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为黄帝之姓、周朝以及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魏国、韩国等诸侯国的国姓,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1-2] 。) A1 I$ P$ x, X0 D% V
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人口54万余,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周姓、吴姓、郑姓、鲁姓、魏姓、杨姓、蔡姓、韩姓、霍姓、管姓、毛姓、曹姓、卫姓、毕姓、蒋姓等411个姓[3] 占《百家姓》总数504姓的82%,由这411个姓衍生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姬姓是名副其实的“万姓之祖”。[4] / J! {3 d/ ^2 z# a: x
2 c: @$ g+ x) S4 @ k- d% c+ i2 T
姬姓名人有五帝中的高阳氏颛顼、高辛氏帝喾,周朝始祖后稷、勾吴始祖泰伯,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召公姬奭、穆天子姬满、周平王姬宜臼,春秋霸主中的郑庄公姬寤生、晋文公姬重耳、吴王阖闾,以及神医扁鹊、法圣商鞅、燕昭王姬职、子产姬侨、禅宗二祖慧可、形意拳始祖姬际可、新中国前外交部长姬鹏飞等。
! j( |; O7 U, w8 m7 ]6 }
1 m. d! `2 L( U3 v3 D$ [( E中文名:姬
# l u: ^9 g) f/ H外文名:Ji `3 n( s6 q5 [/ ?
得姓始祖:黄帝
" \- ]8 @2 O7 m! _2 o" L得姓地:姬水. h k' f* n1 X, g# W/ H7 ?/ r
3 o( S7 ^3 {4 J1 ^望 郡:南阳郡、太原郡
/ h7 Z) U( ^" \ j7 S% m" q7 A堂 号:寿丘堂、赤舄堂7 s7 P/ E& I/ V" o" K
名 人:姬昌、姬发、周公、姬鹏飞
, f' n* @: Q/ Q0 b# l1 S人 口:54万
; |2 M7 r w K, k" X [ h4 {2 x; x1 F- O
源流发展- 源于黄帝7 {$ j! E5 D- }! {; ^3 X4 q
0 Y4 g$ `+ x; N, K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取于有蟜氏,生黄帝,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所以黄帝又称姬轩辕。[5] 《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四语》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6-7] 《史记·三代世表》记载: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后稷承继姬姓,是周朝的始祖,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姬姓国有53个,当时可以说遍地姓姬。[3] 9 C8 Z% f2 \ t2 N: i1 ]+ D: i, p; O [+ f
- 外姓更改
8 n4 Z: ^& k3 }0 K( v" c, |, d( S, v ~
8 `) X7 x7 x% F, ^7 i 公孙姓恢复。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丙午封姬相如为褒鲁节侯,奉周祀侯二千户,本系鲁顷公姬仇之裔,更姓为公孙氏,后来又恢复为姬姓。[8] 1 f, _& \: F$ S; e
周姓恢复。根据《姓氏考略》记载:南北朝陈时,尚书右仆射周弘正,召附王伟,避侯景讳,改为姬姓;梁时直阁将军、南丰侯周石珍等因事改姓为姬。2 b4 O3 |, ^% w; h! c1 i8 B
宗姓所改。《续通志·八四·有故改姓》记载:金宗端修,字平叔,汝州人(今属河南省),章宗时(1190~1208)避睿宗讳上一字(金睿宗名宗尧),凡太宗诸子皆加“山”为崇,并改宗氏为姬姓。[9]
6 v, k+ V2 R4 y/ p( o) G雍姓所改。金国时泽州高平(今山西省高平市)人雍翼,为避皇帝金世宗完颜雍之名讳,改姓为姬,名志真,其后世沿用姬姓。[10] ; E6 e$ q" y) s$ l1 ]/ ] N L g
- 少数民族
! c) |3 o5 ]* J/ h4 Y
! k/ G% _. L1 N8 M( e4 t: u 姬的写法(3张)白族姬姓,为“鸡氏族”谐音所变。苗族之姬姓,为名字所改。《中国古今姓氏大辞典》云:“据传清朝造册登记时,依名取姓,有祖公奶名‘香鸡’者,遂谐鸡音而为‘姬’,以为姓。”回族中的姬姓,有的系外国人姓氏所改。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也有姬姓[11-12] 。
: ^; G, N* x6 S& d$ x; b. z满族姬姓,为近代才才有,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格格氏,满语为Gege Hala,汉义“姐姐”,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为古靺鞨族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就出现的原始姓氏。靺鞨族以传统渔猎为生,后成为靺鞨族黑水部,史称黑水靺鞨,在唐朝时期隶属于黑水都督府的管辖之下。到了宋朝时期,黑水靺鞨演变为完颜部,即生女真,格格氏即其分支之一,世居黑龙江沿岸地区。清朝中叶以后,格格氏所冠汉姓即为姬氏[13] 。
2 D+ Z s6 E) N3 e少数民族姬姓的分布范围、人口都远不及黄帝姬姓。[14]
+ n: n1 k- G" O* d得姓始祖黄帝,华夏始祖之一、人文初祖,是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与生于姜水之岸的炎帝并称为中华始祖。黄帝为少典之子,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出生、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以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载入史册。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且在他统治期间有了文字。黄帝有嫘祖、女节、丽娱、嫫母四位夫人。[15-16]
9 ^" K$ H+ ?# a6 y' V$ z' H7 j* f5 i8 O迁徙演化- 迁徙
/ o( Q: U" l" U# L0 n" r- }5 T$ e# z4 _# k$ O/ n: O' y8 N
周朝以及姬姓诸侯国灭亡之后,姬姓族人几乎都要被迫迁徙,姬姓在历史上较大的迁徙有:
5 z! K# a' L( I' \$ {9 S7 P第一次:周武王灭商建周之初,周公之子伯禽代其就封鲁国,伯禽带领姬姓族人从陕西西安到山东曲阜创建鲁国,当为姬姓第一次大迁徙。
; r4 K; G- K# b2 x% w8 Z- q0 L/ @第二次:周成王期间,周公、召公分陕而治,周公居东都洛邑(今洛阳),部分王室姬姓族人随迁。4 J! ?/ F2 P5 m; x, V, n0 n5 C
第三次:前770年,周平王姬宜臼由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迁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王室成员大多随之迁徙。4 ` g" n: r. t/ ]# o) Z7 k7 Z
第四次:周公之子滑伯所建的滑国灭亡之后,其后裔四散。
2 R! W3 h% T" r, ~& f第五次:前256年,周朝灭亡之后,王室成员变为庶民,四处逃散,散居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区。
# ~ s# b& q: K+ c第六次:前255年,西周国被秦所灭,迁周文公姬咎于悉狐聚(今河南省汝州西北),部分西周国王族随之迁徙。+ N; c! b+ o; z, q
第七次:前249年,鲁国灭亡之后,姬姓族人四散,隐居各地。此支姬姓人繁衍最盛。
8 Z; e- t- h4 s2 ?第八次:前249年,东周国被秦所灭,迁东周君于阳人聚(今河南省汝州西北),部分东周国王族随之迁徙。1 T/ _7 B. K$ n2 q/ f( c. A* T
第九次:明朝大移民,分别由山西省迁居河南、山东、河北、浙江、陕西各地,其后裔又有转迁到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17] 5 \6 x. J5 A' i% @, ^
- 演化
$ _( j4 i6 J: f' ?; x, c/ L: h# Z9 ~! W1 I n/ i6 x+ }! w1 N
在当今《百家姓》上,姬姓名列第297位,人口约54万余,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33%左右。[14]
2 b1 K: u; d& e3 W3 X- l三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姓所以别婚姻,区别家族;氏是统于姓族之下,二者有主体与分支的关系[18] 。西周初年大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 53 个。《左传》曰:凡、蒋、邢、茅、胙 、祭,周公之裔也。又曰:虞、虢、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姓。[6] J- w- U. `. l* _
秦灭周后,周王朝末代天子——周赧王姬延被迁为家人,其后代始姓周,极大的分化了姬姓人数。同样,姬姓封国封邑灭亡之后,其王族后代多以被封之地为姓,就出现了吴、鲁、魏、胡、杨、蔡、韩、霍、蒋、郑、毛、卫、阎等姓,相反姓姬的人却不多了。[19-20] % O1 e& A: G. h, ^ }" j. ?5 s
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在唐朝开元年间,因“姬”与唐玄宗李隆基之“基”同音,为避讳,姬姓改为周姓,这一来,又分散了姬姓家族的力量。[20] - u$ V2 N3 x; ]% u2 Z
- 分支
- 中国许多姓氏起源于姬姓,在现今按人口排名前四百的姓氏中直接起源于姬姓的有120多个,其中部分姓氏有多个源头,但多以姬姓为主要源头:
! H& m/ f- N: p 李姓、王姓、张姓、刘姓、陈姓、杨姓、黄姓、周姓、吴姓、詹姓、徐姓、孙姓、胡姓、朱姓、高姓、林姓、何姓、郭姓、马姓、罗姓、梁姓、宋姓、郑姓、谢姓、韩姓、唐姓、冯姓、于姓、董姓、萧姓、程姓、曹姓、袁姓、邓姓、许姓、傅姓、沈姓、曾姓、彭姓、吕姓、苏姓、卢姓、蒋姓、蔡姓、贾姓、丁姓、刁姓、魏姓、薛姓、叶姓、阎姓、余姓、潘姓、杜姓、戴姓、钟姓、汪姓、田姓、任姓、范姓、方姓、石姓、谭姓、廖姓、邹姓、熊姓、金姓、陆姓、郝姓、孔姓、白姓、崔姓、康姓、毛姓、邱姓、孟姓、秦姓、江姓、史姓、顾姓、侯姓、邵姓、龙姓、万姓、段姓、雷姓、钱姓、汤姓、尹姓、黎姓、易姓、常姓、武姓、乔姓、贺姓、赖姓、龚姓、文姓、智姓等等。[14] " p2 s) c" h; r9 s3 w
' H/ h+ u- L! O& _
人口分布& W3 C1 q0 o; A; [- U+ W5 K5 }
姬姓分布图
. ^" f% {- r4 N( ^; C! i% L4 ^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姬姓人员,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河北、苏北、淮北,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湖北省老河口、襄阳,湖南省芷江,贵州省台江县,云南省泸水、河口、陇川,四川省合江县,福建省宁德市、吉林省四平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甘肃省兰州市、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福海县,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等地。姬姓族人主要为汉族,满、回、白、壮、苗、水、布依、僳僳族等多个民族也有姬姓人家。[12]
$ Q7 r# _6 N* \
# N) j; `1 Y$ t5 {; k+ C姓氏文化- 郡望
! S9 J* j; j8 |' N( r9 U" H& `% b1 }# g& Z. c0 E! v$ R" ~
6 r3 T- o3 Y4 {0 P( B; D# L
姬姓的望郡在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太原郡(今山西太原)[12] 。; `7 P/ e# n3 T7 k; a$ T' Q( _
- 堂号% f/ c4 `" G; p# H
- f% Z6 C; w& k' J& B' W) x% t6 H# e7 C( b2 y
寿丘堂:因为黄帝是姬姓的始祖,而黄帝又是生于寿丘,所以有这个堂号。3 r6 ~, }! t4 O
赤舄堂:歌颂周公旦的诗叫《赤舄》,所以姬姓又叫做“赤舄堂”。[14] 7 m9 [9 Q; S0 l9 k- {3 w4 H2 n- y
# Q* M7 c0 A! g# k
+ `$ l6 w* P6 O( c5 {# V7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