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9043|回复: 4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舜裔诸别姓——拜托松勇和道信两老表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1 11:18:2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萍乡姚松勇(重庆)今早发帖(部分):
    这次舜陵决定将匾放在拜庭内正面上方,正门准备安“拜庭”两字(应安未安,准备安)。
    舜陵建设格局是在一中轴线上分三个庭,前门,拜庭,正庭。我们送的匾安进去是最理想的,根据教授的题的“天下明德自舜始”和你的提法都顾全了,舜始重华是所有舜裔的始祖。
    拜庭是所有香客都要进人经过的,一进门就看到,目前四壁挂的是前面陈姓,胡姓,田姓等送的匾。正门是陈立夫送的对联。左侧放了一座楚古编钟。右侧空着,我本要求我们姚姓放一座大屏风什么的,他们说那位置将要放更重要的东西。
    总之,我们很理想了。

    舜始重华——原帖如此。


     河南姚寒松跟帖:
     松湧宗亲,你帖子中提到“ 拜庭是所有香客都要进人经过的,一进门就看到,目前四壁挂的是前面陈姓,胡姓,田姓等送的匾。”
能否把陈、胡、田等姓匾额的题字,转来看一下。

    我有姚寒松一样的好奇和要求。如果松勇和道信两位老表前往宁远参拜舜帝,如果方便,能否也做这件事?





(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1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1:26:49 | 只看该作者
姚松勇说:舜帝重华是所有舜裔的始祖——我认为“理论上是如此”。但是我有一些问题:
     舜裔有多少姓氏?
     舜裔有哪些姓氏?
     舜裔哪些姓氏在口头上和族谱中称虞舜是他们的始祖?
     在舜帝陵安放的陈姓人编的舜裔诸姓表,读了吗?是怎样编的?你有什么话说?

     拜托松勇和道信两老表的第二件事是,如果你们前往宁远参拜舜帝,如果方便,请读读陈姓人编的舜裔诸姓表和拍照。有劳了。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1:44: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7-1 11:47 编辑

道信老哥表态:
    “就全盘按钟尧教授的意见办吧”

      我的匾题,首先是为姚姓人、为世姚会献匾而撰,是为“颂我始祖姚重华”而作。我没有高瞻远瞩,也没有胸怀宇宙,我提请你们再次考虑:匾题本身有没有错?有没有伤官损民?你姚道信要用,你想好了吗?

     我们的族谱,我们的先贤曰:
      “帝舜生于姚墟,始受姚姓。自商均以下分姓者廿九姓,惟嫡传一支终依姚姓
      “……,嫡传子孙终依姚姓”
为什么姚姓子孙那么顾忌我话“颂我始祖姚重华”!?莫名其妙。



(3,完)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2:27:45 | 只看该作者
九嶷舜帝陵决定将(世姚会赠)匾放在拜庭内正面上方。
     这是为什么?他们怎么不考虑其他舜裔别姓是怎么想的呢?
     这是九嶷舜帝陵和世人公认姚姓之嫡,就是我们的先贤讲的“嫡传子孙终依姚姓”,还要管什么冬瓜豆腐吗?姚姓人真多情!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4:01:57 | 只看该作者
姚寒松有建议:
    格式改一下怎么样?
   “颂我始祖姚重华”,竖着排右首先端。
    “世界姚姓宗亲联谊会敬献”,竖着排左下(首)端。
我回应:
     好建议。
     照你的意见,则应全部改为竖排,包括中间的“天下明德自舜始”。
     是横排还是竖排,要听决策者,要听书家,他们比我懂。不过,我愿意竖排,撑你的建议。

签到天数: 6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6#
发表于 2013-7-1 20:19:3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舜有多少姓氏,我在影牒《舜裔姚氐。源远流长》里讲的很清楚:随着历史的变迁,氏族的迁徙,不仅有了很多堂号,同时还衍生出了许多新的姓氏,舜的子孙有的以妫水命姓,姓妫;姚墟又称饶讷,所以舜帝子孙中有一支以饶为姓,是最早的饶姓;舜的儿子义均原居于虞(今河南省虞城县)又名虞均,这就是虞姓了;舜的后裔有一支被封在蒲(故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西蒲洲),他们以地为姓,成了蒲姓的祖先;传说中舜曾到寿丘(今山东省甄城)教那里的人制陶,那里很快就成了都市,因陶又叫甑,古时甑与甄同音,这个新城就叫甄,舜继尧为帝后派了自己的一个庶子去那里继续管理制陶业,这一支以城为姓,就是甄姓了;西周初年,舜的后裔妫满受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建立陈国,就有了陈姓;妫满死后谥为陈胡公,,所以史又称胡公妫满,,其后裔有一支以谥为姓,这就是胡姓了;胡公妫满的庶出子孙,或未袭爵的嫡系子孙,以他的名为姓,即是满姓;妫满的后代中有一人叫伯爰,伯爰一个孙子涛涂被封在阳夏(故址在今河南太康县),他以祖父伯爰之名为姓,就是爰姓;古时爰。辕。袁同音,至汉代多以袁为姓,爰。辕反到少见了,袁姓是姚姓子孙后代中分出来的一个分支;陈厉公的儿子陈完因陈国内乱出奔于齐,齐桓公将田邑封给了完,完又名敬仲,他的子孙以封地为姓,就是田姓;战国初敬仲的后裔田和赶走了齐君自立为田齐王,田姓齐宣王的小儿子田通被封在平原县的陆乡(故址在今山西平原县),其子孙以封地为姓即为陆姓,奉田通为陆姓始祖;田齐宣王封其弟于毋丘(故址在今山东曹县南),以专事祭祀先祖妫满,以后分出一支以地为姓,成了毋姓的一个族源;西汉末年,田完的裔孙田恢为避王莽之乱,南迁吴郡(今江苏苏州),改姓妫,其五世孙敷,又恢复为姚,迁居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因阏父当了管理制陶业的陶正,他的一些子孙以官为姓,就是陶姓中的一个重要源流;(另一支是尧帝未称帝时曾因功封在陶丘,以封地为姓,是陶姓最早的源流; 我国古代帝王。君王。候王的儿子除被封为太子外,均称王子,王子之子称为王孙,其后代就有不少以王为姓,所以王姓的族源众多,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齐王建为秦王所灭后不久就是秦末各地农民起义,舜帝的后裔田齐贵族八子也趁机裂地为王,其中齐王建的孙子田安被项羽封为济北王,项羽失败后济北王也为刘邦所灭,子孙即以济北王家之后称王氏,就是王姓的众多族源之一;汉朝初,汉高祖曾下令将一些诸候迁往关中,其中田氏齐国被迁往陵园,因人口较多,迁徙中分为八支,后来这些人就以第一、第二……第八为姓;随着年代的久远,历史的变迁,尤其一些多源的姓氏已很难说清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像姚姓这样的始祖姓巳成了很多姓氏的姓源,据湖南永州舜帝陵壁刻所载,除上面所述外,姚姓还衍生了下列诸多姓氏:卢、负、司徒、戏、舀、潘、濮阳、直、咸、遂、观、厘子、铫、颧、邹、少西、子仲、子宋、招、来、车赐、孙、威、尝、庆、原、偃师、恩、斗门、颛孙、孔、仪、盎、子石、子舆、子献、子穆、子芝、子占、子沮、子鞅、子枋、子禽、廪印、仇子、五王、於陵,秦汉以来姓氏的改易和衍生则更繁杂了
有的少数民族的人,由于对舜帝的仰望和敬重,也改为汉族的姚姓,如:德昂族.苗族.水族.拉祜族.土家族.壮族.白族.俄罗斯族均有姚姓, 明朝时元人饶五十还被皇上赐为姚姓名智,清朝满洲八旗的耀佳氏.纳喇氏均有改姓姚的

随着年代的久远,历史的变迁,尤其一些多源的姓氏已很难说清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像姚姓这样的始祖姓巳成了很多姓氏的姓源,据湖南永州舜帝陵壁刻所载,除上面所述外,姚姓还衍生了诸多姓氏: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7-1 21:12: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pszyyao

姚寒松宗亲;舜陵内面的文史资料,铭文,石碑
    对联,匾额,太多了,我也没拍下来,你有时间一定要去舜陵看看,给舜帝重华公上一柱香。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7-1 21:3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pszyyao

我看还是横的匾额好看,别人都是送的横匾额;

签到天数: 6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9#
发表于 2013-7-1 21:5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2楼:。。。。。。如果你们前往宁远参拜舜帝,如果方便,请读读陈姓人编的舜裔诸姓表和拍照。有劳了。

可惜当时我们也没记下其他匾牌写了些什么,其实也都过眼烟云无关紧要,钟尧教授创意的匾题本身没有错,更没有伤官损民。我们就是要“颂我始祖姚重华”! 并且九嶷舜帝陵和世人都公认姚姓之嫡,我们就不必要管他什么冬瓜豆腐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7-2 13:3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姚松湧


    姚寒松指的是 匾上的书写,是横排还是竖排。

    匾是“横匾”还是竖“竖匾”,主要视安置 匾的空间和位置而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5-15 05:3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