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7650|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广孝随郑和下西洋蠡测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13 20:37: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明朝初期著名的“无冕宰相”道衍和尚,俗姓姚,名广孝,字师道,作为永乐皇帝的第一大谋士,不仅是郑和下西洋的策划者和支持者,而且还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7 P" k$ S  ?8 u

; g; \6 h# i- o, z4 Q) V姚广孝祖籍福建长乐% z1 j( ^' m, K0 S7 w/ g$ k. H
   
$ g* {; M0 ~8 K  m6 D6 D; X: {% v+ h      由于姚广孝仙逝后,永乐皇帝在《御制姚少师神道碑》一文中,有“惟我太子少师姚广孝,苏之长洲人”一句,人们一直以为姚广孝是江苏吴县人。其实,姚广孝的真正祖籍不在吴县。永乐皇帝所说的“苏之长洲人”,只是姚氏一家的寓居之地。, W6 C7 |6 g& {1 L4 [' X4 s$ G* j: c
      近年发现在福建省长乐市沿海一带的姚坑村保存一部民国二十九年抄本的《姚氏族谱》,记载得非常清楚,姚广孝的祖父“义翁,字以信……配施氏,仙山(长乐)人,因夷乱华,嗜志不仁、游学江湖,寓居于南京、苏州、长洲”。. M& b) C4 i  ]7 T* _( I
      也就是说,所谓“苏州、长洲”,仅是姚广孝的寓居之地。据《姚氏族谱》记载:“姚氏先祖于北宋绍圣元年(1094)肇迹,小筑阜山于姚坑村(今属长乐市文岭镇),匾其居日:‘姚坑’。”可见,姚广孝的祖籍是现在的福建省长乐市。至姚广孝时,已传九代。不仅姚广孝的父亲是长乐人,而且母亲也是长乐人。《姚氏族谱》明确记载:其父“孟屿,字以宝……配陈氏,(长乐)岭南人,生二子,长子讳广仁,居浙江慈溪,次子讳广孝,为湘城妙智僧”。! D9 }& m' B3 L4 _7 m: I. V
      据史料记载,姚广孝祖父与父亲均以悬壶行医为谋生手段。要知道,在封建社会里,悬壶行医属于下九流之列,地位十分低下,收入不高。我们从《姚氏族谱》中得到这样的信息,即为了改变身份、提高地位,姚氏先辈不得不弃医而改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姚广孝的父亲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由苏州府学推荐以生员的资格贡入太学,后“任(福建)古田县丞”。县丞,仅是长吏,属于八九品之列。众所周知,明代官俸标准偏低。官不问大小,月米均为一石,还分为本色与折色,本色即支领米谷,折色即折成其他物资或货币发放。而且,严格限制每年支米之数。折色部分,按所定比率或折为物(如绢、布、胡椒、苏木等)或折为货币(钱、钞和银),其中银还分纯银与杂色银两种,互为搭配。姚广孝的父亲弃医入仕,成为官场一吏后,社会地位虽然有所提高,可是生活反而一落千丈。由于薪低俸薄,家庭经济更加捉襟见肘,度日益发艰难。在贫困中几经挣扎的双亲,没有多久便相继过世。于是姐姐出嫁,兄长到浙江慈溪寻找活路,生活没有着落的姚广孝,按《姚氏族谱》记载:“幼年祝发湘城(镇)妙智为徒。”7 N9 \( ]# R* v- \" A: w1 z6 U4 q3 l
      湘城,是一个离阳澄湖不远的吴中小镇,妙智寺在村西头,庙小和尚穷。姚广孝只能靠寺内供品充饥,由于饱受饥饿之苦,一脸菜色,被人称作病虎。后转到臻福禅寺,上山打柴时遇到著名道士席应真,拜其为师。在学贯古今的席应真悉心教导下,姚广孝集儒、道、释于一身,而且通晓兵机,在当时颇有名气。因席应真的关系而结识了有道高僧左善世(相当于今天的国家佛教协会会长)宗渤。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诏精通儒书的和尚试于礼部。姚广孝“由友人宗渤以文武异才推荐”(《姚氏族谱》语)晋京,得到朱元璋信任,将他派往北平住持庆寿寺,襄助燕王(朱棣)镇边。0 {% S$ A% j( m- H& }, ?1 }
      姚广孝到北平襄助燕王镇边的时候,已47岁。不仅协助朱棣卓有成效地打击并遏制了漠北蠢蠢欲动的蒙元残余势力,而且还看到了燕王的雄心壮志。于是,弄来了相面大师袁珙、卜者金忠等一批术士,极言燕王龙形凤姿,必登大宝。姚广孝堪称燕王第一大谋士,他虽然极力怂恿燕王起兵靖难,但并不莽撞,相反却很有策略。而且,懂得利用燕王崇道的迷信心理,“进言合赞‘靖难’之师”(《姚氏族谱》语)。
+ r6 I/ t4 m. D" R8 `  o2 Z      有明人高岱所著《鸿猷录》一书为证:成祖屡问姚广孝师期,姚言未可。至举兵先一日,日:“明日午召天兵应可也。”及期,众见空中兵甲,其师玄帝像也。成祖即披发仗剑应之。+ W: q; H" c+ }7 E; k
      傅维鳞的《明书》卷160《姚广孝传》也有类似记载:太宗问道衍出师期,日:“未也,俟吾助者至。”日:“助者何人?”日:“吾师。”又数日,人日:“可矣。”遂谋召张昺、谢贵等宴,设伏斩之,遣张玉、朱能勒卫士攻克九门,出祭纛,见披发而旌旗蔽天,太宗顾之日:“何神?”日:“向所言吾师玄武神也。”于是太宗仿其像,披发仗剑相应。5 k4 u) c3 H5 {* G; e
      靖难起兵后,又“出入左右帷幄之间”为成祖出谋划策,屡立奇功。“永乐元年(1403)八月以道衍为僧录司左善世,永乐二年(1404),擢为太子少师。并赐复姚姓……”(《姚氏族谱》语)
  y( S  `. |. M, j 2 B: I, R! e: m( A; o
姚广孝曾随郑和下过一次西洋
% W* X+ q/ @5 K0 I   
$ V+ w) `; y( C- _     有的学者认为,作为靖难功臣的姚广孝从此重归佛门,已不再参政。其实不然。志向远大的姚广孝,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而是积极地参与国事。他主编《永乐大典》,监修《明太祖实录》。他根据当时帖木儿崛起于东亚与蒙元力量一分为三后互相攻伐、赖以与世界通商的“丝绸之路”被破坏殆尽的国际形势,一面鼓动好大喜功的永乐皇帝北征蒙元残余力量,一面策划下西洋为其敛财,并且极力举荐自己的忘年交——郑和,担当下西洋的三军统帅。: S/ b8 u9 j# a7 U8 P" P' ^4 D
      郑和八九岁时,被进军云南的大将傅友德、沐英等俘获,被阉后送到南京皇宫内苑给朱元璋使唤。因聪明伶俐,形象又好,朱元璋让他去侍候皇太孙朱允炆。后来,朱元璋担心四子朱棣起兵夺取生性懦弱的朱允炆皇位,让皇太孙将郑和等一批小内侍作为礼物赠送给燕王。本意是让郑和等人作为皇太孙的耳目,随时掌握燕王的动向。孰料,在北平燕王府邸长大的郑和,不仅领教了燕王在打击漠北蒙元残余势力时所表现出来的三韬六略,而且还看到了朱棣的政治抱负。于是,良禽择木而栖,倒向朱棣一边,成为发动靖难战争的八百勇士之一,燕王的铁杆心腹。8 W$ C$ p2 q/ M, {& J/ i- @( U
      后人可以从一件事情上,看出姚广孝与郑和的关系非同一般。郑和出身于回回教门(即伊斯兰教)。祖父与父亲,均有哈只称号。从小受其熏陶,郑和自然笃信伊斯兰教。姚广孝明知伊斯兰教属于“一神教”,有非常严格的教规,他还是将其收为佛门弟子,并给起了一个法名:福吉祥。并且让郑和出资以福吉祥的名义刊刻佛教经典,分发各个寺院。这一举动,有力地说明了姚广孝与郑和亲密无间的关系。  s: M. E6 j9 l1 E  Z3 f" G7 H! u1 [
      尽管郑和经受过靖难之役的考验,可是让他统帅下西洋的近3万人马,永乐皇帝还是不大放心。就在永乐皇帝犹豫不决之际,姚广孝暗地里指使好友——相面大师尚宝寺少卿袁忠彻出面说项:“郑和姿貌才智,在内侍当中没人可与之相比;为人气度,更无人可望其项背。臣察其气色,诚可任也!”- P* w) W- {5 p) h
      由此可见,要没有姚广孝的精心策划、安排与暗地里使劲,钦差下海通番正使兼领总兵官一职并不一定会落到郑和的身上。据福建集美航海学院收集到的《宁波海州平阳矿流年表》记载:  “永乐元年,奉使差官”中,除了郑和外,还有“李恺、杨敏等出使异域,躬往东西二洋等处……较正牵星图样,海岛、山屿、水势图形……”也就是说,同样具备下西洋统帅资格并为下西洋做好了先期准备的人,至少还有李恺与杨敏等人。只不过,他们缺乏姚广孝这样的重量级背景人物为之撑腰。因而未能像郑和那样,成为大明天朝下西洋庞大船队的三军统帅。
) M$ J# a7 _- w  b7 o      姚广孝不仅积极策划和支持开发海洋、经营海洋的事业,而且还以高龄之躯身体力行地跟着郑和下过一次西洋。
- ?5 @: o- N: q      据《姚氏族谱》记载:姚广孝于“永乐九年(1411)合同中贵(太监郑和)驾巨舰,自福建之长乐五虎门航大海,西南抵林邑(占城),又自林邑(占城)正南行八昼夜抵满剌加(今马六甲),由是而达西洋古里大国”。4 ]7 `3 I2 J. ~
      永乐九年,是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按姚广孝生卒年推算,这一年姚广孝已是76岁高龄。那么,如此高龄的姚广孝,为何不顾老迈之躯,毅然跟着郑和去下西洋?& V% i. M7 G4 e5 U
      笔者以为,姚广孝这次跟随郑和下西洋,与锡兰山国有关。《明史·锡兰山传》记载:“永乐中,郑和使西洋至其地,其王亚烈苦奈儿欲害和,和觉去之他国。”! M: q1 `8 X0 {! N
      据美国学者路易斯·莱瓦塞斯在《中国称雄海洋时代》一书记载,郑和第一次抵达锡兰山前夕,这一岛国被分裂为三个敌对的国家。位于岛中心的土著僧伽罗人政权正与泰米尔人和一位穆斯林篡权者进行战争,前者在北方有一个根据地,后者试图把伊斯兰教变成国教。因而,僧伽罗人对突然出现的以回回教门(即伊斯兰教)为主体的郑和近3万人马自然抱着敌视态度。郑和第二次下西洋,在锡兰山还险些遇害。而大明天朝200多艘船队要前往国际贸易港——古里,就必须到锡兰山补充淡水。所以,必须改变亚烈苦奈儿的敌视态度,然而作为僧伽罗人的英雄,亚烈苦奈儿曾与郑和会晤过。郑和虽苦口婆心晓以利害,但亚烈苦奈儿还是断然拒绝明朝皇帝的册封。同时,也反对与明朝建立朝贡关系。于是,大明天朝与锡兰山国的关系日益紧张起来。这就意味着,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无法在锡兰山补给淡水,难以前往当时的国际贸易中心——古里。3 K( G( V1 _, J( ?$ W( d+ R
      鉴于这一严峻的形势,郑和不得不请第一大谋士姚广孝出山,帮助天朝舟师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在郑和看来,请姚广孝跟着他第三次下西洋,可以起到两个作用。一方面,姚广孝系天朝上国佛教界巨头,与佛教圣地著称的锡兰山国掌权者易于沟通。另一方面,作为卓越的军事家,姚广孝在视察了锡兰山的地形后,可以替郑和运筹帷幄,于必要时采取军事行动。4 d0 O5 P7 a5 }; P4 i
      考虑到郑和下西洋关系到天朝上国的经济命脉,姚广孝欣然同意跟着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抵达锡兰山后,姚广孝发现亚烈苦奈儿失去了理智,根本无法沟通。明知亚烈苦奈儿之子手握5万劲旅,姚广孝一面用计诱敌,一面让郑和率领轻骑深入虎穴,直取老巢,活捉亚烈苦奈儿,瓦解了亚烈苦奈儿之子纳颜所率领的5万劲旅的斗志,取得了是役彻底的胜利。$ `: Y3 s/ @5 D0 b8 V
      由于姚广孝跟随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是秘密之行,因而史书上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可是,近年在长乐姚坑村发现的《姚氏族谱》却记载得十分翔实。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时,姚广孝不仅按郑和的航程历经数国,最远抵达当时最大的国际贸易市场之古里。他在《姚氏族谱》中记载的下西洋其间所经历过的国家以及航程,与郑和第三次下西洋的记载一模一样。特别是“又自林邑(占城)正南行八昼夜抵满剌加”一句,不仅针路方向正确,甚至连所需的时间也记载得极其准确。由此,可见其真实性。
, z) v0 |% C8 S/ \' _, u1 K. P
; }! M! r# `5 J. t6 i5 L姚广孝下过一次西洋的佐证
  S( W6 r# Q/ ? ( z2 i. V: [: w7 ~  M: [
      前些年太仓考古发掘发现,在刘家港北八里的茜泾,身任僧录司左善世的姚广孝还建有一寺,并且在这里任过住持。清代进士刘湄金《浏河镇记略》载:广孝寺,即古怀让寺,其地基500余亩。姚广孝急流勇退,归隐海滨,于怀让寺旧址重兴土木,再整檀林,额日“广孝教寺”。$ o2 Z0 [3 A' S, Q6 A% h- Y: k0 J
      又据顾逸亮《广孝教寺》1934年考证,此寺共有琳宫梵宇5084间。当年,顾逸亮就提出:若是没有特殊的历史原因,为何姚广孝会选择郑和下西洋的出海口茜泾来建造如此规模的禅寺?
1 L# ^; Z% I% L' b/ M我们结合在长乐发现的《姚氏族谱》记载,除了破解顾逸亮前辈的悬疑外,似乎还可以做这样的推测:是郑和于太仓筹办下西洋事宜期间替姚广孝在这“长江口(即顾氏所谓的出海口)附近的怀让寺旧址重兴土木,再整檀林”,目的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让姚广孝能够秘密地跟着天朝舟师下西洋。
+ p5 c9 [$ N/ d& L/ p' C      如果说,刘家港北八里茜泾的“广孝教寺”遗址,只能作为可供参考的旁证,那么,姚广孝这次秘密地跟着郑和下西洋胜利返航后,回到他久违了的故乡留下的足迹,当可作为主要证据。
8 O' Z- C3 f$ |    《姚氏族谱》明确地记载:“还,诣祖祠(即现在犹存的姚坑村的祖祠),修整谱牒,同中贵新龙峰书院……”
3 G9 T( P. B8 K1 N      姚广孝下西洋返航后,在故乡共做了四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返回故乡晋谒祖祠。他的祖祠在长乐姚坑村,古属方安里二十三都,历史上文人辈出。如姚氏第三代姚颖和第七代姚勉均是状元。长乐县有名的明教堂,就置设该村。- m7 h7 h% ^5 w& W" ?4 D' l# W
      第二件事,就是整修族谱。也就是说,《姚氏族谱》是姚广孝跟着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回来后重新整修的,所记当属第一手资料。他把自己过去谎报或隐瞒的历史,给更正过来。包括祖父、父亲与母亲的真正名讳在内。并且公然将自己“合同中贵(指太监郑和)驾巨舰,自福建之长乐五虎门航大海,西南抵林邑(占城),又自林邑(占城)正南行八昼夜抵满剌加(今马六甲),由是而达西洋古里大国”记录在案,甚至连航程所需的时间也记得明明白白。" ?; {  c+ p, k) M4 \8 w
      第三件事,才“同中贵新龙峰书院”。中贵,是指郑和。新,是重新修葺,龙峰书院在长乐二刘龙峰岩上,当地老百姓因郑和与姚广孝在这里重新修葺龙峰书院,所以把龙峰岩叫作三宝岩。为何要“重新”修葺龙峰书院?姚广孝在他整修过的《姚氏族谱》里讲非常清楚:“念祖考道学传芳,与刘君兄弟履之,用之结契金兰,操觚染翰紫阳朱夫子之门,遂创岩屋崇祀先师,以作高山之仰事。”
7 a* J& x/ q( y  l* }      第四件事,姚广孝回乡谒祖期间,还亲自濡墨执笔为明教堂题下一联,至今碑刻犹在,也可以佐证姚广孝的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8 l9 i" G1 k0 W, E* D& ~! B7 c      姚广孝于永乐十六年(1418)仙逝于北京庆寿寺,享年83岁。死后就葬于北平的房山县东北40里长乐寺。在今天的北京房山区崇各庄乡长乐寺村,姚广孝的墓塔犹在。墓塔,高33米,共9层,呈八角形密檐式,以砖砌成。须弥座,上砌三层莲花。柱身正面嵌铭“太子少师赠荣国恭靖公姚广孝塔”14个字。其他各面设假门或假窗,檐部各角悬挂铁制风铃8个,顶端宝珠刹以生铁铸成,与8条脊的戗吻相联。骨塔造型秀丽,高耸挺拔。塔前数十米处,竖有明成祖《御制姚少师神道碑》。
* o9 x7 @/ c) d9 q- c# ]  q% S      永乐皇帝的《御制姚少师神道碑》,通篇溢美之辞,惟姚广孝祖考名讳与父考名讳与《姚氏族谱》所载截然不同。
  k$ \) Q6 t, f8 x7 s5 R       能不能这样说,《御制姚少师神道碑》是官方文件;《姚氏族谱》是一部民间档案。不过,明朝的许多官方文件,包括史书,可信度较差。因而,历史真实性大打折扣。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部保存完好的由姚广孝亲手整修的民间档案——《姚氏族谱》。
4 D5 y* S7 _! A- a! i) M+ [6 [      至于《御制姚少师神道碑》中提到的姚广孝“祖菊山,父妙心,母费氏”与《姚氏族谱》中“祖义翁,字以信”、父“孟屿,字以宝,配陈氏,(长乐)岭南人”截然不一,其原因一时难以澄清,不妨姑且存疑,有待进一步研究。7 ~) `. M( @4 p
     不过,恕笔者冒昧揣度:也许,是老谋深算的姚广孝深知襄助燕王夺嫡皇位属于大逆不道之举,在胜算没有把握之前,为了保护祖籍地长乐姚坑的族亲,向燕王谎报祖考与父考名讳,并隐瞒了祖籍地。姚广孝去世后,永乐皇帝未加深究,就写进了《御制姚少师神道碑》一文,故与《姚氏族谱》产生歧异。
: v6 i4 T! e+ Z. \* l; ^& o$ }      不管笔者推测有无道理,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姚氏族谱》系姚广孝亲手修整的谱牒,所以才把他自己与中贵(郑和)下西洋之事写在谱内。不仅真实、可信,而且极有史料价值。* x0 t1 N+ Z* u+ L" Z7 B6 J
                                           (作者单位:福州市艺术研究所)/ h5 _2 }7 j5 R: m5 S  P0 S
(原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传承文明走向世界和平发展--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
# j4 M$ p* ~' P& K % e4 [* Z6 R  N/ z# g6 H
* ]# A3 H: F3 w& J1 H8 L
                                                 添加时间:2009年5月27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09-7-14 08:38:25 | 只看该作者
明朝初期著名的“无冕宰相”道衍和尚,俗姓姚,名广孝,字师道,作为永乐皇帝的第一大谋士,不仅是郑和下西洋的策划者和支持者,而且还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这一历史功蹟永载史册。

签到天数: 22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
发表于 2009-9-5 11:48:16 | 只看该作者
哈哈!郑和下西洋也有我姚姓人的功劳呀。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09-9-6 08:23:21 | 只看该作者
姚广孝随郑和下西洋永存广大宗亲心间!

签到天数: 2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5#
发表于 2011-3-21 07:08:09 | 只看该作者
真没有想到,郑和下西洋这等大事件有我姚姓参与策划!真长知识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4-19 17:0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