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4433|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大河报《厚重河南》首席记者姚伟重头文章: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2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7 20:41: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转载大河报《厚重河南》首席记者姚伟重头文章:- g5 s% R& k$ b1 d0 X
开创盛唐之“国务总理”系列五:
9 W3 K4 i+ @- b- W/ h6 d0 j: M8 K: P$ v7 `6 j

8 L7 F% r  t3 ^7 L" m; A/ A2 l! R* R: M
& H. ~  I' Z% ~+ r, Z+ Z& D

7 d. p1 _' r" Y: r4 k
智者人生:个人、家庭、国事诸事妥帖

- a9 f3 |+ ^( O9 Z
http://www.dahe.cn 大河报 B25 厚重河南 2007年05月31日
0531B2501.jpg
  □首席记者姚伟任双玲文图; s5 h" N' h9 F; ^

* |3 Q9 T) j+ o0 N4 l% o3 K/ B# l  “越了解,就越觉得姚崇伟大,他的人格、智慧和贡献都很伟大!”《姚崇传》的作者姚学谋先生如是说。
; q8 k5 Z/ _# y8 o8 l
8 t, ~. t# t( ?; k4 f  姚学谋是渑池县英豪镇谷水村人,村里90%的人姓姚。上个世纪80年代,一位老人把冒险保存下来的姚氏家谱拿了出来,村里人都极其热心地去看。按照家谱记载,这个村的姚姓都是明初人姚宽的后代,姚宽原来居住在洛阳,后带着家小迁到谷水村,当时叫“宽祖陕硖”,意思是回到他的祖先姚崇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该村过去属陕县,上个世纪50年代土改时划归渑池。)家谱中还记载了姚崇的简略事迹。姚学谋这才知道,自己有一位了不起的先祖,甚为自豪。
( g; d- g# A7 B# ^3 Z) l9 n5 G
4 r# |$ r1 r  l% C: L& W: ?8 Q" b7 A* l  1998年,三门峡市重视史志,不断请专家来讲史志编写。河南省地方史志协会副会长、中原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杨静琦应邀到渑池讲学,她从渑池姚姓谈到了姚崇,对姚崇十分景仰。讲完课,杨静琦提出要找姚崇的后人聊聊,县里就找来姚学谋,让他陪同去了谷水村。到了村里,杨静琦翻着姚氏家谱爱不释手,她还惊奇地发现,村小学的墙上,竟然镶着姚崇手书“藩篱”二字的碑,那字雄浑有力,实为珍品。姚学谋跟她讲了这块石碑的来历:开元三年,姚崇回乡为父亲造义冢时,为故乡书写了这两个字。上个世纪初,陇海铁路修筑到张茅,这块不知什么时候埋于地下的石头重见天日,被一个财主镶在自家照壁上炫耀。谷水村的人“拉脚”常从张茅过,得知此事后,觉得这是自家祖宗的东西,怎能让别人占有?就在夜间取下,连夜赶回家,将石碑保存在姚氏祠堂里。“文化大革命”时,有人要砸这碑,被村小学校长、老红军姚正平拦住,封存起来。据目前所知,这是姚崇留下来的唯一手迹。+ d2 g) O! R- D" O% Y9 I
( ^4 k" B7 l' r
  杨静琦边听边感慨,说姚崇可是历史上杰出的宰相,应该好好挖掘、整理史料,为他写本书。这不仅对姚崇后人有激励作用,也是对民族文化的弘扬。
. C' g. v' h" a! [) F- g, I) G& t4 _, ]2 e; `9 ]  y! h& T3 z- |( ~
  姚学谋当时就萌生了写这本书的想法,但那时他是渑池烟办主任,工作极为繁忙,只能抽出部分时间搜集当地的史料。2002年,渑池“一刀切”式地让所有52岁以上的科级干部“编外离岗”。姚学谋有了时间,就开始全身心地扑到这件事上。
2 j; T8 q. R7 I5 O5 Z" U; b8 E/ _, _6 x2 q" ~9 r  ~: w
  他先在当地收集与姚崇有关的墓志铭、墓碑等石刻资料,然后跑遍洛阳、三门峡、郑州、西安的大小图书馆,查阅有关姚崇的文献资料,将新、旧《唐书》,《资治通鉴》及各种唐人笔记中关于姚崇的文字全部抄录、登记,整理了厚厚的两大笔记本。
- K1 ~! m6 i0 I( w* R# ^& G4 N& b# B0 d9 w7 P& H
  那两年时间,姚学谋既忙碌又充实。收集资料是很艰难的,2003年冬天的一天,洛阳打来电话,通知他可以查看姚崇夫人的墓志铭。为了在上午8点前赶到洛阳,他凌晨3点多起床,乘坐去关林进货的早班车往洛阳赶。因为天冷,车窗上结了厚厚一层冰霜,人冻得不能坐直。到了洛阳拿出相机拍照,却怎么也照不成,这才知道相机怕冷,电池不工作了。% z- L0 {$ Q$ N& `- p
% U2 ?0 L+ F  p& V
  那段时间,姚学谋去外地都是凌晨三四点出门,他有自己的道理:出门晚,只能干半天活;起早点,才能早到多办事。出去一次,他要休息两天才能缓过劲儿,也有本家热心此事,但慢慢都不愿跟他一起出去了,太累,一天到晚不停地跑。5 C$ @" `; E# H4 v
, {% p& G& M. A4 @! s% h
  子女们心疼他,劝他在家享清福。但他并不以为然,觉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这是自己喜欢干的事儿。作为先祖故乡的后人,能看到更多先祖存留的东西,把先祖的事迹宣扬出去,不仅对本姓,对整个民族也是有益的。
/ F0 g3 ^3 s  w5 T8 u2 Q4 [2 A, o. f
  死姚崇犹赚活张说
. B; p8 j- w+ n( l, D2 M5 A) y4 u7 O
  姚崇和张说都是开元前期的名相,在唐代,一个关于他们俩的故事广泛流传,叫做“死姚崇犹赚活张说”。- B' ^/ e7 }$ I1 h1 U
/ h2 A4 C" u0 ^1 R% k" X; L- M
  故事说,姚崇、张说同为宰相,两人向来有矛盾,多次相互“挖坑”、“穿小鞋”,张说对姚崇的怨恨很深。玄宗打算任命姚崇为宰相时,当时的首辅宰相张说对姚崇的才干很是忌惮,先后两次派人阻挠,结果被玄宗识破,阻挠的人差点掉了脑袋。姚崇当上宰相后,张说比较紧张,与玄宗的弟弟岐王密谋对策,被姚崇探知。一天,已经罢朝,朝臣们都已离去,姚崇独自跛着脚做有病状,玄宗叫住他,问是怎么回事。姚崇说:“我的脚坏了。”又问:“不很痛吧?”答道:“我心里有个忧虑,痛苦倒不是在脚上。”玄宗自然追问是什么意思,姚崇这才缓缓说道:“岐王是陛下的爱弟,张说是辅佐大臣,他们之间来往密切,让我很担心!”这在当时可是犯了玄宗的大忌,此前唐朝的政变,多是诸王勾结大臣所为,玄宗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张说被远贬外地。据说这“砖”垫得十分够劲,张说在外地干了八九年,直到姚崇快去世时,才想法重获玄宗信任,再度出任宰相。0 ~4 J% o7 V) ?2 ^' l  R% H1 W
8 [- s3 ~* Z0 J7 N) Y" w, _
  姚崇临终前,为自己的子孙安危精心谋划,他告诫儿子说:“现任宰相张说与我嫌隙很深。这个人很喜欢奢侈品,尤其喜欢古玩。我死之后,出于同僚礼节,他必来吊丧。你们可将我平生积攒的珍宝器皿陈列在灵帐之前,如果他看也不看,那你们就要早做打算,灭族之灾就将降临了;如果他看这些东西,你们就不用忧虑了。你们就将他看过的东西全部送给他,并请他为我撰写神道碑文。得到他所撰的碑文后,要立即誊写并呈送皇上,还要事先磨好碑石等待。待皇上审阅后要立即刊刻。张丞相见事迟于我,几天后必定后悔。他若以修改文辞为由派人索取碑文,你们可领来人看刻好的碑石,并告诉他皇上已经审阅。”
/ U2 J( Q; g' m# X9 N9 A4 S; }* t6 [# }  p; [: T0 h. d# ~. U
  姚崇死后,张说果然前往吊丧,看到陈列的古玩珍宝,简直是流连忘返。姚崇诸子按照姚崇的嘱咐办理,不数日,张说写成了碑文,叙述详细而全面,可说是当时最高的手笔,文中有“八柱承天,高明之位定;四时成岁,亭育之功存”。过了几天,张说果然派人来索碑文,说遣词造句有不周密之处,想再修改修改。姚崇的儿子就带来人去看刻好的石碑,并告知皇上已审阅。张说得到回报,后悔地捶着胸脯道:“死姚崇犹赚活张说。吾今日方知才之不及其远矣!”3 ?1 j8 k1 B1 ?- n4 y8 X8 O  x" t' K

7 \: j% [0 L' D$ L  一般研究者认为,这个故事的可信度并不很高。姚崇在玄宗朝的宰相任期内,革除了诸多弊端,对付的功臣、诸王、皇亲国戚,全都是厉害的角色。但姚崇为人多智,办事手法变通,又十分公正,才干之出众、政绩之斐然,朝野内外,人所公认。所以他干事很多,得罪人却并不多,并没招来多少嫉恨。他死后,儿孙后来在朝为官,基本没遭到有意的报复。
! H# _) q1 S5 v1 x2 T+ u# P* ]& M  v, w6 G# |) C
  但唐代很多关于姚崇的故事,都把他描绘得十分智慧,这倒是很真实的,姚崇的一生,把个人事、家事、天下事都安排得极为妥帖。" g1 C) V; t% O6 z+ o( \
  真实的情况是,姚崇临终前,确实为子孙留下十分智慧的遗言,并且洋洋洒洒一千多言,这就是流传至今的《遗令诫子孙文》。) l3 W, [9 G  @1 h

  q$ l9 L* x/ x0 X8 P2 M# p  在这个长篇遗嘱中,姚崇首先要求为其薄葬,说厚葬是非常愚蠢的:埋时死者夺活人的东西;埋葬后,死者却不得安生,被活人偷东西。从前很多人莫名其妙地喜欢厚葬,你们可别干这蠢事。
. q$ C3 _/ _* `" P% |8 h- x* k* [3 \/ n/ H" p
  其次告诫子孙,为他举行葬礼时,不要搞道场什么的,如果怕被人说不孝,走走过场也就算了,拿他的旧衣服做酬劳也就足够了。
7 J# P+ D! g( {/ A, n" T0 Y0 M6 Q; X5 H. N
  他还讲了对佛教、道教的看法,告诫子孙不可崇信。
) ^! }7 i; G1 ?! ~& n( Z/ N: L# C+ F$ g! H) F& c. I  @+ p
  在这篇遗嘱中,他还交代子孙,田园资产,已预先分好,子侄各得一份。他说见到一些达官贵人,身亡之后,子孙失去庇荫,多至贫寒,为争财产斤斤计较。不但本人有失体面,而且也败坏先人的名声,被人耻笑。所以“预为定分,将以绝其后争”。! H( P' b$ [" g$ B

: G7 I2 j) u% Z  千唐志斋保存有姚崇四世孙姚侑的墓志铭,从中可知,姚崇去世百年后,他的后世子孙还合族居住在洛阳慈惠坊,长幼有序,彬彬有礼,与姚崇活在世上时一样。“里中黄发之老”,看到姚家的情形,都十分感慨。- e) u# \# V6 o0 s

6 Q, h. x0 r0 z. ^6 l  君臣相知留佳话  * u) \2 _3 s, Z" f

/ V- U; f. r: |( w5 |0 E, L  有一年夏天,姚崇随玄宗从长安前往洛阳,行至硖石城附近的行宫——绣岭宫时,天气酷热难当,玄宗躲在狭窄的行宫里,热得实在受不了,问左右:“附近有大寺庙没?我想找个高大的房子避暑。”左右告诉他,狭窄的崤山道上,前后满满的都是禁卫军,根本走不快。于是玄宗对高力士说:“姚崇聪明,看看他是怎么乘凉的。”高力士出去看了看,回报说,姚崇穿件葛布单衫,骑匹小马,站在大树的树阴下。  m$ @% u! E2 i6 v2 x

: }2 r8 Y9 Y- D3 T  D1 X  玄宗一听很高兴:“我知道怎么办了。”便学姚崇的样子,暑热之感顿时消去,于是感叹说,小事姚崇都能把自己安排得这么妥帖,“触类而长之,天下固受其惠矣”!
1 s! u7 d& [: p8 E( f9 p9 S2 P' Q! r# }4 ?# K, f( g0 p2 q
  将天下交给姚崇管理,玄宗无疑是放心的。君臣二人的相知,实在是一段盛唐佳话。姚崇每次到便殿进见,玄宗都要从御座上站起来,表示敬意;姚崇离去时,玄宗也是一直送到殿堂的大门。玄宗用了那么多的宰相,也只有姚崇和宋璟有这待遇。
: i+ h. P  {- l) N8 ~9 P0 D/ H
% H8 d7 X; v8 H7 O5 Y  有一年七月十五,玄宗坐在偏殿,很想和姚崇谈论时政。但这天大雨不停地下,道路极其泥泞,雨水积了一尺多深。玄宗实在忍耐不住,下令他的侍卫冒雨用步辇把姚崇抬进宫内。当时朝廷内外都为姚崇感到荣耀,玄宗这样礼贤下士,是前所未闻的。. Z) P8 @2 l1 S
+ [# r0 F1 B- H+ ^" h# ?( @
  有次,姚崇患了疟疾,长期不能“上班”。源乾曜受命做了“代总理”,不过这时候当“代总理”注定是个倒霉的角色。每有大事,玄宗就会派他去咨询姚崇。0 y' G! n8 x5 i
/ Y, `% [+ u0 r4 h2 F4 O
  由于姚崇把家安在洛阳慈惠坊,在长安没有私宅,寄居在比较偏远的罔极寺,源乾曜常常要颠颠地跑过去,即便这样,他出力也不讨好:上奏的意见好的时候,“帝必曰:‘是必崇划之’”。如果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玄宗就会皱起眉头:“你怎么不去问问姚崇?!”
4 o  Q) V3 Q. V( _* J, j% R
3 ~, A4 c$ u- F% k' a8 V  “倒霉蛋”源乾曜为了方便见姚崇,上奏请求让姚崇搬到离皇宫较近的四方馆居住,玄宗马上同意,并允许姚崇的家人跟着照顾他。但姚崇觉得四方馆太豪华,又藏有公文,不便住进去,就推辞了。这下倒把玄宗弄急了,脱口道:“朕恨不得让你居住在宫里,住四方馆有什么?”
# l, `4 c/ s7 \
# W! Z( F7 S% A3 f) V* O: k  后来宋祁在《新唐书》中评价说:“然唐三百年,辅弼者不少,独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何哉?君臣之遇合,盖难矣。”姚崇所提种种建言,玄宗总能采纳,包括抑制佛道、抑制奢靡、抑制皇亲国戚等,这样的君臣关系,实在难得。
2 t3 k3 o+ N' |' D* h0 s$ @9 q3 {' T+ h, u, z6 k
  但玄宗跟姚崇也有发生问题的时候。一次姚崇袒护手下,玄宗非常不高兴,姚崇敏感地意识到,皇帝对他手下的处置,已经透露出对他的不满,于是上书辞职,推荐宋 接替自己。; V/ S# d/ B& n5 k5 `7 i

" G& t! Q# l! g/ g5 w  [# d  不过他辞职后,玄宗还是恢复了对他的信任,命他五日上朝一次,仍然立于大臣的首位,每有重大政事,也都专门征询他的意见。4 l& a5 K) m) T2 m. u# w

6 a! ?) Z/ ~( n+ e# }, S; C  宋璟与姚崇的性格和处事方法很不相同,姚崇善于变通,宋璟 守法持正,但他们政见一致,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在他们任相期间,大唐悄然走入盛世。3 J* @* t9 e( I7 c2 j* }

3 B2 j+ s0 [9 _  ~; A1 s  他们所开创的政治安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唐朝迅速走向繁荣。从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短短的五十年间,唐朝人口从37140000增加到52919309,增幅达40%。人口激增,而物价反而有所下降,开元初年,“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那时的中国,“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
$ Q4 V; J' `/ t" ~8 v7 w& j, l& A" C4 J
  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繁荣,带来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黄金岁月,其中唐诗最为后世称道,著名诗人高适、岑参、王维,特别是李白、杜甫都生活在这个时代,而唐代中期的著名诗人(所谓“大历十才子”)也是这个时期培育出来的。其他音乐、绘画、雕刻、塑造等艺术也无不成就显著,“如有神助”。
# K% `% W/ }3 _& a( z3 V$ h
! ?: K8 S3 f- l! m( t0 K/ D# h  著名学者袁行霈先生谈及盛唐诗歌时说:“归根结底,盛唐气象的出现是由大一统的局面下经济繁荣、政治开明、社会安定所决定的。无法想像,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 Q6 l" k: B3 \% T/ L( ^; Y
9 M! ^: ]6 S4 U, j: @
  姚崇并没有设计盛唐的模样,他甚至不知道后来盛唐有多辉煌,“李杜”的光芒有多耀眼。他只是深刻地了解那个时代,又具有超人的行政执行能力,除去各种弊端和障碍,让大唐的面前“潮平两岸阔”,让大唐的航船“风正一帆悬”,那么,该来的自然就都来了。4 Q* }' E' L3 k
   (全文完)
% f" Q; k, n6 _& Y7 x2 c. U $ q) a) _6 g5 Q' t" h
3 ^* K2 B# [/ J. Q7 w2 ^5 e
  开元三年,姚崇回乡为父亲造义冢时,为故乡书写了“藩篱”二字。据目前所知,这是姚崇留下来的唯一手迹。该石碑现存于三门峡市博物馆内。/ I$ j4 J. v+ N$ c+ P# u2 _  @
! f$ t5 ?7 k& J) J8 y3 R5 }. {
2 L, i, N/ K  L8 Z3 _) e; r0 i+ E: L
* g. G2 _: h* N; N  a
         姚伟在采访中与《大唐贤相姚崇》作者姚学谋的合影。6 `2 z2 A; g$ \& j% 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3861 天

连续签到: 2358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发表于 2015-11-4 18:48:49 | 只看该作者
洛阳姚孝民 发表于 2011-3-27 19:25! |0 `# W' r' }/ ]8 ~. L5 p) {
学谋宗亲和姚伟宗亲。

  I* @9 Z( w9 [/ `“他先在当地收集与姚崇有关的墓志铭、墓碑等石刻资料,然后跑遍洛阳、三门峡、郑州、西安的大小图书馆,查阅有关姚崇的文献资料,将新、旧《唐书》,《资治通鉴》及各种唐人笔记中关于姚崇的文字全部抄录、登记,整理了厚厚的两大笔记本。”* Y, ^0 V9 k' \; U* Y2 y  c- G' B
1 X* \8 g" K/ e
实在了不起!叫人肃然起敬!
7 G" n! V, O0 _. D7 {+ Y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发表于 2011-2-7 21:21:1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学习,好资料。孝民宗亲辛苦了,合影照片显示不出来。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
发表于 2011-2-8 00:42:54 | 只看该作者
记者姚伟宗亲也是崇公之后吗?

签到天数: 3615 天

连续签到: 1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
发表于 2011-2-8 17:03:1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签到天数: 22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11-2-9 09:29:12 | 只看该作者
记者姚伟宗亲也是崇公之后

签到天数: 22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13:22:02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姚崇留下来的唯一手迹。该石碑现存于三门峡市博物馆内。

签到天数: 22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11-3-24 08:01:58 | 只看该作者
记者姚伟宗亲很有才!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
发表于 2011-3-25 01:14:33 | 只看该作者
记者姚伟宗亲很有才!
/ J- K4 |; L5 p) {洛阳姚孝民 发表于 2011-3-24 08:01

' D6 V! f4 O- {
7 T% R8 y4 C' [& |" }0 D* Q. [0 v, K  l! f7 o6 ?. T
    前几年,我经常看《大河报》的《厚重河南》专题栏目,知道姚伟的名字。姚伟宗亲的确是大手笔,很有才。:victory:

签到天数: 22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11-3-25 07:52:53 | 只看该作者
姚伟宗亲的确是大手笔,很有才。

签到天数: 3615 天

连续签到: 1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0#
发表于 2011-3-25 15:30:5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学习,好资料。孝民宗亲辛苦了,合影照片显示不出来。  W2 m( g6 j  _0 n- m- o* c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1-2-7 21:21

( m- w. [. O7 E7 G) t. V) _
, v/ H) w. [7 t, s( ]
: j/ u3 \& S: u* G( k2 a6 S4 O    我点击新浪博客看到了。二人合照是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8 21:5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