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3591|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公”迁湘缘由初探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布衣百姓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9-19 18:19: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根据《南昌府志》(清康熙版)的记载,良能公以南昌县岁贡生的身份,至六十余岁高龄时担任宁王朱权的王府教授,时为1403年左右。( J5 z% [) X, o9 x
历史上的这位宁王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13岁时被封为宁王,镇守大宁,也就是今天的辽东一带,是北方战略要地。朱权带有甲兵八万,战车六千,统帅泰宁、朵颜、福余等蒙古三卫,拥有战斗力一流的强大军事力量。) ?' B! K7 a9 u3 ^: ]/ ^: z
    这位宁王朱权也非一般人物,精明强干,野心勃勃,在带兵的诸王子中出类拔萃,并很有文化,很有头脑,善于谋略,当时有“燕王善战,宁王善谋”之说。
* w) E. G5 ~" u' ^) {8 ^- ?9 [! x3 z6 U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死,皇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即位不久即开始对他的叔叔们进行削藩行动。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叔侄二人为了争夺皇位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内战。因为朱棣只对带兵打仗内行,谋略方面不怎么样。而他的弟弟朱权不仅占据战略要地,拥有朵颜三卫蒙古精兵,还工于谋略,是一位战略家,他支持谁具有决定双方胜负的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朱棣看到了只有争取到朱权,才能打败侄儿建文帝,夺取天下,否则就会为侄儿所灭。为了拉拢这个有实力的弟弟,共同对付侄儿,他不惜采用下流手段逼迫其入伙,并许诺得天下后与弟弟平分。
7 \0 D  t8 Z1 v1 G" i
+ d# D# ?# L2 Y, `    但朱棣夺取天下以后,并未兑现诺言。连朱权请求改封苏州、钱塘的请求也都找借口没有答应,最后封他到南昌。也就是朱权到了南昌以后,良能公才有幸以花甲之年被任命为王府教授,相当于现在的副处级官吏。2 G  y; h+ R6 x; J" z: R

8 v: b8 b; X" k, f# @% c8 m过了几年,有人向宁成祖朱棣告密,说宁王朱权在南昌装神弄鬼,施行道家法术想害人。朱棣竟然如临大敌,派了锦衣卫前来调查核实,但没有查出个所以然,最后不了了之。我猜想,这次借口来查朱权,不过是朱棣忌讳朱权的声望和能力,害怕他暗中积蓄力量,找时机反叛自己,因此找个借口警告他不要有任何忤逆之心。朱权在这场“虚惊”之后,终于明白了什么是人心叵测,什么是政治险恶。聪明的他,从此收敛锋芒,,韬光养晦,终日鼓琴读书,潜心文化研究,沉迷于道家修炼,直至终老。
; z9 I! G4 I! J7 \% P% Q0 P' |. `  [7 m7 T$ h/ K' q
    也正是通过这一事件,使良能公清醒认识到了继续在朱权王府任职的潜在危险性。因为他深知朱权不是一般人,他有志向、有谋略,一旦朱权按耐不住,有什么轻举妄动被朱棣发觉,龙颜震怒,来个斩草除根。那么他这个王府教授,必然受到殃及池鱼,弄不好也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精于谋划的良能公惊出一身冷汗!此后不久的1416年,他终于找到了机会。当朝廷宣布休养生息,颁发诏书征用江西移民人湘开发,要选拔一批官吏带队入湘。他不失时机地向宁王和和朝廷提出响应朝廷征召,请求领兵带领移民进入湖南辰州屯垦的要求。这一方面可以避免残酷的宫廷斗争可能带来的杀身之祸,又可以带领兄弟子侄到湘西这块待开发的处女地上大干一番,有所作为!如此,他这个一直在等待进身机会但一直到老仍然没有机会真正施展抱负的下级官吏,也有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家族也有了发扬光大的机会!) S! o1 V; e2 `% p

) W2 p% b/ H# g" C; Y  E3 S    朱权虽然惋惜,但对于良能公报效朝廷、建功立业的要求,也不好拒绝,只得同意放行。由此,促成了良能良德良珊三公率子孙四代入湘屯垦的壮举!后来,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三公”人湘数代之后,在文韬武略上都得到极致地发挥,不仅出了“一门四指挥”,带领军民屯垦,而且带动开发大湘西,特别是开发经营浦市,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财富,家族在文治、武功,经济实力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为今天三公后裔发展到五十万人的强大队伍奠定了基础!3 e, P8 c+ U6 j
" O, y8 i+ y" s4 E; y1 X# r
    追维吾祖,功德昭光。我能、德、珊三公为了家族安危计、为了子孙福祉计,不惜放弃安定的生活,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来到湘西这片荒芜的土地,造就了一方繁华,也光大了门楣。我们永远缅怀祖宗的丰功伟绩!辰溪孝坪镇瓦庄、江东,沅陵凉水井姚家坪,这是我们三公后裔的发祥地,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永远铭记!( _. k8 C) `7 L' |5 S- B/ @) w
2 f/ m2 s( _# o, a$ P" h, t

) ]; s! h: [2 X) c( m+ h5 }! l9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1

签到天数: 494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二品侍郎

推荐
发表于 2016-9-30 08:03:54 | 只看该作者
姚氏一家人!赣湘一家亲!对我们江西南昌姚氏宗亲的情感上,湖南姚氏宗亲就是兄弟姐妹!
" ~' f3 T  J& K. g" a! T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9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推荐
发表于 2016-9-22 23:14: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昌姚来水 于 2016-9-23 16:33 编辑
9 Q6 l8 f: `% O9 X$ Z
/ U( L# i) l2 O3 w0 N* Q7 c3 _
     首先,感谢定信太公、绍峰宗亲,对南昌族谱的关注。
     定信太公有心,关注到《南昌姚氏族谱》第一篇第一章第八节:其它团族分支传记(118页)《墨山族姚氏本境旧宅始末记》一文中有‘堂前挂有良能出贡牌匾’。这句话引起了定信太公的联想——“三公”中的良能公和南昌谱中的良能公会不会有什么联系。我查阅了南昌谱墨山团行传,发现该团30世中还真有良能、良珊公的名字,似乎和“三公”中的良能、良珊公有某种联系,然细查行传发现,南昌谱中的良能公出生于有明弘治二年(1489年),良珊公出生于有明正统十三年(1447年),和“三公”之良能公1416年三兄弟奉旨从江西丰城滥泥湾迁湘,良能公时年66岁,良珊公50岁.由此看出他们所处时代相差一百余年,可能该良能、良珊公非彼之良能、良珊公,只是姓名偶然相同罢了,两个良能公同为贡生也只是巧合。
    对于南昌姚氏外迁宗亲认祖归宗问题,南昌姚氏历来就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清道光十七年十一届谱序中就明确指出:不扳援、不附会。民国十八年十四届修谱在通过墨山族归宗时,程序严格:有编撰报告外迁族归宗要求,陈述考证证据,结论,提出书面提案,还有附议人,总局讨论,通过后形成书面决议,就像现在的人大、政协办理提案一样,中规中矩。现在的南昌姚氏宗亲会秉承先辈优良传统,既张开双臂欢迎外迁宗亲认祖归宗,圆数百年骨肉团聚之梦,同时又严格程序,严把证据关。我们秉着上对得起祖先,下对得起后代的原则,做到“是吾宗支虽贫贱不弃,非吾族属虽富贵不援”。

签到天数: 104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一品大学士

推荐
发表于 2016-9-22 17:44:49 | 只看该作者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6-9-20 23:18
5 _) }$ @5 l5 l6 B8 E) C6 r# l今天和南昌姚氏墨山团姚定信前辈聊天时,他说最近发现,《南昌姚氏族谱墨山团老祖屋序》中记载的关于良能公 ...
$ O5 c+ G( Q( J8 \
今天和南昌姚氏墨山团姚定信前辈聊天时,他说最近发现,《南昌姚氏族谱墨山团老祖屋序》中记载的关于良能公良珊公的情况,经过大家仔细研究,认真看谱,得出结论:墨山团族谱中记载的二公不是由南昌县烂泥湾外迁的良能良珊二公,只是同名,并且年龄相差几十年。、、、、、、、、                                                                                [绍峰宗亲帖中《南昌姚氏族谱墨山团老祖屋序》中记载的关于良能公良珊公的情况、、、、、、、、墨山团族谱中记载的二公不是由南昌县烂泥湾外迁的良能良珊二公,只是同名,并且年龄相差几十年、、、、、、]不知是如何记述的?可否传此序文分享?谢谢!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推荐
发表于 2016-9-27 12:50: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6-9-27 13:22 编辑 3 \" `% u/ A* @/ x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6-9-27 12:22
8 T! n* `) F+ R) q* B宸濠之乱
; V( K7 }0 }# D; c) j/ H- k* E5 R宸濠之乱又称宁王之乱,指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由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的叛乱,波及江西 ...

+ l0 _+ y" G7 e1 p1 o祖军宗亲在《三公迁湘缘由初探》一帖说,三公之一的良能公为避宁王之乱,于1416年离开宁王府迁湘。宁王之乱又称“宸濠之乱”。宁王朱宸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五世孙,即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后裔。起初,封为上高王。弘治十年(1497年)才袭封于南昌,弘治十二年(1499年)袭封宁王。那时良能公已经迁湘83年了。所以三公支系的良能公不可能是因为宁王之乱而迁湘。) W! d+ D9 h; e7 C. u
( ~6 d) [5 U% e# S- o
  而墨山姚氏族谱中的良能公出生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至宸濠之乱(1519)年时,墨山团的良能公正好三十岁。以我理解,永顺姚宗亲说的年代符合,是指墨山团的良能公生活的年代符合宁王之乱时期。良能公做过教授,但是不可能做过什么宁王府教授,若不然也许墨山团这个家族也许早就搬迁到外地了。所以我认为,应该是祖军宗亲把二位良能公的情况相互搞混,张冠李戴了。
6 ~# f- F, B4 x( }4 N
- P) b3 I! K- U3 U4 W* O, R/ `, f
8 B) _0 K/ S/ q( p+ @9 D
  据此可以推测,姚祖军宗亲写的这篇《三公迁湘缘由初探》有商榷之处。三公迁湘迁湘,也许另有原因。
9 [9 h' ~1 w; j5 k) v

签到天数: 69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推荐
发表于 2016-9-26 15:23: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昌姚来水 于 2016-9-26 16:15 编辑
2 v. T5 G( S1 L# ~$ B
永顺姚 发表于 2016-9-25 13:13
5 v& O& ]: Z$ ~9 y/ J: \6 n0 l: z5 L墨山姚氏始迁祖志和公1345年-1410年,《墨山族姚氏本境旧宅始末记》中“良能出贡”的良能公1499年出生, ...
: G+ C4 M9 G+ k9 ~  l$ N2 E
4 `7 d7 L1 w6 \7 h5 h& {0 c
     季能公,名良能,属于南昌姚氏墨山团,是彦国公30世孙,墨山团始祖志和公玄孙。
     南昌姚氏墨山团是民国十八年南昌姚氏十四届重修族谱时加入南昌姚氏同修族谱的。之前他们自行修谱了,并入南昌谱时,套用南昌字辈,志和公为彦国公26世孙,其玄孙彦国公30世有31人,全部使用南昌字辈“季”,之前的31人其名全部有“良”字,入南昌谱后称之为“字”或“名”,如:季能,名良能。
    附:季能公和始祖志和公世系关系
   志和——用贤——伯纪——叔春——季能
(从他们的行传中可以看出该家族为书香门第)

签到天数: 5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2#
发表于 2016-9-19 18:46:06 | 只看该作者
历史虽久,有料可查就是天赐我们三公后裔的福气。笔者辛苦了!

签到天数: 8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3#
发表于 2016-9-19 18:53:05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写得不错,想象力丰富,只是不太符合实际!有点象写小说!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4#
发表于 2016-9-19 19:23:04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入情入理!把三公迁湘的缘由和过程写的很明白,赞!
; L- h6 c( B3 \7 @# S+ R

签到天数: 2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5#
发表于 2016-9-19 23:00:42 | 只看该作者
明朝万历十六年的《南昌府志》也记录了:姚良能 岁贡 王府教授- r6 L. f+ G4 O9 R- M
再看过《各地的明代王府情况》及关于宁王朱权的资料,我觉得写得很好,赞一个!
8 `4 C7 l6 l' D6 J: D

签到天数: 494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二品侍郎

6#
发表于 2016-9-20 06:33:2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历史,不忘记忆,奋勇激进,开拓未来!
. b( u: O1 V7 x. L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7#
发表于 2016-9-20 23:18: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6-9-21 06:56 编辑 / K) p/ S" \; S; F2 f

1 n* W2 q6 }3 k/ c; l6 F: A2 z今天和南昌姚氏墨山团姚定信前辈聊天时,他说最近发现,《南昌姚氏族谱墨山团老祖屋序》中记载的关于良能公良珊公的情况,经过大家仔细研究,认真看谱,得出结论:墨山团族谱中记载的二公不是由南昌县烂泥湾外迁的良能良珊二公,只是同名,并且年龄相差几十年。但是也得到一个启示:我个人认为,南昌姚族谱卷宗繁多,历史久远,内容庞大,一定还有太多太多的秘密没有被发现,所以建议本族宗亲,以后在百忙之中抽点时间,认真地读谱,客观的分析,并与各地宗亲诚恳交流,以求得最好的最正确的结果,服务于姚族,服务于宗亲。3 I' w. Q6 x  Z4 `
  在寻根问祖研究家谱方面,三公支系广大的宗亲做得特别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动力,值得我们学习!7 g* ]1 u0 C2 C" Y' t; G$ G; ]

签到天数: 494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二品侍郎

8#
发表于 2016-9-21 06:13:01 | 只看该作者
姚氏的变迁和发展是一部漫长而伟大的历史!向你们这些追求真理和真相的宗亲们学习和敬佩!  a) {4 i4 ?8 n- A, ^, S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0#
发表于 2016-9-22 19:24:40 | 只看该作者
六合居士 发表于 2016-9-22 17:445 j  S  p. ^; q+ _/ o* l: T
今天和南昌姚氏墨山团姚定信前辈聊天时,他说最近发现,《南昌姚氏族谱墨山团老祖屋序》中记载的关于良能 ...

. J& O  w! R4 g不客气,六合居士宗亲,谢谢您的关注!我身边没带族谱,手机也上传不了图片,不过我联系一下姚定信前辈,他也许可以提供谱页或资料。8 d( c4 D" t- C% |3 A/ y5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1-1 20:3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