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5-11-27 17:37 编辑
6 t: ?% J- l0 q- z3 s: \! C0 F* f7 ]+ j) }7 U; n/ o
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系列)讲座 + [8 K6 X) r0 B1 A1 u
# e, E1 O6 C4 ~, h9 |山东临沂大学传媒学院 姚先登
. |0 B. S& ~/ H) h* t( K(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滨河路2号,276000,qq:83516369) 9 i: \1 Y( k e! o# J6 W8 x
5 z( n1 t4 {7 k3 ~9 N: Q Q9 Z( V! G从实质上讲,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论者有诸多看法。而近年来我们的认识逐步清晰起来,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自强不息精神”、“厚德载物精神”、“和而不同精神”、“天人合一精神”、“三教合一精神”、“中庸之道精神”等等。这些伟大的精神,其实就是千百年来中国人一贯坚持的精神,当然也是我中华姚氏一贯坚持的精神。下面我将要逐一进行系统的讲解,以此与姚网亲爱的宗亲共勉,希望得到中华姚网广大宗亲的支持与认可,同时更希望得到宗亲们的批评与教正。
2 g: B, a. O$ i* a% m' N/ e1 A% h1 u! t) F! }- G5 j- i3 A4 \+ O
我国有的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当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因此可以说,中华民族(或中华传统文化)最基本的精神就是“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这两大精神(众所周知,清华大学的校训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但是我们以为只有这两大精神还是不够的,而最起码还应该包含“和而不同”、“天人合一”、“三教合一”与“中庸之道”等更多的精神,才可以把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大致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阐释。% `3 i- i$ d, c
0 }& r3 z6 [. A3 N. K
$ S* m2 S5 o5 y; }6 Q: H/ h2 o2 [7 p0 @/ r
1 Z/ e- o9 F. z' p
一、自强不息精神 ! s6 P) m% a# [6 h# _# p
孔老夫子一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有一日未死之身,则有一日未闻之道”。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王夫之在垂暮之年,疾病卧床,犹勤奋著述。王夫之的儿子王敔在《姜斋公行述》中称赞他父亲说:“虽饥寒交迫,生死当前而不变,迄于暮年,体羸多病,腕不胜砚,指不胜笔,犹时置赭墨于卧榻之旁,力疾而纂注。”这些思想家他们身上所体现的,都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由于人们的践履,才使我们时时感受到其深邃的理性与永恒的魅力。
! r0 O4 i1 l0 u! |; p: v! }" \. K2 S* }. o; L
哲学家、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曾经把“自强不息”概括为中华民族精神之一。从根本上说,民族精神是民族的人文精神、文化精神,是民族文化在该民族心理上、价值层次上的浓缩、积淀和结晶。因此我们说,“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1 Q# V5 U% R0 G
* f3 Q0 {# y: | W6 V, W(一)“自强不息”的含义
) z8 d# b, B9 n- [
# ^2 Q1 E4 B2 _7 E+ a0 g; |“自强不息”是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孕育和发展出来的,典出于《周易》之《乾卦》,其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行健”意为“宇宙天体的运行刚健不已”,这代表了古人对天体的深入观察和深刻认识。所谓天体,是指日月星辰等,太阳与月亮轮流出现,白昼黑夜循环交替,春夏秋冬四季运行,等等。宇宙天体周而复始、不知疲倦地运行着,没有谁要求它这样做,也没有谁给它力量,其动力完全来自其自身的生命力,而且这生命力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的。
9 F4 H: C# [' A) I5 x! C6 W! o% A
相应于此,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也来自于自身,来自她的民族成员对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的不懈努力,来自对民族自立、自尊、自强的强烈渴望,来自对至善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执着追求。相应于此,君子处世也应该像天体一样,奋发图强,不断进取,永不停歇。人活着就应该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不断否定和超越其现实生存境况,不断开拓人生新的境界。
3 z4 }' e9 U& z
O+ k ^$ G* u+ }" |; ~) [“自强不息”精神表达了中华先人们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中华民族关于“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定位,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的精神特质。可以说,“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底,是支撑中国人自立于世界之林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境界,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脉中的生生不息的血液,是中国人民的传世之宝。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自强不息”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人们,并成为后世奋发有为之人立身处世的重要原则。
6 C! ~8 H' |0 j1 t1 I2 P: h& F: h/ c0 b7 l
(二)“自强不息”精神的内涵( T6 c& y; V$ a
: i. ^# f; [6 W) y& ]( y2 {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精神追求,是激励中国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而取得胜利的制胜法宝。“自强不息”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孔子反复强调的“求诸己”,也就是强调人要自强。所谓自强不息、求诸己,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 Z$ K$ H1 ]: O3 ^# d/ i- F G6 r$ \9 b
首先,“自强不息”要求自主。要把争取个人的利益和幸福放在自己努力奋斗的基础上,确立靠自己不靠别人的自主观念。这里的自主,是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承担自己的责任,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当然,我们说的自主绝不是自我封闭,而是强调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自身,主要责任在自身。在争取自身利益上,友谊和援助是次要的,是辅助性的。而且只有做到自主,才能赢得友谊和援助。: X }2 C9 x; |, A0 I0 X4 P7 I. V4 v) H& g
& c- _" z& c* R其次,“自强不息”要求自信。只有自信的人,才能自主自立,才不会对别人抱有幻想。信心就是力量,力量来源于信心。怀有信心才能够自立自强。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全面认识的基础上的。但是,自信不是自高自大,不是孤芳自赏,不是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而是对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的信任,是对自己会做得尽可能好的信任。自信的本质,是一种自我宣誓式的决心。坚持对自身潜力的开发依赖于自信心的支持,自信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必备要素。
7 _' T5 ~3 v& S" Y
% D1 |* ]% G% ?第三,“自强不息”要求自勉。自己勉励自己,自己鼓舞自己,自己激励自己,也就是自己激发自己的积极性,自己作为自己的动力源,自己来开动自己。无论是自主、自立还是自信,必然要落脚到行动上,落脚到积极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上,落脚到充满希望、精神激昂的人生开拓中。有为的人生哲学,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的开拓行动,昂扬的奋发向上精神,才是“自强不息”的真正含义。不悲观、不颓废、不自弃,调动自己整个生命中蕴含的活动能量,去创造最美丽的人生。
* g/ S. M/ @+ }; u
2 n& M3 K8 p" r. S第四,“自强不息”要求自责。所谓自责,就是敢于自我责备,勇于承担责任。要有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精神,如孔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和“见不贤而内自省”。如此才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超越自己的现实生存境况。在现实生活中,有成与败、得与失、荣与辱、幸不不幸。“自强不息”精神把成败、得失、荣辱等归因于己,从自身方面找原因。自强不息的人,必是勇于自责的人;勇于自责的人,才能做到自强不息。
4 v; y8 ^2 H! |" p# A& l& l' k6 p2 n+ R, o5 h/ {, c
第五,“自强不息”要求不止。“自强不息”是说要像天体四时运行那样,永不停止。这是一种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所谓“自强不息”也就是不断地有新的追求,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艺,不断地获取新的成就,永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人的一生,只有不断地追求新的创造、新的发展,才能获得新的进步和新的成就。也只有在这种新的追求中,人的生活才更有意义,才能感受到人生的真正幸福和快乐。
+ H( ?9 Y8 A4 v$ v) f1 p
" v- X2 C: k: x, R# Q& l“自强不息”作为一种理想的人格是人的德行日趋完美的过程,“自强不息”精神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崇高人格境界。“自强不息”的精神适用于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唯有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得以创新和发展。
/ m) y L9 O$ k3 D6 t4 x r, ]
+ J' C8 C; m2 R2 V% J2 u4 t0 f1 Y. r2 d% i
% e V- }; {/ C H% n8 p) `5 j& E: O
" f1 Y$ J# ^* T A o* I% a5 F, F2 G% D5 g& \- T
|