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z' t3 R: H3 W, l# X
0 I2 f* H4 j9 t7 y6 F. l/ Y
; z6 j4 o* y3 X+ e& Q% j姚景良先生口述实录:我用我的剩余价值抢救闽南文化, q" J' z# s0 n4 A
. d; E: n! N4 _) ?
. i7 o B3 O. {$ O# b' L
" C. F+ ?& u* X( n姚景良2016年1月4日-8日口述(参考网上资料整理)
. C6 C8 ] D# S3 m! o5 D' o" V4 \! Y1 `3 W9 ~6 L( e/ d
我今年八十周岁了。我一生四次摔伤,脑部和腰部都受过重伤,九死一生啊,曾经被医生断定为不治之症,有药吃到没药,有医生看到没医生,今天能到鹭江讲古场讲古,还有这么多粉丝,算是奇迹。
$ e' n2 F: N9 X) G7 a我那时真的病得很重,一段时间完全没法起床,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自学八段锦,坚持不懈的长跑,三十多年了,现在我的病历卡无任何记录,什么病都好了,现在,仍然坚持每天早上跑十公里。老年人最后的时间就是剩余价值,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愿望。我将抢救与传播闽南文化作为体现自己剩余价值的最重要工作。
2 ^" Z9 q9 q# m3 H* X, c) R$ H) J% {7 S1 }
我年轻时就开始收集闽南故事了,我从小就喜欢听故事,我们晋江乡下,吃饭基本上没有桌子,我们端一碗饭,下面是番薯,上面是番薯叶,夹点萝卜干和咸豆豉,到榕树下听古,(吃饭配故事,精神和物质双重享受,精神享受弥补物质生活的不足),儿时听古,引起我研究闽南文化的浓厚兴趣。( T* {% R5 T( v
3 |6 T. o/ a7 `这一生一世,我都在研究闽南文化,搜集闽南语故事,辨析闽南方言用词用字,1958年,我从厦门公安局去参军,在部队里还托亲友搜集老故事,直到现在我还常常在寻找会讲民间故事的人。有一次去采访一位老先生,第一次,人还在,第二次就不在了,连他自己珍藏的“话本”都烧掉了……闽南有把东西烧给逝者的风俗习惯嘛。1 K- R. H) a4 Y0 z. w* B: h
, N( X2 b. X1 H
抢救即将流逝的闽南文化,这是和时间赛跑的事儿。" p8 m$ n# P( M* v: W# Y; m8 P( m# ~
0 ~4 R6 {) f2 p. B我收集整理了数百个闽南近现代故事。这些故事源头多,版本也多,我搜集、整合、校对、考证,一些生僻字尽量查字典核对,比如查《辞海》、《康熙字典》。做这些事是很辛苦的,但不认真不行啊,闽南文化中很多东西,七十岁以下的人已经不懂了,这些东西再不研究整理就没了。
$ K" T0 b# K# Q" O$ Y' M* A$ s' T' ?; h( L: `; ]8 a* V) Y
闽南话用字很有意思,有的字词典找不到,就民间造字,有组字法,有拆分法。我在赖厝埕讲故事,涉及方言问题就一点一点解析,顺带可以谈论许多有趣的民俗问题,说一些老少咸宜的故事。电视台曾经请我去讲古,我讲过一段,但不太喜欢,我最喜欢赖厝埕这款没有拘束,自然互动的民间活动。7 I6 H t( L! ]- a
$ g! \4 a! t3 F% X# U
我研究的是原汁原味的草根式内容,民间故事与俗语,原汁原味很难啊,没有深厚闽南文化积淀和持之以恒的采访与收集,坐在书斋里是做不出来的,研究这些东西要接地气啊。我退休十九年,除了锻练就是到处“采风”,回家就写作,有时说一段故事,有时编一个小品。我整理的东西乡土味很重,我个人以为“书呆子”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欣喜的是,我的粉丝们说,他们以前很难听到这样原汁原汁的闽南故事。4 L! f: _, _& X( ^4 _' [
e' R, J" ` D! Q/ b9 U) ^我能利用我的“剩余价值”,从事我最喜欢闽南文化的研究与传承,与热爱闽南文化的人“逗阵来讲古”,分享这份文化遗产,也是一款缘份,我活到这个年纪,还能在这里讲古是一种福气,但时间还能给我多久?我们现在是两周一次,一次一小时,就我的积累,说上十年也说不完啊,所以我每次都尽可能多说一些!6 a$ c! Z' x( @" ^: g
: y1 K+ u2 L! h B( ~: b
我已经出了几本书,还有十来本没出版。
% [* r+ Q6 h# q6 \5 |8 x
( O- p' P/ ^/ T; _1 i* d; E: N: O现在在电台、报纸流行或者刊登的闽南语错误很多,用字太随意,太生硬,我个人认为,闽南语的表述,能与普通话在意思上一致的就尽量保持一致,的确无词可用才用普通中的同音字代替。否则写出来谁也看不懂啊。比如“婚陶麦卵蛋”(烟头别乱丢),这样的句子,谁听得懂啊。
- ^- \' Q% Y+ ?0 Z7 F. N% E, W- h3 b9 e: l! v4 r- M) f& B. ]+ ]
关于方言辨析,大家能提出不同意见更好,我们自己的东西有时不一定对,说错了,有人提出来可以更正。大家一起来探讨,研究,把这份文化财富留下来,(祖宗的遗产)不能白白让它们流失喽。
" ]) p. R& q7 e5 f- T8 g& M" D( `3 _3 R# v
做点好事可以,出风头我可不要,平淡低调做人一生快活啊,每个人都有他的价值,大和小而已。我这些东西,只要你需要,都可以拿去传播,我这6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如果不传播出去,那就太可惜了,闽南文脉不能到我们这一代就断喽……" f x" I* c) _' Q, j- o8 Q
0 J F, X: ?- g L r& e
我的价值观就是贡献自己的“剩余价值”。
! q- m+ _( c) F+ u6 Q/ H! J
- q& }( }! k5 I% `我教电台的人出闽南味谜语,我把自己书房的书捐给故乡的学校,《合四句》这本打印的书稿让他们放到网上去传播,就像我积极传递养生保健信息。我自己练文武结合的八锻锦,练了三十八年,一是为自己保命,静心练功事半功倍;二是将自己的体会和做法传授给别人,大家一起锻练,我高兴别人高兴,我健康别人也健康。所谓和谐社会,不就是这样嘛。我结合自己的体会,用心编了《养生保健十二讲》,到社区与街道还有一些单位去讲解并传授八段锦,效果很好。5 |& w6 B/ R% l) k
, g9 C9 @- X/ m* P+ e我2006年在跑步时被后面的自行车撞成重伤,那时已经七十岁了,后来,有朋友看到我还在长跑,就说,啊,你还能锻练啊,我说我到毛泽东那里报到,他的门刚好关着。
* b% V- \+ l, [ x老年人都希望自己活得好一些,健康一些。我总结出几个字:一是看,就是读书;二是听,走到哪儿听到哪儿;记,笔头要勤;想,就是动脑筋研究问题;最后是讲,老年人不哼不哈,很容易痴呆。看听记想讲,就是这五个字。
h) c9 V8 v7 ^% x( I a) L1 K; Q/ U; A' Y
我给你送精神营养,不必吃补药,我自己是从来不吃补药的。
% ], ?% u- t' _& a" @+ o0 y. A) t" M0 _$ O9 y5 g
我很高兴听到别人对我的评价:听你讲话像青年,看你体态是壮年,瞧你的脸部才是老年!我活到老,就要传播闽南文化到老;活到老,要锻练到老,传递健康的养生信息到老……
% K8 i! T% y& k+ ^; z) \! S
% h$ l$ g% f. r% G/ y+ ^, }姚景良先生和他的宝贝们(图片第二至三张1月4日摄于姚先生家)
& L+ L" d; }' U% O* g- K泓莹注:姚景良先生学问很深,一生亦颇具传奇色彩,最令人感动是他总是无代价为社会为别人做事,他写了十几本关于闽南文化的书,虽然出版了几本,却不过是沧海一粟!我很希望能帮他做点什么,可惜才疏学浅,不研究闽南文化,古文字功柢差。个人力量又过于单薄。希望有识之士,特别是文化部门或出版社来做这件事。 泓莹博客% X" y4 R! J) d/ w6 B
! h( u) r ?: G7 l4 C+ o
- L; {5 x8 Q8 \1 z9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