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3-6-10 14:14 编辑 k0 U4 b3 h; |2 \& W& i2 q
4 q% H6 l7 d' [. p. }* @# T
姚钿,字生金,号谷神,生于明朝隆庆五年(公元1573年),卒于明朝崇祯十六年(1643年),广东长宁人(现新丰县),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公元1619年),官至大理寺卿(掌握全国刑狱的最高长官)、吏部天官(即吏部尚书,从一品)。姚钿一生著述甚丰,有《先月楼稿》20多卷、《嘉禾谳语》6卷。
9 c& M: V0 ~: H% {1 h, P 持之以恒 必成大器
0 [- O) X$ _# h6 P7 b0 F% j 姚钿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由伯父伯母抚养。伯父伯母十分疼爱小姚钿,无奈家贫,无力让他上学,只好找来一些旧书,叫他呆在家中自学。 9 b2 A* T; t7 Y; b7 x+ A% Z
一天,伯父叫伯母拎来一竹筒红豆、一竹筒绿豆,并将它们全部倒进笸箕里,晃了好一阵,然后对小姚钿说:“如今红豆、绿豆已经混在一起,你要把它们重新分开,红豆归红豆、绿豆归绿豆,仍旧放回竹筒去。你可愿意?”
9 S, I. i1 _( \1 f3 y7 B8 H& ] 小姚钿认真地说:“愿意。”
+ _5 ~" x( C% q2 M* Z 小姚钿花了半天时间,才把红豆、绿豆重新分开拣回竹筒。
. z! ^( g% S* g: t+ v/ O 不料,第二天,伯父伯母又把红豆、绿豆混在一起,叫小姚钿重新分拣,小姚钿顺从地细心拣豆。小伙伴们喊他出门外玩耍,他连头也不抬一下。
+ a" T# k' _( \, x1 `4 Q 这门分拣红豆、绿豆的“功课”,伯父伯母竟然让小姚钿做了5遍。小姚钿毫无怨言,每遍都用心分拣。伯父伯母见状,对视而笑,夸奖小姚钿:“只要你持之以恒,就必成大器。”9 G# w0 n+ ^9 A8 O- L
步入仕途 政声大起( J0 A$ j5 a/ U$ B8 z
姚钿的人生之路充满坎坷。他学有所成后,一直在乡下教书。教鞭所至,门生称颂。姚钿淡泊功名,不谙科举。他47岁那年,村中有个33岁的老蒙生考中举人返乡。他向老蒙生问明试题后,笑道:“这种试题,我也能考中。”
4 G7 `; X9 |0 U: h1 R/ e5 i4 h 翌年,姚钿赶考,果然高中成年科第66名。再过了一年,49岁的姚钿参加殿试,成为第三甲223名进士。, p2 Z& P/ l7 `9 c) i' c0 e
从此,姚钿步入了仕途,被派到浙江嘉庆府,担任推官一职。 0 u H$ V1 X. o1 Z$ F
多年以来,嘉庆府素以吏刁民悍、绅士为富不仁、难以治理著称。姚钿上任后,宽猛兼济,将积存数十年的狱案一一清理,蒙冤之人一一得以洗雪。人们莫不惊叹其神明,人称“姚青天”。短短一年间,姚钿便政声大起。
. @! D1 I! k4 x0 v( ? 慧眼识人 心怀宝鉴. |( j/ k3 ?) F$ k% L0 H7 S) x+ L
姚钿注意为朝廷网罗人才。他打听到有位叫曹勋的名士很有才华,就向主考官推荐。主考官钱君却将曹勋放在第七榜。曹勋在姚钿的鼓励下,不屈不挠,经两科挫折后,终于名列榜首。 , y( |9 `+ J# W% P& m$ `' d
姚钿在浙江嘉庆府当了5年官之后,被调回北京,担任吏部文选清吏司主事。
( D1 }$ n: w9 d" E. z6 @ 1627年,时任稽勋司郎中的姚钿向明思宗告老还乡。1637年,姚钿又被召回北京,恢复了稽勋司郎中一职。 ) j3 k+ U3 U# L5 S- p; c; O; y4 _3 U
第二年,崇祯皇帝又任命姚钿为吏部天官、光禄寺正卿。按照正规官职,吏部的最高长官为吏部尚书。
: I$ j$ {2 h4 D% q" @' C+ q8 o 据说,姚钿曾当过崇祯皇帝的老师。崇祯皇帝大婚之日,请姚钿为自己铺床。姚钿一边替崇祯皇帝铺床,一边笑着说:“这事是尚书做的呀!可我并不是尚书。” g1 \! Q/ p6 \2 Y* [: h: z' A
崇祯皇帝说:“我叫你做,你做就是了!”从此,朝廷上下便称呼姚钿为“姚尚书”。 . @; F y1 H( j3 i/ J3 ]! J5 N, ~6 |( k
崇祯皇帝十分信任姚钿。1639年,他派姚钿主持考试。姚钿选拔的71人中,有8人连连告捷。1641年,姚钿任顺天府府丞、大理寺卿。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李自成的义军气势日盛,清军在关外更是虎视眈眈,大明江山日益衰微。姚钿自知难挽狂澜,便又告老还乡。还乡的第二年,姚钿逝世,终年73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