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布衣百姓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转之姚镇兴之贴7 w9 P$ M% x4 o5 o. e% X
原贴:
2 c$ h& z/ k0 _2 W: b0 v9 s尝闻世族奠莫不有谱族胡为而谱也盖以上祀
0 W6 |' p n# o% G( N祖宗庶世远而情不能忘.下贻子孙俾支繁而序不容紊.观诸易曰.类族书曰.睦族诗曰 公族礼曰大小宗春秋曰.宗盟皆不能外乎.宗族而言之.且族之为言补属也.布列其事也念水木之本源而蔼然有亲.所以仁宗族也秩然有序.所以义宗族也有节.文以 ( `$ R. p) |% K8 \- n) k( }
相接.有是非以共明.所以礼宗族智宗族也达乎.此则家之有谱.仁义之风备矣.虽世# _1 X) G" Z1 |. T. r
远年湮纪之.勿替即支分派别志之.不遗族之.不可无谱也.
* T9 L* C# G x, a明矣吾宗 虞舜帝先开元.相裔玉叶金枝.则既征隆於古昔矣若9 W) k) F0 I& m' q7 [0 d+ N
& g6 a! P9 E3 j2 M
段落分解后为:
) m# B. K" P, ?. d" ^
4 B" V9 @) k4 a) f尝闻世族奠
, P2 i, c& {$ q; s莫不有谱- O8 z4 ^9 l2 n1 q3 ^+ @% R
族胡为而谱
7 v8 ]* D1 t. i! i p* X8 L也盖以上祀+ A7 B9 B3 i/ d5 R! g0 \- j% r
祖宗庶世远而情不能忘
: a: R+ z& K2 L, L6 x( y) G7 x下贻子孙俾支繁而序不容紊$ X$ ~* u! J4 B: s7 y, S
观诸易曰
- o/ f" S7 b. K9 ?# u8 a, {类族书曰
; T" y8 F* K& d' M, r( y睦族诗曰! O2 E: c4 K, R) e$ r/ s$ z$ s
公族礼曰
3 x: H. A5 Q; [$ e% f W# Y6 M. t大小宗春秋曰
" r" a V R* J1 Y/ H宗盟皆不能外乎
2 F5 `& S) A. G$ Z& C, {7 K8 u宗族而言之
" U5 q* O6 y- {8 F9 @且族之为言补属也! U; j) B( t% [$ R5 p
布列其事' w5 R2 i" z" L3 i) @- t/ y/ I O
也念水木之本源而蔼然有亲
9 d1 m1 r9 f* K2 \. r. I$ @- B# a* G所以仁宗族也秩然有序
. K& d7 l4 J3 c所以义宗族也有节
0 P2 J- n0 g9 s& R6 _5 \% S# O; n8 t文以相接
6 t, R' E' E( H& {8 d% h有是非以共明2 t5 j+ c4 e: j, C
所以礼宗族智宗族也达乎0 A# S. H* d" U9 F+ \/ y
此则家之有谱+ S7 `( N7 y+ ^2 y! r; U9 s
仁义之风备矣9 I' G+ Y) j5 ^. K4 B1 z
虽世远年湮纪之
1 [0 r% D( A9 J4 U6 q; f勿替即支分派别志之( t1 F6 u6 E" [7 j3 k
不遗族之; H& {- s4 K5 U* @6 `
不可无谱也
4 e# M: f5 z5 K! @7 _( U9 g7 n. B: V明矣吾宗
# h/ w' i3 h8 `6 t \虞舜帝先开元
7 m, q+ M J# L; t$ U0 N8 n$ E相裔玉叶金枝
( l M" Y6 W' s; n! F4 {则既征隆於古昔矣若: A6 r0 P, O" ?0 L& _
8 L4 w$ W. R6 U" {+ @试译为:
. m4 ^* k8 d, R1 r+ V" F' ^曾经听过辈辈相传的家族举行奠礼的时候,都是有家谱的。族人乱造而成的家谱,也敢用这个方法举行祭礼吗?祖宗的事迹不能因时间久远而忘记了。留下给增多了分散了的后世子孙,但起源不会出现差错。观看的时候易懂。同族的事迹用文章记载。亲族和睦的可作诗记载。诸侯或君王的家族加以礼法记载。祖宗的先后加上年代时间记载。自己祖宗的事情不能靠别人去做的。自己祖宗的事由自己家族的人去处理。这样的记载才是真实的。看记载下来的事情,也能懂得自己的祖宗起源,而倍感亲切。
2 q4 W5 Q9 I) M; a7 C- O
, J1 e3 B4 Y9 r8 E如果用仁爱为标准的宗族是整齐而有秩序的。如果用忠义为标准的宗族是有节操的。以文章来记载传播,谁错谁对给大家进行评价。就能达到有礼仪有见识的家族了。这样才算是家有家谱了,只要有仁爱和忠义的风气,哪怕年代再久远,不进行修改,分支派别也相应记下。不想忘记自己的祖宗就一定要有家谱。 清楚自己的祖宗,从舜帝开始,帝王世家,就证明在古时已经兴盛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