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3064|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上的姚姓女子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5 18:2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历史上的姚姓女子7 @: m: S4 t' C# a2 l1 m$ l6 ^) }

: v: v# z% N, U% A) U" t& C6 e, c7 D' Y6 ^) T7 I
巫山神女——姚姬(战国时期)楚国人。7 a3 {6 n6 D" G7 u1 T' W

' ]* R$ e& L2 o* F9 `& ]姚姬为虞舜后裔,世居河畔,是一位长得非常美丽的民间女子。   ]# z$ X' Q/ |* {0 s

( A2 Y1 r/ A+ t2 {
1 A0 M/ q+ `  d' l0 c* H" o
   楚怀王执政时(公元前328—公元前299),信重屈原,任屈原为三闾大夫。楚顷襄王(公元前298—公元前263)继位后,听信谗言放逐屈原,屈原作《离骚》,自沉汩罗江。 5 l/ w) n% U, y2 z
' C; w, f  a! x1 R) s

! q* G: ]- Q4 X% v) \8 u   顷襄王悔悟后,带屈原弟子宋玉(楚兰台大夫)、唐勤、景差同游云梦台。宋玉怀念恩师,触景生情,作《高唐赋》。宋玉在云梦台与姚姬相遇, 两人一见锺情,他被姚姬的美貌吸引,惊为天上仙女 。姚姬读了宋玉的《高唐赋》,也爱慕宋玉英俊风流, 文采华章。再读宋玉作的《巫山高赋》,更是倾仰其才华出众。后两人共饮合卺交杯酒,奏同心乐,结为伉俪。宋玉为姚姬而作《神女赋》,成为千古美谈。姚姬也因此被传说为巫山神女。
. u1 y9 y; F* Y# G- m6 `. ?8 q) |* o5 x/ f) N2 ~9 Y3 i

; l2 c5 e' ~  I( y姚娘庙的主人——姚贞淑  Z2 W1 m4 ?2 M  c' k+ l7 ~  S
- ]2 z* o1 ]4 z  v* _
# |2 V: |1 ^2 n) w0 S
      姚贞淑(汉朝时期)  广东惠州府博罗人。姚贞淑,又名姚娘。
+ b7 e. W% j  @- f7 S) O$ C' G' i. z3 p6 B+ y. v# X& V, \
    在汉成帝河平年(公元前28年至公元前25年)间,广东惠州府博罗有一位民女叫姚贞淑,姚姑娘奉侍父母,逊顺孝敬,为乡里称道。惜于妙龄如花之际突然身亡。去世后她却有灵神,之后人们在博罗的盘陀乡东莫村边为其立庙祀祭。 , q- f6 F1 T! e4 u! E, i# N- Y: Y9 T$ g
. E2 `* b5 |* `3 j# p' }2 s
   到了宋代,陈尧佐奉命驻守惠州,自京城出发,及同潮士许申等人同行。将要到达驻地的一天,他们将船泊于东莫村河边过宿。夜间突然见到披甲戴盔的军队有数百人之众,隐约听到有人呼喊:“今夜丞相漕使会宿于此地,对百姓少有疏忽损失,不必宥。”陈尧佐觉得甚为惊奇,第二天到村中寻访,才知道原来这里有座姚娘庙。 $ N6 ?% _- M! F4 ]% Q
. d" P0 `$ S* I6 k& s
   后来陈尧佐果然仕途顺直,屡获升职,直至官拜宰相。许申也任转运使等职。这真是应了当初的预言。
5 V( Y) p7 h+ H1 X) k
8 }/ O# s8 g: o: e( f
2 _( X; _, v+ [( C4 V& M西平公主——姚氏(十六国时代) " {1 f$ ]" M/ K# R7 I

. ^5 H- y0 r7 _7 K- B+ m% t  十六国时期南安赤亭(今甘肃省陇西西部)人。羌族。魏明元帝拓跋嗣夫人(昭衷皇后)。
# K- H  H% U. E; b+ p# h+ s4 M7 ?+ {8 K5 D1 a# b
  姚氏是后秦国的公主。为了国家的利益,她嫁给了魏明元帝拓跋嗣。虽然她没有当上皇后,但是姚氏与魏明元帝真情相爱,无悔无怨。姚氏实为难得的好妃子。她更是深受到拓跋嗣的喜爱,尽管她的婚姻是政治联姻,可是他们的爱情却是真挚的。
6 ~) I5 d1 \5 Q" F# f3 y; i( L$ c; h: o0 t) `: r
  北魏神端元年(414)春季的一天,后秦国君姚兴的女儿西平公主不安地来到父亲的病床前。她刚刚坐定,父亲就开门见山地说:“孩子,前几天北魏国君拓跋嗣派使者来向我方求婚,我已经答应下来了。说心里话,开始时我不想答应这门亲事,后来我仔细琢磨一番,觉得仍是应该答应。因为想起十二年前,我们后秦是十六国中比较强盛的国家。弘始四年(403),北魏拓跋圭派北部大人贺狄干带着五百匹良马作聘礼向我们求婚,当时我们答应了。但是,拓跋圭不讲信用,说好了我们的人去了当皇后,可是他却把慕容宝的幼女立为皇后,我气疯了。马上派你叔叔姚平率领四万大军向北魏开战。没想到柴壁一战,我方被打得一败涂地,四十余位大将被俘虏,四千多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跳入汾水。败得很惨啊!自此,我们与北魏结下了不解之仇。几年来,北魏明显比我们强盛。所以,我时常这么想:如果再与北魏赌气,跟它对抗,我们得不到任何利益,况且也不是他们的对手。现在拓跋嗣向我们求婚,这正是我国与北魏和好的良机。既然我已经答应了北魏的使臣,只好委屈你了。” , u- t- m3 s  s5 e

" ?0 z' [9 }4 m' V4 q  公主她自然明白联婚对巩固后秦国家政权的重要性。为了国,为了家,她只好从命。可是作为对未来有着美好憧憬的女孩,她还是鼓起勇气问父亲:“如果北魏再食言,如果他们仍然不支持后秦呢?”   |+ n# M% s* Z7 k8 e$ n

" C7 e$ z" {. r6 w5 z  恰在这个时候,平阳太守姚成都回到了长安,姚兴即刻把他召到病床前,焦急地问:“你长期在东藩,熟悉北魏的情况,前段时间,北魏派人来求和结亲。我已经允诺。当时我的动机是希望因此而得到北魏的支持,减轻我的心病。不知你的意见如何?”姚成都说:“北魏自柴壁之战以后,兵强马壮,士气正旺,现在他们要求和亲,主动建立姻亲关系,这不仅是减轻你的心病,而且对国家来讲,也不失是一条长治久安之计。”姚兴听罢,即作决定,要西平公主作好出嫁北魏的准备。并派吏部郎严康出使北魏,约定西平公主出嫁的有关细节与具体时间。 ; H# O% B7 v! v' t* I$ q, p$ L
* W& f( F4 G6 k. m
  神端二年(415),西平公主在东武侯姚敝,尚书姚泰的护送下,出嫁到了北魏。 ! J, q% V' l) U6 S7 Y
- e' O/ ^7 e  T0 C. t2 M; y+ B
  北魏鉴于上次和亲失误所引起柴壁之战的教训。因此,他们对这次和亲相当重视,以迎娶皇后礼仪的规格迎接西平公主的到来。
7 r( J$ ]/ K6 b9 F: p3 F" V! @% G
  西平公主嫁到北魏后,并没有即时被立为后皇,只是被立为夫人。作为拓跋嗣来讲,就是真心想立西平公主为皇后,但他也无法抗拒老祖宗立下的现定:要立谁为皇后,就必须让她亲手铸一个铜人。如果成功了,就被认为大吉大利,可立为皇后,若是铸不成铜人,则被当作不吉利,不能立为皇后。 0 T% x3 N  T. f  n! {

# c- C/ h) i7 [$ t( x  结果西平公主没有铸成铜人,只好屈居皇后之下,当一名夫人。对此,不仅西平公主无可奈何,拓跋嗣也非常遗憾。尽管她只是一名夫人,可是她与拓跋嗣情深意笃,十分和睦。西平公主始终获得拓跋嗣的尊重和宠爱,成为无其名,却有其实的皇后。 5 j5 ]' l- v% u% Z% ]5 x! M5 c
0 {- _+ i' R) W+ t1 m
  拓跋嗣虽然无法挽回当时的局面,但他一直以皇后之礼对待西平公主。为此做了许多努力,准备让西平公主坐上皇后之位。
3 ^7 g3 e- _/ G0 L" W% `
4 b" o  B2 U5 e" _) B' Y  而西平公主也宽容谦让,与世无争。她体谅拓跋嗣的难处,数次向拓跋嗣表明瞭自己并不在乎皇后的名份,要的是彼此之间的真情挚爱。这样,她更受到了拓跋嗣的尊敬与深爱。
, v/ y' r+ ?; H; U6 l
8 y( N6 t) u; `7 P; J) ~  泰常五年(420),西平公主不幸谢世。拓跋嗣悲痛欲絶,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一时茶饭不思,无心朝政。 3 [/ M* [3 w( K- {6 N& P

6 F+ t/ z; L: Y5 p$ I  为了追念西平公主,拓跋嗣给她“昭衷皇后”的谥号,并葬于云中金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2#
 楼主| 发表于 2013-6-25 18:29:3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南阳姚文书
( b, ?( d/ S6 V, z
1 x) `8 ]5 O8 e! i( X* [6 X1 K5 q% P. g0 s+ |. c
   古今孝女第一人——姚女胜(北朝时期) + _: p) s( e: [6 K7 S8 R

+ S: l* L5 e' l5 n: ?6 I
9 v# z3 Q9 c" _! U" H/ C; G* ^! b. v/ J1 Y* O
姚女胜(北朝时期)河东人。姚女胜为河东姚氏的女儿。她自幼丧父,也无兄弟姐妹,母亲非常怜爱姚女胜,常让她守待在家里。 8 z9 r3 _  D, F# u* `
/ ?9 m% o6 c7 f9 J$ W. e; M
   姚女胜于六,七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懂事。她勤做家务,非常孝顺母亲。每当别人谈论到她已故的父亲时,姚女胜听到后即悲伤哭泣,邻人都觉得她很奇特。 , e# \# O5 w$ J+ H" J8 t6 `
; m7 }5 c- l. O8 ]9 k0 g0 e" V( k
9 n7 e& @% B& f& J2 f: O
   正光 (约522) 年中,在姚女胜年十五岁的时候, 她的母亲去世。姚女胜非常伤心,痛哭不休,连续几天几夜都不吃不喝,也不睡觉。由于极度悲哀,她竟然死去。太守崔游知道了此事,就向朝廷申请为姚女胜立碑建墓,幷亲自为其制作碑文,树立在她的家乡门边。崔游太守将姚女胜比似曹娥,把她的乡里改名为上虞里。 $ t1 J  v* p$ `. t+ d- I7 ?
& L7 x% ]3 z6 t/ P' s9 A3 e; L

5 L! v+ J$ m  A( V( j   姚女胜的墓碑位于郡城以东郊约六里的地方,大道的北部,直到今日仍然名为孝女冢。 0 e$ p% ?& u1 ?9 `" Q% f

# w  b2 |5 b5 k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3#
 楼主| 发表于 2013-6-25 18:35: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南阳姚文书
0 Q& ]) n6 Q, u. \% ?7 {& W
* H6 B) J$ |) F+ K' X' E5 D
1 q& d) u4 g: [+ \% A     秋葵花神 ——姚月华(唐朝时期)
' V) J- D& F' a

2 n: G5 }- o# x* q( ~4 ~% K2 b5 t8 x  g7 e/ a
姚月华生卒年、籍贯均不详。唐代女诗人。
, T: M1 Y' h1 v; }  S0 M) C2 j% K5 O! y- f) R# _; }9 w+ m
  姚月华自幼就失去了母亲,与父亲一起住在杨子江畔。她家境富裕,生得美丽聪慧,从小就得到良好的教育。姚月华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富家小姐。
0 h$ N$ V: E& G; }, h' y* ^+ L) H2 [7 \# Q- a! m5 c5 l& i& Q
  一天,姚月华看到了邻舟一个书生叫杨达的诗《昭君怨》,十分欣赏其诗中的“匣中纵有菱花镜,羞向单于照旧颜。”的句子。之后,她就私下让侍女去讨杨达的诗词来读,并把自己所写的诗词送过邻舟,让杨达指教。 5 r" J+ l# x. z

; t0 \! F) ]+ N- h. u5 t  D8 |  就这样二人开始交往,幷且暗暗相爱。他们以诗歌相送答赠,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爱情。然而,好景不长,突然一天邻舟不见了。杨达的家搬走了。心上人不告而别,让毫无思想准备的姚月华大所失望,万分痛苦。她无可奈何,唯有相思长盼……
  A. J2 @, S0 A6 V, ~/ Q
: A# F( g9 T7 q  姚月华写下了千古絶唱: 1 P' B; j9 D* |, y

: f8 k; z( e3 \. {) ]3 ^  阿那曲(二首) 5 f6 Z2 c4 |" _: x6 s+ k" k5 A

4 h/ o3 x1 W% s  一
+ z* h6 \% ]9 ~/ e5 x0 S  L. U1 @1 y! n' n
  芳草萋萋春水緑, & P& q/ ]2 G5 x/ f5 j% p4 ?5 g; T+ |
. `: t1 r. m2 [0 P
  对此思君泪相续。
1 p- L1 h9 b. G6 Z  R4 e3 K. D
3 o' T  w% r9 U8 i( {2 M  羞将离恨付东风, + Z- l5 d8 \  G* }
7 B2 @/ B+ I' G& A* X' b% r
  理尽秦筝不成曲。 , }4 g7 C6 W0 `1 T' J! D0 l
8 g( c$ j/ N5 F4 Q0 J1 p7 M
  二
! n7 a2 @) _$ j0 `/ O, {
% v, f# h' F% A( J  与君形影分胡越,
4 L6 F9 A) E; v% C5 O0 y& e3 [, o' w8 f- P
  玉枕经年对离别。 1 Q$ S; O8 f5 k5 @$ O1 _

6 Q" Y) u: ~' v7 X& h  登台北望烟雨深,
# }9 B% }( H# T- f& ~
# h# U) m1 }$ K& f+ X( c  回身泣向寥天月。
) b  B: U7 a0 d$ ]4 Z" B. E; I5 B% V2 k/ F# \
  姚月华还被民间传说为一尊女神:秋葵花神。   b, Y7 c4 }2 A8 n! S% Y

  g2 A# z: I6 j) l& c- c  附一首描写秋葵花女神诗: 2 G4 |) ^2 d: U3 {9 D/ G9 p) B" {( d

7 O8 t0 M2 Z6 @" J! r. R: C7 Y  秋葵月下黄金井,
+ y0 p. |( k& \+ T/ D8 t/ C' G0 d7 h7 c: a. }8 w
  横架辘轱牵素埂。 4 X1 ]4 N7 s. j) H0 s7 r

/ a5 m  Q* ?* O2 s/ t+ c  L  美人初起天未明,
2 ]0 G7 I7 P) c& f2 k5 Q$ O3 d' D6 s! w6 O& \2 E" B
  手拂银瓶秋水冷。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4#
 楼主| 发表于 2013-6-25 18:3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南阳姚文书
" f! H% x- T0 [& G8 L' U7 D2 c  a$ I9 |+ r: j) O3 _7 ]

- o9 s3 n3 Y! H8 q  L' q   红颜薄命——晋武帝刘裕妃姚氏(东晋时期) ( G3 H  Y: H0 n7 M: @5 `5 U
: A# `2 d1 a% r( _1 X$ m2 Y! d
  十六国时期南安赤亭(今甘肃省陇西西部)人。羌族。后妃。晋武帝刘裕妃。
6 N/ J; s5 B( ^' x( J. ?& f2 [) W  i' h7 Y; p" A6 k) Q5 W7 j/ z

$ t3 l' I8 ~1 y& [. r7 g+ r: }' D  姚氏的叔父是后秦国王姚兴。义熙十三年(417),刘裕(武帝)出兵灭掉后秦时,发现后秦国王姚兴的侄女长得非常美丽,见到她长发飘逸,美艳絶伦。刘裕乐不可支,疑她是上天送来的仙女。于是,封姚氏为特别的妃子,对她甚是宠爱。 % Z( _* W4 S  i. a; q, p

$ _; R$ o- z0 B: ?  k) X7 D
' H  `& i6 R0 z3 c% Q  本来刘裕的生活比效节俭。他宴饮不多,嫔妃也很少,左右侍从不过十来人。武帝刘裕有时还步行到附近的大臣家里看望他们,常与他们谈心。别人曾经贡献一只琥珀枕给武帝(刘裕), 琥珀枕光色华丽,价值连城。但刘裕听说琥泊能治疗创伤,而且效果非常好。他就命人把琥珀枕打碎,分别送给手下的将领们享用。他的一些女儿(公主)出嫁,陪送的嫁妆也很少,甚至没有锦绣和金银珠宝玉器等饰品。
# {4 Y+ a) v2 q- B8 M/ u* e3 X! E
: ?# ~, S) E  \. ~, i6 y' _9 a* R6 S" Z
  但刘裕因这个妃子而变了,姚氏这个远方而来的少女,她以那异域独特的野性和美丽的魅力,强烈地吸引着武帝刘裕。使得这位一贯提倡清廉的宋武皇帝着迷,终日与她左右相伴,沉迷酒色,忘却朝政。
8 l3 B( J1 p4 [' I5 G* I
$ m: D7 b# ?, E" U5 ]% U7 b
9 v" k, ]' y& f6 _/ U  结果引起了满朝文武大臣怨言与忧虑。刘裕的重臣谢晦代表群臣,力劝宋武帝要以国事为重。经过数次谏奏,刘裕才恍然醒悟。他只好忍痛割爱,最后将姚氏遣出宫外。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5#
 楼主| 发表于 2013-6-25 18:4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南阳姚文书 ; |& L, ~% v7 Y7 }& K

* P6 ^6 a3 Q! n1 C白莲教首领——郜姚氏
* u; a5 P6 _, T8 V1 P5 R9 \1 p+ D6 c
       清朝
同治元年(1862年)
五、六月间,据守河南省商丘金楼寨之白莲教起义军从上年八月(9月)起,即遭河南团练大臣毛昶熙、南阳镇总兵塔图纳等部围攻,在苦战中教主郜永清牺牲。其弟媳郜姚氏率领余众继续抗清。王双楼教众与捻首宋喜元合军,与金楼成犄角之势,声势又涨。毛等围攻数月,无计可施。本年二月,钦差大臣僧格林沁亦统率清军精锐前来围攻。连续鏖战至五月下旬,僧严令诸将,限在三日内破寨。三十日(6月26日),金楼陷落,郜姚氏及全寨1400人均被惨杀。郜少子年十三,“见诸帅无惧色,引颈就刃”。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6#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6:31: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3-6-26 16:33 编辑 ; f2 J' d1 |6 {5 K7 M
, O, h6 G3 q/ r- h
回复 5# 南阳姚文书
+ B* U9 u; y- K. |4 ?' I5 i1 ]+ t  Y

9 C6 X$ n  R+ y) n        天下母范——姚银定
. h/ [/ H' E; B, t0 a( m' X8 x                   岳母姚银定(?—1136) 为宋人岳和之妻,岳飞之母,河南省汤阴人。家贫、贤惠,丈夫早逝,节俭度日,扶养幼孤。手把手教儿子认字,经常通宵达旦,没钱购买纸笔,就让儿子在沙盘上练字。岳母不仅教儿子读书,还督促儿子习武,教育儿子“徇国死义”,以生命报效国家。在金兵入侵中原之际,送子参军,报效祖国,嘱其永誌不忘,“岳母刺字”的故事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母教的经典,岳母姚氏被我国人民尊为千古母范,为中国历史上三大贤母之一。岳飞是我国民间妇孺皆知的民族英雄,南宋绍兴元年至五年(1131—1135),他曾率领岳家军转战江州,荡清内寇,巩固后方。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亦随军来浔,于绍兴六年(1136)春在鄂州(今湖北省武汉市)病逝,岳飞上书朝廷,宋高宗皇帝赐地封号,厚葬于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县狮子镇株岭村)。岳母墓在庐山的支脉株岭山北一座被风水先生视为“卧虎舔尾”的山岗上,茔地方圆9米有余,塚高1.7米,圆形拱顶,石灰石结构,墓碑正中直刻“宋岳忠武王姚夫人之母”,墓前有拜台和祭器。沿着石台阶下山,山麓原有岳母祠,祠前有一对石马和秦桧夫妇反剪两手跪姿石像,毁于中日战争,现仅有残石马一对。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7#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6:3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南阳姚文书 / J3 v% W+ S4 R1 [3 o

! d$ V1 F5 F* e
. W) P: ~" w, b5 e   上海金山廊下才女、风水师姚允迪- |" U9 S* Z( w- b" s8 N
9 l/ {5 T1 E/ d6 ~" N' Q& ~8 q
       姚允迪,字蕴生,金山人。巡道姚培和的女儿,知县戴鸣球的老婆。有《秋琴阁诗钞》。其嫂是青浦抱珠女史张佛绣。蕴生在室时,弹琴学诗。尤喜读《周易》,晓星数,夜分窥星躔,占风雨,无不应验。
/ ~3 \. s- k" {* H8 C' N) w5 i1 ]5 X% ?
       父亲姚培和,字钧风,号一亭,廊下人,姚宏绪第三子。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先中举人,再中进士,由太常博士历官河东盐运使,改汉兴道,兼理瓜沙屯务。当时正逢战乱之后,难民流离失所。姚培和在边地造房屋,安排难民居住,给土地让难民耕种,还建造粮仓、设学校,完善难民们的长期生活,经过四年的努力,荒凉边地成了难民们的乐土。当地人们感激他,为他立了生祠。而姚培和又回汉兴任职。汉兴地区民风强悍,盗贼滋盛,姚采取围剿严打与诱降利待的宽猛相济的政策,使一方土地终于安定下来。后丁父忧归里,不复出,以著述自娱。著有《调圩集》、《出关集》、《汉南集》等诗集,最后合编为《敦信堂诗集》。黄叔琳评其诗称:“副使为国家宣力,效劳于万里之外,而其诗则和平深厚,卓然自成一家”,《漱芳斋诗话》则认为其诗“使边檄情形列眉指掌,其笔则朴质之中,自饶风雅”。姚培和墓,在五保三区二十图〈今景阳村一组〉,占地3亩。1950 年坟墓被毁,墓基部分翻建粮田,部分为竹园。) ]1 e+ q" ^9 D
8 S- N) a0 e, m# C
姚允迪部分诗词:
% T' o! K5 ?4 G7 r( {% s8 J
9 N2 z9 f7 j5 s6 l% L  元日同诸兄分韵得洁字, ?* {: k) n( ~+ Q- j7 W
  朝阳破云翳,朔气变华节,帘栊鸟语新,石鼎香初爇。堂前拜嘉庆,长幼咸欣悦。柏酒次第斟,盘蔬随意设。风暖景物佳,檐梅拆晴雪。过午山斋静,琴书自闲洁。相将茶一瓯,拈韵擘彩缬。诸兄富文藻,顾我惭薄劣。兴到亦长吟,遑计工与拙。且遂今日欢,岁月任更迭。  q3 n7 h) A4 J+ Z4 P

) m/ C5 l* j5 U6 ]8 [  苦热
. ^5 U3 c) P+ l  t9 T  碧空高高火云厚,溽暑著人如中酒。斗室浑同深甑蒸,当檐恨不栽榆柳。竹床莞簟卧不得,长箑何曾暂离手。况逢久旱禾苗乾,桔槔戽水鸣前滩。农家妇子汗流血,足茧皮焦力已殚。我庐正与田畴接,默坐思之心恻恻。安居尚畏炎威逼,天生烝民皆食力,勤者辛劳惰者逸。愿得飙风驱雨来,比屋俱变清凉域。
7 f- \6 A8 v- q! f+ K* v" R% C: ]" N5 A9 X' v
  楼中即目次大侄女韵; i% z" \/ Y/ W' B+ b3 C) E
  断虹收宿雨,野色卷帘浮。风起孤村暮,烟深远树秋。山光明日脚,帆影破潮头。想得凭阑处,吟情一倍幽。" V, C3 D" [" c* E% I& `
& `  A/ s+ W" N9 N
  春雨. ~7 Z& A# a: i: N2 b
  织烟凝雾一丝丝,洒遍东风绿野滋。弱柳萦愁低翠黛,落花无力湿燕支。凉生深院燕归早,润逼熏笼香散迟。苔色满阶帘不卷,午馀销倦独吟诗。) p& D& H& ]! M3 v

3 U+ M6 z5 b# i, H: m  纳凉+ C! ]3 b* G  I  W: O0 l" |% |2 y" h
  流憩竹林中,翠影浓於幛。幽禽不见人,飞过低枝上。
4 ?$ Y# ^* X/ R8 K9 ^; Q/ [6 d1 L: F& G* [5 E3 [& W! }
  雨后
; Z! R) Q% r. e* D" I  飞雨飒然至,一峰天外青。荷花香不已,凉透水心亭。. P4 P9 R- S$ f) c. j2 _
8 ^$ D6 \. U& {4 e, L. [8 N+ P# b
  夜来香
) Z1 Z! y! o4 P/ Q: {  一架延缘引蔓长,淡烟微霭弄新凉。夜深欲摘浑难辨,叶底风来忽有香。# m. Q  A0 Z1 M# C7 o( V' l
, X; O& W* p; L5 N% n# c
  徐夫人以西湖图见赠走笔谢之
1 K, z; B; e" q( ^% ?9 u' t  狂沙入户春风颠,他乡度日如度年。囊琴束书了不御,羁愁忽忽心茫然。谢君惠我图一帧,西湖万里来穷边。不知两眼困尘土,斗觉满座生云烟。前年我亦曾游此,正值柳嫩花初妍。舣舟处处寻古胜,孤山山下重流连。逋翁已没梅鹤老,野桃蹊杏空娟。夜登湖楼更幽绝,明月恰挂山之巅。枯桐一奏万籁息,平湖十顷波纹圆。临风举酒吸清影,乃知人世别有天。分无仙骨难久住,惟有清梦时相牵。朅来西游真谬算,痴蚕自缚亦可怜。春光九十过已尽,一花一草俱无缘。得归茅屋愿亦足,此身敢望栖林泉。羡君家居山水窟,百年相对真神仙。何时暂脱尘俗累,许我来赋重游篇。. J4 n% @  e; n7 y8 ~* I' ~5 `
9 c: M7 E. F4 x) b
  定边杂感
! ^: Q- q. ~: V/ k  久知边地冷,仲夏似秋深。水绝平和味,天迟长养心。塞长疲骏马,云拥失归禽。唐汉先贤碣,茫茫何处寻。

! E4 t$ n) m1 U& G. v
; i5 C2 D: m9 r6 _1 i- l  l. O
) l7 k  a0 ?' _* ^$ `) X0 Y2 y; x# d3 W1 s% ^2 i" p) ?+ d

6 q) t, V! m! }3 l4 R; C9 ]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8#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6:42:52 | 只看该作者
黄炎培夫人 ——姚维钧9 f& A% U9 b9 I/ s( y
  姚维钧(1909—1968)4 L. k  r& ]4 y) D& N
江苏南汇(今上海市)人,女,民主人士。 ) R; j2 P3 `! H; ?+ L
  姚维钧为黄炎培夫人。姚维钧早年于江苏省立淞江女子师范学习,毕业后,执教于中小学数年。后考入大厦大学文学院攻读师范专修科,1942年毕业。同年与黄炎培(夫人王纠思于1940年病逝)结婚。
$ B2 |# C8 U& Z+ z3 B; V  婚后,姚维钧长期积极支持黄炎培的进步活动。1945年协助黄炎培写成《延安归来》,并参与发起民主建国会、当选监事。1942年随黄炎培潜离上海,经香港赴华北解放区。
. i! F5 h% `& ]  新中国成立后,姚维钧一度任中学教师。历任全国政协委员、政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民建第一届中央委员、第二届中央常务委员等职。 + U! E% y( J9 L4 N* _0 O, s
  1968年,姚维钧于北京病逝,终年五十九岁。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9#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6:45: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南阳姚文书 $ ?- u# G( M* z. R9 f% g
! K) r& E8 h! A( G7 }% T. v
" w' j. g" e) h( b( f
    女音乐教育家——姚锦新
, F3 \% R2 K9 T2 P% T/ ?
: h! X' d$ l: R. B1 |0 i" b
  
8 \7 G0 f: f( ]8 X* n4 P0 t* ~6 C! G
  姚锦新(1911—)* u2 q' f& s7 m0 K+ P' m2 _
安徽贵池人。7岁开始学习钢琴。1930年至1939年先后在清华大学、德国柏林音乐学院主修钢琴。1940年,姚锦新归国途经香港时,举办了钢琴独奏音乐会。之后,姚锦新又赴美国耶鲁大学、加州大学音乐系学习作曲及作品分析。1943年,姚锦新参加在旧金山对华广播电台主持每日5分钟的音乐战线节目。 6 K7 j# @3 y  a# F
  姚锦新于1947年回国,先后在清华大学、华北大学音乐学院授教和声学、对位法、曲式学。姚锦新历任中央音乐学院创作研究员及中国音乐协会理事等职。
0 e1 ^/ i& |, \/ i) `: [  o% w" s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姚锦新主要从事音乐理论的翻译工作。译有辟氏顿等着的《和声学》中的现代和声部分,与他人合译《有关音乐美学的若干问题》及《汉斯·艾斯勒的音乐评论》多篇。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6:4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南阳姚文书 6 p' w1 K1 ~* i  u" O, b

# s6 ~1 H4 V& E. n" o
* q! x$ R/ {5 y8 O% B      越剧表演艺术家—— 姚水娟+ u$ U' u) l  ], F
& S$ \; n( L5 x" |" H, S0 ]
  姚水娟(1916—1977)
  w5 G' {/ E5 s: {原名文贤。女,# Z6 F" v( d- x: `
浙江嵊县(今嵊州)人。
  h1 Y4 i+ x; _$ @8 [* _& j2 [  十五岁时进入群英武台科班学艺。其主演花旦。初时在绍兴、杭州等地演出。* y$ j& g) y- B) }
  1937年,姚水娟到上海发展,以表演《西施》、《泪洒相思地》等剧盛名。姚水娟是越剧“四工调”时期的代表人物。为越剧的男女合演和改革实验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被誉为“越剧皇后”。 4 b% J  R5 P4 c
  新中国成立后,姚水娟曾担任中国戏剧作家协会浙江省分会副主席等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0-11 14:1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