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91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州寺右“新龙”推水志庆,一起来围观“新龙”入水吧!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7 18:25: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6 W5 K9 @9 }  \9 Y* |  `* N5 j今天是农历十月初六,对于寺右村的村民们来说可谓良辰吉日 —— 在经历了数月的翘首期盼之后,今天,寺右新龙船终于从番禺上滘龙船厂“回家”了!这也是自1981年后,首次有新龙船“落户”越秀。
& W! r0 v" _. c  Y% w0 h$ a
& Q! l+ Q. G+ x' s小e有幸全程参与其中,更因为跟随“权叔”姚祖权提前到造船厂内布置推水志庆仪式,得以抢先看到了寺右“新龙”的真颜!现在就让小e带各位街坊一起来回顾“新龙”入水的精彩盛况吧!
0 {. @6 H1 j! n- e7 y" i6 R9 k: Q/ E

/ O9 b$ C4 A6 q: `7 b; O  r" J7:30  / I1 g- C5 G* X9 U9 F
出发“接龙”# R; g! ?& |+ }; h

  ]% L7 A0 N: {2 {- e  A0 G0 U% f  x2 _
5 |+ W0 i) ~8 a
寺右村的村民们在广州大桥附近的江面集合,启航前往上滘。而今天的曦阳仿佛也知道寺右村的喜事,一大早便出来“围观”。和煦的阳光洒在江面上,一片金光灿烂。
/ v+ w. r% A# ^$ o0 P5 x' p4 a% V
8 i# u& Z3 Q$ |: f3 O
1 m, j# ~: n9 k* ^% q- N/ B' ^
! D* N  n( m9 u( x; e

& ~/ }3 f; V) W% A08:30  
. t3 O; {% H4 x* `5 k揭开面纱,一睹“龙颜”9 Q( |/ u9 q9 M: T

& b3 ^/ J& c2 g霸气的龙舟在龙船厂内静候着寺右村父老相亲们的到来。" K* y3 `! t' A# Z
' @  U; {4 ~  {. s4 A; k, R
同样霸气的大鼓屹立在龙船中央,金黄的字体在朝阳闪耀下发出灿灿金光。, j0 I8 O" V( i4 V+ J: t  |( O& q# ^

  I1 Z# `+ x4 c配套着新龙舟的,也全部是簇新的配置。6 N4 Q5 Y" T6 H: h' r/ j
, U4 ~: Q2 Q' V
寺右新龙船
; _* D) B: @- {  l; d7 V2 T寺右的新龙舟身长和旧龙船相比,大概长了有10厘米左右,宽度都是一样,大概能坐七八十人。长11丈3(约37米左右),宽1.14米,两头尖中间宽,为榄核形。; C8 ~% {2 I- B0 E% [

( o4 ?6 ^; r0 u$ P2 \) p. Z( N3 q8 Z
- d9 B0 K. B  F3 q5 D1 r* q
寺右龙舟的材质以坤甸为主,与樟木做的竞赛龙舟有所不同。选择坤甸木作为船的主要材料有很多原因,相比樟木来说,坤甸木结构细匀,材质硬重。虽然不太适合龙舟竞赛(需要船身轻巧),但强韧耐腐,抗蛀力强,置于潮湿处也不会腐蚀,越浸于水中则越坚实,便于收藏,特别适用于探亲趁景的龙舟。+ S" @1 ^9 W8 u( e5 p8 \

) {* o; ?* r- O3 T3 B

2 ?# ], X0 R" G9:00  $ @9 Y: g+ b* \' Z0 V
“前辈”出山,以旧带新- s* g. P! M$ \. F! s
8 K) ^& u) Z6 `
* q1 f3 D# L& `' K) I

1 Y; [7 y" B# R6 V! ]( U5 V# f刚好最近寺右村的老龙舟也正在龙船厂里进行维修。于是提早到达布置的村民们就顺便把旧龙船也布置了一番,准备以旧带新。
' C% R2 n9 _, f) l- P3 C6 m% C- ]
" K0 \( \" S  v0 F7 Z4 v" B. s
3 P# Q1 u/ b6 e; p* J0 r
/ ]# C' D* [/ ~0 h4 W8 t

' s8 ?' s1 x8 T* [9:30  8 b7 g5 ~/ b, j# r+ ]& k
邻村亲友送来祝福. p; U9 G* F4 Y. }0 Z$ I) o
+ F; Z% w; j, M* F" S
- M6 \. d6 d- z) `% W

9 W' Q" X% F' R( Z9 [, ]. J" ]7 X/ g+ E  ^+ c% t
10:00  
# X+ I8 l/ h: y! J# A“大部队”到达,准备就绪
' Q/ e: ?0 \' a7 \
# Y# c+ ~+ G) F5 @- u

6 G: l# u- \$ m+ ?- m! b$ R5 C, F- |+ n5 j$ F

1 d- V4 b% q' F0 Q* D+ u1 P10:30  
9 T2 n6 C2 C" ]" Y$ k+ T  j“洒龙水”、“采青”5 {) j1 G: w2 q$ U+ g
( U9 w9 q, [' F7 z% X( }
在广府地区,“扒龙船”前有一整套的仪式。
6 ]8 I9 f6 l+ m7 S: ]9 _: w% \4 x% F
“洒龙水”,是村民们用一早准备好的黄皮叶泡水擦洗新龙舟的船身,一边擦洗一边祈祷,祈求上天保佑寺右村吉利安康风调雨顺。
$ g8 i8 q! i8 D' a1 i0 J6 k
% l" l* X1 a" l" w) F. X而“采青”作为仪式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寓意让沉睡的龙船重新“焕发精神”。所谓“采”,即扒龙船到河涌边采两束禾秧;“青”,即由村民们预先在花盆里种下禾苗待仪式时使用。“采青”时,将禾苗放在江边的大树下,燃香祷告,然后把一盆禾苗放在船头,一盆放在船尾,寓意风调雨顺。
6 K4 i# u, f# j; e- i, i6 W- B
# j7 {1 J8 k+ `4 }4 A+ E; R6 c; V7 L0 z9 |! W! [* N
11:00  
8 d9 ^. z# p# H3 k  k6 y; r' A2 ]造龙点睛
/ W9 z) V( S, h- {* e: Y! Y. n' V5 }' X

+ H! X4 N( i5 M( Q
6 W) N& D+ c* P& `+ q5 L! q4 y% ]- R0 e5 z8 l% y9 J% A4 l" g
12:30  
& A3 b7 V. t! e! s* Q“新龙”入水  H) h' h! ^6 D

. U/ ]3 D  o/ D( o
( j* u8 n0 t' _0 I: B$ U4 |9 ?
1 x, z& X( }: U9 k8 p
权叔告诉小e,今天龙舟的推水誌庆仪式共有一百多位村民来到龙船厂参与,一同出力。龙舟把整个村的人们凝聚在了一起。
0 s& D9 G; g7 B
: _! X9 x; N$ y8 Q5 T% t) r

* o. o1 u9 q# J" P, Y+ S$ ?6 \0 Y& v) I8 n/ x7 C
在村民眼中,龙舟仿佛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因此在和龙舟有关的所有仪式中,都必需慎重行事;而与龙舟相关的所有活动,也总是全村的盛会。龙舟文化传承的氏族之情,将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X' l9 W% c. e0 P) N- B
/ M8 F; {) c1 B; ^
# j& ~0 `9 c, u) J' S+ }
14:30 - 16:00: S/ ?- c6 R0 y2 C+ N) i0 x
龙归寺右) G2 I( ^+ S9 Z8 Y: y8 |  R# n
% U# ?8 i! j9 r) v; r5 Z

6 V! V) h' V7 p6 [, b
1 }" _6 c5 a1 ?2 g“新龙”刚刚接近寺右村附近的江面,一早就在岸上做好准备的乡亲父老们便点起了长长的鞭炮,迎接“新龙”的到来,一时之间江岸上炮竹声响,好一派热闹景象!
+ R4 J! O/ u6 c" x8 ]0 u) F! K0 O, m
2 `* o+ Q8 \! J$ G! [' f. K- p' s% i" |

  c5 p% I; M/ ]) H伴随着欢呼声、爆竹声,一新一旧两艘寺右龙舟结伴驶入寺右村附近江面。
1 ]3 U9 g: f9 O# j, v( M5 e
4 h# @: ]- r/ R. V9 x! G

) \# g* b2 f) Q( |3 W# G' K- v3 ?% f
龙舟终于靠岸,村民们纷纷上前围观。0 \% G" t. O+ R

0 f& [  n; M- _' n8 y9 A. g! E) W3 r( f9 {" n, S5 v

& D8 w+ I% H2 e# F: [) X新龙船“到家”后,今晚在寺右村还摆了龙舟饭。据了解,此次龙舟饭一共有250多桌,除了本村村民齐聚一堂之外,还邀请了附近村的亲朋好友一同庆贺。9 z4 V( X8 c6 N. |* E7 e
% u, f& ~2 I2 G8 e
! A  g0 g9 r  C: k
1 g& L( R7 {, C( J

% U! n2 Q5 C! b" M6 Y3 m
' K. e' [1 e& Y/ M- V烟花5 c+ |) g0 o* ~

/ g& ]9 U9 b' m* u/ ]" p; ~+ X2 l# R
小e手记
4 h$ U4 J' W, e$ n; B; l6 g
1 t# E  ]8 q' s- W% }从筹备、制做到下水,小e一路跟随着寺右村民“造龙”的脚步,每一次都有着不同的感受。' Y/ W! q1 V6 B; b' C1 [
  F5 F. A& ?/ I/ P. i
看见寺右村的村民们,上至七八十岁的长者,下至七八岁的孩童,都为了龙舟的事各出己力,小e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传统习俗的魅力,也见证了宗亲氏族的力量。一条村落,一份文化,族群也许是传统中国传承最久远、影响力最大的力量,也是中国文化能够传承下去的最坚实的基础。
' p# ~# e+ D  S6 b9 ~2 ~; ]) [$ v, @$ w
  Z* |) x! B& t7 F3 L  g
3 b6 u( ?2 ~7 ?5 S
. B) z/ Y' l4 s" T' g
而就像朝着同一个方向、同一时间发力划动船桨能使龙舟前行,这种齐心协力,也必将让使寺右村的村民们共同进步。

64016.jpg (151.16 KB, 下载次数: 171)

64016.jpg

64017.jpg (172.8 KB, 下载次数: 201)

64017.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4364 天

连续签到: 286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发表于 2016-11-7 22:26:19 | 只看该作者
这真是个好帖子,倾情关注,盛情点赞!' d/ {1 V$ A) {$ X1 z

签到天数: 372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
发表于 2016-11-8 06:52:59 | 只看该作者
姚先登 发表于 2016-11-7 22:26
" p3 D$ R4 [9 O" I  E0 M, I这真是个好帖子,倾情关注,盛情点赞!
( A5 d! s" ~" r) d7 R* A# K
姚氏的风釆,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9-23 06:4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