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67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痛责叶良方篡改历史诬蔑明代抗清殉国的海丰名人姚恭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5 16:40: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最近,我们发现2004年1月,《汕尾文史》第13辑第17页(旅游文化专辑)刊登叶良方《鸡鸣寺》一文,另外,在互联网上有关旅游方面网坛多处转贴该文。叶良方(海丰县财政局职员)在该文其中写道“……,清初,崇祯庚午科举人姚敬,不愿效其兄姚恭降清之举,从霍山知县任上离职返回海城,后又随印真和尚隐居于莲花山庵中,以避开清廷耳目,其民族气节,颇受邑人赞誉。……”
  w+ ?9 E2 n" h! }7 q1 O$ l  d1 O9 o
叶良方竟然肆意杜撰、篡改历史,将明代抗清殉国、浴血奋战的海丰名人姚恭诬为“降清”。试问叶良方居心何在?叶良方武断地说“姚敬随印真和尚隐居于莲花山庵”,请问,叶良方是介绍人吗?难道为国捐躯的姚恭就没有“民族气节”吗?!姚敬于莲花山庵隐居与鸡鸣寺有何关连?为什么别有用心地将姚敬编扯入鸡鸣寺呢?
% J6 u" `8 ^5 R( f# T
8 j8 A9 k$ r5 s    姚恭,字心翼,广东海丰县兴贤都(今海城镇城内,)人。明万历戊午(1618)科广东乡试中式举人,天启二年(1622)壬戌科第三甲第68名进士出身,姚恭出任浙江湖州府归安县知县,谨遵父训,为官勤政,忠廉慎职,重教育、兴学田以备荒,革除旧弊,惩贪治吏,政绩显著。历任山东省监军道按察司副使(官秩正四品),巡察兵备、提学、抚民、巡海、水利、屯田、招练、监军、商议机密诸务。其朴素诚厚,平易近人,邑人皆爱重之。巡司张公赞曰:“善人也,君子也”。 (惠州府志、海丰县志等史料均有记载)。
: v4 z. q$ z5 P; j/ V7 X# j& s$ L. z1 r0 t6 O: q
     崇祯十五年(1642)二月,姚恭在锦州、松山与清兵作战,因副将夏成德降清,松山城遂破,兵备道张斗、姚恭、王之桢,副将江翥等百余人皆被清兵执杀。- M6 w+ e8 s3 u
" f- h& K1 r9 u
     姚敬(姚恭之弟),崇祯三年(1630)庚午科第二名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至十五年(1642)任霍山县知县。崇祯十五年至十七年(1644),郭崇爵、张相二位先后继任霍山知县(清光绪《霍山县志•职官》载)。
% L/ a) `, G( d
2 @4 o+ \7 J' U/ U' K. a+ Q. O     姚敬公于明崇祯十五年在霍山县任满返回海丰,因兄姚恭已被清兵所杀,明朝将亡,姚敬公悲慨地避世于莲花山庵左侧搭茅舍归隐。
( F! L: X& X9 p) H/ c4 m! }# @. u- `6 {/ l3 G
    史实并非象叶良方癔说的“清初,…姚敬,不愿效其兄姚恭降清之举,从霍山知县任上离职返回海城,后又随印真和尚隐居于莲花山庵中,…”。
. |+ {' G" a" ~  @2 r, C( }    《明史•卷272•列传第160》载有关姚恭的史实如下(节录):+ {1 j/ ]: \7 ^: L
; ~6 N( G! Q0 T
“……(崇祯)十三年(1640)五月,锦州告急。(曹变蛟)从总督承畴出关,驻宁远。七月,与援剿总兵左光先、山海总兵马科、宁远总兵吴三桂、辽东总兵刘肇基,遇大清兵于黄土台及松山、杏山,互有杀伤。大清兵退屯义州。承畴议遣变蛟、光先、科之兵入关养锐,留三桂、肇基于松、杏间,佯示进兵状。又请解肇基任,代以王廷臣;遣光先西归,代以白广恩。部议咸从之,而请调旁近边军,合关内外见卒十五万人备战守。用承畴言,师行粮从,必刍粮足支一岁,然后可议益兵。帝然之,敕所司速措给。4 |( ?7 D+ l" ]4 h. e9 g2 l! T

4 F; {6 }' F4 \& E( ?. c  征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各拣精兵赴援。以(崇祯)十四年(1640)三月,偕变蛟、科、广恩先后出关,合三桂、廷臣凡八大将,兵十三万,马四万,并驻宁远。# h0 e3 h: r' N8 X5 K: R
  承畴主持重,而朝议以兵多饷艰,职方郎张若麒趣战。承畴念祖大寿被围久,乃议急救锦州。七月二十八日,诸军次松山,营西北冈。数战,围不解。八月,国柱战殁,以山西总兵李辅明代之。承畴命变蛟营松山之北,乳峰山之西,两山间列七营,环以长壕。俄闻我太宗文皇帝亲临督阵,诸将大惧。及出战,连败,饷道又绝。朴先夜遁。通、科、三桂、广恩、辅明相继走。自杏山迤南沿海,东至塔山,为大清兵邀击,溺海死者无算。变蛟、廷臣闻败,驰至松山,与承畴固守。三桂、朴奔据杏山。越数日,欲走还宁远。至高桥遇伏,大败,仅以身免。先后丧士卒凡五万三千七百余人。自是锦州围益急,而松山亦被围,应援俱绝矣。九月,承畴、变蛟等尽出城中马步兵,欲突围出,败还。守半年,至明年(崇祯十五年1642)二月,副将夏成德为内应,松山遂破。承畴、变蛟、廷臣及巡抚丘民仰,故总兵祖大乐,兵备道张斗、姚恭、王之桢,副将江翥、饶勋、硃文德,参将以下百余人皆被执见杀,独承畴与大乐获免。…”。: F; t5 ?% R. o) I% ?5 o
4 @- H7 y+ T, m  U, Y) P
    叶良方竟然将360多年前坚贞壮烈、抗清殉国的海丰名人姚恭诬蔑为“降清”,显属侵权,令人气愤。
  J$ U( j  L6 B8 s, ]" L, t- D  D2 H# t  n4 F: E3 b1 o
    为此,海丰姚氏家族强烈呼吁各级有关部门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应予重视,共同维护明代海丰名人姚恭、姚敬的历史声誉,尊重历史史实。希望叶良方从速向姚恭、姚敬的后裔道歉,并在同等范围的刊物和互联网上公开为姚恭“平反昭雪”,将网上相关的不实之词从速删除和改正,予以消除影响。我们保留法律手段解决此历史问题。8 H. R  i2 B$ h* V

( }/ v& _. R$ V1 i% W  n: Q4 q原文地址:http://www.xizhijiang.cn/redirect.php?tid=2382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2#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6:41:01 | 只看该作者
受良方兄委托对有关姚恭历史问题的再次说明6 {2 Y% m* s) d
    既然老帖重新刊发,鄙人电经良方兄同意,再借此地向诸位澄清:《鸡鸣寺》一文其实最早发表于2001年《海丰文史》,由当时尚未逝世的中国作家、文史主编杨永老刊发(汕尾文史是隔了好几年才刊登的)。距今已有10年的时间了。姚恭有没有降清?史有两说:《明史》在松山之战被执杀死的名字中仅出现姚恭两个字,其他历史资料也说明,姚恭在当时并没有被杀,而是跟一群被抓的将领随洪承畴被押往盛京(沈阳),洪承畴等被劝降清,姚恭有没有随他降清?清代史料有好几处出现姚恭在清朝做官的记录。还有史料记录当时的朝臣向顺治皇帝上奏推荐姚恭老成持重,可以重任。(洪承畴在当时曾被崇祯皇帝追认为烈士,后来才予以取消,这说明历史是复杂的)。故此目前良方兄采取两说并存的说法。再说今年3月份姚恭、姚敬在公平的后裔姚才兴等两人已有录音,承认姚恭为了使姚氏家族免受抄三族的命运,不得已“转枪头,扶圣朝”而降清。纵然良方兄受迫同意说姚恭没有降清,但清史白纸黑字能否定得了吗?吴福钦学术不精,对历史片面理解,加上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对叶先生有意污蔑,发出大量的攻击信件寄往汕尾市委、市政府和海丰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并假借某县委常委之口污蔑叶先生,立即遭到某县委常委的批评。此外,他心犹有不甘,到处在网上发布,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跟着起哄。但遭到大部分网友对其恶劣行为的批评。这里,我谨代表良方兄向诸位致以谢意!, X' p6 t5 x& b  s3 O
    附:台湾姚恭基本资料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和世祖章皇帝實錄,就可以说明吴福钦读书不多,假借姚氏家族的名誉到处随意污蔑攻击他人的本性。现鄙人已有海丰公平旧墟(姚恭的出生地)姚氏后代对姚恭当年降清的讲话录音,证实姚恭确实投降了清朝。其实姚恭降清也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而是顺应历史潮流。我们的祖宗都有降清的举动。清初,有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政策,结果我们的汉族先人都剃了发,留起辫子来。都做了大清的子民。故此叶先生此文并没有什么不对,而是了解到历史复杂性,采取尊重史实的写法。反而是吴福钦将活到清顺治四年(1647年)才正常病逝的姚恭公52岁大寿说少了 6岁,并说成是死于横死(战死)。这在海丰当地的民俗是极为犯忌的,并是要被人谴责的。
, I( [8 w2 g! Y: |; }! t* u' c) X9 d% M: W7 c
姚恭基本资料:
8 n0 N, f' C1 b4 S" j4 F( b姓名: (明–清)姚恭  9 ^' k% \( q9 N$ {
中曆生卒: [不詳]  + E  `- R+ X' J6 p4 {  p. w* }
西曆生卒: [不詳]  - p' B2 Z% C3 H7 U1 I, v
籍貫: [不詳] (今名:[不詳]) GIS  
" w  f# S  c5 _9 s5 a  u傳略: 引文 出處
% _& p) r: q1 ^. L+ O3 s' b; l, Y. g& R. U1 Q6 C9 \; n' }$ j0 u/ T
出身: [不詳]  
) y  L" B3 O) g  T. B職銜: 職銜 任期 出處; s0 }* s$ A: b' Q& l
宣大懷標監軍道 崇禎?年-崇禎15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35311號
  V+ f8 Q, }! L: M/ ]永平道 崇禎15年-?;?-順治1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35311號
/ H: w. n$ X+ {. H/ a8 S  D山東按察司僉事 崇禎?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35311號/ Y7 k; ~5 \+ I: L$ X5 F( J
僉事 ?-順治1年 世祖章皇帝實錄 ,8卷
( T" f! m& C' q% S( z; O% Y山西按察使司副使 順治1年-順治3年 世祖章皇帝實錄 ,8卷5 u; c, W, }# ]4 _6 W6 m1 W
潞安兵備道 順治1年-順治3年 世祖章皇帝實錄 ,8卷
% `4 K  o, T& o浙江布政使司參政 順治3年-順治?年 世祖章皇帝實錄 ,25卷
" Y3 D+ @6 s# }" ?分守溫處道 順治3年-順治?年 世祖章皇帝實錄 ,25卷" D* Z3 {: ^3 ~9 K* g; o& f
巡南道 順治?年-順治?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08065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9-4 03:2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