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18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氏源流述略——北夏墅姚氏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2-13 14:51: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姚氏已有四千七百多年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现代姚姓人口为四百二十万,列全国第六十四位,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五。其中四川、江苏、浙江三省,占姚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一;山西、安徽、河北、河南四省占百分之二十四。目前常州有姚姓人口一点六十七万人,占全市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八二,排列第二十八位。
4 e4 a! M" c2 m! ~6 s9 O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姚氏曾派生出妫、虞、胡、陈、田、、车、袁、王(其中一部分) 等姓,分布在全国各地。从舜开始,姚姓人明君贤相、青史常见,才俊学士、代不乏人。常州姚氏绝大多数是南宋末年坚守常州城的民族英雄姚訔的后裔,我北夏墅姚氏是姚訔的十一世孙叔开公的子孙。
6 R7 {& C4 W+ @9 a. J
* c3 m/ u% l6 n  D4 Q(一)
6 i( u5 x- m2 g. E, I  d# a# N0 |; P9 [8 U  A
追本溯源,姚氏得姓始于帝舜。据《史记》等资料记载:舜,名重华,冀州人,生于今河南省濮阳市姚墟。还有一种说法,唐朝李泰编著《括地志》云:“历山南有舜井,又有姚墟,生舜处也。”《孟子》云:“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耕于历山,渔于雷泽,卒于鸣条。”历山、诸冯、负夏、雷泽、鸣条等地,都在今山西省垣曲县境内。舜系上古帝颛顼的后裔,出身寒微,父亲瞽叟心眼不好,继母握登两面三刀,异母弟弟桀骜不驯,经常联合加害于他。舜聪颖贤能,总能巧妙避免,虽处于逆境而毫无怨言。平时对父母不失孝道,对弟弟尽兄长之谊,对邻里友善宽厚,勤勤业业从事各种繁重的劳作。他到哪里,哪里便兴起礼让安宁之风,哪里人民就爱戴拥护他。帝尧闻其贤能,将娥皇和女英两个女儿嫁给他,还把帝位禅让给他。帝舜在位期间,选贤任能,远离小人,制礼作乐,德惠四方,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太平盛世。
8 b+ u  t1 _% x& t; t: W3 y9 r) W$ i3 `+ v8 H7 @2 Z
舜曾在妫水(今山西省永济西北)旁居住过,故舜又姓妫,宋代人郑樵著《通志•氏族略》云:“有虞二姓,曰妫曰姚。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姚与妫二姓可通也”。
  n0 E/ a0 d, j! l
  O/ J( l2 b% j; P. b$ t+ p2 |舜年事已高,将帝位禅让于禹。从禹开始,帝位实行家族世袭制,舜的子孙逐渐脱离禹统治的中心地带,分东西南三条路线向外迁移。舜的儿子商均被封于虞,子孙以封邑为姓,是为虞氏。
( \2 j2 t1 {3 R$ ]7 w1 |- s' h  `4 J& i" C( K, h
春秋秦汉时期,姚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河南、山西、山东地区。后期开始播迁北方各地,以及长江以南的广大区域。2 C$ \9 H; c6 ^$ k- Z1 z6 H

2 D0 K" x" f3 Q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封舜的后裔妫满于陈地,并把大女儿太姬嫁给妫满为妻。妫满是陈国的开国始祖,史称陈胡公。陈胡公十世孙完,是陈国的大夫,为避祸举家远迁齐国,被齐桓公任为工正(管理工匠的官),为不忘故国,改称陈完。因古音“陈”与“田”相近,陈姓亦称田。齐悼王即位,田乞为相,此后田氏世代执掌齐政。由于田氏历代都以厚施薄敛的方法争取人心,声望益高。公元前三八六年,周天子正式承认齐相国田和为诸侯。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氏代齐”的故事。; A8 r2 S" v- y& F+ W, P  @

9 Y: X/ ?- Q- p! X. S公元前二二一年,盛极一时的田齐王国,被秦国的金戈铁马粉碎,田氏蒙受了莫大的羞辱,子孙纷纷改姓避难,其中有三支改姓“王”,意为“王室之后”。汉朝武帝时,田安曾孙王贺任绣衣御史,为政宽厚,口碑极好。后来他的孙女当上了汉成帝皇后,于是这支王氏开始发迹。汉平帝时,王莽一步步夺取了汉朝政权,改国号为新。下诏:“姚、妫、陈、田、王氏,凡五姓者,皆黄虞苗裔,予之同族也”禁止相互间通婚。又封齐后裔田丰为代睦侯,以承继舜帝香火。由于王莽为政失误过多,新朝在地皇四年(公元二三年)败亡。皇族王姓及被列为宗室的姚妫诸姓受到沉重打击。田丰的儿子田恢见势头不妙,就带领家族逃离长安至江南吴郡避难,改姓为妫。至五代孙妫敷,迁居吴兴郡的德清、武康一带,复改妫为姚,在此繁衍成巨门大族。又考浙江绍兴、上虞、余姚等地姚姓,系帝舜后裔周时直接分封国邑于此,故这里又是一姚氏子孙聚集处。
# V  S5 l# D; V, C6 y, x  ]0 G5 i1 ^
1 ~; b3 n. j$ b  w  p3 W( E出处:http://tieba.baidu.com/p/10594906027 _! s5 j$ u5 e# p8 u

! [9 y$ s8 D: E# ^5 F% v" o6 u
8 ~9 h& b6 `: r' C" v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2#
 楼主| 发表于 2014-2-13 14:53:46 | 只看该作者
: c3 x- X& ~! c1 V2 B
先秦两汉见之于典藉的姚姓名人有郑国大夫姚句、姚般,秦国客卿姚贾;西汉河东人姚平,为郎博士,发展了京氏的《易》学,为当时有名的学者。蜀汉广汉太守姚迪,精明强干,诸葛亮要其他掾吏向他学习。, T5 \, s4 v& ^5 d( X

* q6 O- f& C6 K西晋时羌人姚氏盛极一时。据《晋书》载:“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东汉中叶,烧当羌在其首领迁那率领下归顺汉朝,被安置在南安赤亭。晋永嘉年间,迁那裔孙姚弋仲率领部落从赤亭迁徙榆眉(今陕西千阳东),全族随首领姓姚。西晋八王之乱,群龙无首,他先后依附于前赵、后赵、东晋等政权,累官至六夷大都督、车骑大将军等职,有子四十二人。淝水战争后,姚弋仲第二十四子姚苌在渭北起兵,公元三八五年擒杀前秦皇帝符坚,翌年在长安称帝,史称后秦。后秦历姚苌、姚兴、姚泓三帝,凡三十七年。
; Y: W; d8 }0 y- P- }, k5 L) y; ?( {: Z. P( e# ^
: W, K  p+ [2 ]" u
因避祸南下吴兴武康的姚氏,经数百年繁衍发展,成为当地望族。姚敷九世孙姚僧垣是南朝名医,有起死回生之术。梁亡,迁长安,先后任西魏、北周、隋三朝御医,隋时封北绛郡公。长子姚察,隋文帝赞誉他“学行当今无双”,撰梁、陈二史未就,其孙姚思廉,继承父志,又化二十余年时间,终于完成《梁书》《陈书》,共九十二篇。吴兴武康姚氏另一支姚宣业也在南北朝时,迁居陕西硖石。唐朝开元名相姚崇,就是出自这一支。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姚宣业六传至姚崇。姚崇,字元之,门荫出身,武则天时五迁至夏官朗中,中宗年间曾任常州剌史,后相业长达一十八年之久,时人呼之为“救时宰相”。姚崇一生为官正直,不畏权势,沉厚有谋,善断大事。历任四朝,三度为相,在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等多方面都作出了贡献,特别是辅佐唐玄宗完成了开元之治,千百年来为人臣表率。姚崇逝世,唐玄宗十分悲痛,写碑文赞誉他:“位为帝之四辅,才为国之六翮;言为代之轨物,行为人之师表。”姚崇一族及后裔,见之于史册的颇多贤良学士。
5 p$ ?$ p3 D/ H- q& P! k8 G9 m7 F* V3 M
6 {5 }0 O' _) o9 P( ~
唐末至五代时期,长安、硖石一带部分姚氏,为避战乱又纷纭回迁江南,分布于浙江余姚、慈奚、山阴、会稽、桐庐、钱塘、萧山等地,宋末元初,又有支派从余姚迁安徽桐城、休宁一带。4 |9 O/ \1 |9 ^) v

7 a, O9 Q- w; x: R8 b# }
) A$ |& }3 W  [据文献记载,宋朝时期,姚姓人大约三十二万人,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一,排在第五十六位。其中河北、陕西、浙江、江苏占全国姚姓的六零百分之,山西、四川、河南、安徽、江西、广西又要占到百分之三十一。特别是河北一地就占到百分之二十五。当时全国形成了以河北、江浙、陕西为中心的三大板块的姚姓聚集地。
5 l' ]/ ?$ c% ?# X0 V: b$ {3 {6 A# A! W+ J4 i  S3 ^
5 \- A8 E" C6 A# L8 K
唐宋间,山西河中(今永济)平民姚宗明一族,世代务农,仅得温饱,但从唐朝贞元至宋朝绍圣三百余年间,全族十三代人,注重孝道,合族而居,同饮同炊,敬老爱幼,世间古今绝无仅有。朝廷下诏褒奖其孝敬和睦的家风,将其居住的乡改名为孝悌乡,社为节义社,里为敬爱里。
7 n( b7 n9 G) \6 w, J0 E" H
( q4 P. W* B; B- s. K" d) D: C' K) w: X% a# u) A  l; \
宋朝注重理学,武备脆弱,边患不断,直至南渡到亡国。在抗击异族侵略中,涌现出了一批姚姓民族英雄。北宋年间,在与西夏人作战中,有不畏牺牲,英勇善战的姚宝、姚粤、姚麟、姚雄、姚古祖孙三代五人,为保卫边疆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靖康国难,姚古、姚平仲父子率兵勤王,败不气馁,后一举收复隆德府、威胜军。至南宋德佑元年(一二七四年),元朝大军南下,我族先祖忠毅公姚訔,率义兵坚守常州危城达七个月之久,在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后文专述)。
7 {  P$ S4 N0 w* _" \$ K  P: C! y5 j1 @9 N

- b% x1 T! C# J! ]: j1 K8 o3 F元、明、清六百余年间,姚姓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人口聚集地区重心由北向东南漂移,浙苏赣皖是姚姓的密集地区。明朝时期姚姓人约五十五万人,占全国人口百分之零点五九,是明朝第三十三位大姓,期间人口增长率为百分之七十三,大大高于全国百分之二十的增长率。元末明初,中原地区受战乱之苦,人口锐减。明洪武至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一带大规模移民东南,又从苏南五府移民安徽凤阳,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姚氏人口。
; w$ W& m2 U+ \
# |) q) e$ [. A6 l
& i, R+ d7 K3 O' I% S" m苏州吴县系汉朝南迁姚氏第一个落脚点,明初政治家、高僧姚广孝(法号道衍),就是这一支的后人。建文帝削藩,危及诸王,一三九九年燕王朱棣起“靖难军”,挥师南进,姚广孝运筹帷幄,帮助朱棣夺得皇位。功成,明成祖赐以宅第美女,均被辞谢。仍以一个僧人身份,承担太子太孙的辅导讲读,主持了《永乐大典》《明太祖实录》等书的修纂,广孝死后,明成祖罢朝两日,亲自撰写碑文,追赠太子少师,配享成祖宗庙。姚广孝以和尚身份立下了不世功勋,着释家服装出入朝廷,千古一人,确实有其过人之处。7 h1 E4 ~3 D9 S4 d3 y

. \0 W; v9 d+ }5 o1 Z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3#
 楼主| 发表于 2014-2-13 14:54:20 | 只看该作者
姚尚明 发表于 2014-2-13 14:53
5 V$ n* t4 e5 `先秦两汉见之于典藉的姚姓名人有郑国大夫姚句、姚般,秦国客卿姚贾;西汉河东人姚平,为郎博士,发展了京 ...

: B8 K5 B$ @' S
) H1 Q; l! \9 L2 t, v清康熙年间,三藩作乱,浙江会稽姚启圣与其子姚仪,随康亲王杰书平乱,百战有功,升任福建总督。时盘据在台湾的郑经,自立为王,企图从祖国的版图中分裂出去,启圣与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共同谋划,协力出兵台湾,终于完成了中华帝国的统一大业。. o9 N' l4 e4 w0 T
' f% _% }5 ?# z9 X( S/ Y
宋靖康南渡后,中华文化中心南移。江南之乡,文人荟萃, 姚氏族人代有才俊之士。元代有著名政治家、理学家姚枢;文学家姚燧、姚应凤;有号称“神童家”的慈溪才子姚梦午;明代有倡导移风易俗的姚镆,一团正气的东林党人姚希孟;述著颇丰的姚汝循、姚履旋。清朝的文人就更多了。姚际恒、姚祖同、姚学爽都是学问家。浙江归安状元姚文田在乾嘉两朝,连夺特科、正科一甲第一,成为当时学子广为传诵的佳话。他累官至文渊阁直阁学士、工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在朝中积极建言,提倡“重教养、务农本、饬漕政”都切中时弊,为发展国计民生做出了贡献。
( q; f# \+ e# _
6 ]* ?, M' J5 ]% I9 F: D1 }安徽桐城姚氏从吴兴迁来,清代形成桐城文学流派,姚鼐当是集大成者。姚鼐出身于一个官宦书香之家,从小打下了坚实的古文基础,早年参加过《四库全书》的编撰工作,后在柚城、南京一带,主持梅花、紫阳、敬敷、钟山诸书院讲席达四十年之久。主要致力于文学活动和学术活动,并且成绩卓著。他继承方苞的义法论和刘大槐的声气论,又有个人的发展,成为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他的文章简洁清淡,纡徐要渺,雍容和易,著有《惜抱轩全集》八十八卷。他的学生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刘开、吴德旋、陈用光都受过他很大影响。桐城文学流派在中国文坛上把持时间长达一百多年之久,影响广泛深远。姚鼐后,该学派著名人物姚氏有姚莹、姚永概、姚永朴、姚椿等人。8 J/ O& \  P, \8 @# T* S/ {$ l
8 F# ~/ C( }; L
清朝以来,姚氏人口发展速度低于全国的增长率,全国人口增长一十三倍,姚氏只有八倍。人口流动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时期有很大区别,现代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西南回迁势头十分强劲,大于由北向南的迁移。人口分布主要在川、苏、浙、皖、豫、晋、冀等地。
  E! _9 |1 E( |! w0 D  V! f% }
, k7 e7 W* R2 o3 L7 k1 c& g0 K5 d$ G6 V* A. [2 t/ T
现代姚氏多贤能。姚中英,广东平远人,早年投笔从戎,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军,黄埔二期毕业,一九三七年,他以八十三军一五六师的少将参谋长,参加南京保卫战,在兵员损失很大,弹药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仍率残部与日军进行激烈的巷战,直至英勇牺牲。姚依林,安徽贵池人,中国无产阶级**家,一九三五年参加**,建国后曾先后担任过贸易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国家计委主任,国务院副总理,一九八七年在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现代文化界也不乏精英。姚克,安徽歙县人,旅美电视及戏剧家,三十年代与鲁迅先生交往甚密,主要作品有剧本《清宫怨》《清宫秘史》等。姚雪垠,字汉英,河南邓县人,著名小说家。建国前写作了长篇小说《长夜》,散文《我的老祖母》,传记文学《记卢容轩》,学术论文《明初的锦衣卫》等作品,建国后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化二十多年时间写作完成了五卷本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这部小说描绘了明末社会内容的复杂宽广,生活色彩丰富多样,是一部史诗式的巨篇历史画卷,其水平达到了当代作家很少企及的地步。. ~7 e6 X5 S- R) @) c$ w
2 F3 a$ c. h# O1 X7 p+ ~3 l/ w
/ J- V( g! d- ]/ |3 A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4#
 楼主| 发表于 2014-2-13 14:55:03 | 只看该作者
姚尚明 发表于 2014-2-13 14:54
4 T- N; d8 Z& }3 }清康熙年间,三藩作乱,浙江会稽姚启圣与其子姚仪,随康亲王杰书平乱,百战有功,升任福建总督。时盘据 ...

- Q% B( p6 e8 o3 \9 Y6 ]1 w& p(二)  j( i* _" v- C- ^/ G- a$ T
5 z7 x* a7 _, E5 _
常州姚氏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可追溯到隋代的姚允。姚允,字执之,蜀人,二十五岁举进士,官至银青光禄大夫。隋大业年间,奉敕引兵赴毗陵,会讨沈法兴叛乱,中流矢坠水牺牲。十多天后在郡西卜弋桥河流中发现尸首时,还是手执弓箭,面目如生。隋恭帝赐葬立庙,封晋陵郡王,谥“忠武”,碑文是隋唐时大书法家虞世南的手笔。后姚允的子孙世代为他守墓,此为常州姚氏最早的记录。/ o/ R$ s' {; |
4 }/ u( e( m% s) z) u' P

  ~8 Z5 Q9 O; |, {/ S常州地区姚氏,大多数奉隋朝姚景彻为始祖。景彻公,讳坦,号铁山,长安人。隋朝开皇年间为西川都统,泸夷入寇普昌二州,文帝命景彻带领西川兵讨平之。因功擢升普州(今四川省绵阳境内)剌史,兵乱后老百姓大多流离失所,景彻设法招来令其安居乐业。后卒于任上,被朝廷封为安惠显佐顺助王。民感其德,在州北铁峰山建铁山神祠(又名福济祠)。其子孙后代遂定居普州。裔孙端珪于南宋时从四川迁来常州,后世在宜兴、武进、无锡等地,绳绳继继,瓜蕃瓞衍,已发展成为一支分布广泛的大族。南宋末年,姚希得励精图治、振兴国家的行为,及其子姚訔坚守危城,英勇牺牲的壮举,对阻止元军南侵,发扬民族正气,延缓宋朝灭亡起到了很大作用。
2 m) H: [: S3 E$ q2 e/ J, E
3 r# ^. t, e# F$ k/ o+ H* a! ^0 J' T; r- a/ \# t
姚端珪,字持堂,四川潼川(今四川省三台县境内)人,姚景彻后裔。登南宋嘉定七年进士,任四川广汉纠漕转蓬溪丞,致士(退休)林下后,游览毗陵南部,见山水秀丽宜人,遂居家于阳羡离墨山(宜兴张渚镇一带)。其子姚希得,字逢原,一字叔刚。嘉定十六年进士。先后任盘石、蒲江、建康、江西等地方行政长官,他平定内乱,惩治豪强,扶助弱小,加强边防,受到朝廷多次嘉奖。理宗初年,罢斥奸佞,招揽贤德之臣,举朝欢庆,认为除旧布新的时机已到。时任兵部尚书兼侍读学士的希得认为,从表面看,似乎一片太平景象,但实际上暗藏着亡国的危险。他上表告诫理宗:“危亡之事不可有,而危亡之言不可无。”度宗嗣位后,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后以资政殿大学士、金光禄大夫、潼川郡公退休。《宋史》记载:希得一生“忠亮、平实、清俭、自持、好引善类,不要声誉”。他虽然高居显官要职,但并非是数典忘祖、趾高气扬之辈,仍然与在蜀的家族、亲戚保持联系,时常以自己的俸禄接济他们。他对《六经》、诸子百家颇有研究,主要著作有《续言行录》《奏稿》《橘州文集》。
, {$ D- S# i/ x- b" h6 z! P  p3 J" ~% D: P- J& V+ I9 `
1 s7 u2 C* q+ W- w- f* n
希得子姚訔,字蒙泉(有仲子与三子两说)。自幼读书习武,沉勇谋办有大略。登咸淳进士,任福建泉州司理。德佑元年(一二七五年),元军南侵,常州城陷落。姚訔因母丧丁忧归居阳羡,与都统制刘师勇,锡山陈炤,起义兵二万,于三月克复常城。南宋朝廷授姚訔为知州,陈炤为通判,辟胡应炎为判官,包圭武进知县。因常州是当时军事上的战略要地,元统帅伯颜回师合兵二十万,围攻常州,蒙泉以忠义相激,守城军民修筑工事誓死固守。几次出奇兵袭击,屡挫敌锋,伯颜命降将百端诱降不成,又增兵至四十万,连营百里,杀人煎油作炮,日夜攻击不息。城中逐渐粮尽箭绝,但固守意志愈坚。元军久攻不下,无奈惊呼:“纸城铁人!”。当时文天祥兵屯苏州平江,派出几路援军均告失败。士民饥疲不堪,十一月乙酉日,城破,全城军民包括僧道在内,进行巷战,竟无一降者。姚訔早就下定了与城共存亡的决心,纵火自焚而亡。伯颜下令屠城,百姓仅七人躲藏在桥脚下幸免于难。姚訔率领军民坚守常州城的英勇事迹,惊天地,泣鬼神。连元人编纂的《宋史》也评价很高:“功虽不成,千古有生气矣!”。是年十二月初八甲辰日,已经迁移广东的南宋小朝廷赐葬蒙泉于宜兴南岳山,赠龙图阁待制学士,谥忠节。一百八十年后,在明朝天顺七年,朝廷又追谥蒙泉为忠毅公,明朝正德六年又依江苏巡按谢琛奏请,循岳飞例,在常州城内双桂坊建忠义祠、浩然亭,为姚訔、陈炤等一四位烈士,塑神像配祭祀以慰忠魂。
6 Y: n/ a9 r; w2 M+ i) G9 O! s! y" ^& |. m

& c" `% U! h) G, w, t% j0 O; Y宋廷封姚訔长子巽翰为修职郎,次子维翰为承务郎,三子书翰为将士郎。因姚訔为抗元尽忠,宋亡元立,后世子孙为躲避元朝统治者迫害,转辗迁徙,瓜绵瓞衍,散居于常州府的宜兴、武进、无锡、江阴各地。
) `$ ~9 k: C& h3 e; t
# o3 N: ~* v2 o, R
$ }+ q$ y1 Z" @& {+ _) N姚訔长子巽翰有三子,长子源孙,源孙子姚梓,始居奔牛,子孙散居武进西乡的金台、黄巷、姚家庄、前姚,中姚,后姚等地。巽翰三子溢孙,字庆衍,生一子姚杰,字巨卿,居今常州城南湖塘镇北邵舍村。姚杰洁身尚志,安贫博学,行品为翠柏苍松,性情似闲云野鹤,同弟鹤坡与谢龟巢(应芳)先生辈续修郡志,时常往来称为莫逆。今怀南乡白荡里、永红乡东、西巢村、荡下村、荆川里等地姚氏为其后裔。4 `: ]/ D" T, ]* g0 R

7 o" @) V. o1 u8 T. e2 g
; N* Q7 e+ y" K姚訔次子维翰出嗣希得少子姚嶤。维翰,号明九公,他的去处按明恕堂《邵舍里姚氏宗谱》及我《北夏墅姚氏宗谱》等多部姚氏宗谱记载:维翰“始居常州婆罗里”,其子姚模又迁居城北青山桥一带。维翰生有两子,长子淇孙,字庆源,自小聪明颖悟,读书过目不忘,终生不仕元,在家为先祖忠毅公作传,并著《忠义实录》一书。淇孙生有二子,长子姚模,字涛一,号鹤坡,郡庠生,“履洁怀清,克敦孝行”,鹤坡先生继承先辈遗志,著有《鹤坡文集》传世,明朝初年参加了常州郡志的纂修工作。明洪武二年,皇帝命户部评选“是我好百姓”,赐贴为 “子城里第一家姚氏”。我北夏墅姚氏及三河口东姚、西姚、蔡歧、龙潭桥,及青山桥、柳墅姚氏均为姚模的后裔。淇孙次子姚棣,字寿二,号鹤溪,郡庠生。援国子监肄业,考授县佐。棣生国褒,国褒生袒。姚袒,字朝正,号橘怀,幼敏慧好读书,曾入太学深造。为人端庄严肃。是遥观、薛家村、东浜、薛庄岸、南义桥、麻园头姚氏的始迁祖。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5#
 楼主| 发表于 2014-2-13 14:55:32 | 只看该作者
姚尚明 发表于 2014-2-13 14:550 ^5 V: N* E( Q) F
(二)
* \- G! s0 F+ v2 M! I5 X
+ O' `& n3 \  j7 S# t, }常州姚氏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可追溯到隋代的姚允。姚允,字执之,蜀人,二十五岁举进士,官至银 ...

) E+ ]3 `9 b  L* J* u% F6 C/ n  h+ a0 v5 O1 {$ z' h; l7 ^" v% j
姚訔三子书翰,生子二人,长子淳孙,次子浩孙。淳孙生一子复初。复初长子姚临,字大临,号离墨山樵,明洪武丙辰举人,曾任河北保定知府。现宜兴吴渎一带姚氏奉姚临为其始迁祖。复初次子姚旭字文升,登景泰庚午举人,辛未进士,官至河南参政。后迁居江阴县,现四河口、郑陆桥惘川里姚氏即为姚旭的子孙。! R  N! c6 s9 D6 S) y% ], Z( S
1 F9 k" K4 t5 L: T2 U2 U0 m
无锡胡埭《姚氏宗谱》与诸谱记载有异,该谱认为书翰是姚訔仲子,维翰是姚訔三子,胡埭姚氏奉维翰为始迁祖。; @5 b. D* ]& V: e

. `0 f7 B8 ?0 X
& d; S( y" q; j- n9 W姚訔后人多精英。明清以来,考上进士的有:姚达、姚銶、姚伦、姚廉能、姚馥等人;举人有姚大文、姚大经、姚亘、姚佩、姚正、姚田修、姚祖晋等数十人,府庠生、近代高学历有成就的就更不计其数了。姚儒,明正德八年举人,仕为军中校官,以古道自律,言行以礼,家法极严,尝作《家教要略》一书传世,《常州府志》有传。三河口姚国华,字文山,清道光二十年乡试副榜,亲老家贫,应友人聘游西安。后入国子监,闻母疾,星夜驰归。生平乐善好施,多行义事。道光年间英国军队进犯长江,他在常州北乡组织团练防英军犯境,并悉心研究武备兵防,与同乡进士李兆洛等钻研天文算学,家藏书至五零零零余卷,著有《而行杂咏》集。姚子勋,郑陆塾村人,早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抗战中在重庆、昆明创办汽车修理厂和汽车运输公司,积极支援**。抗战胜利后回家乡开设中远汽车公司,恢复常州到江阴、宜兴等地公路运输。捐款捐地重建学校,一九四九年昆明解放前夕,国民党当局逼他将所有汽车运送军队开出境外,因不愿屈从而遭杀害。
1 I' c2 Q) g( Z, t! d3 Y# C3 E
) ^2 Y+ G& X/ a$ I
( 三)
+ L, ~! w4 Z5 P  N' ?) t
8 O% \: |* p( y6 J3 Y: o0 M9 R北夏墅姚氏是姚訔的嫡派子孙。姚訔次子维翰,维翰生淇孙,淇孙生模,模生国宝,国宝生袗,袗生寅,寅生华,华生镒,镒生绅。姚绅,字启宗,生于明弘治五年,卒于嘉靖四十二年,享寿七十二岁。嘉靖年间率山、江、河、海、峰五子,从常郡青山里迁居芳茂山北的夹泾里。姚山居东姚,姚江居西姚,姚河居蔡歧,姚海迁北夏墅,姚峰迁坞墩。 ' I$ L( u6 E* B7 o7 @, T

. r1 g  _: d4 E1 L! h' U
& O- V! r8 I1 m4 O/ u北夏墅姚家头姚氏一族,从明朝嘉靖年间迁来已经有了四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传说这里是乌靴地,苏北张氏先我到达此地,始迁祖叔开公夫妇一付箩担肩挑而来。叔开生浩,浩生四子,长子慆为第一支,次子怡为第二支,三子愉为第三支,四子恒为第四支。迄今为止,我族繁衍较缓的房门为十八世,发展最快已到了第二十世。其间历世男性人口变化情况见下表:
, P* X/ q; r5 y8 j2 ^" M+ i/ G" W. z6 }
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0 n3 O3 n5 y( z% e: ~
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 ]7 w$ |8 j4 a
: Z# S. V, {! [: ?, E8 P- B4 V
名     叔     浩     忄     思     之     舜     元     文     天     玉     应     宗     兴     祖     永     祚     延     龄     厚     德
, }# j! S& b9 C7 w  {人数     一     一     四     六     一五     二五     三七     五七     六三     六五     六八     三五     四**八     八三     一二四     一四八     九七     二七     三, N4 b; q  l( b6 V# F7 H  B! J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6#
 楼主| 发表于 2014-2-13 14:56:22 | 只看该作者
姚尚明 发表于 2014-2-13 14:556 d  S3 g$ Z! L. ~! X# [
姚訔三子书翰,生子二人,长子淳孙,次子浩孙。淳孙生一子复初。复初长子姚临,字大临,号离墨山樵,明 ...

" H2 a+ k  G$ s4 m% C
, h6 Z2 ^. p/ @因乙卯版续集遗失及尚有无法联系的族人,上表统计并不完全。通过钩沉考证和族中遗老回忆,十二世得三十五人, 十三世得四十六人,其中从文字资料中得来,光有名字与上下世连接不上的十二世十三人,十三世十二人(可能与无名先人会有重复)。从我族人口发展脉络,基本可看出几个问题:一是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因兵燹离乱,造成了人口锐减。二是建国后生活稳定,医疗条件改善,十七世达到本族迁居姚家头以来的人口最高峰。三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从十八世开始人口逐步降低。本世纪以来我族人口已呈负增长态势,至二00七年底,共计有一八一户六七五人(男三四六人,女三二九人),其中仍居姚家头本村的一一四户,四三五人(男二一八人,女二一七人),迁居外地的六十七户,二百四十人(男一二八人,女一一二人)。迁居异乡者分布于二十一地,其中居上海市二十三户,常州市区十三户,宜兴六户,北京四户,无锡三户,昆明、南宁各二户,新西兰、美国各一户。; k7 F  T  h9 \" H

2 G& L: a& a, }1 F/ }# K. Q北夏墅姚氏开始几代都是以种田为业,第一支传至六世谟圻公,一边种田,一边读书,首创北夏墅姚氏谱牒。提倡族人读书,定下族规:“子弟须教读书,上可希圣贤,次之可取功名,即下之亦令识字,稍知礼义。”族内专职读书者渊于第四支九世天民公,小时候他得了惊痫的疾病,一脚跛,不方便行走和干较重的体力活,出重金到常州城读书,三零多岁补博士弟子。天民公读书尝到了甜头,临终前告诫儿子们,要想世代书香,就要以读书为业,不能同时兼行医、算命、看相。天民公的子孙们:十世秦山、岷山公;十一世庆占、升占、书占公;十二世月轩、竹轩、秉直公;十三世雨新、苇杭、达卿、俊先诸公,都是终生以塾师为业,虽生活清苦,但一辈子无怨无悔乐在其中。% v  t0 Z" j. w! `
, W8 U+ @1 M  J# h1 _5 A

  ~" y* p; r9 s% t8 |: G十三世兴冕,字和,又字雨新,邑增广生。精于学问、工于书法,一生以教授蒙童为业。他并无不切实际的奢望,常讲没有希望子孙能在极高层的考试中录取并荣登高位。只要能保留好世代读书的传统,使乡里不说闲话,叫一声老秀才就心满意足了。雨新公教子有方,祖泰、祖颐、祖晋三个儿子,都是地方上学业有成,名冠一时的文人学者,号称“北夏墅姚氏三兄弟”。6 G' Q* d( u! \' Q7 u

$ n# P5 ~8 I. k, Z8 i" g, U# @/ U
: Q- h4 E$ N' l2 K  Y7 a姚祖泰,字安甫(一八六五年-一九二八年),晚年号半轩。幼好学,十八岁就补博士弟子员,村人称为“大先生”。学问深邃,尤工书法,柳骨颜筋,笔力遒劲。清光绪壬寅年乡试中式副榜。曾入盛宣怀幕府。戊戌后响应维新,在村里办学聚堂小学堂,又在郑陆桥创办钟英小学,首任校长。五四运动后,受上海商务印书馆聘请,参加辞源编辑工作,因不习惯受班制的拘束离去。后在常州城内东下塘开门讲学,有三十多个学生,讲授国学同时,还设数学和英文课程,当时在常州城名噪一时。安甫放浪不羁,颇有金圣叹之风。一生著述颇丰,可惜大都没有刊刻,故多散失。现有《学聚堂》一至四卷和易学著作存世。9 h, d+ E; I/ l8 `

6 j, s7 f- I4 ?  R7 @8 M
7 J+ m/ C7 a. W! o( r3 [姚祖颐,字养斋(一八六七年—一九三四年),村人称为“二先生”,清光绪壬寅年乡试为岁贡生,开始从事塾师的职业,教授蒙童,后主持三河口高山书院二零多年,颇负文名,曾在郑陆桥街上开过“谦吉饼行”。生平著作有《学聚堂》第五卷等。
0 {' @8 y8 i6 L( z: z. W* ^9 J4 ^8 N/ C! k1 U, u; K

+ n8 K) ^1 S0 `姚祖晋,字康锡,又字公鹤,(一八八一年—一九三零年)。江阴南菁书院肄业。二十三岁参加乡试中光绪癸卯科举人。公鹤是个追随时代,敢作敢为的反迷信反封建的斗士,为协助其兄姚祖泰在郑陆桥兴办钟英小学,率领乡人推倒施庄庙里的菩萨,腾出房子作校舍。冲破几千年封建礼教的樊蓠,在姚氏族内首创吃女祠堂新风。一九00年后旅居上海,长期供职于司法界、新闻界,著书立说,勇于任事。是前清以来西方列强强加于我国的不平等条约中“领事裁判权”款项提出质疑第一人,为中国的司法独立奋斗了一辈子。生平著作有《华洋司法汇编》《上海闲话》《上海开埠史》等。其中《上海闲话》一书,自一九一七年问世后,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又再版二次。建国后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古籍出版社重新出版。书中对一个世纪以前旧上海的社会政治、管理体制、新闻出版、商务金融、公用事业、文化教育、工业交通等各个领域,均有翔实的史料和精辟的见解,已成为研究近代上海城市变迁历史和社会现象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 p: F) Y  B  u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4-2-14 12:08:54 | 只看该作者
       引用:4 |0 m: H6 [3 K
        公元前二二一年,盛极一时的田齐王国,被秦国的金戈铁马粉碎,田氏蒙受了莫大的羞辱,子孙纷纷改姓避难,其中有三支改姓“王”,意为“王室之后”。汉朝武帝时,田安曾孙王贺任绣衣御史,为政宽厚,口碑极好。后来他的孙女当上了汉成帝皇后,于是这支王氏开始发迹。汉平帝时,王莽一步步夺取了汉朝政权,改国号为新。下诏:“姚、妫、陈、田、王氏,凡五姓者,皆黄虞苗裔,予之同族也”禁止相互间通婚。又封齐后裔田丰为代睦侯,以承继舜帝香火。由于王莽为政失误过多,新朝在地皇四年(公元二三年)败亡。皇族王姓及被列为宗室的姚妫诸姓受到沉重打击。田丰的儿子田恢见势头不妙,就带领家族逃离长安至江南吴郡避难,改姓为妫。至五代孙妫敷,迁居吴兴郡的德清、武康一带,复改妫为姚,在此繁衍成巨门大族。又考浙江绍兴、上虞、余姚等地姚姓,系帝舜后裔周时直接分封国邑于此,故这里又是一姚氏子孙聚集处。1 V8 Z# g  y( O/ L

% q) |2 G) P* F  [+ h9 r1 ~# n6 w- s  ^8 f6 C$ i3 N
       公元前二二一年,田齐被秦国的金戈铁马粉碎,田氏蒙受了莫大的羞辱,子孙纷纷改姓避难,其中有三支改姓“王”,意为“王室之后”。——这就是王姓中有舜裔。/ z+ e2 h/ P6 O% K9 M! O# r
       汉朝武帝时,田安曾孙王贺任绣衣御史,为政宽厚,口碑极好。后来他的孙女当上了汉成帝皇后,于是这支王氏开始发迹。——田姓在汉武帝及其后一段时期比较得?。
2 I- B( `4 N2 I, ~       ' e4 _" m2 |, [2 S6 H

* }; ~% P: i# J5 E) F" C) _* A: E/ t/ Y  ~/ p% I
     浙江绍兴、上虞、余姚等地姚姓,系帝舜后裔周时直接分封国邑于此,故这里又是一姚氏子孙聚集处。——浙江绍兴,古称会稽,清会稽姚振宗或姚振宗之前的姚启圣,或今陈国强(姚国强,或”姚启圣“)都不是所的姚。姚振宗还说过:江南无二姚。1 L$ M! m4 `8 w( `3 Y& k
      ( I3 H9 G! x; C/ Z, _

签到天数: 9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8#
发表于 2014-2-16 18:59: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ZH姚忠华 于 2014-2-16 19:01 编辑
% x$ ^  H: N- F- n- a  G4 h, l$ W
         端恕六(3),渊公三子.生子二,希少,希文。                                                 (第七世)1 [' R# a; X: t" ^% R, ?
                  希少,端恕公长子,行传四,生子一,尧。
; D1 k( q  b' A. S- m- B$ _+ l                       (第八世)尧。行登十一 。1 {. W, V/ a, J7 g2 m: c& L
                  希文,端恕公次子,行传五,生子徒、峻。与侄訔同殉难。. h) s3 P5 b! [/ c0 j2 U
                        (第八世) 徒、峻。与侄訔同殉难。5 p% t- R7 Y$ x, Z1 o4 n2 y* k
                                (第九世) 徒生 师翰、正翰、僖翰。迁居绍兴。+ d' R, P* s" |
                                  。    (第十世)  师翰行明十,生江孙、淑孙。
5 [8 ]# O6 n4 v; T+ a7 c                                (第九世)峻生子宸翰,迁姑苏。              + O5 j& K9 D& D, D3 X9 N1 o
                                        (第十世) 宸翰生子(氵内)孙
: H1 J7 k7 @* S! R  n按《蓉江姚氏宗谱》记载,1300年左右有族人迁姑苏。% B( K1 \' Z+ K' n3 V" d2 ~0 V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9 11:3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