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我们从来不否认枞阳是灿烂的桐城文化的缔造者之一,也不否认枞阳是桐城文化的继承这之一,桐枞同宗,我们应该是清楚的。 3 q4 b- x0 U' y$ x p: n
在枞阳未分治之前的人如刘大櫆、吴汝纶等东南乡的人说桐城人自然没有什么不妥,当然注明也可。 0 n0 ^9 L: a3 L% e l) P( s8 Z
有些人就不是象枞阳某些人说的那么简单了,就一定是今枞阳人吗?
0 _5 f$ o# w4 E2 k) `4 k 方苞生于枞阳吗?不是,他生于江苏六合!其先居休宁,后迁贵池,元末先祖方德益迁桐城县城!当时桐城文庙门前狭窄不宜通行,方德益让出居地一半,使得文庙门前更加宽敞;他还曾捐资修建过桐溪桥(龙眠河上),当时人皆称善举!
3 Y, d, p% }+ q. n& T 明代方法为其五世孙,方以智为其九世孙,而方苞为其十一世孙!方法墓地在今桐城龙眠乡双溪村(至今尚在),方苞为其后裔,曾多次前往祭奠,并有祭诗多首!
# V5 ?, ^* e% E 姚鼐生于枞阳吗?不是,姚鼐生于桐城县城,其故居在今桐城北大街,桐城中学现在还有姚鼐当年亲自种植的银杏树,当时此处属姚氏私宅。姚鼐祖上自明代就定居县城,传至姚鼐已数百年了。 " G/ i9 P9 t9 h
方以智和方苞同宗,1611年生于桐城潇洒园,在今桐城市寺巷!
- k8 V4 A8 C! }9 D* a5 e7 \ 左光斗,故居在桐城北大街,从父辈开始迁至县城。 ; F8 Y% M$ O" @7 o1 M3 J
以上四人祖上曾在东南乡生活过,这是事实,但他们大多和今桐城的关系更是紧密,这也是事实。
4 ]7 @) @8 o J" B+ G: p+ Q 狭隘的地域之争实在是没有什么多大的意思,外省人如果对文学有点兴趣的,都知道有个“桐城派”,并且知道的不比一般桐城人少,谈到文学,提及安徽就必然要提“桐城派”。有一次去贵州的一个偏僻山城松桃县,偶然结识该县第一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听说我们是从安徽桐城来的,那一顿饭的时间,大部分就听他谈文学,他对“桐城派”的整个兴衰过程熟悉得令我们来自本地的人都无话可说。“桐城派”作为庙堂文学,必然不会只有桐城(桐、枞)人参与,到满清后期,擎大旗的都已不是桐城人了,但历史必将这一份殊荣给桐城人,我们就要以一颗正常的心态来对待它,今天我们在这么一个狭隘的地域里争个你长我短,实在是有辱斯文,也会让他人耻笑$ x) F( J' H9 K- X( f3 `+ p; r
6 l: E- f) f1 k0 I" e9 E0 @1 q+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