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54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唐书•姚訚列传及译文》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9 19:25: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维侃 于 2011-4-9 19:43 编辑
  k0 ?3 u/ y/ ~  v+ P* g+ Z* q1 V, \+ |$ G8 H+ j$ c

      姚訚(yín)者,开元宰相崇从孙。父弇,楚州刺史。訚性豪荡,好饮谑,善丝竹。历寿安尉。素善巡,及为城父令,遂同守睢阳。累加东平太守。
6 u& d* F0 i" \! Q
8 d$ n7 J; _1 _3 e  巡之遣霁云、万春败贼于宁陵也,别将二十有五:石承平、李辞、陆元锽、硃珪、宋若虚、杨振威、耿庆礼、马日升、张惟清、廉坦、张重、孙景趋、赵连城、王森、乔绍俊、张恭默、祝忠、李嘉隐、翟良辅、孙廷皎、冯颜,其后皆死巡难,四人逸其姓名。8 j8 E" B( Q9 G9 e# `1 z% j4 {
$ f7 @4 \- l; x, Z0 b% W8 e
  赞曰:张巡、许远,可谓烈丈夫矣。以疲卒数万,婴孤墉,抗方张不制之虏,鲠其喉牙,使不得搏食东南,牵掣首尾,豗溃梁、宋间。大小数百战,虽力尽乃死,而唐全得江、淮财用,以济中兴,引利偿害,以百易万可矣。巡先死不为遽,远后死不国屈。巡死三日而救至,十日而贼亡,天以完节付二人,畀名无穷,不待留生而后显也。惟宋三叶,章圣皇帝东巡,过其庙,留驾裴回,咨巡等雄挺,尽节异代,著金石刻,赞明厥忠。与夷、齐饿踣西山,孔子称仁,何以异云。


4 s% C& Q1 O2 U0 T$ G

% z% s1 j/ x+ L5 }4 i6 ?* {1 _& G

译文:

3 g, \; J6 ?+ I5 Q; F, A
    姚誾,是开元时宰相姚崇 兄弟的孙子。父亲名弇,任楚州刺史。姚誾性格豪放不羁,喜欢饮酒戏,善於演奏丝竹(弦乐、管乐——译者注)等乐器。历任寿安县尉。一向和张巡很友好,当他任城父县令时,才一同守睢阳。几次加授为东平太守。
$ g/ N' `2 n8 j: A8 e    张巡派遣南霁云、雷万春在宁陵打败叛贼,别将有二十五人:石承平、李辞、陆元鍠、朱珪、宋若虚、杨振威、耿庆礼、马日升、张惟清、廉坦、张重、孙景趋、赵连城、王森、乔绍俊、张恭默、祝忠、李嘉隐、翟良辅、孙廷皎、冯颜,他们后来都和张巡一起遇难,其中有四个人的姓名散失了。

  赞曰:张巡、许远,可以叫作刚烈丈夫了。用数万疲弱的士兵,环孤城而固守,抵御正处于强大不可制服(势头)的贼虏,像鱼骨留在叛贼的咽喉牙齿之间,使他们不能搏食东南地区,又牵制叛贼的首尾,把他们击溃在梁、宋之间。经历了大小数百次战斗,虽然力量用尽后死去,但使唐朝得以保全了江、淮的财物,用来援助中兴大业,(他们的功绩就是)用(他们的牺牲)带来的利益去补偿(国家遭受的)弊害,可以(说他们是)用一百来换一万。张巡先死不算是仓猝,许远后死不算是屈服。张巡死后三天而救兵到了,十天而叛贼败亡,上天把完美的节操给予这两个人,赐与他们无尽的名声,不用等待存活下来而后显扬。宋已经历了三世,章圣皇帝东巡时,路过他们的祠庙,停车徘徊,感叹张巡等人的勇武超凡,在前代尽心竭力保全节操,而他们的事迹刻著在金石上,赞美显扬他们的忠诚。这和伯夷、叔齐饿死在西山,孔子颂扬他们的仁义(这件事相比),有什麽不同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11-4-9 21:3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姚维侃
7 a% |) R0 b; g4 Y2 L- G1 ~我的故乡对张巡、许远二公的崇拜是一种独特的民俗,称二公为“双忠圣王”,全县有双忠圣王庙20座,主祀张许二公,也配祀姚訚公以及雷南二位。单县城有6座之多,分行辕、书房、住宅等,香火特旺。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3#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22:11:52 | 只看该作者
“忠”“孝”是中国文化中最深厚、最影响深远的两大板块吧。千百年来,对人民群众进行的“忠”和“孝”的教化已经深入人心了,成了我们民族文化的积淀了。尽管十年浩劫严重损毁了几代人的一些传统观念,摒弃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精华,但“忠”和“孝”的根仍然是深植在中国文化的土壤里的。

签到天数: 22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
发表于 2011-4-10 09:33:11 | 只看该作者
好资料,学习,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7-27 15:5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