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3979|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又近重阳赏菊时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006 天

连续签到: 1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10 17:40: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彭城姚其瑞 于 2015-10-10 20:13 编辑 ( y/ W) b9 W1 D( s) y

& _+ ^. g2 A- t% v0 h菊花: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叶子有柄,卵形,边缘有缺刻或锯齿。' B& v- l5 q6 B7 n9 j$ I9 ]
中国人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
, m% Y, h5 v3 a$ A/ n公元八世纪前后,作为观赏的菊花由中国传至日本。17世纪末叶荷兰商人将中国菊花引入欧洲,18世纪传入法国,19世纪中期引入北美。此后中国菊花遍及全球。中国十大名花、花中四君子、世界四大切花中都有她的身影。; w* P! E3 F3 f- b% U5 m; ?2 R
菊花按花期、颜色、瓣形、叶形、栽培方式等有许多不同分类,我在这里结合“湿人”的摄影美图为大家介绍一些菊花品种。来,宗亲们!请收下这份高颜值菊花大全。

- ?& K, s) S4 Q; p5 X. I0 ?  W7 w0 F- u  b+ {
! N: u. ?6 @% n3 f- G
0 G4 u* |. e1 ], N) J0 \' C8 y
" v! a4 e% k6 f- M  [
0 u  K) F9 ?" M$ V8 j

8 H0 A1 W# ?& R3 }$ c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4375 天

连续签到: 287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发表于 2015-10-11 10:48: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5-10-11 10:53 编辑
7 A/ {% @/ i) u  C
姚先登 发表于 2015-10-11 10:31
/ o0 n1 J+ n* g+ G  K历代菊花诗精选
5 d% s! x- _$ c3 z2 k
- n8 D9 Y# q& }咏菊诗虽不始于陶渊明,但陶翁的爱菊,由于宋人《爱莲说》的推许而更出名,有人甚至推 ...

: W; d1 @' G& Z& u/ i# L6 w; Y红楼菊花诗
9 x/ [  V2 u3 Z" C; ?% h
2 I+ I* |% x" J8 q; ~5 h' O' X《红楼梦》里菊花诗可为一绝,请欣赏红楼艺苑内的菊花诗:+ D2 e6 E- v* W0 l* f
忆菊# m' p8 @8 q# v: i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蘅芜君( x0 y6 W% b! p: H. L
访菊! r; R4 l% N+ R( J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怡红公子
/ D" P0 g. j8 @# N

' }9 U; x5 \3 u种菊5 j4 _) D1 M2 a# m' i" \
携锄秋圃自移来,畔篱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怡红公子# G2 b  Z1 M% n
对菊" S4 ?3 w5 s$ b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丝浅淡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云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枕霞旧友0 A  Q& @' {& Q
供菊
2 G; d4 ^7 S( p" f) e& I9 l$ V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枕霞旧友9 c' h# V3 L9 I/ C& V+ {
咏菊. N9 d7 Y& Y7 G6 R! Z4 }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潇湘妃子% \$ K, x  z+ ~; v# x% O
画菊
! m1 P7 p# y& z/ d- y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蘅芜君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潇湘妃子7 }* r1 l+ D0 d8 i; Z
簪菊
, Q0 Q; T  ]) Q7 V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蕉下客
8 V6 F! T* E; W, y$ |2 g* G菊影
6 T1 S/ j$ ^% f! ]; c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枕霞旧友2 U5 U' v% I3 F' g$ K, ^7 [' d
菊梦
; ?7 _6 D7 ^5 ]* m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潇湘妃子
0 ?( j3 {# `& c2 D残菊
6 J% l# u+ c8 Y, T& ^6 W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明岁秋风知相会,暂时分手莫相思!----蕉下客
& O' M0 T! c# o4 w
2 {0 \! N. R% j2 x( M- P+ r8 r( }; p

! o7 Q) v9 c) g( r% T" V9 V古今吟菊的诗词歌赋,可谓琳琅满目,多姿多彩。有的吟其色,有的赞其姿,有的歌以咏志,有的借景抒怀,美不胜收。在众多的吟菊诗人中,陶渊明自然独占鳌头。
! Q, E8 @4 Q+ ]: z& @( i  u1 Y据载,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担任彭泽县令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解绶还乡,隐耕田园,一直过着“击壤以自欢”的生活。劳动之余,他特喜爱菊花,认为菊花品格高尚,不逢迎风雅,敢于傲雪凌霜,即使是残菊,也悬挂枝头,挺然不落,依旧含香吐芳。陶渊明用菊花的清雅倔强,来操守自己的君子之节。他家位于庐山下的栗里村。每到秋来时节,南山坡上,到处绽开野菊,竞艳争芳。他十分欣赏这“秋菊有佳色”,甚至还采摘花瓣,带回家中酿制菊花酒,常常一个人自斟自饮。“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尽自己自由舒适的生活情态。
6 k" ~& ^' Y, F" [/ Y那其中《和郭主簿》一首中写到: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诗人高度赞赏“霜下杰”,以这菊花的品格和气质自励,后人因陶渊明有此不慕荣利,志存隐逸的品格,尊称他为靖节先生。
$ a; F  J$ m1 z: h: @1 ~2 [菊迷陶渊明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他在重阳节穷得没有酒喝,只好在园里摘了大把大把的菊花来吃,这时忽然有朋友王弘送酒来了,这故事就叫“白衣送酒 ”。陶渊明每日每夜都劳作于山间野地,他用斧头斩去杂草,斩去心中万般苦闷,这才惊觉,自己原本是南山的儿子,菊花的朋友。他耳不闻是非,于是省气;口不评是非,于是省心。这才有了《归园田居》《桃花源记》。; a+ _4 m, \% ?: a  u! h

* F0 R6 ?" M& X, J/ ^【菊花名称的由来】
0 X9 z" S5 Z! w8 R6 k5 H$ ]历代人们爱菊赏菊,不仅赞其实用和姿态美,更喜爱其不畏寒霜的特性。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菊花名称的由来。$ U+ K$ \5 J3 [- d- r/ e" w
《礼记·月令》篇中这样记载,“季秋之月,鞠(菊)有黄华”。它的意思是说,菊花开放的时间是每年秋天的秋末,九月份,所以菊花也叫“秋花”。菊花的 “菊”字,在古代是作“穷”字讲,是说一年之中花事到此结束,菊花的名字就是按照它的花期来确定的。因为九月是阳,所以菊花表示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个意思,后来“重阳节”赏菊这个习惯由此而产生。“菊”字也写作“鞠”。“鞠”是“掬”的本字。“掬”就是两手捧一把米的形象。菊花的头状花序生得十分紧凑,活像抱着一个团儿似的。人们发现菊花花瓣紧凑团结一气的特点,所以叫作“菊”。& V0 D0 m1 D" m; P9 U2 ^
知道菊花名称的由来后,我们再回到赏菊品文中来,自从陶渊明对菊花给予了特别的关爱之后,历代文人便对菊花的高风亮节、高尚情操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赞誉。光是在《红楼梦》一书里,我们就可欣赏到10多首吟咏之作。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吟菊》诗: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凌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愿,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P4 D# ~- ^5 _2 a  h5 z
黛玉三首吟菊诗是园中姐妹吟菊诗之冠,而“魁夺菊花诗”这一首更是三首之冠。“毫端蕴秀凌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花美,人美,景美,情美,构思巧妙,合诸美于句中。“满纸自怜题素愿”,写出黛玉平素多愁多病,自怨自艾的情状;“片言谁解诉秋心”,道出自己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最后,又将同菊花关系最深的陶渊明拉出来,歌咏菊花的亮节高风,也把自己的高洁品格显示出来。
3 U. N; v8 X3 {6 s

! X+ \* G7 S$ a8 n' o+ x. o7 Y【从菊花诗看“红楼女子”】0 V: w; o* B4 g9 }
将女人比作花是自然的事,但若将女人与菊花对上号,可就不一般。自古菊的疏野淡泊、独标傲世、顽强清高多与陶渊明、李白、屈原、黄巢等豁达豪迈、铮铮傲世的一类人士所托,而曹雪芹笔下的红楼女子,却也纷纷访菊、问菊、忆菊甚至恋菊,寄托各自不同的思想,史湘云伴菊而欢,理想如月光下的菊影移动模糊、虚幻、随遇而安,林黛玉怀秋心作菊梦,与菊同洁同傲同坚。贾探春精明严谨,又常故作豁达之菊习。薛宝钗在菊的陶染下一反雍容娴雅、稳重和平的淑女风度,憨情菊思,凄伤戚戚。/ F1 \4 R/ W/ Z  l" R) T( z6 |
菊的无论某一方面与红楼有所牵连便预示着红楼女子将有怎样的人生际遇,或悲或喜已不在话下。红楼女子尤其类菊的一点便是"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她们的聪颖不凡的才学及鲜明的个性都对封建礼教世俗发起了抗争,虽奏不出铿锵鼓声,但她们的抗争却也是历史的发展进步所不可欠缺的。1 y, D# i0 ?/ T8 Q+ }
菊是花中君子之一,红楼女子与菊同行为友,她们的婉约、傲强、美好更添女性诗章的耀眼流金。
+ T0 z, g8 r: L/ O) g

( P7 p  D, F8 C: `2 d  b7 Q, X8 B
( Q) B4 x$ T8 u: e) A( ]
! W/ M* t; Q1 O3 }' F" J% f6 s2 {9 t% [" r
( Z! Y4 ]  K* j( q( R

签到天数: 4375 天

连续签到: 287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发表于 2015-10-11 10:31: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5-10-11 10:40 编辑 ! Q. G6 [% Y/ N% J
姚先登 发表于 2015-10-11 09:410 w$ K( Z5 p' Q
咏菊
& v" ?1 r/ G' T3 F+ y( I4 @( _1 D宋·杨万里
4 I: W6 B, O6 g$ w4 e7 x' r9 U物性从来各一家,
+ S: {. Z$ ~; Z+ y  J
历代菊花诗精选0 ?- O0 k- V9 Y% U. i6 }0 A  n& Z
8 H: U6 [3 I3 m) p( `! w/ a, U
咏菊诗虽不始于陶渊明,但陶翁的爱菊,由于宋人《爱莲说》的推许而更出名,有人甚至推陶为菊花的护花神。# V: w+ k" k' _2 [! }8 |, D
菊花以黄色显示自己的容貌。《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华。”“黄花”在诗人笔下成了菊花的代词。“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初唐王绩见到菊花吐艳,醒悟到重阳节的来临。杜甫在战乱中度过重阳,“旧采黄花賸,新梳白发微”;“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从时序的推移中觉察到自身的衰老。李白却用“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显示他所特有的豪情。
$ w. C" G) a. \9 Q1 r  N白菊可算是后起之秀。最早咏白菊的当推刘禹锡和白居易。令狐楚家中有白菊,刘一再见诸吟咏:“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花的洁白有如“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妆”;花的娇贵使得“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白居易回忆经历的杭州、洛阳、苏州“三处菊花同色黄”,晚年见到“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时,不由得既兴奋又感慨。# P3 C/ R4 T9 h  G5 j% i
中唐时白菊还是如此珍稀,到晚唐李商隐笔下,便是“霜天白菊绕阶墀”了。相应地咏白菊诗也多了起来。司空图对白菊怀有偏爱,写有《白菊杂书四首》和两组《白菊三首》。
1 G6 `% o2 ?% b: K诗人喜欢菊花,看重的是“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杜甫)。元稹说得更直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僧齐已赞它“无艳无妖别有香”,声明自己“栽多不为待重阳”,“却是真心爱澹黄”。东坡一句“菊残犹有傲霜枝”,既赞菊花的品格亦隐喻自己的情操。- L: s: K; @' B- s) V  G) f

" E4 j9 i9 r( ]/ ^# k: H$ v

9 U' D, I# V5 `; A- X: |  X& P《菊韵》--李师广--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信手拈来无意句,天生韵味入千家。! n7 {  x, ^0 O  N- f
《秋声》--风子--廊下阶前一片金,香声潮浪涌游人。只缘霜重方成杰,梁苑东篱共古今。" ]+ V  b; n2 u8 ~% d
《菊城吟》--王如亭--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Y3 e! C: T4 `  r4 s& `% f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2 ^; F% D0 c( ?. C3 f* w
唐·太宗《赋得残菊》: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5 T: H- M- h8 D
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 @6 ?/ c9 N" i9 M5 R唐·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8 i( H% c" q; {5 c/ ~唐·白居易《重阳夕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 h/ k4 W; s+ q. S( N! w唐·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X; k$ f+ D1 _- U- |唐·吴履垒《菊花》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 t3 X7 c/ b$ j# z4 _, Y唐·李商隐《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唐·黄巢咏菊两首一《题菊花》(传为黄巢五岁时作)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1 c5 I) t$ }; z7 {% T! ?
二 《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8 |+ P7 @& O9 y: Z9 D9 e
宋·苏轼《赵昌寒菊》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 p5 ?7 J7 \7 l, I5 F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3 Y  z. z0 K) M. w宋·梅尧臣《残菊》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t) N  O% i* _' X7 o$ h. s5 y. q
宋·朱淑贞《菊花》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1 G* J' Q0 m1 P+ u& B5 f, ?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 d* S0 [$ I0 d$ L明·沈周《菊》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E4 I2 v/ b2 L' R* P$ V0 |
宋·杨万里《咏菊》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 ?7 O) P, [* _6 n+ l. G" l+ Y- ]' K明·唐寅《菊花》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 r  n+ \( E1 a( A5 R5 t1 Q《赏菊》 (沈钧儒)一丛寒菊比琼华,掩映晴窗动绿纱。乍觉微香生暖室,真拟奇艳出谁家。  n6 d6 Z, v" r9 [
《秋菊诗》 (陈毅)秋菊能傲霜,风霜恶重重。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0 R6 G* C- v6 j$ F0 o
《赏菊》 (朱德)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且聆和平共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7 i- ?# ]3 ?; G6 x8 B& [1 C5 D5 H
《菊畔香》 (臧克家)北国风光,无风无雨过重阳。不去西山相红叶,来对丛黄。人倚疏篱,华傍宫墙,邑英红幛,门楼仰天望。借芬芳,只独赏,念天涯分飞雁行。不须持鳌把酒,默诵佳句分外香。人影瘦,精神畅,昂首向东天一方。
/ E+ z( b7 m: O: Y4 K' Z《赏菊》 (董必武)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7 b! W2 L0 r2 j  ~& Q$ v
5 a& v7 F- k) A- p

/ g+ q" ~3 t  m  `/ ], v- v% p  b" E8 V  h# Y3 Z" ~) s* y, o

: V0 E! y( e8 D6 j$ ?) ~# z, l
) u! _  d$ N: a+ Q  u

签到天数: 4375 天

连续签到: 287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发表于 2015-10-11 08:55: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5-10-11 08:57 编辑
  b+ `# i3 M, X' _1 i# @( ^! c2 d
姚先登 发表于 2015-10-11 08:46
8 \" A+ q; |, Q7 C题菊花
: }6 o$ V. j  @0 ~$ {  
- W% j$ ~/ F& C
% i1 {/ Z3 \( S
菊花/ J7 X4 B4 o' B/ m" ?  n3 V- {
  年代:【唐】 作者:【黄巢】 体裁:【七绝】
: E+ l. ^) g3 t* m5 b1 x: O  - a- h4 \! q4 s2 d2 \) `/ n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 w7 R2 m. {) ], m: }  z# i: J
# \0 O  R+ v+ P* \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R$ P) P9 O% H
  
4 d# ^1 ^# h8 n3 p6 `
- e+ S8 m4 V5 \+ s( x4 p6 ~  {
3 ^8 g: y5 i+ Y9 h
【注释】: r! L$ X* W; j7 g6 z4 v7 S1 D3 R% v
  
- f  _9 i6 v+ ?( R
又题作:不第后赋菊。" D' q$ C2 R* p
  
- P: C* T  m7 `0 w7 \; S
这首诗的题目,《全唐诗》作“不第后赋菊”,大概是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但《清暇录》只说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题为“菊花”。
; E: R, W- D5 `5 U  

2 c& E) j6 x% J重阳节有赏菊的风俗,相沿既久,这一天也无形中成了菊花节.这首菊花诗,其实并非泛咏菊花,而是遥庆菊花节.因此一开头就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意即等到菊花节那一天.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与“杀”、“甲”叶韵.这首诗押入声韵,作者要借此造成一种斩截、激越、凌厉的声情气势.“待到”二字,似脱口而出,其实分量很重.因为作者要“待”的那一天,是天翻地覆、扭转乾坤之日,因而这“待”是充满热情的期待,是热烈的向往.而这一天,又绝非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即,而是如同春去秋来,时序更迁那样,一定会到来的,因此,语调轻松,跳脱,充满信心。! ?, v! d. ]; B4 ]  l
  

9 D4 P- Y7 `& k6 e" `“待到”那一天又怎样呢?照一般人的想象,无非是菊花盛开,清香袭人.作者却接以石破天惊的奇句——“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开时,百花都已凋零,这本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这里特意将菊花之“开”与百花之“杀”(凋零)并列在一起,构成鲜明的对照,以显示其间的必然联系.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是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立的“百花”自然是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了.这一句斩钉截铁,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 A* U* h5 i  c- h  k
  

6 p% F. `  i5 P4 N5 ?% C三、四句承“我花开”,极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冲天香阵(也作香气)透长安,满地尽带黄金甲。”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它们散发出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也是菊花的盛大节日.想象的奇特,设喻的新颖,辞采的壮伟,意境的瑰丽,都可谓前无古人.菊花,在封建文人笔下,最多不过把它作为劲节之士的化身,赞美其傲霜的品格;这里却赋予它农民起义军战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把黄色的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使它从幽人高士之花成为最新最美的农民革命战士之花.正因为这样,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它既非“孤标”,也不止“丛菊”,而是花开满城,占尽秋光,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所以用“香阵”来形容.“冲”、“透”二字,分别写出其气势之盛与浸染之深,生动地展示出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G2 k6 S% m8 L" E/ [  

1 j: d. i% w4 O4 X( [黄巢的两首菊花诗,无论意境、形象、语言、手法都使人一新耳目.艺术想象和联想是要受到作者世界观和生活实践的制约的.没有黄巢那样的革命抱负、战斗性格,就不可能有“我花开后百花杀”这样的奇语和“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奇想.把菊花和带甲的战士联结在一起,赋予它一种战斗的美,这只能来自战斗的生活实践.“自古英雄尽解诗”,也许正应从这个根本点上去理解吧。
  c: ]# h9 C' N2 h+ U5 y6 S& W, m9 Q; ~; ~

签到天数: 4375 天

连续签到: 287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发表于 2015-10-11 08:46: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5-10-11 08:47 编辑 ( `- _8 G! ^3 p* U: m) s
姚先登 发表于 2015-10-11 08:31
' }9 z6 p2 U: T; j- A咏菊 白居易0 P/ S7 k6 y: h! q2 c$ d( M$ A2 ^
& l8 v  q& S5 e8 t: V- O* U/ [* R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 R" \; o6 s4 i8 L
题菊花
/ b6 g; n% K% T# Q+ h( e7 _  ' j/ B6 @- m7 Q* H6 k/ D" s
+ Q. ]( s5 _7 T7 Q
年代:【唐】 作者:【黄巢】 体裁:【七绝】 0 }. D4 [4 X* N* F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0 G2 k* m0 g  m- A7 c2 h- d% r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 g3 b- g6 Z7 E1 z* n1 }! z
  
2 {- B5 h' l& d5 y+ S- g
5 t- T& ]; k# ]  i+ E
【注释】
" b% v' P4 k/ E: W& ~$ B9 q8 q  

! b3 J/ W; J' y+ c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 H3 |7 E. u  ]  E. x+ O  v  
* J% @+ C( I. O% G$ R: H3 ]! C% W' R' e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西风”点明节令,逗起下句;“满院”极言其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劲拔之感.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但“满院栽”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 R6 c: C. R' C# H: j' i3 l; w" S. A  

3 y" b$ v! G. a, q/ k9 _3 y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与孤孑不偶.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9 h9 c8 G  }( Y% K3 Z8 `% _
  
+ i' \8 r% k  j8 T3 e2 T
三、四两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揭示环境的寒冷和菊花命运的不公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统观全诗,寓意是比较明显的.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所谓“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的形象化表述.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广大劳苦大众就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不妨认为,这是诗化了的农民平等思想。
& Z5 k4 [( z1 u  
3 @0 _4 H) u, o0 l0 Y
' g$ J5 P! c- Q
; G( T3 R; p3 p% e5 i( }

: M4 d; [1 h3 ]2 [
$ B# w! U& U" i: N6 P& j
4 p+ h; d+ v6 h1 M  z) b

签到天数: 4375 天

连续签到: 287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发表于 2015-10-11 09:41: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5-10-11 09:45 编辑
% h. T$ X* E# W$ Z
姚先登 发表于 2015-10-11 08:55! h$ a. I( T! E9 u( l' w' V
菊花
2 Q* T$ ?4 H+ h2 Q( H  年代:【唐】 作者:【黄巢】 体裁:【七绝】
4 o5 h/ O+ f" Z  
5 R- r) T9 n! V
咏菊" {7 O, h5 S3 Z3 w5 S6 o3 B
宋·杨万里
8 ?; k9 i  d8 @+ F5 @6 O0 @7 e物性从来各一家,
3 I- L6 V& Z) T: q' k/ G谁贪寒瘦厌年华?" }" }# q, Y0 `% o! `; n
菊花自择风霜国,1 F( }$ G) \5 t$ g+ c
不是春光外①菊花。
+ Y# k* R) R0 J0 \$ v7 ~【注释】①外:见外。
$ d8 v4 V0 m  }- S  N" _* D" C- U* s9 [
作品内容, `  [! S( z9 o0 v; ?. `) a% \2 I

7 u/ f- F& s# D1 r* S

0 O. V  @, x3 I8 h2 X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自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0 s) M9 \2 ]- D- w释义:事物从来都是各有秉性,是谁贪图寒冷消瘦弃厌年华?菊花自己选择开在风霜的国度,并不是春光把菊花排侧在外。
9 q$ y$ d2 r+ N  S6 k) D# i: [; b# x( B# e0 b; [4 ^+ Y8 z0 X
作者简介" h; {' t2 }8 y, T" m% h( v2 z
1 g9 y9 `, r- l7 {

. D1 D  D- e, t5 y( k3 L, k0 Q

( B" G  X  n; _  A* G6 g, i( W% p5 f南宋杰出爱国诗人,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人(今江西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学家,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一生作诗20000多首,只有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9 z* V8 ~  |0 ^9 [$ B

8 i: U+ r( S: U: m, n
【评析】
  @, z$ {+ S  ]  D1 G: I世间万物从来都是各有秉性。不是春光对菊花见外,不让菊花在春天里开放,而是菊花自己选择到秋天的风霜中去。这是诗人从另一个角度赞美菊花。
4 t, Z, s0 J1 J1 r! U1 `" _3 q( l' Y  ^0 C
: C4 _7 }# ~8 r" X" i! V1 \
【阅读】' L. q# d! Y$ q$ P) r/ `# l7 N
佳洲中学九(1)班准备以“古诗中的菊花”为题,编辑一本古诗评注集。下面诗歌是其中的两首,请你帮助他们完成评注。5 B, |2 Q: Y$ V, E' Q$ \
(甲)咏菊 (乙)重阳后菊花(之一)
& _# l0 R& Z7 J* o) W: R5 ^" q0 P3 ^5 Z: a. C" G$ T; q

* P+ N! D6 w; q$ K; l" [! g宋·杨万里 宋·范成大, h5 S9 V2 P  R( B8 i* o
物性从来各一家, 寂寞东篱湿露华,/ }) g9 G! H9 d6 b* R' m
谁贪寒瘦厌年华? 依前金靥照泥沙。' F  @% f9 P0 T" f; u* S
菊花自择风霜国, 世情儿女无高韵,8 k$ S9 C! B. m( O4 _1 d& @
不是春光外①菊花。 只看重阳一日花。9 j/ O; }9 f) ]7 T3 }! X6 O5 \

1 f0 p3 f2 g; F1 a& m8 M

2 y! Q7 _4 R) k0 X【评注】1 @( M' O) c$ L- ?2 E2 q
(甲)诗直抒胸臆,赞美了菊花 ③ ;(乙)诗借花抒感,表达了作者 ④ 。+ \0 ]' T7 L& c# [0 C+ p7 R
①物性 ②金靥 ③主动选择风霜,傲霜斗寒的品性 ④讽刺世人的庸俗之情(讽刺世人没有高雅情趣)或:对菊花虽遭冷落依然灿烂的高洁品行的赞美。) ]) }8 c. K* S# H6 T" Y. q
! U) I% J1 V; p( z" w7 a% i

: b! l/ I% i6 B* v

签到天数: 4006 天

连续签到: 1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17:44:22 | 只看该作者
. v3 C3 e% q# O5 r* `
) @% u5 O: D+ V7 j* d

8 q7 q$ u' p- q5 [, W- c  a8 j) _6 V' g4 u9 X

: j8 T/ S* x; D* w' n# ]2 c; J( k2 w/ h
: H. }6 B. p( {

签到天数: 4006 天

连续签到: 1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17:46:14 | 只看该作者
' I( E$ D6 Z1 d( u

' y* A, l$ ]2 w/ `* l4 K: B! r 2 I7 |  c% G0 X2 y" A6 G

- p! ?/ D( D/ z: Z9 t5 v
" G& w9 O, P# H! x/ @
/ s; M6 D: V% U. h7 X0 n 2 m# |- G' q6 h( t+ h$ e

签到天数: 4006 天

连续签到: 1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17:48:33 | 只看该作者

6 U/ J3 N* c, W) F1 X! g  J) F3 n% W& n9 T) N& u3 U8 P
0 K2 ^+ ~" u9 A) O7 i+ ?' g
" |9 Q5 N$ N7 z( |7 O2 t3 T9 H

9 w$ Z2 }. v8 [9 m8 H7 c' i( o' z" Q0 K% P7 u4 s0 \* D5 U( u: ^
  o! W7 i: J# y" B0 w

签到天数: 4006 天

连续签到: 1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17:52: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彭城姚其瑞 于 2015-10-10 17:53 编辑
# U$ d! {9 B' F- n* ~- {
0 H7 f8 d) T# @. E6 i- V. O$ G
1 {. f1 J5 E2 F. O8 R' \! Q
4 ^& J! s3 w3 C; n7 Q7 S! A# V
2 }9 c' N, N  D: Y+ y# Z. k  n3 w
. n8 u' w& l& ]9 |/ a; ? ; q! U5 J  m% C; l

0 ?$ P, ]( W/ K0 P+ W5 n, ^
9 u; X, m& @' X

361317202907307330.jpg (73.48 KB, 下载次数: 270)

361317202907307330.jpg

签到天数: 4006 天

连续签到: 1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17:56:20 | 只看该作者

: K; G, v/ r/ b3 }1 B
* z2 x4 U8 D2 c 8 k* I1 h- K  W" z3 }2 U

* P* w2 @3 e8 @8 e$ s$ i
3 i) C0 f* V  W
. K* M* h1 |# @: Q; q: r + X, q+ _, k. z4 c* S; ?7 m7 {

签到天数: 4006 天

连续签到: 1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17:58:14 | 只看该作者

. O* j8 q) c. L: M3 D6 T
2 P/ T# U" r& M
' a+ n$ g/ U  R* _4 l$ j  i8 y3 f. l9 W! J1 N

5 E9 \' [8 K" ?8 M- A8 E9 S! V) r2 i4 d2 T0 z7 r

0 }; J- Y. ?! i1 ]

签到天数: 4006 天

连续签到: 1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18:01:17 | 只看该作者
/ L% J6 L8 T& F1 D  d1 ^

  `; a" ]* v7 S' V6 `
+ z2 C3 L# S( x  a: l8 b+ h' J" p: O8 g
, z5 o- i* D! N; M3 ^4 X

. d, Y9 Y( `- R9 e& U, V
, B$ n% A% u0 }* Z6 D# |0 K

签到天数: 4006 天

连续签到: 1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18:03:45 | 只看该作者

# O5 u9 I5 H- o2 ~* \0 R  W, R3 f0 h8 j7 Y. N; ^" q
1 {) D' _  w" a4 E/ w  z5 A( R1 ?
  c4 V  l  Z4 o% r( F" G+ u+ d

/ b; }. }; i5 a0 ~5 a
# B* x; y( W. [ * D: L& B% }7 ?4 v

签到天数: 4006 天

连续签到: 1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18:10:17 | 只看该作者

, f0 ^) [4 ~' J1 B
8 C+ u7 P7 p; Y7 G
$ O; o# K) Q* m4 ~. v7 {) f
  u0 d9 Y$ A- R& k8 z: q7 V             咏菊 * l9 N& H! Z, X+ y: U
菊花九月傲欺霜,凄雨寒风满苑芳。 ! j3 J; S! Y8 d5 d1 o" C  M& x
有意怜君羞落笔,芳心款款慰秋凉。

) M8 c3 G+ y) u  k+ 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0-4 05:5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