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 M0 N. V; c3 q7 `% E当我们走进东南名村镇文岭阜山村。看见明教堂、荣国公府、姚氏宗祠三座集中在阜山村一广场上。文岭阜山村姚坑半山脚下有一座“明教堂”,是当地人民用来纪念明朝朱棣皇帝身边重臣、《永乐大典》编纂负责人姚广孝的书院。姚广孝一度成为明朝燕王朱棣的核心智囊人物,被后人誉为政界的“参谋长”。而改扩建的姚广孝纪念堂进一步突显出这位由长山乐水哺育成长起来的旷世英杰。第二座荣国公府(姚广孝纪念堂)、第三座文岭阜山村建立姚氏宗祠。
$ J9 Y; S: f2 M( U 明教堂位于长乐二十三都姚坑村,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由方子安创建,至今已近千年。姚坑始祖姚能举于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重建,当时的长乐守土(邑丞)吴仲举应姚能举之邀为其堂撰写匾号“明教堂”,至此“明教堂”而得名,而“明教”二字正是取“释明教化”之意。到了南宋庆元三年(1197年),曾任南宋兵部尚书的林采将明教堂迁至现址。
9 M6 D% ^' Q; H/ y3 O% x, Z$ Z
% x0 j- ] p& \- L- v元台碑原碑立于姚坑明教堂内,后移置鹳岳山。花岗石质,碑高2.8米,宽0.63米,碑额刻三圆圈,意为三元,碑身刻元台、落款咸淳壬甲申岁立,"状元陈文龙书"。8 d/ Y; n' y: w: r' G& o
明教堂不仅人文荟萃,而且风景秀丽。据《明教堂序》记载,阜山姚坑始祖姚能举,本是侯官古灵人氏,因年轻时求学于“德成精舍”,后才迁居此乡中。后来其子孙七世出了两个状元,十个进士。曾任南宋兵部尚书的林采曾在他撰写的“明教堂序”中这样描述着明教堂的景色:“……东有玉狗之石插入云霄,西有飞来之石凌于汉表,南则有花林五里胜似上林之境,北则有梅树十里时占百花之魁。春有玉罁之石可以酿酒,夏有莲花之石可以吐锦,秋则有金钟之声逐潮而响,冬则有渤海之水当面而潮……”6 E* X3 a. h. M e+ B. I3 M) N
" k$ c) W9 M$ g2 E0 Y 自宋而清,明教堂因为“巨卿名儒,云合响应”,培养了众多的人才。除了上述的姚颖、姚勉、陈文龙等三位状元以外,还有姚宗虞、姚子才、姚土自、姚直夫、姚同、姚简中、姚震、姚逢午、姚灼、陈觉伯、林得中、林亚文、姚承恩等有案可查的十数位进士。
6 m G' U) I7 e, [5 M. A0 {; e' b+ h5 `" v' U1 c; v
第二座荣国公府 座落于文岭镇阜山姚坑村姚广孝纪念馆,“明教堂”的重建,姚颖、姚勉、陈文龙这三状元的动人故事以及历史典籍中由“明教堂”培养出的先贤而闻名于世。
: ?: x% K/ T2 [+ ^
0 U' o8 S) k* {6 D# m3 J第三座姚氏宗祠 座落于文岭镇阜山姚坑村。始祖姚能举于宋绍兴二年(1132)在姚坑建宗祠,后又建公婆厅(遗址尚存)祀奉祖宗,此为宗祠前身。明永乐年间,九世祖姚广孝对祖祠进行了修缮。明嘉靖年间,因倭寇入侵,祠堂损毁。1944年宗亲捐资重修。姚氏宗祠修祠正副理事长为姚贤慈、姚孝肃以及姚隆光等八位理事。祠堂为六扇五开间,木质结构,两边围墙,墙脊系喜鹤尾式。祠内建有神主龛。1946年,祠堂被充作姚坑初级小学。“文革”中,祠堂牌匾、神主龛均遭破坏。1992年,姚坑小学另建,姚氏宗亲再捐资20万元,在原址上重建宗祠。
3 P, ]; j: i; ~8 B* \
- ]9 h" S% m9 E) T$ L 长乐文风昌隆、人文荟萃。所以说是“德成精舍”成就了吴航“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美誉。3 N$ i5 b% s3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