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59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凤阳姚昌茂 于 2017-4-3 01:07 编辑 - B9 U4 A' z: r9 `- p
* Y; C9 f( X+ f8 G
丁酉仲春四月二号(农历三月初六),风和日丽,早晨八点凤阳北姚郢锣鼓喧天,人头攒动,姚氏大旗迎风招展。
/ P, R) s8 Q4 t, ]' N5 S! O* ^
9 X* [( l3 ?/ W" x) t5 ^; P' F
2 |$ F. t- P$ c" m5 Z) v/ n由凤阳姚氏珂斗公裔建祠修谱理事会倡导组织下,凤阳姚氏珂斗公裔公祭“始祖珂斗公”祭祀活动隆重举行,各村同宗族人以及在外工作族人踊跃参加。- j2 {/ W3 M+ u7 e$ c2 G8 d* S ~3 A
南昌姚氏也派代表南昌姚卿辰、姚来水等一行六位宗亲远涉千里参加了此次活动!凤阳周边姚氏宗亲
( m, L! o% h* f凤阳姚氏宗亲会、蚌埠姚氏宗亲会均参加了此次活动。7 G* }8 _! D. L" \0 M0 Y, x; ^3 h
7 z6 U4 c3 o/ c% U4 _4 J" z
4 W: c! V7 D" @( c( z, {, |8点30分【姚氏宗祠】烧香祭祖;村内二世祖坟前祭拜,9点30分赶到横山口祖坟,10点祭祀活动正式开始,11点半顺利圆满闭幕,姚郢村委会按排了午餐宴会% h5 w! v, {: M2 E. U9 ]
3 {# N3 T& B' S; G
8 i* W; R& O, S* @5 w0 I* R# y8 z此次活动主要负责人【凤阳姚氏珂斗公裔建祠修谱理事会】会长姚运海、著名旅加摄影家姚廷明,凤阳姚氏宗亲联谊会,组委姚玉、姚运超等及各村姚氏负责人,他们为此次活动呕心沥血,尽心尽力,精心组织策划,为凤阳姚氏宗亲工作、弘扬姚氏传统美德做出了极大贡献
) j8 E7 ~5 ^. X6 i L5 A1 R 凤阳姚氏珂斗公后裔的祖茔在今天的凤阳县官塘镇境内的横山口,历史上俗称“红山口”具体是哪个“红”字没有人深究过,从今天的地图上查阅是“横山口”。横山口祖茔的具体位置:淮南铁路以北、考城到官塘的公路以西横山口水库西面。: @- n0 U' Q6 Q; o3 _. Z8 U
从地理环境上看“横山口祖茔”坐西向东,祖茔的背后是老祖宗的祖居地姚郢(古称“黑树姚”)由自西向东有十座大山依靠(百瓜山、龙山、大屋山、黄道山、姚山、江山、石榴顶、马山口、横山口),祖茔前有一清潭永不干枯,祖茔再向东还有一座小山号称“万山” 老祖宗背靠老家群峰,面朝万山清潭,真是绝好的风水宝地。
' O }4 w# I( |) U; B横山口祖茔历来是凤阳姚氏珂斗公后裔公祭祖宗的圣地,每逢清明,这里聚满了珂斗公的子孙,追思和祭拜我们的祖先。更早的年代我们无法考证,但是据各村的老人们回忆说:每年清明到横山口老坟祭祖至少有100多年了,我们从小就跟着的爹爹、爷爷来此祭祖。每年前来横山口祖坟祭祖的有黑树姚、山南姚、竹园姚、小姚家、磨山姚、庒墓姚-----。
. j$ f+ V! k8 u1 O* ?# i% u" x 今日凤阳珂斗公后裔齐聚凤阳北姚郢,带着血浓于水的血脉亲情,祭奠一世祖珂斗公墓碑落成仪式,此举为姚氏的历史挥上浓重的一笔。同土同根藤带藤,同乡同宗心连心,我们相信通过此次大型清明祭祀活动,我们的明天会更好,姚氏大家族一定会更加枝繁叶茂,共同振兴我姚氏伟业,共建和谐文明! 附开基祖姚珂斗公考记(姚廷明撰),根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凤阳西泉姚郢所编《姚氏家谱》记载:“先人相传曰,吾族原籍江西省南昌府斗口县。查舆图南昌今无斗口县只有斗门镇,惟九江有湖口县。岂我先人相传之误欤,抑其地名之不古欤”。 如今九十七年过去了,凤阳姚氏的始迁祖珂斗公究竟从哪里迁来?也就是说凤阳的这数万姚氏族人的祖籍是哪里?先祖们在九十多年前留下的这个遗憾,至2003年一直无解。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的两年间,凤阳、南昌两地宗亲先后七次相聚探讨、核查族谱,经一再分析考证,南昌、凤阳两地宗亲已确认:凤阳姚氏始迁祖姚珂斗迁自于江西省南昌府斗(鬥)门(門)。珂斗公为我凤阳姚氏的一世祖。我族二世祖是两位,其名都是单字:枝、松,都是“木”字旁,取用了元采的“采”字下部。我族四世祖是六位,其中四位其名也都是单字,分别叫:爵、爱、采、受,取用了元采的“采”字上部。我认为,这些都可以理解为后人为了纪念始祖的一种特意安排。元采公有三子。长子宏恕英年早逝,孙子自成送回原籍;之后元采再次回到凤阳此时身边实际只有二子。而我族家谱记载,一世祖即珂斗公也正好是两子。由此可见,元采父子的身世也与凤阳始祖珂斗公正相互吻合。据我族民国八年家谱记录:“先人传曰,吾族原籍江西省南昌府斗口县。”这个记录中“斗口县”三个字有误。但是我认为像江西省南昌府这样的地名,是绝不会搞错的,所以首先可以认定:我族原籍是江西南昌。南昌自古以来就有“南昌无二姚”之说,也就是说只要是南昌姚,就必然是彦国公族。从这个角度分析,珂斗公应该是南昌姚氏彦国公之后,当毋庸置疑。“洪武修陵”说。民国八年家谱曾记载:先祖由南昌祖籍迁出后曾“迁居江南凤阳府南明陵之侧,洪武修陵,迁于怀远南乡考城集”。这句话的前半句“迁居江南凤阳府南明陵之側”应该是指离开南昌后经江南迁至凤阳府南、明皇陵之側,同时这句话还说明了此时已经有了明陵。后半句“洪武修陵,迁于怀远南乡考城集”,这里说的“洪武修陵”不是指第一次建陵,应该是指后来的修陵。此次修陵的时间查不到史料记载,但是可以认定这一场修陵不是始建而是修建或者是扩建。根据明史分析,这次修陵应该是明弘治末年大约1503年以后,也就是说,我族从凤阳府南迁至现在的西泉考城西的时间应该是1503年之后;而且,定居到现在的姚郢也不是一步到位的,其迁徙应该是途经了西泉、考城,最后才定居于现在的姚郢。修陵时间的认定依据:凤阳修陵是朝廷的行为,凤阳明陵的建成应该在洪武末年,洪武之后的60多年中明朝经历了八位皇帝,内忧外患始终威胁着明中央政权,唯孝宗皇帝(1488年—1506年)算是明君,史学界称孝宗是明中期绝无仅有的好皇帝,孝宗皇帝“勤求治理,置亮粥之辅,召敢言之臣,求方正之士”,可与汉文帝、宋仁宗并称。弘治孝宗皇帝还是孝敬母亲的典范,曾为其母立庙于桂林府。这样看来,弘治皇帝为明太祖朱元璋的母亲修陵就不难理解了。“然500年”说。按照以上分析,我族自南昌迁至凤阳,到现在为止仅仅为500多年,而我族民国八年家谱中却有“然500年于此,宗族繁衍”之说,我个人理解,九十七年前我们先祖在续谱时所说的“然500年”应该是400多年,不到500年,与我们今天说的“近500年”或者“约500年”差不多。(节选部分资料)-
) K) R8 M1 ]9 C2 D
9 i* Q1 H. x1 A, T, U3 l/ T$ r# h$ T7 q: X1 K5 S ?
0 z; E+ P( V/ X1 z, O9 w
8 M) O9 ~6 j# s) T. g
- t1 \, Z+ @- j0 p* @$ l [4 {% v6 b7 _7 N" f* }1 P1 E k1 V9 Z; I
2 A9 C ?7 I/ y7 E3 z/ Z; G9 q1 v
$ L7 O' r; R, K
* Z" b. V9 w/ d* c) o& @& x5 C
1 z9 V/ V9 v3 a4 c
/ `. T' b7 O/ s% X0 l, l
, c) Z4 i6 [' e* n. W8 d+ x/ ~' k9 j7 w' \4 d& J( ~- w, ^
! M* B j. g3 w# `
8 L Y! p* B% ?6 `, t% F
8 L" J" B1 R" V' Z5 x7 D
! F; K( g# D# ]; q7 @
: N1 U5 F) ~5 J6 c- X
4 a) B& a# ?/ k6 r, o- @
" F9 ^% T6 q2 F$ H2 u! l f1 R3 ]
) j5 E: R) ?) M' w. a
$ T; u% l. {3 f9 d
- j. P' z: f- F8 w9 d- X
9 \( X0 k. S* f
4 Q! `3 G" d- D a' F9 z4 H
2 E& Q2 s( ~ e3 N' i
7 B, X8 N4 u7 o
# q$ {/ l/ G* S K
3 n) e) f; S9 S, B1 c/ O
; \% u0 \8 e* t( G2 _ O% t* q7 ^( i% P3 b9 Q: v2 _
; I* q, h; d# U6 g$ x) Y/ x* j/ c! w) f9 s
: S1 P1 o. S! Q, w$ ?0 B
. J! W, Y6 I- c& d
) s% V: x& ?, I9 y- v9 j/ L
. W1 X/ A& b8 a% i" e1 K
% A: L C/ x+ r$ j5 @7 l2 U7 v
6 ~5 J" S/ Q' U/ A; w
$ S, p0 a. Q( N* }9 n3 j) a+ x+ w
6 J' E! I$ w. z' ^. X* t) N+ v' z8 H- P1 K! O; Q# G
3 u) W/ B1 Y$ `5 B; w
! y/ h" @( p$ ^
2 g5 M! B1 R! p2 y; _' I& r
% }* s9 a' V6 Y$ A" ?
$ W$ [$ u3 X; R& C8 T- F$ v3 }6 x* R- d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