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9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桐城麻溪十八世先祖姚莹:传统社会中的“完人”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8 13:02: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k! {' m1 l, j2 l. O0 K, f+ \% a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知识分子,崇尚和追求的是所谓“完人”,即“立德、立功、立言”三者都可彪炳青史、流芳百世的人。本期的安徽人文讲坛讲席嘉宾施立业认为,用传统标准衡量,姚莹堪称以其精彩人生谱写“三不朽”的“完人”。* e' F* s5 @) @$ h+ p& @
      
/ z% Y4 w& x7 r% Z
立德:一生注重修身养性
: ^% z4 h! V- r! j9 r7 X) p6 v9 _$ H  ?6 j6 ?. I4 U1 ~

7 n7 G1 Q  f7 e$ V( W% Z: X# n! Q
姚莹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又号幸翁。1785年生于桐城县城内北后街祖宅内,1853年病卒于长沙。在世风日下的清代中晚期,姚莹一生都注重修身,以道德操守优秀而成为清代官场的翘楚,实现了“立德”这一人生价值。
姚莹的德行为人称赞,有两个重要的人文因素:一是生于“桐城文物之邦”。乡贤的节操、气节文章、道德功业等对他影响深刻。二是生在“代有名贤,学问、文章、道义、宦绩,渊源有自”的麻溪姚氏。“姚希廉、姚文然、姚范、姚鼐等家族先贤的品行事迹,时时激励着他。可以说,乡邦、家族优良的人文基因,成为其人格形成的要素之一。” 施立业说。
" _; y0 T5 A2 D* g) e9 E3 [$ z/ u" m. ]7 Z& E
“姚莹虽出身世家望族,但家境已衰落,幼时磨难多多。然而,其人格却得到了健康成长,这主要得益于其母张氏的言传身教。” 施立业说,张氏的自强自尊,给孩子印象深刻。张氏还经常讲述姚氏先人的史事懿行,鼓励他忠厚传家。即使入仕理政后,父母也不时提醒其“修行”,诫勉其不要做有亏德行的事。# \: u: A5 M! w* I3 w, d, P
  p9 Y# X& S: @9 l' q1 \7 p
姚莹在青少年时代,就以古人相励,“德业自期,贤豪自命”,意落落不与俗谐,誓言“独力为砥柱,障此百川狂”。晚年曾称自己生平守身如处子、不妄以身事人。他对修身要求甚高,认为对君子来说,视其为“禽兽”,比受到王法惩罚更严厉。
2 ^  ~' x* x* e* O- L( i, X5 y2 s( ~8 e1 w
对姚莹的“为人”,也就是“立德”,浙江学政汪廷珍曾称之“众鸟啁啾中,独见孤凤凰”。' m/ _5 }$ a8 B, D+ W6 s

1 G# N8 \3 K0 t5 u+ S* N! s
立功:既为循吏亦立战功, \' I# Z2 `5 `1 ]# Q1 Z" F
% \$ T0 {; C$ f) j
5 n# a9 z; ]8 L8 C
在清朝国运衰败时期,姚莹走上仕途后,理想贯彻于政务,政绩彰显出理想,既为循吏,又是民族英雄,实现了“立功”的人生理想。- O7 L3 {4 m. _* }" z! W

1 T$ A3 Y# L2 b4 ~, `9 r& E' M
嘉庆十三年(1808),姚莹会试考中第三十二名,殿试列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此后,先后入两广总督百龄、广东学政程国政、两广总督松筠等幕。在广东六年,姚莹第一次接触社会实际,为其后从政积累了经验。( m, i- ^3 H7 g
8 ~; Q. K4 a% E* }+ Y- \
嘉庆二十一年,姚莹任福建平和知县。平和是著名的械斗之乡。他“本清、慎、勤之心,行恩、威、信之政”,治绩显著,深得士民拥戴。次年冬调龙溪县令。该县民风更强悍。他秉持刑乱国用重典之策,渐兴礼让廉耻之风。二十四年秋,调任台湾县,旋兼理海防同知。道光元年(1821)春,兼任噶玛兰通判。他积极推动漳、泉、粤等客籍与土著和睦相处,组织救灾,兴办书院等。闽浙总督董教增尝称之为“闽吏第一”。: k( U6 R' e  j# y, H+ n0 @

7 k& C7 o0 ?4 M" a( o
“道光十七年九月姚莹升署台湾道,次年闰四月莅任。针对游民充斥、变乱无常的情形,他实施了联庄团练收养游民之法,由地方宗族等分摊经费,收养游民。所收游民8000余,均转化为义勇,作乱因素转为维稳力量。还妥善地主持了抗震救灾工作。” 施立业说。5 ~* J$ N* \4 i  o8 f2 t0 e2 n
% a, E# i1 b3 o1 V; O6 i4 D
鸦片战争爆发后,为守卫台湾,姚莹与台湾镇总兵达洪阿采取了封港、巡防等措施。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五日,英船拖带舢板多只移泊鸡笼口外万人堆洋面,次日即发生了“鸡笼破获夷舟”战事。此役斩敌32人,生擒133人,缴炮10门。福建巡抚刘鸿翱对姚莹在台湾的政绩表现,称之曰:“经济根于学问,正直而能通达,讨逆平叛,功绩昭著,洵海外之保障”。* q3 C+ s6 F5 ?7 ?6 A+ v" c
4 p: o7 ?4 p1 c$ r4 s  I
“终其一生……率真而正直,出污泥而不染。治理政事,审时度势而能知其要,刚柔并用而能收其效,随机应变,进取而稳健。” 施立业说。" |& m$ \6 c% [9 c

9 L3 J) j# {6 a/ M) m
立言:思想先驱著作宏富
4 z" H9 O" J! o( {5 o8 Y
$ {* ^% c; P. F
( U/ \4 |$ k9 _) b5 N3 t" W1 }' U
姚莹存世著述大都收集在《中复堂全集》中,计有98卷,约两百万字。另有《石甫文集》《海运纪略后编》《噶玛兰厅志》等单行本。几乎涵盖传统的诗词歌赋论说碑铭传记等所有文体。就其学术思想来说,可谓涉猎百科。7 T" p* V; Q4 P) W+ N
% ~% N% V) e% f4 A8 s
在所有著述中,为今人所知的,以《康?纪行》影响最大,被视为与魏源《海国图志》相媲美的睁眼看世界的代表作。在广东游幕时期,姚莹就研究域外事物,记录其亲历亲闻,写入《识小录》一书。赴闽台任职,对海疆有了进一步认识,尤其是鸦片战争时期,从英俘那里和亲临英船所见所闻,得到了第一手的世界史地知识。晚年入川后,奉命调处乍雅两呼图克图纷争事,有机会探究边疆和世界史地问题,成就了《康?纪行》这部影响深远的皇皇巨著。
% ~& c) x9 o# Q1 w6 [* k- X9 Q
. o( n5 E" j- k( n9 W
“提倡经世致用,是姚莹的一贯主张。” 施立业说,姚莹27岁时鲜明地提出了“义理、经济、文章、多闻”的主张,此说在桐城派学风文风转变上,上承姚鼐,下启曾国藩,具有关键作用和意义。他博览经史子集,最终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其著述广涉学术、政务等各领域,求真务实是其鲜明特色,可谓真“实学”也。& d" F3 U4 D  f7 H* X6 {

4 K6 q# n6 L; ^  y5 L% X8 ?2 p) C# ~( I
“姚莹对诗文创作规律做过大量的探讨和研究,有系统的见解。主张诗歌写作应该真实自然而然地抒发。” 施立业说,《论诗六十首》中,就对古今诗歌名家进行评论,在中国文学史尤其是诗论史上具有独特价值。他继承了方苞“言有物”的观点,主张文以载道,说文之优劣,全在乎内中道之有无。
' {+ |. p; d; W) s1 C; {* @6 b+ L; k) F) U' c
“姚莹既是一位爱国的循吏,又是一个进步的学者,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桐城派文人。这种兼具官员、学者、文人多种角色的身份,正是那个时代人们理想的人生偶像,因此,他堪称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人表’。” 施立业说,“其功业名垂青史、著述流芳百世、道德垂范千秋,斯人斯生斯言已经化作中华民族精神遗产的一部分,惠及后世,直至永远。”
/ t9 V% i. Q5 o: _& A
) G4 @3 l6 s$ @
作者介绍:施立业  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省社科院副院长、省社科联兼职副主席、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任《安徽史学》杂志社总编。主要从事清史、地方史、思想文化史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现为二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安徽省首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J3 P/ b  B2 ]8 S# E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16 09:4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