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016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
推荐

楼主 |
发表于 2017-7-16 08:55:24
|
只看该作者
: o' U8 ~/ F' k7 H
查看全部) q' K, S. {; x8 n( Q/ D

. Q, O7 { j9 X+ h0 ^
& T" M3 u I0 _+ h! J: Z原来《安阳日报》早在很多年前就不严谨了,不考史就别乱传播
; c' C( u& t9 a& R; |# L0 {
$ |, F- w8 c/ ^: W沙发hao1239 l- H' M( t W. k3 u
收藏0 118
/ ?$ {' C9 R1 X3 \. y. P看到这样一个文章,原文是:$ z5 }) T; C- Z9 A! E. J7 f
姚本仁与狗皮膏药
/ h, I9 h; T9 _% d# m $ a$ z) o4 y9 [( ~/ j" h
据安阳县志记载:姚家狗皮膏药始祖是姚本仁,字恒中,原籍江西建昌府南成县四十五里姚家楼人,精医手术、游京师,崇祯七年授赵府医正,顺治三年赐官太医正院、御前大夫,即为赵简王当护医士。五年请假归老于邺享年八十八岁。
# t& y6 ^. M6 p/ F6 v 姚本仁海号姚一味,因他给人看病处方只开一味药。他有四个孩子长子舜夔、次子舜臣、三子舜朝、四子舜庭。老二在姚家胡同路北开膏药铺字号为老门金牛为记,老四舜庭在鼓楼后4号开膏药铺字号为长门宗黄堂大槐树为记。老四开始膏药不卖全部施舍,因而大得民心,又地处闹市中心,所以后来生意很兴隆。
9 o/ |5 S7 P" X9 \8 \, {! c6 m+ j 老四舜庭有三个孩子,长子大谋、次子大士、三子大千,兄弟三人分设长门、二门、三门三家膏药铺。长门仍在原址字号不变,二门在鼓楼后l4号金狮为记、三门设在姚家胡同路南金鹿为记,从此安阳姚家狗皮膏药有老门"金牛"、长门"大槐树"、二门"金狮"、三门"金鹿"为记四家,其中长门大槐树为记声誉最高。" ?7 q$ C+ I0 ~( W, Y @
姚家狗皮膏药原名万应膏,后更名为阿魏麝香狗皮膏药,现名安阳膏药。专治手足麻木、腰腿胳膊痛、男子气块、妇女血块、腹内积聚、筋骨、关节、胃寒诸痛等症。它的制作分熬膏、摊膏两大主要过程。熬膏以香油为主,把香油加热、待滚后把血竭、连翘、乳香、没药、阿魏等20余种药料下锅炸透去渣滤净,炼至滴水成珠后下黄丹,用清水淋洒去火毒熬成黑膏油。摊在制好的狗皮上便成为狗皮膏药。4 f1 W2 m$ f# u$ E5 ^9 Q- q
解放后膏药铺改为公私合营,文革中数百年的大槐树被毁,金牛、金狮、金鹿招牌也只好隐匿。60年代末四家合为一家国营厂子叫安阳膏药厂,现取名商都制药厂。
* x6 E' y! e/ |9 e( P, J9 `" N) B" m (原文摘自《安阳日报》87-91年) 发表日期:2007年2月5日 出处:安阳日报 作者:迪忠 ( |9 b( n* N: ^$ `8 P4 y' p* p
乍一看,一点问题都没有。古时候的事又没发生在我们身边,所以无从考证,他说啥就是啥。更多的人就是当个故事去听,没必要也不可能去辨别真假。 ( U* l# E) p; r% B. i, y) D+ g
当我看到第一段的时候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第一段里有这样一句话:崇祯七年授赵府医正,顺治三年赐官太医正院、御前大夫,即为赵简王当护医士。问题就出现在这里。崇祯,顺治,这大概就在1640年左右的事,后面突然提到了一个赵简王。: s8 F- V0 R; n& M7 | q
赵简王何许人也?赵简王即朱高燧(1386-1431),明太祖孙,明成祖第三子。洪武十九年十二月生于北平。为朱棣与皇后徐氏之子。永乐二年封。洪熙元年就藩彰德府。姚本仁怎么可能是赵简王的护医士?穿越了还是返古了? 真欺负我们没看过《安阳县志》是吧?恰好我看到了1989年的《安阳县志》,我专门找到关于姚本仁的记载,如下:
5 {: l C, @. j8 `' H《安阳县志》里可没说姚本仁是赵简王的护医士,而是说在崇祯七年(1634)授彰德赵王府良医所医正。明代备藩王府均设良医所,主管王府医学保健。良医所设良医正、良医备1人,寿官数人,俱从文官,由太医院推荐,吏部任命。杰出医药家王履、李时珍等曾任过王府良医。这个医正就相当于一个公务员。1634年彰德赵王是赵恪王,叫朱常氵臾。 5 S8 G- M( ^; b
那你《安阳日报》怎么就那么不严谨呢?尤其历史的东西,真要以讹传讹的话,那真的是误人不浅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