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83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教和门风是最大的家庭资产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31 13:52: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教孩子厚道做人是最基本的家风
中国是一个家邦社会,过去中国的风俗里就有它的伦理规矩,过去说张家村、李家店、赵家祠堂等,一个村的人都是同姓,他们的孩子做错了事,去跪祖宗祠堂,觉得没有脸面见祖先。很多祠堂里是有家训的,即使是寒门,也说自己是有门风的。

1 N7 @& v, C+ n; v* ?1 g# u7 Q

陶渊明的曾祖父,从小生活特别贫寒,他妈妈靠给别人扎鞋底等粗活供他念书。陶侃一步步往上走,后来就做了鱼梁小吏,有一点小权力,他把那些腌制好的罚没(罚款没收)的鱼给妈妈送去,他妈妈给他写了一封信:“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大意就是,你是一个小吏,你把官家的东西给我送来了,你不能给我任何增益,反而给我增添了烦忧。这样的妈妈真是深明大义,正是有了这样的妈妈,陶侃后来才能官至大司马。

- M# U& d8 _% ]) v3 t: W


9 H; ^8 M8 K+ ~" o; p" `( U

什么是真正的家教门风?首要的就是要明辨是非,要知好歹。过去孩子要是伤害一个小动物,家长会说这孩子怎么这么伤天害理,但现在,一群大学生虐待一只小猫,看着老猫急得哀号,这样的事已经屡见不鲜。


0 k5 R% J/ h: S) g. W

过去的人大都不能识文断字,但是却通情达理,大多数人的家教和门风都教孩子厚道做人,勤俭持家,守着农民的本分,不能辱没祖先,这是基本的家风,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础。首先要教育孩子做一个明辨是非的人,说成大白话就是人得知道好歹。

5 [1 @9 X4 O, l


' ^7 P; `4 q$ y3 O& w0 f

女性在家庭教育里扮演重要角色

; O- a# @( Y) M/ n" Y. R: R

女性的重要性看一个字就知道了——‘安’,家中有女才是安。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一个女人上不闹婆媳矛盾,中夫妻不打架,下与孩子没有代沟,这样一个家就和顺了。女人是管整个家的和睦和文明传承的,中国人的观念中,建功立业有两个“ting”,男人建功立业在朝“廷”,女人建功立业在家“庭”,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的地位一点不弱于朝廷,因为能不能把孩子教好主要就在于母亲。

/ I% |: Y! U  S8 d* N

孟子的母亲自己不见得认多少字,她给孩子讲道理,就是看到孩子回来,问功课时看到孩子漫不经心,就把织到一半的布一刀割断了,告诉他不成材就是这样的,这就是朴素的女人用手里的活儿来讲道理。她自己没读多少书,但是一看街坊吹鼓手,成天吹吹打打的,觉得孩子学这个不行,搬了;再一看,这家是屠夫,成天杀猪宰羊的,也不行,搬了;什么时候到旁边有户读书的人家了,觉得孩子能跟着他学念书,才留下。这是朴素的母亲,但这也是了不起的母亲。

2 K& v- _3 }- ~/ x1 M( Y

过去中国古代母亲的故事特别多。如“岳母刺字”,岳家军从岳飞到岳云,子子孙孙送上国家的沙场,这是通情达理的妈。而《国语》记载了鲁国大夫公父文伯的故事。退朝后公父文伯看到母亲在家织布,他说,“我都上朝官至大夫了,母亲还在家织布,传出去会让人笑话的。”


' z7 W# i% U0 y: r. O3 d# h

公父文伯的母亲对儿子说了一段话,就是著名的《论劳逸》:“你知道古代的圣贤怎么治理人民?就是把百姓带到特别贫瘠的土地上让他们安居,因为只有开垦贫瘠土地的人才特别勤劳,才能发现自己的能力,他获得的东西才会特别珍惜;而沃土不养能干的人,沃土养懒汉,因为他靠天吃饭。生于沃土本来应该是件幸运的事,但有多少人生于沃土本身有出息?”


4 ?  }5 v9 j: }% J

公父文伯的母亲说,从古至今女人都要干家务,国君的妻子要亲手给丈夫织帽子上的缨子,官宦的妻子要给丈夫做祭祀的祭服,普通老百姓就要给丈夫缝衣裳。她说我现在是个寡妇,我不管儿子做多大的官,男耕女织,我做的是我的本分。

$ F, Z0 [  W, q" [9 F$ f

家中有女才是安。母亲的肩膀,先担得起家风,传承得了这个家庭里的正直和善良,这才是天职。

1 B" Q; w1 n% N, _+ V  G; E: \


/ `( T( }) h6 g4 X7 B6 M

教孩子从小明辨是非承担责任


0 ~/ K: }- {0 `

隔辈教育是当下社会特别现实的一个问题,六个大人供着一个孩子,那这个孩子就是宝塔尖上的孩子,所以这种孩子现在叫‘六一儿童’。我老开玩笑说中国人现在好多词都变了,过去养孩子吧,叫拉扯孩子,就是拉一个扯一个,后头还跑着俩。现在你敢拉谁扯谁啊,都是供奉的。

$ G& J/ a& _) j5 C

都说隔辈亲,你去看周围的老人,不管说她身上疼啦,不舒服啦,看到孙子的时候,立马精神百倍,这叫‘孙子疗法’,你再看带孙子的老人,不管这个爷爷曾经是个多么严厉的将军,这个奶奶曾是一个多么有规矩的大学教授,一带孩子,规矩全没了,这就要说到在家庭教养中,祖父祖母要给孩子什么。为什么现在有好多年轻人说,这现实世界太残酷了,这跟年轻人进入社会的态度有关,你以什么态度进入现实,如果老是像对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这样,凡事过于依赖,推卸责任,那进入社会,还有人能让你这么埋怨吗?一个人能不能够融合社会,要看在家里老人是怎么对他的,其实,老人往往因为自己的溺爱,反而让孩子长成一个不自立的人。


6 _+ x; H# O5 o, {

无论是否隔辈教育,家教里首要的是明辨是非。第二点,一定要让孩子从小能独立承担责任。


( z, F5 w$ q/ E' |7 F# @: I- L

老人教孩子有一种现象。即孩子做错事老人会出来和稀泥,且多以“孩子还小呢,他不懂事”为借口帮孩子推卸责任。

) d# r/ A0 I( v4 z* W  a/ ?7 x

7 f1 _3 f9 J! X1 e1 z

这其实是个伪命题。孩子小时候是最懂事的时候,因为小孩正是学规矩的时候。一个四岁的小男孩,不管他在家打碎了一个水晶花瓶,还是踢碎了邻居家的窗户,只要他能出来说对不起我错了,没有大人会出来跟小孩子计较,都会挑着大拇指说小孩会道歉,真棒,但是如果说他太小了,算了。那么等到这人40岁,还是会一直推卸责任,不是怨天就是尤人,其他人会怎么对他?四十岁的人要是这样,大家就会嗤之以鼻,所以说一个人有没有承担能力,是从他四岁时候决定的。

6 a: z# \* \3 F& b

今天中国的变化在世界上来看都是变得最快的国家之一,我们的育儿理念,一方面要有传统的教养,另一方面也得有国际的概念,教一个小孩子独立承担,这既是中国的古训,也是国际的要求,你让他有了这个概念的话,他以后就会觉得世界不给我什么那是本分,世界给我什么是情分,不给我我自己可以创造,给我我就感恩,咱们别把孩子教得世界不给我啥都是亏欠,只剩下抱怨了,那不就没有感恩了吗?

$ ]/ w$ a2 l& L! I; [- o

u=2487854351,2358165519&fm=21&gp=0.jpg (22.76 KB, 下载次数: 172)

家教和门风是最大的家庭资产

家教和门风是最大的家庭资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5 收起 理由
姚先达 + 15 很有用,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2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15-12-31 20:19:05 | 只看该作者
            
                                                         女性在家庭教育里扮演重要角色
( x8 D6 I. e; Q; p) l2 i
      女性的重要性看一个‘安’字就知道了。——‘安’,家中有女才是安。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一个女人上不闹婆媳矛盾,中夫妻不打架,下与孩子没有代沟,这样一个家就和顺了。女人是管整个家的和睦和文明传承的,中国人的观念中,建功立业有两个“ting”,男人建功立业在朝“廷(ting)”,女人建功立业在家“庭(ting)”。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的地位一点不弱于朝廷,因为能不能把孩子教好主要就在于母亲。
3 r* w8 G9 z, G8 @" L" E6 h9 G$ g

! L9 `) S9 `8 t, b! b) o7 h! j! Z7 a7 ?( M

孟(子的)母三迁教子。

“岳母刺字”教子精忠报国。

(《国语》记载了鲁国大夫)公文伯的母亲《论劳逸》


  i0 _  B( E" ~8 \" \: @" e

      家中有女才是安。母亲的肩膀,先担得起家风,传承得了这个家庭里的正直和善良,这才是天职。

签到天数: 5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3#
发表于 2015-12-31 21:48:01 | 只看该作者
    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践不移.

签到天数: 4307 天

连续签到: 34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
发表于 2016-1-1 18:08:39 | 只看该作者
站长说的真好,收藏了。

签到天数: 4324 天

连续签到: 282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
发表于 2016-1-3 23:30:27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传统教育不能丢。: b% E7 ?# r5 Z

签到天数: 402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
发表于 2016-1-4 10:27:51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值得学习深思。& g* c$ Z7 T- 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14 18:1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