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清代的科举,文武并重,其制度多承袭自明制。
清代武科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完备,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与文科级别相同。自顺治初开始下诏举行,“子午卯酉年乡试,辰戌丑未年会试,如文科制”。乡试三年一次,于子、午、卯、酉年的十月(旧历)举行,直隶、奉天在顺天府举行,各省于布政司举行,中试者称为武举人。乡试次年九月(旧历)会试于京师,中试者日武进士。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殿试简朝臣四人为读卷官,钦阅骑射技勇,乃试策文。临轩传唱状元、榜眼、探花之名,一如文科。”所不同者,武科中举者前均加一“武”字,即一甲三名赐武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武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武进土出身。第一甲第一名为武状元,第一甲第二名为武榜眼,第一甲第三名为武探花。逢庆典时,增设恩科,为示区别,子、午、卯、酉年所开之科称为“正科”。
武科乡试中额,康熙年间确定为各省文科之半,至乾隆时,先后各增中额三十名。咸丰、同治时期,确定各省武科“输饷广额如文闱例”。广东乡试中额得五十四,与江西、甘肃同。会试中额最多有300名,少的时候也有100名。
有清一代,广东共有四人高中武状元:康熙年间的揭阳人林德镛,乾隆年间的五华人李威光,嘉庆年间海阳(今潮安)人黄仁勇,嘉庆年间南海人姚大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