殊贡献专家学者称号。 4 u2 q/ V( t1 L* B& ~2 f3 r; t( j: E5 L4 ~7 b9 l# v! J
姚孝遂于1961年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之后,选择了以甲骨文、金文资料论证古史为主攻方向。其于1985年出版了《小屯南地甲骨考释》这部四十万字专着。此后至1987年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由其主编完成了《殷墟甲骨刻辞类纂》、《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两部巨著 。书中藴含大量的科研新成果和独到见解,并不仅仅是可供检索的工具书而已 。1994年由其组织完成《甲骨文考释类编》(即《甲骨文字诘林》)这项浩大工程。于1974年开始立项,整整二十二个年头,经历了许多艰辛和周折,终于付梓。 # J( l* Z$ C: b3 m7 u# @+ A; m; T
0 O, S3 r: q! @% P; _1 A' L
甲骨文的整理研究,姚孝遂计划共有四个系列。完成的《总集》、《类纂》,《诘林》是前三个系列。最后一个系列为《甲骨刻辞大系》正在进行之中,姚孝遂先生不幸谢世,给学界留下了深深的惋惜和遗憾。 / h% y' ]. y6 R& c# n
7 B! W5 c0 ~4 h) [5 E3 P; ^+ T5 H& M
姚澄(1926— ) ; U& e& ~6 ]% ~
5 F5 ]3 b6 M. T3 n+ T 江苏江阴人。女锡剧表演艺术家。 + c7 J8 @2 J2 e, \: W( \$ m" j. }
' ~2 ~ {3 T$ t- m 姚澄自幼随父学艺,十二岁时拜师顾家生,进顾家班学习锡剧。满师后在苏州、上海、昆山等地演出。姚澄因演技出色,被同行称为锡剧界的“小辈英雄”之一。 ' {. j0 p/ I, N8 Y! f# Y( N! J2 ?9 j9 O2 N
姚澄于1949年参加苏南文协文工团,1951年到苏南文协所属的先声实验锡剧团(江苏剧团的前身)任演员,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d$ `" J1 g9 ~5 N- U% |
: H$ l E0 D; \1 k6 y, e, w
其擅长青衣、花旦,幷兼做小生。姚澄较成功地朔造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孟丽君》中的孟丽君,《庵堂认母》中的王志贞,《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双珠凤》中的文必正,《江姐》中的江姐,《走上新路》中的李瑞珍等形象。其主演的《走上新路》获1954年华东戏曲会演获演员一等奬。《红楼梦》获江苏省1955年第一届戏曲会演演员一等奬。 # B# X) @! r1 [% _% l9 e7 v ! B0 |1 p8 @# Z b 姚澄于195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出席了全国群英会。1979年出席了全国第四届文代会,姚澄为江苏省第二、三、五届人大代表,第四届政协委员,是中国文联委员、中国剧协理事。姚澄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苏分会副主席、江苏省锡剧团副团长等职。 3 v4 b7 s: U- a1 h! G
% W m% Y' N6 @( G1 b
姚澄表演的《庵堂认母》、《双珠凤〉》分别拍成戏曲艺术片和大型彩色戏曲故事片。 ! U3 W Q# e+ ^" D8 z% @& w+ X" A- P3 C9 x2 S8 p
姚朋(1926— ) % ]- x: b6 |3 d0 K4 a2 n
# g4 k! t1 |' z$ _, d% D0 @4 M 居住于台湾。小说家。翻译家。 2 U& g: Y! `- U: L+ S' F8 I5 X1 E2 D
姚朋曾在国民政府任职,初为国民政府新闻工作者。 1 S( C* _& q! K, X( b' s8 k$ V2 y7 Q- a! ]
姚修仁(1926— ) ' S4 q( j% X# w4 K n" {) f' M
9 B, e0 z: ~, o: m/ ` 山东蓬莱人。女科学工作者。 3 U/ G5 ^& E' l2 D `5 D* Y % O' b$ K w) ~ 姚修仁1951年于辅仁大学化学系毕业,在地质矿产部测试所任副研究员。姚修仁从事分析化学工作三十余年,对极谱分析有很深的造诣。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姚修仁参与创建了地质系统第一个极谱分析实验室,对改造岩矿极谱分析技术有重要作用。六十年代初,姚修仁首次发现了铂族元素极谱催化波,解决了国家急需铂族元素的需要。七十年代之后,其又找到了稀土,铀、钍等20多种元素的催化波。姚修仁已经研究成功的“铂族元素催化极谱分析”,“稀土元素等极谱催化波分析”等成果,在地学研究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 # [( f. R2 B! D6 V8 i3 H2 R# L5 {: X9 ^3 Q- G! c c
姚修仁与高小霞为主研究的“铂族元素极谱催化波”,于1982年获全国科学大会自然科学奬。姚修仁曾考察食道癌高发区,从医学地质角度研究高发区病因。先后为日坛医院、河北医学科学院、北京中医学院等单位传授微量元素分析技术,共同研究微量元素与某些疾病的关系。姚修仁与河北省医学科学分院合作进行的“食道贲门癌环境地学病因的初步研究”、“中药姜石矿物成分及化学成分的研究”,荣获河北省乙等奬,并受到了国际学术界关注。 1 R8 g7 a# ^' s% \: i: c8 z
5 x' f0 J( V( e) M" y$ s* E 姚修仁历任全国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会副理事长、地矿部试测专业委员会委员、地球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及学位委员会委员。 0 q6 `/ X7 `5 C/ |5 e
6 V. v* q, A* v& F5 i
姚逸仙(1926— ) 9 Y+ s) _* A! m5 @/ R! W
/ Y8 T. `8 `7 }* @( d3 r7 q
福建福州人。女教育工作者。 / h1 V0 \& T9 F, y$ H! K' N1 z
姚逸仙1950年毕业于福建省教育学院。后曾在小学任教,1959年调福州第十八中学任物理教师,兼班主任。 : G( l" G u' g; v9 o 0 J2 j# l' F. i1 x' e ^; O 姚逸仙在任班主任工作中,形成独特的转化差班差生的教育方法:1.扬起理想的风帆;2.播下爱的种子;3.努力发现闪光点;4.动之以情,晓之以礼;5.循循善诱,不怕反复。 - }9 Y' B( h8 x3 I
6 ]; |$ D; [8 t' G1 T
姚逸仙被评为全国先进少年儿童工作者,全国优秀班主任,省、市劳动模范,省、市建设精神文明积极分子。 8 e5 X/ T) _$ I1 R+ n" e
: @; E0 N3 L, x( O- G6 W5 G1 t 姚文绪(1926— ) ' K, Z" |, C: D5 w$ o3 |) ? Y8 j) S; }% }- X6 w2 Q
奉天(今辽宁)复县人。中共高级官员。 + i Y! @6 K* K' ]
( s0 n- {6 w% G5 g
姚文绪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青年团澄海县委书记、中共惠阳县工业部副部长、县委副书记,龙门县、东莞县委书记,惠阳、佛山地委书记,佛山行署专员,中共湛江地委书记,中共海南行政区委书记等职。 , G3 @0 |# S2 o1 E/ |# w& ]
7 Q @* F( K7 g3 {' J9 ?! K9 {
1988年起, 姚文绪担任海南省委副书记,同年当选为海南省第一届政协主席。姚文绪为中共十三大代表,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5 M8 b4 ?+ J" w B* C x) W* T- E
( {! v8 @6 s1 L3 @; H- @* m
姚焕廷(1926— ) + N) [' L5 f/ m6 F! |" L' D
( h: Y) i2 ]" @$ _1 ?
江苏宜兴人。会计学专家。 ) p& A5 t( t5 E* T* E # N+ p. Z6 _! Y2 }6 p9 z 1951年,姚焕廷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财务管理系。1955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会计专业研究生肆业。历任上海财经大学会计系教授、财务会计教研室主任、全国商业财务会计研究会理事等职。 2 ]" }( B" V. d* u
. A I( Y( g9 I3 p8 f6 S# k- w
姚焕廷曾执教于复旦大学经济系。长期从事会计学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后致力于财务会计理论和会计制度设计等专题研究。 5 g; G0 L/ j7 O5 S$ k4 N. r
$ g0 m% N! Z+ d+ T9 F6 U' x9 B
姚焕廷主要著作有《商业会计学》《会计基础知识》、《会计词典》(合作),《会计学原理》(合作)等。主要论文有《集体经济中农产品成本核算的几个问题》、《对会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求》等。 + ]" b0 n+ M+ J& z
1 |. F+ k! X6 r `2 z 姚穆提出了基于中国人体皮肤神经系统特点,综合反映皮肤感觉生理、心理、物理、工程学科的着装舒适性模型。和透过织物的能量流与物质流的接触界面阻抗理论,奠定了功能服装研制的理论基础。还开展了纯化纤维仿真理论和工程技术研究。研制了新型化纤多异多重复合变形长丝—“军港纶”及其加工技术,产品用于解放军等部门制服及民用服装。姚穆研制纺织测试仪器十六种,其起草多项国家标准及军用标准。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奬一等奬、三等奬各一项、省部级奬多项。为1986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获人民教师奬章。 . q9 A, b9 K" J5 ^; g$ q: l }9 C2 b i* R( x0 W 姚穆出版著作十八部,主编有《纺织材料学》、《毛纤维材料学》等,发表科学论文百余篇。 , ]- ~" @ V ]5 h; }- v9 P' B5 F
姚穆于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d( e; ~1 W! x ) e2 T0 J& U7 v 姚中晋(1930— ) ! J1 j$ L i. u* W, Q; w
% x- ^) A7 j# v3 X& t. s 号林泉野人。山东文登人。作家。 4 h; {3 |) o$ ^( s8 X* x8 I' i: i0 g9 H. g+ [4 @ o3 P
姚中青年时即在《黑龙江日报》、《诗刊》、《少年文艺》、《科学普及》、《地球知识》、《植物》等杂志报刊上发表诗歌、通讯、散文及科普杂谈三百余篇(首)。历任黑龙江饶河县志办公室主任兼主编,副编审。为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史志协会理事,当代黑龙江史学会理事,江南诗词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 @: U, \& R' F
9 z* f* T; j X" O4 u) Z% H
姚中先后出版有《原始森林的植树者》、《东大山传》(合着)、《乌苏里江放歌》、《翡翠洲诗钞》(合着)等。撰写有《饶河县志》。有数篇论文获省优秀论文奬。 + a% C9 ?! b! v( o( ~! o
, S& D" }: }& z% Z! g; ?0 u9 G 姚国华(1930— ) Q' e, k+ r* A+ q7 z0 ]- A8 S
: d6 S" Y# Z4 f% h ] 笔名谷化。浙江萧山人。电影评论家。 2 x4 }- k3 S2 s! I+ _ 9 p+ r! B3 j' z P 姚国华1961年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其长期从事电影文学剧本编写工作,先后编辑完成的电影文学剧本有《北国南江》、《祖国啊!母亲》、《从奴隶到将军》、《南昌起义》等十余部。 5 ?; s4 }5 e' A* F1 g1 M" @* k1 A( d4 y
姚国华历任上海电影评论会理事,上海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报刊协会理事。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所长,《电影新作》杂志主编等职。为上海作家协会会员。 2 ?, A( X* ^! C s
0 t4 M6 O9 Q, p/ b9 `2 d2 l. D* h 姚国华主要著述有《李白研究》(合作)、《上海电影四十年》(编委)等。 , Q$ o/ t; r1 F% ~* o
" W; @* E5 L, J
在古典文学研究和电影理论方面的论文,主要有《中国特色:传统与创新》、《关于情节片的断想》等。 ! [2 X6 T# `! ?" o) n" d4 [; u3 d0 o
姚光明(1930— ) / v! [) q3 L& [' A/ P( A' Z 5 Z2 u9 @2 P9 n0 E, L W$ R5 J) r 上海人。科技发明者。 7 k, ]% r% G. \% |
0 P8 L& n: u/ O7 E9 a* p7 [ 姚光明在长期安装毛织机的实践中,研制发明瞭“简易机械振动测定器”,并获国家发明专利。 N# e0 W( l/ N @8 H
0 c$ ^9 ?; {, |7 K4 P$ U 该测定器能精确地测出毛织机大墙板上十二个等级的振动大小,经试测数万次未发现错误。可防止超振动对机械的破坏,延长机器寿命,降低机料损耗,提高产品质量,为厂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1986年获“火星杯”发明创作竞赛三等奬。1989年参加上海发明博览会。 6 x' q& Z5 i9 N, S& o+ C / \# U% f1 u/ f# ? 姚光明编着了《测振器诞生记》、《6401杨辣子药》二书。“6401杨辣子药”是其父姚寿民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研制的一种活疗关节炎和胃病的昆虫药,具有很高的免疫功能和营养素,疗效显着。 . p; z( z" F9 i' H# M3 Q, j" ^4 U. V! I/ n6 Z7 r, Z
姚云(1930— ) 8 Q+ g+ h7 n% ]- [& F0 G # T+ C6 O0 s* G/ V 江苏苏州人。高级记者。 # M3 o1 E* n E0 b7 j# w: E
0 z4 Y5 { Z: d5 e$ V2 S 姚云于1949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律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i d3 Q- h6 |0 d* y
7 R T8 @+ _! c( A 姚云历任新华通讯社国际新闻编辑部编辑、组长,新华社开罗分社,巴黎分社首席记者,新华社国际部副主任、总编室副总编等职。姚云主编有《苏美两霸对中东的争夺》,合着有《西欧剪影》等。 . n) p: \+ b9 o
! w1 d1 t* B0 _( J2 }! s 姚朝(1930— ) ; m) K( k+ h. {/ [
3 I1 l# L( F% u, A2 W6 |* L 别名朝章。广东增城人。扬琴演奏家。 ! ]! l9 L+ ?. \9 ~
, o3 g; ^6 |* c 姚朝出身于音乐世家,自幼随父学习扬琴、打击乐。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即任粤剧乐师。 2 @7 A" d6 T9 z- D- d3 ?$ L
8 e; `+ s/ G$ E# R2 y 新中国成立后, 姚朝相继任职于广州曲乐大队、广州粤剧工作团、广东粤剧学校、华南歌舞团(今广东省歌舞剧院)等单位,任扬琴独奏演员。 0 D$ h/ }( x9 p3 y2 [! e, l9 C) A , s8 l9 O: w/ Q' S 1957年,姚朝随中国青年艺术团赴苏联莫斯科参加第六届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民乐比赛,其演奏(合奏)潮州音乐《抛网捕点》、《粉蝶采花》获金奬。并为表演艺术家红线女担任《荔枝颂》、《昭君出塞》等曲目伴奏,获金奬。 " c& B; Y5 L2 L4 B" ^* t( u
$ \- M2 S5 d1 t2 H! u: v- D9 b
姚朝多次参加“羊城音乐花会”省港澳广东音乐邀请赛,羊城国际广东音乐节等大型演出活动,或参演或担任评委。并多次随团赴国内、国外巡逥演出。其众多演奏曲目由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録制有多种个人独奏专辑唱片、盒带。 7 S/ g7 x1 r' I5 R" B & L' I) f P5 x; }1 g 姚朝为国家二级演员,广东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顾问,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 i- ~# ~7 J$ `: s: M" V/ E9 A & k8 O: k! T! U8 {: @. }' p 姚朝发表有《漫话扬琴》、《我的艺术生涯》等专题文章。 % j6 O' l# F8 V! w / X k1 n8 T3 \5 f5 |2 n 姚来信(1930— ) 3 G/ A# Y5 X) b1 X
4 F l* z D3 P- W 歌唱家。 $ o$ ]1 S& V8 a2 t0 U [! W9 @$ n5 f' t5 w 姚来信于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原昆明军区国防歌舞团歌队演员、副队长。 2 {, } i7 @+ f& w" Q8 `$ ~& n- X8 ]+ y+ z9 F3 ?' {$ ~3 D+ x4 y
姚天沐(1929— ) 5 u) _5 A' m7 }3 N; p+ X
: i3 J$ _ p' W% D3 ^ l
福建蒲田人。画家。 3 J' n8 u" h) Z( {
& I# m' Q: G& N8 R9 k. ] 1951年,姚天沐考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美术部绘画系,1955年毕业后分配到山西工作。曾任美术编辑、美工室创作员等。姚天沐历任山西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创作干部,历任秘书长、美术创作组组长等职务。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省文联主席团委员。 7 m. f( Y: E6 s
5 S( j& _ e& c; K' H1 _ 原名灶友、笔名姚静。安徽歙县人。画家。 * V6 M) h; d8 w) C) r0 w/ `0 m2 m3 t: T ^
1958年,姚光友于安徽师范学院艺术科毕业,后任安徽歙县北岸中学教师。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 / b3 r- p! z' g
* {& w7 t; k' ?- S
姚光友擅长版画,主要作品有《为钢而战》、《小南海》、《鲁迅》等。 7 m' t8 n. f% {! t7 E$ u2 c0 r8 u: Z7 L
姚保琮(1930— ) ' Q9 i4 S6 W, b5 }1 y2 A9 L! O7 V2 ~) P
江苏省苏州人。教授。 : e. [0 I& @1 E R9 [
4 S7 L9 H a7 d0 ~$ K8 t0 } 1956年,姚保琮于西北大学西语系毕业。1979年赴联邦德国歌德学院参加语言进修与国情考察。1984年, 姚保琮赴民主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考察德语语言科学各学科的教育情况。 0 w- c' f: s' | l 2 r J0 x- p6 p- U3 s4 S 1985年回国,姚保琮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工作,从事德语教学和研究。 3 z$ K. F; t: d6 \- a$ N7 w! m
: d- l7 W* B/ _5 ^" m 姚保琮编着有《大学德语》等,发表论文主要有《汉德语言之共同点》等。 8 }$ o+ b5 d% V) r
8 Q1 B3 X" ~( F. v" U0 e) C$ w 姚立人(1930— ) X: \# B0 i0 P [0 R5 s9 F; x% N) j2 e: K
江苏兴化人。教授。 ' ^: ^8 j* M6 T2 b& F$ U! h9 ^8 P: o9 X& a/ i- {
1953年,姚立人于广州中山医学院病理高师班毕业。1981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儿科系免疫生物研究室作访问学者,从事脑肿瘤转移研究。1983年回国,任安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副所长。 0 W' g( s: X x$ X
3 {- l2 l$ P1 d2 B; J1 d
姚立人致力于肿瘤免疫研究。其建立了几种肿瘤转移模型,研究了免疫细胞对肿瘤转移的影响和几种免疫调节剂对肿瘤转移的影响。 & _9 \6 D' C0 z
2 ?, z3 ]( Q( M) S
姚立人为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全国病理生理学会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安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长。 ( l* y3 {* N; ?# y
: q# j& u# y: C4 k& ]4 e. P
姚立人所着的《免疫学基础与临床》(合着)获1988年国家教委会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奬。姚立人在国内、国际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 a }3 f1 A. ~2 A7 k G9 m; @# G + v: W, s& }$ C l$ I1 `6 C 姚亚萍(1930— ) % Q, t8 J1 ?5 y8 y8 I- l, g2 o5 j3 Z& q% d# b9 s4 Y8 l. y4 f+ L- `
笔名亚兵、猛进。安徽繁昌人。摄影家。 U9 t/ U9 e; x' b! t! e/ ` 2 n; Q% y2 Z. D 姚亚萍1949年参加工作,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历任解放军某部政治处副主任、宣传处副处长,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兼《小蜜蜂》杂志主编,湖南出版社副总编兼《湖南画报》主编、主任记者等职。 + B0 n& \8 D3 q, l * g3 O/ m! Z/ t; I, s. m% l7 `; ] 姚亚萍曾荣立三等功两次,当选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历任中国摄影家协会陕西分会理事,湖南分会理事。曾任第四届理事, 为中国摄影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南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曾任中南五省影展评委等。 , l8 a4 V' B7 ]* w+ g& G& ?7 P& Y" m+ f/ b7 d8 ^
姚亚萍主要作品《饮马漓江边》、《野炊》入选1961年全军影展获优秀奬;《奇峰之下鱼水情》入选1964年全军影展获优秀奬;《惠安女》入选上海首届国际展。其有多幅作品入选各类大型展赛并获奬多项。 ) d: m4 I& F7 d( `
O4 t: Q; V- s+ R9 _8 U9 Q 编着有《湖南》(画册)、《三湘览胜丛书》等。论文有《摄影如何表现人物》等。 ) o$ C( C% s: I: ~, g: N9 e h
3 ]1 P5 g9 q& G$ E& f. c) t# }
姚洪章(1930— ) & h% ~( n1 e6 _9 M+ c0 i4 w& m( H- j" { y9 i
山东省荣成县(今荣成市)人。中共高级将领。陆军少将。 3 m; Z5 `& c9 b7 {/ L$ ~- O
6 s; X: L' K8 b4 M3 y' c1 W+ h 姚洪章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一直从事军事通讯工作,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某部电台台长、解放军某枢纽部副主任、通信处副处长,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解放军总参谋部四部副部长等职。 8 r& J- K E* V x% t5 N% E& k : h3 B1 T! C" p& V, A 姚洪章先后荣立三等功6次,受嘉奬2次。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6 P% H0 e+ a* }9 T
; S; n4 e8 W8 _- o4 F4 n* m5 Q
姚撼岳(1931— ) 3 J6 N( }2 x0 T4 D8 ] 7 a1 x7 I9 f. ~4 S2 n7 e/ s2 ? e 北京人。京剧表演艺术家。 2 K; I: z2 e3 R
2 _5 y! L0 L1 _' b/ I 姚撼岳曾就读于北京鹰扬戏剧学校。始从师常鸣贵、冯英焕学习京剧净行,后又拜王奎升为师,并成为裘盛戎的弟子,艺术水平大有提高。姚撼岳为国家一级演员。 ( `7 l7 u: ^7 |2 Q5 P% f
3 k7 q6 O$ L" o8 B) S 姚撼岳代表剧目有《铡判官》、《砸鸾驾·遇皇后·打龙袍》等。 # c! P$ ]) B! h! M! f( G ; J# C- J7 P* T2 }) N 姚开泰(1931— ) # g/ F* P( A: s8 Z( U/ O- J; D( @/ ~7 @) V1 W% n
出生于四川,原籍江苏昆山。病理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6 X( x* Q, L: u 4 e+ ? J1 O1 c% l( @0 B: J, m, V 姚开泰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后在湖南医学院工作。1983年,姚开泰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做实验研究员、教授。 8 P9 W% a {* x. c; R3 S: h / @! O& Q! ]- k5 r- l 姚开泰历任湖南医学院肿瘤研究室副教授、教授。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湖南医科大学教授,肿瘤研究所所长等职。 - F- Z+ Q2 p9 Y: i 4 z+ ^3 T7 Z9 A& M& [7 \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姚开泰首次在国际上证实了亚硝胺类化学致癌物对鼻咽上皮有一定的亲合性。八十年代发现二亚硝基呱嗪有亲大鼠鼻咽上皮性,引起大鼠鼻咽上皮之DNA损伤。姚开泰建立了稳定的人胚鼻咽上皮细胞培养方法,成功地用八亚硝基呱嗪诱发了正常人胚鼻咽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首次建成了有EB病莓(Epstein Barr Virus)潜伏感染的人鼻咽癌上皮细胞株,并对细胞株的EB病毒基因组织进行研究。发现其与B-95-8和P3H-R-1两株标准的EBV株不同,为NPG与EPV病毒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探索方向,揭示了鼻咽癌发病的分子机制。 ' [& T# G* V1 r 3 W3 }, P. W3 P! H" T) a% P 姚开泰于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s6 x# z/ t8 a* B3 F0 V- b8 Q+ f. [- q- c8 F
姚巧云(1931— ) * U1 ? g1 b+ v0 N: \; R- j7 B2 ?
1 n3 L8 z m* F7 _; D* n% D
笔名姚巧。祖籍江苏无锡,生于上海。女画家。 ) b4 U8 t( i% v) f
* _9 {3 D! X6 ~# N$ t0 M6 ^
姚巧云1947年在张充仁画室求艺,195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并留校任教,任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淅江省分会会员、杭州市科普美术创作协会副理事长。 2 l. }# C; z. s. l$ d5 ^* k
/ u5 K6 p9 j/ l$ L: D 姚巧云长期从事基础课教学兼连环画、素描、油画、水粉创作。画风秀雅,笔法细腻。主要作品有连环画《祝福》(与永祥、洪仁合作)入选1973年全国连环画中国画展览会、《民兵》(素描)、《女人体》(素描,三幅)、《印度舞女》(石膏素描)、《壮族妇女》(水粉画),《宋庆龄》(油画)等。 $ g0 i- V' U) \' e & R2 s) [( R5 N. q# F 姚耕云(1931—1988) 2 B8 e. W2 l7 `" D
' ^5 |- R$ O, i( ^% B3 O 曾用名姚根荣。上海人。画家。 $ u- a5 k# a; T, e f# v# u4 X0 j* F2 _" k$ b4 R
姚耕云1950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就读,1951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绘画系,195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56年进入上海中国画院进修,拜师陆俨少,学艺大有长进。姚耕云历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副教授、西泠画院特邀画师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 , Y- Y5 x9 H9 N3 |
h- c- @* ]) C" }! ^7 Q' d
姚耕云擅长山水画,画风稳健,深厚清丽,笔法细致,清新不俗,气势跌宕。1980年, 姚耕云以中国美术家代表团团长的身份访问中非四国,并举办个人画展览。1984年赴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览。作品《富春江上》由中国画研究所收藏,《归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收藏,其与方增先卢坤峰合作《毛竹丰收》,由中国美术馆收藏。还有多幅作品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等单位收藏或被单幅出版。此外,还有代表作《雁荡秋色》、《青城叠翠》、《山阴道上》、《幽谷吐翠》等。着有《山水画谱》等。 0 ?+ I: \9 V' w8 L
4 R H2 a) p2 v {4 m% w 姚诚(1931— ) * J# I5 y; v( j% g. p 4 J( d) C) M2 G 安徽枞阳人。经济理论学家。 5 v/ v) u K9 p( D9 H/ j
5 o0 e+ W( l) z7 W. n! i9 O
1955年,姚诚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经济专业,1961年于中国人民大学《资本论》研究班毕业。 ! N4 ^3 m( u& a" Q+ j; d7 @) {2 k6 W. S; q0 j6 U
姚诚历任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经济系教授。中国劳动学会理事,江苏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江苏省劳动学会副会长等职。 ~8 P4 _6 f! f, Z - d2 ?2 a5 e4 | 姚诚长期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和按劳分配理论等教学与研究工作。姚诚后致力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专题研究。 0 E1 ]* |- Q5 m' Y0 S; p 9 w( J% {% I; W- P7 |8 F8 q 姚诚其主要着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合作)、《社会主义市场的系统分析》(合作)等。主要论文有《关于资产阶级法权问题》、《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等。 4 ]$ P% ~3 s9 e+ I4 g5 l* ?) D j; J- O: e# u
姚家熹(1931— ) / E# I" X0 U- |
* U' e z I, Y. ]9 V 上海人。教授。 . C0 R5 }$ s/ T. D4 j 8 Y1 M9 i1 d/ @0 @$ W 1956年,姚家熹于东北林学院森林工业系研究生毕业。1967年赴苏联中央木材水运研究院实习。 ! W- i# i. Z/ W1 z4 Z( Q w3 v$ v, x; w
" y0 {/ ?9 E! m: o 1959年回国,任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姚家熹为中国森林学会森林采运学会副理事长,第一届林业部森林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 J0 Y; Y; B, h5 Q, U j S
$ i v r$ @% l2 s' T( E" A 姚家熹主要研究木材过坝技术和水运机械化。姚家熹曾负责研究“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木排通过航运建筑物运行水阻力试验研究”。主持木材水运机械化政策的研究。 . v9 D t; C) ^+ U" ]+ T! H
, o* z( S# U9 M! z n) K/ O, Q
姚家熹着有《木材水运及作业机械化》(合编)、《木材水运及机械设备与过坝设施图册》、《木材水运》等,发表论文《试论木材水运的发展问题》等。 4 z# l/ A5 S$ g7 R9 Y% {* @- t* Z, f( c% {2 p
姚龙(1931— ) - P/ x$ p8 D" L9 l( `) [
O( i+ K) o8 ~" r/ N/ T7 N0 g# L 广西南宁人。教授。 , L3 s8 y7 x" f/ t4 U) i* |7 t' S" A/ C* p6 z( \* d
1955年,姚龙于广西医学院毕。1984年赴美国纽约州玉布法罗大学医学院儿童医院呼吸中心进修。1985年回国后,在广西医学院儿科工作。姚龙为中华医学会广西分会儿科学会副主任。 ; R; z8 c/ _1 y- m4 t
+ `' t# i1 T/ T2 y2 q3 U
姚龙主要从事儿科教学,临床及科学研究,其在肺炎患儿微循环及血气关系的研究中取得成果,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奬。 9 \: k- z4 Y- c S @/ h- K5 e: y" M7 h, m* Q5 W7 O0 ?# G
姚龙发表论文主要有《养阴清肺汤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实验与临床研究》等十余篇。 $ k s9 @- g$ x
; V" H9 @3 p; I! z2 n
姚禄安(1931— ) / r. i6 B# W) }0 F8 i' x) N4 O7 [# L/ z
浙江鄞县人。教授。 4 C; ? T9 B; `- r4 S1 } b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