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3009|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枢燧姚氏鼻祖—姚勍[qíng]公史料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14 12:35: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枢燧姚氏鼻祖—勍公史料集
旧五代史卷九(梁书)末帝纪中》
1、“贞明四年春正月,晋人寇郓、濮之境,车驾至自洛阳。庚辰,以蔡州刺史姚勍权知感化军节度观察留后。”
注: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隋朝把溱州改名上蔡,唐朝置豫州,后避代宗讳改为蔡州。
2、“六月甲辰,以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歙州刺史硃令德为忠武军节度观察留后。己酉,以权知感化军两使留后、特进、检校太保姚勍为感化军节度观察留后。”
注:感化军,又叫徐泗节度、武宁节度,治徐州(今江苏徐州市),领徐州、泗州、濠州、宿州4个州,16个县。
3、“冬十月辛丑朔,以前感化军节度观察留后、特进、检校太保姚勍为左龙虎统军,充西都内外马步军都指挥使。”
注: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建都开封府﹐号东都﹐改唐东都河南府(洛阳)为西都。
' K4 w4 `% e! Z3 d$ n  |6 \9 v9 j" N$ 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推荐
发表于 2018-5-28 21:52:45 | 只看该作者
辽金元时期姚氏家族谱系发展史
/ l# U& f2 O/ L0 u4 e6 M  i( `1 C9 l
下文将以《姚企晖墓志铭》、《姚璹墓志铭》及《姚枢神道碑》为基础资料,并结合相关出土碑刻及传世文献,梳理辽代姚汉英到蒙元时期姚燧的家族史发展脉络,从中构建出一个尽可能较为完整的家族谱系。

9 Q+ ]. q3 o. N7 l8 i' F3 N
1.第一代:姚勍

. f; {/ o5 x- y" R
上述乾统四年《姚企晖墓志铭》和天庆七年《姚璹墓志铭》皆标榜本家族姚氏之祖源派出唐朝名相姚元崇,但在血缘关系方面却无法传承接续,目前有据可考的姚氏祖先实则为姚勍。据《姚枢神道碑》记载说,“惟本五季梁、唐六镇节度使勍”。按“姚勍”之名在五代文献中凡三见:《旧五代史》卷九《梁书九·末帝纪中》贞明四年(918)正月庚辰,“以蔡州刺史姚勍权知感化军节度观察留后”;六月己酉,“以权知感化军两使留后、特进、检校太保姚勍为感化军节度观察留后”;十月辛丑朔,“以前感化军节度观察留后、特进、检校太保姚勍为左龙虎统军,充西都内外马步军都指挥使”。可知此姚勍为后梁时期人,曾任感化军节度使,极有可能是《姚枢神道碑》所指之先祖。

+ R* i, y0 K) n( [% z) v6 D# B
2.第二代:姚汉英
- p  e- E& C, p8 j% g4 K' X
姚汉英无疑是一位关键人物,基本决定了姚氏家族发展之转型,即由中原政权融入北族社会。《姚枢神道碑》云:“勍生金吾将军汉英;汉英,周广顺初,太祖遣之使辽,见留。”目前有多种历史文献记述此事之原委,据《册府元龟》记载说,广顺元年(951)五月己巳,“遣左金吾将军姚汉英、右神武将军华光裔使于契丹,辞各赐袭衣、银带、绢彩三百疋,银器五十两”,“既而兀欲(即辽世宗)留我行人将军姚汉英、华光裔,不令复命,由是复绝”。《旧五代史》卷一一一《周书二•太祖纪第二》广顺元年五月己巳条亦记此事。《辽史·世宗纪》天禄五年(951)二月条所述大致相同,亦称“周遣姚汉英、华昭胤来,以书辞抗礼,留汉英等”。该书卷九六《姚景行传》是这样说的:“祖汉英,本周将,应历初来聘,用敌国礼,帝怒,留之。”。辽朝在与中原王朝交往过程中羁留了很多汉人,姚汉英即在其中之列,随即“隶汉人宫分”。
" J$ {) I3 b, E* L  t
不过,以往史料对姚汉英后来仕宦辽朝政权的情况多语焉不详。新出土的《姚企晖墓志铭》则提供了重要信息,谓“至天顺皇帝嗣位,宠顾益厚,以枢密使兼政事令委之”。“天顺皇帝”是指辽穆宗,可见此时姚汉英便开始身居要职。2004年,辽宁省朝阳市旧城区发现了一座统和二年(984)《佛舍利铭记》,它详细记述捐造人的身份:“安时守节弘化翊亮功臣、彰武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政事令、使持节霸州诸军事行霸州刺史、上柱国、东阳郡开国公、食邑五千五百户、食实封五佰户姚汉英。”此系姚汉英在辽圣宗时期的全部官衔,其所享有的政治地位可见一斑。

) p( ^# Y2 q1 V$ B0 M6 `6 y
3.第三代:姚衡之、姚柬之

2 ]; e! v3 X& T+ O0 c! r% v6 X
按,《姚枢神道碑》称姚汉英“生中书门下平章事、北面宣徽使衡之”,以及《姚企晖墓志铭》谓“曾祖讳衡之,累任南北院宣徽使,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两者记述姚衡之履历相同,上述官职当是他致仕时所任之职务及封赠之官。另外还有记载说,统和二年,姚衡之曾为“彰愍宫汉儿副都部署、银青崇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国”。

  Y7 M" _) U$ T) o) _. N8 v
据统和二年《佛舍利铭记》记述,姚汉英实有二子,除次男姚衡之以外,还有长男姚柬之,时任“金紫崇禄大夫、检校司空、左金吾卫将军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关于姚柬之的事迹,《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八景德元年(1004)十二月甲申称:“(曹)利用即与其右监门卫大将军姚柬之持国主书俱还,并献御衣、食物,其郊劳馆谷,并如韩杞之礼,命赵安仁接伴。柬之谈次,颇矜兵强战胜。”[8]此次宋辽双方交聘之事,亦见《辽史·圣宗纪》统和二十二年十二月癸未云:“宋复遣曹利用来,以无还地之意,遣监门卫大将军姚柬之持书往报。” 此人盖即《佛舍利铭记》所称“姚柬之”。
1 Z/ I2 B* ?) N0 ~# A
4.第四代:姚居任、姚居政、姚居信、姚居化
, k  r- m1 c* Z
上文据《姚企晖墓志铭》及《姚枢神道碑》指出,姚衡之生有两子,一名“居任”,一名“居政”,可惜无法判断二者的长幼关系。此外,统和二年《佛舍利铭记》叙述称“次男新妇京兆郡杜氏、孙筐儿、孙杨留”。这里“次男”指姚衡之,其所称“孙”当即姚汉英之孙,知“筐儿”、“杨留”盖指姚居任、姚居政二人。

) G2 M8 [/ B3 _% L8 w4 d
上述《佛舍利铭记》又云“长男新妇清河郡张氏,孙新哥,孙杨七”,知姚柬之也有两个儿子,其乳名分别叫作“新哥”、“杨七”。我们发现,辽朝文献中别有称“姚居信”及“姚居化”者。据《辽史·圣宗纪》及《兴宗纪》记载,太平二年(1022)三月戊寅,“遣金吾耶律谐领、引进姚居信充宋主吊慰使副”;十一年七月甲寅,“以观察姚居信为上将军”  。这两段史料可以得到《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印证,卷九八乾兴元年(1022)六月乙巳,“契丹主闻真宗崩”,派遣“右金吾卫上将军耶律宁、引进使姚居信来吊慰” ;卷一一〇天圣九年(1031)四月丁亥,“契丹遣左千牛卫上将军萧昇、镇国军节度使姚居信来贺乾元节”。此外,卷一五八庆历六年(1046)四月辛酉,“契丹国母遣保安节度使萧德、严州团练使姚居化,契丹遣左千牛卫上将军萧伸、太仆卿李云从来贺乾元节” 。综合上述史料,进一步分析姚居信和姚居化的行辈字派及活动年代,他们很有可能是姚柬之的儿子,或即《佛舍利铭记》之“新哥”、“杨七”。

- M0 L$ v8 E/ k/ |  L% T; G
5.第五代:姚景初、姚景祥、姚景禧
4 p% ^3 b+ p( J$ O; I
如上所述,同为一父的姚居任、姚居政已分化为两个家族,其子嗣情况如下:首先,《姚企晖墓志铭》称:“皇考讳景初,静江军节度使,同知宣徽院事。”知姚居任之子为景初。其次,《姚枢神道碑》云“居政生太师、左金吾卫上将军、虔州节度使景祥”,及《姚璹墓志铭》亦称“皇祖左金吾卫大将军、上柱国、吴兴郡开国公讳景祥”,两者所记姚居政之子景祥的官职除环卫官相同外,其赠官、勋官、爵位及差遣皆可以相互补充。

6 W& e5 V2 o& Z  {! w5 N/ U5 _; D+ i
由上文可见,景初与景祥为兄弟行辈,不过同辈人中最负名气及政治地位最高者要数姚景禧。按,姚景禧因犯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之名讳,后被更名“景行”,《辽史·姚景行传》详述其个人履历,其中特别重要的功绩有:“道宗即位,多被顾问,为北府宰相。九年秋,告归,道闻重元乱,收集行旅得三百余骑勤王。比至,贼已平。帝嘉其忠,赐以逆人财产。咸雍元年,出为武定军节度使。明年,驿召拜南院枢密使。”此指清宁九年(1063)平定重元之乱,这是辽代政治史上的重大事件。咸雍八年(1072)《耶律仁先墓志》亦记此事,称“宰相姚秦公等驰至行在,既抃且泣”。此“姚秦公”指姚景禧,他与耶律仁先一道平叛耶律宗元之乱 。更为重要的是,辽朝文献和石刻资料屡次提到姚景禧竭力辅政之事,大安五年(1089)《梁颖墓志铭》云“故守太保、中书令杨公皙,今守太师、中书令姚公景禧连衡秉政”,此与《辽史·杨皙传》所记“清宁初,入知南院枢密使,与姚景行同总朝政”亦正相合。《耶律仁先墓志铭》也提到,“王又与相国姚秦公相善,军国大事,上多召二人议定”。这些证据都说明,姚景禧官居显位,由于此前其父祖辈归降契丹后皆隶属汉人宫分,《辽史·姚景行传》记述说“及景行既贵,始出籍,贯兴中县”。由此标志着姚氏家族发展到全盛时期。
- n5 A( n7 N- [: S% o
6.第六代:姚企晖、姚企晦、姚企成、姚企华

/ [* i2 {8 j( l7 h0 _
目前有多种石刻资料表明,辽朝姚氏家族第六代成员的行辈祧字为“企”字,兹将相关人物考述如下:

9 u7 _( {* Q- Z; j
第一,《姚企晖墓志铭》自称本人“君讳企晖,字隐之”,“至八岁,童子举登第,授将仕郎、守大定府文学。后寿昌三年,閤门袛侯”。此外,企晖之兄名字为“企晦”,历官“左班殿直,閤门袛侯”;其弟名字为“圣恩奴”,这显然是效仿契丹习俗取用的乳名,不过他“幼而早逝”,没有任何事迹。

, z4 s- \: M1 @$ `& F; E
第二,《姚璹墓志铭》谓皇祖名讳景祥,“皇考太子洗马,官石城长”,可惜姚璹之父未详其名。所幸《姚枢神道碑》载有更为详细的家族谱系:“景祥生太子洗马企华;企华生金东上閤门使、金州团练使玢。”此与上述《姚璹墓志铭》“弟曰玢,起复登州刺史,知东上閤门副使”亦正相合。知姚璹弟曰玢,即二人同父,那么《姚璹墓志铭》所称“皇考”则为太子洗马姚企华。
4 m8 w9 ~, D; A" y/ `5 f
第三,据大安六年《陈顗妻曹氏墓志(乙)》称,“幼女瑶英,适故相、守太师、致政姚中令男企成”。首先从名字判断,姚企成显然与姚企晖等人有着家族血缘关系。按,《辽史·姚景行传》记述姚景禧重熙间任“参知政事”,道宗即位“为北府宰相”,“拜南院枢密使”及“兼中书令”,致政“加守太师”,此与上述曹氏墓志“故相、守太师、致政姚中令”的身份亦正相合,知姚企成为姚景禧之子[10]。
5 O/ w$ g$ h2 D1 Z. P% v
第四,上述姚企晖、姚企晦、姚企华及姚企成之家族身份皆有据可考,值得注意的是,辽代石刻及宋朝文献有三条记载或与姚氏家族成员有关。其一,寿昌三年(1097)《贾师训墓志铭》称“又在永乐,尝与严州剌史姚企回,行视其州银冶之地”;其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〇七元祐二年(1087)十二月甲辰,“充史馆修撰姚企程,来贺正旦”;其三,《宋会要》绍圣元年(1095)九月十七日,“国信所缴奏回谢北朝国信使张舜民、副使郑价与送姚企贡,问答失当,各特罚铜二十斤”;及元符三年(1100)六月一日,“太常少卿乾文阁学士姚企贡来祭奠”。[11] 综上所见,姚企回、姚企程、姚企贡三人都活动在辽朝晚期,其行辈派字均为“企”字,极有可能与姚企晖等同为从兄弟辈。
! t7 i% e4 ?% s: r6 x1 I
7.第七代:姚璹、姚玢、姚球
# u- ~4 g- ^" Y5 q' K6 \# m4 [
乾统四年《姚企晖墓志铭》止称“一女曰桃仙”,知其无子继嗣。目前有资料可参考者只有姚企华一系及其后裔:首先为姚玢,蒙元《姚枢神道碑》提到,企华“生金东上閤门使、金州团练使玢”;又天庆七年《姚璹墓志铭》称玢“起复登州刺史,知东上閤门副使”。其次为姚璹,《姚璹墓志铭》谓“公讳璹,幼閤门祗候,退历外差,位西头供奉官”。第三为姚球,实际上,姚玢、姚璹还有一个长兄,名讳姚球,“起复西上閤门使、陇州团练使。今充南宋正旦国信副使,皇朝谓之重委”。知姚企华有三个儿子,他们长幼排行顺序为,姚球、姚璹、姚玢。

8 h) X' y: ?# A6 N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5-26 12:48:10 | 只看该作者
王祖嫡《烈祖诗序》节选(文字尚待底本核校):
“至唐有吏部侍郎讳揆者以诗名家爱永嘉山水慕王谢风流东嘉去余姚不数百里乃移居焉公豪爽就其乡经始廓其栋宇治别墅残山踪流易其溪涧筑堤几曲注泉萦廻即其水名姚溪仿姚江之意世世居之至李唐易姓有讳勍者为节度使出镇柳城六邑时六合纷扰四方割据杀人盈野流血成川铎厌膏肉民不聊生年岁未几即易国姓节度公世守柳城惟以拥护生灵为心六邑安之至太师康懿公渊出判洛又家于洛赵宋不振康懿公之子枢隐居苏门山中忘世读书金辽迭运龙德益隐胡元混一世祖求贤用太师窦公默廷荐束帛加壁三入山中征聘公犹未起窦公致私书期相共理玄緟再至公幡然曰北人为帝制未纯王我独洁身如天下苍生乃何应聘拜中书左丞盖当时太子为中书令故元之车书文物崇儒重道咸公功也卒谥文献史书俱在”
注:
王祖嫡(1531年出生)所撰《烈祖诗序》,由浙东曾一姚氏十世谔公于1638年抄录于宗谱之中,由于撰文与抄录时间都在明代中后期,间隔时间不长,《烈祖诗序》伪托王祖嫡的可能性不大。因此,《烈祖诗序》可能在王祖嫡文集——《师竹堂集》中找到,如果文集没有收录,则可能是王祖嫡的一篇佚文。《烈祖诗序》将枢燧姚氏的唐代世系明确指向了姚揆。浙东曾一姚氏宗谱却很谨慎,在《旧本小引》中“翠峰氏”只上溯到五代时期的姚勍,在明末的宗谱溯源考中也同时提到姚揆、姚勍和姚顗,可见枢燧姚氏在唐代中后期的世系溯源一直存疑。
王祖嫡,明代中后期的一位著名学者。明世宗嘉靖十年辛卯(公元1531)五月十日生于卫署,字凰昌,号师竹。先世山东德州人,有《师竹堂集》三十七卷行于世。入仕后,相继担任过翰林院、国子监、司经局和右春坊等部门的职务,从事钦定书籍编纂、应制撰述、诰敕管理等活动。因母病而屡进屡退以及为母守制等,加上特殊的家庭经历所形成的随遇而安的性格影响,限制了他政治上的作为,却成全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出于对完美道德的追求,在国家大政上不惧得失,敢言直谏;在地方教化和灾害救助中献计献策,出资出力,展现了他所具有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3:37:34 | 只看该作者

大辽上兴塔《定光佛舍利铭记》(公元984年的碑石,2004年出土,现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f! Z- S+ b9 L

《定光佛舍利铭记》

1 K: y' U  R' K- J

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政事令、使持节霸州诸军事、行霸州刺史、上柱国、东阳郡、开国公、食邑五千五百户、食实封伍佰户姚汉英;许国夫人刘氏;长男,金紫崇禄大夫、检校、司空、左金吾卫、将军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柬之;次男,彰愍宫汉儿副都部署、银青崇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衡之;长男新妇清河郡张氏,孙新哥,孙杨七;次男新妇京兆郡杜氏,孙筐儿,孙杨留。”

注:东阳郡
三国吴宝鼎元年(266)置郡名东阳,以郡在瀔水(即衢江)之东、长山之阳得名。东阳郡属扬州。领长山(今金华市婺城区、)、乌伤(今浙江义乌)、永康、吴宁(今浙江东阳)、丰安(今浙江浦江)、太末(今浙江龙游)、新安(今衢州市柯城、浙江衢县)、定阳(今浙江常山)、平昌(今浙江遂昌)9县,治设长山。
别说:
东阳郡 (西楚): 西楚九郡之一,由东阳县改,在今江苏扬州淮安和安徽天长一带。
东阳郡 (汉代):汉初分东海郡东阳县一带置东阳郡。汉武帝时改为广陵郡。在今江苏扬州、淮安一带。
东阳郡 (六朝):三国吴孙皓时分会稽郡之诸暨、剡县以南置东阳郡,治长山县。在今浙江衢州、金华一带。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推荐
发表于 2018-5-28 21:55:30 | 只看该作者
贞明四年春正月,晋人寇郓、濮之境,车驾至自洛阳。庚辰,以蔡州刺史姚勍 权知感化军节度观察留后。乙酉,以前静难军马步军都指挥使黄贵为蔡州刺史。甲 午,以右领军卫上将军齐奉国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充街使。) Q% C1 D4 p' Q% I  @) f% E) G

% K7 Y& T% e- |( `% h/ Q
& p% q! B# x  B
六月甲辰,以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歙州刺史硃令德为忠武军节度观察留 后。己酉,以权知感化军两使留后、特进、检校太保姚勍为感化军节度观察留后。 庚戌,上以秘书少监王翘为将作监,以其父名秘故也。丙辰,以左监门卫将军康赞 美为商州刺史,以左卫上将军张筠为权知永平军节度观察留后,兼判大安府事。戊 午,以前景州刺史卫审符为右卫大将军。庚申,以河阳节度、充北面行营排阵、两 京马军都军节度等使、光禄大夫、检校太保谢彦章为匡国军节度、陈许蔡等州观察 处置等使,以宣徽院副使韦坚权知河阳军州事。
' \8 Y1 j; e( W* F* P2 Q# A1 D) P9 t9 f. g. }3 ^& y7 b
) G, @& R2 R% H3 ~- C, h
冬十月辛丑朔,以前感化军节度观察留后、特进、检校太保姚勍为左龙虎统军, 充西都内外马步军都指挥使。以洛苑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守左威卫大将 军董璋为右龙虎统军。己酉,以安南静海节度使、检校司徒曲美为检校太保、同平 章事。庚戌,以商州刺史康赞美为蔡州刺史。十一月壬辰,前怀州刺史硃勍授起复 云麾将军,依前怀州刺史。
/ R7 u: Q# F' b
! P7 ^/ r; K* M9 A0 w

: W+ `6 m3 q6 o; ]--来源《旧五代史》
末帝纪中

. V" Y' p* `! d6 T
https://shici.chazidian.com/shi75967/

7 ~: q: X# d# H) a3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5-22 13:01:14 | 只看该作者
辉县姚勇 发表于 2015-5-22 08:332 o3 n& B% y0 a" c# {* I/ L9 G( \
立行,不知是否和浙江温州姚枢后裔有关联
4 ^( F- U5 J$ p; {
拜读过温州谱序,5 i8 J/ F7 C2 t5 t7 v$ J
谱中提到中唐代诗人姚揆。  R5 y2 z; ~2 S% g! L6 I

/ ]& ?7 W' P& {) {. h9 d姚揆可能是唐代京城人(长安或洛阳),! O& W: C  C/ x
曾闲游过安徽(阜阳)的颖州,
9 k# D) N" M; r公元785年在温州留有诗词碑石。$ ]+ F5 H1 z/ D2 R5 Y$ V- T8 {: d  S

9 t. C2 U+ _) B' \7 p) Q" y4 d0 E1 b- Y1 b' h* H2 w& y
姚揆
  唐代诗人。
  姚揆曾官任温州郡丞。善诗文,好游山水。姚揆在任期间多次到被誉为天下第二十六福地的仙岩畅游,曾于唐德宗(李适)贞元元年(785)在仙岩的翠微岭摩崖第十处留下石刻《仙岩铭》,成为名赋,流传千古,为后人称颂。姚揆仅留诗二首。
(注;仙岩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境内大罗山山脉的一处风景名胜。)
  仙岩铭
  维仙之居,既清且虚;一泉一石,可诗可图。…
  
附诗一首:
  颖州食客
素琴孤剑尚闲游,
谁共芳尊话唱酬。
乡梦有时生枕上,
客情终日在眉头。
云拖雨脚连天去,
树夹河声绕郡流。
回首帝京归未得
不堪吟倚夕阳楼。

7 U* }! d* C5 z! h" _ 3 r0 H8 U( \, r8 Y(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12:43:16 | 只看该作者
姚燧撰《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载:“惟姚氏为神明之后,历三代、秦、汉、魏、晋、宋、齐,传次或绝或续,与梁、陈、隋、唐可谱究者,别载《世录》。惟本五季梁、唐六镇节度使勍;勍生金吾将军汉英”。

* `2 N! \2 }9 l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
发表于 2015-5-14 12:54:58 | 只看该作者
来顶一下!

签到天数: 125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一品大学士

4#
发表于 2015-5-14 14:22:0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有史籍记载枢公祖籍西华,这个“西华”是不是河南省西华县?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17:31:23 | 只看该作者
姚寒松 发表于 2015-5-14 14:22
- E; K% L9 ^5 D; I/ ]$ ?楼主;有史籍记载枢公祖籍西华,这个“西华”是不是河南省西华县?

' \' l) ]  ^/ F* G0 {- L' U% a( ^枢公祖籍“柳城”曾引学术界争议,1 S9 E( W0 v% p  G
各方提出了五种学说,. S$ f" {1 {% J7 b/ @, a
经近几年的讨论,
3 Z/ V5 L- I" D# ]# _多数人认为是古“柳城”为现辽宁朝阳。; I  d7 r# l6 q4 h$ X, m) q

5 B( w: R. R" r" O枢公出生于山西汾阳,! ]& x8 r. s" H  {) H
约于公元1210年前后随父仲宏公(录事判官)到许昌,
3 _6 w" P) E0 }" i公元1232年离开许昌,
4 _1 c5 L4 _( v8 k8 r! w8 P6 Q$ ]青少年时期在许昌度过,
: A4 R; `% s6 c  w8 z2 \/ P说枢公为(许昌)西华人也不错吧!# E% f2 Q" M3 K
何况西华也是古陈国的故地,
" N* l5 C" X5 q# p汉英公的夫人刘氏可能也是许昌人。
! O2 u( j0 h, K. Y% T- T1 N$ S5 y

签到天数: 125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一品大学士

6#
发表于 2015-5-15 00:07:11 | 只看该作者
姚立行 发表于 2015-5-14 17:31  e, r0 D. l% b5 |% d( l
枢公祖籍“柳城”曾引学术界争议,
( t2 B5 U$ }+ J5 @1 I+ Y各方提出了五种学说,5 c( q" Q: _/ P/ ]+ l
经近几年的讨论,

9 ^/ h- K2 o* B" S谢谢!!应该说西华是姚枢的“故居”对不对?
4 T: U0 b; C7 a8 M, p

签到天数: 22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7#
发表于 2015-5-15 07:13:23 | 只看该作者
请问立行宗亲,有说姚枢、姚燧是洛阳人,有出处吗?% r* A" U1 P% l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3:09:33 | 只看该作者
姚寒松 发表于 2015-5-15 00:07
3 E/ i2 ]- `7 A6 o! `谢谢!!应该说西华是姚枢的“故居”对不对?
( E8 C! r( w% ^' d  d* j
确切说姚枢曾在许昌长期居住,+ m1 S$ \- ]5 m
枢公在许昌的故居(通常是指建筑物),
6 f. I+ R* q, @, |! m在1232年蒙军灭金的战火中所毁。! i% v$ x; @1 N, {* F& h! N5 F
经过近八百年,故居也难以留存至今。1 l( L- z# `* g% r

% T* S0 b8 a9 z1 B& k, I5 @不过说西华县是枢公先祖故地,
$ j! n2 q4 Y8 g/ B或说(许昌)西华是枢公曾经的居住地,1 Y  J1 J0 {% w3 c
这种提法应该比较稳妥!
$ r) T# t: P8 `4 K9 b9 A
" E8 |9 q& L# g6 C; b: C  T
8 y: v  O2 O$ T% h1 S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3:23:30 | 只看该作者
姚寒松 发表于 2015-5-15 00:07
3 Q: s6 j! ]5 \! S4 I( w谢谢!!应该说西华是姚枢的“故居”对不对?

9 @* l3 U+ \+ W! Z" f; u, i判定一个是哪里人有三个标准:
+ ~; K& j9 d* y1 ^4 {& l一是出生地,
, _- P: `! `) O. s二是先祖出生地,, o8 C9 ~  h, B; O6 Z0 A
三是本人长期生活地。
7 K# c2 s* X, h3 `$ Y; H7 o4 Q; k3 y3 z3 r: c- s9 P/ {' B' m! B
据标准一,否。
9 N& |, v! H0 P" H0 D& ~因为枢公出生地在山西汾阳。
+ U8 Y0 Q+ r% v5 r& W; Z: a1 ?! s; B7 d  o+ D
据标准二,是。; J6 O( m8 H; W) O9 ~2 [
因为枢公先祖在洛阳,3 r; J  ^& L$ n, r; i
逝后葬于“西洛金门山祖莹”。
+ C3 b% T1 M2 H+ ?' H8 A
; l. S% p* \  H/ H据标准三,可。7 q0 y/ J- @+ D
枢公在洛阳生活的时间不短,也算洛阳人吧!6 ^! L5 a, \" W  ^2 R7 u% i) d0 D

1 T2 x# w6 K/ S% B. W; ]7 V) i* C  m3 J7 ?- X
另外,目前多数正式出版物介绍枢公、燧公都写明是洛阳人。
) @" }1 p: o3 m' H1 G$ c6 @3 F" T或许有些材料我们目前不掌握,( b/ ~- O; f2 b0 D+ ]0 o* A
特别是燧公的出生地。% u/ d# T  A1 w7 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1-4 09:3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