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7109|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杨箕父老疾呼 勿拆姚氏大宗祠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8 16:38:5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杨箕小学内的姚氏大宗祠建于雍正年间,已有近300年历史。南都记者 方谦华 摄

  南都讯记者 龙玉琴 吴广宇 杨箕开拆在即,尽管目前各家各户都忙着搬迁、签约事宜,杨箕的姚氏父老却连续两日专门聚在一起商议,呼吁保留位于杨箕小学内将近300年历史的姚氏大宗祠,“整个广州的古祠堂拆一间少一间啊!”

  昨日下午,杨箕、寺右的姚氏父老,还有专门从外地赶来的古稀老人,聚在一起商议如何呼吁保留大祠堂。按计划杨箕7月即将开拆,届时,除了玉虚宫作为市文物保护单位保留外,包括数间祠堂在内将整体拆除重建。作为杨箕村的主要姓氏之一的姚姓,父老们心里一大牵挂就是位于杨箕小学内的姚氏大祠堂。(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 南都网)

  “根据族谱,这间祠堂建于清朝雍正年间约1722年,比陈家祠还要早”,杨箕村七旬老人姚长杰表示,前些天专门去看了祠堂的砖雕、木梁,“全部都保存得很好,拆掉太可惜了!”在场的姚氏父老表示,姚氏大宗祠是纪念杨箕、寺右、谭村的姚姓始祖姚礼廷,距今足足有288年历史,由这一宗族开枝散叶约有3000多人,连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都有不少族人回来寻亲。

  “在广州雍正年间的祠堂已经很少了”,天河区文博会原会长姚瑞英昨日也来和父老商议,她表示大祠堂的石雕、砖雕工艺之精美,很有文物保护的价值。尤其祠堂内16根历时百年、保存完好的坤甸圆柱,“现在是买也买不到”。“这里的一砖一瓦,全部都是原汁原味的!”父老们表示,祠堂拆除后即使重建得再漂亮,也是假文物,失去了意义。

  走在泰兴直街,杨箕小学内书声琅琅,原来“三进”的姚氏大宗祠就座在正中,前面的“一进”早已拆除用作操场,保留下来的“二进”摆上几张乒乓球桌,已经成了学生们的体育馆。没有牌匾、没有供奉的神坛,但村内每一个人都知道这座古建筑就是有名的“姚氏大宗祠”。自解放后,祠堂一直被用作小学,书声琅琅也已经延续了半个多世纪。

  “小时候记得很清楚,祠堂门口有石鼓、石狮很是气派。”当时的小学第一届只有10个毕业生,年过七旬的姚浩超是其中之一。“村里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家,都在这间祠堂读书”,姚浩超回忆道,在祠堂下隔起木板就成了教室,当年的10个毕业生被称为“十丁”,从杨箕走出去后,全部都事业有成,姚浩超也成为文物保护修复方面的专家。“争取把这一块地方保留,可以让杨箕小学的孩子们记住当年的求学艰难,把文化传承一代一代传下去。”

  目前,杨箕父老正在联名签字,并收集相关历史资料,准备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由于杨箕拆迁在即,父老们都有些焦急,“一定要快,祠堂拆一间少一间,以后再没有了!”

  ■ 典故

  元末明初时,姚氏始祖姚存耕考取进士,从江西新干县调职到番禺(现在的广州)出任廉政访司副使,其有四子,其中最小的儿子礼廷来到杨箕开枝散叶。礼廷又生有筠庵、联庵二子,筠庵生子贵楼,贵楼有子南庄、万松,子又生子,于是世世代代就在杨箕、寺右开枝散叶。

  原来在杨箕村、寺右村都有多间姚氏祠堂,经历过各种历史原因,仅存目前位于杨箕小学内的姚氏大宗祠和两山姚公祠。姚氏大宗祠距今历史近三百年,且原建筑结构保存完好,是杨箕村内仅次于玉虚宫之外,历史最悠久的古建筑。

  ■ 官方表态

  能保留尽量保留

  对于杨箕父老发出保留古祠堂的呼声,昨日下午记者联系到越秀区文广新局的科长高旭红。“这个事我们也正在收集资料”,她表示,2009年7月,该祠堂早已被纳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目前越秀区文广新局属下的文博考察队,亦已经完成对该祠堂的资料搜集,“下一步将会把调查情况交到越秀区三旧办,究竟是否应该保留,再进行研究”。

  高旭红表示,在文物普查中发现,城市里有不少历史建筑,尽管目前尚未列入文物保护,但具有一定特色,按照文博工作的原则,这些建筑能保留应当尽量保留。 (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

杨箕父老疾呼 勿拆姚氏大宗祠.jpg (105.44 KB, 下载次数: 190)

杨箕父老疾呼 勿拆姚氏大宗祠.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发表于 2010-6-8 19:04:27 |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电视上曾报道过,上海修地铁,能为几棵古树而绕道;外国(记不清哪国)一私宅不肯拆迁,设计师在设计大楼时,特意留出……越秀区也应能做到。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就是靠这些文物来证明、来服人的,而且还应为子孙后代着想,千万慎重,不可不负责任地轻移毁掉!:Q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3#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7:59:37 | 只看该作者
2008年的时候还和姚军、姚文辉等宗亲一起专门去那里聚会过,当时正在修缮中,怎么这么快又可能被拆。强烈呼吁政府要重视保留我们的文化遗产!

签到天数: 125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一品大学士

4#
发表于 2010-6-9 18:23:32 | 只看该作者
拆了是很痛心的事,,,有没有办法保护下来?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5#
发表于 2010-6-9 19:40:13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签到天数: 22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
发表于 2010-6-10 12:46:28 |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电视上曾报道过,上海修地铁,能为几棵古树而绕道;外国(记不清哪国)一私宅不肯拆迁,设计师在设计大楼时,特意留出……越秀区也应能做到。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就是靠这些文物来证明、来服人的,而且还应为子 ...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0-6-8 19:04

签到天数: 6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7#
发表于 2010-6-11 20:25:04 | 只看该作者
高旭红表示,在文物普查中发现,城市里有不少历史建筑,尽管目前尚未列入文物保护,但具有一定特色,按照文博工作的原则,这些建筑能保留应当尽量保留。

签到天数: 6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8#
发表于 2010-6-11 20:25:43 | 只看该作者
将姚氏大宗祠整体搬迁也是个好办法

签到天数: 1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八品县丞

9#
发表于 2010-6-14 00:21:57 | 只看该作者
姚氏宗祠应保留,拆了愧对祖先啊!不要为了蝇头小利数典忘宗.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0-6-22 16:03:55 | 只看该作者
文化浩劫的时代己经过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9-11 05:3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