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8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四品道员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苏轼有诗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即使身穿粗衣麻布,但只要知书达理、胸藏万卷,一样可以散发优雅的气质,拥有强大的气场。9 J( x1 }" \: X
# M; _- x0 J! ^) k1 J
' Y/ |$ U! I' E9 w气者,道家认为乃是人精神的根本、与外界连接的桥梁。书籍中记载的是古人的精气神,是他们一生修持的总结。多读书的人,思接前人,等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能气概万千。
- c# R. j, L! I& N+ {
: F q$ l% g& Y% N2 I养静气,去躁气
' i, m- X0 B8 L9 {; n
) i+ M* _* ^$ J4 _' k$ w《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指出了一个完整的修养过程,“静”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静可观变,静能制动;烦躁则失态,躁动则生乱。静是一门真功夫。' ~3 H3 p# o1 A& R
6 P7 `$ |2 B- ?# N$ Z9 p对读书学习来讲,“板凳要坐十年冷”,特别要注意静心研读,不怕坐冷板凳。读书要求环境安静、心理平静、内心清静,心不在焉、心烦意乱、心浮气躁是读不进书的。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的状态,实际上也是一种修炼自我的状态,是个人品性修养、意志磨砺与心理能量积累的过程。# S) P& A- u8 m1 J, `
# Z7 C9 |' L! ^8 K7 k/ _坚持做到读书学习,天长日久,自然而然身上的宁静之气就会越来越多,浮躁之气就会越来越少,就能练成排除干扰、闹中取静的功夫,增强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定力。
% t$ H" G" l# V7 b0 ~2 p9 t6 m$ X1 w: N% H
养才气,去迂气/ \! G; M* r7 P+ q; m/ C" q: d5 v0 _
- ~3 \' U; M- f5 g: B( D
从大的方面说,正如西汉刘向所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朱熹也曾说过:“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从小的方面说,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句千古流传,清代的孙洙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都是在说,读书可以养人的才气。
/ {, s, g+ Q2 v& [6 m" d7 b0 w% w. V* m' Q9 p7 Y9 b; ^
书读得多了,认知水平得到提升,看待事情站得就会更高,看得就会更加深刻。积累的知识多了,处处举一反三,思维就会更加全面,角度就会更加独特。在解决问题上,也更能落得实,不会脑袋空空,也不会缺少办法;读得多越多,解决问题就越有思路,越有用不尽的方法。
1 u4 V1 A' W1 S- [2 x
+ H5 T; t3 R. g1 T% x# G养朝气,去暮气
6 i% H3 g/ _6 Z& F' C1 P
& O8 \, l3 r, H《大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尤其是我们这个信息爆炸、瞬息万变的时代。所以,要想跟得上这个时代的变化,更好地安身立命,不与时俱进、不断自我革新行吗?而这只能通过读书实现。( ?; y" |( n% P4 X* m# W- F
: f$ j) \3 p) v& i6 k; K
正如明代的冯梦龙所言:“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明末的倪元璐也说:“当以读书通世事。”' ~' J/ b( c9 D8 c" l) E, A
' K4 L j8 m2 i1 N8 T, a; x
如果看不到当今世界的飞速发展与变化,就会变得墨守成规,抱残守缺,暮气沉沉。爱读书、善读书者,则能“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写宇宙文章”,用开放的视野、宽阔的胸襟、敏锐的眼光,自觉地跟踪当今世界的最新发展与变化,头脑清醒,意气风发,朝气蓬勃。
4 M8 f7 W1 t4 S7 i2 b# R! i& ^9 d4 Y. M& a6 x) D
养大气,去小气$ N6 T9 C$ t$ m8 E, [
: `" p: ~/ w4 h- \& L大气是一种眼界,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胸襟。要养成大气,则非要历练和读书不可。读书可以拔高眼界,熏养境界,开阔心胸。北宋欧阳修说“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同是北宋的刘彝那句话更是无人不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3 i, p, a7 i+ `. J0 _0 x7 Q& E
0 l, U2 i ?2 n/ i, u
有人为一己之利、封妻荫子而读书;有人为国为民而读书,虽身无分文而心忧天下,力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则是何等的大气磅礴,让人景仰和效仿。
( J; [- ^, k8 B" {6 O
0 \) J K: R; U; s+ t+ p0 Y8 ~前一种人,书还读得太少,还没有读透。后一种人,才算领悟了读书的真味。7 n% d- H% \ U, t
+ x" |$ ~1 S/ [+ Y [; B养运气,去晦气4 x1 B+ x3 r: M z0 Q6 _+ O' C
4 H$ y4 l% w# y/ ?5 ?# \. v俗话说,“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一个人书读多了,有了积累,碰到机遇就更能抓住。正面的道理,便是苏轼所说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负面的道理,便是王安石所说的“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和陆游所说的“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机会能抓住,等于是增大了运气。. {" c |* N/ |3 p; d" \
6 f( A# j1 b/ T" E; k- a
而且,读书多、有学问的人,他的机会也会更多,因为他的眼界大了,思想支配行为,外在的活动空间和舞台也会不知不觉中跟着变大,所能碰到的机会自然也会更多。这又是读书养运气的一层含义。
: c' J! J( @9 q! w' Z. k* @1 \
% v$ x1 n) O5 S& O6 `( `《老子》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自然之道,正在于气息交流,阴阳和谐。人法自然,也就是令自己能“顺气”。* R* k. I8 `8 ]6 {, |! G
$ O% S0 U3 ~3 X; H
读书,正是要变化自己的气质,令自己心神调和、气息协调,在日积月累的努力下,自然可以发出强大的气场。* h0 l5 _ A7 c$ |&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